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调教太平洋-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外派公署将建在檀香山,这样一来你自己也可以去夏威夷大学边读书边做事,不过那会比较辛苦,而且为了他们,你自己怕也没法去欧洲留洋了,要委屈你一下了。”

李默刚说完,梁启超便连连摆手道:“不,少爷错了,能够让数万学子安心留学,即便是要了启超的命又如何。与少爷您相比,启超只能算是浇花挑水之辈,少爷您才是那一钵血泥沃土。”

“呵呵……,马屁拍得不错。”

李大少爷心里痒痒,重新拿了一份文件递给了梁启超,见到文件后还没说话,严复便先解释起来:“卓如,你再看看这个,这是少爷准备实施的推进东北三省,普及基础教育的计划书,少爷这次不仅仅是要派几万学子出国留学,还准备在东北三省推行免费教育,让三省的孩子都有书读,并且还准备强制推行,但凡是不愿意让孩子来读书的,都必须交罚款,处劳役。”

“罚款劳役强制读书?”

梁启超的眼睛猛然瞪大不少,他还第一次听说有人这么干的,还没等他发表感慨,严复的另一句话差点让他心跳停止。

“呵呵,这些钱暂时也都由少爷出,等我们政务院财政压力小了,就慢慢接手。”

“东北三省的学子,全都由一个人出钱?”梁启超豁然而起,满眼惊愕。

李默笑着招呼他坐下,并没有立刻解说,反到是自己起身笑道:“卓如兄不妨先休息一会,陪着严先生聊聊天,看看计划,我先去看一下试验进行的怎么样了,等会到奉天再聊。”

“看试车?

“少爷您懂火车?”梁启超诧异的看了眼李默,之前他也看过前头那节车厢,都是些机器什么的,对他来说那就是天书,也听不懂那些工程师的话,所以只看了一会就回来了,没想到李默竟然要去看。

“懂一些。”李默笑道:“我以前是学机械的,所以能看懂一些。”

“学机械?”望着李默的北京,梁启超愣神间,严复已经呵呵笑了起来,道:“卓如你太小看少爷了,你以为他打下这片江山,就是因为有钱,有人,有大炮军舰吗?我告诉你,如今我们军舰上用的锅炉,新式动力机器,还有你前不久看到的汽车,还有电厂,还有很多你还不知道的东西,那都是少爷带人一起搞出来的。”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看着消失在车厢间的背影,听着严复的话,梁启超低头看看手里厚厚的两份计划,顿时有了种不真实的感觉,仿佛做了个梦,但他这次却真不想再醒来了。

……

“孙先生请。”

奉天清晨的薄雾中,在这位段飞的领路下,孙先生很快便挤入了人群,当不大的火车站出现在眼前时,他也被吓了一跳,只见到车站两旁,早已是人山人海,除了政府官员外,还有大量士兵散落四周,在士兵之外,则是得到消息今天会有火车来,特意想看看这种新鲜玩意的普通百姓。

虽说大清国也有了几条铁路,但东北大地上却是第一次出现,而且还这么长的距离,所以吸引人也很正常,只是……

孙先生看到了旁边一群看似教书先生的人,眉头一皱,他们为何会来?难道是被强迫来的?

“孙先生,到这里后你可以自由走动,我不会阻拦您。”段飞看出了他的心思,指了指那些教书先生说道:“他们为何来,我想您可以自己去问问。”

孙先生看了眼段飞,虽然他不太喜这个面色有些阴兀的年轻人,但为了更深入了解李默,立刻走进了那些教书先生中攀谈起来。

隔着人群,望着眉宇似乎开始变化的孙先生,段飞嘴角一勾,招呼人盯住他后,立即向车站内走去。

片刻之后,隆隆的车轮声伴随着道道黑烟,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等火车发出一阵刺耳的笛鸣,一些胆小的孩子立即吓得捂住了耳朵,直到这个庞然大物拖着四节车厢慢慢靠山站台,人们这才首次看清楚了这个定这个烟囱,冒着黑烟,几个大轮子连在一起的钢铁怪物。

