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因为那时东北三省可以立刻开采的铁矿资源少之又少,满清全国每年的钢产量也不过两万吨,根本不需要那么大的钢铁厂。
但当茂山铁矿定位成功,东北三省陆续发现铁矿后,怀疑的声音渐渐变小了,可大家还是觉得有些浪费。
可今天,随着这份统计报告,一切怀疑都烟消云散,从1895年刚进驻东北时只有年十万吨钢铁的产量,到今天仅仅是东北三大钢厂就可以达到两百万吨。
汉阳钢铁厂和台湾钢厂都完成了一期扩建,海南,上海长兴岛、广州、昆明四大新钢铁厂也已经完成了初步建设,随着当地资源加大开采,澳大利亚和吕宋等海外富矿区得矿石也开始往那里转运,只要在有两年,南方重工也将至少可以每年提供两百万吨钢铁。
这还没算加紧建设的大西北重工,银川,包头,攀枝花,嘉峪关,乌鲁木齐这些钢铁厂,如果再有几年时间,那么等到1910年实现全国一千万吨产量的目标是完全现实的。
虽然比起美国去年一千四百万吨的产量,今天的新华连对方的零头都没到,甚至总体比沙俄的两百五十万吨还差了五分之一,而且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也不太可能追上美国,但比起满清是却是强上太多太多。
随着建设大潮越来越汹涌,国内对钢铁的需求也是急剧增加,仅仅这三年间,政府就从美国等国家进口了一百七十万吨钢铁,两万五千台各类机械来满足国内需要,这还没算民间自己的交易。
这是个巨大而沉重的负担,为了各地的建设需要,如今政府赤字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亿蓝币,相当于国内每个人背上了五块钱的债务。
但这个情况也随着今天这份报告开始加减消散,根据这份刚刚统计出来的上半年经济报告显示,仅仅是关税一项,上半年就已经达到了五千万,半年的全国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三亿,比起四年前翻了整整五倍。
这些数字或许很枯燥,或许很让人无聊,但就是底气。
和俄国打一场国家战争的底气。
李默微笑着放下经济报告,抬起手腕看了看表。
“宣战吧。”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99章 开战,第一个的耳光
平静的日本海海面上,三艘经过改装的海军运兵船和六艘宽大的新式滚装轮在三艘海参崴级重巡和四艘驱逐舰的保护下迎着晨曦的金阳缓缓而行。
和后世一次可以装在数千辆汽车的超级滚装轮相比,此刻的还仅仅是雏形,无论是技术还是要求都达不到要求,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他内部的两层独立甲板和巨大的舱室,还是让这种船舶拥有其他货轮难以企及的装载优势。
一次将两个轻装陆战团和两千从日本雇佣来的码头工从函馆运抵海参崴外,在以往至少需要动用十五艘货轮,而现在有了这种大家伙,却只需要九艘就足以完成任务。
严子山站在舰桥内,从运输船队身上收回了目光,重新汇聚到舰艏一号炮塔狰狞的三根炮管上,心头不由升起了一丝感慨。
六年前,当叔叔严复推荐他走进了刚成立的大连海军学院时,他从未想到过有一天连这三艘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海参崴级重巡竟然会沦落到排不上主力。
技术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快到自己这些海军人都有些应接不暇,当最近一种没有轮子却带着两个类似于小舢板状的大浮筒的飞机被装上军舰时,他更不会想到这种空军的专属玩意会来到海军。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所以你们这些未来的海军人更需要进步,更需要不断地改进观念,改进战术,适应新模式和新战争。”
这是自己毕业时皇上参加海军生毕业典礼时说的话,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他的座右铭,才激励着他从鱼雷长到二副,从二副到大副,再到驱逐舰舰长,并最终在萨镇冰等几位舰长离开去接手新式重巡后,凭借着优异的考核成绩成为了这艘海参崴号功勋舰的舰长。
