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走来,陈平很快就找了位于大楼内侧的总参谋长的办公室,宽大的办公室内还没有任何摆设,倒是头顶一盏吊扇却已经安装好了,这是装备部几个年轻人为了摆脱那种吵闹的鼓风扇纳凉的老黄历,闲暇时弄出来的,听说如今还卖得很火。

李恩富瞅了眼吊扇,寻思着这大概就是李默鼓吹的电气化,那就是以后都尽量使用电力,多多开发能够用电的电器产品。

李恩富打开吊扇,试用了一下后,才关闭了开关,扭头问道:“元寿,你们总参是不是已经作出决定要派兵进入澳大利亚了?”

陈平双眉一紧,是否出兵澳大利亚是个极其慎重的事件,不是担心澳大利亚那点可怜的武装部队,也不是担忧兵力投送,牵制总参迟迟无法作出决定的依然是政治因素。

澳大利亚虽然在闹独立,但此刻却依然是英国殖民地,而且根据最新的情报来看,澳大利亚设想的是类似于加拿大的联邦体系,独立后依然属于英联邦范围,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依然是英国皇室。

这样一来,如果从外部插手澳大利亚,恐怕就会立刻和英国走到对立面上,即便是从内部着手,恐怕也会暴露自己在那边的布置,所以才会如此让人头疼。

见到陈平迟迟不说话,李恩富也知道他在愁什么,追问道:“元寿,段飞那边是怎么打算的?”

“段飞准备用老办法,煽动对立,用人口胁迫西澳暂时不加入联邦,不过这招恐怕不行,因为那样会暴露我们在西澳的布置。”

李恩富点点头,西澳是目前新华最重要的三大海外材料来源地,那里送来的铁、铝,石油等重物资,占据了新华进口的很大一部分,要不是茂山和海南两大铁矿纷纷投产,恐怕地位还会更加重要。

所以维持西澳现状,甚至把西澳并入新华国土是极为重要的事情,哪里的资源实在是太丰富了,每个知道详细数据的恐怕人都会眼红发赤,如果不是此刻托马斯矿业等公司都注册在国外,加上托马斯聪明,多打澳大利亚本土牌,加上英国人还不知道底细,恐怕早就驱逐他们了。

但随着新华和英国对立加强,这种双方故意保持的微妙平衡会不会打破谁也不知道,毕竟英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是无人能及的,如果澳大利亚六大州最终成立联邦,会不会倒向英国谁也无法保证。

所以,保持在婆罗洲和大夏的兵力是必须的,但军事手段只能是最后的选择,而且军事手段的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很有可能让新华成为整个欧洲的公敌。

说到底,新华缺少一个强有力,且能在欧洲牵制英国的盟友,所以这次皇上出访能否和德国达成全面协议至关重要。

澳大利亚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如何想出一条妥善的解决之道极为重要,想到这里,李恩富立刻说道:“元寿,你看能不能用移花接木的办法呢?”

移花接木?

陈平诧异道:“李先生,你的意思是?”

李恩富立即解释道:“西澳不能动这是原则,一旦西澳动手,那么我们在哪里的布置就会全部暴露,那样的话除非采用军事手段,要不然肯定没法善终。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把这股祸水引到澳大利亚其他州,引开对方在西澳的目光。”

“在其他州动手?”

陈平吸了口气,除了西澳外澳大利亚其他地方的确也有些隐蔽的投资,而且使用的也不是华人雇工,如果让这些人动起来,那么澳大利亚政府肯定会要先稳定内部安定,但问题是要在那里动手呢?

