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醒细无声-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啊,不是还有吉达嘛,难道她不能给杨薇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吗?吉达还真坦率,当洪涛提出这个问题时,她的回答就两个字,不能!
贝都因人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阿拉伯半岛生活,就算在伊拉克也存在少数贝都因部落,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想找到也需要不少时间。
吉达公主离开这片土地时间太久,她也需要时间把各种关系、人脉重新建立起来。现在别说保证杨薇的安全,她自己去了也仅仅是能获得官方的保护,出了政府绝对控制区照样抓瞎。
其实就连当地美军都无法绝对保证谁的安全,除非你不出军营。
“我觉得可以试试,大不了多雇几个当地保镖,只要能找到靠谱的翻译和向导,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做为当事人,杨薇反倒更看得开,她当然知道危险,但同时也闻到了巨大利益的味道。
不光是在伊拉克建厂的利益,而是对整个杨家传统经营模式的改变。假如能以伊拉克为据点,把纺织厂、成衣厂向周边辐射,下一任杨家的家主就只能是她了,谁也抢不走。
不是有伟人说过嘛: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
杨薇会不会被绞死很难讲,但现在的利益绝对不止百分之三百,所以她就算找不到靠谱的翻译和向导估计也得去,谁也拦不住,谁拦着和谁急眼!
“应该的事儿多了,美帝国主义军队还应该马上从伊拉克滚出去呢,不照样没应该嘛。”洪涛最烦应该这个词儿,一般来讲用到这个词的时候,就等于是说没准儿、可能、大概齐……反正是把握不太大。
“要不你和我一起去,你不是会功夫嘛,一对一保护我应该没问题吧?有你这棵摇钱树在,吉达肯定不敢糊弄,安全就差不多有保障了。”杨薇并不觉得太危险,还有心思和洪涛逗壳子,顺便再诽谤一下吉达。
“我要是有这种本事还用您亲自出马吗?干脆我去转一圈,把所见所闻都汇报给您不就完啦!”
“据说那边白天能有四五十度,用不了几天就得晒成越南人的摸样。你看吉达的肤色,这还是从小就离开家乡了呢,照样没缓过来。”
自己去?洪涛从来没想过这种可能性。凭什么啊!别说杨薇并不是自己的女人,就算她是,自己也不可能去铤而走险,顶多是劝她也别去,不赚这笔钱不就完了。
“你到底有没有办法?我没功夫听你闲扯,如果没什么新鲜提议,晚上我就回香港。什么时候吉达把人找好了,我立刻就飞过去。”
吉达的肤色确实不白,但也绝不黑,更不是让太阳晒的,属于人种问题。杨薇其实也不白,这让她有点耿耿于怀,洪涛这么说等于是在戳她的软肋,不马上翻脸就算很克制。
“……你这叫狗咬吕洞宾,如果不是京诚集团需要你坐镇,我巴不得游击队抓了你当成人质换点活动经费,保不齐还得把你再轮一遍!”这句话真是洪涛的心里话,他很想看看杨薇到时候还会不会整天这么二百五了。
“你再等我两天,我找两个人跟你一起去。他们肯定比我厉害多了,如何保护目标也是老本行。再配上靠谱的向导和翻译,我觉得就能保住你的纯洁了。”
但想归想,杨薇的安全问题洪涛必须严重关注。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方案,虽然也有点冒险,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的多。
“我纯洁不纯洁和你有什么关系?哦,我明白了,难道说你一直都在暗恋我?早说嘛,憋在心里会落病哒……嘎嘎嘎!”
