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海军轰轰烈烈的行动,也让陆军行动起来,和海军这次没啥大收获不同,陆军可以说是大丰收,但这种丰收却让副总参谋长兼陆军司令赵龙愁坏了。

陆军的收获是很丰富,但大都是用不上的枪支弹药,之前英法等国拼命塞给东南的十几万支步枪,近百门大炮和大量的弹药根本和新华军制式不符,当废铁肯定是浪费了,最后李默给了他一招,让他去联系马赛奥。

虽然古巴和美国打了个平手,但不代表就能平起平坐了,列强们都不愿意和新华对话,何况是古巴呢,所以古巴战后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且之前消耗过大,武器装备损坏很多,如果再不补充将很危险。

这笔天降的武器弹药,实在是喜坏了马赛奥,但问题是这次新华只要黄金和硬通货,不想再要甘蔗园的土地了,最后经过一番谈判,最终再搭上了二十艘鱼雷艇和老式白头鱼雷生产技术后,新华以优先使用古巴籍员工,并且古巴拥有优先采购权为代价,出资五十万英镑获得了古巴境内的一座原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大型镍矿开采权,根据西班牙勘测的数据,那里的可开采量估计有五十万吨。

五十万换五十万吨镍,在马赛奥看来实在是比合算的买卖,因为镍不算是稀缺资源,作用也不大,但他却不知道,新华科技部一直在研究不锈钢,已经达到了临门一脚的地步,而且之前西班牙老爷们懒散作风下的数据也不准确,根据林继业之前带去的几位矿产专家秘密测绘研究后估计,这座镍矿的产量至少有三百万吨左右。

其实李默也没太过注意古巴那点可怜的镍资源,因为和托马斯矿业在加拿大,以及自己在澳大利亚控制的几座镍矿比,古巴那座储量实在是不大,何况西伯利亚这东西更多,而且古巴运输问题麻烦,只能必须采用先挖出来粗提炼的办法,尽量送成品而不是矿石,减小运输成本,不过好在过几年巴拿马运河可以开通,而且最大问题是古巴也真的没什么好东西了。

不过这笔交易却引起了美国的强烈不满,尤其是二十艘鱼雷艇,甚至还提出要封锁古巴外海,驱逐新华武器船的言论。

其实李默很明白,美国不是害怕古巴获得二十艘鱼雷艇,而且为了二十艘鱼雷艇和新华开战得不偿失,而是想借此敲打一下新华,别把美国不当回事。

经过两国磋商,最后唐绍仪以向美国加大采购轨道钢为条件,说服了美国政府,换取了双方达成这笔协议。

轨道钢本来就是急需的物资,所以这笔交易不算吃亏,而且美国的钢铁工业比新华领先了很多,价格也便宜不少,只是让国内刚兴起的钢铁业有些委屈,不过国内钢铁缺口实在是太大,所以进口也是必需,从地理位置来看,向美国采购也是最佳选择。

解决了武器问题后,陆军又把目光放到了十几万投降士兵身上,他们中很多都是后来招收的东南子弟兵,大都受过洋人的训练,而且在北方迅速平定后,李鸿章等人也看穿了没有新军,根本不足以对抗李默,所以只招收当地穷苦子弟,训练也很严格,这些可都是好苗子。

不过赵龙提出的再次扩编陆军的计划却遭遇了重大打击,因为总参在考虑了这批士兵中的确有些素质不错后,便和首相府协商,最终从这些人中挑选出了四万将他们送进了海军陆战队,并将之前的五个陆战队团组编为四个陆战师,首次成立了海军陆战队独立司令部,张顺成为了首任司令,至于剩下的也大都被皇家国民警卫队和警察部瓜分。

皇家国民警卫队前身是严复掌握的内务部队,这支一共十个师,每个师下辖两个团一万人的轻装部队,主要是用于国内剿匪,保护沿海,确保各地安稳等事务,并可以在必要时进行协助主力部队稳定战区等作战任务。