很多人因为他叔叔的关系怀疑他,但他却从不把这些话放在心里,或许在别的国家有,但在新华,没有无能却能靠着裙带关系走出来的海军舰长。
因为海军是皇上心里的宝贝,是这个国家的脊梁,所以没有人敢于作假,也不会去作假。
海军是这个时代的宠儿。
望着左右的两艘姊妹舰,他的心头陡然升起了一股豪迈,没有排上主力有什么关系?只要舰炮还能轰鸣,只要还有他们这些海军人,那么舰到之处,便是新华的海疆。
甲板上,瞭望手和水兵们一丝不苟的做着准备工作,即便是此时他们的对手只有几艘排水量不足千吨的驱逐舰和一些鱼雷艇,也没有让大伙有丝毫懈怠,因为通过这些年的锻炼,认真的对待每个对手,已经镌刻到了所有海军人心中。
三年多前,发生在巴士海峡和英国远东舰队在暴雨中硬碰硬来了一下后,虽然损失有些让人头疼,但带来的效应却是巨大的。
因为在这之前,几乎没有人觉得自己能打败世界第一海军,也没人能觉得撼动那无可睥睨的庞大压力,但随着以两艘主力舰的为代价,却带走了三艘英国主力舰的战果发来,大伙不仅没感觉气馁,反而充满了斗志。
因为谁都知道,这场海战是在极端恶劣的天气下进行的,海军的技术优势被完全抵消,在那种情况下还能取得如此战果,证明了年轻的新华海军至少在单兵能力,作战意志上已经不输于任何一支海军。
这是无法再技术和数字上体现出来的东西,部队从上到下都仿佛经历了一次洗礼,在这之后的三年,海军人不断地加强训练,摸索新战法,讨论战术,锻炼单兵能力,大家心里全都憋着股劲,那就是等下一次,一定要给英国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所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准备着,哪怕对手和自己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也从不打盹,即便是睡觉时也必须睁着一只眼睛。
嘟嘟。
两声急促的汽笛中,航行编队开始发生变化,三艘海参崴级重巡在旗舰航海长的安排下,从雁行护航阵型,迅速切到了运输编队外形成了一字队形,将运输舰和远处的海岸线格外,这意味着战斗即将打响。
“打开广播。”严子山看看表,向通讯参谋下达了第一个命令,随着通讯舱内几根导线被插入无线电插孔,嘈杂的电流声陡然从安装在舰上各处的喇叭中响起。
广宇号,是一艘刚下水才一年的大型滚装轮,随着汽车出口量越来越大,目前各家船厂都开始重点关注这种船型,最早生产这种船的台湾造船厂甚至把三个船台都用于了生产它。
作为新华始创的船型,经过近七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了超过十五艘之多,可以一次将两万辆小汽车运抵客户手中,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促使了新华国内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据说从利润来说,汽车业已经超越了棉纺,成为了继造船业和电动机外的第三大收入,所以就连广州都开始筹建汽车厂了。
不过今天它的大肚子里装的可不是汽车,而是足足一千多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战士,当吵闹刺耳的电流莎莎声从临时安装在船舱四角的喇叭里响起,正在交谈和嬉闹的士兵们全都竖起了耳朵,好奇的看着为何喇叭会发出这种声音。
营长李文林(书友救赎客串)和战士们一样看着喇叭,陡然想起了出发时师部开会时说过的场景,猛地站了起来捏紧了拳头。
“报告,已经接通了。”
舰桥内,通讯参谋放下电话机的时候,顺手打开了舰桥内的喇叭,电流声也紧接着蔓延开来,每位军官都深深地吸了口气,站直了身子。
北京外交部大厅内,数以百计的记者云集在一起,早在一周前他们就得到了消息,今天新华首相将有重要讲话会来见大家,但让大家感觉奇怪的是,讲台上居然放了一个类似小型台灯的东西。
时针走到了十点整,当俄国大使在几位卫兵的保护下抵达会场时,每位记者心头都猛地跳了一下,难道那是……?
