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78章 那一抹曙光

从炎热的夏威夷,一下子回到转凉的辽东,还真让李默还有些不适应,要不是这些年从未停止过锻炼,恐怕还真难适应那么大的气候反差。

一次环球之行,从出发到回家足足花了半年时间,这还是最后缩减了一些国家的行程,要不然还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也让他体验到了什么叫恍如隔世的感觉。

虽然李默回来并未惊动多少人,但当东方公主号庞大的身躯缓缓靠上码头时,得知了消息后很多人还是如释重负的大松口气,此时他们才恍然发现,不知何时这位年轻,却放弃了集权,选择立宪把自己从国政中解脱出来的皇帝,还是用他无处不在的影响力成为了所有人的主心骨。

直至此刻,很多人才明白皇室并非是一个单纯的象征,他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更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领导这个民族走上复兴之路的带头人。

只是很多人都奇怪,李默回来后的第一站竟然不是已经风雨满城的北京,也不是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旅顺海军总部,而是停靠在了深入渤海湾的新葫芦岛造船基地。

只有陈平等少数几人猜到了李默为何把这里作为回国的第一站,因为在英国也已经松口,并且把四艘君权级战列舰临时调往印度不在继续向马六甲进发后,等于是默认了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办法。

可默认归默认,李大少爷自己都说过,谈判桌上得来的东西远没有打下来的可靠,英国和新华的仇恨已经埋下,即便把阉割的中华级战列舰技术出售给他们,也不可能真正化解。

即使谈判成功的话,也只能为新华至少争取两到三年的缓冲期,一旦熬过了缓冲期后,还是要看实力,所以正在葫芦岛船厂内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和四艘正分别在大连和琉球建造的重巡,以及刚获得特别拨款,设计部正在连夜讨论方案的后两艘战列舰,就成了增加实力的关键。

运目望去,庞大的葫芦岛造船基地,让李默终于找到了后世工业辉煌时代的影子,连绵的厂房和船坞,让新华崛起的脚步正在变得愈加坚实。

李默对造船业的兴致是极其高昂的,这从他选择独资拥有大连和葫芦岛两大造船基地的北方重工就可见一斑,要知道这两大造船基地都是按照年建造二十万吨来设计的,虽然现在只完成了一半,但已经属于能在世界排得上号的造船基地。

从檀香山到琉球,再到大连和葫芦岛,李默用了近十年在外海转了个大圈,吸收海外华人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后,如今他们正在自己的带领下陆陆续续回来,使得北方重工终于迎来了急需的技术工人,超过一万五千从檀香山,琉球归来的有经验的技工成为了北方重工最核心的力量,再加上正在这里接受培训的实习工,这里已经成为了新华最大的工业集团。

夏威夷船厂已经拆除大半,仅保留了两座船坞和一座小船坞,因为运输和造价等问题,目前那里已经不再承担主要的造舰任务,但由于战略位置重要,所以还是保留了造舰能力,并且还特意开始加强维护和保障能力,将它真正建成为太平洋上最好的海军基地。

李默不回北京却来到葫芦岛原因很简单,随着德国祭出了拿骚级大宝贝,中华舰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自己改变了历史岔道,原本的无畏变成了中华,悲剧的大英帝国仍旧被挡在了技术门槛前,随着德国得到了技术和图纸后,提尔皮茨和威廉二世已经按耐不住心底的那股躁动,尤其是当新华以战舰为本,崛起于远东,向世界再次昭示了海权的重要后,无形中也加速了这场变革。

如果是中华舰仅仅是引起了欧洲的慌乱的话,那么改名莱茵后,他的四艘兄弟拿骚再次全速启动,真正意味着全世界的前中华级战列舰全部过时。

这对于拥有世界最大前中华级战列舰群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个极大地震动,就像当初飞艇首次翱翔德国上空那样,英国人出门前都不忘记抬头看看天空。

当拿骚级开建的消息传出,除了已经开工的八艘爱德华七世级外,英国果断宣布了停止建造几级战列舰的建造,开始组织力量全力攻克技术难关,但科技这个东西很奇怪,或许你突破过去后会发现其实很简单,但突破的过程有时是几秒,有时甚至是几十年。

即便是费舍尔这样的海军创新者,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完成,而德国显然已经把这项技术捂得死死地,提尔皮茨不知道李默会不会把技术卖给英国,但起码他必须保证自己这边不泄露,而法国虽然朦胧出现了,但要想装到大口径舰炮上也起码还要一年时间实验和改进,所以他们倒是不急,依旧一心一意在搞丹东级和潜艇,甚至还把几个大型船坞专门辟出搞潜艇,大有不追上李大少爷脚步不罢休的架势。

