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惜玩不起!
一旦大规模装备,估计后勤会让自己先破产了。
所以立刻一摆手,暂时挥别了试验场,坐上车和两人一起向居住区驶去,问道:“对了,你们怎么一起来了,出什么事情了?”
唐绍仪立刻摸出了电报:“皇上,德国来电报了。”
迅速看完电报后,李默脸色也有些变了,没想到德国如此狡猾,自己才拿下美索不达米亚,连霍尔木兹海峡都没打通,就如此迫不及待了,而且还着重提到了新式装甲部队和飞机,说明人家不想看到自己这么悠闲了!
李默拍拍司机让他停车后,推门走出了轿车,禁卫们熟知他的脾气,知道皇上肯定有要事要和两人商量,所以立刻散开建立起了警戒圈。
还带着一丝寒意的空气,让李默从火箭炮的兴奋中走出了出来,唐绍仪带来的还真是个棘手问题。
其实李默也很清楚,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战役胜利,第二批和第三批向波斯湾增兵计划开始,唐绍仪和陈平他们都有了拖延的想法,因为谁都知道,战争局势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印度洋战区实际上已经和欧洲分裂脱节,现在同盟变成了连成一片,而协约却因为印度和澳大利亚被孤立,开始陷入各自为战。
所以印度打不打,什么时候打其实都已经由自己说了算了,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肯定不希望自己开印度战场,而自己也不想开,毕竟印度国土辽阔,即使军队一推就倒,那么也会牵制自己大量兵力和资源,何况重启锡兰和孟加拉登陆,就算是佯攻,消耗也不会小,因为这两地都是印度大舰队必保之地,一碰就会促发大战。
还有更重一点,根据之前的情报,德国公海舰队和英国本土大舰队的决战就要开始了,德国胜利那么一切免谈,如果英国胜利,那么只要印度还没沦陷,他们就必须来支援,这样就给了自己围点打援的绝佳机会!
何况现在欧洲的大规模消耗才刚刚开始,此时如果发力进军进入欧洲泥潭,再加上启明计划就要开始,一旦俄国退出后,德国在结束战争前势必还能保住部分力量。
但没想到自己不想打印度,却被德国看到了机会!
其实说白了,这只是德国的一个试探气球,如果不是地处险地,以德国的高傲性格,是不会想让新华进入欧洲的,一个由德国说了算的欧洲才是威廉二世想要的,只是他们不想看到战后新华继续壮大,自己却陷入漫长的经济恢复泥潭而无力兼顾外界罢了。
是不是派兵支援欧洲还有个问题,那就是新华自己能坚持多久,刚才看的数字已经让他有些惊讶,所以战争也不可能由着自己性子无限期拖延,必须考虑到德国和新华自身的承受能力,所以他扬了扬手里的统计数字,问道:“少川,你给我说个实话,如果继续这么打下去,你能坚持几年?”
“三年,最多三年!”
唐绍仪强调道:“这是在不会严重破坏国内经济的情况下的极限了!不是说超过了三年我们就不能打下去,而是如果继续延长,那么即使能够胜利,能够得到战争红利,恢复也要很长时间!”
李默心底点点,这和他估算的时间差不多,也就是说战争无论如何都必须在19年前结束,如果那时还不能解决问题,先不说新华,德国就坚持不住了。
李默摇了摇手里的电报,问道:“那么依你们看,派还是不派呢?”
“不能派!”唐绍仪率先摇头道:“现在派了,我们就会陷入泥潭,欧洲毕竟遥远,在没有苏伊士运河的情况下,仅靠巴格达铁路很难保障几十万部队的补给,加上海空军都缺乏前沿基地,陆军势必要陷入孤军作战中,再强大也会陷入苦战,一旦形成僵持,那代价就太大了!所以依我看,等巴格达铁路开通后,我们先向德国提供急需物资和部分装备,确保德国不会失败后,再看情况决定!”