当机车长将剩余的蒸汽排出,带起一片白烟混入雾色后,很多人甚至吓得连连后退,幸好排气很快结束,大家才又恢复了平静,一些胆大的年轻人见到士兵不管,还故意走近了一些,想看清楚这些大家伙为何能在铁轨上跑。

车厢里,李默伸了个懒腰,换做后世,旅顺到奉天用不了半天,可现在却足足走了十几个小时,昨天傍晚出发直至此刻才到,实在是有些对不起铁路大动脉的称号。

幸好,这只是测试,以后还有大幅提速的潜力,最重要是这条大动脉不会受天气干扰,能够充分利用旅顺东北唯一不冻港的优势,将物资源源不断转运至奉天这座工业大本营,为此海军还特意将第一舰队主力全都赶回了琉球和檀香山,就是为了最大程度提高吞吐能力,让位于经济建设。

“少爷,这就是我的老师,杨景镇先生。”李默刚下车,张作霖便带着大家迎了过来。

“原来是杨先生,久闻大名了,能见到您真是李默三生有幸。”李默呵呵一笑,握手道:“能培养出作霖这等人才,足见先生高才。”

杨景镇也没想到,这位掌管着十几万大军,拥有一支横扫日本俄国,不输给洋人的强大水师的人物,竟然如此年轻,还如此平易近人,刚开始见到李默伸出手来,还差点不敢去握,连忙摆手道:“少爷谬赞了,杨某着实当不得如此夸奖。”

“呵呵,先生不用客气了,李默虽然是个粗人,但习惯了直来直去,又旅居海外多年,已经不太熟悉国内礼节,但我华人自古尊师重道的道理还是懂的,先生一心治学,为国培养人才,让先生来奉天等我已属不周,所以还请先生和各位多多包涵。”李默一边说,一边扫了眼杨景镇身后的数百位教书先生,也是暗暗赞服杨景镇的人脉,问道:“杨先生,这些都是……”

“李少爷夸奖了。”杨景镇又客气了一句,见到李默问起身后这些先生,连忙说道:“这些都是我这几日联系的教书先生,他们听说了少爷您准备免费治学的义举,都愿意前来相助。”

“太好了。”李默拍了下手掌,大声道:“能得到诸位先生相助,李默代那些学子谢谢大家了,也请大家放心,虽然是免费治学,但李默必不会亏待大家,虽然现在我们还有这般那般的困难,资金也紧张了些,可无论如何这免费治学我是铁了心的要搞下去。”

“李少爷大恩啊,庞某代各位学子谢谢少爷大恩。”庞兄立于杨景镇身后,听到李默亲口承认免费治学,激动得浑身颤抖,连忙带头喊道:“至于我等,只要能有顿嚼谷就成了。”

“哈哈……”李默哈哈笑道:“这位老先生放心,东北三省这点费用,李默还是能一力支撑的,若是将来,那就要靠大家互相扶持了。”

李默这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小小的骚动,大家也明白了这位李大少爷的心思,他这是志在天下啊。

“免费教学固然是大功德,但强迫别人读书,若是不来还要劳役罚金,是不是有些过了?”正当大家回味着李默的话时,一个声音陡然从人群里响了起来。

李默抬头望去,只见一位洋装男子拨开人群走了出来,边走还边说道:“东北荒僻,虽然你建工厂,修铁路,屯田开荒都是好事,但请别忘记了,这些孩子往日在家都要做事,哪家哪户不是把他们当劳力用?若是都来上学,万一遇上农忙等大事,岂不是误了人家的收成?”

