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进的武装,加上骑兵特有的速度和冲击优势,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一万铁骑眨眼间便如飓风般扫过库伦的大街小巷,这座仅仅是围了圈土墙,比起中原大地县镇还不如的古城,顿时陷入了狂暴中。

突然而来的袭击,使得蒙古士兵全被打懵了,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就算有部分自发集中起来的蒙古骑兵,也在轻机枪无情的弹雨扫射下被打成了筛子,人马皆碎。

坐在指挥车内,孙九功放下了望远镜,在大部分部队都被抽调前往阿尔泰后,库伦的防御已经降到了极点,黄土城墙根本挡不住一万骑兵的猛烈冲击,何况还是装备了机枪大炮,比古代重骑兵还厉害的新式部队。

“报告,一团三营回报,他们在甘丹寺外发现了大量的俄国士兵,目前已经包围了他们,正在清剿。”

“俄国人?”孙九功眼中掠过一道细芒,拳头一捏,这次果然是来对了立即下令道:“出发,去甘丹寺,其余各部继续进攻,凡是敢于反抗者,无论什么人……,全部就地处决。”

随着他的命令,在四辆野猫的护送下,指挥车迅速向甘丹寺驶去,一路上所过之处无不是火光大起,枪声如雨,就连保护的四辆野猫上的机枪手,也被这种场面刺激的是不是来几个点射,消灭一切企图靠近的敌人。

车内,孙九功并未阻止这种杀戮,蒙古想要脱离中华怀抱的苗头来已经是初现端倪,这个时候是需要鲜血来让某些人头脑冷静下来,别以为靠着几万拿着大刀弓箭的骑兵,就能为所欲为,大中华岂能是一小撮分裂分子能够撼动的。

宽宽的车轮,从尸体和鲜血上碾压而过,带出了一道长长的胎痕。

车队很快就抵达了著名的甘丹寺门口,战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三营利用火力优势已经压制住了寺内企图反抗的士兵,但由于这里是寺庙,狭小且不便于冲锋,所以寺内众人才能坚持到现在。

见此情景,前面的两辆野猫上的机枪手立刻调转枪口,每分钟数百发的马克沁机枪的威力是极为吓人的,尤其是两挺机枪同时对这一点狂射,直接把寺院外墙给打出了一个缺口,躲在后面数以百计的蒙古和俄国士兵刹那间就都被扫成了肉块。

当两个连的骑兵战士下马端着枪冲入了甘丹寺内后,一切都结束了。

寺内的广场上,几百位僧徒和蒙古侍卫们被看押在了一起,而边上剩下的几十位俄国士兵则在瑟瑟发抖,更远处被包了饺子的几位汗王和哲布尊丹巴拥挤在一起,看着孙九功目中喷火。

“带他们上来。”孙九功指了指那几位汗王和哲布尊丹巴后,自顾自得向旁边一幢三层塔楼走去。由于甘丹寺原本就地理位置较高,所以踏入三层的塔楼后,整个库伦尽收眼底,当几位汗王和哲布尊丹巴被带上来后,眼中的怒火全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得尽数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和死气。

“尊敬的哲布尊丹巴,能告诉我那些俄国士兵为何会出现在您的甘丹寺吗?”孙九功扭过头,望着惊恐的哲布尊丹巴,冷冷问道。

哲布尊丹巴连话都说不出了,一队队纵横的骑兵,就犹如一串串带火的恶魔,在冰冷的枪口下,整个库伦都已经成了一片火海,爆炸混合着惊恐的叫喊,充斥在买一寸空气中。

“佛祖会惩罚你们的。”哲布尊丹巴眼睛都快冒火了,望着孙九功恨不能撕碎面前这个人,面对战栗的库伦和数十万蒙古子民,他竟然还面带微笑。

这是个恶魔,是个屠夫。

对视着哲布尊丹巴冒着火焰的眼睛,孙九功俨然不惧正色道:“尊敬的哲布尊丹巴,我想知道,你们喇嘛教中那一条写着可以肆意妄为的分裂国家?”

