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是,皇上您当然不是。”陈平连忙摆手,可那表情却怎么看都不对劲,明显是说李大少爷口是心非,不过李默也懒得理他,立即说道:“朝鲜统治了五百多年,没钱,没人,没粮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朝鲜王宫的那些宝贝。”
“宝贝?”陈平的眼睛陡然亮了。
朝鲜王统治朝鲜也有五百多年了,搜刮的民脂民膏肯定不少,虽然金银剩下没多少了,但那些古董珍玩肯定还有,而且上次日本人冲入王宫后因为俄国的干涉,很快就退出了,对王宫的破坏不算很大,所以应该还有些斤两。
见到陈平明白了,李大少爷干咳两声:“咳咳,去和朝鲜王说,最近我忽然迷恋上了朝鲜历史,想借一些古董花瓶之类的研究研究。”
“迷恋朝鲜历史……”杜大壮人都傻了,见过趁火打劫的,却还见过打劫还编这么雅致理由的,朝鲜王听到后会不会直接气死了?
李大少爷才不管朝鲜王会不会气死,晚清时代多少国宝留到国外了?虽然自己的到来保住了晚清最后一口元气,但之前鸦片战争和第一次八国联军那会,圆明园都给烧掉了,损失多大啊?
想想后世中国人想看最珍贵的国宝,还需要漂洋过海去人家的博物馆,这简直就是最大的耻辱现在,也该让别人尝尝这种味道了,总有一天少爷要把那些国宝都给弄回来,不仅如此,还要把其它国家的珍宝都搬到紫禁城,建立世界最大的皇家博物馆。
为了这个伟大的梦想,朝鲜就第一个牺牲下吧。
陈平已经无语了,对李大少爷刮地三尺的本事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笑道:“少爷,金开男那里怎么办?”
“怎么办?凉拌。”李大少爷哼了声:“一会你去找李先生,就说我觉得朝鲜也挺可怜的,估计肯定凑不出实施金本位的黄金,请他派人去和金开男商量商量,挤出个几十吨黄金帮帮他们发行纸币,尽量早些稳定国内,不过这笔黄金必须压在我们手里,等他们那天挣够了钱才能交付。”
陈平已经无话可说了,之前对付日本时本,李大少爷就准备玩这手,可惜英美德三国插手才未能竟全功,只是拿到了一定的股份。现在好了,朝鲜此刻根本就是自己手里的螺丝,这几年连洋人都不愿意来,因为他们都知道,李默早已把朝鲜当成了禁脔一个人包*着玩,此刻这个金融扶持计划,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因为黄金必须拿来抵押,朝鲜等于只得到了一堆印着数字的花纸头。
而且按照李恩富和梁敦彦两人的脾气,肯定会附带种种苛刻条件,反正这笔黄金朝鲜是一辈子也别想拿到了,反而还被人控制了金融。
可以肯定的是,金开男一定会暴跳如雷,但又没法拒绝,作为甲午的第一线,又处于日本和满清的争夺中心,再加这两年的内耗,朝鲜早已耗尽了最后一丝元气,以他们的力量别提建设新国家了,恐怕连粮食都凑不满。
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胜利即将到手时,被人横刀夺爱白白拿走了最宝贵的果实,最后还不得不签署金融援助协议,看着国家命脉被别人掌握。
这就是弱国,实际上无论是那个年代,这种悲剧的小国家都有很多很多,或许他们依附在大国身边,还能比搞什么独立自强更好。
“大壮,你不是一直想出去走走嘛?带上一部分近卫营,立刻出发去朝鲜,记住了,”李默眼睛猛的眯了起来:“别落下一样东西。”
“是。”杜大壮回答的嘹亮激昂。
陈平也是哭笑不得,应该说,朝鲜的事情只是一朵水花,根本掀起不起任何风浪,这段时间的强大进攻态势,已经让列强们放弃了所有北方利益,此时此刻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南方上,根本不会来管朝鲜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保住在中国的最后根据地和利益才最重要。
