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扭过头,看到是列宁的警卫,不由诧异道:“托克,什么事?”
“斯大林同志,马上就要召开会议了,列宁同志让您立刻赶回去,他有重要事情要在会议上宣布。”
“好的,这里交给你了,让同志们尽快卸货把枪交到我们的士兵手上。”
“好的。”
斯大林关照好后,立刻骑上马向城内跑去,当他想着为何会议会忽然提前召开时,却不知道,一支枪已经悄悄瞄准了他很久。
“头,就让他这么走了?这机会可难得。”
“算了吧,现在还不是时候。”狙击手眯着眼睛,手指慢慢放到了扳机上,但沈军却伸手阻止了,现在狙杀斯大林他有把握,但列宁今天就要召开会议布置二次革命事宜,现在动手只会引起对方的警觉。
不知道逃过了生死劫的斯大林很快回到了冬宫,虽然临时政府已经多次要求布尔什维克离开这里,但现在它还是列宁的临时办公地。
推开办公室大门,斯大林才发现季维诺也夫、索柯里尼柯夫、阿尔乔姆、斯塔索娃等常委都已经抵达,而列宁严峻的表情更让他感觉到了事态严重,所以立刻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同志们,现在的情况很不好。”列宁摆动手臂,加强语气道:“李沃夫那些人窃取了我们的成果,欺骗了苏维埃,现在还公然和英国勾勾搭搭,不仅将我们的战舰带走,还下令前线将士继续对德国作战,企图将我们拖入战争,用同盟的刀锋来清除革命火种!
昨天,他们已经向我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我们在三天内离开这里,并遵从临时政府的安排交出军队,所以我们现在要做出选择!”
“列宁同志,他们这是背叛革命,请您下命令吧,我们已经准备好了!”斯大林作为临时行动的指挥官,立刻站了起来大声说道。
“是的,我也觉得没必要在忍让,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走革命道路,解放受压迫的人民,而不是被听从一群窃贼和小偷的指挥。”
“我们不能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但我们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去推翻临时政府,这样做会让我们脱离群众,所以必须尽快想办法收回全力。”斯塔索娃说道。
“说的对,我们对人民做出了承诺,答应将面包与和和平带给他们,如果任由那些人再继续战争,人民就会首先抛弃我们。”阿尔乔姆激动地说道:“现在英国和法国在下诺曼底区发动了新的攻势,德国西线已经自顾不暇,正式我们退出并进行谈判的最好时机,所以我觉得应该立刻行动起来,发动一场内部革命,来化解危机!”
“对!行动吧。”
听到众人都支持他,列宁立刻挥手示意大家安静,缓缓站了起来,目光坚定:“同志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一切权力,都归于苏维埃!”
……
“一切权利,归于苏维埃!”
德林斯呆呆坐在会客厅沙发上,喃呢着这句话,心底不由哆嗦了一下,多年卧底在这个地方,他很清楚这里面蕴藏的含义。
苦笑的摇了摇头,至今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不过今天他来见列宁可不是为了二次革命的事情,而是为了他的祖国。
“列宁同志。”
看到列宁和斯大林走了进来,德林斯立刻起身焦急的问道:“我听说您准备将波兰割让给德国,这是真的吗?”
列宁见到了德林斯也微微一愣,但问话却让他面色微变,放下手里的文件想了想后说道:“德林斯,你已经是一位革命者,应该以大局为重。”
斯大林一直看不惯德林斯,并且认为是他故意欺骗了自己,纵容了中国人带走了尼古拉二世和那些黄金,如果不是列宁表示不要动他,或许这个两面派早就被他扔进了河沟里,所以听到他的质问也说道:“我们已经决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为了革命成功,尽早让国家修生养息,现在只能牺牲一部分利益。”
“但为什么是波兰!你们不是答应过,要帮助波兰走出贫穷和被奴役吗?难道这就是苏维埃的承诺!”一听到斯大林的话,德林斯猛地跳了起来质问道:“列宁同志,您不该用波兰来换取成功,这是对整个波兰的犯罪!”
