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乐神-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只不过是酒店的标准间,每天的标准也就在七、八百元左右。相对央视举办的这场全国性的大赛来说,这笔投入并不算什么,而且能够走到今天的这些选手,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一百多人。并不是特别多。否则,央视也不会提供这样的待遇。
房间里有两张床,一个书桌,电视机开着。里面播放的是一个竹笛的教学录像。
电视机前一米多的地方。站着一个瘦瘦的小男孩儿。他穿着一件有些破旧的蓝色背心,黑色短裤,脚上还汲着酒店提供的那种纸拖鞋。眼看着柳如眉进来。男孩儿好奇地打量了她一眼,又迅速地低下了头。
来了生人,陈治停止了练习,站在那里似乎有些手足无措。
柳如眉看到这样的情景,笑了。
她将笛包放在桌子上,走上前去亲昵地抚摸了一下陈治的小脑袋,用温温柔柔的声音说道:“你就是陈治小朋友吧。”
“陈治,叫柳阿姨!”站在柳如眉背后的陈香贵瞪了孩子一眼,用干巴巴有些凶意的声音说道。同时他的心里暗骂自己这个儿子太木头,见了生人也不会说话。
“柳~~~阿姨。”陈治怯声声地喊了一声,却不敢抬头看着柳如眉,显然还是很害羞。
柳如眉却被“阿姨”这个称呼雷了一下,心道本姑娘今年才二十一岁,居然就被这个小男孩叫成阿姨了?这也太夸张了吧。
“小弟弟,我还没那么老吧,叫我姐姐?”柳如眉笑盈盈地看着陈治说道。
似乎是柳如眉和蔼可亲的样子感染了陈治,他开始不那么紧张了。
抬起头看了柳如眉一眼,陈治露出了一个怯怯的笑说道:“柳姐姐。”
“唉,这就对了嘛。陈治小弟弟,我从网上看到关于你的报道,听说你从小就喜欢吹笛子,而且你的笛子是跟着电视里和光盘上练的,是吗?”
听到柳如眉问起自己吹笛子的事情,陈治像是突然来了精神,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恩,一开始是跟着电视和光盘上学的,后来在学校,音乐老师也教过竖笛。”
“哦,是这样啊。我刚刚听你吹的是《枣园春色》对不对,这首曲子也是跟着光盘学的吗?”柳如眉好奇地问道。
“恩,这首曲子可不好吹了,我练了半年才练下来的。”陈治自豪地说道。
“哦?真的呀,那你给姐姐再吹一遍这首曲子好不好?”柳如眉期待地说道。
“好!”陈治点了点头,随即走到电视柜旁,熟练地操作着从家里带过来的dvd机,换着曲子,很快放出了枣园春色的伴奏。
他接着横起手里的竹笛,跟着伴奏,轻轻吹起了这首《枣园春色》。
嘹亮的颤音由慢至快,渐渐汇成欢快的一串,接下来又是一阵圆润的散板,悠扬的韵味,让人听起来顿时感觉到像是看到了明媚的春光一般。
渐渐的,由慢转快,一阵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指动作,带起一阵结实而富有弹性的吐音。
笛声和伴奏结合得严丝合缝,没有一丝失误。
伴奏突转欢快,笛声也一改之前的悠扬,开始变得活泼,跳跃。
陈治小小的身体,此刻像是突然注入了强力的动力,开始变得轻灵活泼。一曲《枣园春色》在他的指下,吹得是活灵活现,韵味十足!
美中不足的是,他手中的笛子有些音准不佳,在高音的地方3音明显有些低,听起来有些影响整体的听感。
但瑕不掩瑜,这首曲子吹到这个程度,可称得上专业程度,更难得的是,演奏者只是这样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儿!
“啪啪啪”,陈治一曲吹完,柳如眉不禁鼓起了掌。此刻,就连她这个科班出身的竹笛专业学生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原本是有天才这种人存在的。就拿这个小孩来说,凭着自己的练习,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居然可以将《枣园春色》这种七级难度的竹笛曲吹到这个程度,实在是太厉害了!
她自忖就算是她,在没有上华夏院之前,也不可能将这首曲子吹得这么有味道,技巧这么准确。
虽然全曲就表现而言,依然有些地方不尽如人意,比如说一些技巧还存在小瑕疵,一些地方的处理还有些不合理,过于简单,但不要忘了,这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而且是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学到这个程度的!