“那一条写着可以沟通外敌,出卖祖国?”

“那一条写着可以背祖弃宗?”

“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孙九功挥舞着手,指着远处火海中痛哭的库伦,斥道:“他们都是因为你,因为你们这些勾结外敌,分裂国家,想恢复大元朝统治的人而死。”

“生死轮回中,你们如何去面对这些因为你们的一己之私,断送了卿卿生命的教众?”

“你们不该去极乐世界,你们应该下地狱。”孙九功咬着牙齿,冰冷的目光从每一个人脸上扫过:“但我不想再杀下去,不是为了你们,是因为蒙古人,藏人都是我中华民族的同胞。”

“尊敬的哲布尊丹巴,皇上让我带一句话给您。”

“哲布尊丹巴的转世在乾隆年间已经规定,必须在西藏理塘地区寻找,由北京雍和宫金瓶掣签决定。”

“所以,他可以轻易的废除你,然后在立一位新的哲布尊丹巴。”

孙九功的话,如同一记记鞭挞,抽在哲布尊丹巴的身上,尤其是最后这句,更是仿佛如利针般将他整个人都穿透,一下子瘫软了下来,而其他几位蒙古汗王更是额头冒汗,瑟瑟发抖。

“皇上宅心仁厚,不想开杀戒,所以也让我转告诸位。”孙九功扭过头,对着几位蒙古汗王冷道:“他可以立哲布尊丹巴,也可以立新的蒙古各部汗王,不过诸位都是心向中华的同胞族人,所以他决定给你们一次改过立功的机会。”

“至于你们和哲布尊丹巴的关系。”孙九功嘴角一勾:“蒙古信教的教众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你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当国家与教义相悖之时。”

“当以国家为重。”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32章 远东阴霾再起!

1899年7月19日清晨,当第一抹曦金重新升起,鏖战了五个小时的库伦终于恢复了平静,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和尸臭飘散的味道。

蒙古草原最大的部落城市,终于被第一骑兵师完全控制,当牧民们在战士们的吆喝下一个个排着队走出帐篷时,他们忽然发现原来平时在身边不断散播和鼓吹蒙古独立的汗王和他们的手下们,已经被全部绑了起来,围挤成一团,中间甚至还有几十位金发碧眼的俄国士兵。

一张张早已印制好的蒙语传单被塞入了大家手中,数以百计懂得蒙语的士兵开始为牧民们解释传单内容的同时,六辆野猫装甲车徐徐开到了刑场中央,这些屁股冒烟的有着四个轮子的大铁盒子顿时引来了一片惊呼。

半个小时后,面色惨白,似乎遭遇过最可怕事情的哲布尊丹巴带领着十几位喇嘛来到了现场,开始为这些刑犯超度,而眼尖的牧民们更是发现,包括蒙古草原最大的汗王土谢图汗在内的几位,也被新华军骑兵拥簇着抵达了刑场。

“诸位汗王,我们来看一场好戏吧。”孙九功骑在马背上,手里的马鞭微微一举。

当吟唱的佛声从刑场上空消散,骑一师的战士立刻牵来了数百匹战马交给了那些刑犯,并且还开始为他们松绑。

这是要干什么?

当所有人开始惊诧,这些汉军到底在搞什么鬼的时候,场地中间几位的新华军战士忽然对刑犯们大喊了起来,紧接着那些刑犯似乎都有些不敢相信,互相对视着,久久才纷纷跨上马。

“你们现在就可以出发,只要你们能在它们面前,抵达那座山坡。”孙九功纵马跑到刑犯们面前,指了指六辆整装待发的野猫,马鞭猛地向几公里外的一座山坡一指,眸子里寒光陡然一闪:“我发誓,我可以赦免你们的罪行,任由你们离开。”

“山坡?”