美国想法简单,四周没太大威胁,还不算很急,所以我没技术不怕,因为我不差钱,所以三艘缅因级还没下水,就立刻上马五艘弗吉尼亚级,那种独特的一级主炮和二级主炮共同一座炮塔的天才创意,实在是太具有美国“精神”了。

原本英国也不差钱,但布尔战争的耗资已经快要让英国政府发疯了,要不是李默和德国连续不断释放出的海上威胁,索尔兹伯里首相甚至都有砍掉海军预算的想法了。

或许英国可以用一些利益从奥斯曼帝国换取技术,但问题是奥斯曼订购的新战列舰需要两年后交付,那时候即便英国拿到了技术,四艘拿骚级也已经下水,再加上莱茵号,英国将比德国落后足足五艘。

五艘。

这可不是多建造十艘爱德华七世级就可以对抗的,何况爱德华七世级也不便宜,造十艘耗资巨大的废铁,谁愿意?

虽然李默在远东给了大英帝国难堪,甚至可以用扇了个耳光来形容,但实际上这些年随着李默控制长江以北,并利用经济渗透和南方人民意识的逐渐觉醒下,英国在中国的大量矿产和工厂都已经被收购甚至兼并,利益早已大不如前,何况英国最核心的利益还是类似于印度,南非和埃及这样的殖民地安危。

如果出动地中海舰队,英国有信心打赢这一仗,但目前英国已经在布尔投下了一亿英镑军费开支,而且不知道还要继续投下去多少才能最终获胜,并且即便海军获胜,从菲利特曼电报中提及的新华海军表现来看,也会损失不小,而且目前英国也已经投入足够的陆军推翻新华政府,最终结果就是再花几亿英镑,打一场不能彻底把新华绞杀,并最终被法德俄等国拿去一大部分利益的战争。

最可悲的是,一旦海军消耗过大,就更加无力应对德国的挑战,即使突破了技术壁垒,也没法建造更多的新式战列舰了。

目前的局面是,李默打了英国一个耳光,还绑架了英国远东舰队和几万将士做人质,日不落帝国虽然有心用最强大的武力解救出他们,但背后却来了一柄寒光闪闪的短刃,而且在画面之外,一大群英国猎人还在被野兽包围着无法脱身。

即使这个苦果再难咽,英国政府也必须先考虑挽救出远东舰队和几万将士,何况李默还抛出了新战列舰技术为诱饵。

所以索尔兹伯里首相在得到了新华释放的信息后,立刻马不停蹄的授权驻新华大使窦麦乐开始接触,同时派遣原驻法大使萨道义爵士担任特使前往远东。

英国传来的消息,让首相府上下都大松口气,但这不代表就能高枕无忧了,哪怕是达成了协议出尔反尔的事情也不少,所以陈平一方面严令各部队加速南方军事行动的脚步,一方面调集重兵加强对上海和香港的包围。

对于这些,李默则将这次谈判和军事行动全权交给了李恩富和陈平处理,自己则来到了葫芦岛造船基地,在欧洲的铆钉声即将迎来又一个高潮的时候,作为中华舰的“创始国”,自然不能弱于人后。

中华舰出现,预示着海军进入了一个全重型火炮的新时代,而拿骚级开建,则意味着火红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一场浩大的海军装备竞赛终于提前了数年出现,后世很难有人真正了解这种烧钱的壮观场景为何会出现,但回到这个年代后李默才更清楚,海权的激烈竞争导致了各国对战列舰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当今世界唯一一种带有战略威慑性质的兵器,战列舰的地位暂时还无人可以取代。

其实身边很多人对于将新战列舰技术作为交换很有意见,仇恨既然已经埋下,就不可能化解,尤其对手是心高气傲的英国,所以对这种增加对方实力的主意很是不解。

不过李默有自己的想法,他拿出的中华舰其实只是阉割版,而且德国已经开始了拿骚级,英国突破技术不知道还要多久,万一他们两三年也没弄出来的话,恐怕德国真要一家独大了,这不符合消耗欧洲的原则。

