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大仙君-第2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药了。草药一到,马上就可以进行实验了你!”王汉森道。
“嗯,很好,草药你们不要担心,已经运回来了,就放在我家别墅,随时可以去取。但是我要提醒你的是,那些草药都是极为珍贵的极品草药,包括百年人参和何首乌等,随便一株拿到拍卖会上都价值几百万,所以为了避免公司内部的人见财起意,你们必须严苛控制草药的管理,入库多少消耗多少都要作好记录。”徐应龙沉声说道。
“徐总请放心,咱们公司关于原材料的管理制度是极为严格的,绝对不会给那些人空子可钻的。另外针对药草的特性,我会和管理层商量一下,尽快出台一些有效的措施,严防您说的那种情况的发生!”王汉森大声说道。
“这个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不问过程,只要结果!”徐应龙道。
“是!会让您满意的!”
“另外,高粱和青稞以及小麦都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但是由于它们的特质不同,所以和药材混合之后的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你们首先要通过实验,看看哪种粮食更适合同做原浆酒。一旦有结果,立即派人到原产地大规模的承包土地,进行种植,一定要保证咱们的原材料是纯天然无公害的。”徐应龙道。
“行,咱们公司的研发团队是全国最顶尖的团队,再加上您提供的资料非常完善,所以这个结果应该很快就会出来,到时候我会第一个向您汇报的!”王汉森道。
“我相信你们的能力,公司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你们功不可没!”徐应龙笑着说道。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三章:观察组(求订阅!)
第九百一十三章:观察组(求订阅!)
在大周酒业待了大半天徐应龙才离开,回到家徐应龙才想起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机了,当即拿出电话看了看,发现早就没电自动关机了。
由于没有备用电池,只能一边充电一边等待开机了。随着熟悉的开机铃声,关了好一段时间的电话终于开机了。
徐应龙的电话有来电提醒功能,如果有未接电话的话,将会有短信提示。不一会儿,滴滴答答的声音不断地响了起来,不过徐应龙却没有立即查看,他很清楚这么长时间没开机,未接电话肯定很多,还是等短信全来了再看吧!
过了五六分钟,电话铃声终于不再响了。拿起电话一看,好家伙,各种短信竟然有76条,除掉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之外,未接来电提醒就有四十多条。
看了看这些来电,有王汉森打的,也有刘海洋、黄思成、南宫鹏飞以及小妹等人打的,甚至于还有刘家刘永清的未接来电,反正只要是和他关系比较密切的人几乎都打过电话,看的徐应龙一阵无语。
王汉森那边刚刚去过,该说的也已经说了,倒是不需要回电话了,剩余的这些却不能不管。
南宫这家伙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看他几乎每天一个电话,就知道肯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徐应龙第一个就给他回了过去。
虽然是下班时间,但是电话拨出去之后不到五秒钟南宫鹏飞就接了起来,这速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快。
“喂。我说徐大少爷这又是去哪里了,整个人去了一趟猴子国就失踪了。我差一点让外交部和印尼方面交涉去!”一张口南宫鹏飞就大声说道,言语中多有不满。
徐应龙知道他在说笑。当即笑了笑说道:“行了,行了,我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每天需要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偶尔消失个三两天不是很正常嘛?”
“你这那叫偶尔消失,这分明是经常性失踪,而且又是后一走就是十几二十天,真不知道你在忙什么?”南宫鹏飞无语地说道。
“行了,别贫了。打电话干吗?”徐应龙笑着说道。
“没事儿就不能给你打电话了?”南宫鹏飞道。
“还真是不行,我这里未接电话上百个,你是我第一个回的,在你后面还有很多人都等着我回电话呢,没事儿就赶紧挂掉!”徐应龙如是说道。
南宫鹏飞知道徐应龙没有和他瞎说,当即道:“不和你瞎说了,是这样的,教改那边已经进入了正轨。学校已经改造完成了,前几天学生们开始报名。上面决定派一个观察组下去看看。虽说教改的考核期只有一年,但毕竟这系着一个县的小学生的前途,可马虎不得!”