或许此时此刻,英美等国都在后悔为何没有早点扼杀新华了,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除非他们真的能决心打一场大规模战争,否则就只能看着新华一点点崛起。
李默虽然很想立刻挥军南下,但毫无疑问这会触及列强的最后底线,如今新土地法和金融改革这两项大事还未彻底完成,刚流血的北方还不稳定,所以即便不考虑洋人问题,无论是总参还是首相府都不赞成此时打一场大仗,宁愿拼着南方糜烂一段时间,也要好好先巩固北方。
目前唯一可以出击的地方就是陕甘和整个西北,或许还有蒙古,但问题是,出了山西,就是茫茫大西北,那里地少人稀,民族复杂,自古以来那边的战争打得纯粹是后勤和消耗,所以在首相府的八条铁路计划中,横穿山西直通陕西并最终抵达青海,和从张家口出关延经蒙古抵达唐努乌梁海的这两条是最关键的,即使现在还有一大段不属于控制区不能立刻动工,但军方依然主动强令在四国岛强征了十万日本劳工,配合首相府优先保障这两条铁路建设。
不过打仗不能等铁路,因为即使是全力以赴,没有两三年铁路也完不成,所以军方不是不想打西北,而是因为实在是山西道路难行,所以此刻正在不断将物资一点点转运至山西和甘肃的交界处,加上优先要保障政府推行新政,所以这波攻势还必须再等等才行。
最让李大少爷愤恨的是,因为自己强势占领了吕宋,海军连续几场海战打出了威风后,原本混乱的南洋诸地也都一下子变得波澜不惊,不敢说华人走到哪里都是上宾,起码列强们都开始严加控制殖民地里的土人,以前那种故意制造矛盾冲突,大肆滥杀华人的事情似乎都绝迹了,即便是有也是很小规模,够不上开战的借口。
你们不闹,少爷怎么还拿什么借口继续圈地?难道养着世界第四海军,就这么整天巡逻来巡逻去的?
太浪费了,这不是逼着少爷出绝招嘛。
李默最后看了眼世界地图,忽然问道:“对了,元寿,你觉得孙九功怎么样?”
孙九功?虽不知道李默为何忽然问起他,陈平还是立刻说道:“底子不算扎实,但在古巴历练之后,沉稳了很多,善出奇兵,对骑兵和长途作战很有一套,他现在已经把台湾散乱的民团全部捏合了起来,组建了五千人的保安团,据谭晓增上次回来说,战斗力还不错。”
“所以,是个人才。”
陈平一向很少夸奖人,可偏偏看中的两个人如今却都成了海陆军的支柱,先有季濡山,后有张作霖,都是不错的人才,要不是有先知先觉做底牌,李默都不如他。
所以听到他夸奖孙九功后,李默也放下了心,笑笑道:“那就把他调回来吧。此外,我准备把骑兵师交给他,成立西北统一战区,把二师和四师都交给他,让他接手战区司令一职。”
一听说要成立西北战区,陈平就知道李默下决心要打西北了,立刻说道:“西北荒僻,天高地遥,是个让他发挥的好地方,不过高鼎如担任骑兵师师长虽然没有大功,但带队有方的苦劳是少不了的,就这么把他调走,是不是……?”
“这个没事,当兵就必须有觉悟服从安排,而且第七步兵师已经在琉球组建完毕了,正需要一个得力的干将,就让他去吧。”
“那就行了,师长和师长是平级,而且他自己也知道不是带骑兵的料,好多次都和我提过。”
“好吧,那就这么办。”李默最后拍板:“就让孙九功出任第一骑兵师师长,兼西北战区司令,高鼎如转任第七步兵师师长,此外总参谋部立刻拟电,让在吕宋的三师师长皇甫奇暂代西南战区司令,空军新组建的第三飞艇大队也调往吕宋待命。”
“西南战区……”
刚准备点头的陈平听到最后这句,眼睛一下子直了,根据战区制原则,必须打仗才会设立战区司令,可现在南洋吕宋太太平平的,为什么忽然要设立战区司令了?
西南有仗打吗?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28章 华人也该回去了!