杨薇并不认为洪涛有这方面的本领,费林和唐晶她都见过,如果说那也算人才的话,杨家能瞬间找出好几十个。
“我觉得你还是等两天吧,他总能让人惊喜连连,这次说不定也不例外。”杨薇没听懂洪涛的意思,但冯女士听懂了,当下就给洪涛竖起一根大拇指。
洪涛能给杨薇安排的人自然就是天诚公司里正在训练的那些雇佣兵,假如能在绿色能源公司正式进入伊拉克之前就见识见识这些人的本领,那她心里就踏实多了。
洪涛说的再怎么天花乱坠,毕竟也是嘴皮子,陪杨薇去伊拉克走一趟是个很难得的实践机会。现在她已经不担心杨薇的个人安危了,看着她就像在看一只小白鼠。
如果杨薇知道冯女士的想法,估计这个屋子都不会让她走出去,直接就得掐死在当场。
当然了,这件事儿光洪涛决定了也不管用,天诚公司送出去的每个雇佣兵都要向欧阳天钺汇报,这是之前谈好的条件,所以还得先和他知会一声,听听他的意见。
大斧子年前就已经启程远赴伊拉克赴任了,正式身份是个战地记者。洪涛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用卫星电话和他沟通沟通,主要是确定他是否还活着。
一旦大斧子挂了,那自己立马就得想办法跑出去,免得欧阳家真派人给自己打一针。
1081章 先遣队
“这样也成!?”大斧子依旧还活着,当他听完洪涛的叙述后,情绪上好像有点波动。
“那样了?电话费挺贵的,你能不能一次性把意见都说清楚。”大斧子到底是赞成啊还是反对,洪涛一点都没听出来,倒是感觉到了一股子酸味儿。
“我都来这里二个多月了,丁点有价值的信息也没收集到,正琢磨是不是想办法接触接触政府官员呢,你就把机会送上来了。我怎么觉得你好像更适合干我的工作,要不也一起过来吧。”
从大斧子的话里可以听出,他一个人在那边真的很寂寞,除了洪涛和某个特定的联系人之外,恐怕都找不到人聊天。
所以一拿起电话就有点话痨的潜质,这和以前在国内时完全不同了,那时候他一听洪涛的电话就想马上挂断。
“我过去没用,就你那个小身板,最终捡肥皂的也得是你。这位杨总可是个大美女,还是家财无数的大美女。最主要的是她学识也很丰富,绝对不会让人感到枯燥。”
“你要是能抓住机会,以后在经济问题上也不用对我仰望了,好好想想吧。”大斧子如果能走出体制外,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的知识面很广,也属于那种聊什么都能插两句的人,这一点和洪涛非常像。两个人随时能见面的时候总是互相看不上,恨不得对方出门马上撞死。但当谁也看不见谁了,又互相开始想念了,总能想起对方的优点。
这时洪涛就又开始念大斧子的好了,打算把杨薇介绍给他,光挑好听的说,那位女汉子吓人的方面只字不提。能不能成谁知道呢,还是老办法,有枣没枣先打三竿子。
“我不用想,如果有这样的女人你能剩给我?你是什么玩意还用我再重复一遍吗?”可惜大斧子并不领情,原因还是洪涛的人品问题。
一个既富有、又漂亮、还知性的女人,会从洪涛手里漏过去?大斧子真不敢信,这明显是个很大的坑。
“爱信不信,我还有事儿要做。这件事儿光你我乐意没用,得去问问温仲的意见,看看他乐不乐意接这种活儿。”现在洪涛已经没兴趣和别人解释自己的纯洁性了,爱信不信,不信拉倒!
“别和他过多说我的事儿,也别让你说的那个白富美过多关注我,最好找个不好追查的理由。想好了告诉我,别大意,我能不能活着回去,你也是关键因素。”
温仲是谁大斧子估计早就知道了,对方会不会答应这趟任务他也不清楚。但只要涉及到见面的事儿,安全性必须首先考虑,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用想了,你就说是江处长在国内认识的朋友。她目前人在欧洲,除了我谁也不会信。就算有人侧面打听也没什么用,好歹她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很难糊弄。”
“要是还想起什么事儿就给我打电话,真要觉得有危险,啥也别管赶紧跑路。和升官发财比起来小命还是更重要滴,你……喂?喂?我艹,敢挂我电话,你摊上大事儿了!”