“这位先生是?”望着男子,李默心一阵颤抖,虽然他见过很多这位的照片,但这次见到了真人,还是有些不敢确认,连忙问道。

“不才,在下孙文。”

“果然是他。”李默嘴角一勾,深吸了口气,笑道:“原来是孙先生,久仰大名了,先生天下为公之心,可昭日月,李默佩服。”

“李先生夸奖了,这次辽东之行,的确是让我耳目一新,不过还请您答我刚才的话。”孙先生看了李默,抱拳追问道。

杜大壮还是第一次见到对少爷如此不客气的人物,刚想有动作,却被边上的段飞悄悄拉住了,还没等询问他为何阻止自己,李默已经笑着答道:“先生说的确实,但您大概是刚来,还不知道,我已经命人将学期改为两段,学子们每年都有几个月的假期,而假期恰好安排在农忙时节,再说了,如说真有事必须暂离几日,李默也并非不通人情之辈。”

“那我便放心了,刚才多有冒昧,还请李先生原谅。”孙先生听完李默的话,微微一笑连忙说道。

“先生初来,不妨与我同行一段时间如何?”

“与我同行。”听到这句话,便是杜大壮也知道少爷这是发出了招揽邀请,段飞更是皱皱眉头,他可是很清楚这位孙先生的能力的,而且此人和少爷的理念根本是南辕北辙,这两人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呢?

连这次随行的严复也是皱起了眉头,不知道之前还在说共和不可取的李默,为何却向这位共和的坚定支持者抛出了橄榄枝,要知道这位心念之坚,他可早有耳闻了。

身边的杨景镇等人不知道两人之间的关系,都在羡慕这位能得到另眼青睐,暗呼幸运,只有孙先生微微呆了一下,但望着李默诚挚的脸庞,想到一路过来见到的,看到的,心中也有些期待,想看看这位李大少爷到底是何人物,竟然能之手创出如此大的基业,便点了点头。

见到他终于点头,李默心底深深的松了口气,他也不敢能说服面前这位,但不知为何还想试试,起码不该让这等人物最终躲在某处终老一生。

“调教他?有难度啊。”

角落里,李大少爷对对手指,愁眉苦脸。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299章 发动机的曙光

奉天原名盛京,安葬着清太祖太宗两朝皇帝,满人入关后不久变更名为奉天,取自奉天承运的意思,当然,在李默心中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沈阳。

但在是否更名这个问题上,李默一直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城名,每条道路名都有它的历史底蕴,个人来说,他不喜欢向后世那样,出现全国一片解放路,南京路的景象。

无论满清如何,都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段不可抹杀的历史,至于是否更名,他把权力交给了政务院自己考虑,他不想太过问这类事情。

大清国的从龙之地,后世的东北重工业基地,此刻正在李大少爷手里一点点发生着改变,以火车站向外延伸,到处是在新建的各类设施,一排木质的电线杆曾放射状向外散发,这上面除了电话线外,还连着城外最重要的设施之一,发电厂。

无论是电话电报,还是电力,都是李大少爷的心头宝贝,新成立的东北电话电报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放出豪言要把电话线架设到每个村落,那种豪言壮语没惹来李恩富的赞许,反倒是被踢了一屁股泥巴。

不是李恩富不支持,而是政务院此刻根本不可能在电话上投入那么多钱,要知道之前为了将台湾、吕宋,琉球乃至旅顺联系起来,在自家电缆厂还没开工的情况下,政务院就已经向美国购买了大量的海底电缆,通过两年的努力,耗费了大量资金,直到最近才完成了最后的台湾至吕宋海底电缆的铺设工作,将这条沟通南北的电话线连接起来。

而且在军队和机要政府部门使用可以独立无线电的情况下,如此大搞电话电报也有浪费之嫌,要不是无电线还未解密,李默坚持暂不允许投入民用,他甚至会连架电话线都不愿意,最后在考虑到财政也不富裕的情况下,李恩富只批准了将电话电报线拉到最主要的城市和工厂,拒绝了迁入每个农庄的超时代想法。