甲板上,几位刚毕业的年轻人看着海轮徐徐从两根高高翘起的钢铁臂膀下穿过后,两条悬臂又缓缓放平形成了一座平整的桥面,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桥身能够升降的怪桥,全都凑近了想看个清楚,果然是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批从由皇上资助在檀香山学习,后又进入美国接受更高等教育的刚毕业的骄子,但也没想到在大西洋彼岸,竟然有这幕奇景。
伦敦塔桥,始建于1886年,并与五年前正式对公众开放,是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大桥,越过这里,就将进入被誉为世界中心的伦敦。
看到助手们对着塔桥指指点点,望着塔桥的桥面一点点放下合拢,李秀峰的嘴角露出了微笑,几年的独自创业,来往于各国之间,已经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发生在自己和所有华人身边那种润物细无声似的改变。
当他第一次带着三艘载满了鸟粪的船抵达欧洲时,迎来的是诧异和鄙夷的目光,欧洲白人们根本不跟你讨价还价,就以最低的价格收购了鸟粪拿去肥田,而且还强行征收了远高于标准的税收,甚至还怀疑你这是偷来的。
那个时候,他感觉到的是一种不公平,是屈辱。
但随着远东一连串的胜利,尤其是两场对日本的海战大胜消息传递到欧洲后,他再次带着十艘鸟粪抵达时,迎接他的是微笑,客套和平等的税收。
只有走出国门,亲身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深切感觉到这种变化,国内那些顽固派们依然在死死抱着洋人的大腿,把它们当成奶娘的时候,却不知道在欧洲,在美国,乃至在世界各地,华人们早已不在是世界三等公民。
“麻木不仁,目光狭隘,缺乏自信。”
这是刚刚创刊的新华日报上曾经用于批评南方的标题,连皇上看到那天的报纸,也都拍案叫好,一直说贴切。
神州大地上,还有很多人在悄悄地谈论着皇上的作为,说他篡国的声音就连北京城都不绝于耳,可只有他们这些在外闯荡的人才知道,皇上为这个国家做了什么。
他拼了命的购买军舰,投资海军,他不惜以背负骂名果断的挥军杀入北京,逼得光绪和慈禧自尽,果断清楚了那些八旗老爷,然后又迅速挥军北方,为华夏大地保住了最后一分元气,他通过一场场令人目眩的战争,让世界看到了华人的力量,让世界闭上嘲笑的嘴巴。
或许南方还不能那么快统一,或许西北的战事没那么快结束,但有一点毫无疑问,面貌一新的中华民族已经缓缓崛起。
现在,他来到伦敦,要做的就是为这种崛起添砖加瓦。
货轮缓缓地靠上了码头,旗杆上高高飘扬的艳红金龙国旗在这个世界中心飘扬着,它引来了无数目光的同时,也为这个常年阴霾的城市带来了一抹亮色。
“布恩先生,能在这里见到您实在是太好了。”
李秀峰看着前来迎接的瑞士老头,笑着和他拥抱在了一起,这一幕更让码头上的工人们诧异了,什么时候白人竟然还华人那么友好了?
布恩是瑞士人,开过一家小银行,但很快就被人悄悄收购,随着收购一起而来的是庞大到吓人的资金,在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资金帮助下,如今他已经是瑞士乃至欧洲都小有名气的投资人,直到最近他才知道,原来收购自己银行的人竟然来自远东。
今天,他来伦敦,就是来迎接那位超级大老板的财务大管家。
布恩还是第一次见到李秀峰,虽然有熟人介绍,但还是有些惊讶,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年轻,攀谈后才知道,原来这位叫李秀峰的人竟然是这几年创立在法国,小有名气的一家肥料公司的老板。
“布恩先生,我们的时间不多,我想知道目前交易所有没有异常?”寒暄了几句后,李秀峰立刻进入了工作状态,和李默待得时间长了,他也成了不喜欢废话的人。
恰恰这点,让布恩对他有了些好感,因为布恩虽然是瑞士人,但也听说过远东那些古怪的习惯,他不喜欢,他更喜欢简单明了,甚至很多人都在嘲笑他应该去美国,当牛仔。
去一个没有底蕴的爆发户国家?那还不如去远东,品尝一下传说中的中国美食。
布恩私底下曾经很多次这么说过,所以听到李秀峰的询问后,也立刻掏出了一份文件,却没有解释直接递了过去。
英文文件并没什么奇怪,但中间竟然还夹杂着一些德语,这让李秀峰嘴角微微一翘起,少爷说的没错,欧洲人不会平白无故的替华人打工,想要让他们为你办事,就必须折服,甚至是收买,要挟。
“布恩先生,您这里说最近橡胶的价格出现了一次轻微的波动,知道原因吗?”李秀峰指着其中的一段德文,看着他问道。
布恩神情看似未变,但李秀峰还是把握到了他眼中的一抹惊讶,听他分析起最近的橡胶走势。
橡胶投机。
这就是李秀峰这次来伦敦的原因,因为伦敦是目前最大的国际期货交易中心,每天通过这里达成的生意多达几亿英镑,虽然美国经济总量早已远超英法,华尔街也正在兴起,但谈到大宗买卖交易,伦敦的地位暂时还还没法取代。