“北澳。”

李恩富眯着眼睛,缓缓地吐出了这两个字!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58章 开始

碧蓝的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入口处,一艘悬挂着新华国旗的大型远洋货轮挤在各国货轮中间,正等待着进入运河返回吕宋,船艏“新昌轮”三个赫然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刚成立的吕宋南洋航运公司从法国购买的一艘大型远洋货轮,船员都来自福建和吕宋两地,他们刚刚将四千多吨橡胶运往法国,回程时则载满了法国生产的铁路钢轨,所以吃水显得很深。

甲板上,水手们享受着难得的轻松,纷纷围在一起聊天闲话,其中两位甚至还能见到盘起的发辫。

“三哥,今个是怎么回事?这条线都跑了快一年了,也没见着封锁航道啊?”盼着发辫的汉子,瞅着堵在运河口警戒的两艘英国巡洋舰嚷嚷道。

“是没见过。”年长些叫三哥的水手也是好奇的瞪大了眼睛瞅着入口,要知道这里是苏伊士运河,为了确保这里的安全,英国人在运河沿岸驻扎了十万大军,还常驻着一支舰队,加上附近没什么海盗,至于那些阿拉伯酋长,恐怕也根本没实力威胁运河,所以这番景象还真少见。

其实别说这里,即便是进入了诡异莫测的印度洋,如今敢拦截新华货轮的海盗也很少,因为在吕宋和印度洋之间,常年有挂着血云龙爪旗的军舰巡航,所以谁敢这个时候触虎须?

只不过今天的确有些不寻常,要知道英国人虽然控制了这里,但很少封锁水道,毕竟这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封锁这里可等于掐断了全世界的财路,连英国人也不敢随意妄为。

但为啥那些英国巡洋舰还要死死守住运河口不让通过呢?

三哥吸了吸鼻子,从兜里掏出一支吕宋产的卷烟刚塞进嘴巴,眼角忽然看到了一艘大型军舰钻出水道,望着桅杆上高高飘扬的旗帜,猛的直起了身子,张大了嘴巴,连嘴里的卷烟掉在甲板上都浑然不觉。

“血云龙爪旗。”

这面旗帜他实在是太熟悉了,要知道不久前他还参加过苏比克军港的建设,何况现在只要是生长在南洋的华人,就没人不知道那面旗帜的,正是因为这面旗帜的存在,如今再也没有海盗敢随意妄为袭扰货轮,而且即便是跑到了欧洲,也不再尽是白眼。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面保护他们的旗帜,只要它高高飘扬,每个人都不敢在把华人当成世界三等公民。

为了它,南洋华人甘愿捐出数额庞大的金钱,专门为它修建了舒适的军港为了它,南洋华人甚至修建了祠堂。

因为它是他们的保护神,是这个新国家的脊梁。

几乎是一瞬间,甲板上的所有水手都瞪大了眼睛,一些人甚至兴奋的挥起了手臂致敬,三哥和所有人都觉得脊梁上闪过一道电流。

他们根本无法形容此时的感觉,昔日这里是白人们横行的海域。现在,却能见到自己国家的军舰,这已经根本不能用兴奋来形容了。

欢呼,雀跃,霎时从甲板各处弥漫而开,每个人都高声呼喊着,远处的水兵们似乎也听见了他们的呼唤,挥舞着军帽向新昌轮问好。

“二级戒备。”

甲板上水兵们的致意,没有让肖天志忘记自己的责任,从巡天号到安海号,不仅装备更新了,连整个人的都仿佛提升了一级,即便在这个时刻,他都没忘记自己的责任。

在一阵阵警铃的催促下,水兵们纷纷进入了战位,炮塔开始旋转,炮弹被塞入炮膛,舰桥顶部的测距仪已经锁定了两艘威胁最大的英国巡洋舰。

不过这并未引起对方的激烈反应,反而是连续不断的打出了一串慰问的信号旗,这让稍稍懂一些海军旗语的三哥纳闷不已,什么时候英国军舰那么好说话了?

但他们很快就明白了为何向来把这里是禁脔的英国人为何那么好说话了,因为水道里再次钻出了几艘军舰,它们拥簇着一艘暂新的白色邮轮,其中一艘甚至比最大的货轮都庞大不少。

舰队。

我们的舰队。

是我们的舰队。

一支首次进入大西洋海域的中华舰队。

新昌轮上的水手们跳着,叫着,宣泄着,一些人的眼角都已经湿润,能在异国他乡见到自己的舰队,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兴奋的呢?