这事后来传到李默耳朵里,也是哭笑不得,没想到电话电报公司的年轻人居然有这么远大超时代想法,所以还主动写了封信给电报局安慰一下失望的年轻人。

不过李恩富在电话电报上的头疼还没结束,就差点又被李大少爷的庞大电力发展计划给吓晕了,根据李大少爷的计划,东北三地的主要城市和道路都将通电,并在十年后要将电力普及到东北的每座镇村。

在檀香山和琉球都亮了起来的情况下,东北三省也需要建造五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十座水力发电厂,如此庞大的计划和资金,只把他气得连夜找上门去和李默理论。

其实李默也弄错了,他这个计划完全是办照后世的电力需求建设的,但此刻东北电力才刚刚起步,根本不可能铺设到每家每户,所以最后也答应了放缓脚步,但必须确保三座大型发电厂的建设,因为他比任何人都知道,没有了电就等于没有高精密机床,没有了提高生产效率的促进办法。

不过考虑到财政压力,李默表示将会把他的全球电力服务公司收上来的未来十年专利费补贴给政务院后,李恩富才笑眯眯的离开了。

十年的专利费。

李大少爷想想也肉疼,以美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正在拼命发展电力,在檀香山订购交流发电机还不够,还购买了专利自己仿制,电气化的萌芽已经初步在各国出现,每年的专利费正在曾爆炸般增长,何况有了特斯拉这位电器化时代的超级牛人,李大少爷怎么可能落后在起步阶段呢。

肉疼也必须干。

在这种心态下,加上特斯拉在身后嘟嘟囔囔说不支持他的事业,李大少爷咬着牙上马了发电厂,并跺着脚把特斯拉赶回了实验室,让他继续去研究急需的东西,甚至还把电力驱动的高精度机床项目也扔给了他,省的那家伙没事做来烦自己。

免费苦力和已经熟练无比的技术员,促进了电厂的飞速建造,消费推动创新,这个至理名言李默还是很清楚的,只有当人人都开始接受电力,电力消费开始爆发,那么各类电器才会层出不穷的出现,不至于让李大少爷下半辈子躲在实验室中不断地发明小家电。

车窗外,两家大清票号和政务院所属的东北银行隔着道路打起了对台戏,李默勾着嘴角时,也不得不接受颠簸之痛的考验。

四周临时调来保护的骑兵营和警卫营组成了两道坚实的防线,甚至为了确保不再出现上次的事情,陈平还特意调来了一辆夜猫,只不过此时上面的机枪和重要部位都被用帆布遮挡了起来,让人看不真切。

足足开了半个小时后,三座巨大的发电厂烟囱才出现在眼前,一排排整齐的厂棚也进入了视野,看到这些,李大少爷刚才的颠簸之苦霎时烟消云散,甚至还暂时忘记了该如何与那位孙先生打交道。

这年头的工业区可和后世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宽敞的半开放式厂棚,砖头泥瓦,黄土做墙,只求挡风遮雨,而且材料也简单了很多,远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都用水泥钢筋裹起来,所以才能建设得如此之快。

李默今天可不是看发电厂的,虽然奉天发电厂中的一台蒸汽轮机发电机已经投入运行,但他的目标却是远处一座算不上特别起眼的工厂。

工厂有三座超过两百米的联体大厂棚和几栋小房组成,外面用土墙围了起来,大门口挂着一块牌匾,牌匾下几位保安队员正守着大门,见到车队过来立即激动地竖起了栏杆。

经过厂门时,梁启超还特意看了眼牌匾,“东北第三冶炼厂?这是干什么的?难道是炼钢?可看着不太像汉阳厂啊?”