“观察组?他们去观察什么,多少人。谁带队?”徐应龙皱着眉头问道,他干事情可不希望别人在一旁指手画脚的,所以一听这观察组的名头眉头就忍不住皱了起来!
南宫鹏飞自然听出了徐应龙语气中的不满。当即解释道“你也不要不高兴,不过是个观察组而已。又不是巡视组和检查组。他们下去就是看看教改的内容和效果,人数也不多。一共才5个人,都是教育部下属的教育专家,由武文斌教授带队!”
“那你打电话给我时啥意思,让我去接待他们吗,提前说好,没空!”徐应龙道。
“知道你也没空,以你的性格就算是有空也不会陪他们的。况且就算是你想去陪同他们视察我们还不放心呢,你小子的脾气就是一个火药桶,而那些专家教授最是喜欢说一些吹毛求疵的话了,我怕你忍不住动起手来,那最后还得我们出面。”南宫鹏飞道。
“知道那你还给我打啥的电话?”徐应龙无语地问道。
“和你说是要让你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毕竟你是教改项目的一把手,那些专家教授要去你的地盘了,再怎么说也得让你知道。”
“嗯,我知道了!”徐应龙很干脆地说。
“还没完,这些专家教授是隶属于教育部的,你接不接待无所谓。但是元首阁下也很关心教改的事情,他想让我去帮忙看看。用元首阁下的原话说,教改的命令是他下的,要是耽误了这些孩子的话,那他就是罪魁祸首,他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实在承担不起这么多孩子的前途!”南宫鹏飞道。
“他老人家也真是的,前段时间不是孩子们都在放暑假,现在刚开学才几天,你们就算是过去看了又能看出什么门道?”徐应龙无语地说道。
“那也要看看,效果看不出来可以看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听说你让他们将全县所有的孩子都集中到一块儿教学,还把一个小学改造成了一个大学校,也不知道教学设施是否齐备,这些我的去看看。”
“那你去就行了,给我打电话也是为了让我知道吗?”徐应龙不解地问道。
“那倒不是,我打电话是想让你和我一起去!毕竟那是你的地盘!况且据我所知教改实施了都快两个半月了,你这个一把手都没有在清河出现过,如此不称职可要不得!”南宫鹏飞笑着说道。
徐应龙想了想,南宫鹏飞说的倒是没错,自己确实没有实地去看过教改的学校,也没有见过当地教育局的那些官员,也不知道他们进行的怎么样了!
想了想徐应龙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必要去看一看,正如南宫鹏飞说的那样,自己再怎么说也是教改的真正实施者。
“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出发?”徐应龙再次问道。
“这不是等你的吗,这个星期我们都没有啥事儿,随时可以行动!”南宫鹏飞道。
“你定日子,我随时都可以!”徐应龙道。
“我现在给你订机票,明天你回京都,咱们明天下午就过去!”南宫鹏飞当即说道。
“这样吧,反正去清河的话也得先路过塞北省省会青城,我明天乘飞机直接飞往青城,咱们在哪里汇合,然后再直奔清河县,你看如何?”徐应龙道。
“也行,我们就不乘飞机了,京都距离青城也不过六百多公里,而且一路上都是高速,开车也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们还是开车去为好。”南宫鹏飞道。
“开车也行,反正青城距离清河这段路程也比较远,没有车子代步的话也不行!”徐应龙道。
“行,就这么说好了,明天见!”
“明天见!”
说实话,关于教改的事情徐应龙也不是很放心,毕竟地球和药王星是不一样的。药王星虽然有灵根的人不多,但是整个位面对于修炼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在药王星修炼就像是地球上的孩子上大学一样,是从平凡到卓越的一种变化的途径。所有贫苦人家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身具灵根,能成为仙门的门人弟子,从而改变一家人的命运。这就像是地球上的人一样,都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好好读书,然后考一个好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甚至可以考取公务员。
但是现在让孩子们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武术和道法上,这无疑会让很多家长认为这是胡闹,是不务正业。现在只是刚刚开学,家长们对于这件事情还不大了解,因此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家长们就会了解孩子们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一些不明真相的家长肯定会对学校的教学内容提出质疑的。如果这个时候处理不好的话,教改很可能刚刚开始就会遭遇重大挫折。因此这次徐应龙虽然派了不少人过去,但是心里依然不大放心。(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四章:形势严峻的钢铁行业(求订阅!)
