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而且37支队也不是没有损失,白起号虽然暂时恢复了25节航速一起逃入印度洋,但根据最新的电报,白起号锅炉舱的损坏比想象更严重,逃跑时超负荷运转又使得再次损失了一台锅炉,目前只能以12节速度在海上飘着。
剩下的四艘也都带伤,其中田单号损失最大,2号炮塔被一枚127毫米炮弹穿透引爆了炮塔内的几枚待发炮弹,整个炮塔都被掀掉。
其余三舰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据目前的统计,总计有47位水兵牺牲,37人受伤,其中8人重伤,急需救助。
虽然还没得到英国舰队的损失情况,但初步估计死亡至少有百人,细心号估计可以修复继续使用,但强盛号基本上废了,印度洋上英国没有那么大的船坞可维修14000吨的军舰,所以要想拖回最近的吉布提法国维修站也很困难,而且强盛号过于高大的干舷和舰体,已经显出了弱点,按照英国人的传统和习惯,这艘一级装甲巡洋舰要么被拖回印度改为近岸防御炮舰,要么就是干脆放弃了。
李默看了眼神色逐渐平静下来的李秀峰,微微一笑:“去告诉福伯吧,支援舰队已经找到他们了。”
“是。”弟弟没事,李秀峰大松口气,也急于把消息告诉还在焦心的福伯,所以便匆匆离开了总参会议室。
虽然李秀峰是皇家大总管,但毕竟不是总参高级官员,所以他离开后李默立刻把对战术的讨论话题转到了最至关重要的善后上,问道:“第二批支援舰队出发了吗?”
“已经出发了,两艘吉林级和四艘长江级,还带了十二艘驱逐舰。”龙国章立刻说道。
“好家伙,你们这是要单挑印度舰队啊。”赵龙眯起眼睛笑道:“不怕吕宋老窝给人端了?新加坡可还有六艘战列舰和大批巡洋舰呢。”
“哼,我倒是希望他来。”龙国章拿起指挥棒,指着地图说道:“两艘重巡和第三舰队支援的四艘轻巡,四艘驱逐舰已经抵达了林加群岛布防,此外在纳土纳群岛一带我们还布置了十艘驱逐舰以及十二艘潜艇,另外我还派遣了两艘靖海级进入了北部湾监视法国舰队。”
“英国印度舰队总计有六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和四艘君权级以及六艘一级装甲巡洋舰,但都是老型号,如果他不从地中海增兵,未必能够稳压我们。”
“他要打,我倒是愿意。”
“龙司令,你要失望了,打不起来了。”
龙国章正踌躇满怀的展望着一场大战的时候,外交部长冯琪已经推门走了进来,扬了扬手里的电报,笑道:“伍廷芳来电了,英国外交部已经正式就我们第七舰队打伤强盛号和细心号,并导致121位水兵死亡提出强烈抗议,要求我们立刻就赔偿问题进行谈判。”
“另外,吴应科也发来电报,保加利亚军队已经逼近了伊斯坦布尔,奥斯曼撑不住了,已经派了特使前往德国和英国寻求和解的可能。”
“第七舰队?”对于这个名头,李默眨眨眼睛,不由想到了后世美国那支大名鼎鼎的舰队,诧异道:“我们有第七舰队吗?”
“估计是弄错了,听说细心号上的信号旗手已经死亡,所以是别的水兵把37支舰队的旗语看成了第七舰队。”冯琪笑着,将电报递给了李默。
“呵呵,这倒好,英国人硬是给了我们一支舰队的配额。”陈平也哑然一笑,说道:“对了,奥斯曼帝国真的撑不住了?”
“对啊,我们不是卖了三艘战列舰给他们吗?”唐绍仪也讶异的追问道。
“没用,打仗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陆军。”赵龙眯着眼睛,故意看了眼得意洋洋的龙国章,说道:“舰炮在厉害,也是有限度的,何况奥斯曼海军被希腊牵制住了,意大利最近也增强了在地中海的巡逻,估计是要报两艘战列舰的仇呢。”
“德国加速六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消息如今已经让英国发疯了,因为他们只有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不仅没达到同类型二比一的优势,反而被德国超过了所以最近英国议会正在讨论再次拨款,他们已经无力再向这边调兵了。”陈平点上烟,也满意的露出了微笑。
“那就谈吧。”李默一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后才问道:“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要什么?”