跟重要的是,当全世界都在疯狂建造这种战列舰后,却都还没有意识到动力问题的影响会有多大,燃油锅炉技术大家都有,新华也只是稍稍领先而已,但蒸汽轮机的突破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之前对该项技术近乎破坏性的行动,使得目前世界上所有研究蒸汽轮机的专家几乎都在新华,何况这还是李大少爷有力的金手指,虽然情报说英国也已经在开始恢复研究,但历史上英国从装上驱逐舰到装备战列舰,足足用了七年,现在连装备驱逐舰试用的能力还达不到,更别提拿来装备战列舰了。

英国至少还需要五年,而五年后的新华,……

望着舰身轮廓初现的两艘战列舰,李默摸着下巴,考虑的是五年后能不能驱动三万吨级战列舰突破二十六节这个临界点。

两艘最新的战列舰,和刚刚拿到特别拨款的后续两艘订单,让麦克金森连嘴巴都何不拢了,甚至比海军还高兴,因为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建造出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而现在在李默的点拨下,这个梦想正在一点点实现。

虽然在葫芦岛的两艘战列舰只出现了个轮廓,但看完了设计草图的李默还是很开心,这两艘战列舰可以说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实验并最终开建,他几乎完全是个旁观者,全部工作都是有设计部自己完成。

这一次,麦克金森彻彻底底的摒弃了保守,加上这是自用的,没有了中华舰时故意误导的难题,所以他可以完完全全把目前新华拥有的新技术全部给融入到设计中去。

首次达到了十五度的外飘型大西洋舰艏,和靖海级类似的塔状高舰桥是最为明显的改变,小水密舱,弹药隔舱化,四轴双舵四桨的动力布局,大倾角的四叶螺旋桨,增大的龇龙骨,都是这些年舰船实验和设计中心的成果,光学实验室的第二代光学测距仪,装备部的新火控计算系统,电气实验室的大功率发电机和电动马达,以及机械研究所的新型炮座轴承等技术,都融入到了这两艘战列舰中。

如果还有遗憾,那就是炮钢技术刚刚得到,新式舰炮正在加速实验,而且李默提出过的五叶螺旋桨,和可以收放的减摇鳍等技术,都因为还没取得突破不得不放弃。

不过这已经是目前最完美的战列舰了,令李默高兴地是,设计部这次显然是早就经过了实验和研究,非常有针对性,虽然没采用三联装技术,但在前后半球背负式安装了四门双联舰炮的基础上,硬生生从两万一千吨的标准排水量舰体两座烟囱间,弄出了第五门双联舰炮的安装位置。

面对夸奖,麦克金森还是腼腆的把功劳归于锅炉和动力体积缩小,要不然他也没能力挤出空间安装第五座炮塔。

而最让李默意外的是,麦克金森还首次使用了铝合金为材料,取代了原本舰艇内部使用的木质材料。

别以为这是个小变化,事实上那是一次次海战中得出来的生死经验,原因就在于海军发现,交战中有些命中实际上并不致命,但却因为爆炸引发了内部易燃材料大火而导致损伤严重,所以麦克金森在得知了这些后,立即想到了刚研制出来不久的铝合金,并且用它们替代原本舰体内类似于桌椅,床铺和柜子等看似不起眼的木材制品。

这是一个建立在生死经验上的改进,欧洲各国由于缺乏类似于铝合金这种轻便的金属材料,所以还不得不继续使用木材装饰内部。

这种改变,让李默极为赞赏,因为这代表了设计部终于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开始真正的甩开拐杖,成为了可以媲美任何国家舰船设计师的一群人。

葫芦岛船厂承建的两艘战列舰和一艘辽东级重巡才刚刚露出雏形,所以并没有什么多看的,但当李默最后来到位于船厂一侧,占地占地巨大,设备齐全的船舶实验和设计中心,并在麦克金森和唐晓神神秘秘的带领下,钻入了隶属于中心,用于建造各类小型实验船舶的独立封闭式小型船坞时,那几朵在带着类似于面具的防护罩的工人们手中绽开的电花,让他的眼睛猛然一亮。

那一刻,李默终于看到了超无畏的曙光。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79章 意见是,摊牌

夜幕深深,偌大的北京城也都早已入睡,唯有英国驻北京大使馆内依旧灯火通明,倔强的似乎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它。

忽然,几辆汽车打破了寂静,从街口快速驶到了大使馆门口,早接到通知的卫兵和侍从立刻纷纷涌了上来,手忙脚乱的开始从车上往下搬东西。

萨道义扫了眼四周,他对这个国家心仪已久,原本希望退休后来看看,却没想到阴差阳错会在此时来到这个国家,肩负起一项重要的使命。

深深地吸了口气,感受了一下与英国截然不同的气息后,萨道义看到了从大使馆内出来的窦麦乐,望着他布满血丝的双眼,也不禁为这位同伴感到揪心。

这段时间,他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新华军队几乎是在一刻不停的往南进发,南方那些华人已经彻底丧失了抵抗的欲望,所以近段时间来甚至都没有出现过像样的战斗。

