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大仙君-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闲来无事,徐应龙干脆也开始修炼,毕竟此地的灵气极为充裕。虽比不上进化之后的混沌空间,但是在地球上徐应龙还真没有见过比这里灵气更充裕的地方。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徐应龙察觉到一阵凌厉的劲道直冲自己而来,当即手掌往地上一拍。整个人迅速向半空中飞去,脱离了袭击。

    睁开眼睛之后。徐应龙看到白发老头正隔着池塘在看他。

    知道老头刚才只是在试探他,并没有恶意,不然的话以他的修为就不是那么轻轻一下了,而是雷霆一击了。

    调整了一下状态,徐应龙当即说道:“后学末进徐应龙冒昧来访,还望前辈见谅!”

    “呵呵。这么多年了,你终于出现了!”老头笑着说道。

    “哦,听前辈这意思似乎知道我要来!”徐应龙笑着说道。

    “嗯,早在六百年前我就预料到你会来这里,但是却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老头也笑着说道。

    “敢问您老是青田居士刘伯温吗?”徐应龙出声问道。

    “你既然能找到这里。自然心里有了自己的想法,是与不是对你其实没有什么影响,不管老朽承认与否你都已经认定老朽就是刘伯温了,所以你就当老修是刘伯温好了!”老头回答道。

    “听您老这话似乎身份另有内情!”徐应龙道。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刘伯温不过是老朽的其中一个身份而已,你把我当成刘伯温也没什么不可以的!”老头笑着说道。

    “看来您老还有其他身份,不知能不能说说?”徐应龙再次问道。

    “说与不说其实也没多大关系,那些都不过时过眼云烟,即便是老朽也都忘记了。”刘伯温沉声说道。

    听到刘伯温不愿意说,徐应龙也没有勉强,而是再次问道:“既如此,这个问题就此搁置,我很想知道您老是怎么知道我要来这里的?”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你既然能找到这里那定然对老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老朽什么最拿手吗?”

    “预言!”徐应龙沉声说道。

    关于刘伯温知古通今的事情在民间早有耳闻,尤其是那首流传了数百年的烧饼歌就是出自刘伯温之手。大明朝开国之初,刚刚登基的洪武大帝在自己的皇宫里啃烧饼。乞丐出身的朱元璋早就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奢靡生活,烧饼随便吃,想吃甜的吃甜的,想吃咸的吃咸的,日子要多美有多美。正吃着,刘伯温来了。

    在这位大明第一智者,帝国首席策士的面前啃烧饼,毕竟影响不好,于是,朱元璋把吃了一口的烧饼扣在碗下面藏起来。

    召见刘伯温的过程中,朱元璋突然顽性大发,想起刘伯温种种神机妙算的往事,决定考一考他。于是,朱元璋发问:“先生,你对阴阳术数非常精通,能不能猜出我这碗底下扣着什么?”

    又玩这种无聊的游戏。刘伯温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却不敢违令,掐指一算,立刻吟出一句诗:“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陛下,我猜这是个烧饼。”

    朱元璋听罢立刻一拍大腿,“准!”

    于是,他得寸进尺,说道:“那先生能不能帮我算算后世的事情?”

    这回刘伯温不干了,这毕竟是泄露天机的事情,上天定然会震怒的,只得随口敷衍道:“茫茫天数,陛下你注定万子万孙,有什么好问的?”

    其实刘伯温还是偷偷泄露了天机,明朝最后果然亡于万历皇帝的儿子朱常洛和孙子朱由校、朱由检之手,岂不正是“万子万孙”吗?

    朱元璋当然听不出这个玄机,坚持要问。刘伯温没办法,只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泄漏天机,我的罪责实在不轻,陛下要是实在想听我算,请赦免我的死罪先!”

    朱元璋也不含糊,当下赐给刘伯温免死金牌:“你说吧,我罩着你。”

    吃了定心丸的刘伯温开始推算未来,只见他像跳大神一样,算一句唱一句:“我朝大明一统世界,南方终灭北方终,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立刻打断他:“我南京城防守如此严密,难道还用得着怕谁吗?”