洪涛也认为安全第一是对的,并且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借口。本来还想等大斧子赞美自己两句,比如说自己编瞎话编得特别利落啥的,没承想话还没说完呢,话筒里已经出现了盲音。
再次见到温仲时,他还是那副稳稳重重的摸样,既谈不上高兴也谈不上不高兴,哪怕听完了洪涛的任务也依旧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波动,丝毫看不出他已经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待了好几个月。
什么叫训练有素?这就是。身体机能的强化相对容易,精神层面的提高更关键。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能保持心态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这种人最难斗,因为他们总有理智。
“我亲自去,顺便也考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光训练没什么用,有些东西必须亲眼看见、亲身体验。”对于洪涛提出来的保镖任务温仲没有异议,也没提任何要求,甚至连细节都不问。
“不用我把情况多给你介绍介绍吗?”这就让洪涛有点纳闷了,稳重是应该的,可要是稳得连脑子都没了,那就有点过了。
“具体情况我想和杨女士亲自询问,不怕洪总笑话,干我们这行的一般不把代言纳入情报分析范围内,除非您对当地很熟悉?”温仲还真不是脑子坏了,他有不问的理由。
“……成吧,改天我安排你们见面,再见!”但温仲这番话听在洪涛耳朵里就有点伤自尊了,他向来自诩为全能二手科学家,女人生孩子的事儿都得出谋划策一番。但现在却被人当面如此无视,还聊个屁!
可越是被人无视,洪涛就越舍不得向温仲这些人下手。有本事的人不少、敬业的人也不少,但既有本事又敬业的人很难找。
据费林讲,温仲这段时间很配合,通过他找来的合格佣兵已经多达十一个,都不用太严格的考核,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与众不同的品质,比如说纪律性和忍耐力。
他们可以整天没有娱乐,训练、吃饭、睡觉,不看电视、不打电话、没有书籍、沉默寡言,不抽烟、不酗酒、不找女人,半个字的牢骚和怨言都没有。
当然了,这么自律也有不利的地方,就是费林绞尽脑汁也和他们建立不起来哪怕一点点信任关系,更探听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甚至连他们到底来自何方、是不是真名实姓都不清楚。
“知足吧,你以为当个合格的人形武器那么容易啊?老天爷是公平的,你想在某个方面特别长,就得舍弃另一方面,没有谁可以兼顾。”
“让咱们的人好好和人家学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管不住,这辈子也就干不了什么正经事儿了。”听到费林的描述,洪涛自然而然又想起了斯万,还有他老爹的马穆鲁克士兵。
什么样的士兵个体战斗力最强?答案只有一个,极度理智。当一个人把情感压制的非常低之后,就变成了可怕的机器,还是一具会自主思考、分析的机器。
自己不指望费林他们能变成马穆鲁克那样的机器,指望也没用,这种状态不是随便练练就能达到的,但能学点皮毛也不错。
杨薇就是带着温仲和其他两个人一起走的,别看不清楚这三个人的来历,但不得不说她确实是个见多识广、很有眼光的人。
只见过一次面之后,杨薇就对温仲他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私下和洪涛打听过能不能忍痛割爱,把这三个人让给她。只要有价格,一切条件都可以商量。
“他们的麻烦比我还多,你还是省省吧。小江在当地给你找了一个很靠谱的助力,是个外派的记者,以前也在警界混过,是小江的私人关系。”
“他已经去了几个月,对当地多少有点了解,还有合法的身份当掩护,给你当个参谋应该没问题。另外你最好能和他商量商量,让他帮你接触接触温仲,他以前也在部队里待过,可以帮咱们把把关。”
能不能忍痛割爱呢?洪涛的答案是不能。不是自己抠门,是没有权利。温仲这些人到目前为止并不属于自己,远远达不到随意指挥的地步。
而且他们到底是什么情况、什么想法自己还没摸清,贸然纳入核心层太冒险,最好让大斧子先去当一次试金石。
1082章 煤改电
别人都在忙,洪涛刚有点发号施令的感觉,就被另一件事儿给打断了。要说这件事儿并不大,根本轮不到他来亲自处理。
可是吧,接替小鸟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的瞎子婶犯了一个错误,把一件本来很小的事情搞大了,大到她也束手无策的地步。
从零八年底开始,京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煤改电!顾名思义,就是把以前烧煤的地方改成用电。
目前京城大部分楼房都是集**热和供汽,取暖、做饭早就已经不用煤炭了。但在老城的平房区里,以蜂窝煤为燃料的各种炉具还是各家各户做饭、取暖的主力。
煤改电要取代的就是这部分燃煤,政府将提供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当然了,不是白给,需要由居民购买,只是在价格上会有些优惠。
