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调教太平洋-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然,一辆四轮汽车从马车边驶过,索尔兹伯里首相扭头望去,眉头却又皱了一下,那是一辆产自远东的汽车。
这种汽车索尔兹伯里也有,因为那个李默一次性送给了英国政府和国会一百辆汽车,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政治捐献和推销。
国会议员们,对他的好感急剧上升,而当他们开车新式汽车来往穿梭于伦敦大街小巷,却又助长了人们期盼购买这种东西的热情。
交流发电机,飞艇和汽车,成为了欧洲从刚刚建立的新华国输入的最大三宗贸易,其中又以汽车最多,仅仅去年一年,输入欧洲的汽车就多达六千辆,很难想象几年前那里还是一片荒芜,连日用品也无法生产的地方竟能返销欧洲最顶级的工业产品。
虽然美国也产汽车,但由于价格和质量都不如对方,所以商人们更爱李默,但却丝毫没注意到正将源源不断地财富交给对方,让他有机会武装军队,建造军舰。
根据一些资料,从夏威夷船厂至今的五年内,李默已经向工业陆陆续续投入了多达一亿英镑,培训和正在接受培训的工人近百万,这个投入比例仅次于工业蓬勃发展的美法德之后,比大英帝国还高。
还听说,他发明了一种能够大幅提高效力,使产能增加几倍的新生产方式,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可惜至今只有几位英国商人见过,而且还都没看清楚全貌,无法得到太多的准确消息。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明显还掌握着一些独特的科技,就比如新华海军刚刚公布的那四艘一鸣惊人的靖海级轻巡洋舰,虽然英国得到了舰名,吨位等一些大致信息,还得到了后续的建造计划等等,但在细节上依然一头雾水,这让急需三联装舰炮和提高射速的海军部十分着急,甚至建议抢一艘回来研究。
抢军舰?索尔兹伯里头都大了,手扶额头,很佩服那位提出这个建议的海军部军官,起码他有足够的勇气。
马车很快抵达了的首相官邸,新一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索尔兹伯里走出马车后习惯性看了看天,旁边的侍从连忙提醒道:“首相阁下,飞艇工厂昨天已经投入生产了。”
“该死的,我只是在看天气。”索尔兹伯里狠狠瞪了眼这个不懂事的家伙,不过也庆幸得到了飞艇技术,要不然这辈子都改不掉这个毛病了。
他刚准备进入官邸,大门却被从里面拉开。“首相阁下,我正要去找您,上海发来了电报,菲利特曼将军正在上海以北的海域和新华海军发生了对峙。”
“对峙?”
“是的。”金伯雷面色严峻:“一场涉及了八艘战列舰的对峙。”
“什么?”还以为是又和以前一样是小打小闹的索尔兹伯里人都跳了起来。“这个该死的李默,他想要和大英帝国开战吗?
……
“挑衅?”
“开战?”
“警告?”
“或者是其它……”
菲利特曼站在老人星号战列舰上,举着望远镜眉头紧锁,对面是新华海军太平洋舰队的四艘公爵级战列舰,无论排水量、火力和实力,都比自己这边两艘老人星和两艘百夫长级高出一截,唯一能够占取优势的是自己手上多了四艘巡洋舰。
不过如果对方真开战,唯一选择恐怕就只有以巡洋舰缠住对方,保护四艘战列舰撤往台湾海峡,等到从香港和新加坡启程赶来剩余八艘主力舰。
如果十二艘主力舰全部抵达,即便其中只有五艘老人星和两艘百夫长是新锐,他也有把握打赢,但问题是对方手中还有一支舰队,如果进入南海骚扰,全力打这边的话,恐怕等不到会师便全军覆没了。
菲利特曼的大脑飞快转动,忽然他发现,无论自己如何计算,他发现有一条始终绕不过去,那就是这个新成立的新华拥有的海军力量几乎已经和大英帝国远东舰队持平,主力舰质量上甚至还占着优势,唯一能够克制的是自己手上有十三艘大型装甲巡洋舰,对方却只有八艘。
不过这个情况也在飞速改变,他们公布的计划中,后四艘靖海级巡洋舰将于一年后服役,唯一能够保证优势的是,大英帝国的战列舰建造技术已经成熟,可以源源不断向远东投放,而李默想要突破战列舰技术,恐怕还需要两年。
所以,是不是凭着消耗,打这一战?把李默扼杀在襁褓中?相信只要打沉他三到四艘主力战列舰,新华海军就不得不出于全面守势,甚至将要放弃被他们合并起来,并已经改名的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
“大夏群岛?”
