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毫无疑问,无论是北达科他号,还是海王星,或者是侥幸没受伤的威严级凯撒和活力号,都不可能挡得住强大的关岛级战列舰!何况现在自己这边大都还受伤了。
“班长,他们已经受伤了,这如果打沉了,功劳是和飞机一人一半,还是……?”小炮手指着受伤的特拉华,瞄了半天后忽然挠挠头。
“屁话,谁打沉算谁的。”
“哦。”
“开火!”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84章 关门(十一)
“轰……”
整天动地的舰炮咆哮声,随着18门406毫米舰炮打出第一轮齐射,开始在南太平洋上回荡,避无可避的西摩尔只能选择应战。
可才打了2轮,他就后悔了。
“将军,是……,是16英寸!”
远处,与众不同的炮焰,让轻巡舰桥内的瞭望手目瞪口呆,虽然这是他第一次见到16英寸超级舰炮咆哮,但无碍他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来分辨已经拉近到2万米内的对手。
16英寸舰炮!
几乎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他们终于知道为何三天前的夜晚,那么短时间内自己就损失2艘战列舰和1艘巡洋舰了。
“离开,离开……,这里!”
西摩尔惊慌失措的呼喊中,几道水柱从北达科他号身前数百米外腾起,巨大的白色水柱让被瞄准的北达科他号上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水柱。
几乎是瞬间,刚刚列好的战列线就开始破碎,4艘战列舰甚至顾不上和同伴打个招呼就开始撤离,至于3艘巡洋舰更是在布里斯托号的率领下,转舵向北利用速度率先撤退。
“舰长,他们散开了……”
其实参谋不说,周成也已经看到了四散的对手,这种场景让他微微叹了口气,协约澳大利亚大舰队明显是没有战斗欲望了,这种战斗将注定无趣,所以干脆了当的当起了看客,让枪炮官和航海长互相配合。
“18000米。”
“轰……”
当这个距离数字刚刚报出,经过了5轮的调整后,中蒙号在这场海战中收到了第二个重大战果,1020公斤穿甲弹击中了北达科他号舰艏。
所有瞭望手都看到,被击中的北达科他号仿佛成了两个巨人较量的工具,先是被天空巨人用大手往海里一按,猛地往下沉去,然后又被大海狠狠举起了起来,最后才发生了大爆炸。
爆炸虽然没有伤及舰艏弹药库,但直接将整个舰艏切断,还诱爆了鱼雷舱,等到爆炸结束后,北达科他号已经像被切断了鼻子的小丑,数以千吨计海水瞬间就从伤口涌入,淹没了整个前甲板区,舰体后方都微微翘起,虽然它后面的3座双联305毫米舰炮还在炮击,但已经还毫无杀伤力。
由于三天前新关岛级首次表演是在夜晚,所以大家都对406毫米超级舰炮的威力没太大感觉,但这枚烈日下的炮弹,却真正让人看到了它暴虐的威力。
如果说北达科他号仅仅是被炸断了舰艏还不算什么的话,那么海王星号面对的西蒙号,就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暴君。
1点15分,这艘以新华西蒙省命名的战列舰,打出了第10轮齐射,此时距离已经拉近到了17000米,而且海王星号根本无心作战正在转舵拼命准备离开。
2枚一吨重的穿甲弹,葬送了这艘生于财政赤字,成为了独苗的战列舰。
第一枚穿甲弹击中了舰艉,从倾斜布置的203毫米水线主装甲带穿过,然后一路破坏并在进入了燃料舱爆炸,虽然战舰内所剩的重油已经不多,但却因为油舱弥漫这大量易挥发的油气,等到穿甲弹爆开后,顿时引发了大火,整个舰体后部都仿佛笼罩在了浓烟中。