另外还有电价,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居民们是用不起这种电暖气的。怎么办呢?俗话不是说了嘛,办法总是比困难多。
每天从晚上二十一点开始到第二天早上六点,这段时间内的电价会非常低。蓄热型电暖气这时候开始用电蓄热,白天只散热不用电。
这样一来大部分家庭就可以承受了,少部分困难户则由政府给予采暖补贴。不过就算有电价优惠,居民们的电采暖费用还是要高于燃煤,这就没辙了,权当是为了空气质量做贡献吧。
说起空气质量这个事儿,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了雾霾这种说法,然后各种环保、低碳生活潮流就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要来和这头小怪兽斗一斗。
比如说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安装各种尾气净化设备、把京城所有单位的燃煤锅炉都改成燃气的、关闭或者迁移有可能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煤改电也是其中之一。
但折腾了半天,效果却和抑制房价一样没啥大作用。房价是越来越高、雾霾跟着一年比一年严重。
政策当然也得一年比一年新颖,甚至连开饭馆的都要花几万块买一套油烟净化装置,否则不给批执照。合算偌大一座城市的空气质量,都是厨师和小业主搞坏的。
这两个职业有没有那么罪大恶极洪涛不清楚,有人打着环保、治理雾霾的旗帜没少强买强卖、荷包里塞得满满的,然后去海南岛或者国外,找个山清水秀、空气里都带着甜味儿的地方,买座大宅子倒是真的。
做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洪涛是看着城市气候一天天变化的。在他小时候,每到冬季就会有各种强度的西北风光临。
它不光自己来,还呼朋唤友,带着北方的沙尘呼啸而至,把天空都刮成了暗黄色。人们想出门,不仅要穿得厚厚的,还得把嘴和鼻子档好,否则就会弄一嘴沙子。
那时候的女人最明显,她们会用一种叫做纱巾的东西把脑袋包裹得严严实实,既能看到路、又能防风沙、还可以作为一种服饰。
红的、黄的、绿的、彩色的,一到冬天,大街上就会有各种颜色,也算是一道风景线。
但当年只有风沙没有雾霾,就算有也扛不住五六级西北风隔三差五的刮,早就被吹到渤海湾上面去了。
雾霾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时候来的洪涛没关注过,但他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印象,把这个坏家伙带来的好像不是燃煤炉子,也不是工厂的烟囱,而是大街上越来越多的汽车。
自打京城时不时开始严重堵车之后,原本在冬季里常见的蓝天就总是很害羞,大风不吹上多半宿绝不露面。
大风也讨厌,随着城市越来越大,全球气候越来越暖,它来京城串门的次数也一年比一年少。就算来也是匆匆而过,不愿意多停留。
汽车尾气越来越多、风力越来越小,再加上城市像摊煎饼般一圈一圈的往外扩大,废气积攒的也越来越快,消散的越来越慢,这恐怕才是雾霾的真正成因。
这个结论只是洪涛自己总结出来的,专家们肯定不会同意。他们会拿出五花八门的数据、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介、坚持不懈的告诉大家:雾霾是必然,想治就得花钱买设备。
至于那些数据是怎么来的,不许问,更不许追根刨底。专家说有就得有,没有也有!
不过有一件事儿洪涛是确定的,每年春节前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京城的大街上坚决不堵车。各单位、部委、机关的车辆百分之九十以上都停了,私家车也出来的少了,然后京城的天空蓝颜色就多了。
要说厂矿企业都停工了,这个理由也站得住。但老百姓总不能都把嘴缝上,不吃不喝不取暖吧。
正相反,在节日期间各家各户烹炒煎炸、炉火熊熊的时间肯定比平时高好几倍,饭馆厨子们肯定也比平时忙了很多。
由此可见,雾霾好像和百姓的生活习惯、厨子们的烹饪方法没啥必然关系,倒是和过多的机动车息息相关。
有这种想法的不光洪涛一个人,很多老邻居们也觉得用电比较贵,只能取暖不能做饭,很是抵触。而且各家各户都自己花钱安装了土暖气,突然说要全部拆掉,过惯了精打细算生活的人会很不舍得。
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节俭了大半辈子,每件物品能修就修、能凑合就凑合,好好的炉子和暖气直接变成了废铁,特别心疼。
假如这件事儿可以慢慢推进,给大家一个选择的余地,效果会好很多。相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舍得花钱。电暖气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它比较干净,更符合年轻人的生活。
让他们先用,有什么优缺点就会慢慢体现出来,是好东西总会发光的。顺便再征收一些燃煤费用,把用电和烧煤的成本拉平甚至超出,这样就能引导大家逐渐接受更清洁的能源。
烧煤的人数一少,制作炉具、蜂窝煤的工厂也就相应减少了,产量一少价格自然上升。等到烧煤比用电还贵,大部分人自然而然就会选择电暖气。
这么做不仅能减少政府补贴,还能让大家心里舒服点,因为有了选择,不是被强制。
可为什么我们身边的很多事情都是强制性的一刀切呢?两个字,懒政!再来两个字,利益!
