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强至今也不明白李默是如何知道这些办法的,开始时他还不信,但经过大量试验后他终于信服了。
当他将带着成功的消息告诉李默后,已经身为皇帝的李默立即让首相府拨款,在长春建立了第一家日产五十吨合成氨工厂,并在不久前顺利投产。
完成了合成氨后,原本张强是准备继续搞其他研究,却没想到这时李默居然带着他的笔记本回来了,询问笔记里记载的德国留学时哈伯对芥子气的研究心得,并表示想组建一个专门的团队研究这个。
由于芥子气是一种糜烂性剧毒气体,开始时张强也不太想弄这个,但最终还是接过了这个挑战。
李大少爷还给了他一本刚回到这个世界因为害怕时间流逝而遗忘,记载下来的化学资料,其实资料很粗糙,大都源自于他前世那位国防化学工程师的老婆,主要记载的也是关于沙林毒气的。
之所以李默会对沙林毒气有兴趣,完全是因为当初对麻教主没有驾驶农用飞机在东京上空播撒的怨念,当然也仅限于一些拗口的化学名称,至于加工合成流程之类的,则完全没有。
就是这样一本资料,外加几十位同样对化学狂热的年轻人,被安排到了位于马里亚纳群岛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的实验室中。
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在付出了几位实验员死亡的代价后,他们终于拿出了第一批合成毒气。
这是一种高窒息性,以芥子气为基,毒性更烈的新式合成化学毒气。根据实验显示,只要稍稍吸入过量,几分钟内就会造成心肺衰竭,呼吸困难,伴随着呕吐,皮肤红肿和急剧痉挛等症状,如果一个小时内不施救的话,就会彻底死亡,而外表看起了就像是被掐死窒息卷缩一团。
取名为“窒息”。
不过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万能的,和所有毒气相同,最大的对手依然是风和雨,所以要想获得使用最佳效果,还是要尽量在封闭或者风小的地方使用。
高坪正是这样一个精心选定的首次实战测试点,前期的侦查来看,此地背风环山,面积也只有十二平方公里左右,而且这段时间陆军的清剿和驱逐行动导致很多土著躲到了这里,人口大约在三万左右。
三万人,十二平方公里,八十吨“窒息”。
应该够了。
“报告,张研究员,前面就是高坪了。”张强刚计算完,随行的士兵就已经递来了一个望远镜,张强道了声谢后,立即观察起远处地平线上的景象。
镜头里,三面环山的高坪已经被巨大的木栅栏堵住了入口,数以千计的土人战士拿着大刀长矛拥挤在入口处,而小镇和四周的山坡山,更是挤满了一群群的土人,他们根据自己原来所在的部落划分,从天上看下去一簇簇土人忙忙碌碌却泾渭分明。
土人们,似乎对忽然出现在头顶的小白点很好奇,指指点点说着什么,也有一些甚至和飞艇首次入北京城那样,误以为是神灵降临而顶礼膜拜。
当然,也有不友好的,只是距离实在是太高了,那些弓箭手也就比划了两下后便放弃了。几分钟后,当十艘更大的河马级飞艇从树梢和山峦间跃出了地平线,土人们终于色变了。
如此多,如此大的飞艇顿时引发了骚乱,大家纷纷向小镇中心涌去,而无数只围着树叶,赤裸着身子的土著战士抓起长矛和大刀对着天空用力比划着,似乎想驱赶走这些在头顶嗡嗡吵闹的家伙。
沿着峡谷口,十艘河马并列成排,努力地保持着匀速,当即将抵达木栅栏上空时,底部投弹窗几乎同时被打开。
将自己捆绑死死地投弹手们,用力拔出了起爆器开关后,再将储藏罐往投弹窗一滚,重达四百公斤的罐子立刻窜出飞艇的同时,起爆器内的发条带动齿轮也飞速旋转起来。
落地速度和时间都是事先计算和实验过的,几公里的高坪小镇并不太长,以飞艇的速度通过只要一两分钟而已。
一个个巨大的储藏罐在土人们惊异的眼神中被投下,很多人都仰着头,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在等着他们。