    “都城虽然防守严密,但恐怕燕子会飞进来。”耐心地解释完,刘伯温继续唱:“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这段顺口溜内容晦涩,令人不知所云,朱元璋听得似懂非懂。但是,对于后人来说,刘伯温的这段歌词并非无迹可寻,读懂之后,则实在令人震惊不已。因为在这段歌谣中,刘伯温准确预测了朱元璋身后大明王朝即将经历的历史!即燕王朱棣(年号永乐)在谋士姚广孝(秃顶人)的帮助下谋逆篡位的史实。

    这些事情都发生在刘伯温去世几十年之后,连朱元璋也无缘见到,但它们确实发生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八章:三件事(求订阅!)

    第八百七十八章:三件事(求订阅!)

    关于刘伯温的《烧饼歌》奇异并不仅仅是预测了朱棣起靖难之役,夺侄儿建文的皇位,后面正文部分长达一千多字,被收录成集,在民间广为流传。

    “北方胡虏害生民,御驾亲征定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生灵遮掩主惊魂。”

    “国压瑞云七载长,胡人不敢害贤良。相送金龙复故旧,云开边日照边疆。”

    这是讲明朝中叶,为了驱除鞑虏,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皇帝兵败被俘,明朝也差点亡国,即“土木堡之变”。但不管怎么说,最后大明朝还是没有亡于蒙古人之手,明英宗也回来了,大明王朝也重开了国运。

    “天下饥寒有怪异,栋梁龙德乘婴儿。禁宫阔大任横走,长大金龙太平时。老练金龙精壮旺,相传昆玉继龙堂。任用阉人保社稷,八千女鬼乱朝纲。忠良杀害崩如山,无事水边成异潭。救得金龙真骨肉,可怜父子顺难当。迁南迁北定太平,辅佐帝王有牛星。传至六百半梦至,岂有玉宇得心惊。”

    “栋梁龙德乘婴儿”指的是太监张敏把皇子藏在后宫以躲避万贵妃的残杀,而“长大金龙太平时”指的是明孝宗即位后大明中兴,“老练金龙精壮旺”指的是明武宗不务正业,就知道吃喝嫖娼,“相传昆玉继龙堂”指的是外戚明世宗即位,直系皇族就此断绝。

    至于后面说的“阉人”,不言自明,正是魏忠贤。而他手下的八千徒子徒孙,正是导致大明王国的罪魁祸首。后更是提到了在东林党的保护下,虽然皇权没有旁落。但可怜那“一月天子”明光宗、“木匠皇帝”明熹宗,他们全都英年早逝了。

    关于大明朝的结局,刘伯温更是以“树上挂曲尺,遇顺则止,至此天下未已”来结尾,不正是指崇祯皇帝上吊。顺治皇帝进京。可见刘伯温这首临时兴起的《烧饼歌》,居然完整地预测了大明王朝的历史,并且最终讲到它亡国,这太令人拍案惊奇、不可思议了,而这里面的预言故事,更是比西方《诸世纪》里面的还要神,还要准!明王朝就此结束。

    如果《烧饼歌》仅仅预测了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等,那或许并不足为奇,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甚至预测到了鸦片战争和慈禧当政,甚至还预测了民国以后的事情。尽管预言的时间越靠后,用词就越模糊,如果不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联想能力不足够丰富的话,你是绝对猜不出这段歌谣预言了什么。

    但不管怎么说,预言中的那些事情最终都一一应验,让人拍案称奇。可以这么说。《烧饼歌》如同一部在历史发生前已经写就的历史书,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解读它,然后等着它发生。

    事实上徐应龙之前就专门了解过刘伯温,也知道关于《烧饼歌》的事情,但是徐应龙却并不相信那是刘伯温所写的。关于预言徐应龙自己也懂一部分,那是需要通过占卜来窥探天机的一种高阶法术,不说刘伯温这样一个下界修士懂不懂这样的法术。单说一下子就预言七百年间发生的事情,这本身就不是一件靠谱的事情。

    就徐应龙自己而言,他也能预测一些事情,甚至还能看透一个人的命格。但是徐应龙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出某一个人某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是灾难,徐应龙只能通过法术窥测到未来的一个片段。而且这个片段会随着现在的一些事情发生变化的。

    例如徐应龙为某人推看命理的时候,看到他未来会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但是一旦他将这个消息告诉给那个人,或许未来结果就不是那样的了,他可能会有两个儿子或者是两个女儿,或者是只有一个孩子。

    以徐应龙堂堂仙君的修为也仅仅只能做到这一点,他刘伯温一个下界的修行者怎么可能准确的预测出六百多年件间发生的所有大事件,甚至还能推算出两个王朝的生死毁灭?