十点零五分,李恩富穿着整洁的西装走进了会场,在众人的目光中缓缓走上了讲台,台下俄国大使喀西尼脸色铁青,似乎早已预料到会发生什么。
“我很遗憾。”
“今天之前,我和还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他们不愿意归还属于我们的国土。”
声音从喇叭里传出,回荡在庞大的船舱内,声音似乎有些失真,来源更让人好奇,但所有战士却都慢慢地站了起来。
“我想,我们被整个世界忽视了。”
“有人想要孤立我们。”
“所以我知道,我们的战士将会面临包围。”
“我知道,我们的船队将可能被拒绝靠港。”
“但我们别无选择,那是我们的国土,是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们别无选择,我也希望那些有着真正政治智商的伟大领导者,张开你们的眼睛,倾听东方的声音吧,这里是亚洲,是我们亚洲人的亚洲。”
“忽视和孤立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市场的国家,将会是一个错误,世纪错误。”
“最后,我感谢大家听我的唠叨,我谨代表新华全体人民向对俄罗斯帝国宣战。”
“现在,我想告诉那些正在集结中的战士们,你们不是孤立的,你们身后有四万万兄弟姐妹,为了新中华去战斗吧。”
“去战斗吧。”
当李恩富猛地挥动拳头,当俄国大使喀西尼在一片闪光中接过宣战书,当声音最后化为电波的滋滋声消散,船舱里鸦雀无声。
陡然,薄薄的舱壁外传来了一阵阵的警笛声,四周的电灯也全部打开,整个舱室内都大放光明,这一幕让所有熟悉的战士都知道,那是战舰已经发现敌踪开始加速,是舰炮即将轰鸣的前兆。
就要登陆了。
几位战地记者架起了摄影机,对准了鸦雀无声的船舱。
老兵们被允许抽上船后的唯一一支烟,因为他们是冲在最前面的人。
新兵们默默擦着枪,双脚不由自主的抖动着,不断地检查着装备是否带齐,额头上冒出大股大股得汗珠。
这就是战争,哪怕你身经百战,也无法知道会不会在下一秒被一颗流弹击中。
“当才是首相的话,是皇上让首相带给老毛子的宣战书。”李文林沿着一排排站间的通道缓缓而行,每走一步便拍一下战士的头盔。
战地摄影师迅速的发现了这位营长的举动,转过了镜头。
“这一次,我们是孤独的,但那些洋人打错算盘了,我们孤独了几百年,我们早已习惯了,所以我们不会害怕。”
“绝不会。”李文林自问自答,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我们是战士,我们是海军陆战队,我们是英雄的三营。”
“记得我们的口号吗?”
“三营,誓死不退。”
“三营,誓死不退。”
“……”
船舱里,响起了整齐划一的口号,誓死不退的声音如同龙吟般钻出钢铁,在天空中回荡着,战士们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拍着胸脯,大声呼喊。
摄影师擦了把眼角,今天他终于知道,为何当年皇上在那篇《我们,站起来了》的文章中说,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未真正低过头,因为还有他们。
一位小小的营长,此刻看去却犹如屹立在天边的巍峨昆仑山,需要全世界去仰视。
“检查装备。”
“让我们去踢那些俄国大娘们兵得屁股。”
“告诉他们,从我们的国土上,滚蛋。”
咔咔的枪栓拉动声不绝于耳,几乎是同时,舱壁外陡然传来了剧烈的轰鸣,那是十八门203毫米舰炮的怒火,爆炸在转瞬间就淹没了整片大海。
1903年8月1日上午十时,新华李恩富代表新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后十分钟,第三护航舰队三艘海参崴级重巡便猛烈的轰击了海参崴港,一万五千米的舰炮射程让俄国人在水道里布下的水雷几乎失效,海参崴水道入口两端的新炮台才完成修建不到一年,便再次被炮火覆盖。