难怪他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从全国的小选手中脱颖而出,这样的水平,这样的经历,也难怪评委们会相中这个小家伙了。
看了陈治的演奏,柳如眉更加庆幸自己今天这一趟来得正确。
鼓完了掌,柳如眉又抚摸了一下陈治的小脑袋夸奖道:“吹得真棒!来,姐姐有份礼物送给你!”
柳如眉说着,拿过放在桌子上的黑色笛包,笑着将它放到了陈治身边的床上。
“礼物?这是什么呀柳姐姐。”陈治疑惑地问道。
“你打开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柳如眉甜甜地笑着说道。
陈治却不说话,只是看着自己的父亲陈香贵。显然在平日里,陈治的家教极严,像是外人给的东西,如果没有父亲的允许,陈治是不敢收下的。
“柳~~姑娘,这是~~~”陈香贵看着柳如眉,有些不解地问道。
他不知道那个黑包里是什么,但无功不受碌的道理他懂,他们和柳如眉素不相识,怎么能随便收人家东西?
“陈叔叔,您不用担心,这套笛子是我们华音阁乐器店的一点心意。我们在网上看过陈治的事迹之后,都很受感动,这套笛子是我们华音阁的自主品牌,赠送给小陈治,也是希望能够对他的比赛提供一点支持和帮助,您千万不要客气,请一定要收下。”柳如眉笑着解释道。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真是~~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唉,首都的人就是好啊。”陈香贵感动地说道。
他瞪了一眼还在热切地打量着笛包的儿子说道:“还不快谢谢柳阿姨?那个~~不是不是,谢谢柳姐姐?”
“谢谢柳姐姐,柳姐姐,这里面真的是笛子吗?送给我的?”陈治的声音里,有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当然,你不打开看看吗?”柳如眉笑着看着陈治说道。
“可以打开吗?”陈治有些期待的问道。
“当然可以啊?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打开看看吧,看看怎么样?”柳如眉说着,教陈治拉开笛包的拉链。
笛包被掀开,一排六支“华音精品”竹笛,如同一列整齐的士兵,由高到低排列着,从c调到a调,六个常用调一应俱全。
“啊,好多笛子,好漂亮!”望着眼前的笛子,陈治喜悦地叫道。
“不试试吗?”柳如眉鼓励地说道。
不用她说,陈治早就将那支g调梆笛拿了出来。熟练地调了下笛膜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吹了起来。
一阵比刚刚还要嘹亮悦耳的笛声再度从房间里响了起来。
片刻后,房间里便响起了陈治惊喜的声音。
“这笛子真好吹,又好听又省力!”
“喜欢吧。对了,姐姐告诉你哦,你刚刚这个地方其实如果这么吹的话,会更好听一点,来,姐姐给你示范一下。”
“柳姐姐你也会吹笛子?哇,你吹得真好听。”
“好听吧,好好练,你吹得也很好啊。”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关于新民乐的尝试
大封推了!虽然芦苇不是职业写手,但也要爆发庆祝一下,今天保底四更,请书友们多多支持捧场!
华音阁二楼东南角,刚刚装修好不久的小型录音棚内,录音师陈军正在透过监听音箱,倾听着里面传出来的音乐声,确切的说,是他的boss楚扬演奏的笛声。
笛声悠扬,旋律是熟悉的清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的旋律,但经过改编之后的旋律,却又不同于原汁原味的《花儿与少年》,加入了许多现代的浪漫元素,使得这首小小的清海民歌,听上去多了几分流行音乐的味道。
自从昨天楚扬从自己的办公室里“出关”到现在,一连超过二十个小时的时间,楚扬几乎都在这间录音棚里度过。期间除了王经理偶尔过来给boss送早餐,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陈军陪在这里。boss会不定时要求他把演奏录下来,然后反复地听,之后再修改,再演奏。
这个过程,是相当枯燥而漫长的,但陈军却丝毫不觉得烦,因为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听到楚扬的笛声,对于他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了。他当录音师这么长时间,见的歌手和乐手也不算少了,但第一次听到这个boss的笛声的时候,还是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在只录干声。没有加任何混响的情况下,监听音箱里传出来的笛声,居然纯净得像是经过了无数遍精心处理一样,而且就算是他全力去寻找,也无法从录音中找到一丝一毫的气声!