李默站在甲板高处,看着远处新昌轮甲板上攒动的人头,嘴角挂起了一抹微笑,就连陪同出访的方仙琪和罗三娘都不禁开心的笑了起来,挥舞着手向对方致敬。

这就是他追求的,从回到这个时代那刻起,他就憧憬着在每一片海域,每一个角落,都能见到自己国家的船只。

现在,这个国家正在自己的影响下,慢慢从黄土地上抬起头,把目光投入到了深蓝色的大洋,虽然这里只有一艘,还显得形单影只,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悬挂着新华国旗的远洋船队纵横四海,带回财富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把对海洋的忧患意识带了回去。

这是个大时代,是个变革的时代,巨舰大炮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但仅仅靠一部分海军人是不足以撑起一支强大的全球性海军的,只有唤醒了人民心底的海洋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海洋大国。

灼热的呼吸中,唐绍仪也有些激动,直到身边的工作人员拉了他一把,指了指远方的海平面,他才冷静下来,迅速走到了李默身边。

“皇上,是德国巡洋舰。”

当东方公主号缓缓地与新昌轮擦肩而过时,一艘德国巡洋舰已经快速靠近,那两艘英国巡洋舰似乎也看到了竞争对手,在海面上带出两道洁白的尾迹后,迅速的靠拢过来,伴随在出访舰队左侧。

德国巡洋舰见状后也迅速的查到了右侧,伴随而行。

望着这一幕,甲板上的严复和唐绍仪不禁相视一笑,对中华号的竞争已经开始,一场悄无声息的角逐已经开始,如何在这场角逐中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是他们两人需要努力地。

而随着这场角逐拉开大幕,李默的这次欧洲之行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华人也终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登陆欧洲,洗去白人们脑海中马褂长辫、满嘴鸦片的印象。

“第一站不变,继续去奥斯曼帝国。”李默似乎对身边伴随的英德两国巡洋舰视若无睹,在他的命令下,东方公主号继续在五艘军舰和一艘补给船的伴随下向曾经的欧洲中心君士坦丁堡驶去。

只有那艘载满了德国海军实习生的中型客轮,沿着地中海继续向西,准备率先回到国内去禀报这三年来的成果。

而严复和唐绍仪,则各自悄然坐上了汽船,向英德巡洋舰驶去,带去皇上慰问和感谢的同时,也去试探一下两国的态度。

……

乌鲁木齐又称迪化,李默登基后,恢复了很多地名,尤其是重要的一线城市,开始更多的往后世靠拢。

这里并不是什么坚城要塞,事实上整个大西北除了伊犁有一座中型要塞外,其他地方能有个黄土墙围个圈便算不错了。

这就是西北和中原大地的不同,中原大地多坚城,而一望无垠的西北荒漠上并不是缺少材料,更不是少人力,而是自古以来的游牧生活方式,让大家不太重视城市建设,直到近百年逐渐有人长期定居下来,才出现了一些小型城市。

所以当站在土城的掩体后面,望着城外攒动的密密麻麻身影,契科夫少校只觉得浑身冰冷。

这一切都怪自己,为什么要去大打搅陆军大臣和那个骚娘们的谈话结果被发配到了荒僻的西伯利亚,并在不久前被派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要求支持和帮助哪些带着小帽的家伙分裂新华,削弱和打击那个远东纵火犯。

作为营长,他带领着自己的营最早进入了伊犁,但屁股还没做热,就被后来的部队赶到了这里,原本这并没什么,和伊犁相比这里还更繁华,可现在他却明白了为何自己接过任务时很多同僚都在讥笑。

因为这里是进出伊犁的唯一大门,在新华军西征开始的时刻,这里肯定将第一个遭遇敌人,但他开始还并不担心,因为这里有一万“友军”,而且他们还陆陆续续的武装了多达三四万的民兵,所以他一直认为新华军会在这里碰的头破血流,并最终撤离。