刑犯们,看着几公里外的山坡,又看看六辆装上了机枪的野猫,似乎都不相信这些四个轮子的大铁家伙怎么可能追上骏马,但又怕孙九功是说假话,还是不敢乱动。

不过当孙九功自顾自得拍马往回走,面前再无一个新华军战士后,终于有人禁不住求生的诱惑,怪叫一声猛地拍马前窜,紧接着所有的刑犯全都纵马疾驰,向着山坡夺路狂奔。

“他们的确是最好的骑兵。”见到这些刑犯们只微微拨了几下马匹,就把战马调整到了最快速度,孙九功心底也不禁赞了句,猛地挥下了马鞭。

陡然。

在所有人的注视中,六辆野猫屁股上喷出一串浓浓的黑烟,嗡嗡的引擎轰鸣震耳欲聋,装甲车如闪电般追了上去,速度竟然比战马还要迅捷不少。

同一时刻,安装在六辆野猫顶部的马克沁机枪疯狂的扫射起来,在机枪手们拼命地摇动下,密集的子弹如同最可怕的飓风般,在吞吐的火焰下咆哮怒吼。

近千位夺路而逃的刑犯们根本没有预料到这种四个轮子的铁盒子居然能跑那么快,当身后传来一阵阵马达声下意识的扭头查看时,子弹就已经穿透了他们的身体,打碎了马头,撕裂了马身。

引擎的轰鸣,机枪的咆哮,和刑场四周十几万蒙古牧民的寂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些传单和蒙古族向导的宣传下,他们已经明白这些汉军来这里的目的,因为库伦有人想要反叛中央政府,投靠俄国。

牧民们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他们只知道,平日里那些欺负自己的汗王和帮凶们正在这种从未见过的铁盒子面前,如阳春白雪般融化,连绵不绝的机枪咆哮下,一股股寒意沿每个人的脊椎涌入大脑。

至于那些被邀请来观看的汉王和喇嘛们,更是全身哆嗦,眼珠鼓凸,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位看似文弱的新华军将军手里,竟然有这么强大的武器。

当最后一位弯腰紧贴在马背上的刑犯被机枪连人带马近距离撕碎后,他们甚至还没跑到一半的路,这一幕让所有心存侥幸的人都闭上了嘴巴,因为他们都知道,即便几万大军回来,恐怕也只是一场更大规模的屠杀。

“诸位,骑兵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任何反叛皇上和大中华的人,都必须死。”

孙九功冷目扫过那些剩下的汉王和喇嘛们,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次的震慑行动已经达到了预期,甚至更好。

“现在,需要我告诉你们怎么做吗?”

对面,是一片摇晃的脑袋。

两天后,当五千步兵和从张家口而来的庞大车队同时抵达后,所有人都知道,库伦终于牢牢地回到了新华的怀抱。

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后,在孙九功的严令下,土谢图汗等汗王将蒙古最后仅存的三万战士交给了他,等到消息通过电波传回北京后,这一次总参和首相府几乎同时答应了将三万骑兵完整收编,同时立刻从各师调集了两千多位老兵加入其中。

孙九功也立刻将这三万人重新打散,分别组编为新华帝国皇家陆军第二至第四骑兵师,不过他并未选择在库伦对这些蒙古族骑兵进行训练,而是当半个月后,第二批一个陆军团抵达库伦后,立即将库伦防务交给了步兵,自己则带着四个骑兵师和十辆夜猫连夜向西,会合西北军主力。

这次千里突袭的大胆行动,等于一举搞定了整个北方,让孙九功名燥新华军的同时,也为总参和首相府带来了一连串的头疼和烦恼。

总参头疼的是新增三个骑兵后的整编,训练和武器物资配送,要知道从山西出发抵达银川的道路很难走,想把三万人的武器弹药全送过去,没几个月根本办不到。

不过这倒是也给了西北战区一个休整的机会,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磨去那些蒙古族骑兵身上的劣行,把他们打造成真正的战士。

至于首相府方面,经济和建设方面也还好说,铁路延伸至库伦甚至唐努乌梁海的计划本来就有,只需要把铁轨一直往下铺过去就行了,除此之外建设部那些雄心比天还高的年轻人们,更是提出了一个更大的环蒙古乃至西伯利亚铁路计划。

环蒙古也就算了,环西伯利亚?