笛声柔美如同天籁,听在耳中简直是一种极致的美的享受,哪怕那笛声是断断续续的,也丝毫不妨碍他获得这种美的享受!
陈军录过很多乐器,钢琴、小提琴、二胡、古筝、竹笛、萨克斯管、小号……但从来没有一个乐手的演奏,让他如此强烈地感受到那种极极致的美感。那种完全来自于声音本身的美感!
陈军敢说。这是他听过的,最完美的笛声,听不出一丝瑕疵。跟这笛声比起来,他以前听过的那些笛子演奏家的演奏。简直就是垃圾!
随着音乐的不断成型。这首曲子也渐渐露出了雏形。《花儿与少年》的素材。却经过了一种全新的流行手法的改编,使得这首曲子听上去更像是一首流行音乐。更难得的是,用笛子表现这种流行的元素。居然丝毫听不出任何不协调之感,反而给人一种,这首曲子就是纯粹为竹笛而写的一样!
“这难道是老板自己改编的曲子?”陈军的脑海里,不时冒出这个念头,但他不敢去问老板,因为他看得出来,此刻老板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曲子的创作中,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灵感,乐思,这东西一但被打断,那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直觉上,陈军感觉老板创作的这首曲子,绝对是一首经典作品,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就破坏了这样一首精品音乐的诞生!
“好了,陈军,这次我们从头再录一遍完整的!”又低头修改了十多分钟之后,楚扬再次望着手里的谱子,脸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透过麦克风向外面的录音师陈军下达了录音的指令,随即再次抬起手中的f调竹笛,轻柔地吹起了这首《印象。花与少年》。
这是一首取材于著名清海民歌《花儿与少年》,经过他精心改编之后的一首曲子。全曲仍然有《花儿与少年》的旋律痕迹,但却通过节奏、华彩、变调等手法,将这首曲子改编成了一首全新的流行音乐作品。光是构思,就花去了楚扬三天的时间,再加上在录音棚里的这二十多个小时,可以说这首曲子是楚扬来到这个世界以来,花费心思最多的一首曲子!
他有信心,这首曲子的艺术成就,绝对已经超过了原曲《花儿与少年》,经过他精心的艺术加工,这首曲子已经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经典的旋律得以保留,结构上却将原来死板套路的民歌形式完全打破,运用“a+b+a’+c+a””的全新结构,将元素合理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了一首全新的作品!
陈军边录边欣赏,只觉得这首曲子轻快飘逸,欢快处若山泉飞溅,慢板处如柔丝低回,乐思千回百转,直入人心,只听得如痴如醉,以至于楚扬一曲奏完,他竟然是忘记了按下停止键,直到监听音箱里传来boss楚扬的声音,他这才手忙脚乱地处理完刚刚录制好的曲子。
“老板,你刚刚吹的这首曲子太棒了,叫什么名字?是你新写的作品吗?”看着楚扬从录音棚里走出来,陈军忍不住问道。
“是这两天新写的,我准备叫它《印象。花与少年》,你觉得怎么样?”楚扬难得创作出一首自己满意的作品,心情也是不错,便和陈军聊了起来。
“好啊,《印象。花与少年》,既有对花与少年的印象,又有自己情感的表达,名字好,曲子更好,老板,你真是太厉害了!”陈军望着楚扬,眼里满是崇拜的神色!
这不是拍马屁,而是陈军内心感情的流露。作为一名录音师,这些年来他录过无数的音乐作品,但只凭着一首不加伴奏的曲子,就能让他感动到这种程度的,除了这首《印象。花与少年》外,绝无第二首!
听了陈军的话,楚扬笑了笑,掏出手机给宋婉儿打了个电话。
“婉儿,干什么呢?”楚扬听到话筒那边传来宋婉儿的声音。不禁笑着问道。
“在家练笛子呗,怎么样?曲子写好了没?我可是等着你的大作参赛呢。”电话那头,宋婉儿笑嘻嘻地说道。
“刚写好,要不要过来试试看?”楚扬笑着说道。这首曲子是应婉儿的要求写的,不过也可以说是楚扬在流行笛子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自从上次和马迪一起去宝岛之后,回来楚扬的脑子里就一直有着这样的想法。
传统的笛子发展已经陷入了瓶颈,遇到了困境。无论是多经典的竹笛曲目,除了在那些专业的比赛、考级场合还能偶尔听到,在大众的审美圈子里几乎就是看不到。就算是那些青年演奏家们,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这也就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流的竹笛大师。名气却比不上三流的流行歌手。就像马迪、张延武这种宗师级的笛子演奏家,到宝岛开一场专场音乐会,居然只是一所大学承办,而且除了那些学习竹笛的学生。几乎就没有什么人捧场!
