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号和自由号,12000吨的排水量中,装了两座双联L45/254毫米主炮,和十四门190毫米副炮,副炮火力都甚至超过了公爵级,而且速度也达到了十九节,虽然装甲稍微薄点,但依然是两艘非常棒的战列舰,尤其是每吨排水量的利用效率,几乎完美。

据麦克金森说,说按照上面的武备标准,以新华目前的技术,除非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轮机,要不然排水量肯定要超过一万三千吨。

这就是差距,不引人注意,但确实实在在存在。

如果情报部的分析确立的话,那就要引起警觉了,先不说这两艘战列舰会对战局有多少影响,而且这是不是代表英国要撕毁之前的协议呢?毕竟两年前的那一口咬的英国还是有些疼,何况南非已经结束了,英国又完成了无畏号的测试,的确有能力还一巴掌了。

想到这里,陈平立刻问道:“这是你们情报部的猜测,还是已经探听到了确切消息?”

“是推测,因为忽然加快了建造速度,才引起了情报员的主意,而且据说已经有其他南美国家考察过这两艘战列舰了,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奇怪。”

“是哪个国家?”陈平继续追问道。

“是厄瓜多尔,对外说是为了加强海军力量,不过根据南美情报站的消息,厄瓜多尔根本没实力支付这笔钱,而且这是智利订造的,厄瓜多尔与智利相邻,他们没道理犯着得罪智利的道理去买那两艘战列舰。

容揆没兴趣去关心到底是不是幌子,而是询问道:“陈平,你说这个维特赫夫特到底打什么主意?为什么要占领帝力?”

正在思索两艘战列舰影响的陈平暂时结束了联想,笑道:“我的议长大人,还能有什么主意?还不是被我们吓坏了因为我们目前已经控制了从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大部分关键水道,除非俄国人愿意绕道智利,然后沿着南美直下进入美国的保护圈,最后再横渡白令海峡,要不然你让他们往哪里去海参崴?”

“那他也得过得了宗谷海峡。”龙国章撇撇嘴,实在是看不起维特赫夫特的胆量。

陈平点头道:“在我看来,维特赫夫特不仅没做错,反而做的很对,因为他知道如果贸贸然进入我们的海域的话,必定会遭到我们的拦截,轻了或许就是驱逐,如果严重点或者他这次都别想当俘虏了。”

“所以如果我是俄国指挥官,在英法两国都不愿意开放基地得罪我们的情况下,也会先给舰队找个前沿进驻基地,要知道从俄国到南洋横跨了半个地球,光是从红海出发横跨印度洋就要耗去差不多一半燃煤,如果过来后没有地方补给,那么连打都不用打,看着它们熄火当铁棺材好了。”

“这么说,你认为俄国不会放弃帝力?”

陈平想了想后,重重地点了点头:“不会。”

随着陈平清晰地吐出了这两个字,会议室内的众人都深吸了口气,一旦占领帝力,哪怕只俄国没有实力把那里打造成军事堡垒,只要可以提供远征舰队抵达燃煤,就已经要引起注意了,何况帝力还靠近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全民公决被土著暴乱闹的还没开始的情况下,英国会不会最后利用澳大利亚一把,都是未知之数。

不过新华毕竟不是几年前的满清,虽然几年来被看似像无底洞的国内建设拖得喘不过气,但这毕竟是个已经快要完整的国家,随着铁路线延伸,烟囱不断地竖起,各地的机器轰鸣开始汇聚成乐章的时刻,它被压垮的腰骨正在逐渐的开始直起。

何况早在东南统一之战结束的那刻起,首相府和军方已经在秘密为这场战争积蓄力量,为了生产足够多的便宜弹药,装备部还首次把生产线运到四国岛,用粮食做酬劳二十四小时勒令日本人开工。