“这不还没到手呢嘛。”得知了这个铁路计划后,李大少爷羞羞答答的找到李恩富,逼着他同意签了字,还主动加大注资已经快完成北方建设的北方铁路公司,准备继续向北推进。

但在行政和如何善后上,却是让包括李恩富在内的首相府大员们绞尽了脑汁,要知道蒙古实在是太大了,而且部落分散,即便最大的土谢图汗部落因为汗王在自己手中控制着已经投降,但依附在他身边的小部落就多达十几个,分散在数万平方公里的草原和戈壁上,如何管理他们成了当务之急。

除了管理外,如何把大部门蒙古牧民都引到自己这边,成为新华的支持者更是个大难题,要知道蒙古族牧民识字率比汉族更低,绝大多是依然是身份低贱的农奴,经济上又更容易受天灾的影响,所以这都快把李恩富愁死了。

最后不得已,他值得去求教和建设部年轻人们一起在图纸上画圈圈的李大少爷,最后李默在结合了后世的经验后,很快就提出了三个指导意见。

第一,将蒙古划分为东蒙,中蒙和西蒙三个省份,从行政上割裂开蒙古各部的同时,也更方便与管理。第二,立刻召开蒙古各部族大会,利用大会的机会,签署法律形式的文件,并且通过这种手段,确定蒙古属于大中华家族一员,并且蒙古是新华帝国永不可分割领土的地位,省的老有人动歪脑经。

如果说前两条还算温和的话,那么第三条就连李恩富都拍案叫好,那就是立刻以行政和军事手段,从法律上解放全部牧民农奴,至于那些部落的汗王们,考虑到现实情况,将改汗为官,暂由他们和派去的官员共同管理牧民,由于官员是不能世袭且有任期的,所以等于慢慢架空了他们手里的权利。

这样一来,等到所有牧民都知道自己已经脱去了奴籍,不需要再向老爷们缴纳牛羊,所有畜牧收入都归自己后,这些人对新华的认同感肯定也会大幅上升。

至于教众问题,这个李默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毕竟藏传佛教在蒙古承袭千年,早已深入每个牧民心中,所以按照老办法,加以行政手段限制传教的规模,不准在建造寺庙,同时加大世俗教育,让所有人都明白,信仰是好的,但不能违背国家法律,当教义和国家民族冲突时,则必须以国家为重。

作为转世之人,李默见过很多宗教冲突的案例,还知道很多打着宗教幌子分裂政权国家的事情,所以他对少数民族原则是必须坚持世俗化教育,坚持民族平等,绝不能搞包括自治在内的任何特例,比如你可以尊重蒙古同胞佩刀的习惯,但如果他们拔刀相向,无论是对待任何民族,都必须按照法律严加处理,而不能以宗教或者民族习惯息事宁人。

同时,各族的民族学院在学习本族文化的同时,必须强制性学习汉学,只有真正的让中华民族融合到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他,才能真正促进国家发展。

当然,对于一些顽固不化的分裂和极端民族主义者,李大少爷是不在意举屠刀的,这还是1899年,不是一百年后还讲什么人权,所以他立即下令,在召开蒙古各部大会的同时,召集蒙古喇嘛各派领袖,一起公审哲布尊丹巴勾结俄国人,企图分裂国家的罪行,借机让所有人都知道国家对于民族和宗教的政策后,还准备将包括哲布尊丹巴在内的三千分裂分子,处以流放。

当然,不可能流放到俄国去,那样等于给了俄国人扶持的借口,李大少爷选在了自己监管的四国岛,既然他们那么喜欢传教分裂,那就去糟蹋日本人吧,至于日本是不是会接受藏传佛教的渗透,这个就不归少爷管了。

就在蒙古各部大会如火如荼筹备到时候,新华军进驻库伦,收复北方的消息如同一枚重磅炸弹,引起了轩然大*,尤其是沙皇俄国,更是心急如焚,因为只要有点地理知识的人就都知道,库伦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它就是顶在沙皇肚皮上的一把寒光闪闪的短刃,从那里出发可以几乎覆盖整个中西伯利亚。