楚扬觉得笛子不应该是这样的。或者说。整个民乐,都不应该是这样的。
来到这个世界以来,笛子是他接触到的第一种这个世界的乐器。可以说对于笛子,楚扬的感情很深。因此在那次宝岛之行之后,楚扬就一直想着为笛坛,为这些笛子演奏家们做些什么。
刚好宋婉儿心血来潮,要去参加那个什么cctv民乐大赛。从宋婉儿的口中楚扬得知,这是民乐界全国最高级别的大赛,从那个时候起,楚扬就有一个想法,要以这场大赛作为一个试水的舞台,创作一首新民乐的作品,为笛子发展寻找一条新的道路。
正是在这样的想法推动之下,才有他这几天来废寝忘食的创作。而现在看来,这个成果还基本让楚扬满意。
选择《花儿与少年》这首曲子是个偶然,是楚扬在翻阅竹笛考级作品的时候,突然发现这首很有特点的小曲,当时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将这首小曲加以发展变化,创作出一首全新的流行笛子作品。现在看来,这个创作起码楚扬自己是满意的。
电话里传来婉儿惊喜的叫声,听到楚扬已经将曲子写好了,这丫头只说了一句“等我”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二十分钟之后,风风火火赶来这里的婉儿,径直“杀”到了录音棚,一把“抢”过了楚扬手里的乐谱。
宋婉儿一开始是因为和那个陈悦置气,这才想要去参加民乐大赛,而且还要楚扬为她写一首新曲。不过事后她就觉得自己这个要求有些过份了,要知道一首新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眼下离大赛开始只剩下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算楚扬是个天才,让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一首笛子曲来,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可是话已经说出口了,以婉儿的性格又不好意思反悔,只得装作没有这回事一样。她早就想好了,如果到时候楚扬写不出来,她就用那首练得最熟的《华西抒怀》去参赛,这首曲子经过楚扬的亲手指点,是她最有信心的一首曲子。
可是没想到,就在离比赛开始还有两天不到的时间,楚扬居然真的为她写出了一首曲子,这让宋婉儿在喜出望外的同时,心里还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只是一想到“他的这首曲子是专门为我写的”,心里那种欢喜就像是要爆炸一般!
楚扬哪里知道她的这些小心思,眼看着她专心地读谱,便让陈军将自己刚刚录的那遍示范放给她听。
陈军将曲子放了出来,心里却有些遗憾。刚刚他早已经听过老板的演奏,在他的认为里,这首曲子由楚扬演奏才是最合适的,也只有他能够将这首曲子的精彩之处准确表现出来,可现在却要交给这个女孩子,这让他有一种“宝珠蒙尘”之感。
同时,对于同事们传言这个女孩儿是老板的女朋友,陈军心里又是相信了几分。
不是女朋友,舍得将这么好的曲子给别人吹吗?
宋婉儿拿着谱子,听着播放出的演奏,一双妙目里面的惊喜愈来愈浓!
她本以为,这么仓促之间写出来的曲子,就算是勉强能用,也不过就是一般水平而已,之所以还这么惊喜,完全是为了楚扬那份情义。
但听过这首曲子之后宋婉儿才发现,自己真的拣到宝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八章 各路精英,厉兵秣马!