“首相说的对,我也不建议去。”
李恩富说完后,干脆建议道:“既然现在直接拒绝不行,那么我觉得不妨重启锡兰和孟加拉登陆计划,不需要太狠,只要拉部队上去锻炼锻炼就行了,如果还不行就干脆向东非派遣部分军队作为牵制和佯攻,这样不仅可以逼迫英美分散力量,我们也有借口兵力不足无法军事支援欧洲,同时再将东南部队调一部分前往澳大利亚,只要等俄国退出后,德国势必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西线,只要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德国怕是也不希望我们进欧洲了!”
“锡兰可以,但孟加拉不行。”唐绍仪摇摇头:“我问过陈平,孟加拉那里地势复杂,如果开战无论是不是真打,消耗都很大。
现在陈平已经派部队前往马尔代夫,只要那里被我们控制住,印度就算是被包围了,他们将得不到任何支援,长此以往军队士气和信心就会大受挫折,再加上提拉克和甘地见到我们的武力强势后都有了些转变,目前情报部正在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武装,而且他们也答应只要我们不分裂印度,就将最晚在年底前动手起义,所以印度内部迟早会发生变化,没必要这么急迫就进入印度半岛。”
“那你说怎么办呢?”李默问道。
“加速启明计划!”
“哦?为何少川会有这个想法?”李默眼眸一亮,笑问道。
“皇上想必也猜到了,这份电报其实就是试探我们,以德国的高傲性子,肯定不会真的甘心放任我们进入欧洲,但威廉二世现在是没办法,凡尔登已经成了绞肉机,又因为两线作战无法集中全力,所以只要我们加速启明计划,迫使俄国退出战争,这样德国东线、奥匈和保加利亚军队就可以全部腾出手来,最起码也有百万军队可以投入到西线!那时德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势必也就不会再想让我们进入欧洲,分一杯羹了!”
“那么你认为要在多久内解决俄国呢?”
唐绍仪想了想,说道:“陈平和我说过,马斯喀特苏丹国倒向了我们后,他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清扫霍尔木兹海峡,按照进度应该要三个月左右,而巴格达铁路通车也基本上是这个时间,所以不妨给孙九功发个电报,让他在三个月内推进到乌拉尔山一线,再加上俄国内部我们的伏子,只要在这段时间内翻掉尼古拉二世,迫使俄国退出,基本上德国就不会想让我们去欧洲了!”
“三个月!”
李默差点没跳起来,从米努辛斯克到乌法有三千公里路程,即使不考虑后勤,装甲兵要跑也要大半个月,一想到自己之前拿到的那个报告,嘴角顿时垮了下来。
可唐绍仪说的还真不错,如果三个月解决不了俄国,那么自己就必须向欧洲派兵来缓解德国的担忧,但如果派了,就是一场消耗大战!
真是棘手啊!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48章 铁路
午后的西西伯利亚阳光,让拖着一块褐色腐肉向营地走去的格罗夫总算感觉到一丝温暖。
手里是一匹冻死被大雪掩埋的战马大腿,最近积雪融化后才重新出现,不过大概是被野狼光顾过了,所以只能见到半只马腿。
由于冻的时间太长了,肉质基本腐烂,如果在以前没人会吃这个东西,但现在当他把这只发现的马腿拖回营地后,却惹来了无数咽口水的声音。
几乎不用他吩咐,几百人的小营地立刻忙乱起来,大锅被架上了支架,湿漉漉的柴火被点着后发出了呛人黑烟,以前谁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这会引来中国人的飞机,但现在大家都顾不上了,其实很多人都已经做好了被俘虏的准备,甚至早在传言等中国人过来立刻放下武器,因为做俘虏也比吃这些臭肉好。
片刻后,雪水就开始翻腾,简单的收拾了几下后士兵们便把马腿扔进了大锅,然后围坐在一起,闻着有些发臭的气味,滴着口水。
格罗夫坐在旁边呆呆看着大家,原来他以为自己和这些被贵族们称为灰色牲口的农奴士兵不一样,因为他来自一个莫斯科的小贵族家庭,可经历了这个严冬,看着自己的部队从一千人下降到现在不到三百,他已经完全麻木了。
当初得到托木斯克要塞被截断后,很多人都认为被俄国人亲切称为“小父亲”的尼古拉二世陛下会立刻派大军来搭救他们,可等待了一个冬天后大家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这些人其实已经被放弃了。
俄国不怕炮弹,不怕飞机,但害怕被抛弃!