第九百一十四章:形势严峻的钢铁行业(求订阅!)
同南宫结束通话之后,徐应龙又找出刘海洋的电话拨了过去,虽然说刘海洋是刀具厂的负责人,但是和王汉森不一样,刘海洋这个人平时很少和徐应龙联系,属于那种我埋头干我的,你不要来打扰我,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和徐应龙沟通。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电话里传来刘海洋熟悉的声音:“喂,徐总,我是刘海洋!”
“嗯,刘总,前几天有事儿去了外地,电话没信号!”徐应龙简单地解释了一下。
“没事儿,我知道!”刘海洋笑了笑说道。
“打电话有事儿吗?”徐应龙大声问道。
“嗯,是这样的,咱们天蓝刀具厂大生产线已经建造完毕了,马上就要投入运营了,所以向您汇报一下。其次就是咱们的天蓝钢铁厂也改造完毕了,设备和技术也都完成了配备,只是现在是不是立即投产还需要您确定!”刘海洋道。
“大生产线主要是用来生产什么的,有多少条?”徐应龙有点郁闷自己竟然不知道这件事情,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肯定是刘海洋和自己说过,不然的话以老刘的性格是不会擅作主张的。
“呃,这件事情我半年前和您通过电话的,您说咱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而且销量一直是处于上升状态,所以指示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量提升到原来的三倍。我回来之后就和公司的其他主管商讨解决这件事情,大家一致认为刀具厂的格局已经固定,就算增加生产线也未必能将产量一下子提升三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打破原来的格局。”
“你们是怎么做的?”徐应龙很感兴趣地问道。
“我们找来专业的设计团队将目前公司的情况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并且做出了解决的方案,那就是将附近土地买下来进行工厂扩建。同时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分区管理。各种产品分开生产,互不影响。再借鉴了大周酒业的扩张模式之后,我们刀具厂也对周围300亩土地进行了收购,并且将原来的建筑物推倒之后进行建厂。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五个大型工业厂房建设,新增生产线25条,可以将产量提升到原来的3。5倍以上。”刘海洋回答道。
“很好。生产的事情还是你们自己拿主意吧,你不用担心产品的销量,只要你能生产出来,而且产品质量合格的话,我就能将它卖出去。”徐应龙道。
“行,那我明天就让新生产线开工生产,尽量提前收回成本创造效益!”刘海洋道。
“你自己看着办吧,对了,那个钢铁厂是怎么回事儿?”徐应龙又问道。
“不是您让我收购一家钢厂吗?”
“这个我倒是知道。只是你刚才问我要不要生产是啥意思?”徐应龙再次说道。
“不知道徐总对于华夏钢铁企业的发展前景了解多少?”刘海洋沉声问道。
“了解不多!”徐应龙直言不讳地说道。
刘海洋也知道徐应龙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他的回答倒也在刘海洋的预料之中,当即说道:“就钢铁行业而言,现在所面临的问题相当的严重,市场疲软、产能过剩、上游原燃料高度垄断、环境治理日趋严格,用行业内部的话说,钢铁行业的冬天来了,而且还没有到了最冷的时候!”