维京酒店, 1527房间。
陈治手持一支g调华音竹笛,跟着电视里播放出的伴奏,起劲地吹着那首《枣园春色》。为了找到舞台感觉,他换上了那套花了一百五十块钱订做的白色带金边的演出服,这是他穿过的最漂亮的衣服。
欢畅的笛声在房间内流淌着。这支全新的笛子,完全没有让他有任何的不适感,舒服的演奏体验,让他上手之后便舍不得放下,现在他每天的练习时间都在六个小时以上,比起他以前还要多出两个小时,但却比以前还要显得轻松许多。这两天,他已经彻底爱上了这套笛子,就连睡觉的时候都要搂在怀里,俨然成了他最珍贵的财宝。
在和他相隔不到十米的另外一间房间里,一个有着可爱瓜子脸,眼睛如同黑宝石般迷人,梳着蓬松的马尾辫的小姑娘,也在拿着一支竹笛,专注地演奏着一首专业的竹笛九级曲目《帕米尔的春天》。
在她旁边,一位中年美妇正在耐心地指导着她的演奏,不时让她停下来,指出她演奏中的不足之处。
这个小选手来自沪海,叫罗佳钰,今年十岁,是本届cctv民乐大赛吹管乐组专业组的小选手,刚刚十岁的她,学吹笛子的年龄却已经有四年多了。而在她旁边的中年美妇,却不是她的妈妈或是阿姨,而是她的老师,著名的青年竹笛演奏家唐乔乔。
唐乔乔是罗佳钰的老师,同时也是这次大赛吹管乐组的评委。能够投在她的门下。可以说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罗佳钰家境良好,人又聪明机灵,什么曲子都是一学就会,也正是因为这些条件,她才在小小年纪,就成了唐乔乔的得意弟子。这次参赛,罗佳钰就是奔着儿童组的冠军来的!
“佳钰,你的演奏技巧已经相当棒了,只要比赛的时候发挥稳定,肯定能取得好成绩。老师告诉你。上台之后千万不要紧张。就当成是平时的练习,记住了吗?”唐乔乔轻松地笑着和这个小丫头说道。教了她四年多,这个罗佳钰可以说是给她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她相信。只要假以时日。这个孩子一定能成为像她一样的竹笛名家!
“恩。唐老师,你放心,我一定能拿第一名!”罗佳钰有些孩子气地说道。同时微微仰起了那张精致可爱的瓜子脸,一副胸有成竹的小大人模样,倒是逗得唐乔乔和一旁的母亲同时笑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另外一间房间里,一阵如泣如诉的笛声也隐隐隔着房门传出。
房间里,赫然正是前几天和汪主任一道来华音阁挑选竹笛的陈悦。此刻,她一身黑色连衣裙,素颜朝天,一头乌黑的秀发随意披散而下,手持一只c调曲笛,正在演奏着一首全新的作品。
笛声如丝如缕,如怨如诉,哀而不伤,自有一股凄美之感。
突然,笛声转而急切,一连串惊艳华丽的吐音,如同烟火般直窜入云,带给人一种极大的听觉冲击力!
这首全新的曲子,正是陈悦最近自己改编的《乱红。国华》,在原曲《乱红》的基础上,加入了一段b段变奏,本质上没有对原曲动太大的手术,但却加入了一段全新的内容。这种改编,是最为容易的。
之所以要进行改编,是因为大赛规定,原创曲目有0。5分的分数加成。相比儿童组和业余组来说,专业成人组的竞争远远比上两组激烈得多。选手们的技巧都十分精湛,再选择那些经典传统的曲目,基本上吹不出什么新意了,而且也无法显示出选手的独特之处。正因为如此,历届大赛中,专业成人组的选手参赛曲目,原创作品是最多的。虽然大多数都达不到经典的程度,只能是普通作品的水平,而且大多以炫技为主,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成人、专业”两顶帽子扣在头上,这些人必须表现得和普通选手不一样才行。
陈悦这首《乱红。国华》,其实就是单独加入了一段b段的炫技,从音乐形象上来说,两段的形象其实关连并不大,只是取了竹笛作品经典的“快慢快”节奏而已。
但为了比赛,陈悦也只得这样做。
没有专业的为竹笛创作作品的作曲家,对于这种相对简单的民族乐器,几乎所有的专业演奏家,同时也是作曲家。但更多的的时候,是在重复着前人的作品。毕竟经典就那么多,想要创作出像《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之类的流传数十年不衰的作品,并非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其他的房间里,类似这样的一幕也在上演着。笛子、二胡、古筝、琵琶……各类不同乐器的声音在交错回响着。好在维京酒店的隔音效果不错,而且这些选手也都分布在一个楼层,谈不上谁打扰谁的问题,否则恐怕整个酒店噪声投诉没完没了了。
距离比赛只剩下不到两天时间,所有选手都在紧张地备战。有条件的选手甚至就近选择了昂贵的录音棚,包场练习。
一种紧张的气氛,在选手中间弥漫着。
四年一届,全国最高级别。这些荣誉、光环刺激着每一位参赛选手。一但在大赛中崭露头角,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无数的荣耀。奖杯、演出、签约、广告代言……汇总成两个字,那就是——“成功”。
这种成功的诱惑,极大的刺激着每一位参赛的选手,让他们忘我的练习,更有甚者利用关系,千方百计地找评委、监审组、主办方,想要获得一些“优势”,一些神通广大的掮客,各类艺术培训机构,艺术老师,琴童家长,也纷纷闻风而动,在这场盛大的比赛中,各自寻找着自己需要的东西。
同时,整个华夏,天南海北的民乐迷们,也在翘首期待着这样一场四年一度的盛会。虽然他们为数不多,更分布在全国各地,不像乐迷、球迷那样夸张,但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坚持与忠实。四年一次的大赛,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视觉与听觉上的饕餮盛宴!