为了保障足够的越来越大的石油消耗,延长油田被不断扩大,寰亚石油公司和科威特打下的十几口油井也在拼命地抽出黑色液体,就连澳大利亚和托马斯矿业控制的墨西哥湾石油公司,都在悄悄地将一船一船的石油运往内陆储备起来。

智利的铜,澳大利亚和国内的铝,几个国家运回的铁矿石,镍,锡,钨,铬、锰等大量矿石资源,也在源源不断进入仓库,或者被冶炼出来。

合成氨工厂悄然由一家变成了三家,产量也在不断扩大,而且为了减少铜消耗,科技部一直在组织众多专家,终于在年前研究出了皇上提出的覆铜钢技术,使得子弹的造价和成本大幅下降,也减少了对铜的依赖,使得大量铜锭可以被储备起来。

船厂在日夜开工,加紧八艘主力舰的建造,兵工厂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开始采用三班倒工作办法,就是为了不让机器停下来。

正是这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工作工作者的忙碌和勤奋,使得物资储备越来越足,大炮,装甲车,卡车,手榴弹,子弹,还有飞艇等装备,源源不断地送到士兵手中。

新华已经不同了,在全力启动后,它已经拥有了打一场较大规模战争的能力,但这就够了吗?

但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几乎每个人都想起了那个消瘦却从未弯曲的背影,所以谭嗣同立刻问道:“皇上目前在哪里?”

“皇上去了飞行俱乐部,离开时他让我转告诸位。”李恩富才深深地吸了口气,脸色严肃:“这一次,我们没有退路。”

说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摊开面前的笔记本,握住笔冷静的看着陈平问道:“说吧,你们还需要什么?”

各部门掌舵者,也纷纷拿出纸笔,竖起耳朵,生怕错过一个字,因为谁都知道,这将是新华最关键,也是关系到国运的一场战争。

皇上说的很对,这一次没有退路。

即便前面是无尽的北冰洋,也必须用鲜血和生命填平它。既然无法选择,还不如趁着宣战还需要一段时间,抓住最后的机会,拿出最大的力量。

望着李恩富和众多部门的掌舵者们,军方代表也一下子严肃起来,陈平在大家的注视下,和龙国章等人换了个眼色,缓缓站了起来。

需求是庞大的,从袜子到皮靴,从毛衣到棉袄,从煤炭到能缓解紧张和寒冷的烈酒,从烟草到高热量的奶糖,从面粉到肉食,几乎每一项都被军方代表提出,然后在内阁成员的讨论下最终确定。

等待门外的陶成章等秘书或许根本没想到,这场内阁和各部门部长的会议,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

两天后,当最后一项被确定后,望着数十位面色憔悴的内阁大臣和部长们,年轻秘书和官员们才清晰地知道,管理和带领一个国家,是多么艰难。

一声清脆的卡擦声带着闪光,记录下了这个时刻,记录下了这群面色疲倦却依然直着腰不愿意弯曲的男人。

这是一次赌上了新华前程的战争。

这一次,没有退路。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95章 西伯利亚,我们要回去了!

风拂面而过,虽然带着护目镜和护耳头盔,但耳廓中依然能感觉到丝丝的呼啸声,直钻大脑。

脚下的草原虽然已经开始枯黄,但从天空望下去,就像是一块青黄的毛毯铺满了整个世界。山峦在倒退,飞鸟在旁边用力的扑动翅膀,试图追上这个从未见过的大伙伴。

李默轻轻地一拉操纵杆,机身就仿佛被什么东西托起来一般,机翼后的翼襟在传动杆的带动下快速张开后,机头便在忽然增加的升力作用下猛地拉高逐渐笔直。

在他身边,两架同样的双翼战鹰也同时抬头,宛如插入云霄的三支利箭。

这一幕,直让站在地面上举着望远镜的杜大壮和所有人都背脊冒汗,机头两侧和机翼下圆圈中那只鹰头仿佛也变得狰狞起来,所有人都是捏了把汗,心里把这位皇上大老爷数落了个遍,您要是精力旺盛那就去选秀女啊那几位老学究不是建议了八次了吗?干啥要学开飞机呢?这不是折腾人嘛。