“德林斯,请注意你的口气和用词!”斯大林怒火中烧,指着鼻子斥道:“我们这是在革命,不是儿戏,波兰现在已经被德国占领,你让我们怎么去解放?只有尽快脱身战争,波兰才能获得修生养息,才能避开战火!”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斯大林粗暴的打断了德林斯的话后,冷冷道:“德林斯,请你立刻离开,我和列宁同志有要事商量。”
德林斯一下子呆住了,望着斯大林冰冷的眼神和列宁毫无表情的脸,咬着牙准备离开,但走到了门口后却又忽然顿住脚步,头也不回说道:“你们,会后悔的!”
没想到德林斯离开前还敢威胁自己,斯大林气得立刻就要拔枪,但列宁阻止了他摇摇头:“去安排抗议的事情吧,他还是有贡献的。”
“好吧。”斯大林眼角戾气闪过,最终还是压下了怒气走了出去。
德林斯迷惘和不解的走在大街上,明媚阳光让他感觉不到半丝温暖,他无法相信,最终得到的竟然是这个结果,波兰依然要成为别人的奴隶。
身后传来的吵闹喧哗和叫嚣声让他停住了脚步,只见到数以千计的工人在布尔什维克人率领下,开始向杜马和临时政府所在地走去,新的一轮革命开始了,但这已经和他没有任何关系。
工人们高喊着停止战争,要和平,要面包的口号从他身边走过,直到整个街道都空空如也后,他才猛然觉得有些不对劲。
“德林斯。”
一个声音忽然从街角传了出来,德林斯吓得连忙掏出枪,可无论看向那边都见不到人影,立即大喊起来:“是谁,谁在叫我!”
“是我。”沈军穿着普通俄国工人的衣服,叼着烟卷从角落里走了出来,当两道锐利的目光射来时,德林斯心头猛震一下。
“你是我见过最好的情报员,可是……”沈军叹了口气:“你不该背叛。”
“不,我没有背叛,帮助你们,是为了波兰,现在帮助他们,也是为了波兰!”其实从沈军出现,德林斯就意识到对方知道了一切,立即举枪咆哮道:“现在,我们就要成功了!我们不想做别人的傀儡!”
“是吗?”
望着歇斯底里的德林斯,沈军如鬼魅般微笑起来:“据我所知,波兰只是从俄国的玩具变成了德国的奴仆,这就是你要的结果吗?”
“不,这只是暂时的,很多人都答应了帮助波兰,只要等到革命胜利,我依然可以拯救我的祖国!”
“或许吧,但是你觉得列宁还会相信你,帮助你吗?”沈军抛掉了烟头,冷冷道:“德林斯,你应该比我更了解斯拉夫人的性格,波兰在他们眼中只是随时可以抛弃的棋子!当一切权利归于苏维埃后,你觉得还有那些其他人,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吗?”
德林斯猛地咽了咽口水,其实他心底早就知道,从列宁提出“一切权力归于苏维埃”后,波兰事实上已经不可能获得独立地位,只是他一直不想去承认,现在沈军的话无疑揭开了这个伤疤。
“你们这些资本主义的走狗,是不会了解苏维埃的伟大的!”德林斯不想再争辩什么,知道自己不可能辩的过眼前这个家伙,所以缓缓地举起了枪就要扣动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声,在大街上回荡着,德林斯只觉得自己手腕被什么东西猛然撞了一下,不仅手臂似木片般爆开,手枪落在地上,整个人都疼得跪倒在地。
德林斯刚要坚持着拿左手去捡枪,忽然就听到身后远处传来了更加密集的枪声,临时政府出动了军警,开始镇压抗议工人。
枪声让沈军微微一笑,走到身边捡起枪,蹲在德林斯身旁轻轻说道:“德林斯,有件事情你说的很对,斯大林这些人会后悔的,因为,我很快就会带他们来见你!”