当消息传回欧洲,沙皇雷霆大怒,首先表示不承认新华对蒙古的主权,同时下令立刻调集军队布防中西部利亚,还大言不惭表示在必要的时候,将有权进入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的地区,确保俄国的利益不受侵害。

利你妈个头。

这份宣言,点爆了李大少爷心中的愤怒,东西伯利亚的账还没算呢,还和历史一样居然打起了唐努乌梁海的注意,实在是忍无可忍。

除了俄国外,英国也感觉到了威胁,北方的平定,意味着新华军可以全心思的扑倒西北上,近十万大军压境,西北重归新华的日子已经是屈指可数,等到西北平定后,李默就随时可以挥军入川,沿着长江一直南下,甚至还有可能进入西藏,威胁印度的安全。

外交角力从蒙古被收复第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英国政府傲慢的要求新华军不得进入西藏,同时必须确保英国在北方和西北的利益。

不过这次他们失算了,因为当他们提出这个要求后,唐绍仪直接把文件扔进了垃圾桶,并表示,新华军愿意遵照之前的协议,答应暂不进入长江以南已经等于在保护各国利益,而且西藏自古都是中国的一部分,新华军有权进入国土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展开清剿叛军的军事行动。

面对强势的李默,英国人这次终于不想在退缩,连忙联系了俄国后,派遣了一千英军从印度绕道克什米尔,会合俄国的两千人,趁着西北军正在调整的机会,忽然出兵占领了伊犁。

当这个消息传出,举世哗然,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仔细的分析着每字每句,揣测这是不是日不落帝国要和新华开战的信号。

同时,法国也宣布,将向远东增派五千人的部队,加强对远东利益的保护,甚至还表示将派遣更多的军舰前往金兰湾驻防。

远东霎时阴霾再起。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33章 南与北(一)

“昆叔,这些烟叶再有几天就该收了,是不是要去准备雇人了?”年轻的小伙子戴着草帽,蹲在种植园里瞅着几片硕大的烟叶,脸上喜气洋洋。

运目望去,四周郁郁葱葱全都是待收获的烟叶,如今烟叶行情看涨,只要把这些一买,自己就能挣够和海边秋妹子的婚事钱了,这样就不会被人笑结婚还要劳烦叔叔出钱。

“是啊。”旁边的昆叔知道,侄子是个要强的人,坚持老婆要用自己的钱,所以连忙乐呵呵笑道:“我已经和镇长说了,等明个从吕宋雇来的人一到,他就会先安排给我们园子先收,等这些烟叶卖完换了钱,叔就给你提亲去。”

“叔,瞧您说的。”年轻小伙子挠挠头,也不知是天上辣辣的阳光曝晒,还是被说中了心事,脸颊都有些微红,连忙岔开话题:“叔,婆罗洲这么多劳力,您和那么多种植园主,为何还要从吕宋专门雇人来收采?在镇子外请些土人不就行了吗?难不成他们连这个都不会做?再说了,那也省……”

“住嘴。”

小伙子还未说完,就听到叔叔暴喝一声,连忙扭头看去,就见到往日里从不发火,总是乐呵呵的叔叔竟然脸色铁青,怒目瞪着他。

“叔,我……”

“我说过,若是你和那班畜生不如的土人有来往,就不要叫我叔。”昆叔用力的咬着嘴唇,良久后见到小伙子低下了头,才察觉自己有些过了,他这位侄子才从国内出来没多久,哪知道那段往事,叹了口气,招招手把侄子叫到身边,就在田埂上坐了下来,取出烟纸卷了个小烟卷。

小伙子见状,便知道叔叔有话说要,连忙掏出火柴替他点上,昆叔抽了两口烟后,心情才平复了一些,缓缓说道:“虎子,你知道为何咱们这里的烟叶长的特别好吗?”