所以这段时间来他听过很多消息,激进的士兵们说只要回到国内,就立刻推翻尼古拉二世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还有人说国内已经发生了暴乱等等。
他不知道真假,只知道现在自己只想结束这一切,哪怕是被炮弹击中也好。
一位来自基辅的士兵,不知从那里翻出来了一点香料,大锅里的味道顿时好闻了很多,当水再次沸腾后,士兵们便迫不及待的冲了过去。
格罗夫分到了一碗,但想到自己从雪地里刨出这个东西时的恶心场面,总觉得难以下咽,可肚子却出卖了他,当他端起碗准备闭上眼睛喝下去时,一阵嗡嗡声却陡然从天空传来。
几架新华飞机出现在了远处,士兵们被吓坏了,纷纷躲进了掩体,混乱中连大锅都被不小心撞翻,汤汁洒了一地。
格罗夫放下碗,在士兵们惊诧的眼神中竟然直挺挺的站了起来,似乎在故意给对方制造目标,寄望于落下一枚炸弹带他回到天国。
可让格罗夫吐血的是,这几架从头顶掠过的飞机似乎根本没看到他,继续沿着不远处的铁路线一直向西飞去。
坐在陆军版蜂鸟长程侦察机内,詹天佑其实看到了这个孤立在雪堆上的俄国少尉,但望远镜也仅仅从他身上扫过不到零点几秒而已,就被移到了破坏严重的西伯利亚铁路线上。
“詹工,你看……”
助手的手指指向了一段长约一公里,连路基都被破坏的铁路线,这让詹天佑立刻皱起了眉头,随着飞机继续沿着铁路线飞行,他的眉头越皱越深。
他这次是受皇上委任来考察西伯利亚铁路线的,虽然皇上没明说,但他很清楚,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澳大利亚,阿拉伯半岛都可以靠海运,但西北想要赢就必须靠铁路,部队开进,物资转运都离不开铁路线,所以这条贯穿整个西伯利亚的大动脉就成了皇上的心病。
随着助手不断地按动着快门,记录下铁路线被破坏的部位和程度,詹天佑已经开始摇头叹气,现在才飞行了不到两百公里,就已经基本上看不到30公里以上的完整路段,天知道继续飞过去会是什么场景,虽然还不能最后确定,但多年经验告诉他,想要快速修好这条铁路已经是难上加难。
侦察机,在四架野马的保护继续向西飞去,虽然一路过来问题多多,但詹天佑还是极为认真的观察着每个细节,有时候还让驾驶员盘旋两圈看个清楚,正当他刚看完一座河流上的铁路桥时,忽然觉得飞机猛地窜上了起来。
“怎么了?”詹天佑和助手被吓了一跳,刚刚询问,耳中就陡然被灌满了激烈的爆炸和轰鸣声。
“詹工,快看!”