“砰。”
德林斯瞪大眼睛,血丝鼓凸的瞬间,沈军扣下了扳机。
6月17日。
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公开抨击临时政府企图继续战争的思想。
12时,当德林斯被人发现死在了大街上的同时,布尔什维克组织起了数以万计的工人,再次走上圣彼得堡街头发动了抗议活动,令人没想到的是,临时政府不仅没有安抚,反而下令军警采取了残酷的军事镇压,导致近千人死伤。
当日晚21时,数万准备妥当的苏维埃工农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俄杜马大厦和临时政府所在地,逮捕了所有孟什维克和杜马成员,拉开了二次革命的序幕。
根据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当夜,就有超过1400名孟什维克和杜马议员被杀,数千名妇女被强暴,大量的住宅和金银细软被强行控制,混乱和犯罪充斥着大街小巷,鲜血涂满了墙壁。
18日,列宁宣布二次革命胜利的同天,圣彼得堡召开了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并一致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将一切权利,都归于苏维埃。
之后的短短5天内,布尔什维克就以席卷之势控制了俄国大部分城市政权,击败了临时政府的多次反扑。
风卷残云般的俄国局势,让协约各国坐不住了,英法美为代表的协约国以贷款,提供物资为诱饵,开始干涉俄国内政,苏洛夫亲王和邓尼金在内的白俄军队开始行动起来,表示不承认列宁的苏维埃政府。
6月24日,包括冯琪在内的新华、德国和奥匈等国代表抵达布列斯特,与苏维埃代表托洛茨基开始就俄国退出战争,赔偿等问题进行谈判。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74章 关门(一)
6月28日,珊瑚海。
美丽而平静的珊瑚海上,被崇明岛号驱逐舰用舰艏破开的海水,如同两串白色珍珠,向两旁散去。
当白色波纹逐渐重新溶于蔚蓝之中时,由数十艘钢铁巨兽组成的舰队,已经悄然驶来。
第三特混舰队旗舰,北赵号重型航母上,水兵们或三三两两的着太阳,或对着身旁保护的运兵船队指指点点,挥动帽子隔着大海互相问候。
机库内,空勤和机修兵们席地而坐,一边聊着天,一边对进行保养,虽然金属飞机比木制飞机好了很多,但保养和维护的工作量却大了不少,不过很多士兵却甘之若饴,只要想到经过自己维护的战机能多投下几枚炸弹,就浑身都来劲。
宽敞的司令官休息舱内,肖天志面色有些焦急,刚刚摊开海图,就被敲门声打断。“长官,接到维拉港电报,巡逻舰队于昨夜发现了2艘试图靠近努美阿港的澳大利亚巡洋舰,此外侦查舰还在新西兰附近发现了数艘巡洋舰,在土阿莫土群岛也发现了英国巡洋舰的踪迹。”
从海图上肖天志立刻找到了这几个点,从分布点来看全部在东面,这更让他担忧了,因为第三特混舰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克拉克斯顿逃走。
根据情报,日德兰海战英国本土大舰队遭到重创后,无论是协约国印度大舰队,还是澳大利亚大舰队,都已经有了撤离的想法,所以总参才会抽调组建了第三特混舰队让自己前来。
克拉克斯顿现在想走也已经晚了,以自己的速度优势只要知道了方位,可以确保他在抵达非洲或者南美前拦住,但问题现在没人知道他会走哪里,要知道大海茫茫,一旦追错连后悔药都没得吃。
想到这里立刻追问道:“悉尼呢?有没有动静?”