“这个名字不好听。”菲利特曼的手指从海图上如一道璀璨珍珠的密克罗尼西亚和马绍尔群岛上掠过,想到新华政府改的那个名字,直摇头。
太平洋的次序和规则,正在被一帮毫无骑士精神的黄皮猴子给玷污。
“他们有答复了吗?”菲利特曼抬起头,眼中锐芒闪闪。
“还是那句话。”通讯官耸耸肩膀,摊开手无奈道:“我们在长江以北。”
“长江以北?”菲利特曼咀嚼着这句话,拳头越捏越紧,逐渐连汗水都渗了出来。
对面的公爵号舰桥内,林泰曾脸上褶子都快笑眯了,和英国海军对峙,而且还不弱下风,老天爷恐怕在这之前他想都不敢想。
“子香,你说菲利特曼会不会被我们弄得不耐烦了,真打?”林泰曾问道身边的刘步蟾。
“不知道。”刘步蟾嘴角一歪:“不过菲利特曼是个稳重的海军将领,恐怕他会等到香港的主力抵达才会做出选择。”
“哎,那就可惜了,要是他冲动点,现在打过来多好。”林泰曾摸着拳头,浑身痒痒。
“你就想死吧。”刘步蟾白了他一眼:“打掉远东舰队或者不难,可你别忘了,杀死一千,自损八百,少……,皇上可不想玩消耗。”
“娘的,不过瘾,你瞅瞅后面。”林泰曾指了指地平线上一艘庞大的看似运煤船的黑点,压低声音道:“我敢打赌,水下那几个家伙,比我们还热心,巴不得立刻打起来呢。”
刘步蟾点点头。
这一年来,海军卖掉了四艘决心级,淘汰了全部三线小炮舰,驱逐舰也被拆了鱼雷等武器改为护航和海防用,甚至连四艘巡天级轻巡洋舰都处于半退役状态,军舰数量开始缩水,在外界看来似乎在大副缩减,但实际上只有很少人知道,一次重大调整已经在悄然转变中,就比如远处水下刚组建不久的新四艘灰脊鲨潜艇,还有后续的多达八艘改进型。
很少人知道,一支多达十六艘规模的水下海狼部队,躲在了巨舰大炮的阴影中,正在悄悄磨砺牙齿。
所以如果真要打,在这片开阔的海面上,只要拖到晚上,他相信英国在多来几艘主力舰恐怕也不够水底下那些家伙咬的,不是他们有多厉害,而是这年头除了自己这边外,还没有一家在舰上装载反这些家伙的武器。
“报告,五师先头两个营已经抵达了登州湾,总参说我们任务已经完成,可以离开了。”
“嗯,知道了。”林泰曾点点头,笑道:“菲利特曼如果发现,和我们在这里对峙错过了阻止五师登陆江苏的最好机会,会不会发疯?”
“不知道,不过今晚肯定睡不着。”刘步蟾哈哈大笑着,和林泰曾敬礼后向外走去,同时身后响起了林泰曾的声音:“发信号给英国人,我们回家了。”
……
“五师两个营已经登陆完毕,初步建立了防线,预计半个月后五师可以全部进入江苏。”张作霖介绍着目前的战局。
“呼……”
总参指挥室内,陈平和严复对视一眼,都长出了口气,唯有李恩富似乎还不明白,问道:“元寿啊,你们大张旗鼓和英国人搞对峙,就为了让五师登陆?难道说菲利特曼会阻挡我们进入北方?”