年轻助手举着望远镜,迅速找到了爆炸方向,只见到远处一个巨大的要塞前,不断升腾起爆炸和火光,密密麻麻的俄国士兵正一波波的冲击着要塞,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悍不畏死,要塞上的机枪和大炮就都会把他们打回去。
第一次看到真实战争场面的助手激动得脸色膛红,举起照相机就要拍摄,不过却被詹天佑阻止了:“别浪费胶片,我们还有大事。”
“哦。”助手意兴阑珊的放下了相机,感觉略微有些遗憾,他相信如果可以拍下这个照片带回去,肯定会引起轰动。
但很快他就忘记了这事再次兴奋大喊起来,因为他看到,浑身喷火的要塞内忽然冲出了近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这些铁家伙如怪物般迎着俄军就冲了过去,无论是大炮还是机枪,凡是挡在它们面前的敌人,就像阳光下的冰雪般被融化瓦解,那些刚才还悍不畏死的俄国士兵顿时如退潮般吓得狼奔豕突,四散溃败。
和助手的兴奋相反,詹天佑心底虽然也为战士们喝彩,可之前的景象告诉他,如果找不到一个快速修好铁路转运物资的办法,那么托木斯克就是目前军队能够达到的最远点了。
“詹工,托木斯克要塞可以降落了,要不要先休息一会?”飞行员扭头问道。
“还能飞吗?”
“可以,不过战斗机要降落加油,我们最好也能补充些。”
“行。”詹天佑看了看天,虽然他很心急想知道托木斯克要塞至鄂木斯克这段关键的铁路线情况,但毕竟飞机要加油,飞行员也要休息,所以点头道:“那咱们今晚就在这里休息一下,明天继续往西。”
……
“据詹天佑说,从米努辛斯克至托木斯克这一段破坏最为严重,其中2成路基都被挖坏了,剩下的虽然还能修缮,不过钢轨缺失严重,加上我们的钢轨和俄国制式不同,所以必须全部重新铺设,按照他初步估计,仅仅这一段想要修好就起码要个月,如果有充沛人力,或许能缩短一些,但3个月有难度!”陈平指着地图给李默和唐绍仪介绍时,自己脸色也不好看。
“人力没问题,可以用俄国俘虏,实在不行我再派两个建设兵团过去,现在的问题是他能把速度提高到多快!”唐绍仪问道。
“这个他还没说,但资源怎么办?重新铺设500公里铁路,需要的材料不是小数目。”赵龙问道。
“可以暂时让国内几条铁路线先停工,把目前我们拥有的枕木和钢轨全部运过去,另外新疆那边钢铁厂产能也上来了,如果还不行,就直接拆不重要的铁路!”黄子辰咬着牙说道。
听到大家在讨论修复方案,李默皱皱眉后继续问道:“那托木斯克后面呢?”
“后面这段还行,只有三个断点,其中最大的就是鄂木斯克,据詹天佑说,这三个断点问题都不大,只要有合适的工具和材料,再加熟练工,最多半月就能修复。
不过如果我们进攻鄂木斯克,那么乌法的俄军肯定会收到消息,这样一来从鄂木斯克至乌法的铁路线就会被破坏。”陈平继续说道:“而且俄国铁路和我们不一样,要想利用起来就必须先在托木斯克建一个转运站,现在我们手上共有符合俄制铁轨的火车21辆,够是够了,但米努辛斯克至托木斯克这段不打通也没办法过去。”
“那可如何是好?”容葵一拍巴掌,叹道:“如果三个月内修不好这段铁路,物资就运不上去,打到乌法就是泡影,这样就算能把尼古拉二世赶下台,恐怕也没办法拿到整个西西伯利亚!”
容葵的话,惹来大家一阵赞同,启明计划的核心是把尼古拉二世赶下台,逼迫俄国退出战争,所以等到完成后无论如何都必须停止针对俄国的一切军事行动,要是完成了还继续打,那么不管谁上台,在没办法给国内交代的情况下还是会继续投靠协约一方。
这就是说,三个月内新华能占多少占多少,三个月就连一寸都不能再占,甚至还可能需要让出一些作为换取俄国退出的条件,毕竟新俄国政府也不会甘心被占夺六成以上的国土。
李默也知道这是个棘手难题,想了想后立即问道:“现在我们可以调动的卡车有多少?”