“沙捞越。”龙国章第一个说道:“老子对那里早不顺眼了,让英国从南洋滚蛋,这样我们就可以彻底的统一婆罗洲。”
“不,沙捞越对英国来说是个牵制,只要它在一天,英国远东舰队就不敢走,还必须保持至少三万的驻军。”赵龙不同意龙国章的观点,说道:“保持沙捞越的地位,就可以让英国不得不在新加坡和沙捞越之间分心,如果我们要那里,那么英国就会把全部兵力都收缩回新加坡和印度。”
“我看还是钱好。”容葵笑了笑:“美国人正在欧洲发财呢,光是今年上半年就从向英法提供了十亿美元贷款,这笔钱真是好赚,所以我觉得拿土地还不如直接拿钱,让英国也找我们贷款,趁机撬开他们的资本市场,也别让美国太舒服独吞了协约国的利润。”
“向英国贷款?这不是变相帮助了协约国吗?”空军司令薛慕华看了眼李默,说道:“那德国的压力不是骤增?”
“那倒未必,除非我们能够修建巴格达铁路,不然始终不能真正的彻底帮助德国,所以我觉得议长的方案可行,目前通过贷款,大量的黄金正在向美国转运,如果我们不能插一脚,将来势必在经济上被美国远远落下。”成为了外交部长后,冯琪的眼光也一下子远了起来。
会议室内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李默保持着沉默,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但他还是不想打搅大家的思路,毕竟自己想的也不一定全对,所以不如乘此机会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见到李默迟迟不说话后,最了解他心思的陈平和唐绍仪交换了一个眼色后,笑道:“我觉得,应该要科威特。”
“什么?”
陈平的话,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科威特虽然有丰厚的石油,但毕竟太遥远,而且隔着印度洋和波斯湾,又有霍尔木兹海峡这种天险可守,所以海军这次和英国玩玩对峙可以,但真要投送力量那是两码事。
“就科威特吧。”听到陈平说出了他的心声,李默也不解释,把电报递给了唐绍仪:“少川,接下来的事情你和大家商量,谈判的事情让张作霖去,让他也锻炼锻炼。”
“皇上放心。”
唐绍仪才说完,李默又扭头看向了陈平:“立刻把李秀岩他们带回来,并且把这次突击的战术,策略编撰出来,发给每艘驱逐舰研究,让大家都知道,驱逐舰用好了,也是不输给主力舰的。”
“另外,这次我们暴露了动力方面的能力,欧洲各国肯定会在此方面采取些动作,让情报部和国安局都把眼睛瞪大些,加强对国内各技术部门的保护,尤其是动力系统。”
李默说完,伸了个懒腰笑呵呵的站了起来:“一宿没睡了,我先回去补个觉,你们接着讨论吧。”
“睡觉……”
几位大员们额头上顿时黑线老长,嘴角更是下弯憋着笑,直到李默的背影消失在门外,龙国章才扑哧笑了出来,问道:“元寿,你是不是和皇上商量过了?科威特,有用吗?”
陈平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走到了地图前,抓起笔在科威特上画了个圈,说道:“波斯一直对奥斯曼很敌视,所以才给了英国空子把这一带拿了下来,成为了保护的宗主国。”
“经济上我们不说,单单从地理看,扼守住这里,不仅可以支援奥斯曼,还可以拦断欧洲和亚洲的联系战略通道,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印度、埃及和俄国巴库。”
看着陈平从科威特延伸出的三道放射线,赵龙不解的点着烟,摇了摇头似乎在说这个根本办不到,说道:“可是元寿,我么能看出来科威特重要,英国也能看出来啊?他怎么会轻易放弃呢?”
“呵呵,英国和科威特酋长们签署的是秘密协议,奥斯曼虽然也知道,但一直没有承认过,而且至今他们也认为科威特只是巴士拉省的一个地区。”唐绍仪眯起眼睛,脸上竟然出现了如奸商般得表情,缓缓说道:“你们觉得,我们有必要从英国手里获得吗?”
“姥姥。”龙国章顿时明白过来,唐绍仪这是要借机会以英国威胁新华帝国安全为由,指东打西,只要英国默认了新华在科威特和波斯的利益,那么完全可以直接和奥斯曼谈判而绕开英国。
这个老奸巨猾的唐绍仪,自己怎么之前没发现呢?