这样的话,他就会成为整个俄罗斯帝国在瞩目的明星,连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都不得不恭维他,甚至那个骚妇会愿意爬上自己的床。

可现在他才知道自己错了。

两公里外,是足足四十八门105毫米陆军炮,狰狞的炮口在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凌光。在大炮的后面,是一队又一队待命的新华步兵,而在更远处,是密密麻麻的骑兵。

即便是没法知道详细人数,从这里看去也大概有一万人之多,而且这仅仅是东面主攻方向,在其三面,同样有大量的敌军,他们已经包围了整个乌鲁木齐。

别说是他,就连最有想象力的人也无法得知,新华军到底是怎么把如此多沉重的大炮和炮弹带到这里来的,难道他们的两万步兵都是走来的?

直到几辆大型汽车从阵后钻到炮兵阵地,开始搬下一箱箱炮弹,契科夫才恍然大悟,但却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什么时候汽车变得这么大了?

可还不等他想明白,望远镜里的炮兵阵地上陡然蓬勃出一连串的火团。

“准备。”

契科夫暴喝一声,但话音刚到嘴边,隆隆的炮声已经传来,爆炸和火焰在身边的每个地方腾起,刹那间烟尘就遮蔽了所有人的眼睛。

“轰隆隆……”

“轰隆隆……”

在炽烈的火团和雨点般密集的爆炸中,整个乌鲁木齐都开始颤抖,无数的叛军和俄国兵甚至还没有反应,就在像飓风般横扫而过的爆炸冲击波中化为了一团团血泥。

入疆后的第一场大战终于在炮声中拉开了大幕。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59章 通往伊犁

“炮弹。”

郝大炮用力的嘶喊着,不知道是被隆隆炮声刺激,还是因为炙热的炮口硝烟,整张脸都变得通红通红。

随着他的动作,焦热的弹壳从炮膛退出,早已待命的装弹手立即将一枚新的炮弹塞入了炮膛,还不等他拉炮栓,第二位装弹手就已经扛着炮弹待命。

每一个炮位,就像是一条流水线,炮兵班的战士们挥汗如雨,浑然忘记了时间,只有统计的副炮手还记得到底打出了多少发炮弹,其他人都只是机械般的开炮,装弹再开炮。

一分钟四发炮弹,几乎是105毫米陆军炮的最快速度了,四枚一装的炮弹箱被撬开后瞬间就被打完,刚才还堆积如山的弹药箱眨眼间便空空如也。

这就是现代战争,模式已经和冷兵器时代大不相同,随着大量的重火力分配到师团甚至是营,陆军作战的规模和消耗比以往大了很多很多。

与之对应的,是不远处的乌鲁木齐城则升起了无数的蘑菇云,纷飞的瓦砾,弥漫的尘土,笼罩了整个东门。

一枚炮弹,准确的落在了几个纵马狂逃的叛军前,当先的骑兵顿时被气浪掀得跃上了半空,剩下的几人也仿佛被重锤击打般从战马上倒飞出去,等到硝烟散尽,那里只剩下来一匹受伤跪倒在地的呜咽战马。

还有一枚炮弹,穿透了厚厚的土层,砸到了临时掩体中,火焰顿时沸腾的从掩体各处钻了出来,十几位叛军被直接撕碎,更多的则带着满身火焰被垮塌的土层掩埋,只有一只大手露在瓦砾外,紧紧握住,似乎至死也不明白为何对方会有那么强大的火力。

契科夫握着左轮手枪,身后是数十位面色死灰的俄军战士,还虽然距离稍远,炮弹还打不到这里,但他们也根本没想到,这才多少年?远东这个曾经可以随他们拿捏欺负的国家,已经把战争技术发展到了这种地步,可以在遥远的土地上聚集起数十门重炮,还能运来足够轰上几天几夜的炮弹山。

硝烟,火光和爆炸,已经使得他无法在控制自己的部队,只能眼看着炮弹一遍又一遍的头顶上呼啸而过,如犁地般反复碾压,无数的战士甚至连敌人的面都没见到,就被炮弹撕碎了身体,炸穿了内脏,在哀嚎中慢慢失血死去。

这根本不是打仗。

那些在圣彼得堡享受着女人和伏特加的贵族们根本或许根本不明白对手的状况,要不然就不会连大炮也不给一门。

轰!