陈平微微一笑,掏出几份报纸递给了李恩富:“我的首相大人,你看看这个。”
李恩富诧异一眼,飞快接过报纸,发现这都是十几天前上海刊印的,不由更奇怪了,问道:“这和你们让林泰曾去上海有什么关系?”
“李先生,你仔细看看,指甲划过的地方。”
“指甲?”
李恩富连忙低头看去,只见到报纸上的确有一些淡淡的指甲划过的印痕,而且凡是划过的地方无一不是和江苏有关系。
“这是情报部弄到的菲利特曼看过的报纸,从印痕上来看,和我们猜得一样,菲利特曼起码是有心要保江苏的,所以才会如此关注我们在山东的行动。”新任国防大臣严复介绍道。
李恩富渐渐明白了:“所以你们派林泰曾过去,就是为了把英国吸引到上海,而抢占莱州湾。”
陈平点点头:“不错,虽然英国人不太会和我们宣战,但如果给菲利特曼足够的机会,他肯定会派军舰在江苏外海巡逻,那时除非我们宣战,不然随便找个借口都可以阻止我们登陆,那时候我们空有兵力,也只能从陆上一步步打下去。”
“现在是冬天,那样的话时间太慢,会给淮军足够的准备时间,只有先从海岸登陆,这样等山东结束后,部队就可以腾出手来立即南下,两线夹击,才能尽早的解决北方战争。”严复继续道。
陈平笑笑,既然五师先头部队登陆了莱州,那么英国人也没法阻止了,所以立即扭过头继续问道:“陆战队三团和一师一团,四师三团推进到了那里?”
“一个小时前报告,陆战团已经快到了青州了。”张作霖拿着推杆,指着陆战队前进的路线说道:“现在山东各地都在下雪,道路比较难走,我们预计还要三天才能抵达济南城下。”
“一师一团过了德州,四师三团也到了临青,沿途都没有遭遇什么抵抗,他们会比陆战队提前一天抵达济南。”
“太好了,只要拿下了济南,山东算是到手了,而且还能早点去支持五师打江苏。”新任国防大臣严复兴奋地挥了挥手。
“呵呵,都怪这天气,要不然济南早打下来了,还用得着等那么久。”陈平呵呵一笑,望了眼外面飘洒的雪花:“我们拿下山东倒不难,不过可苦了首相大人了。”
李恩富苦笑道:“我苦个屁,难不成和少……,错了,和皇上说,您让军队打慢点,我这里来不及擦屁股?”
“呵呵……”李恩富说完,严复和陈平都笑了起来,就连张作霖也莞尔一笑,打掉了山海关,控制了北京,拿掉了袁世凯的五万新军,等于一下子吃掉了清军近十万军队。
山东,河南和山西虽说都有一镇兵马驻守,但大都不满编制,吃空饷眼中,加上三地士兵久疏战阵个,根本成不了气候,如果不是天气阻挠,甚至在过年前都能收复这三地。
所以此刻要考虑的不是怎么打仗,而是怎么尽快把打下来的地方纳入政府有效管理中,必须尽快把骨架子搭起来。
“对了,这几日都未见到皇上,他人呢?”李恩富这段时间是忙得头头转,此刻见到李大少爷尽然难得没来参谋部,但刚开口询问,就发现陈平和严复陡然升起了怪异的表情,就连张作霖都扭过了脖子?
“不会又去前线了吧?”李恩富浑身直哆嗦,陈平连忙说道:“这倒没,不过皇上说……,他说北方战事不算复杂,让我们自己处理,他要去休假。”
“休假……?”
“他是皇上啊,也有假期?”李恩富蹦得三尺多高,真不知道当了皇帝的李大少爷搞什么,难道还有比如何加快北方稳定更重要的事情?