轰……
一声接着一声的爆炸陡然从那些距离头顶不到几十米的储藏罐中炸开,和炮弹相比,这种强度的爆炸根本不值一提,但随着爆炸的冲击波,储藏在罐子里的液态毒气却猛然飘散而开。
一滴滴黄色的液体,在头顶迅速气化,形成了一片巨大的黄色雾团,由于比重比空气重,所以毒气迅速下沉,兜头罩脸往下面的土人们罩去。
每隔十秒,就有一只特制储藏罐被投下,快速坠落后化为一团黄色气雾,一罐罐喷散的毒气,在空中渐渐连成一片,就像是一张根本无法穿透的大网,缓缓向地面沉降而去。
几分钟后,当最后一个储藏罐被从千米高空投下,整个高坪都已经笼罩在了黄色的烟雾中,由于地面风速很小,所以烟雾就像是停顿在了那里一样,几乎凝固。
土人们被头顶上连续不断的爆炸吓坏了,尤其是每一次爆炸,都会带起一团团巨大的黄色烟雾,更是让他们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跑。
但他们跑的越快,喘气也就越急,当黄色呛鼻的烟雾被大量吸入后,这些往外跑的人顿时感觉气短胸闷,纷纷下意识的摸向了喉咙,似乎那里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
短短几分钟后,大量的白沫从这些人嘴角流出,脸色因为无法透气被憋得铁青铁青,慢慢地眼睛里只剩下了大大片大片的眼白,片刻后整个眼珠都仿佛要鼓凸爆开。
然后就是无意识的呕吐,身体皮肤也开始变红发胀,皮下血管开始凸起,身体渐渐失去知觉倒地后更不住的抽搐,仿佛一只放入了油锅中慢慢变红,越跳越慢的大虾,最后整个人都卷缩成了一团。
投弹任务的飞艇早已回航,但两艘侦查艇依然悬浮在空中,负责后续观察和监测工作,只不过当几位协助的观察手纷纷举起望远镜后,他们顿时全都感觉背脊发凉,手心冒汗。
只见那些原本躲避战火挤到高坪的土人们几乎全都已经动弹不得,不是扶着什么东西在呕吐,就是口吐白沫浑身抽抽,更有甚者还用双手掐住自己的喉咙,连眼珠子都仿佛要被挤出来了,却依然不愿意放手。
远远看去,整个高坪就像是一块爬满了正在蠕动着的蛆虫的烂肉,令人无比恶心。
老天爷。
观察手后艇员们强忍着呕吐的冲动,看着身边几位举着望远镜,仅仅皱了皱眉头就又面无表情的研究员,脑海里都只剩下了一个念头。
自己伙伴投下去的到底是什么鬼东西?
张强似乎没看到战士们越来越惊恐的脸色,仔细观察着下面的场景,并不断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从目前来看,这次实战测试时完美的,对一个十几平方公里的封闭小镇来说,八十吨“窒息”,无疑太多了些。
当然,这也和今天无风的天气和当地环境有关系,如果换做开阔地点的话,他相信战果恐怕还不如现在的三分之一。
虽然很想立刻让飞艇降落亲自下去看看,但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这种新式毒气的沾染性还是蛮强的,在没有完全做好准备的情况下,贸然下去和送死没什么两样。
半个小时后,当侦查飞艇开始回航时,身后的高坪已经如被掐住喉咙窒息了一般,再也听不到一丝声音。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42章 缺乏一锤定音的力量!
宽敞的会议室四壁上,嵌满了各式各样的金银装饰,显示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的奢华外,也昭示了追求更舒适,更宽敞,更适合远洋长时间部署的理念。
这是细节,却是一支全球性海军和地区海军的最大差异。
不过今天,这份舒适和养眼却无法给带会议室内的英国军官们任何自豪,因为对面正在和自己对峙,曾被定位为地区性海军的舰队中,出现了一艘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新式军舰。
“你们能确定?”