    不过事情的真相是什么,徐应龙此时还不敢断言,这个老头给他的感觉实在太模糊了,根本就看不出他的修为。

    “刘老头,既然你早就知道我会来这里找你,那你也应该知道我是什么人,来这里找你所为何事了?”徐应龙大声说道。

    刘伯温出口吟道:“君本上界夜明珠,奈何蒙冤落凡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神鼎神剑血光耀,九天流血惊仙佛!”

    闻言徐应龙浑身一阵轻颤,这几句话看似打油诗一般,但是却很好回答了他刚才的问题。上界夜明珠,不就是指仙界高级仙人吗?而后面那一句则是说他蒙冤受难落了下界,但总会有一天返回仙界,杀得那些混蛋血流成河,片甲不留。

    看到徐应龙沉默不语,刘伯温继续说道:“道友不比惊讶,老朽虽然能推算出你的来历,但是你命格奇特,很多东西都处于一片朦胧,看到的不过是一片雾气,说明道友乃是天佑之人。”

    徐应龙正待继续开问,只听刘伯温却说道:“隔湖谈话未免显得生分,如道友不嫌弃的话,还请茅屋一座。”

    徐应龙笑着说道:“正有此意!”

    说着徐应龙闪身飞过小池塘,然后跟着刘伯温直接进了小草屋。

    两人隔着一张方木桌坐定之后,刘伯温笑着说道:“老朽知道道友这次前来定然有很多疑问需要老朽解答,那就一并说出来了吧!”

    徐应龙笑了笑说道:“疑问确实有一些,但是不知居士会不会回答我的问题?”

    “老朽既然在这里等了你七百年,自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回答的!”刘伯温道。

    “我来这里一共有三件事想要寻求答案,第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居士斩龙脉,不知居士当年斩的是龙脉还是灵脉,为什么要斩!”徐应龙沉声说道。

    刘伯温没有回答徐应龙的问题,而是指着脚下的刘家山说道:“道友感觉此地如何?”

    “不错,钟灵毓秀,定是人杰辈出的地方。”徐应龙由衷地说道。

    “那道友可知道此地和外界有什么区别没有,或者说它凭什么称得上是钟灵毓秀!”刘伯温又问道。

    “当然是此地灵气充裕,灵气充裕之地本就是地灵人杰之所!”徐应龙道。

    “那道友可知这里的灵气为何要比其它地方的药充裕?”刘伯温继续问道。

    徐应龙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而是等待刘伯温解释。这个问题进入这里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曾用神识查探周围的地形和地底的灵脉,但是却发现这里似乎被人刻意隐藏了天机,根本就看不出任何奇特之处。

    刘伯温笑了笑说道:“其实道友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不敢确定而已。老朽当年确实斩的是灵脉,而非龙脉。如果当年老朽斩断的是龙脉的话,那华夏就不可能再有皇帝了,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满清王朝了!”

    徐应龙皱着眉头问道:“其实我已经猜到了,但正因为如此我心里更加的不解了。灵气乃是修士修炼的根本,你把灵脉都斩断了,那不就等于断了修行界的根本,这不管是对修行界还是对你自己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也难怪徐应龙会这么问,这件事情在徐应龙看来根本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以刘伯温的精明怎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九章:真相(一)

    第八百七十九章:真相(一)

    刘伯温依然没有回答徐应龙的问题,而是笑着问道:“道友是不是觉得贫道很自私很残忍?”