龙国章朝唐绍仪翘了翘大拇指,惹来了大家一阵窃窃笑声,陈平莞尔笑了几声后,也逐渐的严肃起来:“赵龙,命令驻扎广西的第14和17步兵师向越南和缅甸边境运动。”
“命令驻扎在湖南和浙北第11、12、23步兵师增援他们。”
“命令吕宋的海军陆战队四师,坤甸的二师做好战斗准备。”
“命令成都第25山地师随时准备向西藏进军。”
“命令第2,第3骑兵师即刻出发前往伊犁。”
“从此刻起,海军、陆军和空军全部进入二级战备,休假的士兵立刻回营报道。”陈平下达完一系列命令后,猛的眯起了眼睛:“另外,派人悄悄把我们向大西南调兵的消息传出去。”
“既然要谈判了,陆军也该活动活动手脚了。”
望着眨眼间就被陈平画满箭头的地图,大家全都咋了咋嘴巴,唐绍仪更是哭笑不得,这哪是威胁,总参根本就是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某个推演战术图。
他甚至相信,如果英国这次不愿意妥协,参谋部甚至做好了直接开战的准备。
“这帮兵痞。”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500章 番号,第七舰队!
唐宁街10号。
狭窄的首相会议室内,阿斯奎斯首相满面焦虑,在他身边,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财政大臣劳合·乔治,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殖民大臣博纳·劳纷纷在座,但和首相一样,他们也都是黑着脸迟迟没有说话。
毫无疑问,这是大英帝国历史上最艰难的选择之一,作为首相和内阁成员,他们也都知道今天的决定意味着什么。
要么忘记德国,全力和新华帝国决战,要么忘记新华,和德国全力一搏。
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了。
“温斯顿,卡梅伦那里怎么样了?”阿斯奎斯打破了沉默,目光转向了英国最重要,也是被视为保护神的海军执掌着丘吉尔。
“情况并不太好。”丘吉尔虽然不同意妥协,但在德国现实压力下也只能摇摇头:“李默的第二支舰队已经抵达了霍尔木兹海峡外海,正在和卡梅伦对峙。”
“他们派来了四艘最新的战列舰,卡梅伦手中虽然有六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但情况还是很糟,主要是我们没有遏制那种快速小型巡洋舰的办法,根据卡梅伦将军说,强盛号之所以可以搁浅,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实施鱼雷攻击,否则……”乔治看了眼丘吉尔,代替他继续说道。
“这么说,他们本来就机会扩大战果?”阿斯奎斯的眼神一亮,旋即又黯淡下去,问道:“诸位,我想知道此时我们能不能有把握打败中国人。”
“如果允许我从本土舰队抽调战列舰前往,那么我们可以办到。”丘吉尔咬着牙狠狠说道。
“不。”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立刻制止了丘吉尔:“首相阁下,请恕我直言,卡梅伦将军的话已经很清晰了,中国人曾有机会实施绝杀,但他们却放弃了,这说明他们也不想把事情闹大,对于我国来说,德国人的威胁比中国更大。”
“我觉得,李默这次忽然大举出兵,是因为我们和美国人一起实施的太平洋计划刺激到了他,所以他才会连续在吉尔伯特和霍尔木兹海峡借机动手,并用巴格达铁路来威胁我们。如果我们现在从本土舰队抽调更强的战列舰前往印度,虽然可以打败他,但损失也肯定会不小。”
“那个时候,我们如何在面对德国的公海舰队呢?他们已经在建造两艘新的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剩余的四艘也即将开工,我国却只有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无法压制。”格雷迅速而清晰地分析,让会议室内的空气再度冷了下来,丘吉尔心有不甘,嚷道:“首相阁下,我们应该建造更多的战列舰,要么再建造五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要么就应该开始建在更新的战列舰了。”
“上帝啊。”阿斯奎斯首相看着丘吉尔,胸口都开始发疼,虽然他也知道原本认为明年才会开工的德国巴戈利亚级战列舰彻底打破了英国用数量压制的优势,但问题是目前的财政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在提出建造主力舰,他都不知道怎么去说服议会。
“首相阁下,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么我们赢得胜利,要么让德国人统治欧洲。”丘吉尔挥舞着手,试图去感染这些内阁大臣,用近似哀求的语气说道:“如果不能获得战列舰,那么最起码也该给我们战列巡洋舰,我可不希望被德国的大炮指着。”
“等等,温斯顿,我们在讨论中国人的这次危机,至于你的要求我想我们可以一会再说。”乔治打断了丘吉尔的话:“如果不能解决中国人,那么无论我们建造多少战列舰,都必须两线作战,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有,只要在建造二十艘战列舰和四十艘战列巡洋舰。”
“哧!”阿斯奎斯首相要喷血了,在建造下去,恐怕不用打仗,英国就可以宣布破产了,所以他立刻瞪了眼丘吉尔,说道:“温斯顿,不要再说了,我们必须先解决这次危机。”
“是的,这是目前最急迫的。”格雷神色并没有因为丘吉尔夸张的计划而变化,继续说道:“中国人已经释放出了信号,他们愿意终止修建巴格达铁路,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机会,而不是把危机再次扩大直至演变成战争。”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中国人的条……”殖民大臣博纳劳的话还未说完,会议室外响起了敲门声,首相秘书形色匆匆的走了进来,急道:“首相阁下,我们有个不好的消息。”
“什么消息?”