……
此时此刻,能够比加快解决北方战争,防止外部势力干涉的事情真不多,但位于小笠原群岛的巧月岛上,却实实在在发生了一件。
飞行试验室前宽阔的水泥空地上,人山人海,几乎岛上所有实验室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拥挤到了这里,李大少爷也穿上了一身便装,挤在了人群最前面,对着面前的大木头架子。
既兴奋,又可惜。
兴奋的是,经过动力试验室的努力,第一台铝制轻型40马力轻型发动机终于研制成功了,这也意味着早已做好的木头架子终于可以上天了。
和历史上莱特兄弟那架飞行者一号相比,面前这架中华一号飞机就完善多了,起码有了个浴缸一样的木质开放式座舱,不必胆战心惊的悬空坐着。
除了这个座舱外,其他倒也差不多,机身是木制的,机翼的骨架也是木制的,上面蒙了层帆布,为了保证强度不至于飞上天后解体,用钢丝链接加固,同时升降舵和尾舵都是从飞艇上缩小后移植下来的。
虽然以李默的眼光看,简陋的吓人,反正他是绝不会往上座,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从无到有的必须过程,就像无畏舰那样,自己能知道未来的发展,但也越不过去直接开造超无畏。
张宝翼脸色涨红,一边和工程师们一起做最后的检查,一边努力地平复呼吸,摸着木质的机身,他知道今天摆在自己面前的只有两条路。
上天,成功。
掉下来,失败,自己也……
很快,工程师们就检查完了整架飞机,其实说白了,要检查的地方还真不多,只能看看钢丝有没有松,木质结构有没有开裂,帆布是不是牢固。
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真能飞起来。
“老板,你放心吧,我保证它能飞起来。”飞行试验室总设计师,阿德尔站在李默身边,望着飞机,脸色激动:“因为我梦到了。”
“梦到了……”李大少爷脑垂黑线,真不知道为啥科学家都有些神神叨叨的,就像是特斯拉,总是头疼做奇怪的梦那样,都是极品啊。
“我也希望你的梦想成真。”李大少爷,微笑着送去顶高帽子:“如果它飞起来,你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最伟大的?”阿德尔看来很受用这个词,连忙握着李默的手:“老板,这都是你的功劳,如果不是您把我们集中起来,如果没有您的执着,恐怕我们一辈子也弄不出飞机。”
“哇咔咔,中国呆久了,也学会拍马屁了。”李大少爷从善如流,刚想夸几句,场地中央的张宝翼就已经开始和其他几位伙伴拥抱起来。
“要开始了。”李默的心脏猛地揪了起来。
“报告皇上,张宝翼准备完毕,随时可以试飞。”和战友们道别后,张宝翼小跑着来到李默身边,敬礼大喊道。
李默缓缓地举起了右臂,和设计飞机的科学家相比,他更佩服这些敢拿生命做赌注的试飞员们,他们从千万人中挑选出来,要经过严格训练,还有背记大量拗口的专业知识,为的只是这一霎间的辉煌。
“宝翼,这个名字好。”
“去吧,去给华人,插上一对傲笑蓝天的翅膀。”
“是。”
张宝翼大喝一声,带上头盔,套上了一个简易的防风镜,大步流星义无反顾的向不远处的飞机走去,陪同一起来的方仙琪猛地抱住了李默的胳膊,阿德尔等设计师也都屏住了呼吸,四周所有人都捏紧了拳头,静静地等待着。
“突,突,突突突……”
地勤官用力的一转装在机首发动机螺旋桨,顿时机首下方冒出了滚滚黑烟,螺旋桨眨眼间便化为了一道旋幕,将飞机带的挪动了几尺。
身后牵扯的士兵们吓得连忙拉紧了绳索,防止飞机发生偏转和移动,张宝翼走到座舱前,深深地吸了口气,忽然鼓舞似的暴喝一声,坐入了机舱。
随着一只大手探出,猛地握成了拳头,身后拉拽的士兵立刻解开了绳索,飞机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开始一点点滑行。
五米,十米,二十米,三十米……
一些人甚至不敢再看了,用手捂住了眼睛,方仙琪更是吓得躲入了李默怀里,当她靠在胸口时才发现,看似冷静的李默竟然也同样心跳飞快。