而自己手中,却有这个世界最大的橡胶种植园,早几年斯洛先生的种植园投资已经纷纷到了回报期,吕宋后期大量的橡胶园再有两年也要收获了,随着汽车开始在各国纷纷出现,对于橡胶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个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
欧洲的气候使得它无法种植橡胶,虽然产自南美,但橡胶的发展却在南洋,而其中七成此时都集中在吕宋,南美虽然也开始有了种植园,但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都无比媲美。
这就是少爷说的大生意,要利用橡胶,敛财的同时,也要让各国再次紧绷神经,同时加速南洋的变革。
“走吧,直接去交易所。”李秀峰拍拍前面的座椅,轿车转了个弯飞快向伦敦交易所驶去。
……
吕宋曾经最重要的甲米地的军港内,仅仅停靠着两艘驱逐舰,虽然吕宋司令部目前还设在这里,但这个军港即将被改为二线使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更大的苏比克海军基地已经开始修建,根据计划,那里将修建成为南洋最大的综合军事基地,大小几乎等于一个关岛,要拥有超过二十个能够停靠一万吨级战舰的泊位,甚至李大少爷直接提出了五万吨级泊位那种吓人的数据。
原本苏比克基地是没这么快修建的,因为财政还不允许一下子修建那么大的军事基地,加上海军目前集中力量在修建克鲁特岛基地,但没想到总督钟文耀听闻后,居然主动联络南洋华商,以自强自建的名义,揽过了基地建设,并且趁此机会再次从国内输入了十万劳工。
南洋华人这些年实在是苦怕了,在土人和洋人的双重夹击下,苟且偷生,战战兢兢,虽有巨额财富也不能让他们有半点放心。
但自从吕宋被新华军打下来后,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尤其是这两年生活日渐好转,再也不需要提心吊胆后,更是把李默奉为了最大的恩人。
新华建国后,他们是最早积极响应的,听钟文耀说皇上资金困难,暂时没法修建新的海军基地后,更是爆发出了巨大的热情,短短一月便集资超过一千万蓝币,让大伙见识了南洋华商的富足,也见证了他们对海军这把巨大保护伞的关切。
在这种热情下,苏比克基地建设的速度飞快,短短大半年就露出了雏形,计划中需要至少两年的庞大基地完工时间甚至被预测只需要一年半。
在这样的热情下,李默也修改了原本将西南战区司令部放在关岛的想法,改为放在了吕宋,暂时在甲米地安顿,等苏比克基地建好后在迁往那里。
从两年前的占领,到两年后的大型基地开建,吕宋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李默当初提出的环绕吕宋岛的铁路已经修建完大半,在一亿蓝币的刺激下,华商和吕宋本地商人都爆发出了最大的热情,无数种植园被开垦出来,橡胶、烟叶和甘蔗成为了主要投资,加上李默提出了大胆的稻米收购保护价,粮食发展也得到了很大进步。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这里的水稻能够一年种植三季,极大地缓解了北方粮食紧张的问题,种植基地的梦想也在慢慢成形。
两年来,通过苦力名义输入的华人多达几十万,在加上那样各地的华人纷纷来这里安家置业,华人的比例正在飞速上升,如果等到这次首相府提出的五年五百万移民计划实施完毕,令人最担心的人口比例问题就将扭转。
大量的人口涌入,虽然使得一些吕宋人开始不安,但多数还是接受了这种改变,何况钟文耀根据首相府的计划,开始推动轻工业发展,例如橡胶、粮食加工,制衣,制糖,日用品工厂层不出穷,减少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人口已经不是富足,而是紧缺。
不过吕宋岛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一些人开始把目光对准了四邻,尤其是条件更好,仅仅一道海峡相隔的婆罗洲,但兰芳惨剧让很多华人不愿亲自再回那块伤心地,却又不想看到那么好的土地浪费,所以在钟文耀的暗示下,纷纷联络吕宋当地的农场主,以联合投资的方式,让他们先做哨兵去探路。
但在这个生机蓬勃的时候,一纸委任状却让人神经一下子揪了起来。
西南战区司令。
皇甫奇看到委任状,惊讶的都快说不出话来了,要知道根据之前的战区划分,西南战区则包含了西南太平洋和整个中国海,连台湾都属于其中,如此大的疆域海洋,交到他手里实在是有些沉重。
虽说是暂代,但此时把他提拔为战区司令,皇上和总参肚子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呢?