菲利特曼目光凝重,望着站在面前的军官们,脸色阴沉的甚至能滴出水来。
一艘荷兰巡洋舰被击沉,剩余四艘带伤撤回的结果,并不太出乎他的预料,甚至还好于预期。
在远东舰队四艘鱼雷舰抵达后,对手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放任了撤退,显示了他们也不想逼得太急,而开始一场谁无法预料结果的大海战。
从战术上讲,英荷舰队损失了一艘巡洋舰,纳土纳海战是失败方,但战略上双方却依旧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胜负还远未分出。
所以在接到四艘逃回来的巡洋舰后,菲利特曼就想过立即发起进攻,利用数量上的优势拼着损耗也要重创一次越来越嚣张的新华帝国皇家舰队,但舰长们陡然带回来的消息,却结结实实给他泼了盆冷水。
一艘从未见过的新式战列舰,拥有五门双联L45/305毫米重炮,排水量比他们最大的公爵级还要大一圈,更别提远东舰队中此刻担当主力,排水量一万四千吨左右的老人星级了。
这是什么战列舰?居然能搭载十门重炮在线性战术中,居然能够向一侧同时提供八门射程至少有一万五千米的火力输出。
当消息被撤回来的舰长和水兵们纷纷证实后,几乎所有的军官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怎么可能?
两万吨的舰体也无法装载十门重炮啊,因为舰体结构根本无法承受五座巨大的炮架复进退制器,齐射时可怕的后座力会直接震碎甲板。
和军官们相比,菲利特曼更是清楚这其中的难度,不久前来远东观战的前海军第三大臣费舍尔爵士也曾提出过这种设想,但都因为无法减小火炮后座力而不得不放弃,难道说这个最大的问题李默已经解决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恐怕对大英帝国海军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因为你会发现,当你开着无法齐射,分别安装了一级和二级主炮的战列舰兴高采烈执行任务后,对手却驾驶者一艘装载了十门重炮,可以齐射的大家伙堵在了门口。
根本不需要交战,也知道谁会是这场对决的胜利者。
因为一艘这样的战列舰在实际作战中的效用,就超过了两艘老人星何况因为主炮都在同一艘舰体上,它的火力输出更加集中,命中率也会更高,如果运气好的话,几乎可以在瞬间就摧毁一艘老人星。
该死的是,那个李默运气还一直很好。
最可耻的是,对方还根本没有拿这艘神秘的新式战列舰做对峙主力的想法,在鱼雷舰到达,并且迅速打爆了荷兰巡洋舰卡马乔号后,这艘战列舰和伴随的两艘靖海级巡洋舰,以及四艘新式大型鱼雷舰就立即撤出了战场。
为了掩护它,对手甚至不惜用四艘巡洋舰堵住了乔治舰长等人航线,开火示警。
菲利特曼相信,那艘神秘的战列舰带着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鱼雷舰就在附近,但这片海域,实在是太破碎了,到处都是暗礁、小岛,这些天他几乎派出了所有巡洋舰和鱼雷舰扩大搜索,却都未能找到它。
最危险的敌人永远不是站在对面对你破口大骂,吐口水,举刀挥舞的家伙,而是那些躲在角落里,袖口里藏着一把寒光闪闪短刃的混蛋。
此时此刻,在对面就有一群这种对欧洲骑士精神极度匮乏,甚至是不屑一顾,却以偷袭为至高理念的混蛋。
你无法想象,拥用一艘新式、神秘、威力巨大的战列舰却不光明正大使用,而是拿来做刺客的家伙会是多么无耻。
一想到进攻时,对方就会用神秘的召唤术将那艘战列舰叫过来,然后进攻自己某个最薄弱的环节,菲利特曼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了荒原饿狼,将猎物成群结队的驱逐到一个或者几个瞪着血红眼珠,潜伏在草丛里的伙伴前,咬住喉咙发起致命一击的那幕场景。
“狗屎。”
想到这里,出生贵族世家,文质彬彬的菲利特曼也不禁暴起了粗口,他甚至有种冲动,拼着损耗也要逼出那艘神秘的大家伙,但思来想去还是忍住了。
“扩大搜索,把所有巡洋舰和鱼雷舰都派出去,一定要找到它。”菲利特曼的咆哮声中,会议室的大门却被忽然推开。
“司令官阁下,新华皇家海军司令正在外面,他希望能立即见您,化解双方的误会。”
“误会?”