一刀切比市场化简单粗暴,很多官员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了升官发财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爱因斯坦来了,他也不能既当政客又当经济学家,同时还兼职科学家。
所以官员们对搞经济、搞民生一窍不通,更不愿意为了百姓的事儿去冒任何风险,弄一刀切的政策远远比用经济手段引导来的容易,责任也少。
至于说老百姓乐意不乐意、难受不难受,谁在乎呢。不乐意你能咋滴?人家这个乌纱帽又不是百姓给的,凭什么要让你们满意?
除了懒政之外,就是利益了。京城里多了不敢说,十几万户需要煤改电的总量还是有的。
电暖气不像土暖气,一个炉子可以带好几组暖气片,房间多了顶多是费几块蜂窝煤。
每台电暖气都有采暖面积限制,大房间里要装一台功率大的、小房间就装功率小的,反正你家有几间房就得装几台,浴室除外。
这么一算的话,每家最少也得购买两三台。几十万台电暖气,每台两三千块钱的采购价,粗算就是十多亿的大单子。
这笔采购合同不管落到谁脑袋上都是个大馅饼,可是如果把这件事儿推向市场的话,这笔钱谁能拿到就不是领导可以左右的了。让你当领导,该怎么选择还不是一目了然?
1083章 大篓子
说了这么多前因后果,瞎子婶一个家庭妇女,官拜居委会小主任而已,连个公务员都算不上,更没啥级别,她能给洪涛惹什么大麻烦呢?
还真有大麻烦,理想社区里多一半的院落都是新翻建的,采暖使用的是液化气小锅炉。不光冬季采暖,连洗澡、做饭都是液化气。这种锅炉热效率很高,比任何电暖气都合算,也一样没有污染。
剩下的少一半居民院落还没来得急改造,使用的依旧是传统炉具。虽然也有想安装液化气锅炉的,但都被费林和小舅舅劝住了。
因为这些院落在今后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内全会被逐步翻建,一个锅炉少说上万块,只用一两年太亏了。老房子又没法改装地热,所以就都没装。
现在煤改电政策一下来,按照街道的安排,凡是没有集**暖的家庭都要纳入煤改电名单里来。也就是说不管你烧液化气还是燃煤,都得换装电暖气。
这下住户们不干了,装了燃气锅炉的家庭肯定舍不得上万块钱的锅炉,总不能说以后它只管烧洗澡水,不管取暖,还得再安装几组电暖气吧。这不等于各家花了上万块钱就买了一个热水器嘛。
没装锅炉的住户也有一笔小账可算,他们觉得还是燃气小锅炉好用,使用成本也比电暖气低,采暖效果、热水供应更好。
这可都是眼见为实,早就有人把烧液化气的每笔开销精确到分了。谁也不傻,放着成本低、效果好的不用,非要再去花钱装电暖气,然后热水器还得自己买,里外都不合算。
最主要的是这种蓄能式电暖气个头还挺大,不管装在哪儿都得占一米多长、一米多高的空间,对于已经装修好的家庭来讲,又得重新规划房间布置。
反正吧,大家就是不乐意装。可是小门小户的抗不过街道办事处,于是瞎子婶所在的社区居委会就成了众望所归。
居民们都盼望瞎子婶能站出来,代表社区里的上百户居民向上面反映反映、争取争取,看看能不能不参加煤改电工程。
瞎子婶也不含糊,立刻就整了一份报告,还让每家每户都签上名,就这么给街道办事处递了上去。
结果嘛……没过一礼拜,街道办事处就把她叫过去谈话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她说一说,这件事儿到底是谁发起的,背后有没有主使人。
这次瞎子婶没犯迷糊,一口咬定是居委会听取了居民意见之后的行为,没人主使也没人指挥。但到此时她还没意识到事情的本质,也不觉得有和洪涛汇报的必要。
还琢磨着是不是选出几位居民代表一起到办事处去和领导谈谈,因为在她心目中这是给国家省钱、给居民省钱、给大家都减少麻烦的好事儿,干嘛不呢?