在海参崴隆隆炮声的掩护下,十二点正,新华皇家海军陆战队一师两个团在位于海参崴北方四十公里外的捷尔涅茨登陆,这个突然的登陆地点出乎了俄国人的想象,就犹如整个西伯利亚忽然被人从右边给扇了个狠狠地巴掌。
两天内,当后续的六个团和一万从日本招募的劳工抵达,宣布海参崴和双子城以及更后方的联系被彻底截断。
同日,东北战区司令部下达命令,一个骑兵师会合四个步兵师,同时从宁古塔,漠河,满洲里和库伦出击,越过边境线向西伯利亚进发。
铁蹄滚滚,烽烟漫天,北方的天空眨眼间便被硝烟染黑。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00章 小毛奇要去远东
“开战了。”
如同欧洲上空淤积了许久的积雨云,当这三个字顺着电话线开始在欧洲各个城市间疯传时,几乎所有人都仿佛感觉吐出了一口闷气。
实在是太久太久了,从1895年震惊世界的对马海战,到如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八年,这几乎是一代人的时间,但中俄两国的仇视却有增无减,哪怕是在签署了协议后的那些岁月,新华海军也从未允许过悬挂着俄国旗帜的军舰过境。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现在他们终于公然向庞大的北极熊露出了獠牙,他们就像是一群不知死活的疯狗那样,正沿着万里边境线源源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
但和对手相比,俄国人的反应却实在是太迟钝了,哪怕是喀西尼提早两天就从新华外交部得知八月一日将邀请他出席新闻发布会,推测是那天将是宣战的日期,并且发回了紧急电报,但圣彼得堡的那位疯子却依然自大的认为只有俄国向新华宣战的可能,新华决不会打第一枪。
可事实上,宣战后仅仅十分钟,炮弹就已经从海面呼啸而至,虽然对方的三艘重巡还没有突破弥补水雷的水道,远距离炮击造成的伤害也不是很大,但因为他们的成功牵制,使得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新华军会如此迅速的从日本海登陆,当突然从捷尔涅伊登陆的两个陆战师快速向西平行横插时,所有人才发现,包含海参崴和双城子在内的大片土地已经于后方的西伯利亚行政首府伯力失去了联系。
而当几乎是同天宁古塔冲出来一个步兵师浩浩荡荡越过乌苏里江与陆战师会合后,就等于宣告驻扎在海参崴和双城子的近五万俄东线集团军将士就此被包围。
这是一次经典的快速穿插包围战术,新华军利用了宣战的主动权,利用了俄国的自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被俄国人称为远东第一堡垒的海参崴,只花了三天时间就在乌苏里江和日本海之间筑起了一道拦江大坝,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切割。
站在地图前,看着鲁登道夫在地图上勾勒出的这道横线和几个箭头,小毛奇的眼睛忽然闪了一下,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但转瞬间就黯淡下来,又变成了刚才什么都没发生那样。
鲁登道夫没有注意到身后的变化,作为参谋官,他的工作是协助陆军大将勾勒出每一场战争的线条,然后让将军能过尽快的通过这些线条分析得失。
他执笔的手很稳很快,这让小毛奇很欣赏,所以问道:“鲁登道夫,说说你的看法,中国军队是不是出乎了你的预料?”