一发炮弹落在远处,升腾而起的浓烟彻底阻挡了契科夫的视线,就在这时,他耳旁终于传来了熟悉的子弹呼啸声。

敌人的步兵上来了。

“杀!”

相同的嘶喊声,如惊雷般送各处响起,一面面双头鹰旗帜几乎在同一时刻钻出了硝烟,子弹更是随着喊杀声在耳旁飞梭,几乎是一瞬间攻守战就进入了最艰难的阶段。

当浓厚的硝烟慢慢散尽,契科夫只见到满眼的新华军战士,低着头,弯着腰,姿势奇怪的发起了冲锋。

他们的动作熟练,不断以树木,大石和残垣为掩体,交叉掩护向城内冲来,更让他心寒的是这些士兵射击的速度很快,甚至他亲眼看到一队躲在死角的友军刚露出头,就被纷飞的子弹压制得不敢冒头。

这些被压制住的倒霉家伙好运没持续多久,就被几个新华军战士摸进后用手榴弹给塞进了石屋,浓烟和火光从里面冒出,不用看也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见到这一幕,契科夫更是头皮发麻,没想到这些人速度这么快,而且居然每人都配备了手榴弹,要知道当这种武器随着新华军使用后开始被各国模仿后,俄军至今也没有配备到普通步兵,而是专门组建了掷弹兵部队,但即便是掷弹兵,也不过每人配发了三枚而已。

“掷弹兵。”

见到对方越来越近,契科夫终于拿出了斯拉夫人的勇气,挥舞着手大喊起来,随着他的声音,身后立刻窜出了近百位战士,他们举着手榴弹,迅速的排成一列,然后猛地甩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仿制手榴弹。

“轰轰轰……”

一连串的爆炸从几十米外升腾而起,顿时将冲在最前面的几位新华军战士炸死,不过让契科夫双眼暴凸的是,对方显然比自己这边更懂得如何防护,见到掷弹兵扔出手榴弹后,居然齐刷刷的卧倒在地,避开了横扫的弹片。

死去的那几位,只是运气不太好,没来得及躲避的倒霉鬼而已。

本以为这一百位掷弹兵更是他手里阻挡敌人的杀手锏,没想到竟然比预期差了那么多,契科夫和所有人都有些气馁,但还没等他们投出第二轮,不远处忽然传来了通通的声响,视线中十几个黑点从远处腾空而起,大伙呆呆的看着这些黑点,急速从头落下砸在了掷弹兵中间。

一连串爆炸从掷弹兵队伍中炸开,队列整齐的掷弹兵们顿时被炸得四分五裂,契科夫眼睛都直了,那是什么东西?

会拐弯的炮弹?

……

“报大将军,南门也被攻破了,北门也已经告急,守将请求大将军立刻派兵支援。”

城中大营内,马国良听到禀报顿时脸色铁青,作为进出伊犁的大门,乌鲁木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这里失守,进出伊犁将再也无险可守,所以大哥马安良带兵入疆,得到了俄国人的承诺后,立即命他带领一万精锐骑兵和两万步卒坚守这里,而且还请来了俄国人一个营帮助,可这才几天?

“那个俄国人呢?”

“报,他带部队协同守东门,不过现在恐怕是……”副将说到这里,声音也小了很多,东门本来就是敌人的主攻方向,只要见到过那种密集的炮弹雨恐怕谁都兴不起抵抗的念头,所以恐怕是已经凶多吉少了。

副将的话,让他猛然激灵了一下,南北两座城门失守也已经没什么悬念,如今之计已经不是什么坚守,而是如何把手里最后的五千精锐骑兵和近万生力步卒保存下来。

但要往那里突围呢?