“我们刚刚得到情报,中国陆军开始向西南运送部队,驻扎在菲律宾和婆罗洲的海军陆战队也正在集结,另外他们的一个步兵师正在从此成都向西藏前进。”
“什么?”
“该死的,这帮黄皮猪猡,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首相,他们在施压。”面对暴怒的内阁成员,格雷深吸了口气:“向我们。”
“施压?”阿斯奎斯有些明白了。
毫无疑问,从吉尔伯特开始,李默就一直在示威,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英国,别来插手太平洋事务。这个混蛋,纵火犯,他看准了英国正深陷与德国的军备竞赛中,所以才敢如此逼到了印度家门口来。
“格雷,立刻联络中国人,我们愿意谈判,但他们的陆军必须停止行动。”
“温斯顿,让四艘猎户座战列舰做好准备。”
“劳,让奥斯丁张伯伦去印度吧。”
“乔治,你和我一起去一次美国,我必须去见见塔夫脱总统。”
1912年10月20日,因为巴格达铁路之争引发的危机开始加剧,先是新华帝国开始向缅甸和印度边界增兵,其次第三批从太平洋舰队抽调来的两艘北京级战列舰也抵达了霍尔木兹海峡,使得新华帝国在印度洋上的兵力暴增三成。
与此同时,英国也毫不示弱,四艘新锐铁公爵级战列舰迅速进入了地中海,并与10月25日穿越了苏伊士运河,与此同时两艘驻扎在澳大利亚的无敌级战列巡洋舰也抵达了新华控制的西几内亚外海。
10月28日,新华帝国也拿出了最强的力量,河北级战列舰第一艘河北号和刚交付的第二艘河南号,在五艘驱逐舰的保护下启程前往印度洋,这也预示着两国擦枪走火的威胁越来越大。
对于任何人,甚至是始作俑者李默来说,这是一段几乎要凝滞的时刻,随着两国军舰一艘艘抵达印度洋,谁都知道此时只要有一点点火星,那就是一场大灾难。
但就在此时,另一个意外发生了。
11月2日,就在新华帝国代表陆军参谋长张作霖和英国特使,新任印度事务大臣奥斯丁张伯伦同时抵达德里的时候,威廉二世在威廉港外,检阅了强大的德国公海舰队。
这个举动,无疑是一次赤裸裸的挑衅。
面对欧洲已经无法遮掩的硝烟,英国各界开始认真考虑是否值得在此时和万里之遥的另一个国家展开一场全面对抗。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消息让英国民众大松口气。
11月3日,刚刚抵达的德里的新华帝国陆军参谋长张作霖宣布,新华愿意放弃修建巴格达铁路,但前提是新华在波斯地区的利益必须得到尊重和保障,而细心地记者们发现,他不止一次提到了由新华帝国皇帝开办的波斯湾皇家石油公司在英国保护地科威特遭到了不公正待遇。
11月4日,在经过第一天的初步交锋后,急于解决波斯湾危机的英国政府代表奥斯丁张伯伦在于国内沟通后,开始了艰苦的谈判。
11月14日,经过11天的磋商,英国和新华在德里达成了关于解决波斯湾纠纷的《海湾协议》,根据这份协议,英国将允许新华帝国海军派驻一支不超过总吨位不超过一万吨,总驻军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人的小舰队,在波斯湾进行护航任务,同时就打死两位中国船工,造成运输公司的损失赔偿十万英镑。
此外,英国还宣布解除与科威特酋长们达成的保护协议,确保新华帝国皇帝李默投资的波斯湾皇家石油公司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待遇。
新华也答应赔偿二十万英镑作为强盛号的维修费用,并表示至少在十年内不会开建巴格达铁路,同时承诺不会插手科威特以外的英国保护地利益,并且保证皇家石油公司在任何时刻都不会停止向英国及其盟友油出售石油。
而最令人想不到的是,根据协议最后达成的一项条款,新华将向英国提供价值七千一百五十万英镑,约合五亿蓝币的贷款,贷款将用三百吨黄金和一些英国在新华和南洋等地的海外资产作抵押,而贷款将全部用于向新华采购粮食,橡胶,钢铁,汽车发动机,发电机和石油等战略资源。
对于英国来说,这个结果算不上失败,对新华也算不上胜利,因为霍尔木兹海峡还在英国手里,印度洋依然是英国的后花园,区区三千兵力根本不足以改变什么,但能够塞进去一万吨的护航舰队,还是为这道大闸埋下了一个祸根。
11月15日,就在英国和新华达成协议开始各自撤回舰队的当天,阿斯奎斯首相抵达美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访问,并与美国总统塔夫脱就英美太平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商讨。