第二枚则是真正致命的,这枚穿甲弹击中了舰体舯部的第二座烟囱,由于海王星设计独特,舰艏只有一座炮塔,舯部和艉部却各自有两座,所以这枚炮弹传入了烟囱后,不仅破坏了两个锅炉舱,使得海王星号下降到了8节,还因为结构破坏严重,又燃起了火苗,所以海王星号舰长不得不在下令注水舰艉两座炮塔抑爆后,又痛苦的下令注水中间两个弹药库。
5座炮塔一下子没了4座,海王星号已经基本废掉了,但西蒙号还没有罢手,或者应该说是无所事事下枪炮官故意为之,因为看到海王星号重伤减速后,西蒙号已经转舵去追乔治王子号战列舰了,可问题是追击路线恰好要绕过海王星号,于是在见到这艘19680吨的战列舰还没有沉没后,枪炮长再次对着它打出了7轮齐射。
后来证明,这7轮齐射由于距离不断接近,所以一共命中了11枚,这种伤害别说海王星号了,就算是关岛级也承受不起,所以等到西蒙号终于绕开它,看到了逃跑中的乔治王子号时,这艘战列舰已经快让人认不出来了,不仅整个上层建筑都被削平,而且从头到尾都烧了起来。
令人诧异的是,这艘战列舰后来就这么在海上烧了一天一夜,最后甚至还被新华驱逐舰给拖回了努美阿,事后得知,英国舰长及时向五个弹药库注水,并且关闭了所有密封舱的举动,才创造了这个奇迹。
这种战场奇迹不存在复制性,最起码乔治王子号享受不到了,在海王星号被虐杀后不到15分钟,速度只有16节的乔治王子号被西蒙号追近到了19000米。
其实威严级战列舰对新华海军来说是很有感情的,因为李默起家的第一代北极星级战列舰就是以它为模板,虽然威严级比北极星晚下水,但两种战列舰其实同出一脉,除了鱼雷外其它基本类似,连外形都非常相像。
所以老炮手们在开火时,还真差点把乔治王子号当成了北极星,以至于连续三轮齐射都神情恍惚没打中,直到第四轮齐射才开张。
但也就是这次开张,将406毫米超级舰炮的咆哮推向了最高潮,虽然9枚穿甲弹只打中了1枚,但就是这1枚却彻底葬送了乔治王子号,因为它击中了弹药库。
别说406毫米了,就算新式305毫米舰炮老式的乔治王子号也防不住,加上老式战列舰上普遍没有使用隔舱和防火门设计,所以炮弹轻而易举就钻入了前弹药库。
从出发开始,乔治王子号前主炮就只是现在交手打了十轮,弹药库内还剩下180枚炮弹,而且发射药也混在了里面,所以剧烈的爆炸瞬间就将16800吨的乔治王子号从舰桥位置撕开断成了两截,并在2分钟内就沉入了海底,最后全舰610人只逃出了22人。
就在乔治王子号沉没的同时,姊妹舰汉尼拔号也已经打出了白旗,舰长在停止了抵抗后下达了弃沉船的命令,带领水兵们向靠近的中蒙号投降。
2点整,当12架来帮忙的龙牙抵达时,海面上已经看不到任何值得他们争抢的战列舰了,最后只能去争夺逃跑的巡洋舰。
而在相距不到50海里的另外两个战场上,同样展开了一场大屠杀,集中了9成龙牙,连部分大黄蜂战斗机都临时挂上炸弹来帮忙的疯狂进攻下,澳大利亚大舰队残余舰船根本无心抵抗。
由于所剩战列舰不多,几乎所有龙翼都希望打沉战列舰,最后柏勒洛丰号二号舰壮丽号甚至被连续7枚龙牙击中,即使450毫米鱼雷装药不过150公斤TNT,但这么多鱼雷还是让壮丽号当场沉没,而它所在编队的4艘威严级战列舰也遭受了疯狂进攻,其中2艘最后支撑不下去都挂起了白旗自沉。
这场海战中最大的收获是鲁莽号战列舰,作为柏勒洛丰级3号舰,当时它正带领被打散后的重新编队的2艘威严级战列舰,艘巡洋舰,以及7艘用商船改装的辅助巡洋舰,在52架龙牙、12架大黄蜂、3艘长江级轻巡和2艘驱逐舰先后呼啸而至后,仅仅抵抗了半小时,舰长就下令在三王群岛50海里外的一处珊瑚礁浅去冲礁搁浅投降。