皇甫奇不会傻到因为看到了吕宋的欣欣向荣,就认为天下太平可以马放南山了,但此刻北方还未一统,南方诸省又在列强的支持下企图割据,为何忽然任命西南战区司令部呢?
“没什么,皇上是要挤压南方了。”
皇甫奇扭过头,说话的是第二舰队司令官乐飞,也是除了英法两国外这片海域最大的海军舰队控制者,正式因为他的存在,吕宋才能不受外界干扰迅速发生改变。
“挤压南方?挤压南方和动南洋有什么关系?”
“很简单,英法等国之所以能够无所顾忌的出售军火,支持南方那些家伙,就是因为他们有一条稳定的航道,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
皇甫奇喃喃念叨着这个名字,似乎有些明白了,就是因为南洋太太平了,所以各国都可以把注意力毫无顾忌的投射到南方诸省,如果南洋再次动荡起来,哪怕是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他们也不得不分心,毕竟这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大少爷不是战争贩子,也不是疯子,更不愿意看到华人受到迫害,尤其是外海华人对他的支持已经成了主要支柱的情况下,这些人的安危已经成了他的头等大事。
虽然南洋华人地位提高了很多,但本质上却还未发生转变,列强们是不甘心华人继续壮大的,所以除了吕宋外其余地方对华人的限制依然很严格。
李默心中的南洋,即使不能全部并入大中华的怀抱,也应该成为华人的乐园,而不是只有一个吕宋。
但应该从哪里下手呢?
动那些强国的地盘肯定不行,那么只剩下……
“婆罗洲。”
皇甫奇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这个曾经带给华人最大痛楚的地方。
华人也该回去了。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29章 望西北
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叛大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
咸丰十一年(1861年),泾州四县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
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叛大军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平凉府人口损失249万。
华亭县志,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
隆德县志,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
固原县志,同治二年一份奏报称,固原突被回叛大军攻破,固原回叛……城内官民男妇共死者二十余万人,庆阳府战争中损失128万,汉民尽屠。
宁夏府,同治二年,回叛军队,陷宁夏府城,汉民十余万被屠殆尽。
同年马化隆又陷灵州,城中民人死者二万余,整个宁夏府人口损失多达150万,战后仅存10多万,同时赴义者,数十万人,尽罹锋镝,天降鞠凶。
马池(现为宁夏盐池),原有10万汉民,战后只留下5947人,人口损失超过九成,汉人尽屠。
陕回叛军入甘经渭源、狄道至河州,屠杀甚惨,乡间不敢住,余者全涌入县城,借城墙保命,而城破之后,则被血洗。如渭源城破后,“屠毒生灵以数万计,满城官员皆死之,残杀一日,辄死汉民数万,血流成渠,尸积如山,伤心惨目。”渭源人口损失九城,汉民基本被杀光,十年后才设官府,招民种田,原有住户只余十余家。
狄道,同治二年八月,回叛大军陷狄道州城,居民十余万被屠。
靖远,同治五年,陕回叛军陷靖远县城,陕回结靖远回为内应,攻陷其城,靖民逃出者十之一二,汉人死者男妇约十余万。
临潼县志载,,陕回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
泾阳县,损失人口十余万。
兴平县,……
总计十七年时间,回叛大军对汉民展开了疯狂的大屠杀,从同治元年起,在陕西杀了约500万人。一年后回叛被清军镇压驱至甘肃,入甘肃后,又对甘肃汉民进行疯狂大屠杀,虽然也有甘回参与,但最残暴的依然是陕回,杀人最狠。
回军叛乱之前,咸丰十一年,甘肃人口1946万,战后光绪六年人口仅存495万,人口损失1455。5万人。
在甘肃,回军一次杀十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二十七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十七年里总计杀掉陕甘两省约2000万汉民且不分男女老幼,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