滑行越来越快,当快到六十米线时,前部机轮忽然微微抬起,然后所有人都见到飞机机首仿佛被什么东西抬了起来一般,竟然摇摇摆摆的慢慢抬高,蒙在机翼上帆布也被大风鼓吹的几乎要涨了起来。
就在这刹那间。
座舱里的张宝翼也察觉到了飞机那种飘飘欲起的感觉,一咬牙猛地往后一拉舵盘,顿时飞机仿佛被扔进了白云里,飞快的窜升起来。
“飞起来了。”
“飞起来了。”
“飞机,飞起来来了。”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跳了起来,呼喊起来,尤其是参与了飞机研制的士兵,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全都热泪盈眶,就连阿德尔也没了往日的风度翩翩,激动地又跳又叫。
飞机非得并不高,只在头顶大约五十米的高度来回盘旋,但即使这样,李默也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再一次改变了历史。
因为自己比莱特兄弟差不多早了五年弄出了飞机。
是的,他不懂飞机,不懂航空发动机,也不懂技术,但他却知道概念这就是优势,和很多项目一样,他指出一条道路,然后集中力量和金钱往大踏步走,因为后世带来的眼光,可以让大家无视道路上的迷茫和枝杈,全力对准一点。
这就是李大少爷最大的金手指。
“阿德尔先生,请接受我的赞美,你们是最棒的。”李默拥抱着阿德尔,笑指着盘旋的飞机:“你看它,飞的太平稳了,你们是不是在风洞里吹过很多次了?”
“谢谢老板,是……”阿德尔被夸的脸都红了,但忽然间却停住了嘴巴,瞪着眼睛,张大嘴巴:“老板,风洞是什么?”
“不会吧,搞飞机不都是要在风洞先吹吗?”陡然间,半吊子概念大师背脊上爬满了一身冷汗,这才想起自己好像还没提出过搞风洞的概念。
“它能将降落吗?”
李大少爷咂咂嘴吧,心脏再一次揪了起来。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21章 土地
清凉的海风,拂面而过,吹散了白昼的炙热。
作为最大的岛屿,又有一座深水良港,巧月岛当之无愧地成了整个小笠原群岛的中心,加上又是李大少爷圈定的外海秘密实验中心之一,所以这里的建设速度很快,经过几年的努力,以港口为中心的一座小城镇已经初步完成。
这是李大少爷甲午之时从日本手里买下的私人群岛,根据之前和李恩富商量后,这座群岛最中央核心的三座小群岛将永久属于皇家财产,但外围的硫磺岛等岛屿,则交给军方管理,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整个群岛,也可以把它利用起来。
巧月岛的建设基本上几乎是李默一个人设计规划的,深受后世度假休闲概念影响的他,几乎把这里建成了一座旅游岛,环岛公路通往岛屿四周的每一座沙滩,每一幢房子,而且海港里还专门辟出的一些小泊位,当然还有豪华的大游泳池。
可惜啊。
李大少爷眨眨眼皮,尼龙还没弄出来,伟大的比基尼还在腹中没办法实行,最胆大的月儿又有了身孕不敢下水,小巧要照顾孩子,只有熟悉水性的三娘在李大少爷的鼓励下,羞羞答答见到没人后,才悄悄地一个人游泳嬉水。
虽然已经是夜晚,不过因为这里有大量的实验室,也有一部分驻军,电力需求却极为迫切,所以在巧月岛边的无人岛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通过海底电缆向全岛供电。
除此之外,几座实验的风力发电机也在岛屿最高处竖了起来,只是还不太成熟,功率和供电还不是很稳定,不过李大少爷秉承一点,任何技术都是在应用中才能成熟起来,所以还是一咬牙让李恩富下了五百台的订单,用于大夏群岛等岛屿。
不过和李大少爷控制下连吕宋在内近两万大大小小岛屿相比,这点量只是沧海一粟,所以他给电器实验室和政府的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完善风力发电,同时要给大约三千个有人居住的主要岛屿插满风力发电机。