梁启超疑惑间,车队已经驶入了厂内,几位正在等候的年轻技术员和厂长激动地满脸通红迎了上来。

当李默钻出汽车后,保护的警卫人员早已散开,除了几位来迎接的技术员和厂长等人外,厂棚内更是挤满了人头,这些经过了几个月培训,刚进厂的工人们虽然不知道来的是谁,但这么多汽车出现在面前,也知道肯定是来了大人物。

接过杜大壮递来的钢盔和口罩后,李默很快穿戴好,带着同样打扮的严复,孙先生和梁启超几人,在几位警卫的保护下向第一座厂棚走去。

见到李默往这边走来,大厂棚内的工人们连忙回到各自岗位,静静地站在位子上,就像是等待检阅的士兵,随着李默点点头,一声嘹亮的喊声传遍了整座厂房。

“开炉。”

随着这声嘹亮的声音,烧炉工开始往已经预热的炉膛内添煤,一车车梁启超和孙先生都不太懂的矿石被倒入熔炼炉中,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大包小包被倒入熔炉,最后几位工人便控制着一根用蒸汽带动的搅棒,不断地搅动熔炼炉。

两人看的都有些莫名其妙,但李默却很清楚,工人们使用的拜耳法,是一种专门提炼氧化铝的办法,通过添加晶种,不断搅拌,溶液中的氧化铝便可以呈氢氧化铝徐徐析出,直到其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摩尔比提高至六,已经析出了大部分氢氧化铝溶液,在加热时,又可以溶出铝土矿中的氧化铝水和物,这也就是利用种分母液溶出铝土矿的过程,交替使用这两个过程就能够一批批地处理铝土矿,从中得出纯的氢氧化铝产品,构成拜耳法循环。

旁边的严复一边看一边点头,他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场景了,在琉球岛电厂建好后,也有一家这种提炼厂,只不过哪里的产量很小,每年的产量不过几吨,只要是用来培训工人和给实验室提供铝材。

铝。

望着红红的溶液,李大少爷心潮澎湃。

铝是世界含量第二的金属,世界各地都有丰沛的铝土资源,东北有,吕宋有,澳大利亚有美国也有,就连密克罗尼西亚对面的几内亚岛,也有丰沛的铝土资源。

而他之所以关心铝,还把铝厂作为自己这次三省巡视的第一站并来看着第一次开工,完全是因为最近越来越困扰他的发动机问题。

金手指可以带来,但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摆在这里,就算假设李大少爷能逆天弄出电子管,但面对复杂的集成电路,也同样束手无策啊。

其实发动机领域也是一样的,虽然前世共和国的发动机技术不算先进,但带回到这个时代那就是逆天,从逆天起步,未来会更加逆天?

真的吗?

至少内燃机上的举步维艰,让李大少爷多少起了些疑心,汽车发动机至今困守于二十五马力,柴油机也差不多,至于飞机需要的发动机?

好吧,李大少爷实在是无法想象,把一台重达几百公斤全镍钢制,动力却只有可怜的几十马力的发动机装上那个小木架子上,会是个什么场景。

重量和工艺,成了困扰发动机最大的问题。

工艺可以慢慢改革,只要工人们更加熟练,只要高级技术工人越来越多,那么迟早能突破这一关,从双缸变成四缸,从双冲程变成四冲程,甚至更加精密复杂。

而重量则把李大少爷愁死了,就拿他现在座的汽车来说,采用了双缸双冲程的汽油机,比对外发售的单缸汽车先进了很多,但问题是全镍钢的发动机重达两百多公斤,整个就是一个铁坨坨。

如何减重,成了李大少爷的心头疙瘩,直到常林来告诉他,居里夫妇领导的物理级材料试验室,完成了他交代的增强铝硬度和强度的实验,通过加入铁、锰、镍等元素,最终搞出以铝为基础的合金后,他才猛然想到了后世的铝制发动机。

原本李大少爷让实验室集中力量研究铝是为了将来飞机做准备,却没想到反而使得发动机减重有了希望。同样的铝合金材料,比同体积的镍钢轻了一半,如果发动机一下子减重一百多公斤的话,就意味着可以装更多的燃油,跑更多的路,或者运载更多的货物。