海军陆战队一样,皇家国民警卫队也首次设立了自己的独立司令部,并且将原来驻扎在庞大海域上的二十个海军二线基地上的守备营也编入其中,由国防部和总参直接指挥,最高名义总司令依旧是皇室。

陆军虽然一无所获,还给了海军做嫁衣,但总参和首相府也保证在财政渡过难关后,将保证满足十五个步兵师,五个骑兵师的陆军最低要求。

李默忽然连续出手重组军队,并且设立了独立的陆战队和国民警卫队司令部,使得新华军不仅在编制上完善起来,更开始为将来做准备,而且皇家国民警卫队的成立,也使得海陆空三军的重点更加明确,那就是保卫国家,守护海疆。

在组编完成后,李默再次出手,利用四个陆战师要进行整编、磨合和训练的机会,将他们安置到了包括大夏,檀香山,关岛、婆罗洲、吕宋、和北海道以及托管的四国岛驻防,加强了对外海领地的控制力度。

1901年6月1日,就在李默和总参积极改组军队的同时,西北终于传来了好消息,在投降被拒绝后,马安良和董福祥率领的叛军开始绝望,企图向俄国逃窜,但太多的非军事人员使得部队无法快速移动,最终被一直隐藏着的四师两个团堵在了边境线上。

西北军主力得到消息后连夜启程,并最终经过了一天一夜的鏖战,宣布收复新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86章 皇上,你到底想干什么?!

“这个孙九功,眼睛都不眨一下,这可是十五万人。”

书房里,李默推开窗户,外面的昆明湖上立刻飘到阵阵凉风,驱散了室内的闷热,比天气更热的是心情,新疆终于收复了,阿里马图一战西北军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抵抗,三万骑兵,三万步兵就像是捅进了乳酪中的滚烫刀锋,一口气直接杀到了边境线,足足十五万回叛军民被斩杀殆尽。

之前左宗棠时西北的回民就被报复的汉民差不多杀了个精光,马安良和董福祥出逃时又把最后的几十万人带入了新疆,在加上甘肃青海一路被他们用谎言裹挟欺骗的回民加入,几乎云集齐了超过五十万人。

这也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元气了,可先是乌鲁木齐攻防死亡就高达五万,另有五万人被擒成了建设兵团一员,用艰苦的劳动来改造思想,后来双方的小规模追逐战中,他们又几乎是连战连败,像样的胜利都没取得过,孙九功故意使用蒙古骑兵,这些草原上的家伙祖先就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再孙九功的怂恿下原本就是所过之处净屠,现在又是十五万,至少几十年内李默不用再想他们的问题了。

虽然李默不提倡灭族之类的办法,但现在是1901年,不是2001年,新华军在婆罗洲等地做的更绝,他对这些人说不上厌恶,但也绝没有好感,只要想想后世的疆独们,他就有理由把这些人阻挡在国境线外。

也不知道是不是回来久了,思想也慢慢向这个时代靠拢,听到这个数字后他也仅仅是微微叹了口气,而前来汇报的陈平更是不以为然,说道:“皇上,有时候不能心软。”

“我知道。”李默点点头:“我只是在想,西北又缺少了十几万劳力,原本那里的人力资源就稀少,现在又缺少那么多人口,也不知道何时能恢复元气。”

“西北人口原本就稀少,新疆更是偏远之地,不过我倒是觉得,趁着现在哪里渐渐平静下来,我们可以开始逐渐向西北移民了,只不过甘肃青海各地都被几十年前那场浩劫弄得至今还没恢复元气,想移民恐怕还得从别的地方动脑经。”陈平想想说道。