没人知道当时这位临时指挥官是怎么想的,根据他自己说,冲滩搁浅是为了拯救16艘军舰上的水兵,以免它们葬身大海,但问题是他几乎把这16艘军舰中的11艘,完好无损的送给了新华,尤其是其中鲁莽号战列舰,和4艘彩虹女神级巡洋舰以及悉尼号巡洋舰,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最后他们都在夜晚涨潮后,被新华水兵牵引出了礁石区,并与十天后被带回了关岛,剩余的也在经过一番抢修后,大都被带回了新华当成废铁拆除了。
至于7艘轻伤的辅助巡洋舰也被带回,并在拆除了武器后卖给了新华国内船商,最后2艘甚至辗转到了战后的朝鲜,并一直被使用到了1955年才解体。
7月15日,澳大利亚时间下午5点,第二特混舰队发回电报,全歼企图转移至新西兰的澳大利亚大舰队主力,在8天的缠斗中,共击沉/击毁和缴获战列舰16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8艘,母舰2艘,辅助巡洋舰和补给船9艘,包括克拉克斯顿和西摩尔在内的全部高级军官战死,舰队18565人,获救12988人,逃出3422人。
最后只有5艘巡洋舰/辅助巡洋舰和艘驱逐舰在两天后逃回了悉尼港,并在最后新华开始登陆后自沉于悉尼港内。
战后统计,第二特混舰队在这场海战中付出的代价简直是微乎其微,只有23架飞机被击落,其中7位飞行员死亡,1人失踪,其余都被救回,军舰更是无一损失。
当2天后澳大利亚大舰队残余军舰回到了悉尼时,紧随而来的新华第三特混舰队和第二特混舰队的3艘轻型母舰一起对悉尼实施了大轰炸,在连续五天的轰炸中,总计投下了超过650吨炸弹,其中包括致命的210吨燃烧弹,不仅半个悉尼都被付之一炬,也正式宣布澳大利亚成为了世界最大孤岛!
太平洋南大门,彻底对外界关闭。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85章 关门(十二)
7月16日,上午10点。
布列斯特要塞。
森严的要塞中央城堡内,长近20米的谈判桌两旁坐满了人,一边是以冯琪和德国外交大臣施特劳为首的同盟国代表团,而另一边是托洛茨基率领的俄国代表团。
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文件,两旁众人冷目以对,气氛凝重而压抑。
僵局,还是僵局!
虽然中德都作出了让步,但还是没能让托洛茨基满意,事实上无论两国做出多大让步,对他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宁愿继续战争,也不想签署这份丧权辱国的合约。
因为根据这份合约,俄国将向德国割让包括整个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包括布列斯特在内的三分之一白俄罗斯!
虽然比德国之前还要加上爱沙尼亚,和整个白俄罗斯领土已经减小很多,但依然要让俄国割让出100万平方公里土地,并且交出2800万人口和全国近4成的资源、铁路和重工业。
除了德国外,俄国还需要向奥匈帝国割让37万平方公里土地,奥斯曼帝国也将获得包括石油重镇巴库和巴统在内的半个阿塞拜疆区。
当然,这里面还少不了胃口最大的中国人,即使作出让步后的条件,也需要从亚马尔半岛开始,沿着鄂毕河南下,然后弯到秋明最后在并入巴尔喀什湖的东哈萨克地区,连接上新华目前的国境线,虽然没有要中亚一寸土地,但近四分之三的西西伯利亚已经没有了,整整220万平方公里土地要交给中国人!
如果不是俄国绝不同意中国人进入乌拉尔山,而德国也不同意以乌拉尔山划界,或许整个西西伯利亚和中亚都会被吞并或者间接吞并。
虽然西西伯利亚那一带没什么资源,天寒地冻人口稀少,和德国要求割让的精华不同,但那毕竟是俄国国土!