“还没有,总参谋长阁下。”
鲁登道夫扭过头,敬礼后又看了眼地图,直言不讳的回答道:“海参崴是俄国最重要的远东堡垒,上次损毁与新华海军太平洋舰队后,并不代表它的地理位置就下降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统计,截止西伯利亚铁路通车前,俄国远东地区运输量中的百分之八十依然需要靠海参崴维持,虽然俄国无法排遣舰队前往,但他们通过法国的船运公司,几年来还是向那里运输了数百门大炮,数万枚炮弹。
我相信那位新华军总参谋长阁下一定不会被俄国和法国的小花招骗过,所以虽然他把这次的战线拉得很长,但他依然针对海参崴打出了第一拳,就是要利用海上优势,快速截断海参崴和外界的联系,然后包围并占领它。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正确的,因为海参崴的独特条件和地理位置,俄国人在那里布防了大量的军队,而且他们东线部队的弹药库也集中在那里,现在那里被截断后,就等于一脚把俄国东线部队踢出了局。”
“鲁登道夫,你是不是太乐观了?比德林格的大本营在伯力,那里还有超过十万的驻军,中国人却只有六万人,他完全可以和海参崴驻军一起夹击,突破封锁并实施反包围。”小毛奇看着鲁登道夫,虽然话语里充满了怀疑,但嘴角的微笑却越来越浓。
“不,我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
“因为海参崴,还是海参崴。”那一抹微笑似乎鼓舞了鲁登道夫,他立刻拿起指挥棒狠狠地点在了海参崴的位置,道:“因为这里储备了俄国东线集团军大约四分之三的武器装备,失去了这里,比德林格将军将面对无米下锅的局面,更重要是的,上次战争后俄国加强了海参崴的防御力量,把全部的主力部队都布置在了这里,而他们在伯力的军队虽然有十万,却都是临时从西伯利亚临时招募的军队,不仅训练的时间短,更关键的是他们缺乏武器弹药,很多人还拿着长矛和大刀。”
“大将阁下,您认为这些士兵能够打败六万精锐的陆战队和步兵吗?”
“但他们有海参崴,那里的主力军队完全可以冲出来。”
“是的,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海参崴的军队一旦离开了水泥和堡垒,就将面对新华军的强大炮火,据我们所知,李默在武器装备上从来不会吝啬,他的内阁和议会也从不会拖延拨款,所以他的每个步兵师都拥有八十八门大炮,和至少300门那种近距离使用的迫击炮,还拥有一百挺机枪,这个比例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帝国的军队,而他们的对手东线和中线全部加起来也没有超过八百门,机枪更是只有一百挺。”
“所以我认为,如果比德林格不想被他们的沙皇送进监狱,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海参崴坚守,将哪里作为一个绞肉机,不断地消耗新华军队,随后趁着他们虚弱在从伯力全面出击。”
“但如果他要冒险的话,那么中国军队就可以反过来利用机枪和大炮,迅速的消耗东线军队并迅速向伯力运动,那里是比德林格的死穴。”
“那么你认为,中国人会什么时候能打下海参崴?”小毛奇眯着眼睛追问道。
这一次,鲁登道夫摇了摇头,似乎也有些拿不准说道:“我不知道,但海参崴在重新修建后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防御层次,又有五万人驻扎在里面,或许这会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那好,还有一个问题,你认为俄国和中国最后的决战会是在那里?”
这位五十六岁年逾古稀的德军总参谋长的大幅跳跃思维,让鲁登道夫也暗呼跟不上节奏,看着地图想了半天后才用指挥棒对准了一个地方。
“这里。”
看着指挥棒下的地名,小毛奇满意的点点头:“鲁登道夫,我现在要去见皇帝陛下,你立刻去安排一下,明天和我一起去远东。”
“去远东?您要去远东?”
鲁登道夫骇然的看着小毛奇,不明白为何这位最受皇帝信任的总参谋长忽然提出要去远东,难道他去要亲眼看看那场战争?
小毛奇没有解释,只是站在那里慢慢的让勤务兵系好衣扣,清理整洁后扭过头忽然问道:“鲁登道夫,如果让你统帅两个军,你能突破那道防线吗?”
“防线,那道防线?”鲁登道夫的思绪一下子还没回来,看着小毛奇的眼睛,半响后才陡然张大了嘴把,然后又肯定的摇了摇头:“不行。”
小毛奇更满意了,因为至少这位他看好的参谋官没有向别人那样爱吹嘘,抬起头望着巨大的地图,说道:“鲁登道夫,你没有发现吗?当世界都在注意李默海军的力量时,他们的陆军实际上也在进步,而且他们还掌握了陆军的真谛。”
“陆军的真谛?”