李默点点头,要想根本解决西北人口问题,移民肯定是必须的,但国人恋家的情节很深,要想让他们去西北苦寒之地,还需要动些脑经。

除了用经济手段刺激外,还需要保障这些人到哪里了有活干,有田种,所以这种事是急不来的,所以立刻说道:“这件事你和李先生商量一下吧,江南无土地的人还很多,凑出个几百万人应该没问题,另外你告诉他,最好是能中原多移些过去,这些地方的土地都被耕种了几千年,土地早已不堪重负,如果可以趁着移民把人口搬离这一带,进行水土养护,说不定百年后还能重现生机。”

“皇上高瞻远瞩,之前您搞了林木公司,怕也是为了此事吧?”心情好了,陈平也不禁拍了句马屁。

李默呵呵一笑,刚准备继续说话,就见到门口人影一闪,问道:“进来吧。”

走进来的是李秀峰,见到了李默和陈平行礼后才说道:“皇上,入藏铁路的消息也都放出去了,上海的筹备公司也注册好了,而且按照您的意思,我已经向欧洲和美国采购机械,还通过欧洲报纸招聘专家个技术工人,不过英国已经明确的拒绝了,而且还表示修建入藏铁路将会严重影响两国关系,他们还抗议到了首相那里,要您慎重考虑,不要再次做出损坏两国利益的事情。”

“人手呢?”听完李秀峰的汇报,李默嘴角一勾,继续问道。

“首相已经派了特使前往日本,据说西乡从道已经心动了,愿意让我们征集三十万劳力,德国也愿意让我们在九州岛征集五万,但美国却有些不开心,说我们这是故意奴役和残害日本,因为入藏铁路一路都是高原,空气稀薄人迹罕至,不过这种言论影响不到,目前日本国内经济还是非常困难,西乡从道虽然平定了叛乱,统一了本岛,但德美英三国插手都很深,最近还为了蚕丝利润分配还开了会讨论。”

“婆罗洲那边倒是很快,钟文耀大人已经把第一批人送来了,不过要想等他们抵达青海怕是还要一个月。”

“呵呵,美国人那里是担心我们残害日本人,而是怕我们把日本国内的青壮劳力都抽光了,他们国内和阿拉斯加铁路没人修罢了。”陈平一边说,却一边直皱眉。

这段时间他忙于李默提出的新军事构架,虽然早听说了要修入藏铁路的事情,但却一直没机会来亲口问问,让他疑惑的是,入藏铁路的难度谁都知道,可这次英明惯了的李大少爷似乎听不见任何意见,在报纸上登出来后,很多学者都上书缓建,甚至还写了联名信给首相府,请李恩富来劝说皇上,可出乎意料的是首相府这次不仅保持了沉默,而且积极主动的帮着去联系日本征召劳力,这让他非常奇怪。

“嗯,办的不错。”

李默笑了笑,忽然走道大地图前,指着下场的马来半岛说道:“你一会再去联系李先生,就说我有心修建克拉地峡大运河,你请他立刻派特使前往暹罗商讨,另外还是老样子,登报,招人,去欧洲宣传。”

克拉地峡运河?李默才刚说完,陈平就豁然站了起来,但两人似乎都没看到他,李秀峰更是点点头立刻走了出去。

望着大地图上被李默刚才勾了一下的克拉地峡,陈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这可不是一般的地方。

克拉地峡是马来半岛上最窄的地方,这两年的确有人提出过在这里开凿运河,把它打造成东方的苏伊士,尤其是德法等过非常热心,甚至还找到了暹罗国王商讨,差点就取得了开凿权,但最后因为英国的出面干涉,暹罗才最终没有答应开凿。

英国人干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一旦克拉地峡大运河开凿成功,就可以让从印度洋前往亚洲的距离直接缩短一千多公里,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费和时间,可那样一来话必将使得马六甲海峡地位下降,这对目前扼守住了亚洲咽喉的英国来说是极大地威胁。

英国之所以从新华撤离,除了因为此时没办法开第二战外,与他们控制了新加坡,扼守住了马六甲海峡也有关系,因为只要守住这里,新华还是只能在远东闹腾,无法前往英国最核心利益所在的印度洋。