除了土地外,俄国还将在未来15年内赔偿总额高达45亿卢布的战争赔款,其中德国15亿,新华15亿,奥匈、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将各自拿到5亿。
作为外交政治家,托洛茨基很明白,如果签订了这份合约,就意味着俄国和世界的联系被隔断,除非协约国能获胜,要不然俄国未来将从世界主要国家,变成彻彻底底的欧洲二流国家。
虽然列宁和很多中央委员认为,俄国退出势必将引发世界各国的革命浪潮,未来会有很多国家和俄国走到一起,他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世界,但他还是很担忧。
“托洛茨基阁下,不知道您今天考虑好了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不如散会喝喝咖啡,或者去找点乐子,而不是继续在这里干坐着。”见到托洛茨基脸色阴晴不定,冯琪端起茶,吹了口淡淡说道。
“是的,其实我更愿意让军队来说话,而不是在这里和您浪费口舌。”德国外交大臣施特劳同样趾高气昂,可心底有多虚其实他自己知道,西线德军已经精疲力竭,如果再不能将东线军队调过去,恐怕巴黎就危险了。
两大巨头开口后,奥匈、保加利亚代表纷纷表示不想再纠缠,甚至奥斯曼代表也做出了强硬表态,干脆利落的说奥斯曼愿意派大军继续沿着高加索深入,直至打到顿河。
托洛茨基冷笑以对,如果没有中国人帮助,靠奥斯曼的老爷兵能不能保住自己国土还难说呢,还想打到顿河?!
但当他扭头看到冯琪嘴角的微笑,却不敢有任何大意,据说霍尔木兹海峡这几天内就将通航,依托塞拉莱港,马斯喀特、索科特拉岛和上月被攻占的马尔代夫群岛,新华海军其实已经对英美印度大舰队实施了包围,他们被压缩在了很小范围内活动。
而新华借此优势,可以走印度洋远航线,源源不断将兵力投送到美索不达米亚,至今已经有20万之多,据说最终将达到30万甚至更多,这股力量已经具备了深入高加索的能力,如果前锋已经抵达秋明的中国西北军也掉头南下,那么俄国将会失去整个中亚。
这才是致命的刀锋,他们和德国东线军队一起,形成了三柄直刺俄国腹地的利剑。
“我不能答应这些条件,或许我该去见见协约国的代表。”托洛茨基继续不准备松口,冷着脸将厚厚的合约文稿从面前推开了少许。
他这句话顿时让同盟各国代表捏紧了拳头,因为这已经是他第七次把协约国拿来作为要挟借口了,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同盟几国更是面色不善,唯有冯琪和奥斯曼大使却面不改色,后者倒不是说不担心英美,而是因为随着新华越来越多军队进入大科威特,奥斯曼其实已经成为了战争中最悠闲的国家之一。
这个微妙的变化,也意味着同盟实际已经分成了两派,虽然放弃了阿拉伯半岛,但奥斯曼在这里的统治本来就基本不存在,所以在从新华手中得到巴库后,奥斯曼开始更倾向于新华。
而德国、奥匈和保加利亚依然是协约欧洲伙伴,可冯琪却知道,其实德国更像是孤家寡人,因为奥匈帝国已经处于了内乱边缘,即使战胜分裂也只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冯琪看着托洛茨基心头冷笑,这家伙是个玩手腕的政治好手,可惜他的牌太少了,英美目前的确还有足够力量,甚至法国言败也还早,如果俄国不退出决定继续作战,还真会带来些麻烦,可他越是不断提到协约,就越说明他心虚到了极致。
就在大家思量着如何反击托洛茨基反复用这点来威胁自己时,一位新华外交随从人员忽然走入了会议室,对冯琪耳语了几句。
然后所有人都看到了最惊人的一幕。
冯琪缓缓拿出了公文包,开始收拾行囊,连他身边的随行人员也都开始打包文件,负责起草和翻译合约的秘书,更是将那份至关重要的合约草案,扔到了旁边。
出什么事情了?!