“还没有,所有澳大利亚大舰队主力舰目前都还在那里。”
肖天志仔细看完电报后再次说道:“通知维拉港和第二特混舰队,我们将在3天内抵达,这段时间内必须每隔两小时对努美阿和悉尼进行一次航空侦察,另外通知在那一带活动的潜艇,加强夜间巡逻。”
“是。”
参谋将电报放在桌上离开后,他的视线才又回到了桌上关于新喀里多尼亚岛和努美阿港的情报,和总参转来的一些消息。
虽然纷扰和血腥中的俄国即将尘埃落定,但战争却并未结束,下诺曼底战役拉开,意味着德国西线绞肉机又多了一个。
不过和俄国退出相比,威尔逊再次考虑增兵欧洲的发言,显然更引人瞩目,英法美这三国不倒下,枪炮声恐怕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德国西线,英法同时从东西两面出击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凡尔登和索姆河都将成为争夺的焦点,所以距离胜败还早。
所以在首相府和外交部全力应对与俄国谈判的同时,总参依然全神贯注于军事行动,也下定决心要尽早解决澳大利亚战事。
谁都知道,想要解决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必须靠陆军,所以新一期的增兵计划已经开始,多达50万陆军正在从吕宋、婆罗洲和关岛等地出发,然后从拉包尔抵达达尔文,再从那里坐火车进入战区。
为了确保海上运输安全,海军已经组建了5支驱巡舰队巡逻并保护航道,幸好现在所罗门群岛战事已经基本结束,加上陆战队已经占领了新赫布里底群岛的维拉港,所以澳大利亚大舰队能活动的区域已经很小。
在澳大利亚战役中,海军能发挥的地方已经不多,吃掉澳大利亚大舰队成为了海军的目标,所以第三特混舰队才会加速赶来。
除了要防止克拉克斯顿逃走外,第三特混舰队还需要和第二特混舰队,配合掩护陆战队攻打距离维拉港西南570海里新喀里多尼亚岛,和东面710海里斐济群岛,这两个地方均被誉为是澳大利亚东大门。
尤其是新喀里多尼亚岛和努美阿港,它距离悉尼只有1060海里,如果能拿下这里,那么澳大利亚东大门将彻底锁死!
不过想拿下新喀里多尼亚岛也不是那么简单,这里和所罗门群岛以及其它岛屿不同,它对澳大利亚太重要了,所以早在开战前两年英美签订太平洋互保协议时,就开始加强了该岛的防御,加上开战后美国利用帝国在这里缺乏基地,无法控制南太平洋的弱点,不顾潜艇威胁多次通过南美航道向这里投送了数十批船队,运来了大量物资。
根据侦查照片和情报看,岛上拥有已知的大口径岸炮超过30门,152毫米以下级别的大炮更是数不胜数,整个岛上都布满了水泥钢筋修建的暗堡和火力点,还驻扎有近8万英美澳联军,而且在陆战队控制维拉港前,悉尼和奥克兰至该岛的航道还能保持畅通,所以部队战斗力不仅没损失,还得到了加强。
为了尽早解决这里,在夺下了维拉港后,海军利用这段时间向维拉港派出了多达402艘次运输船,除了运来了大量的补给和物资外,还将两个大陆战队师运来这里,并将由3艘轻型母舰,2艘吉林级战列舰和2艘大连级重巡洋舰组成的第二特混舰队也留在了这里,作为威慑和封锁力量,这才暂时截断了航道。
但仅靠第二特混舰队的力量还不足以拿下努美阿,关闭澳大利亚东大门,所以总参才抽调军舰组建了第三特混舰队。
仅仅从军舰数量和技术来看,第三特混舰队恐怕是目前帝国最强的混编舰队,因为它不仅有刚刚交付的北赵和中魏这2艘西秦级重型航母,还有也是刚刚交付的关岛级战列舰最后2艘,中蒙和西蒙号。
在同样还没有携带夜枭俯冲轰炸机的情况下,敢号称最强全都是靠这2艘关岛级,因为和前4艘姊妹舰相比,这2艘比预期晚3个月交付的战列舰不仅排水量增大了2千吨,而且还实现了设计初期的目标,首次安装了3座三联装L42/406毫米舰炮,成为了真正的快速战列舰!