“没准确数字,不过目前我手上有三个运输团,再加上临时从部队抽调,或者将各厂现货全部调过去的话,组织起5000辆应该没问题。”陈平立刻明白了李默的意思,计算道:“按照一辆卡车载货2吨,来回总计1200公里需要4天,再扣除3成的损耗计算,只要沿着米努辛斯克至托木斯克要塞的铁路线修建两个补给站,一个半月内至少可以运过去10万吨物资!”
“现在托木斯克要塞内有缴获的五辆俄国火车,詹天佑检查后说基本可以使用,只要能将修缮的人力和工具先运过去,那么就可以采用便推进边修的办法,半个月内打通鄂木斯克。
从现在看,俄军之前没料到我们会忽然拿下托木斯克,加上后期大雪封路,在鄂木斯克这里兵力只有三万多人,所以我建议,派骑兵突袭鄂木斯克,争取在它们发出消息前先夺下来,快速修复铁路后……”赵龙的手指狠狠按在了乌法上。
“你的意思是,奇袭乌法!”李默的眉心猛然皱了起来。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49章 不能把他逼到敌人那边去!
北京,火车站。
站台上,挤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人,一些人在和朋友打招呼,一些则在和亲人告别。
这是一辆发往西西伯利亚的军列,普通人无法知道这个冬天前往西北战区的军用专列有多少,甚至连很多高级军官都不知道具体数字,但张作霖却很清楚,这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发往西北的第4313辆火车,按照天数算,平均每天发往战区的专列多达35列。
看似不经意的数字,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同样是向一个点发送列车,全盛时期德国可以达到每天43列,法国37列,英国30列,但美国去年冬季以来全境发往西部的军用专列不过3200辆,只有新华同时期的七成,每天27列。
是美国运输能力不够?或者是铁路托拉斯们不合作?要不就是美国认为西海岸还没到关键时候?
都不是,论铁路里程新华倒是比美国差不了多少了,但论机车拥有量却只有美国的7成,之所以造成这么大差距,是因为美国的动员能力开始出现问题!
虽然这个数据可能不准确,但却体现出了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凝聚能力,这不是实力造成的,而是各国百姓对待战争的态度的体现。
除了这个数字外,还有一组有趣的数字,德国宣战十天内,总计动员了300万预备役,新华是450万,而美国直到加入战争后第三个月才招满首批400万士兵,除去各国的人口比例,国内虽然低于德国,但却远高于美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和国家实力倒挂的现象,深层原因是普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战争,缺乏战争底蕴是这个新兴移民国家最大的问题,当他们吃得肥头大耳,开始抱着满屋子金银狂欢时,对旁边忽然来个了拿着刀的邻居显然很不习惯。
反观自己这边,国人骨子里都浸透着祖辈的鲜血,白起、李牧、霍去病等等这些响当当名字在民间几乎妇孺皆知,人们记住最多,野史杂记最喜爱的,无一例外都是战争和军人。
千年沧桑的神州大地,本身就是一部战争史,和骨子里依然存在皇权思想的新华相比,美国只是个没有底蕴的移民国家,东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差异导致了对待战争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在皇上提出决战境外的作战理论和思想后,这次大战几乎没有波及到国境线内,但无数华夏儿女却并没有放松警惕,何况皇上还故意利用了报纸、电台等手段,发布一些诸如某支部队被困,那些战士牺牲的消息,来时时刻刻敲打这个国家,让大家不要忘记战争其实就在身边。
在思想和宣传的双重作用下,不敢说一块铁板,但至少在战争明朗前没人敢跳出来说三道四,指手画脚,这就逐渐形成了一股合力,渡过最初的忙乱后,现在每个人都已经找到自己的位置,从首相府拨款,到议会快速审核,再到厂里加班加点生产,最终装上火车轮船运往部队和战区,已经形成了类似工厂流水线的模式。
最让他佩服的是当初皇上决定以反击开幕,虽然这其中耍了些手段,甚至有些阴险,但却鼓动起了全国奋起反击,誓死消灭敌人的热情,当这股热情逐渐的深化,酝酿爆发出来后,就形成了如今较强的国家动员能力。
美国最近却陷入了大麻烦中,首先是国内大资本家在战争打到家门口后已经出现了摇摆,当初靠战争发财的念头已经变成了恐惧,尤其是巴拿马湾海战结束后格外明显,威尔逊总统号称要继续征召几百万士兵,甚至表示准备全民皆兵,但响应者却寥寥无几,倒是反战口号愈演愈烈,所以现在很多美国白人都不愿意参军,据说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准许墨西哥裔和黑人加入军队,弥补军事需求。
真不知道威尔逊如果真开了这个口子,美国国内一直就有的白人至上的孤立主义会给他执政造成多大的麻烦。
似乎觉得自己有些想远了,张作霖微微一笑收回了心思,看看表后提着包钻入了军官车厢。
“雨亭?”