“速度。”
……
“快。”
沈浩骑在马背上,招呼着自己的连加快速度,虽然骑兵们已经将速度提到了最快,但在沈浩看来还不够。
这是一场和速度的竞赛,为了在最初阶段迅速占领主动权,指挥部几乎把能够动用的机动力量全都派遣了出来,就是要趁着俄军还没反应过来前,尽可能的压缩对方兵力,把他们切割开来。
这一次,沈浩所在的骑一师二团的任务就是前面一座不大却战略位置重要的小镇,尼布楚。
两百多年前,满清和俄国在这里达成了著名的尼布楚条约,不仅丢掉了尼布楚以东,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助长了俄国在远东的扩张野心,尼布楚更是被划入了俄国版图。
所以从制定作战计划一开始,收复尼布楚就成了每位指战员最大梦想,现在这个好机会终于摆在了二团面前。
作为尖刀连,沈浩知道自己有机会第一个到达尼布楚,所以心头更是焦急,甚至比当初纵马紫禁城更让他期待万分。
战友们在马蹄声中滚滚向前,所有人心中只有一个梦想,就是把那面飘扬的双头鹰战旗,插到尼布楚。
“驾。”
看着大家都追了上来,沈浩也立刻一提马缰,但刚要拨动战马回到队伍最前面时,只听到砰砰几声枪响,开道的尖兵发生了交火。
由于枪声很近,几乎是在他举起望远镜的那一刻,远方千米之外就已经出现了数以百计披风飘扬的骑兵队伍。
哥萨克。
望远镜中,他的瞳孔猛的缩成了一点寒星,虽然预料到了会遭遇敌人,毕竟正面有超过二十万敌军,但他还是没想到会第一战居然就会遇到号称俄国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
“接敌。”
几乎是不容思考,沈浩就已经猛的拔出了驳壳枪,刚才还松散的队形立刻开始猬集,向着远处的也明显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的哥萨克骑兵冲去。
纪律和训练,永远是看一支部队成不成熟的最大表现,虽然骑一师没有哥萨克名气响,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弱者,反而在加入了大量的蒙古骑兵,受到传统蒙古游骑作战的思想渗透后,部队的战术和灵活性都强悍了不少。
随着沈浩的一声暴喝,两百多位骑兵迅速调整战马,从蒙古战友那里学来的调整法让大伙十几步内就调整好了节奏,开始发起冲锋,队形也开始从松散转为密集,同时战士们也纷纷放弃了背上的步枪,全都选择了短小却射速快,装弹多的驳壳枪作为武器。
“杀……”
战马嘶鸣,滚滚铁蹄,战士挥舞着驳壳枪同时嘶喊起来,区区两百人竟然爆发出了不亚于一支庞大骑兵冲刺时才有的气势,如同一道滚烫的洪流向哥萨克骑兵们冲去。
而对手也不愧是享誉欧洲的精锐部队,知道这种近距离遭遇需要的是速度和冲刺力,所以也纷纷放弃了步枪拔出了曾经令无数敌人战栗的骑兵刀。
“开火。”
但这次他们显然失算了,当一声接着一声的喊杀声从对手口中喊出时,他们面对的却不是同样雪亮的骑兵刀,而是足足两百把二十连发的驳壳枪。
“砰砰砰……”
一刹那间,无数的子弹穿透了两支冲刺骑兵间的距离,当先的十几位哥萨克骑兵连反应都没有做出,便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散开。”