这是个疯狂的计划,坏处是投资巨大,好处是可以带动起码两万个就业岗位,还有电力技术的进步,同时可以带动岛屿经济的发展,铺设遍布全疆域的无线电等等,所以从长期来看,这点投资又不算什么了。
李大少爷对电力是疯狂,而且是固执的所以他能让特拉斯再也不愿意离开,也让这里的整座海湾都亮了起来,何况是这座精巧却不失奢华的皇家别墅呢。
从宽阔的别墅平台上望去,远处美丽的港湾内灯火摇曳,光影中人群三三两两,由于住在这里的大都是些科技工作者的家属和驻军,虽然只有几家军人家属经营的小杂货铺,但商品却很齐全,所以生活简单却非常悠闲。
李大少爷躺在摇椅上假寐,眼角不时瞟向楼下泳池里嬉水的美人鱼,巴不得立刻从这里跳下去。旁边三女围在一起纳凉,逗弄着依依呀呀满嘴口水的李小少爷,传来阵阵笑声时,也不忘瞥一眼李默,似乎在笑他故作正经。
“皇上,想下去就下去呗,我们又不会笑你。”段月儿挺着大肚子,端来一盆水果放在旁边,故意瞪了眼滴口水的李默。
“停。”一句皇上,把李大少爷什么兴趣都打飞了,连忙皱眉道:“不是说了吗?别那么称呼,听得不舒服。”
月儿掩嘴一笑,白了眼轻笑道:“这是规矩。”
“规矩……”李大少爷嘴角苦笑,当上了皇帝才知道,原来皇帝的生活也不是很有趣,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到他是愿意永远住在这里,陪着几女嬉水取乐,不理外面的纷争。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自己已经卷入了其中,而且也已经无法自拔,所以瞪了眼月儿怀孕后鼓胀的愈发惊人的胸脯,笑道:“那好,我给你们下到圣旨,以后没有外人时不准叫我皇上,还是按照原来的称呼,不然……”李大少爷无耻的捏了把丰臀:“家法伺候。”
“死人。”月儿媚眼溜溜,嗔了眼李默,才转身回到了旁边,紧接着又传来了一阵嬉笑声。
李默喜欢这种氛围,如果学历史上那些帝王一样,家里都是规规矩矩的,恐怕他这辈子都乐不起来了,不过这也是在外面,回到了新华园后,四女还是会遵守一些规矩,不敢如此嬉笑。
“当皇帝其实还真不是什么乐事。”李大少爷咋咋嘴巴,心底叹了口气。
飞机首飞已经过去几天了,当他担忧的降落也没有出现问题,实验室已经准备再建几架用于实验,至于投入使用,起码在几年内看不到任何希望。
不过一些基础学科却也因为首飞而暴露了出来,必须抓紧办了,就比如风洞和船舶设计的试验水池。
流体力学是二战初期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这年代有这个概念的人极少,李默自己也是个彻彻底底的外行,但有难度也要上,这就是穿越的好处,可以清晰的把握未来制高点。
不懂没关系,李大少爷有日渐庞大的科学院呢,而且还有一位越来越得力的科技大臣,常林的好处是他做事格外认真执着,白话说就是特别钻牛角尖,凡是李默分派的任务,肯定是不惜代价要办好,这样的人搞技术可能会成功,但却缺乏了一些创新,但做自己的科学院管理助手却是极好。
为了不让来自各国的科学家们闲的无事,也为了不让大家走弯路,科学院是李大少爷把持最严的机构,也是完全由他负责的部门。
但和技术相比,还有一件事更困扰他。
根据刚收到的电报说,济南城已经被包围了,整个山东纳入手中已经指日可待,五师前锋两个营已经登陆登州湾,后续的大部队也正在保护下源源不断北上,依靠在上海外的那场对峙,被引开了目光的列强们根本没反应过来前,登州湾就已经被控制,现在那里有四艘战列舰和新组建的潜艇第二大队保护,除非菲利特曼敢投入全部主力,要不然就只能干看着江苏一点点被拿下。
江苏,山西。
是北方仅次于直隶的膏脂之地,山西富有是因为那里是晋商的发源地,清末晋商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一个群体,而江苏则因为土地肥美,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粮仓。