可事情的发展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很快就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下来挨家挨户走访,什么问题都问。
这种情况也不算特别稀奇,只要京城里有任何大政策改变,都会有政府工作人员上门给大家做思想工作,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当然了,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做这种工作的人越来越浮于形式,越来越像个通知。
但有一个人从中看出了些不同的味道,谁呢?徐家老太太的闺女,也就是那位市代表。她看出了什么不同呢?两个字儿,苗头!
代表啊,她对政府工作的流程必须是心知肚明还得滚瓜烂熟,这些基层公务员的水平在她眼里就是个幼儿园小孩,三句话一聊,立马听出了对方的大概意图。
徐代表听出来的意图就是,这些人不是冲着那些鸡毛蒜皮来的,他们很有目的性。目的是啥呢?很可能是在打听另一件事儿,这件事儿和理想社区有关,很可能和理想社区内部的真像有关。
这可就不是小事儿了,理想社区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她可能是没有洪涛身边的人清楚,但也比大多数人明白。
一旦再这么查下去,早晚有一天会查到洪涛身上。到时候不管洪涛承认不承认,他都完了,这个社区也就跟着完了。
从立场上来讲,徐女士和徐老太太有很正当的理由站在洪涛的对立面,因为他这种做为实际上是在和政府唱反调。
可是做为一个人来讲,她并不觉得这个社区有什么不对,也不觉得洪涛做为一个富人,自愿拿出一部分收入完成意愿是错的。只要对社会有益、对大家有益,为什么不呢。
但她更清楚,自己的喜好、意愿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洪涛的喜好、意愿也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更主要的是洪涛一旦出事儿,她们徐家也得跟着倒霉。
虽然徐家母女并不是洪涛的合作伙伴,但在很多事情上她们都出过力、发过声,很难把这些责任都推干净。
而且洪涛有地方可跑、也有能力跑,她们则不然。徐家母女在体制内,一切都是体制给的,离开了这个系统立马就啥也不是了。
不管是出于内心情感还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徐女士在第一时间就把这件事儿通知给了洪涛。
不过她的做法很值得玩味,不是和洪涛亲口讲,而是采用闲聊天的方式,把这一切讲给了同为体制内的好姐妹白女士听。
还说得无比隐晦,隐晦到从大街上随便拉来十个成年人,有九个半都听不出来弦外音的程度。
“徐家让你给吓坏了,你要是再不想想办法,说不定她们就是主动发现社区不正常现象、并向有关机构提请调查的第一人。”
“说实话,我刚听到时也被吓得不轻。你也不小了,该懂的东西一点都不比我和你齐叔懂得少,怎么会犯这种疏漏呢?”
自打洪涛改口叫了一次妈之后,白女士就再也不一口一个洪师傅的称呼了。听上去好像没有以前恭敬,其实是真把洪涛当做了自家人,也真的把齐家和白家和洪家绑在了一起。
徐女士的真正意图她必须能听出来,然后就必须吓了一身冷汗。洪涛的所作所为徐女士知道的并不多,但她知道的多。
现在正是洪家起步的时候,还牵扯到了齐家、白家、欧阳家、杨家等等一大堆人,真要是在这个事儿上出了问题,之前的一切就全白干了。
和周家的争斗、甚至杀人违法拒捕这些事儿都是可以原谅的,可是这件事儿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犯了大忌。
实际上讲,理想社区就是一个独立的社区,表面上只是比其它社区规矩严一些、福利好一些,但骨子里已经部分脱离上级的领导了。
除非出现煤改电这种大范围的政策,否则它就是像一座独立的王国,有着自己的行事准侧和基本规则,而制定这一切的不是政府,而是个人。
这玩意在哪朝哪代也是大忌,轻了人头落地,重了诛灭九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