虽然这种新的双翼飞机已经定型,但飞行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般舒服,最起码这个位于赤峰大草原上的空军秘密飞行俱乐部的公墓里,就已经躺下了二十几位为了试验付出了生命的中华勇士。

天上,刚学会开飞机的李大皇上玩得不亦乐乎,下面大伙心急如焚满额头黑线,最后把所有目光都汇聚到了新华航空研究院院长,兼首席设计师的阿德尔身上,锐利的锋芒似乎要把这位法国佬戳出几百个窟窿才过瘾。

因为要不是这老头来报喜,说第一种飞机定型了,而且飞行稳定,适合学习和侦查用,也不会让李大皇上忽然来了兴致跑到这里学飞行啊。

终于,那架被漆成红色的双翼机似乎玩够了,在另外两架飞机的伴随保护下,在远处快速的转了个弯,对准了这块经过特殊平整的草地缓缓开始下降。

驾驶舱内,李默小心翼翼的操作着飞机,起飞和降落永远是飞行中最危险的阶段,直到机轮撞击草地,机身猛地一沉后又在液压的作用下抬起,他才大松口气,关闭了发动机开关。

惯性的帮助下,飞机缓缓地滑行着,通过一排排敞开式的机库,从数十驾同型号的飞机面前滑过后,抵达了早已挤满了技术专家,飞行员和官员的水泥停机坪上。

“阿德尔先生,卓如,我飞得怎么样?”随着李默跳下飞机,欢呼声陡然响起了,连他也不禁暗暗得意,笑着问最前面的阿德尔和随行的梁启超。

“太棒了,尊敬的陛下,您是我见过最完美的,最杰出的飞行员,上帝,我都不敢相信,这是您的第一次单独飞行。”阿德尔毫不吝啬溢美之词,说心里话,他对这位把飞行试验室改为航空设计院,还出资建设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所,并且还修建了两座风洞,还对自己申请经费从不拒绝的大老板兼皇帝,实在是已经挑不出任何毛病。

如果说和他这些研究者只提供大脑,那么李默就是那颗永不停息的心脏, 为日益壮大的科技部输入新鲜血液,可以说如果你在新华搞实验,搞科技研究,那么你只要一个劲的做研究就行了,剩下的包括家人在内的所有杂事都会有人无微不至的帮您安排好,这是目前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都没法得到的待遇。

李大皇帝挠挠肚子,这法国佬蛮会说话的嘛,呵呵一笑把头盔和眼镜递给大壮后,笑道:“阿德尔阁下,谢谢您的夸奖。”

“恭喜您,阿德尔阁下,您和您领导的航空研究院,设计出了一架完美的机器。”李默眨眨眼睛:“而且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您,记得我们几年前第一次起飞吗?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不隐瞒它,但现在……”

李默拍了拍身边的这架新华第一代战鹰,忽然大声道:“我准备在上海把我们第一次飞行拍下的胶片公布给世界,而且还准备把那架飞机做展示飞行,我要告诉全世界,它的设计者是您,是阿德尔和您带领的设计师们。”

“是你们为人类插上了一双翅膀。”

“此外,我将向刚刚创建的大中华皇家科学基金会(鄙视诺贝尔,李大少自己搞)推荐您,因为我觉得,是您为人类打开了天空,让梦想自由飞翔。”

阿德尔呼吸急促,设计师们面色潮红,片刻的压抑后,仿佛整个草原都雷鸣起来,数以百计的航空专家和他们的学生技术员都欢呼起来,就连那些聚集在四周,为航空事业甘愿用生命做代价,凭借着勇气和智慧一次次试飞,一次次摸索,越挫越勇的数百位种子飞行员们也欢呼起来。