能够如此迅速从研制的泥潭中走出并正式列装,除了因为从10年前就开始立项研制,早于各国且其实已经达到临界点外,也得益于开战后从欧洲涌入新华的大量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来自奥匈的军工专家们,他们抵达后很多人都被邀请加入了新华装备部,一些人甚至还成为了技术骨干。
虽然从情报得知,美国的406毫米样炮也取得了进展,不过想要装备最快也要半年后了,何况这两艘交付后,他手中的前4艘关岛级也将陆续接受舰炮改装,继续领衔在战列舰上的优势。
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海军部将大部分刚交付的军舰都交给了第三特混舰队,除了2艘西秦级重型航母和2艘关岛级战列舰外,还有4艘第二批长江级巡洋舰,8艘包括2艘崇明岛级在内的驱逐舰、2艘洞庭湖级综合补给舰和2艘秦山级快速支援舰。
之所以配备了4艘补给舰,是因为这次行动作战距离远,执行任务时间较长,因为除了要帮助陆战队拿下这座战略岛屿外,还需要长时间在澳大利亚东海岸保护和巡逻,防止克拉克斯顿带领舰队逃走。
他知道自己在能力上不如季濡山和乐飞,和两人比就是有足够耐性,做事沉稳,所以总参才会让自己带领舰队执行这种长期任务,不求能击沉多少敌舰,最重要是一定要堵住克拉克斯顿,决不能让他回到欧洲或者美国。
“报告,第六驱巡舰队报告,它们在澳大利亚以南,塔斯马尼亚岛以西230海里处遭遇4艘巡洋舰,2艘为英国彩虹女神级,另外两艘疑似美国奥马哈级。”
“塔斯马尼亚岛?”
肖天志立刻找到了这个位于澳大利亚南方,距离悉尼750海里外的大岛,联想起刚才几个情报,眉心一下子皱起了:“克拉克斯顿派巡洋舰去哪里干什么?难道准备走更远的南非航线回国?”
……
“雨亭,你说克拉克斯顿是真的准备走了?”北京总参谋部作战指挥中心内,陈平将几份情报往桌上一放,走到海图前一边看一边问道:“要是走,你觉得会往哪里?”
“按常理来说应该走南美航线,只要穿过新西兰钻入法属波利尼西亚,那里岛屿众多可以用作掩护,不过越过波利尼西亚后,就是宽阔的南太平洋,不仅需要面对我们的追击,而且南美舰队也可以随时南下支援,自从厄瓜多尔和秘鲁加入我们后,英美就一直怀疑智利也会加入我们,两艘超级战列舰的威胁不小,所以在不明确的情况下,走哪里在克拉克斯顿看来肯定是危机重重。”张作霖站在后面,分析道。
“从距离来看,南非航线的好处是距离稍近些,但从悉尼出发,越过塔斯马尼亚进入大澳大利亚湾后,就会遭遇我们部署在珀斯的驱巡分舰队阻击,4艘长江级和12艘卫青级并不算强,但算上8艘潜艇的话,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通过的。
克拉克斯顿和我们交手两次,知道我们在速度方面的优势,最害怕肯定是怕被我们用速度拖住,而且只要他出发,我们从阿拉伯海的第一特混舰队就可以迅速南下,虽然第一特混舰队目前只有一艘航母,但从速度和距离来看,只要他露出迹象,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抢先卡住马达加斯加,切断好望角航线。”
“呵呵,按照雨亭的分析,那岂不是克拉克斯顿不会走了。”陈平微微一笑。
“其实我想克拉克斯顿也不愿意走,毕竟他手上还有包括2艘特拉华和3艘柏勒洛丰在内的16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和22艘驱逐舰,再加上几十艘鱼雷艇,如果真要死守还是能挡一会的,何况他肯定知道,无论走哪里都至少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在无法获得补充的情况下,离开悉尼,舰队就等于废掉了。”张作霖继续说道:“所以我想现在的问题是看他是否能挡得住国内的压力,如果挡不住……”
张作霖走到海图前,手指向向西一指:“我更倾向于他走非洲航线。”
“哦?”陈平眉梢一挑:“为何?”