根据情报,远东舰队去印度修正后,英国已经开始在新加坡囤积重兵,之前驻扎在香港和上海的军队都进去了新加坡,至今那里已经拥有了足足十万陆军。

除了陆军外,他们还开始加固哪里的岸防设施,根据在马六甲海峡巡逻的驱逐舰汇报,这段时间英国不断将大量岸炮等设施运往新加坡,还开始在哪里修建新的炮台,此外还至少运去了三千枚水雷,并且首次布置了类似渔网的防雷网,以防止遭到潜艇的偷袭。

远东的失败,已经让英国明白了遏制新华的重要性,也害怕新华进入印度洋威胁核心利益,所以他们准备打新加坡打造成第二个直布罗陀要塞的心思已经很明显。

现在要去开凿克拉地峡,这就等于是挑战英国的最核心利益。

暹罗位于越南和缅甸之间,土地富饶物产众多,还因为英法互相牵制,所以才没有遭到入侵成为别人的殖民地,但现在新华打败了英国,压的法国龟缩在越南,称霸远东的形势很明显,暹罗自古和中华交好,一旦李默开后,只要能提供足够的武力保障,暹罗或许还真会被说动。

而且还有法国,法国一直很热心修建克拉地峡大运河,这个消息如果被他们知道,恐怕立刻举双手支持,再加德国意大利等国也不满英国控制了新加坡,所以一旦这股风暴起来,那恐怕就是一场谁也无法遏制的风暴。

这可不是玩笑,如果英国没有中华级战舰技术还有可能靠军事威慑达成手段,但英国第一艘无畏号已经在建造中,一旦下水完成测试,以英国的能力造个几十艘根本不是问题。

布尔虽然还在消耗英国,但以英国强大的财政优势,胜利只是迟早的事情,一旦英国从布尔漩涡中脱离出来,在配合他们疯狂的造舰能力,恐怕……

陈平咽了咽口水,皇上疯了吗?

私人修建一条世界上最艰难的铁路本来就已经很疯狂了,现在居然又要去开凿克拉地峡大运河,他是不是觉得自己钱太多了?或者是干脆是觉得自己这位参谋长太清闲了,准备找点事情给自己做做?

一北一南,两大浩大的近乎无底洞的工程,皇上啊,你到底想干什么?你要是觉得钱没处花,建造个三五十艘战列舰也好啊。

“元寿,觉得我的计划怎么样?”李默似乎没看到面色阴沉,就差哭出来的陈大参谋长,忽然嘴角一勾,从桌上拿起笔猛地在地图上划了两道巨大的弧线,然后将笔尖猛的指在印度上,笑道:“你说,如果有一天英国起床后忽然发现,自己国王的王冠就要掉了,会怎么办?”

陈平眼中猛然炸开道道精芒。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87章 大西北的未来

两条虚构且是目前新华国内综合实力无法完成的两大工程,但只要一提出来,它们注定就会牵动英国乃至世界的神经。

道理很简单,因为印度。

印度是个人口大国,也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大英帝国一半的钢铁资源都来自那里,如果把英国在远东的利益看做一,那么在印度就是一百。

甚至更多。

所以,又有人把印度称为大英帝国的皇冠。

除了源源不断地资源和人口可以利用外,更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显得举足轻重。他的国土深入印度洋,就像是亚洲大陆深入大海的一条腿,而另一条就是东南半岛。

就像东南半岛是印度洋进入太平洋的咽喉那样,印度无意识控制印度洋的关键,一旦英国失去印度,势必会波及到对印度洋的控制,那时候别说马六甲海峡了,波斯,中亚西亚,埃及,苏伊士运河乃至非洲都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所以对英国来说,失去了半殖民的新华,被打残了一支舰队或许还能忍得下去,但如果有人想谋夺印度,英国毫无疑问的会来拼命,哪怕丢失部分非洲殖民地也会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入藏铁路刚提出,就会引起英国的剧烈反应,如果克拉地峡再搞一下,英国人真就不得安生了,就因为印度太重要了,重要到英国必须死保。

以目前的新华国力和技术能力,入藏铁路是不可能的,陈平知道,李默更知道即便是克拉地峡大运河也是很艰难,但为何还要大动干戈,摆出一副势要搞出来的架势呢?