    “居士为何会这么问?”徐应龙笑着说道。

    其实徐应龙心里却是有这种想法,因为这座刘家山灵气异常的充裕,这不得不让徐应龙怀疑冷兵器斩龙脉,不,应该说是斩灵脉的动机。

    据说几百年前这刘家山其实是并不存在的,据说这里其实是一个大湖,但是一夜之间沧海桑田,大湖消失了,变成了现在的刘家山。普通的地质变化是不可能这么迅速的,造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甚至会持续几千几万年。

    而这里的灵气充裕程度也不像是普通凡界灵山所能拥有的,于是乎一个貌似阴谋论的想法在徐应龙心底产生了。那就是刘伯温将全国各地的灵脉全部都斩断了,然后将那些灵脉禁锢到了这小小的刘家山,以换得他以及他刘家的子子孙孙能够长盛不衰。

    事实上刘家确实自刘伯温之后一直都是引领华夏世家,甚至被称之为华夏四大守护家族之首,即便是最黑暗的那一百年刘家都是一方巨擘。

    “呵呵,以道友的修为不会看不出此地灵气充裕的有些过分,当然也不会想不明白其中的关键!”刘伯温笑着说道。

    “刚才确实有那种想法,只是这种想法仅仅在我的脑海里留了很短暂的一会儿就消失了!”徐应龙道。

    “哦,这是为何?”刘伯温似笑非笑地问道。

    “青田居士号称博古通今,上知前五百年,下知后五百年,自然也知道修炼并不仅仅是修为高就能登上巅峰的。以一个星球的毁灭换取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家族的强盛是绝对不会被天道所认同的,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那么结局绝对不是飞升成仙,而是直接被劫雷轰成渣渣。我想以神机妙算刘伯温的精明,定然不会做这样糊涂的事情的!”徐应龙沉声说道。

    刘伯温点了点头说道:“单凭道友这句话,老朽就当引你为知己。”

    接着刘伯温继续说道:“整个地球主要的灵脉确实都被贫道斩断了,而且确实都被贫道禁锢在了这刘家山,但是这些事情并非是贫道一个人做的。也不是为了贫道个人的利益,自然也不会是为了刘家。”

    “哦,竟然不是居士一个人做的,难道斩龙脉的还有其他人吗?”徐应龙惊讶地问道。

    “道友可知道华夏,不,应该说世界修行界的衰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刘伯温再次问道。

    “应该是大明开国之初吧?”徐应龙回答道。

    “错,其实是从战果以及秦汉时期就开始了,在此之前华夏高级修士众多,强者辈出。但是自战果之后就一切都变了。修炼开始变的困难起来,但是还是有不少高手的,一直到宋末元初世界修行界勉强还能支撑,但是已经无法同秦汉时期相提并论了。而到了明初的时候人们才真正感觉到修行界明显衰落了,因此人们才会以为修行界是那个时候衰落的。”刘伯温说道。

    “秦汉时期,这么早?”徐应龙皱着眉头问道。

    “确实那么早,事实上修行界的衰落就是因为灵脉被斩断所致,只不过斩断灵脉不是为了毁灭地球。而是为了让地球生存的更长久!”刘伯温语出惊人地说道。

    “什么意思?”徐应龙不解地问道。

    “虽然贫道不知道道友具体的身份,但是却推断的出道友对于地球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拯救者,因此有些事情即便是让道友知道也没什么。”

    接着刘伯温继续说道:“其实想必道友也知道地球并非是一个完整的修行位面,这里法则不全,这就导致地球的灵力的收支失衡,这是一种很严重的现象。”

    “灵力失衡?”徐应龙惊讶地说道。

    这种现象徐应龙是知道的,所谓的灵力失衡其实就是指位面所产出的灵力与消耗的灵力并不平等。按道理一个位面的灵力不管浓郁与否。最起码产出和消耗应该是差不多的。尽管每天都有大量的修士在吸纳灵力,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人在使用法术在消耗灵力,虽然这之间的量不可能是完全的相同,但是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相差不多,这也是一个位面能够长久生存和发展下去的根本原因。

    然而。一旦出现灵力失衡,那这个位面就彻底的完了,因为灵力会越来越少,位面的自我保护就越来越弱,总有一天这个位面就会轰然倒塌,彻底变成一颗废弃星。

    “对,就是灵力失衡!而最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是战国时期的大修鬼谷子,他发现地球的灵力异动,进而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推断出地球总有一天会彻底毁灭。因为灵力是一个星球发展的根本,灵力要是被消耗光了,那结果就是整个地球上所有的生灵逐渐消亡,包括人类。”刘伯温道。

    “但你们斩断龙脉不就让地球所产出的灵力越来越少,也让地球毁灭的时间大大的提前了?”徐应龙再次问道。

    “道友,此事并非这么看待的。鬼谷子先辈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就在寻找解决之道,最后他发现地球上消耗灵力最多的并不是万千生灵,而是数量只有几百万的修士,因此鬼谷子前辈就想出了一个解救地球的方法!”