一边是狂飙猛进,收复国土,士气正高的新华军。

一边是疲惫的,近一个月来都没有得到任何补给,被分别包围在上海和香港的英国远东将士,天平一下子就倾斜起来。

和首相府考虑那么多不同,萨道义大概是最早认为英国不该卷入新华战争的英国外交官,很多人都说李默可以同时打两场战争,为何英国不行? 可他们都忘记了,李默的军队是在本土作战而且西北那场仗根本没有对手,如果不是距离遥远,道路困难,相信早就结束了。

可对英国来说,远东距离欧洲实在是太遥远了,新华军也证明了他们非常善于利用敌人的疲惫,俄国舰队绕道半个地球失败了,日本归国舰队同样失败了,他们并非败在了技术和装备上,而是败给了疲惫。

几个世纪以来,任何一支远征军队都是败多胜少,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远离家乡后的疲惫,虽然英国在远东有众多的军事基地里,但事实上它们都处于新华军的进攻范围,如果把基地放在印度,又会显得太过遥远,所以远征只是最后的策略。

与布尔人的战争显示了日不落帝国正处于低潮期,而最为关键的是,因为长期以来实行的不结盟大陆孤立政策,使得英国几乎找不到任何盟友,在这场冲突背后,幸灾乐祸等待着帝国衰败的眼睛数不胜数,所以首相府在会陷入两难境地。

“亲爱的窦麦乐阁下,你辛苦了。”和窦麦乐拥抱了一下后,萨道义立刻和他往楼上走去边走边问道:“菲利特曼中将怎么样了?”

“非常不好。”窦麦乐邀请他坐下后,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已经派人去了香港,但那里的电报线已经全部被新华军割断了,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广州来联络。”

“现在新华军一个步兵师已经占领了九龙,正在做进攻香港的准备,而且还有两支海军陆战队帮助。此外他们的军队在南方推进的很快,基本没遇到过抵抗,如果不是需要驻守和稳定地方,我相信李默早就收复南方了。”

窦麦乐端起咖啡,润润喉咙继续为萨道义介绍道:“菲利特曼将军曾经试过突围,但只要是一起锚,就会立刻遭到鱼雷攻击,现在李默的陆军已经陆陆续续进入广东和广西,如果还不能阻止他们,恐怕……”

望着摇头的窦麦乐,萨道义很清楚此刻英国遇到的麻烦有多大,如果不能尽快展开谈判,或许首相府就不得不启动最坏打算了。

“窦麦乐大使,那李默对于那种战列舰的技术?”萨道义追问道他来远东的另一个使命。

窦麦乐脸上的笑容更苦了:“三百万英镑,此外还必须等到谈判结束,我国军队全部撤出新华国土。”

“该死。”

萨道义暗暗一握拳头,早知道李默会狮子大开口,没想到提出这种无礼的条件,不过他们也把英国想得太简单了,所以连忙安慰道:“窦麦乐阁下,请放心吧,有些人打错算盘了,我这次来已经带来了海军部的新计划,而且计划已经得到了首相的批准,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把他送到菲利特曼将军手里。”

“新计划?”

窦麦乐越来越亮的眼眸中,萨道义将英国政府作出的决定和谈判底牌一一说给了窦麦乐听,希望能让这段时间疲倦的英国大使能稍稍松口气,但却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墙壁下一只耳朵已经高高竖了起来。

当房间里的灯光终于熄灭,耳朵的主人立刻闪入了大使馆边上的独立军营,扒下身上的英军制服,将它重新放在一位被迷香熏昏的士兵身前,才悄然的离开了使馆。

……

“英国人果然是不甘心。”

例行内阁会议上,李恩富捏着情报部刚送来的消息,两眼也逐渐冰冷起来,他没想到英国政府居然准备假意答应条件,然后再利用脱困的远东舰队和印度支援舰队会合的机会,回头再报复一刀。

按照窃听到的内容来看,英国是准备至少打沉自己这边三艘以上的主力舰,然后避入新加坡,暂时退出新华,然后在帮助俄国人来继续消耗自己。

果然是个好计划,要是真相信了这帮列强,或许还真会吃下这招拖刀计,幸好自己这边早有准备,只不过……

“元寿,皇上几时回来?”李恩富看了眼坐在边上的陈平等人,心中也有些懊悔,现在想来他当初制止了海军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是有些欠考虑,毕竟军队和政府是不同的,军队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强行干预反而会打击士气。