很简单,给英国人上眼药,牵制他,不让他把全部注意力都收回欧洲,要让他分心,让他时时刻刻担忧印度会不会成为别人的皇冠。

英国开始加强新加坡防御,希望打造出一个东方堡垒,就是为了把新华关在远东不让出来,又要把中华舰技术转交给俄国,就是为了给新华制造麻烦,甚至是消灭这个新生政权。

没有那个列强会在挨了一个新生国家的巴掌后不报复的,合着血咽下去只为了今后的反戈一击,如果不打回来,那就不是列强了。

所以李默才勾画了这条虚线,一条是从陆地威胁英国皇冠,一条更是直接把马六甲海峡废除无论是哪一个,即使它不去修建,或者说摆出个大干特干的架势动动手,也会让英国辗转难眠。

这就是战略,战略的艺术。

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就是悬在新华头上的一把刀,有了这条铁路,沙皇的几百万大军随时可以从北方的任意一点直扑下来。

美国正在修建中的,贯穿了整个加拿大的阿拉斯加大动脉,同样是把加拿大插入了与他合作,也同时激活了庞大的阿拉斯加资源,连带着把加拿大国内的资源都吞下了一半。

如果不是李默搞出了托马斯矿业,提早了几年侵吞加拿大资源,把阿拉斯加铁路中途径加拿大育空河流域那一段给截断了,迫使这条大动脉中插入了一个属于新华的棋子,或许美国会把加拿大资源全部吞下去。

德国人一直想修建从德国至奥斯曼中东地区的铁路,也是为了利用铁路直接把手伸进埃及乃至苏伊士运河,打破英国的战略封锁。

这就是铁路的价值,二十世纪初的年代中,仅次于战列舰的威慑力就是铁路,尤其是一条条洲际大动脉,更是会牵动无数国家的神经,甚至爆发战争。

所以铁路也成为了一个个战略构想的最佳体现,这是门艺术,至少李默是怎么认为的,随手一点,我要修建一条入藏的铁路,修建一道进入印度洋的运河,就会让英国紧张。这就像是后世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印度举国担忧,甚至之后的岁月里一直在炮制中国入侵印度的可能,并且向中印边境调集大军,不得安生。

列强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只有直接威胁到他的核心利益,他才看清楚形势,而且英国对西藏的垂涎不是现在才有的,十几年前英国就曾入侵西藏,清朝和藏民联手最终才打败了入侵,但这不代表英国就放弃了。

历史上的1904年,英国一直打到了拉萨,甚至最终抢占了布达拉宫,抢走了数以万计的民族瑰宝,当那些精美的艺术品被带回欧洲,引发了欧洲对那片神秘高原的兴趣,以至于百年之后欧洲人还始终对那里念念不忘,去支持一个令人厌恶,企图分裂国家的老喇嘛。

西藏太远,道路和交通实在是太差,无法维系一场大战的需求,而喜马拉雅山脉对面的印度,地理位置却好很多,而且那里还有英国人最忠实的猎狗,昔日蒙古的后裔,天生好战,为了钱愿意杀光所有人的,廓尔喀战士。

所以未来那里肯定就会成为英国牵制新华的手段。

让李默最担心的是,几年后一旦新华和俄国大打出手,英国如果利用兵力真空的空隙,如历史上进入西藏洗劫一把的话,他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两个诱饵计划,把兵锋余辉直接推进到印度,明确无误的告诉他,西藏是我的,为了他我要修铁路,要开凿海峡,如果你打我,那么我就直接把铁路修到印度去,把马六甲给废掉。