张作霖扭头看去,只见到唐晓也领着包,站在卧铺包厢门口向自己招手。
“唐大人,你怎么……”
“哎,劳碌命。”没等张作霖问完呢,这两年虽然发了福的唐胖子就唠叨起来:“还不是咱皇上,要我立即调集两千辆卡车运往西北,我这是去打前哨呢,你说我命咋那么苦呢,下面又是一帮混球,实在是……”
张作霖摇头苦笑,这家伙脾气性格还是没变,依然像个娘们唠叨不断,可谁也不敢否认,他的的确确有能耐,战争打到现在,几百万大军的装备和保障能够安排的井井有条,他居功至伟,就连皇上都曾经私下里说过,一个唐晓顶得上几个装甲师了。
不过他也有不足,就是不怎么相信下面人,总喜欢自己冲在前面,事事都要操心,这样一来装备和保障部效率倒是高了,人才和管理能手却远不如其它部门,为了这件事皇上没少骂他,可这家伙就这脾气,闲不下来。
其实大家也知道,他不是留恋权利的人,而是这场战争规模太大了,丝毫马虎不得,所以才战战兢兢小心应付,好在这段时间装备部里涌现出了几个不错的帮手,他也总算是快苦尽甘来了。
“对了,你不是在总参吗?怎么,被陈平那厮给发配了?要不要我帮你去骂他一顿?”
“我说唐大人,您饶了我吧,这话要是被参谋长听到,还指不定闹出什么事情呢。”张作霖对这个口无遮拦的家伙实在是无语,一头钻进了包厢放好箱子后,才笑道:“我这次去西北有点事情,顺便看看老同学孙九功。”
“哦,什么事?”唐晓吸吸鼻子,忽然关上了包厢门压低声音道:“是不是和赵司令有关?”
“你怎么……会想到这里去了。”
“屁话,我听说皇上最近单独召见了他一次,还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他打了几场胜仗就骨头就不知道几两重了,回来后他就去了澳大利亚督战,这不明显是发配了嘛!”唐晓说道。
“得了,您别瞎猜了,我去西北和赵司令没关系,至于他去澳大利亚那时因为澳大利亚对我们太重要,现在需要有人暂时坐镇,和皇上召见他没有一点关系。”张作霖连忙摆摆手道:“一北一南是今年的关键,我们这个时候可不能出岔子。”
“这个我知道。”唐晓像个好奇宝宝似的,追问道:“雨亭,我知道你消息灵通,你说赵司令忽然去澳大利亚,真是因为战事紧张?”