梁启超也被这股热风烫了一下,但更为李默那种似乎永远乐观,永远带着蛊惑般得话语叹服不已,把一架四年前的木头架子拿去展示,告诉世界新华的能力,却也同时收买了数以万计的科技人员的心。

这买卖,太值了。

“卓如,我看见你撇嘴了。”李大皇上威胁道。

“怎么可能,皇上您眼花了吧?”已经升任为教育部长的梁大人连忙正色道:“皇上,您刚才飞的真棒。”

“滚蛋,少来拍马屁。”李默呵呵一笑,结束了君臣间的小玩笑,问道:“卓如,工业大学,医学院、农业大学和技术学校的这些事情怎么样了?”

“都已经在筹备中,大学估计会慢一点,不过技术学校的最迟年底第一家就可以开办出来。”

“恩,要加快办,而且还要办好。”李默点点头,指着远处的飞机说道:“我们的技术能力还是差太多了,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缺口太大,我刚才说它很完美,事实上它不仅不完美,而且离我的梦想还很远,我开始认为它至少能坐两个人,但现在看来还不现实。”

梁启超也知道目前的工业缺陷,好奇问道:“那皇上的梦想是那种飞机?”

李默眯起眼睛,没有正面回答,只幽幽说道:“卓如,如果我告诉你,未来的飞机应该能一次可搭载三四百人,可以从北京一直飞到美国纽约,你信不信?”

“这……,这怎么可能?”望着远处一排排整齐的木头架子,梁启超瞪大了眼睛,哪怕是用尽了想象力脑海中也无法勾勒出那幅画面。

“没有不可能的事情。”李默笑道:“事实上阿德尔他们已经拿出了更好的设计,但由于一种新式发动机耽误了,才没法实现,而且耽误的原因不是设计,是因为那种发动机的加工要求很高,我们工人的能力还达不到。”

李默深吸了口气:“所以,您这位教育部长不能只把眼光盯在会做文章上,科技是民族的翅膀,优秀的技术工人是国家的基石,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官员只是把这些东西梳理整齐的普通人罢了。”

“而教育,就是要培养出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技工,农技师等等人才,但却却不仅仅是这些,因为你们要做的事情很艰苦,因为你们要敢于砸烂延续了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独木桥,把更多的人才引到其它的行业,教书育人,除了要为国家培养顶尖的人才外,更要普及一种观念,‘职业无贵贱’,因为只有当三百六十五行齐头并进,这个国家才会焕然一新。”

“你的路很长,或许你这辈子都没法改变,但你们教育部必须把这种思维一代代的延续和植入下去。”

悠悠的话语,仿佛穿透了面前辽阔无疆的大草原,梁启超还是首次听李默如此详尽的阐述他心中的教育梦想,那句“职业无贵贱”,更仿佛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一扇能够看到不一样天空的窗户。

看着梁启超似乎想得有些入神了,李默知道他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是否能发芽他无能为力,因为这种事情靠他一个人是没法改变的。

吱的刹车声,打破了梁启超的沉思,见到陈平脚步匆匆地走来,他连忙暂时避开,因为此时此刻,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你预计俄国完成准备要多久?”坐在车里,李默一边翻看陈平带来的文件,一边问道。

“这取决于西伯利亚铁路完工的时间。”陈平说道:“根据情报和派去的夜鹰现场观察,铁路已经铺到了海兰泡,最多再有半年就可以延伸到海参崴和双子城。”

“从欧洲的情报看,俄国国内正在加紧征集兵员,再加上将这些部队送达远东所要耗去的时间,我们预计俄国最晚会于明年八月宣战。”

“那就是还有十一个月?”李默抬起头,眼中锐芒一闪:“俄国海军怎么样了?”