与此同时,张作霖也马不停蹄赶往了伊斯坦布尔,与正深陷巴尔干战争的奥斯曼帝国皇帝穆罕穆德五世进行了五个小时的秘密磋商,最终达成了奥斯曼帝国将科威特、巴士拉以及阿巴丹在内的幼发拉底河入海口三角区合并为大科威特,租借给新华帝国,换取价值三亿蓝币的军事援助。
对于奥斯曼来说看似失去了土地,但其实那些土地一直就不在他们的掌控中,波斯地区反对奥斯曼的声音从未停息过,何况那里以前都被英国控制着,所以拿来换取三亿蓝币的军事援助实在是太合算了。
三亿蓝币,就换到了占世界总储量百分之十三的超级油田区,李大皇帝嘴巴都合不拢了,即使按照目前波斯湾石油公司的利润,也不过两年时间。
不仅从不断获得欧洲大额贷款的美国手里抢到了五亿蓝币贷款的大生意,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自己终于在铁幕般的波斯地区撕开了一道缺口。
兴奋之极的他,当即宣布作出决定,派遣海军陆战队第四师两个营共计两千士兵,和五艘保卫级驱逐舰前往那里保护帝国在大科威特的利益。
舰队定名独立番号为。
第七舰队。
第七卷 我的世界大战 第501章 德国和石油
美丽的宁波港内,五艘驱逐舰缓缓靠上了码头,残损的外表和污迹斑斑的舰壳,并没有让人觉得有多么狼狈,反而让那些入港换上了新军装,依然笔挺的站在甲板上的年轻水兵们多了种让人钦佩和羡慕的彪悍。
当卫青号率先靠上码头,早已等待多时的皇长子李振立刻走上前去,最后还帮着船工们固定缆绳。
也许会有人说这是做作,但看在那些军方雇佣的船工和海军将士眼中,这代表了皇帝陛下对自己这些征战将士的最高荣誉,就像古时将军出征得胜归来,皇子亲自牵马以示荣耀。
这是个海军的时代,谁也无法否认这点,不是说陆军和空军不行,而是海军天生的平台优势,昭示主权,巡视海疆,还可以跟随军舰前往世界任何一个沿海国家。
在李默几年前率先提出境外决战,将危机和战争化解于国门之外的新军事理念后,海军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这个新军事作战理念,使得海军在设计每一种军舰,哪怕是为皇家国民海岸警卫队建造护卫舰时,也追求长续航,以及全海域存在和到达这个宗旨。
不过空军和陆军也没有闲着,在决战国门外的战略思想下,空军已经在开始研制两种大型双发和四发的飞机。
陆军先天具有劣势,但不代表没有优势,其完全按照李默后世知道的标准组建的四个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师,除了火力和机动力上不能和后世相比外,但从组建开始就提出了要体现快速化作战理念。
除了这八个核心师外,陆军部还首次组建了山地师,快速步兵师等特殊作战部队,大量的卡车和吉普车开始陆陆续续装备部队,使得快速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
毫无疑问,正在走下甲板的这五位年轻舰长就是首批快速时代的产物,他们把快速和境外决战的理念结合了起来,利用了装备优势,以弱势兵力狂奔三千海里,展开了一场短促却堪称经典的海峡突击战。
这场小战役的带来的影响却是无比深刻的,新华在舰船动力方面的独特造诣已经大白天下,各国除了加大情报刺探外,也在纷纷研制新式舰船动力。
德国把主攻方向放在了柴油机上,而作为英国海军斗士的费舍尔,在得到新华五艘小军舰速度不低于33节的情报后,在两国谈判的短短一个月内,就拿出了1500吨驱逐舰的方案。
为了提高速度,他在蒸汽轮机设计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毅然决然选择强行上马,并在窄小的舰体内安装了六台,终于拿出了30节高速W级驱逐舰的方案,并一口气向各大船厂下了五十艘的订单。
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让李默感到太担忧,和卫青级已经达到单台33000马力相比,英国只有4300马力,而且过多的锅炉和蒸汽轮机,使得W级续航力只有12节1500海里,平均无故障间隔更是以170比15小时遥遥领先。
而且蒸汽轮机只是动力组的一部分,动力最主要的还是锅炉,目前新华第五代李默盗版于后世带过热器的增加锅炉,无论是热效率,功率输出和反应速度,都是远超过这个时代小水管锅炉的,随着技术不断改进,新华甚至已经无限接近变态的超临界锅炉这项技术。