盯着冲来的一位哥萨克骑兵,连续几枪将这个家伙放倒后,沈浩猛的再次大喝一声,叫喊中,并列冲刺的骑兵连陡然向两翼散开,竟然在短短几十步内再次变阵,和冲刺的哥萨克骑兵错肩而过,当对手被夹在中间的短短一刻内,谁也不知道有多少子弹冲入了敌人中间,甚至还有几位战士把早已准备好的手榴弹给扔了过去。
爆炸和子弹的呼啸中,只见到那些骄傲的哥萨克骑兵一个个的倒下马的同时,还都瞪大了眼睛,似乎没想到对手竟然不顾骑士的荣耀,在决斗前的最后一刻忽然避开。
轰隆隆的手榴弹爆炸中,飞旋的弹片和钢珠将一位位哥萨克骑兵撕碎,等到沈浩避开一把雪亮的骑兵刀,把刀的主人一枪撂倒拨转马头后,这波人数和自己相当的小股骑兵已经倒下了近半。
“再来。”
几乎是沈浩大喊的同时,学乖了的哥萨克骑兵开始纷纷解下步枪,但此时已经晚了,回过身来的骑兵连利用驳壳枪的高射速和大载弹量,不断地将敌人撂倒。
当这次小规模在二十分钟后结束时,两百多位昔日让人闻风丧胆的哥萨克骑兵仅仅只有五十人不顾战友仓皇逃走。
当鲜血从尸体的披风上滴落,慢慢的沁入西伯利亚荒凉的土地时,沈浩用了三个短战术命令,用旋风一般的速度,宣告了西伯利亚不再是哥萨克的领地。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401章 血染的伊尔茨库克(一)
“炮弹。”
碉堡顶部观察士兵凄厉的呼喊,让马尔丁诺夫皱了皱眉,身后的军官们下意识的就要躲回掩体,但只有他依然直立着身体,举着望远镜看着远方敌人炮口中炸开的一团团火光面不改色。
十几秒钟后,一波又一波的黑点落在伊尔库茨克要塞四周,伴随着一朵朵巨大的蘑菇云,要塞阵地上已经是如被野猪抛开一般,出现了一个个触目心惊的大坑。
在他的视野中,一发炮弹准确的落到了一座藏兵掩体内,数十位士兵几乎连呼喊都没发出,就被爆炸撕碎了身体,残肢被高高的抛入天空后带着鲜血飞洒而下。
这一幕,几乎让他咬碎了牙齿。
中国军队实在是来得太快了,他们早就做好了精心准备,从他们炮兵仿佛不要钱一般将炮弹倾泻而下的攻击强度来看,这种准备恐怕一年前就开始了,所以从库伦出发短短三天就越过了边境线,冲到了伊尔库茨克要塞城下,而这个时候他才刚刚得到已经开战的消息。
等到他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防御布置,密集的炮弹已经一波波落下,游目四周,伊尔库茨克要塞城已经仿佛笼罩在了硝烟中,到处是升腾而起的黑烟和火光,如果不是这些年要塞不断地扩大修建,说不定此刻中国军队已经踏着自己的尸体向纵深进发了。
炮弹还在落下,要塞内的重炮也开始了还击,大炮成了战场的主角,无数的炮弹越过躺满了尸体的前沿阵地互相穿梭,他心知道,这注定又会和昨天一样,等到这种不利于自己的炮战结束,那些中国步兵又会猫着腰,交叉着冲上了。
必须在这之前做好准备。
马尔丁诺夫上校扫了眼身后脸色苍白的贵族军官们,虽然他也是为小贵族家庭的成员,但却从心里鄙视这些畏首畏尾的家伙,这些家伙侵略弱小者一个个趾高气昂,但遇到了更强硬的对手却都变得胆小如鼠,如果可以,相信他们早就坐上火车回到繁华的欧洲,而不是在这里顶着炮弹的爆炸声去抵抗敌人的侵略。
斯拉夫人的家园正在遭到入侵,虽然敌人的推进速度异乎寻常的快,但自己也不是无能之辈,何况伊尔库茨克要塞防御完善,不仅有五十多门大炮,还有十挺马克沁机枪和上万俄罗斯勇士,要想从这里通过,就踩着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