等到技术成熟,马力再强一点,甚至突破后V型技术后,那李大少爷将可以正式甩掉梦魇般的心脏问题,而且这还牵扯到一项最关键的陆军装备。

坦克。

大名鼎鼎的T34,就是铝制发动机啊。

其实这年头铝并非什么新鲜玩意,铝土矿的开采始于1873年的法国,从铝土矿生产氧化铝始于1894年,也是用拜耳法,但至今生产规模也仅每年千余吨。

除了发动机困扰外,之所以要耗能上马铝业,也是被急促飙升的钢铁需求被逼出来的,其实李默手中并不缺好的铁矿,加拿大一座,澳大利亚两座,吕宋两座,还有已经探明并且定位,甚至还派出了工程兵带着炸药前往加速开采茂山超大型铁矿,再加上刚到手的海南两座铁矿,以及陆陆续续从美国直接购买钢材,他手里并不缺矿源,如果算资源总量的话,甚至超过了卡内基和摩根两位加起来的总和。

但问题是,这不是二十一世纪,没有动辄几十几百吨的先进开采设备,完完全全需要靠炸药,铁镐,人背马扛,资源总量并不能快速转变为现材。

之前土地狭小,李大少爷只陆陆续续建了几个小型炼钢厂,夺得了东北后,葫芦岛和鞍山也正在建设两个大钢铁厂,可以说在产能上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矿石运输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年头最好的万吨级远洋运输船,最快也不过十节左右的航速,从澳大利亚过来单程就需要一个月,加拿大也需要十几天,所以除非是茂山和东北境内几座铁矿立即加大投产,要不然恐怕还是无法缓解急剧增加的钢铁消耗。

所以李默便把主意打到了铝上,铝比钢软了很多,可塑性强但也意味着无法代替各国最热爱的钢材,所以还没有进入决策者们眼中,要不是铝合金被提前研制出来,估计李大少爷也不会投入太多的关注,但用来代替例如罐头等铁皮制品还是绰绰有余的,一战后铝材之所以成为主要材料,也是因为一战消耗了太多钢铁资源后,大家最后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到了铝材上。

当然,除了更坚硬,耐热性更好的铝合金没有被研制出来外,各国对铝材不重视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电力。

提炼铝是要用电的。

虽然电解铝技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1894年就出现了,但这个办法无法大规模推广,就是因为目前电力还属于奢侈品。

即便是如今各国也开始建设发电厂,但被李大少爷扒了层专利费皮后,也不舍得拿本就建设成本高昂的电厂用于电解铝消耗,要知道即便在后世的电力发达时代,铝业也属于高耗能,属于受限制产业。

只有对电力投资兴致盎然的李大少爷,和电力狂人特斯拉这对组合,才会毫不吝啬的拿电力来做工业消耗,尤其是李大少爷,对电气化的痴迷简直已经到了让政务院深恶痛绝的地步,根据他的命令,用蒸汽机皮带带动的机床要改成电动的,用内燃机带动的机床也要改为电动,电锯,电锤等等电动工具,也都已经扔给了机械试验室。

没有人知道李大少爷为何会如此痴迷电力,只有他自己知道,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出现了萌芽,失去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让这个国家沦为了鸦片的奴隶,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抓住第二次,甚至还必须取得领先。

李大少爷的胡思乱想间,一捧捧白色的白色粉状的氧化铝粉被提炼出来,装上小车推向了远处的第二个厂棚,李默带着众人也连忙跟了上去。

进入厂棚后,孙先生和梁启超更惊讶了,只见这座厂棚里根本没有任何炼炉,只有几个奇怪的巨大槽状物,严复立刻为他们介绍起来。

解说中,工人们将一车车氧化铝,也俗称矾土的原料倒入电解槽后,再添入一定比例的冰晶石粉末后,技术员的立刻招呼大家离开,同时再次检查了四周。

随着一位技术员拉下电闸,强大的直流电猛地涌入电解槽,用优质无烟煤基做碳素体作为阳极,铝液作为阴极,通入强大的直流电后,在高温下电解槽内开始进行化学反应,阳极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气体,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氟化氢等有害气体和固体粉尘,而阴极的产物就是铝液。