是的,这两个工程很难,耗资巨大,英国也明白,但问题是他却不敢真的放任你动手,此刻全世界都知道李默是个疯子,这家伙手里不仅有钱,还有随时可以抽调数以千万计的劳力,天知道他会不会真的弄出来。

而英国的困局在于,他缺乏足够的步兵去防御庞大的印度,哪怕布尔结束,远征军也不可能全部派到印度去,要知道为了这一仗,几乎抽完了海外殖民地的大部分兵力,如果打完了还不派回去,举着刀叉看了半天的人肯定会动手所以除了海军外,英国陆军能够提供给印度的实在是有限。

德国在欧洲和大西洋的挑战已经很明显了,或许之前英国还不会重视德国,但随着德国全力建造拿骚级,在看不出来那就太白痴了。

欧洲的矛盾已经初现,英国为了布尔和整个欧洲敌对,和法国的关系虽然有所缓和,但暂时还找不到盟友,此时德国又忽然开始争夺海上霸权,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英国是必要收缩兵力确保其海上地位不受挑战。

但这里面却有个大意外,那就是尼古拉二世正在倾力打造舰队,哪怕俄国舰队都快过时了,英国也不会甘愿把这么多军舰留在欧洲,对英国来说,这是个不确定因素,天知道那两位表兄弟会弄出什么事情来,万一携手只怕英国立即就陷入了危急中。

所以英国才会答应尼古拉二世把退制技术出售,就是为了帮着俄国搞新式军舰,让他去远东找李默拼命。

但问题是,尼古拉二世狂妄,但也不傻,俄国本来在新式战列舰上就落后了,加上国内造船能力薄弱,即使得到了几艘中华级也没办法和新华比,加上英国在远东吃的亏不小,绝不会咽下这口气,所以他们会不会和俄国人一起过来找麻烦?

不知道,谁也无法预测,历史上没出现,不代表现在不出现。

历史上英国支持日本,是因为要遏制俄国的扩张,但现在倒过来了,新华的扩张脚步太快了,反而威胁到了俄国,如此一来英国要提防的就是新华,而不是俄国,因为和尼古拉二世相比,李默无论是技术还是制造能力,都要强不少。

何况远东舰队还受到了如此重创,即便是英国不会开战,如果几年后趁着两国开战,把恢复过来的远东舰队往南洋一逼,吕宋,婆罗洲全线危急。

在此情况下,为决战俄国打好基础是李默要做的工作,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大工程的提出,将会引来英国最强烈的抗议,那剩下的事情就是首相府能不能在互相的妥协中,拿到足够的利益,至少要让英国明白,你也有软肋,西藏是我的命根子,如果你真的拼死支持俄国,垂涎西藏,那么我举全国之力,也要修造入藏的铁路,把兵力源源不断地送到喜马拉雅山去,和你拼命。

“这么说李先生也知道?”陈平讶然,难怪李恩富还积极主动的去日本征劳力,还大度的免除了部分债务,看来皇上和首相府这是在唱双簧啊。

不过这么多日本人进入了西北,如果不派作用的话,引起了内乱就不好了。

“怎么会没事做。”李默呵呵一笑,指着地图画圈道:“嘉峪关,攀枝花,西宁,乌鲁木齐,这些地方资源都比较丰富,而且整个西北都要建设,五六十万人我还觉得不够呢。”

“用于建设那就好,我还以为皇上您真要去填那个无底洞呢。”陈平立刻笑道。

李默看了眼陈平,摇摇头:“元寿,你还是没真明白,入藏铁路还是要搞得,技术上现在不行,但哪怕是三十年,五十年,我们也要慢慢修建过去。”

“那是为何。”这下,陈平是真不明白了,之前李默自己都说了,这是两个逼英国人别打西藏主意的虚线,为何最终还要变成实线呢?