“冯琪阁下,您这是……”德国外交大臣施特劳连忙询问,新华可是谈判的重要支柱,没了他们,德国还真不一定能咬下这块肥肉来。
冯琪笑着将最后一份文件塞入了公文包,转身递给了秘书后,才双手扶着桌子,扫视了一下全场后,猛然盯住了托洛茨基。
被看的心里发毛托洛茨基微微挪动了一下屁股,冷到:“不知道阁下有什么要说的吗?”
“二十多年前,我曾经在北京向当时的英国大使欧格纳爵士说过这样一句话,请他‘记住我黑眼睛和黄色皮肤’。今天我同样再说一次,请您记住我的黑眼睛和黄色皮肤!”
这句早已传遍了全世界外交界的豪言,让托洛茨基心头咯噔一下,上次冯琪说这句话后,李默以夏威夷做基地,悍然横跨万里介入清国,对俄国远东舰队和陆军发动了进攻,难道说这次……?
可他们真的准备这么做吗?要知道对新华来说,西西伯利亚已经非常遥远,如果不是补给漫长后劲不足,相信以李默的贪婪也不会愿意坐下来谈判,所以想要越过乌拉尔山谈何容易,再加上印度,澳大利亚,巴拿马牵制了如此多兵力,他们还敢横跨数千公里的补给线,发动史无前例的攻势?!
虽然托洛茨基不敢相信,但见到冯琪真要离开了,不知为何突然心慌了起来,立刻起身唤道:“等等,冯琪阁下,我想知道原因。”
做出一副准备离开姿态的冯琪嘴角飞速滑过一丝微笑,但等到他转身后却已经是面色冰冷,看着托洛茨基说道:“原因?很简单。”
“托洛茨基阁下,我知道,您反复提到要和协约商量,无非是看到了英美正在猛攻我们的盟友,认为我国会因为补给线太漫长很难继续,所以才敢要挟我们。”冯琪说道:“我说的对吗?”
托洛茨基脸色阴沉,还没有回答,冯琪就已经继续说道:“其实您说的很对,如果在5分钟前,说不定您这次还会成功,但现在,您失败了!”
“失败了?!”德国外交大臣施特劳也是一位有着敏锐政治嗅觉的家伙,听到这三个字后心头一震,猛地起身追问道:“冯琪阁下,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是的。”冯琪对施特劳微微一笑,扫视全场自信而张扬的大声说道:“可以郑重的告诉大家,我刚刚得到了消息,昨天下午在西南太平洋,新西兰外海,我皇家海军成功歼灭了协约澳大利亚大舰队全部主力!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了孤岛!”
“上帝!”
“太棒了!”
“胜利属于同盟!”
这个惊人的消息,陡然让在座的所有同盟官员全都兴奋地大喊了起来,而俄国代表团却完全慌了手脚,甚至连托洛茨基都脸色煞白,仿佛在一瞬间被抽干了血液般,跌坐在了椅子上。
能够进入这个房间的人都不是傻子,不需要解释大家也明白,澳大利亚大舰队被围剿全灭后,那里已经成为孤岛,工业基础几乎没有的澳大利亚根本不可能长期坚守下去,说不定下一秒就会宣布投降。
这就意味着,新华甚至不需要再向澳大利亚派遣陆军,仅凭现在的军队就可以慢慢耗死对方,这样就将白白多出一百多万军队,如果这些军队全部被投入大科威特和西西伯利亚,那么别说乌拉尔山天谴了,整个中亚都会全部丢失!
而且自己做为唯一依仗要挟对手加入协约也不可能了,因为失去了澳大利亚后,英美已经露出了败像!