“很简单,因为印度大舰队也想走了!”张作霖指着印度肯定的说道:“所以如果他往这边,我们就只能堵一头。”
陈平点点头,这个分析的确很有道理,澳大利亚和印度虽然相隔遥远,但对英美来说与其让两支舰队都困死,还不如赌一把至少救出一支。
前期作战行动频繁,目前正处于海军调整时期,第一舰队的两艘殷商级航母正在广州维护,从时间来看还需要10天左右,等到它们前往印度洋后,西秦号也要回来休整,而且两艘关岛级也需要回来进行3个月的舰炮更换改装,所以第一特混舰队目前依靠的主要是2艘北京级和4艘河北级战列舰。
第一舰队的2艘航母和两艘关岛级目前在美国西海岸和巴拿马湾实施监视和骚扰,4艘河北级战列舰的维修虽然已经接近尾声紧,但从时间来看还要大概半个月时间,现在用上的只有南美舰队的2艘北京级。
英美情报再无能,也肯定知道现在是自己力量最弱的时候,再等第三特混舰队抵达澳大利亚东海岸的消息传开后,如果想突围,就是最佳时机!
现在的问题是,克拉克斯顿这么频繁派出巡洋舰,到底是想走,还只是侦查和牵制。
“报告,柏林急电。”陈平还未继续说话,汇报声打断了两人。
“什么事?”
“副总参谋长和外长来电说,布列斯特第一次谈判已经破裂,德国拒绝了减小割地和赔款要求,而且俄国代表也拒绝了签字。”
“呵呵。”
消息没让陈平挠头,反而让他笑了起来,很显然,俄国有些人还是看不懂局势!所以立刻说道:“雨亭,立刻发电报给李天河和孙九功。”
“既然俄国有些人还不想关门,那么就干脆点堵死它!”
“是!”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75章 关门(二)
阿塞拜疆,第比利斯城外。
清晨薄雾中,第比利斯城显得格外美丽,金色晨曦照耀在红色瓦片上,仿佛让人进入了高加索美丽的童话世界。
但零星响起的枪声却打破了宁静,从得到了俄国拒绝继续谈判的消息后,顺利拿下了巴库和巴统的新华和奥斯曼军队便沿着铁路涌到了这里。
城外,一根根冰冷的炮管缓缓扬了起来,士兵们从卡车上搬下炮弹,擦拭干净然后装好引信后塞入炮膛。
“九斤?”
“九斤!”
忙碌的炮兵阵地内,郝仁叫喊着,从一辆在士兵指挥下进入阵地的“战锤”自行榴弹炮旁走过,身边最新的L35/152毫米自行炮不仅没让他感觉兴奋,反而急得嘴唇发干。
从炮兵连长,到营长,再到团长,外号“郝大炮”的他凭借着一手苦练出来的扎实炮兵功底,成了陆军内屈指可数的炮兵尖子,但这个脾气十几年了都没改,依然是咋咋呼呼的。
听到团长的呼喊,新任的年轻后勤少尉立刻跑了过来,敬礼道:“团长,孙九斤前来报到。”
“得了,得了。”郝大炮挥挥手对这种虚礼显得很不耐烦,指着手中的清单问道:“和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36门自行152,48门牵引105,全部84门大炮,你就带这么点弹药?!平均每门才三个基数,开玩笑嘛?!”
“团长,我……”
“别我我我的,我不要解释,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中午前,我要看到运输队!”郝大炮一摆手,将清单塞到了孙九斤怀里,连解释也不想听。
抱着团长塞来的清单,孙九斤都快哭了。
巴库拿下来了,前进基地也快建好了,而且巴格达铁路7天前就开始可以临时通车,但从最近的摩苏尔到巴库上千公里全要靠公路,不仅道路难行,何况自己手中也没这么多卡车。
至于最畅通的一条补给线,就是走巴格达铁路到安卡拉,再从安卡拉抵达埃尔祖鲁姆,可距离之长几乎绕了大半个奥斯曼帝国,而且老奥斯曼的铁路效率比俄国还差,就算到了目的地,从埃尔祖鲁姆转运到巴库,再沿着铁路到也有500多公里呢,这不是要自己命嘛!