李默摇了摇头,沉声凝重:“铁路是这个时代的标志,美国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巨大的钢铁生产量,而促进钢铁生产爆发的原因又是因为铁路线的延伸,而且修建铁路需要各种各样资源和物资,煤炭,木材,和各类机械,这又促进了制造业的发达,最后铁路线的延伸,又可以带动沿线的矿产资源开采业,这就是美国短时间就能崛起的原因,铁路兴盛了钢铁,钢铁又带动了整个产业,加上四周没有外敌,美国才步入了快车道。”

“论局面,我们没有美国那种缺乏大陆对手的优势,但但论资源,我们并不比美国差,之所以我会大修铁路,就是要利用铁路,就是想学习美国把整个装备制造业带起来。”

“你来看。”李默拿起笔,脸色严肃,陈平见状也连忙走前几步,眼睛盯住了笔尖。

“以西安为中心,这是我们规划中的入新疆,入乌苏雅里台和最后这道经过青海入藏的三条大动脉,这三条铁路,囊括了整个西部省份,以他们为中心散开后,辐射的土地和资源数不胜数。”

“青海入藏的难度太大,但西宁段条件却好很多,可以先开建一部分,再加上入疆和前往乌苏雅里台这两条线路,他所需要的钢材量是无法从内地运过的,所以我们就必须激活整个大西北的资源,我已经让秀峰动手,以修造入藏铁路为契机,组建大西北重工,建造五座炼钢厂,等钢铁有了保证,我们就可以将机械厂,汽车厂,甚至是兵工厂搬一部分到哪里,这样整个西北就盘活了。”

“铁路一段段修,但修一段就可以把当地的资源带出来一些,十年内只要我们修好了入疆和入乌苏雅里台这两条路,十年后西北将会是另一个天地。”

“只有大西北的资源被我们激活,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彻底摆脱贫穷,改变物产不够丰富的现状,那个时候我们就有能力和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面对面竞争。”

陈平静静地看着李默的比,看着一道道线条,看着一个个被重点圈出来的地区,就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工厂,一辆辆汽车,一个个装备制造业的基地。

深深地吸了口气,大西北实在是太诱人了,但投入的资金恐怕也是天文数字,首相府能吃得消吗?

“不能。”李默摇了摇头:“按照李恩富的计划,他需要至少三年后才有能力和资金逐步投入到西北,但那太晚了。”

李默停住笔,扭过头微微一笑:“所以我用筹建入藏铁路的作掩护,让英俄误以为我们把财力都耗在了上面,然后悄悄加速大西北开发,另外秀峰已经筹集了一亿元,另外我还准备再投入一亿,虽然还不够,但应该可以维持三到四年所需,那时相信国家的财政也会好很多,有能力接手了。”

两亿。

为了激活西北资源,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李默竟然一口气掏出了两亿来帮助国家提早几年开发西北,别的不说,光是这份胸襟就无人能比。

“最多五年,元寿,五年,军队必须在坚持五年,尤其是海军。”李默竖起巴掌挥了挥,自信而张扬:“五年后,东北基地会愈加庞大,江南也能完成,而西北也会显露雏形。那时全国至少能拥有十五个年产百万吨的钢铁厂,那时候你要多少战列舰,我都给你造。”

这番话,让陈平也不禁热血激昂,良久后才叹道:“皇上,我……,服了。”

“服了?哈哈,元寿,你还真该和龙国章那厮学学拍马屁。”李默大笑中,丢掉了笔,望着早已被他画的乱七八糟的大地图,仿佛看到了一艘艘雄壮的战舰冲出码头,驶入深蓝,纵横四海。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88章 还没有统一

“哦?有消息了?”

首相府内,唐绍仪将刚收到的电报放在李恩富桌前,苦笑一声:“刘秉璋一行目前已经回到了成都,和我们预料的差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