这是北方为数不多的宝地,是李默绝不甘心放弃的,虽然有协议,但江苏位于长江沿岸,谁也吃不准英美德法会不会干涉,所以他必须以最快的速度造成既成事实。
统一北方,是第一部战略,这一步随着从建军之初便一力推行的快速反应和作战能力,正在慢慢实现,虽然很想一口气拿下南方,但李默却深知,如果真在此刻挥军南下,八国联军打少爷这一幕,恐怕真会出现。
还得再忍忍。
眼下最重要的是巩固和消化北方诸省尽早纳入政府体系中。
但如何纳入这个体系,却是令所有人头疼不已,比这个更头疼的是,如何推行改革则更为棘手。
这年头,关内和关外是有极大差别的,之所以新政能在吕宋和关外三省顺利推行,是因为吕宋孤悬外海,在精锐一代基本被西班牙人杀死后,当地人对武装**产生了疑虑,尤其是对反抗更强大的新华军更为胆颤。
强大的武力保证了新政的推行,加上一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和鼓励种植等手段推出,基本上把失业者一网打尽,内部加速产业换代,减少失业率,开办大量的轻工业工厂等手段,联合外部严密的封锁政策,使得大部分人绝了参加危险武装革命的念头。
而东北三省也同样是因为如此,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大量投资,原本就人口稀少的三省给了新政迅速推行的土壤,得到了实惠的普通百姓也从旁观漠视到积极响应,新政推行的很快。
但这要套用在关内就复杂了,首先摆在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
电视上,清末明初那种森严的大家族制度不是说笑,大量的土地集中在这些地主和士绅手里,围绕在他们身边,只是一些没有土地的佃户,长工,随着一代代的繁衍,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大地主,就形成了小镇,他们在镇上的权利和声望就等于是土皇帝。
李默很清楚,任何一次王朝更迭的深层原因几乎都和土地有关,历朝历代为何开过时能兴盛,而后期却都不行了呢?
大部分原因也是土地。
开国往往伴随了长期的战争,使得人口锐减,土地资源开始释放,不存在紧缺问题,到了后期人口暴增,土地开始紧张,外加随着财富向少部分人集中,土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土地集中在了地主和士绅手中。
没有土地的普通人,只能依附在他们身边,围绕着这些人生活,加上此刻土地的利用率,粮食的产量都是很低的,种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所以一旦出现了大的灾情,往往是赤地千里,加上北方一条黄河,每年都会产生数以万计的流民。
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这些人就成了滋生动乱的祸根。
和人口稀少的关外三省相比,关内却是人口密集,大清国留下了四亿子民,这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庞大的一个朝代,也导致了关内土地的极具紧张。
像山东、河南这两地,都是人口大省,偏偏土地资源七八成都集中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改革,成为了摆在政务门口的一块最大绊脚石。
李恩富为首的内阁有两个意见,一是利用行政手段,强行购买地主的土地分给普通人,第二个是干脆让士兵挨家挨户去要,不顺眼的直接抓起来。
两个办法都有支持者,但都不是最佳手段,类似于后世那种枪杆子下的土改行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