孙九斤嘀嘀咕咕跑向了通讯车,此刻他只能寄望于昨夜从埃尔祖鲁姆出发的运输队能及时赶到了,要不等会没了炮弹,估计团长的唾沫星子能把自己淹死。
一辆又一辆的“战锤”自行榴弹炮开始在士兵的指挥下进入阵地,这些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是新华炮兵的新宠,全重21吨,采用了专门开发的五对负重轮底盘,公路行驶速度每小时30公里,越野每小时10公里,最大行驶距离200公里,初步具备了伴随装甲部队行动的能力。
乘员5人,一位驾驶员和4位炮班乘员,武器为1门L52毫米/35倍口径身管榴弹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8500米,为了减少后坐力,工程师还发明了炮口制退器。
从外表看它还有些简陋,主要是为了减轻重量,“战锤”采用了无防护装甲的敞开式炮塔,而且自身只能携带12枚炮弹和发射药包,持续火力强度不足,不过考虑到它服役后带给炮兵们前所未有的机动能力,这点劣势也算不上遗憾了。
随着新华炮兵全部做好准备,姗姗来迟的奥斯曼炮兵们也卖力的拉出了全部家当,不过和整齐划一的前者相比,他们手中的装备实在是有些寒酸。
郝大炮倒不会和普通士兵那样看不起人家,毕竟新华当年还不如如今的奥斯曼,可残次不齐的口径和制式却让他皱起了眉头。
奥斯曼炮兵使用最多的是战前从德国采购的105毫米榴弹炮,这种大炮和新华的105毫米炮同出一脉,但后者有了卡车牵引所以身管更长,威力也更大些,除了105外,他还看到了100毫米俄国炮,75毫米“法国小姐”,甚至还有美国7毫米短管炮。
他真佩服奥斯曼的后勤官们,这种庞杂的口径,要是换在自己这边,估计每天要骂几十遍娘了!
在新华炮兵们打量同伴的时候,奥斯曼炮兵同样看着盟友直流口水,几位军官更是一个劲的往阵地里钻,前前后后左右打量,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自从美索不达米亚战役结束,新华陆军开始源源不断横穿阿拉伯半岛抵达科威特后,奥斯曼士兵终于知道了他们和对方差距有多大,数以千计的卡车、飞机、坦克和大炮,甚至为了让士兵们更加轻松,还运来了大量自行车,要不是霍尔木兹海峡正在扫雷没有开通,相信出现在面前的大炮数量还要多几倍。
和士兵相比,站在远处的外高加索盟军总指挥凯末尔不仅高兴,也更有着一种担忧,高兴地是根据新华和奥斯曼的协议,只要等俄国签字,包括巴库和巴统在内的半个阿塞拜疆将交给奥斯曼,虽然新华将拿走一半的巴库石油开采份额,但就算剩下一半,也足以让默罕默德五世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每年数百万的石油收入,比目前奥斯曼全国的赋税都多。
但在欣喜之余也充满了担忧,因为从目前看,无论是士兵素质还是装备,新华远好于奥斯曼,甚至和德国比都毫不逊色,随着他们源源不断抵达科威特,加上巴格达铁路即将正式开通,整个美索不达米亚都被笼罩了进去。
伊本沙特和李默之间的勾勾搭搭已经浮出水面,通过联姻两个人迅速走到了一起,使得整个阿拉伯半岛顷刻间变色,在巴库油田和战后不会争夺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承诺勾引下,默罕默德五世已经答应了伊本沙特和大科威特独立的事情,正式宣布新华成为了该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