“托洛茨基阁下,您觉得我是应该继续坐在这里,还是发电报让列宁先生换一位谈判代表,或者干脆让军队来继续说话呢?!”冯琪抓住了机会,狠狠打击着彻底乱了手脚的托洛茨基。
望着那双冰冷的眼神,托洛茨基大脑已经是一片空白,手指下意识的伸到了口袋里,那里面有一封放了快一个月,离开圣彼得堡时就写好的辞职信,因为他很清楚,只要自己在这份合约上签字,他的名字就会一辈子被钉在俄国耻辱柱上,会成为毫无疑问的弃子,即使列宁也不可能挽救,这也是他迟迟不想签署合约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现在,还有选择吗?
“冯琪阁下,我们……”托洛茨基,全身冒着冷汗,目光呆滞的问道:“可不可以,继续按照……之前的约定?”
冯琪扫了眼施特劳,冷笑道:“但需要提高战争赔偿金额!”
……
1916年7月16日,在新华帝国皇家海军第二特混舰队歼灭澳大利亚大舰队,消息甚至还未完全传开的时刻,著名的,也被后来俄国各界认为是俄国诞生以来,从未有过的一份丧权辱国条约,布列斯特合约正式签署。
列宁当时竭力表示沙皇时代签署的割让整个东中西伯利亚的合约比这次割地面积大了几十倍,但俄国各界并不认可,因为那些土地太荒凉了,根本不能和这次被割去的繁华之地相媲美。
虽然最终在新华和德国互相制约的情况下,托洛茨基艰难保住了土地的底线,但却因为新华从澳大利亚腾出手来的现实,被逼增加了赔款。
原本他不想答应,还发了电报给列宁解释,可外界和国内情况已经危在旦夕的列宁已经顾不上了,在中德答应年限可以放长到20年,利息也可以缩减一些的情况下,急于抽身的新苏维埃政府答应将赔款从45亿卢布增加到了70亿卢布,其中新华和德国各占25亿,剩下的20亿将由另外三国平摊。
下午17点整,当托洛茨基脸色死灰的代表俄国在合约上签下了名字时,也意味着这场大战的转折点终于到来。
7月18日,参与谈判的各国政府和议会以闪电般的速度通过了合约,意味着布列斯特合约正式生效。
同天,英法美等协约国代表再次召开闭门会议,除了安抚浮动的人心外,也重申了将继续战争,绝不会向“独裁”投降的声明。
7月19日,布列斯特合约正式生效的消息传出,俄罗斯举国悲伤,各界纷纷谴责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就连苏维埃内部也开始传出不和,被割地区更是出现了移民潮,甚至很多人开始转而支持俄国反抗军,也在这天,数以百万计的俄军开始撤出前线等待复员,可他们都不知道,他们退出战争换来的不是面包与和平,而是漫长和血腥无比的十年。
20日,英法支持的杜鹤宁率先表示不承认合约,并带领25万白俄军队向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发起全面进攻。
同日,英国驻喀琅施塔得要塞的军队向圣彼得堡发起攻势,邓尼金和高尔察克汇合了从中亚前来的数万英军,率领总计150万白俄军队也表示不会接受这份合约,向出卖国家利益的苏维埃政府宣战。
21日,列宁在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讲,要求苏维埃和红军团结起来,保卫新生政权,打败腐朽的白俄军队,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国家。
25日,根据新华和列宁之间的秘密协定,25万愿意加入苏维埃红军的俄军俘虏在托木斯克被释放,从中亚开始回国,同时第三批20万支步枪和配套子弹被交给了列宁的代表,同日,德国也将30万俘虏和缴获的步枪和子弹交给了列宁。
历史总有惊人的巧合,1916年8月1日,新华参战整整一周年之际,得到了秘密支持的列宁开始率领红军回击白俄军队,俄国内战全面爆发!