“购买和建造的军舰基本已经到位,但最主要的五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估计还要一年才能完成,据情报现实,博罗季诺级再设计之初参照了皇太子号,是针对我们北极星级的,但由于公爵级的服役,沙皇认为火力不够,所以求助了法国人,在舰体中部烟囱之间增加了两门平行的210毫米舰炮,这样排水量也放大了一千吨,向一侧开火时可以拥有六门200毫米以上主炮。

此外,段飞的消息,上次您和麦克金森讨论过的快速级二级战列舰,也非常有可能落到俄国人手里,这样算来尼古拉一世就基本拥有二十八艘主力舰,再加上辅助巡洋舰,驱逐舰等军舰,他最终有可能向我们这里派来总数达到六十甚至是七十艘的舰队。”

“哼,好大的手笔。”李默冷冷一笑,问道:“那我们呢?”

“海军这边速度基本能赶上,前两艘战列舰下月就可以下水测试,后面两艘开工虽然晚了半年,但唐晓保障可以再明年三月交付,再加上测试时间,完全可以赶得上。”

“四艘重巡的下月也可以陆续下水,我们准备把战列舰和重巡的所有海试地点放到小笠原群岛内,还计划对该海域试试封锁,禁止任何船舶入内,争取到五月再拿出来,那时候英国那六艘战列舰都建造了一半了,也没法停。”

“陆军方面,十五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已经全部完成组建撤回国内,吕宋、婆罗洲和关岛将由陆战队三师配合两个国民警卫队师驻守,檀香山和大夏由四师负责,一师和二师将全部进驻北海道,四国岛则继续由朝鲜军和我们共同驻守。”

“现在陆军唯一的问题是,步一师和四师正在换装改编,按照时间进度是够了,但是否能形成战斗力还难说。”

李默抬起头,一师和四师的换装他是知道的,而且这还是他一手推动的,根据计划这两个步兵师将首先改编为半机械化步兵师,为什么是半机械化呢?因为他目前手上只有装甲车和卡车,履带式战车虽然早就提出,但发动机和传动等问题还在解决中,是否能赶上还难说。

所以他一年多前下定决心,先用目前装备改造这两个师,为将来的全机械化做实验,不过虽然卡车和汽车都已经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但价格却不便宜,加上那时首相府的资金还没有完全缓解,所以还动用了皇室基金,直到最近才有首相府接过来继续提供所需资金。

这是一次全新的改革,但两个师团是否能尽快形成战斗力,能不能把新式装备发挥出来都还是未知数,而且北方是高寒地带,冬季对车辆的影响会很大,所以能否发挥出预期效果还有待考察。

空军已经随着身后不断腾飞而起的战鹰一点点跃出舞台,对他们能在这场战阵中发挥多少作用李默心里没底,所以陆海军依然是这次战争的主力。

“你觉得俄国会归还帝力吗?“李默合上文件,悄声问道。

“不会,绝不会。”

陈平坚定地答复,让他深吸了口气,事实上很多人都因为历史上俄国舰队的拙劣表现误解了俄国军队,认为俄国就是渣,不堪一击。

但事实上俄国并不好打,以历史上日本陆军的顽强,依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位后世被誉为日本陆军之神,此刻正在新华某所监狱等死的大山岩阁下,也曾经撞得头破血流,丢下了近万日本最精锐士兵的尸体,如果不是明石元二郎的天才手笔,或许谁胜谁负还真的很难说。

而且这个民族有着一种天生的粗暴甚至可以说野蛮,或许他们当兵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或许他们面对呼啸的子弹不敢抬头,但如果他们察觉到了你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他们就会立刻化为一头头可怕地棕熊,不顾一切的扑过来和你拼命。

这就是俄罗斯的性格,后世冷战时期和美国的危险游戏不下百次,面对更先进的美国军舰,还不是说撞就撞了?面对侦察机,直接用战斗机垂尾玩开膛破肚的游戏面对水下的危险环境,一样挽起袖子追逐碰撞。

他们从不考虑后果,哪怕是核指针即将归零,还是一样呲牙裂嘴。

别以为这是红色苏联才能做出的事情,历史上的俄罗斯民族这种事情做的多了去了,要不然以俄国的国力,为何英法德等国看到他都头疼呢?