这个问题往虎子眉心一拧,也才第一次意识到这点,要说还真奇怪,自己居住的这座小镇和旁边相比,不管是种烟叶,还是这两年种植的橡胶树,都比其他地方涨势更好,这两年的外乡人来到这里后,都说这里的风水好。

难不成真有风水这事?

虎子才刚开口,昆叔却狠狠地啐了一口:“屁,这老天爷啥时候开过眼?风水之说,那都是糊弄外人的,是怕了别人不敢来这地方搞种植园。”

“叔,那是啥道理?”

昆叔眯着烟卷,老眼忽然红了起来,徐徐道:“虎子啊,我告诉你,你要记住了这里的土地之所以好,那是因为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是用咱们华人的血浇过的。”

“用血浇?”虎子知道叔叔从不说假话,顿时汗毛都竖起来了,整个镇子的地都用血浇透,那需要多少……华人。

昆叔坐在田埂上,抽着烟,任由泪水从蜡黄的脸颊上滑落,却紧咬牙关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那一年的情形,他至今还记得很清楚,那天,他挨了一箭昏死过去,等醒来后却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埋在了尸山血海之中。

这还不算,那些手舞着大刀,拿着长矛和弓箭的土人,在荷枪实弹的荷兰人指挥下将一队队捆绑着得华人同胞带到这里,然后就像是杀猪宰狗般砍下他们的脑袋。

血水顺着断开的脖子沁入大地,整个镇子都被染红了。

这还不算。

他们砍下了头颅后,还将他们一个个悬挂在每一颗大树上,警告华人离开这片土地那一年,婆罗洲的大树上,结满了枯干的人头。

这还不算。

最惨的是女人,她们被抓住后,每个人都受到了非人的蹂躏,从呱呱幼女,到年长之辈,她们的身体被无数龌龊眼绿的土人糟蹋后,再被砍去四肢,受尽折磨在猖獗的笑声中流血而亡。

这还不算。

那些年幼的孩子,被直接用长矛穿透了身子,被土人们当成了美食分食而光,只留下了一具具比野狗还不如的骨架。

那段日子里,昆叔就这么趴着,躲在死人堆里,闻着无法忍受的尸臭,喝着沁满了鲜血的河水,才最终熬到了土人退去,活到了今天。

当他走出镇子时才知道,被大家视为海外乐土的兰芳国在举着大刀长矛,身后站着荷兰士兵提供支援的当地土人围攻下,最终沦陷,数十万华人全被当成了猪狗屠宰一空。

这个华人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度,遭遇了最血腥而疯狂的屠杀,他们创造起来的财富被掠夺一空。

他们跑,她们逃,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华人都希望祖国能伸出援手,但得到的却是冰冷和沉默。等他身体好了暂时回到国内后才知道,在大清国内,知道此事的人寥寥无几,就仿佛那是一段写在黄纸上的老故事,只是一段说书嘴里的一段陈年往事。

这种冷漠比起土人的大刀更让他心寒,每当他说起那段往事时,身边的人总是摇摇头,都说他在说胡话。

所以他真的呆不下去了,再次离开了国内前往了南洋最大的华人聚集地吕宋求生,苦苦挣扎,四处打拼,才最于又挣下一份不错的家业。

但即便是不用为下半辈子愁吃愁喝,他也不敢有半点放松,每日都是小心翼翼,谨言慎行,就仿佛是一只只能躲在地道里,欣赏着自己攒下的财富的地老鼠。

直到有一天,一支华人的舰队来了。

用大炮,用子弹赶走了西班牙人,并且主宰了吕宋,他才猛地见到了阳光。

那天他笑了,喝醉了,和很多在南洋求生的华人们一起烂醉如泥,因为他知道从此以后华人终于有了依靠,他即便是睡得再死,也不敢有人再打华人的主意了。

后来他听说了建军港的事,便咧着嘴,笑着,捐了十万两白银。

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钱没了可以在挣,但若是没了那支舰队,华人们哪怕是在有钱,也都是人家屠刀下的老鼠。