而对李默和新华来说,南北两个大门几乎在同时被关闭后,最后的战役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8月2日,通过修复的西伯利亚铁路,西北军第一批两个陆军步兵师开始回撤,根据总参计划,在年底前,西北军规模将从现在的115个师团,缩减到50个师100万人,余下的部队是否继续驻扎,需要看俄国国内情况而定,他们将暂时驻扎在鄂毕河北方下游的萨列哈尔德,汉特、秋明,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
在主力部队开始回撤的同时,12个国民警卫队师携带了5千辆冬季使用的雪地车等特殊装备,开始进入西西伯利亚,源源不断地越冬物资也开始加速向西运输,同时总参和首相府批准了3年500万戍边移民计划,并且开始利用战俘修建鄂木斯克至亚马尔半岛以东诺维港的铁路,根据这个计划,新华将在5年内建好这条铁路。
为此,新华帝国皇帝李默专程赶赴议会,详细陈述了他关于未来北冰洋发展的展望,根据皇帝陛下的意见,新华将在未来15年内,沿着西伯利亚三大河流,勒拿河,叶尼塞河和鄂毕河,修建三条双线铁路大动脉,并在铁路尽头建立三个进出北冰洋的前沿基地,并要求这些海港基地至少可以供给5万军队和20艘以上破冰船和巡洋舰使用。
不仅仅是政府,科技部,船舶设计部也得到了专项资金,用于为三大基地建设中的采暖等难题进行研究,同时还将开始提前研究大型远洋破冰船和适合北冰洋水文条件使用的新型舰船和飞机。
8月3日,丝毫不知道俄国和外界发生了如此巨变的尼古拉二世全家秘密抵达天津港。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86章 会不会把我们看成列强和资本家
天津。
二十年来,这座中国北方开埠最早的城市之一,逐渐散发出了魅力,一栋栋高楼开始拔地而起,虽说这年头的技术水平还没达到后世摩天大楼的高度,但十五六层的大楼已经非常多,加上北京已经被列为国内最重要的古城和文化保护区,虽有首都之名,但建设方面却小心翼翼远不如天津,这就使得一些富人喜欢住在北京,却投资到天津来,造成了这里异常繁荣,甚至已经有人叫出了“北上海”的外号。
论高楼、经济、开放程度和资本充足率,现在国内甚至整个亚洲都找不到能和上海相比的地方,在李默故意扶持下其繁华程度已经远远领先香港和广州等地,取代华尔街仅仅是时间问题,不过李默也没忘记经济陪都的建设,包括天津,香港,广州和新加坡等地都已经被列为了大中华未来经济和资本主要市场。
新建的大沽港深水码头区,已经悄然成为了北方仅次于大连的重要港口,一艘艘海轮,油船,几乎填满了整个港湾,昔日杂乱的脚夫和苦力如今基本绝迹,他们可不是被赶跑的,而是在市场杠杆的作用下,被新式货运公司收编,直接入港的火车和卡车也取代了牛马成为了运输主力。
虽然正在打仗,国内经济也处于战时状态,可码头不仅没萧条反而愈加忙碌,唯一遗憾的是大多数远洋运输船都被军队征用,所以来往多数都是千把吨的小船,让老船工们一个劲叹气可惜了这么好的深水码头。
直到一声嘹亮的汽笛,才让他们心中的遗憾减少了一些。
雪白的船身、优雅的线条,还有近5万吨的排水量,让所有见到这艘船的人都兴奋地高呼起来,因为就算你不认识这艘船,但只要看到船艏标志也能想象它的来历,普天下只有一个人敢用五爪金龙做标志,何况下面还写着“海洋”两个大字。
皇家海洋号。
“老天爷啊,这他娘的也太大了吧。”
“大?我还觉得小了呢,听说欧洲前些年出现了好几艘比它大的呢,要我说,咱皇上开疆拓土,富有四海,应该在造艘世界最大的,这才显我天朝威仪!”
“得了吧,就算首相去说皇上也不会答应。”
“哦,这是为何?倪大哥你常在北京,难不成有什么消息?”
“这还有啥说的,你们想啊,咱这些年的好日子都是谁给的?你们谁家子女读书识字花了一分钱了?这些年皇上可没少自己掏钱出来,尤其是教育,那年不摸出个十亿八亿的,我可听我哥说了,皇上为了节省开销,支援国家建设,最近还把早年满清留下了几栋皇家别院给卖了,几位皇子和公主的用度都削减了。”
“哎,难啊,家有家事,国有国事,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