“你是说钢铁行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吗?”徐应龙开口问道。
“是。而且还是非常的不乐观!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劳动力密集产业。之前是整个国家大力发展的行业,所以导致现在钢铁行业成了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现在下游用钢行业增速回落,钢材需求出现下降。而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逐步向高端产品蔓延。”
“受需求增速放缓影响,钢材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各钢厂为确保产销衔接。展开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并且逐渐从长材领域蔓延到板带材。前些年,在向高端品种要效益的转型发展思路下,国内钢企均大规模投资建设板带材生产线,由于消费增速放缓。板带材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
接着刘海洋继续说道:“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导致钢铁企业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那就是环境制约更加严厉,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新环保法和新的钢铁行业系列标准全面实施,不仅增加了考核指标,更是大幅收紧了排放量。为此,钢铁企业一方面会大幅增加环保投资,开展新一轮的环保项目建设;另一方面运行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还有就是国内铁矿山企业负担重,由于铁矿石价格下降,国内矿山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尤其是鞍钢、首钢、太钢、河北钢铁等自有矿山联合企业原料优势逐渐消失,甚至成为经营发展的负担。国内铁矿山税费负担重的问题突出,不仅造成大量独立矿山停产、减产,而且联合矿山企业也出现亏损、减产现象,不利于国内钢铁产业安全。”
“而且现在钢铁企业的成本是非常的高的,前两年铁矿石、煤炭等原燃材料价格持续走低,给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带来了一定空间。但是今年初以来,铁矿石、煤炭等价格降幅明显减小,其中煤炭价格基本止跌趋稳,铁矿石价格也基本接近底部,进一步大幅下降的可能减少。同时,企业人工成本也是增加态势。一句话,现在的钢铁企业都在寻求转型,咱们就这样傻乎乎的闯进去,结果可想而知!”
徐应龙想了想说道:“老刘,你说的钢铁企业的现状和前景我是听明白了,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生产的钢铁都是自己生产自己消耗,压根就不用和市场挂钩吧,所以市场前景好不好和我们也没有多大关系吧?”
刘海洋被徐应龙这个奇葩问题问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道了,想了想说道:“徐总,咱们的钢铁厂虽然是自产自销,客观上说和市场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现在从钢铁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咱们根本不需要生产,只需要和其它钢铁厂购买原材料就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反而是我们如果开工生产,所有的开销甚至会远超于我们单纯的购买原材料。”
“什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自己生产的成本要比和别人买还要高,是这样吗?”徐应龙惊讶地问道。
在他想来,自己生产原材料再怎么说也会比买别人的要便宜吧,毕竟其它钢铁厂卖东西肯定会赚取一定的利润,不然的话他们怎么养活那么多的工人!
刘海洋沉声答道:“徐总,虽然这样说您可能不相信,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咱们生产的成本远比直接购买材料要大得多!因此这也是我们纠结的原因所在!”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咱们的生产线比不上别人的吗?”徐应龙皱着眉头问道。
“那倒不是,咱们是直接收购的原华夏第六大钢铁厂海云钢厂,他们的生产设备是前年才更换的,总体上并不落后。”
“那难道是咱们的生产技术有问题?”徐应龙又问道。
“也不是,海运钢厂的生产技术也很先进。这么说吧这不是我们的原因,而是市场的原因,现在华夏所有钢铁行业所面临的是三低一高的严重问题,即低需求增长、低钢材价格、钢企低效益和行业高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继续存活下去,只能不断地降低钢铁的价格,甚至是赔钱生产销售,所以导致现在的钢铁价格连续创下新低!”刘海洋道。(未完待续。。)
ps: ps:大清早四点起来码子,我也真的是够辛苦的,上午要陪着媳妇儿做产检,同时还要配合岳母大人看病,这是要累死人的节奏!但是不管多苦多累,尽量不要断更,断更伤人品啊!一入起点深似海,节操从此是路人!
第九百一十五章:一个好人(求订阅!)
第九百一十五章:一个好人(求订阅!)
“赔钱生产?不赚钱不生产不就得了,干吗还要赔钱生产啊?”徐应龙不解地问道。
“原因很多,比如说现在很多钢铁厂都上市了,如果钢厂不生产的话,那么股价就会直接跌停板,所以很多企业只能咬着牙生产。而一些企业是由政府部门输血,所以他们也会在钢价低的时候赔钱生产。但是不管什么原因,总之导致现在这种情况,所以公司上下都不太赞同现在就开工生产!”刘海洋道。
徐应龙皱了皱眉头却没有说话,他平时不太关心这些事情,所以也不清楚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形势竟然这么严峻,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状态。
同时徐应龙也明白为何刘海洋要专门打电话让自己拿主意了,明摆着现在开工就赔钱,作为一个正常的企业是绝对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开工的。但是他仅仅是公司的总经理,而不是董事长,所以最终的决策权只能由自己来确定。
徐应龙想了想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不要开工了,什么时候不赔钱什么时候生产!”