……
涵元殿前的走廊内,李恩富仔细拍拍大衣上的积雪,然后小心翼翼叠好才将大衣递给了等待收起来的侍女。
看着这个动作,陈平微微一笑,沿着殿廊一边走一边说道:“李先生,您现在也是家大业大,富的流油了,一件大衣也值得这么小心?”
“富个屁。”李恩富白了眼陈大参谋,反唇道:“四个师才建完,又要搞两个志愿师,让我去那里筹钱?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严复和皇上,那都是穿一条裤子的主。”
“哈哈……”陈平满面红光。一年来,连续组建六个步兵师,又收编了三万蒙古骑兵,终于让陆军渡过了兵力捉襟见肘的阶段, 虽然后面两个志愿师还在组建中,但吕宋传来的消息却让他已经合不拢嘴,南洋华人参军的热情实在是太高了,不到两月就组建大半,喜得他不断抓耳挠腮。
见他的模样,李恩富更是额头黑线乱窜,打击道:“别得意了,你可是说过的,一年内完全平定婆罗洲和西北,如今眼看着可是过去半年了。”
“首相大人,你就放心吧。”陈平得意洋洋,笑道:“龙国章已经堵住了英荷舰队,婆罗洲那里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真的假的?”还不相信的李恩富一脚刚迈进涵元殿,里面就传来了李默的笑声:“李先生放心吧,这回元寿倒没说假话,而且西北也有好消息了。”
经过半年多的重新装饰,昔日森严保守的涵元殿布局已经被彻底改变,实际上整个瀛台也都悄然发生着变化,除了一些必须保存下来的装饰外,这里更多引入了西式简洁的家居风格,宽大的沙发取代了木制的座椅,墙壁上也多了很多名人字画。
瀛台和颐和园如今已经成了李大少爷的私产,所以李恩富对他想怎么改一点也不关心,追问道:“皇上,西北来了什么好消息?”
招呼两人坐下,并且让侍女端来暖胃的奶茶后,李默才从桌上抽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刚收到的,一式两份,你那份大概已经送到了首相府。”
一个婆罗洲,一个西北,如今已经成了大伙心中最大的疙瘩,所以见到文件后,李恩富也顾不上礼貌,急匆匆打开一看,脸上立刻堆起了褶子。
“油田发现了?”
“嗯。”李大少爷点点头,发现了油田他也很高兴,不过小郁闷是并非在他圈定的玉门,而是在延长。
后世说大清国没有石油工业是不对的,1861年台湾苗栗就拥有了世界上第二口油井,仅比美国晚了两年,而历史上的1905年,清政府就拨款八万两白银,筹建了延长石油馆,一年多后就打出了中国大陆第一口工业油井。
而且历史上的延长油田可是后世挺进大西北战略中最得力的保障。
不过这次发现却纯属偶然,派去玉门关探油的地质队连续打了几口废井后,只得另辟蹊径查找当地县志,走访百姓,询问是否有发现的记录,结果没在玉门找到,反而在延长一带的县志中找到了线索,后来才得知延长当地老百姓很早发现了石油,就用以燃灯制墨,只是地处偏远很少有人得知。
而更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延长油田贴近地表,只钻了不到百米就出油了,所以立刻发来了电报,希望装备和保障部能够加快速度再多运几套油井设备过去,同时还希望立刻把炼油设备送进去,尽早生产出汽油。
这个消息让李恩富和陈平都很高兴,从上次卡车入蒙古的表现来看,虽然故障率还有些高,但对道路的要求还算不是很高,只要稍微平整一些的土路就行,所以参谋部早已制定了要把卡车运用于西北战事的决定,只是一直受限于汽油运输,如今延长开采出石油后,平定西北又多了个砝码。
这事上,李恩富比李默还急,早点结束西北战争就意味着少一分开销,所以打了个招呼后立即拿着文件亲自去装备部找唐晓,准备趁着冬歇期即刻把需要的设备送进去,弄出个小炼油厂解决汽油问题。
见到李恩富走后,李默也终于把话题转到了战事上,问道:“龙国章发回来的报告你看了吗?”