后来,他办起了烟叶种植园,在吕宋有了家不大的烟草种植园,手底下有了几十号人,最后当他听说如今南洋各地对华人再也不敢乱来后,便和几位当年幸存的朋友一起,又悄悄地回到了坤甸,回到了镇子,办起了更大的种植园。

随着越来越多新一批华人从国内各地走了出来,坤甸的华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但和那些国内刚出来的人相比,他始终无法忘记那段惨痛的经历。

虎子陪坐在旁边,眼睛红红的,双拳更是捏的指骨发白,他才知道叔叔嘴里那些老故事原来都是真的,为何每一位刚出来的华人来到小镇,都会被告诫要小心土人,为何大伙都宁愿等专门帮着收割的吕宋劳力到来,也不愿意用镇外那些土人。

这些贪婪的,自己不耕种,只知道无耻的伸手,拿不着便抢,便偷,边杀人劫财的土人,根本就不配活在这块土地上。

“走吧。”昆叔叙述完后,心情也好了很多,仿佛又变成了那个乐呵呵,见着谁都低头哈腰的老实巴交农民样,拍拍虎子的肩膀刚刚起身,突然,远处一声清脆的枪声陡然让他震了一下。

“怎么回事?谁又打枪了?”

枪声惊动了整座小镇,无数的华人从田地里,从种植园里冲了出来,他们扛着锄头,拿着扁担,拽着镰刀,他们知道,在这里除了他们自己,没人能保卫他们的安全。

“昆叔,快走,他奶奶的,那些土人又来抢东西了。”一个声音从旁边叫喊起来。

“狗日的。”虽说土人抢东西时有发生,在坤甸根本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刚刚才听完那段辛酸史的虎子,却不知为何仿佛心口上被人剜了一刀,红着眼睛抓起砍刀就要往外跑。

“等等。”昆叔一把拉住了他,望着他年轻的脸庞,却没有阻止,只是从腰里掏出一支左轮手枪递给了他:“记住,这是咱们华人开创的地盘。”

“现在和以前,那是不一样了。”

“叔,你放心吧。”

“砰砰砰……”随着虎子的离开,镇外的枪声越来越密集了,这让昆叔很是担心,想了想后立刻向镇上由吕宋专门派来的护卫队大营跑去。

几分钟后,一道无线电波从镇子内发出,迅速联系上了一艘正在坤甸外海巡逻的新华海军驱逐舰上。

“报告,坤甸东南五公里外发生了土人哄抢,目前当地护卫队正在赶去,询问是否可以提供支援。”通讯官的话,打断了正在查看这次巡逻路线的蓝建枢,他猛地抬起头后想了想,由卷起了海图,展开了坤甸地区的内河航道图。

“在哪里?”

“在这个位置,这里的河道水深平均超过……五米,我舰完全可以通过。”

“那还等什么?”蓝建枢扔掉了手中的笔,迅速冲到舰桥指挥台前大喊道:“立刻联系司令部,告诉他们旗鱼号截获先遣护卫队信号,正在前往支援。”

“拉战斗警报,全员准备。”

“叮铃铃……”

一阵阵刺耳的警铃声,打破了驱逐舰的平静,虽然旗鱼号已经被拆除了鱼雷等设备,改为了专职的巡逻舰,退出了主力编队,但舰上的预备役水兵们却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况,眨眼间旗鱼号便仿佛嗅到了血腥味的猎豹般,龇起了全身的毛发。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

望着舰艏旋转地半封闭炮塔,蓝建枢狠狠地捏紧了拳头。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34章 南与北(二)

安西,位于甘肃境内。

因当年康熙皇帝在这里大败葛尔丹部而得名,安西之名也来自安定西北的意思,只不过他老人家显然没想到,两百多年后这个位于河西走廊,联系甘、青、新、藏四省的要地,却成为了八旗清军最后的残存之地。

这些八旗骑兵,都是当年从全国抽调而出,在回叛快结束时来到西北的,足有一万余人,这也是满族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了。

而且康熙也肯定不会想到,西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