“嗯,不过就算是不生产咱们也是要赔钱的!”刘海洋叹了口气说道。
“这是为什么?”徐应龙不解地问道。
“是这样的,咱们在收购海云钢厂的时候是连同他们的3000职工一起接手的。主要是因为钢铁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把工人辞退了随时可以招人顶替。钢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不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高。就算是普通职工也要比一般的行业要高,因此当时接手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工人也一起接手了过来。”刘海洋沉声说道。
“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就算是不生产。企业职工的工资也得照发,对不对?”徐应龙问道。
“嗯。除非咱们把工人都辞退了,不过那样的话还需要额外的支付一笔高昂的遣散费。”刘海洋道。
“不能辞,辞退再想找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找回来的。”徐应龙沉声说道。
“我也是这个意思,况且现在虽然是给工人发工资,但是由于企业处于停工状态,所以只发平时三分之一的工资,三千多工人,每个月大概是六百五十多万。”
“三分之一?这能够工人们的生活费吗?”
“行业规则就是这样,停工只能领三分之一的工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刘海洋道。
尽管刘海洋没有正面回答徐应龙的问题,但是徐应龙已经知道了答案,其实想想就是到了,六百五十多万平均分到3000多人身上,每个人也就两千块钱。而且企业的管理层的工资肯定要高一些,真正分到职工手里的恐怕未必就够2000块钱。
要是十几年前的话,2000块钱确实可以称得上是高工资了,但是现在的话,就算是在华夏最偏远的山区也未必够生活。更不要说实在物价高的能吓死人的天海了。
想了想徐应龙再次问道:“老刘,要是咱们开工生产的话,每个月会赔多少?”
“一千多万吧,但是咱们的企业相隔不远。如果开工生产的话刀具厂这边就可以省了大批的运输费,这笔钱每个月可以省300多万。”
“也就是说咱们如果生产的话损失其实并不是很大,是不是?”徐应龙道。
“嗯。如果运营的好的话,甚至可以持平。毕竟我们是自己生产自己用,所生产的产品规格和型号都可以自己控制。”刘海洋道。
“那好吧。我决定了,立即开工生产!咱们可以赔点钱,但是却能让企业职工吃口饱饭,这就够了!”说完徐应龙便挂了电话。
电话的另一头,刘海洋手里抓着电话久久没有放下。说实话他真的很担心徐应龙真的要无限期拖下去,或者是直接把这个项目给砍掉。
如果只是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话,钢铁厂确实就是一个坑钱的地方,当初要不是徐应龙直接命令的话,刘海洋是不介意海蓝刀具厂介入这个行业的。
但是当刘海洋去看过钢铁厂的工人的生活状态之后,他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了。由于海云钢铁厂在被收购之前已经停产半年多了,在将近10个月的时间里所有的工人都只能领三分之一的工资。由于大家的工龄以及各种保险等等关系都还在钢铁厂,一旦辞职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的多,所以除了一些新进的员工之外,绝大多数的人都在观望。
钢铁厂的工人大多都已经成家了,而且大多数家属也都在天海居住,2000块钱在天海怎么养一大家人,所以生活十分的艰辛。而这种情况和去年刀具厂又是何等的相似,如果不是徐应龙的突然出现,他们的日子其实比这些前途未卜的工人们也一样。
由于感同身受,所以刘海洋给徐应龙打电话的时候虽然名义上是询问要不要开工的事情,实际上他的心里一直在想怎么劝说徐应龙不要停工。
但是当他将这些情况一一说出来的时候,刘海洋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什么理由劝说徐应龙开工生产。刘海洋很清楚,作为一家企业,追求利益才是最根本的,没有人会拿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在经营上做慈善。工人们的生活辛苦,但是因为这个就让一个明知道生产就亏损的企业复工,恐怕只有疯子才会做吧!