陈平点点头,一贯喜欢简单的龙国章这回发来的电报足有十几页,除了提到已经把英荷舰队堵在了婆罗洲外,并开始了谈判这些事情外,还着重描述了“窒息”的首次运用。
区区八十吨液态“窒息”毒气,给总参和所有人带来的震撼实在是太惊人了,根据两天后进入高坪的特殊防化部队描述,近三万当地人中,近半直接死于弥漫的毒气下,剩下的人也大都失去了行动能力,而且之后一周内也出现了大规模死亡,目前只有不到三千人幸存,但这些人的身体也都遭遇了严重的损伤,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局。
李默也不知道,英国到底有没有在布尔动用过氯气,如果没有的话,那么这应该算历史上第一次化学武器投入实战了。而且基于他前世零零碎碎关于沙林毒气的记忆基础上研制的“窒息”虽然还达不到沙林的可怕威力,但也比氯气和芥子气强太多了。
为了不让人发现这个秘密,龙国章已经下令清除了高坪四周所有的村寨部落,还抓来了一千多土人将高坪秘密埋入土下,最后还将这些土人处决,确保万无一失。
处理完这些后,他还首次表示应该大量装备这种毒剂,并且研制匹配的海军型化学炮弹,不过给李默拒绝了。
不是仁慈,也不是出于人道考虑,事实上李大少爷对那片土地上的土人没有丝毫好感,即使不提后世那场被河蟹后,国内还有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残忍排华运动,仅仅一个兰芳就足以让他下令彻底杀光所有土人了。
之所以拒绝,还是因为钱和技术手段限制,“窒息”的生产和储存都非常耗钱,加上本身的高腐蚀性和保质期问题,在缺乏更好的手段前,大量装备只是给自己找麻烦。
不过毒气的首次投入使用,让李默看到了加快解决婆罗洲清剿的希望,所以下令投入了更加便宜的氯气,因为对那些手无寸铁的土人们来说,氯气已经属于大杀器了。
结合氯气的使用,部队创造出了一种简单的办法,先把婆罗洲雨林按照大小一块块分割开,然后从四面包围采用驱逐和恐吓的办法,把土人们压缩到一点,最后在空投大量的氯气桶让土人丧失行动能力,最后抓人或者……
由于氯气毒性和沾染性不算很强,对雨林和土地都不会造成太大伤害,只要做好防护也不会危及自身。
所以在陈平看来,婆罗洲的地面战事随着援兵不断抵达,与其说打仗,还不如说在利用这次机会训练新兵。
唯一疑虑依然来自海上,菲利特曼明显被惊鸿一现的中华舰吓到了,要不然以英国的作风,这次新华军在南洋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恐怕他早就下令进攻了,要不然那两艘英国巡洋舰也不会加入荷兰舰队一起进攻,别以为英国怕打仗,满世界的英国军舰和士兵,就是最好的反证。
但打仗也是要看时机的,以前英国拥有绝对的海上实力,可现在布尔牵制了英国太多军舰,为了满世界抓捕前往南非的军火船,彻底封锁南非外海,截断来自海上的支援,大英帝国把超过一半的巡洋舰都派了过去,甚至还调集了足足八艘主力战列舰过去提供支援,所以菲利特曼一旦冒险开战,有可能将面临得不到国内支援的尴尬。
自己这边有十艘战列舰,英国也有十艘,虽然巡洋舰英国却占据了二十五比十四的绝对优势,但如今多了一艘能顶得上两至三艘,还潜伏在暗处的中华舰,菲利特曼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何况在陈平看来,只要签署协议,主动退让,不要去动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爪哇和苏门答腊,英国恐怕也不会为了荷兰去拼命。
李默也很赞同陈平的话,只要主动退让,英国人的确没有拼命的道理,所以交代了陈平把谈判要领发给龙国章和唐绍仪后,又从桌上拿出了那份纳土纳海战的详细战斗报告,递给了陈平问道:“看出了什么吗?”