说到底,他到底只是个文人,并不懂得兵事,而且他当时心里也是真怕了,大概是前面顺风仗打得太多了,一旦遭遇到了强硬的对手,他这位首相反而没了准备,虽然获胜的信心不减,但对于应该付出多大的代价拿不稳。

而且他也真怕海军不计后果出全力,破坏了当初指定的以战促和的方针,加上当时皇上并未回来,他也害怕自己把好不容易打出来的局面又因为英国消耗过大而陷入困境。

但他也是无奈,事实上新华还真不能和英国玩消耗,毕竟新华才建国没几年,底子太薄了,而且很少人注意到,事实上此刻就要开始为注定的对俄作战准备,如果真的消耗太大,哪怕是最后打败了英国,也会导致对俄战争陷入困境。

原来是准备利用中华舰,至少与德国建立联盟关系,却没想到德国没搭理自己,导致缺乏欧洲盟友牵制,所以如果真的放手和英国大打一场,恐怕谁也不能控制局面了。

所以才有了他的阻止,和陈平无奈下的妥协。

听到李恩富的询问,和他投来的目光,陈平微微一点头,他知道首相的心思,上次那件事,的的确确是引发了很多人的议论和不满,尤其是当时皇上在路上还没回来,加上军权一直是由皇上直接控制,所以首相府的这番干涉其实已经越线了。

尤其是中层军官,再得知了此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他们可以接受以打促和,却不能接受类似于行政命令来干涉军队,他们不是针对谁,而是军队的确有军队的行为准则,没有道理别人打了还要控制情绪少还手的道理。

按照当时海军的想法,依靠潜艇,拼着损失几艘主力舰,全力突破维多利亚湾还是可以办到的,何况自己还有很多未出的好东西,比如再次使用“窒息”。

不过陈平也能理解李恩富的心情,毕竟当时皇上没回来,是否将战争扩大谁也不敢做主,万一引来全力报复,还真是个大麻烦,况且当时就是自己也不敢轻易下决心,要不然以自己参谋长的身份,完全可以直接下令行动而不是最后接受了李恩富的安排。

新华已经越来越大,很多的人和很多的事情都开始牵扯进来,所以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由着性子来了,李恩富有句话的确没说错,“军队必须服务于国家利益。”

想到这里,他立刻朝李恩富点了点头,笑道:“首相大人,皇上已经来电说,他还要去出席科技部的一次重要会议,所以暂时不能回来,这次与英国的谈判交涉,将由您全权处理。”

“他还说,首相府是国家的核心领导部门,有权利指定国内外政策,所以您的决定就是他的决定,即便是您决定再打下去,军方和各部门都必须全力配合。”

陈平的话,无疑代表了军方的决定,而李默通过他嘴巴带来的口信,更无疑是告诉在座的每个人,就算之前的逾越,皇上依然力挺首相。

这让李恩富心头充满了感激的同时,也让他知道,这看似是皇上对他个人的信任,不如说皇上已经决定要把首相府扶正,真正作为国家最高权力部门出现,而不再是那个类似于影子般的幕僚政府了。

想到这里,李恩富深深地吸了口气,不仅一扫刚才的褪色,更似乎平添了几分自信,笑道:“既然皇上都说了由我们处理,那我的意见是……”说到这里,他扫了眼大家,停顿片刻后冷冷的道出了两个字。

“摊牌。”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80章 离开

靖海号轻巡洋舰上,结束了工作的水兵们三三两两站在甲板上,看着炮组的战友们将四座三联装L52/152毫米舰炮的炮口缓缓对准了地平线上的那座大岛。

左右,另外七艘同型号姊妹舰也已经以靖海号为中心,列成了一道标准笔直的对岸炮击列阵。在它们前面的海面下,六个如鲸鱼般得黑影悄然淹没在蔚蓝之下。

水兵们的血液都随着一枚枚炮弹被填入炮膛而沸腾起来,虽然远处的香港岛是自己的国土,但它离开祖国的怀抱太久了,此时此刻拥有它的竟然不是自己,而是一支被困在那里已经一个月的英国舰队。

英国人也该走了。

这个中华民族最虚弱的时刻,用鸦片和大炮敲开中国国门的舰队,如今也尝到了被人堵门的滋味,所以他们是到了离开的时刻了,因为新华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海军,拥有了两支能够守护只属于中华的蓝色海疆的舰队。

站立在高大舰桥左侧突出的狭窄观察飞桥上,乐飞吸了吸鼻子,显然上面意识到了当时限制的错误,不过现在也不晚,菲利特曼被困在了香港,甚至连突围也没机会了,自己倒是可以好好玩玩这个家伙。

想到这里,他从兜里掏出两颗槟榔递了过来:“来一个?”季濡山连忙捏着鼻子摇了摇头,苦笑道:“乐飞,你什么时候喜欢上这东西的?”