“是!”张作霖拉过枕头,靠在狭窄的床铺上点点头:“没别的事情。”
“哦。”唐晓一点头,忽然大松口气:“那就好,赵龙和我也相交多年了,我可不希望他有什么事情。”
他的神色让张作霖偷偷暗笑,这几天关于赵龙司令忽然去了澳大利亚传言纷纷,很多人私下说那是因为他提出奇袭乌法的想法不受皇上喜欢,所以才被发配了,可谁知道其实皇上根本不是因为这个计划才生气的。
皇上那天在赵司令提出奇袭计划后皱眉,是因为他在赵司令和议长容揆等人身上看到了冒进,随着战事节节胜利,其实国内很多人都有了这个问题,连自己有了。
而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大家都希望能拿下全部西西伯利亚,却没有想到如果俄国真的丢了整个西西伯利亚的后果,所以最近澳大利亚战事紧急后,皇上才故意在此时安排赵司令去视察坐镇,借此机会给国内一些人泼盆冷水,顺便也让大家明白,西西伯利亚真不能全占。
不过据说赵司令在去澳大利亚前倒是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才有了单独见皇上的事情,没想到传开后竟然变成了皇上召见他臭骂的流言。
张作霖悄悄吸了口气,随着车轮滚滚启动,他的心思又转到了即将开始的西北之战上,也不知道孙九功这个家伙,知不知道皇上不想要整个西西伯利亚的心思。
……
“赵司令去了澳大利亚?”
孙九功将电报往桌上一按,抬头看着寿山问道:“是因为奇袭乌法的事情?”
“不知道,不过有人说是。”寿山走到地图前说道:“从鄂木斯克至乌法有1800公里,鲲鹏轰炸机飞单程都覆盖不了那么远,而且那里驻有10万俄军,还有从托木斯克逃回去的3万哥萨克骑兵,只靠五辆火车,撑死了只能一次运输万把人,所以赵司令这回的方案的确是太冒进了!”
孙九功何尝不知道这回赵龙司令的计划是有些冒进,但如果就此怪罪他,却并不像皇上的性格,其实以前皇上自己就是喜欢冒险的人,虽然后来改变了很多,但还不至于为了这么点小事发配了赵司令,所以这里面肯定有他借此机会想敲打下面人,给大家提个醒的想法,但应该还有别的什么意思。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抱着双臂,孙九功缓缓走到了地图前,望着遥远的乌法,眉心忽然跳了两下,一个念头陡然升起了起来,“难道皇上不想要整个西西伯利亚?”
这个忽然升起的念头,让孙九功似乎抓到了什么,因为从地理来看,如果真要打到乌法,恐怕俄国就不会甘心投降退出战争了,这些年他打过交道的俄国人不少,这个民族也有自己的脾性,如果眼看着被视为东部最后屏障乌拉尔山沦丧,那几乎和亡国没什么两样了,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恐怕无论谁当权,都必须加速投靠协约国,即使无奈退出战争,也不可能再让新华火车过境支援德国。
如果真这样,启明计划等于失败了一半。
以皇上的眼光,他不会不知道这点,欧洲和德国肯定不会让新华将势力蔓延到乌拉尔山一带,所以他这回除了警告大家不要冒进外,应该是借此机会在告诉大家,乌拉尔山不能占!
但这也说不通,现在自己手里的军事力量,确保铁路线通畅后,即使占了乌法,只要不越过乌拉尔山,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那么皇上到底为何如此选择呢?
“别看了,其实皇上意思很简单,我们需要给将来的欧美世界竖起一个大敌人,所以现在不能把他逼到敌人那边去!”张作霖笑着走进了指挥部,从包里掏出了一本厚厚书籍。
书籍的名字是《红色宣言》。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650章 不对称
5月7日,晨。
三艘蓝白相间外形优美的中继指挥通讯指挥飞艇在架野马战斗机的保护下,缓缓升上了蓝天。
这是一种用河马级大型飞艇改装而来的新式装备,它上面安装了11部中短波电台,一次可以搭载1人,用于协调部队之间的联络,引导空军支援地面部队。
只有当你坐在舱内,望着下面密密麻麻的部队,才能明白皇上为何如此重视,并且还请来了特拉斯先生帮助解决电台互相干扰的问题,并利用冬季休战期改装出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