因为这是个野蛮起来更愿意用拳头说话的民族,尼古拉二世是残暴,是白痴,但他下令开战后,还不是有几百万连步枪都没有,拿着冷兵器的士兵冲向边界他们或许是被逼的,或许是被强行拉来的壮丁,但他们可没有一触即溃,反而是很多人自发的用鲜血和身躯,硬生生的往子弹堆里冲锋。

这就是俄罗斯。

一个倔强无比,野蛮粗暴,令整个欧洲都头疼无比,也不太愿意招惹的国家。

对付这样的人,你只能更加野蛮,更加强硬,面对面的把他打趴下,打得他们失去还手之力,把强大和不可战胜深深地烙进他们灵魂深处。

这是新华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国战,之前的李大少爷说白了就是军阀,打输了也能回头再来,直到统一南方时才和英国海军拼了一把,但也仅仅是拼了一把。

但这次不同,这是两个国家的对抗,是地缘政治冲突的必然后果,这个与新华有着万里国境线相交的国家,无论是不是沙皇当政,都会带给人极大地压迫感,此时他才能明白太祖为何在与苏联断交后如此紧张,甚至不惜与他口中的美帝国主义握手,为的就是抵挡那股来自北方的彻骨寒流。

这道边境线实在是太长了,长的令任何一支军队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即便在后世卫星雷达满天飞的年代,也是令人头皮麻烦,要不是北方牵制了共和国太多的力量,又何至于突破不了一个小小的第一岛链呢?

而现在,自己要面对的正是这道困扰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漫长边境线。

这是个好时代,后世的两大超级帝国都没有成型,无论是资源丰富制造能力超强的美国,还是地大物博,兵员众多粗暴而野蛮的俄国,都还是世界二等公民。

但这也是个坏时代,因为新华的力量还是太弱了,所以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可以被加注为用国运赌博的战争。

想到这里,李默深深地吸了口气,飞快的合上文件问道:“维特赫夫特你准备怎么办?”

“他既然喜欢帝力,那就好好待着吧。”陈平似乎知道李默会有此问,嘴角微微一翘,笑道:“我不会放他进来,但也不会去打搅他,因为他会在那里见证一场,世纪海战。”

“随你吧。”

李默瞬间明白了陈平的心思,笑道:“额外给你个任务,帮我您尽快再从军中和大学挑选三千人给薛慕华,他的空军也该是时候好好培养些人了。”

“是。”

陈平刚应下,李默便将文件塞回给他,蜷曲起身体,望着车窗外不时掠过的战鹰,仿佛看到了巨龙腾飞的画面,良久后才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般,扭过头,点漆般清澈的黑瞳中亮芒一闪。

“告诉李先生,即刻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告国民书。”

“西伯利亚,我们要回去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96章 纷乱

俄国舰队居然占领了帝力,那位远东舰队司令被新华军打过一次后就傻了吗?就算你要前进基地,也别选帝力啊?那里几乎就在婆罗洲和吕宋的眼皮底下。

当这个消息随着电话线迅速传播,并占据了各国的主要报纸后,别说新华国内了,就连欧美都全部傻眼。

最急的就是荷兰了,被李默咬了一口后这位海上马车夫算是体会到屋漏偏逢连夜雨是什么滋味了,帝力被占,意味着东印度群岛最后的苏门答腊、爪哇和几内亚失去了联系,英法德等国早就在虎视眈眈哪里了,尤其是缺乏殖民地的德国,哪怕是块荒僻之地也令人们喜出望外,怎么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呢?