    “什么方法?”徐应龙急忙问道。

    “消灭修行界!”刘伯温沉声说道。

    “什么,消灭修行界?”徐应龙被刘伯温的话再次吃了一惊,这个方法也实在太疯狂了!

    “对,就是消灭修行界。因为修行界所有修士对灵力的消耗几乎占了地球灵力总消耗量的9成以上,只要消灭了修行界,或者说是没有了修士,那么地球的危机就能彻底解除,用不了多长时间地球就会恢复,最不济也会大大的减缓地球消亡的时间。”刘伯温道。

    “所以为了消灭地球上的所有修士,你们就开始大肆的斩断灵脉?”徐应龙沉声问道。

    “嗯,可以这么说!毕竟消灭整个修行界是一个极为疯狂的想法,即便是强大如鬼谷子前辈也不敢直言,而是只能暗中进行。”

    接着刘伯温继续说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鬼谷子前辈开始就不断地有顶尖强者在有计划地斩断各地的灵脉,到贫道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

    “前面的那四个都是谁,我想他们既然能被给予众望,那肯定不是普通人!”徐应龙再次问道。

    “除了鬼谷子前辈之外,还有大汉良相张良,西蜀开国丞相诸葛孔明,大唐仙师袁天罡!”刘伯温回答道。

    “那结果呢?”徐应龙再次问道。

    “结果就是,随着五代大修的努力,地球灵力日益匮乏几近枯竭,一些大能力者通过各种手段离开了地球,同时整个修行界实力大损,到现在只剩下小猫三两只。也正因为如此,地球才能继续坚持了这么多年,不然的话,按照当时的情况推算的话,地球不可能坚持到隋唐就会彻底泯灭。”刘伯温道。

    这些徐应龙有点明白了,原来斩灵脉的原因是这样。如果按照刘伯温之前说的那样的话,地球的灵力如果真的失衡了,那结果确实非常严重,彻底毁灭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这个方法也实在太残忍了,这样做可是等于彻底把地球修行界给毁了,就算是地球恢复到之前的那种状态,断绝的传承也不会重新兴起。

    但是想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要解除地球的危机,修行界就必须做出牺牲,不然的话只能等着地球毁灭。(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章:真相(二)

    第八百八十章:真相(二)

    尽管理解刘伯温等人的苦衷,但是对于他们的做法徐应龙却还是颇有微词的。首先徐应龙很清楚灵力失衡的原因,这不是因为修士的原因造成的。

    造成灵力失衡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本身是混元仙界的一块碎片,而且还是一块小的都无法形成完整法则的碎片,法则不全才是导致地球灵力失衡的根本原因。消灭修行界固然是考虑到了供需关系,在无法增加产量的情况下只能压缩消耗,以达到节约的目的,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与地球相比,同样式混元仙界破碎后的一块碎片,药王星就要比地球发展的要好。一来是因为药王星的面积比地球大,更重要的是因为药王星法则完整。所以说解决地球的危机不是消灭什么阶层,而是要修补地球残缺的法则,这样的话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想到这里徐应龙沉声问道:“你们觉得消灭了修行界就能保得住地球吗?”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如果不对修行界进行人为地干越的话,地球恐怕早就自毁了,根本等不到现在。”

    “灵脉乃是万物进化的根本所在,你们现在把几乎所有的灵脉都斩断了,你们想过结果没有?”徐应龙再次问道。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事实上影响这些年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了。”

    “什么?”徐应龙道。

    “其实西方世界的崛起其实就是斩断灵脉的一个副作用,在大明朝之前,以华夏古国为首的东方世界其实一直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文化上,差距都很明显。当欧洲人的老祖宗还在裹着茹毛饮血的生活的时候。华夏人就已经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包括独立的国家和完全可以传承的文字。当大英帝国还在海上当强盗的时候,华夏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但是这一切随着灵脉一条条被斩断而发生了变化。”刘伯温道。