乐飞微微一笑,旁若无人的扔了一颗入嘴,答非所问道:“季大哥,知道我们在想什么吗?”

季濡山剑眉一拧,答道:“怎么?看出了我的错误?”

乐飞仰起头,扫了眼远处天空中正在绕着香港岛飞舞的侦查海鹰,说道:“季大哥你错了,以当时的气象和海况条件下,我认为你做的很好了,我们不能总看着枯燥的数字,影响海战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我相信如果当时能像今天这样风轻云淡,将会是另一个结果。”

“那我也错了,如果我能在大胆一点,拼着损失先主动拉近距离,或许就能全歼菲利特曼了。”季濡山一点也不回避自己当时的错误,直言不讳道:“而且我也没把驱逐舰利用好,如果当时用驱逐舰携带长矛先发动一波,我想也不会这么辛苦了。”

“这就是我在想的。”乐飞莞尔一笑,点点头:“说到炮战和正面对决,我不是你的对手,可说道利用速度,你……,不如我。”

“记得我们讨论过的吗?速度将改变海战。”

说到这里,乐飞两眼精芒一闪,直起身体,对舰桥内身后的参谋竖起了三根手指,张扬的气势陡然从他身上散发而出,随着他的动作,八艘靖海级,九十六门舰炮同时爆发出了怒吼。

三十分钟,每分钟六发炮弹,一万七千余枚炮弹,虽然在最大一万八千米的距离上,这种级别的炮弹对主力舰伤害不大,而且精度还低的可怕,但如此多的炮弹依然形成了一股遮天蔽日的弹雨。

“我走了,谢谢你的提醒。”咆哮的舰炮中,季濡山望着如标枪般站立在面前的乐飞,嘴角的线条渐渐弯了起来:“真希望和菲利特曼重打一场,可惜,他会被你折磨死。”

“呵呵,那不正是总参要的结果吗?当他们的精神崩溃后,看看还怎么反戈一击。”乐飞笑着,挥了挥手。

十分钟后,等候在远处的第一舰队七艘主力舰在几艘驱逐舰的保护下继续向南驶去,他们的任务是防止英国人狗急跳墙,当滚滚的黑烟弥漫在海面上时,远处的香港维多利亚泊位区早已是水柱漫天,无数的火团从各处升腾而起,远远看去仿佛整个岛屿都陷落在了硝烟中。

突忽其来的炮袭,撕开了英国远东舰队最后的骄傲,菲利特曼甚至没法组织还击,因为一万八千米的距离已经超过了他手下所有战舰的炮击瞄准视线,而他也没有头顶那艘飘来荡去的侦查飞艇引导。

如今的他悔恨无比,虽然他几乎和对手打了个旗鼓相当,但那时他也害怕了,所以几乎没想就避入了香港,却没想到对手早在维多利亚湾等着他了,如果那时不是急于入港,而是等在港外率领舰队以大海为基地,或许也不会陷入这种境地。

这是他的第二个错误,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错误,他让舰队失去了作为生命的速度和机动,自己束缚住了手脚。

虽然落下的都是六英寸炮弹,且遥远的距离上大部分都落在了海上,即便是砸落在甲板上的那些,也不会对军舰主体造成太大的损伤,但凄厉的尖啸和漫天炮弹对士气的打击却是致命的,如果这样的炮击持续上一段时间,恐怕就算援兵来了远东舰队也没法在作战了。

这是一次心理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他没办法突围。

早在横须贺后,英国海军部就推测李默可能掌握了潜艇,也只有那种潜伏在水下的小东西,才能够发动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袭击,使得他瞬间就丧失了近十艘军舰。

从对方把这种小家伙放在这里等自己,而不是布置在巴士海峡可以看出,对方也知道潜艇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

他不知道李默的潜艇技术是不是比法国更好,因为他至今也没见到过影子,但它们天生的低矮外形注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