后世的共和国吃够了引擎的苦,所以李默回到这个时代后,就着重解决核心动力技术和研究,如今新华科技部动力试验室内,已经云集了不少于五千各类专家,有锅炉,蒸汽轮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甚至是火箭发动机等专家,而让他高兴的是,这其中超过七成都是自己这些年培养出来的。
相比于国外,这些人在开放性思维和技术上还不算很强,但他们的起点高,平时耳闻目染的都是最核心的高端技术,所以进步还是很大的。
从1893年上马舰船动力,李默也花了近二十年,还带了金手指才走到了今天,其中十年耗费在了打磨技术工人上,现在终于是享受成果的季节了。
随着舷梯放下,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只铺着红底金龙国旗,扛在将士们肩膀上的冰冷棺仪,码头上肃穆而立的士兵们全部敬礼致敬,就连那些船工都行注目礼。
李默是格外注意这个细节的,和后世缺乏管理,屡次被各地政府强行拆迁的军人公墓,甚至那些还在为侵略敌人树碑立传,拿历史开玩笑的人相比,他不仅规划了专门的墓区,还完全以超规格对待,哪怕是个小兵牺牲后也有权安葬在里面。
同时他还强行规定除非不得已海陆空三军决不允许丢下战友的遗体,而且军规里也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国家的脊梁,无论牺牲或者生存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是再为这个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
这样的人,无论什么年代都必须获得尊重,都值得让人们仰望。
砰砰的仪仗枪声,是在为这些年轻水兵们送行,同时长鸣的汽笛,是在为他们祝福,死者已去能够给他们的,除了优厚的抚恤金外,也必须告诉一代代人,他们今天的一切,都是这些年轻的脸庞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庄重的送别战友,看着他们被安葬在了宁波港一处专门辟出的山坡草坪上,优美的环境让前来为他们送别的战友和亲属都放下了心。
舰队司令和大皇子的亲自迎接,高规格安葬仪式,让被戏称为近卫军的年轻海军将士们接受了心理上的一次洗礼,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等到有功战士坐着专列抵达北京后,皇帝陛下还在百忙中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在他们胸口挂上了代表荣誉的军功章。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些年轻人还需要锻炼,李默甚至拿不出匹配的奖励,因为他们不仅给这个国家打开了波斯的大门,让新华一举控制了世界百分之十三的石油储量。
包括李秀岩在内的五位舰长,都破格授予了上校军衔,根据新华军队条例,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可以带领战列舰。
不过虽然他们这仗打得很精彩,但主要原因还是英国人准备不足,而且装备也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最主要的是他们和海军中老资格的舰长们相比,多了激情却少了稳重,所以海军部经过考虑,先将他们送回大连海军军校,借军舰需要维修的机会继续深造半年,然后在派到各艘主力舰上实习一段时间。
解决完这件大事后,李默终于有机会静下心来观看欧洲已经堪称火爆的军备竞赛了。
巴尔干的闹剧如历史般愈演愈烈,伦敦和会还未达成协议,奥斯曼青年党就在德国的怂恿下发起政变,在北非和新华军有过合作的恩维尔带领四十人左右的激进成员,持枪冲进了议政厅,当场打的了奥斯曼军事大臣纳齐姆帕夏,迫使卡米勒帕夏政府辞职,恢复了青年党人的政权。
李默不喜欢这个激进的党派,当处于国家利益和波斯湾将来的实力分配,他还是推动了三亿蓝币的军事援助。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李默曾想过向科威特提供一万辆卡车,不过那样总兵力人数就会超标,必然又会导致和英国的冲突,最后还是陈平想到了办法,从国内私营船运商手里,一次购买了五十艘专门用于内河浅水区使用的快速小船,然后又用潜艇支援舰和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