或许他们只是公园里拉二胡的老头,荒腔走板地拉着只能依稀听得出基本旋律的《赛马》却每天乐此不疲,或许他们只是一所普通中学里的音乐教师,每天两节,用脚踏风琴给学生们上着竖笛和葫芦丝课,或许他们只是大城市地铁站里的流浪乐手,每天住着破旧阴暗的地下室,只能守着一台十四寸的老式彩色电视机观看比赛。
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对大赛,对民乐的那股子喜爱。这喜爱不像流行歌手的乐迷们那样浓烈,火爆,但却胜在忠诚、长久,四年一次,他们按时地守候着,期待着,渴望着。电视里那些衣着光鲜,神采飞扬,技巧熟练的乐手,就是他们的偶像和目标。每听到一首他们熟悉的曲子,那种发自内心的激动、开心,是外人不足以想象的。
他们活在民乐的世界里,享受着这种简单的快乐。
2014年7月22日,星期二。
这是异常闷热的一天,燕京市政府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大街上笼罩着一层热浪,像是要烤焦人的皮肤。
但更大的热浪,却在每一位参赛选手,每一位观众的心里,酝酿着,等待着。
央视大楼的演播大厅里,一位位或拖着行李箱,或背着乐器包,或是单独一人,或是三两成行,身着各式演出盛装的参赛选手们,行色匆匆。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十二号演播大厅。
那里,是2014奇美杯cctv民族器乐大赛的决赛现场。从今天开始,他们将在这里展开为期九天的激烈角逐。八场预决赛,一场总决赛,在139名参赛选手中,决出十八名幸运儿。
拉弦类,弹拨类,吹管类,打击类,职业组,非职业组,儿童组,组合……最终站在这十八人之中的,将以新秀的姿态,正式站在华夏民乐选手的顶峰,享受万人瞩目的荣耀!
这是每一位参赛选手的终极梦想!
十二号演播大厅,央视音乐频道专用演播大厅,每年在这里举办起码百余次专业演出或赛事,对于比赛的准备,工作人员早已驾轻就熟。、
能容纳四百余名观众的大厅内,座无虚席,能够亲临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无疑是幸运的。他们将近距离观看这场华夏顶级民乐赛事选手们的精湛表演,对于民乐迷来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视觉与听觉上的顶级盛宴!
舞台一侧,阶梯状设计的六排评委席,评委也已经就位。他们都是当下华夏民乐界的泰斗级人物,代表着华夏民乐的最高水平,将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的评分、点评。
场外评论席,来自德国的著名作曲家老罗,与美丽的女主持任鲁钰一左一右随意而坐,等待着比赛的开始!
全华夏各个省市的民乐迷,早早调好了频道,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着这一场期盼已久的比赛!
晚八点整,伴随着一阵华丽的开场音乐,身着盛装的主持人董清、曾艺手持话筒,走上舞台,决赛正式开始!(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赛开场!
“乐上巅峰!”
“舍我其谁!”
“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晚上好!这里是2014奇美杯cctv民族器乐大赛的决赛现场,我是主持人曾毅!”
“我是董清,从今晚开始,我们将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连续九场精彩的民乐巅峰对决!”
流光溢彩的舞台之上,两位主持人用激情的解说,拉开了这场民乐大赛的序幕!
电视机前,无数华夏乐迷守候着这一刻,他们脸上的神情是激动和期待的,对于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