东门外有几十门大炮助阵,西门和北门虽然大炮少了点,但分别有新华一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压阵,对方由占据了火器优势,也走不通。

眼下唯一还算安稳的就是西门,但问题是西门就真的那么安全吗?

据哨探回报,新华西北军这次入疆带来了全部四个骑兵师,要知道刚加入的三万蒙古骑兵可不简单,虽然这些年蒙古衰弱了,但他们毕竟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天生就是骑射好手,比起自己手中的西北精骑也毫不逊色。

如果不是他们出手,谁又有本事把自己派出去的几千精骑杀了个干干净净,连回程禀报的都没,才最终导致了乌鲁木齐毫无预兆的被包围了。

虽然看起来西门最弱,但谁知道那三万蒙古骑兵是不是就在外面等着?何况这里面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那就是对手的第二支步卒师至今打听不到一点消息。

星星峡,嘉峪关,都在新华军的控制中,按照他们那个编制,两地只要分别派一个团镇守就足够了,何至于要留下一个师四个团呢?难道说剩下的两个就在西门?

马国良心头愈加乱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围三阕一的道理谁不懂?新华西北军如今占据了人数和装备优势,又怎么可能故意放出西门这么个大缺陷呢?

“或者说那至今未现身的两个团一万人就在西门外等着自己钻口袋?”想到这里,马国良也不禁打了个寒战,若果真是被自己猜中的话,别说剩下的着一万五千人了,恐怕就是再增加一倍,也别想从装备精良,全火器话的新华军面前全身而退。

可不走西门,又该走哪里呢?

“大将军,西门外攻势最弱,我们不妨从那里突围,只要回到了伊犁,就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副将看穿了马国良的心思,立刻建议道。

马国良听完,却摇了摇手,扭头向北边看去。

……

“团长,咱这是干嘛?为啥不一鼓作气冲进去?非得扮后继不力的熊样?”

营长表演了一番攻城战,又按照预定的计划窝窝囊囊退下来后,心底的火气终于有些屏不住了,尤其是当东南两门都被打开后,更是极其不解,要是准备打退下来的败军的话,为何不直接学西门那般打打玩玩呢?

“费那么多话干啥?你嘟囔,老子把你们营拉去当后备”团长心里也不爽呢,朝营长双眼一瞪,刚要再骂几句,教导员连忙拉开了两人,笑着劝导:“老陈啊,这演戏也得分真假,西门那是假戏,一眼就能看穿的假戏,而咱们这里是真戏,的让人先入了戏没法自拔才能唱出味道。”

“教导员,我明白司令和师长的意思,和问题是咱们这样每次都是险险的,那些个叛军会不会以为这里也难走,最后强行走西门呢?那样咱们再追可真难了。”

“也有可能,不过司令部肯定已经考虑到了各种情况,所以他让我们不妨在耐心等会。”

听完教导员的话,陈俊也只得耐着性子点点头,可当他刚要走出掩体回营时,身后的电报机陡然响起了起来。

“报告,司令部命令我们立即竖起铁丝网准备,敌人往这边来了。”

通讯官的话还未完,陈俊就猛地跳了起来,连话都不问了,飞快的冲回了营,开始指挥大家将运来的铁丝网拉开。

等到铁丝网刚刚布好,只听到北门内忽然想起了一阵震耳的马蹄声,眨眼间数以千计和骑兵如洪水般冲出了城门,除了他们外身后还跟随了数以万计的步兵。

几乎没有任何统一指挥,隐蔽在战壕里半天的十几挺马克沁机枪同时响起,远处更多的迫击炮也同时开始怒吼,弹雨猛地扑向了毫无准备的敌军。

马背上,马国良目疵欲裂,他没想到自己居然中计了。阵阵的杀招原来在一支维持着虚弱的北门,尤其是那道不知道什么东西搅成的布置在骑兵前的大网子,几乎就是所有人的噩梦,高高的战马根本没法跨越过去,而骑兵们的砍刀也没法一下子剁断,往往需要连续挥刀,那时早已有大量的子弹从你身体内穿过了。