坑坑洼洼的道路,让特意调派来的指挥车内摇摇晃晃,孙九功看着面前从前清户部,兵部摘录下来的文件,眼睛通红,牙关死死,连两颊的肌肉都有些僵硬。
接任西北军区司令一职后,他便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北京,再从北京抵达了山西回合部队,而这份东西正是那天李默接见他时交给他的。
孙九功清楚地记得,那天皇上眼睛红红,脸色铁青。
如果说清末时期兰芳是外海华人心中的最痛,那么十七年回叛则是中原大地抹不去的伤痕,一道永远无法抹去的血泪历史。
同样,对于回民来说,这也是一段痛彻心扉的历史,少数人利用了满清腐朽,贪污横行,讹诈之风不止,清军团练乡勇胁迫为借口,勾结洋人,自立为国,分裂中华,鼓动无知教众,发动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也正是这个时候,一个人临危受命。
那天,无风无雨,无日无月,他带着授衔公文,半夜出京,一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那一年,他已古稀之年,扶着棺材,带着六万湘西子弟,踏入了茫茫西北,面对百万叛军,面颜不改。
出征那天,他面对累累白骨,面对西北大地千余万刀斧下泣血的汉族同胞,骑在鞍头,挥鞭怒道:“汉唐以来,汉军从这里长途跋涉,远赴绝域,开辟了今日之疆域,祖宗遗业,岂能在我等手中丢掉。”
从此,他开始了十七年的茫茫西北金戈之路,马蹄击溅,金属碰撞,满腔的热血染成漫天彩虹,多少次化险为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告别子弟的尸体,再次怒吼挥军。
湘军因为他而崛起,也因为他而名燥中华,据说后来班师时,出征的六万湘西子弟兵仅余一万归来,其余皆魂归西北。
如果要评选晚清李默最尊敬的人,则非他莫属。
他叫左宗棠。
一个年少时曾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最终却凭借刚毅、坚韧、雄心面对内忧外患的清朝,只手擎天,挽危难于狂澜的一个。
和李鸿章等人不同,他一生都几乎在战火中挺直腰骨,尤其是面对法国外辱,面对少数民族分裂国家的叛乱,他从未皱眉,一力主战,并屡战屡胜。
他的功绩,是建立在对外敌之上。
最让孙九功佩服的是,他那种钢铁般的心智,面对疯狂的敌人,他以同样疯狂和冷血的回敬,在六万子弟兵和沿途汉民的加入下,他同样祭起了屠刀,西北甘肃新疆等地三百余万信教之众被他冷血的扫入了历史,迫使回叛不得不遁入邻近的俄国,中亚西亚等地,从此闻左之名而丧胆。
最令人叹息的是,这样一个堪称伟大的人物,在晚清没落的时代,给国人保住了六分之一的国土后,却因为一个商人最终退出了政坛,也因李鸿章等人的弹压最终郁郁而欢,死在了军营之中。
他死了,但却打败了法国,震慑了英国,赶走了俄国,平息了叛乱,给自己们留下了一个还显完整的大西北,却也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西北。
孙九功合上了这份资料,当他被委任为西北战区司令后,他就知道绕不开这段历史,回叛虽然过去二十年,但西北各地仍然荒凉而生僻,用千里不见人烟可能有些夸张,但百里无人却不鲜见。
而他现在要面对,正是这种情况。
回叛之后,满清从未放松过对西北的控制,除了从中原移民戍边屯田外,还长期驻扎着数万精锐大军,这也成了最令孙九功头疼的事情。
但这所谓精锐骑兵却并不是最担心的问题,根据情报部的消息,长庚手底下能凑够六万就很了不起了,不过他也的确有一套手段,能够把众多民族的部队聚合起来捏到一起。
孙九功真正头疼的是,面积和兵力。
皇上给了他两个步兵师,还把唯一的骑兵师给了他,甚至为了他的安全还派出了一支夜鹰小队随身保护,论人数,论装备,正面决战他有信心一个小时内就全歼长庚手里的那些冷兵器武装,但问题是别人根本不跟他正面打。
能当陕甘总督的人从来都不是傻子,这个位子上出现过太多的人物,长庚显然也知道自己的劣势和优势,所以他听闻山西被占后,立刻缩回部队,甚至还让出了陕西,把拳头缩回了甘肃、青海和新疆内。
这种退缩不仅没让大伙松口气,反而让人更加不安,因为这三个省份幅员辽阔,加之当地回叛时幸存下来的百姓对清军很有感激,情报部也不能准确掌握长庚的主力在那里。
对方有六万人,自己也有五万,但问题是西北皆为骑兵,虽然大部分都是刀马骑射,但骑兵就是骑兵,来如风,去无踪的本质未变,除非有同样相等的机动力量,要不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