战斗报告陈平其实已经反反复复看过几遍了,还和严复等人根据战斗报告,进行了反复推演,所以听到李默询问,立刻点点头。
“缺乏一锤定音的力量。”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43章 他们要,报仇!
“驾。”
凄厉的北风,夹杂着点点雪珠,从西北这片才刚刚从血腥大屠杀中恢复了一点生气的荒原上横扫而过。
尕子背着刚买回来的酥油,猛地竖起了耳朵,当马蹄声越来越密集后,吓得连忙背着酥油躲入了旁边一堵土墙后。
在西北,这样的马队很平常,刀客、马帮、土匪,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混蛋,将这片耕种了数千年,已经逐渐失去了养分的土地践踏得千疮百孔。
所以不管是谁,遇到这些人都是躲得远远地,他们是这里的土霸王,地头蛇,是荼毒整个西北的祸害。
尕子急匆匆地刚躲身形,就从土墙的细缝中看到,一大群裹在羊皮长袍中,只露出一双眼珠的蒙面骑士跃出了地平线,当战马越来越近,看清楚这些骑士的装扮后,他的脸都绿色,尤其是对方身上那种切割整齐的羊皮袄,让他的心猛然下坠。
在西北这片大地上,也只有二十多年前那些人拥有如此熟练的剥皮功夫,据说他们几分钟内就能剥下一头活羊,甚至还有人说他们把羊皮剥下后,羔羊甚至还不会断气。
虽说尕子是藏族,这些人一般不会对他们下手,但谁又能保证呢?二十年前死在那场屠杀中的可不仅仅是汉民和回民,还有很多民族被卷了进去。
幸好,骑士们没有对这堵也不知道是何年马月修建的土墙感兴趣,他们顶着风雪,默不作声,全都腰挎弯刀,速度飞快,游弋的眼神中还不时流露出狠厉之色。
尕子害怕被人看到,本想不再看了,没想到刚准备收回目光,眼神就被这些骑士背上的长家伙吸引了。
洋枪。
尕子认识这东西,当年那些洋人进入西藏时背着它,害得他不得不逃到了陕西,后来俄国人来西北后也带着它,清军和回军打仗时也出现过这东西。
但有一点他却非常奇怪,要知道洋枪在西北可是稀罕物,除了那支刚来的,人还不错的汉军外,这片土地上还就连超过百人的洋枪马队都没有,何况这长长地足有千人之多的队伍。
就在他愣神的时候,马队迅捷的从土墙不远处驰过,向着东边狂奔而去,尕子望着他们离开的方向,脸色猛地变了又变,背着酥油放开脚丫就往村子方向跑去。
他之所以如此着急,就是要回去告诉大伙,回军和汉兵又要打仗了,必须尽快立刻离开这个多事之地,以免二十年前的那一幕再现。
三十里地外。
延长乃至新华国内陆地上第一口油井终于安装好了,采油机悬臂一下低头,一下抬起,来来往往恍若钟摆,在这样不断地俯仰下,一股股黑色的浓稠原油被从地底抽出,沿着管道注入了旁边临时用水泥铸成的巨大油槽内,再由工人们利用小管子注入特制的大木桶。
由于电报昨晚才刚发回去,简易炼油设备还未运来,所以这些原油只能用这种土办法先储存起来,虽然工人们巴不得立刻就把这一带打满油井,一下子搞出日产数十乃至数百吨,但现实是根本没有多余的采油设备,更别提加工炼油了。
成功定位这座油矿的地质人员已经去了其它地方继续找油了,这里只剩下了十几位维护钻井设备的石油工人,以及近百位从周边招来的临时工。
由于延长油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司令部特意在这里安排了一个连保护,同时配合工人抓紧建设,所以闲来无事,这些士兵也拿起了铁镐和工兵铲,修筑一些临时设施,这样等设备抵达后就能迅速开工。