迫击炮弹在头顶划过一道巨大的抛物线后砸落在突围的叛军中,马克沁机枪如秋风扫落叶般咆哮怒吼的同时,冷却水箱里也冒出了热气。

在这种疯狂的火力下,叛军骑兵不断从马背上摔倒下,更别提后面的步卒了,那简直就是一场屠杀。

当马国良带最终着几千残兵又重回城内时,身后更早已出现了大量的新华军战士。

伊犁大门终于被打开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60章 纠结的英国

窗外。

细雨蒙蒙,运目望去,仿佛整个伦敦都笼罩在了烟尘中,大街上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茶座内挤满了人,沉静在下午茶悠闲中的国民,却根本不知道大英帝国正面临着全面的危机。

索尔兹伯里首相叹了口气,点着了指尖的雪茄任由着烟雾在面前飘散。

布尔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长年累月只重视海军,忽视陆军建设,沉浸在日不落光辉中的大英帝国终于遭到了反噬,懈怠的陆军面对几万布尔武装竟然连战连败,战争已经打了快一年都还没挽回劣势,最后不得不临阵换帅。

虽然此刻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但陆军依然是胜少败多,其中原因除了缺乏更好的武器外,也因为老迈的步兵们缺乏足够的数量和机动能力,在面对几乎都是骑兵的布尔武装面前束手无策,往往是刚刚艰苦的拿下一个据点,身后却又遭到了袭击。

面对帝国黄金和钻石都可能被布尔人侵占的情况,他的压力可想而知,尤其是陆军连连失利后,议会已经出现了要求他下台的声音,这对于他是个沉重的打击。

英国已经开始从世界各地抽调兵力,不仅将驻扎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步兵抽调一空,还把驻扎在西印度群岛的部队也抽了个干净,但从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还是远远不够。

据茹贝尔将军从前线发回来的电报说,要想彻底遏制布尔人的攻势,防御那么广泛的地区,至少需要三十万到四十万之间。

三十到四十万。

想到这个数字索尔兹伯里就感觉一阵头晕,大英帝国总陆军人数不过四十万,其中一半在海外,如今国内已经抽调了十万人去布尔,外海殖民地也差不多抽走了一半,才勉强在南非聚集起了二十万军队,可现在还需要最少在增派十万。

但还能从那里抽调部队呢?把国内的陆军都抽完?还是印度?埃及或者是……,远东。

埃及首先被否决了,因为哈米德二世是个残暴的家伙,他是个天生的怪癖者,对英国占领了埃及,控制着苏伊士运河早就极度不满,再加上德法等国也一直对那里虎视眈眈,这个时候从埃及抽调走太多的部队是不现实的。

原本最佳的兵员地是远东,因为在印度和远东分别驻扎着五万军队,还拥有远东舰队和印度舰队,防守是绰绰有余。但问题是这些年李默那个家伙不断地扩编陆军,如今已经把触觉伸到了东印度群岛最南端,日本之后他和英国的关系一直僵持着,互不信任,现在又在东南问题上严重对峙,说随时会擦枪走火都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从远东抽调兵力非常危险。

如果仅仅是抽走几万陆军或许还不会造成太大麻烦,因为那里还有海军,有舰队守护。但问题是,曾经强大的英国远东舰队正面临着最严重的威胁。

一艘强大的,甚至是划时代的战列舰的出现,让整个英国都感觉到了彻骨的寒意。

想到这里,索尔兹伯里首相终于从沉思中把目光重新投到了客厅里,四周正在窃窃私语的各位大臣们也立刻停下了嘴。

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目前大英帝国遭遇的窘境,所以他们今天来到这里,就是要找到一种解决的办法,可现实却是扎手无比。

“首相阁下,李默昨天已经结束了对奥斯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