刘海洋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他知道徐应龙的为人。自徐应龙接手刀具厂之后,厂子里的工人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很多时候一些开支在刘海洋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徐应龙却毫不犹豫的投入。
再加上这段时间刀具厂也没少和徐应龙名下的其他企业一起做慈善,可以看得出徐应龙是一个很善良的企业家,因此刘海洋才会有这样的期望,尽管这个期望并不是很大。
然而徐应龙的反应却大大出乎徐应龙的预料,甚至于都没等他想好怎么劝说,徐应龙就做出了生产的决定,而原因仅仅只是让工人们吃一口饱饭。
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看,徐应龙绝对是不合格的。但是从一个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他绝对是一个好人。而作为一个打工者,所有的人都喜欢在一个好人手下工作,而不是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同时,刘海洋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以前刘海洋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徐应龙虽然是公司的所有人,但是他却很少插手厂子的具体管理,甚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去过几次企业。然而在去年年底的一次职工大会上,在发给职工们的领导年度评审表中,所有人对于徐应龙的评价都是非常的满意,好评率达到了100%,而他这个总经理的好评率仅仅只有95%。好多工人甚至会在测评表的背面写下很多感谢的话。
刘海洋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按道理说很多职工的福利都是他颁发的,甚至于是他为职工们争取的,为什么工人们感谢的竟然是他这个甩手掌柜?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因为他才是真正为职工着想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徐应龙并不知道就在这一瞬间刘海洋竟然想了这么多,他也没有刘海洋想的那么大公无私。徐应龙之所以这么做固然是起了恻隐之心,但更重要的是他要施恩于那些工人,让他们感激自己,从而让他们成为自己的信徒,为自己提供信仰之力。这在徐应龙看来是非常公平的,你们喜欢我支持我,而我为你们提供工作岗位,提供足额的薪水。(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六章:一统华夏修行界(求订阅!)
第九百一十六章:一统华夏修行界(求订阅!)
随后徐应龙又给黄思成和刘永清各回了一个电话,自己不在的这段时间这两位也没少给打电话,尤其是黄思成。
通过电话之后徐应龙才知道,黄思成自从陪着老爷子周游列国回来之后就一直待在京都。黄思成给徐应龙打电话的原因是关于前段时间的特种兵大赛的事情,总体上来说那场赛事的水平还是很高的,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都配除了国内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参战,虽说每个国家也就十几二十个人,但是却代表了各**中的最高水平。
华夏在这次大赛中前期的表现很好,一路杀入决赛,几乎是所向披靡,不管是强大的以色列特种部队还是德国的ksk都被老爷子手下的这支特战队给斩落马下。但是赛事进行到后期之后,当华夏特战队遭遇美国的三角洲部队和俄国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之后,比赛就变的艰难起来。
虽说最终华夏京都军区的特种部队依然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高超的能力获得了冠军,但是美俄两国的特战队也给黄思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次比赛黄思成并没有参战,他的任务是随身保护老爷子的安全,正因为身为旁观者,所以黄思成对于各国的实力都看得比较清楚。
此次参赛的特种部队虽然战斗力都很强,但是除了华夏以及美俄之外,其余国家的特战队都还属于正常人的能力范围之内。只要是有好的训练方法和优秀的士兵,他们的战绩都是可以复制的。
但是美俄两国的特种部队显然不是这样的。他们从根本上已经脱离了普通人的范畴,尤其是在华夏与美国三角洲部队的巅峰决战时。三角洲部队战斗之初竟然比华夏特种部队的战斗力还要强一点,给华夏特战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只可惜他们没能保持住这种优势,到了后期他们的士兵显得有点焦躁不安,最终输掉了比赛。
虽说最终输掉了比赛,但是美国的这支特战队的表现依然令黄思成感到不安,因为美国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