呼啸的北风,如利刃般从战士们脸上刮过,加上负责保卫的连队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来自南方温暖地区,大家何尝见识过这种刺骨的寒风,所以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衣,扎进了裤管袖口,还带上了可以护着耳朵的防风帽,但还是觉得骨头都要冻裂了。
幸好现在是中午,而且还有事可以做,不断挥舞的铁镐铁锹砸在硬邦邦的泥地上,很快便累出了一身大汗,驱散了大半北风带来的严寒。
虽然人不多,整个油井四周连带战士也不过三百余人,但铺开后还是给人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
几百米外,一个班的战士也正在加紧挖掘工事,由于前几天大伙都在帮着灌注水泥,架设油井,所以防御工事一直没修建完善,不过这里毕竟是陕西境内,三十多公里外还驻扎着一个骑兵师,所以大伙嘻嘻哈哈的,也没太注意远处已经出现了一道细线。
一位小战士,围着蓝色围脖一边和战友开着玩笑,一边用力的挥着铁镐,但这片冻土实在是太硬了,就算尖锐的铁镐也只能带起一小片泥土,挖掘一个单兵掩体就需要差不多一个小时,何况是连长要求的挖掘一条供机枪班使用的堑壕。
所以没几下,小战士就觉得浑身发热,只得扯下了妹妹寄来的围脖,刚小心翼翼摆在边上,准备学战友们那样大干一场,忽然一阵大风吹来,顿时将轻巧的围脖卷出了百米多远。
小战士立刻爬出堑壕去追围脖,可老天爷似乎在和他开玩笑,围脖被越吹越远,知道跑出了差不多两百多米才追上。
总算是追上了随风飘扬的心爱围脖,但当小战士刚刚准备低头去捡时,眼睛就仿佛被什么东西猛的刺了一下。
只见到,千米之外,不知何时出现了一排整整齐齐的战马,它们低着头,前肢刨地,鼻孔里还喷着丝丝白雾。
而在马背上,一位位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个乌黑眼珠的骑士一手牵着马缰,一手提着步枪,不断地调整着坐下的战马,在朝这边张望。
小战士望着骑队,忽然扭头看了看身后仍然在埋头苦干一无所知的战友,瞳孔猛地缩成了一个小孔,心脏也急剧收缩起来,浑身的血液都涌上了大脑。
“敌袭……”
小战士猛地抓起围脖,高声大喊往回跑去,还用力挥动着围脖想引起身后战友们的注意,而几乎是同时,身后骑兵也猛的一夹马腹,如闪电般向着油田冲了过来。
翻腾的铁蹄,带起了一团团黄泥,杂乱的蹄声渐渐汇合到一起,形成了一道洪流,就连呼啸的北风似乎都被这股狂飙吓跑了,所有战士和工人都觉得耳朵仿佛失聪般,再也听不到任何风啸声。
放哨的士兵第一时间发现了异状,立刻拉动枪栓单膝跪地,当他们刚刚将第一匹战马压入准星,枪声也同时从骑队中暴起。
密集枪声顿时打破了油田的平静,战士们纷纷丢下工具向旁边的枪支冲去,可就是这段短短的距离,却使得战士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人甚至才刚刚摸到步枪,就被子弹打穿了身体。
好在战士们在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把枪放在近处架起来,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在被子弹击中前抓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