铝液被抽出后,在经过保温炉内净化澄清,最后被铸成了一块块大的银色铝坯,等看完了全部工序后,孙梁二人也不由深深地吸了口气,两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完整的工业流程,从矿石到分解,再到通过电解变成一块块铝锭,只让他们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劲追问着带领他们参观的技术员。

根据厂长和技术员的介绍,目前的第一步的氧化铝提炼在产生时还主要用于培训工人,将来这个步骤会被学成的工人们直接带到各个铝土矿产地,甚至连澳大利亚和几内亚都要建立起来,而这里将成为完完全全的电解铝厂。

根据当初的规划,只要原料能跟上,这家冶炼厂每年可以提炼出五十万吨成品铝坯,而且这还是第一期,接下来还有第二期,第三期,未来这里将建成年产超过两百万吨的超大型冶炼厂。

蹲下身子,摸着这些还带着微热的铝坯,望着在身后那些人眼中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银灿灿就像一堆银子般的铝坯,所有人都激动地脸色膛红,但只有李默知道,这些还只是半成品,还需要添加一些其他金属材料才能改变它们的质地,成为真正可以使用的工业材料。

很快,这些铝锭就会变成一台台发动机,那个时候……,哥萨克骑兵?

哼,少爷割死你。

第六卷 远东第一战 第300章 老子为啥摊不上这种好事呢?

窗外小雨兮兮,扑打在枣树上滴答作响。

书房内,一盏油灯忽明忽暗,两道身影对面而坐,坦诚对视。

“李先生,恕我直言,欧洲的君主立宪成功,那是因为各国都有极深的君主传统,无论是英国皇室,还是其他国家,短辄一两百年,长则近千年,底蕴非是你今日白手能比,而且各国独立思潮早已非昔比,你又何必真要当这个皇帝呢?”

李默摇摇头:“孙先生您只看到了底蕴和历史,却没注意到我们的传统,东方大地千百年来皆为帝王统治,普通百姓只知道头顶上有个皇帝,若是忽然告诉他们,皇帝没有了,恐怕第一个印象不是高兴,而是没了做主的人,再也无处声冤。”

“历朝历代交错之事,天下总不免大乱,百姓苦受欺凌,都是因为缺少一个做主的人。”

“李默不才,先生面前也不想隐瞒私心,所以我还只坚持建君之道,立宪为本,有限的独裁虽可能滋生这般那般的问题,但这也是避免华夏大地再次分裂的最佳办法。”

“朝代更迭的阵痛都是难免的,既然美国法国能共和,为何我泱泱华夏不能走出哪一步呢?”孙先生瞪着李默,有些激动。

“先生,我们来玩个游戏。”

李默微微一笑,端起面前的盛满了红枣的小碗,在对方诧异的眼神中指着碗说道:“这碗就是大清朝,而这一粒粒红枣便是督抚,巡抚,北洋,淮军,湘军,还有蒙古,满人,黎人,汉人等等,他们此刻都被拢在一只碗里,虽不能交融,但却也无法逃出。”

李默说着,将碗忽然一翻,一粒粒红枣霎时滚满了整张书桌,笑道:“先生请看,大清没了,约束红枣的力量没了,他们就只能是一盘散沙。

孙先生眉心一跳,刚要说话,李默忽然又拦住了他,请他伸出了一只手掌,说道:“先生此刻这张大掌便是共和,您看,我把北洋放进去,淮军放进去,湘军放进去……”

李默一边说,一边将一颗颗红枣小心翼翼的放在摊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