更为关键的是,当维特赫夫特大言不惭宣布帝力将暂时由俄国托管后,新华外交部立刻照会了荷兰大使,要求荷兰对将岛屿提供给俄国一事作出解释,并表示如果得不到合理答案,将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力。

什么是进一步权力?

李默对南洋的贪婪谁都知道,从这几年的轨迹来看,他是个疯子,是比圣彼得堡那位更野蛮的疯子。

几年来,他的军队枕戈待旦,各地的营房里每天都传出口号声,从未有一天停止操练。他的舰队,发疯似地跑遍了整个太平洋,根据德国驻新华海军实习生汇报说,他们手中的各类军舰平均寿命将下降两成。

他境内的铁路线在疯狂的延长,比美国最狂热的年代还要火红。烟囱每天都在增加,工厂的机器没有停下过一天,那个国家,深受鸦片和剥削的国家,在度过了几年的煎熬期后,终于爆发出了全部的热情。

是的,他们的国力还很弱小,他们的制造业只是刚刚起步,只有几家集合了大部分资源力量的船厂还算不错,他们国内的商品还不算丰富,他们还需要每年采购大量的外国机械才能满足需求,但当一个四亿人口的国家逐渐苏醒过来,还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

或许俄国是唯一能够阻止新华崛起的国家,因为那道谁看到都会头疼的漫长边境线,会牵制住新华太多的精力,所以在经过最初的纷乱后,几乎欧美所有国家都觉得,帝力交给俄国是个值得考虑的建议。

尼古拉二世更是狂妄的表示,如果欧洲抛弃俄国,那么他将立刻下令舰队出发去占领苏门答腊岛,因为作为伟大的斯拉夫人,白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他不会眼看着苏门答腊被新华蚕食占领。

1903年1月1日,法国召集欧洲各国商谈帝力问题会议,最后荷兰在获得了各国保证其东印度殖民地其他地区安全的情况下,答应了将东帝汶出售给俄国。

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但问题是在得了便宜后,尼古拉二世竟然表示俄国是在为了欧洲的荣誉作战,所以应该将帝力送给俄国,甚至应该将荷控几内亚也交给俄国作为奖励。

这番言论,顿时让欧洲大为哗然,各国领导人更是破口大骂,可毕竟在新华问题上俄国和大家是统一战线,最后法国以贷款的形式替俄国支付了十万法郎的象征性购买款。

当这个消息传到美国,渐有名气纽约时报毫不掩饰的嘲讽欧洲,认为撇开新华决定属于亚洲的帝力归属问题,是老欧洲的一贯的傲慢,他们总喜欢孤立别人,甚至连美国的意见都不予理睬,所以认为美国应该主动参与到世界次序建设中,而不是像这次一样继续坐在旁边观看。

似乎在回应纽约时报的评论,一月十日,唐绍仪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新华将不会遵守这份协议,不会承认帝力是俄国托管地,并且认为欧洲这种决定,是对新华的孤立和嘲讽。

是一种严重的敌对。

而更令人想象不到的是,除了帝力问题外,唐绍仪还首次公布了一段电影录像,展示了一种靠机械力飞翔的片段,虽然是无声的,但却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其后,为了向大家证明画面的真实性,新华还首次在上海郊外展出了这架双翼的木质飞行器,并且做了几分钟的飞行表演,虽然高度只有三十几米,而且摇摇晃晃令人担忧随时会掉下来,但确确实实向世界证明人人类利用机械力飞上天空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几乎在瞬间,全世界都被人类插上了翅膀的消息惊呆了,都在传诵那位以前默默无闻的阿德尔设计师和他那个在哪里都不知道的设计团队,之前的帝力问题更被淹没在了无数惊艳羡慕和怀疑的声音中。

谁也不知道,当一张张照片漂洋过海抵达欧美,被刊印在报纸头条传遍欧美时,一个角落里,莱特兄弟正对着自行车棚里自己研制的木头架子发呆,因为上面那架飞机几乎和面前的一模一样。

就在整个世界被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