    “这是为什么,难道斩断灵脉只对华夏一个国家有影响吗?”徐应龙沉声问道。

    “那倒不是,灵气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只不过华夏人杰地灵。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灵脉都分布在华夏境内,这也是华夏人为何比欧美等地的古人们先一步创造出自己的文明的根本原因。现在灵脉被斩断,受影响最大的当然就是华夏了。结果就是华夏人越来越走下坡路,欧美等国奋起直追,终于在清末的时候超越了以华夏为首的东方,也随之拉开了华夏百年耻辱的序幕。”刘伯温解释道。

    “原来如此!那你们觉得斩断那些灵脉就能解决问题吗?但我看几千年过去了,世界范围内的修士并未因此而灭绝。”徐应龙再次问道。

    刘伯温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老朽现在正在考虑的问题,原本按照鬼谷子前辈所想的那样,只要地球灵脉被一一斩断。灵气就会逐渐枯竭,修士们也就不会突破到更高的境界,长此以往修行就会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几代之后修行界也会因为缺乏新鲜的血液的加入而崩溃。”

    “但是正如道友刚才说的那样,几千年过去了,尽管修行界的实力下降的很厉害,但是却没有像鬼谷子前辈所想的那样彻底崩溃。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修行界崩溃恐怕至少还需要几千年的时间。”

    徐应龙再次问道:“即便是修行界崩溃了。那事情就真的能解决吗?”

    刘伯温回答道:“虽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只要没有了修士的存在。地球的灵力便少了最大的消耗人群。到时候只要将那些被斩断的灵脉全部激活,便可以确保地球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毁灭。”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样一来的话,原本作为一颗修真星球的地球就会彻底的沦落为一颗普通星球,再也不可能有人打破人的极限,成为无上的仙人了!”徐应龙沉声说道。

    “相比以几十亿人的生死换取个别一两个绝世高手的成功。我还是倾向于保存绝大多数人的性命!”刘伯温回答道。

    刘伯温的话让徐应龙沉默了,一直以来徐应龙都觉得修仙之人虽然不能太自私,但也没必要把自己弄的像个圣人一样。修士本身的属性就是靠掠夺灵气而增强自己的修为和实力,所以修士自私一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在情理之中。

    但是徐应龙没想到包括刘伯温在内的这些强者竟然为了保存普通人生存的权利。竟然敢于暗算整个修行界。要知道一旦消息走露的话,他们必将成为整个修行界的公敌,一定会被群起而攻之的。

    徐应龙沉声说道:“其实你们这种做法不过是治标不治本,地球灵气失衡的原因是法则不全,和修士的存在与否没有多少关系。消灭修行界固然可以延缓地球毁灭的时间,但是却不能将危机彻底解除掉。”

    “那道友有何良策?”刘伯温急忙问道。

    “补全法则!消灭修行界虽然看似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却是在饮鸩止渴,自绝死路!”徐应龙道。

    “哦,愿闻其详!”刘伯温道。

    “修士修炼固然是需要消耗灵力的,但是修士也是补全地球法则的唯一希望。你们这样做使得地球灵气匮乏,修行界高手日渐凋零,各大门派的传承也不断的断绝,最后的结果就等于彻底的毁了地球修行界。而地球修行界一旦完蛋了,那么就再也不会有人有能力弥补地球的法则,这就等于将地球仅存的希望彻底扼杀了。”徐应龙解释道。

    刘伯温点了点头说道:“道友说的很有道理,请问该怎么修补地球的法则?”

    徐应龙沉声说道:“据我所知地球原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位面,而是某个强大的位面的一块碎片,想要补全地球的法则,只要将地球同某个强大的位面联系起来就可以了。不过就目前地球修士的实力而言,完全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刘伯温沉声说道:“如果真的如同道友说的那样的话,看来只能提前激活那些灵脉了!”

    徐应龙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拯救地球唯一的方法!”

    “但是这样一来前面几代人的努力就等于彻底白费了,一旦将那些被斩断的灵脉重新激活的话,用不了多长时间地球上的修士就会再次像几千年前那样繁盛,或许几百年后地球又将面临灵气严重失衡的困局。也许等不到法则补全,地球就会彻底的毁灭了。”刘伯温忧心忡忡地说道。

    徐应龙沉默了几秒钟然后说道:“您老不必担心,只要您老相信我的话,这个问题我来解决!”

    “哦,你打算怎么解决?”刘伯温沉声问道。

    “和你们之前的做法有异曲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