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玩人生-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ps:快月底了,给张月票吧。(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铜器之鉴定

    所谓的灯草边,是明、清景德镇窑的红釉瓷器在焙烧中,器物上部釉汁,因为万有引力的作用,会向下流动。口沿部分釉层减薄,釉层里的铜红胶体粒子下坠,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口部,故称“灯草边”或“脱口”。通俗的讲,就是瓷器的口子上面有一圈白边。

    这个灯草边,就是鉴定红釉瓷器的一种重要依据。以前很多专家,就是凭借着灯草口,来鉴定瓷器的真假。

    于立飞也不想多卖弄,他觉得到这只盘子可能是真的。戴上手套之后,双手捧着这只盘子。于立飞一上手,马上就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但他还是仔细的看了看,又轻轻放到茶几上之后,拿出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认真的看了看灯草边和足底的积釉。

    “这只盘子你准备卖多少钱?”于立飞放下之后,望着老者,问。

    “两万。”老人坚定的说。昨天刘士鹏来的时候,他就是报的这个价。当时刘士鹏不敢收,只说今天带老板过来看。

    “爸,两万怎么能卖呢,这也太便宜了吧?这东西送到古玩市场去,少说也能卖个十万八万的。”中年人一听老人的报价,马上跳起来,激动的说。

    “十万八万?老刘,这笔生意看来没办法谈了,咱们还是回去吧。”于立飞站起来,冷冷的说道。这个中年人想绷他,可是做的痕迹太假,他一眼就看出来了。要不是这个盘子是真的,他连一秒钟都不想多待。

    “于老板,别急啊。我说老爷子,于老板的店就在古玩市场,雅号轩雅斋。这个盘子值多少钱,他心里有数。”刘士鹏连忙说道,你送到古玩市场。只要他提前打招呼,恐怕还没有今天的价格。

    “我想老爷子,应该也拿着东西去古玩市场问过价了吧?”于立飞笑了笑。

    “于老板,那你说多少?”老头尴尬的笑了笑了,狠狠的瞪了他儿子对视一眼,才微笑着的说。

    他自然去过古玩市场,只是在市场,他问了几家,开的价格都不高。甚至有几家,都认定他的东西不对。让他低价处理。

    “这只盘的桔釉,又厚又大。像这样的红釉盘,宣德之后就很少生产,而这只盘子,肯定不是明代的,可能是清代仿的,甚至是民国仿的也不一定。”于立飞缓缓的说。看他们父子一眼,又说道:“我这次带了一万五千块钱,你们要是觉得可以卖。就成交。”

    说完,于立飞从包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万五千块钱。他知道,口里说的一万五,跟摆在桌上的一万完全就是两回事。

    果然。这对父子看到茶几上摆着的一万五现金,神色立马就不对了。他们在古玩市场问的时候,虽然也问过好几家,可是古玩店最高也才出到一万二。现在于立飞一下子出价一万五。确实是最高的价格了。

    于立飞看到他们的神情,就知道这个盘子基本上不会再有问题了。于立飞急着要回去,他拿出钱之后。等了一会,也没说话,就想着又把钱拿回来。刚才是他们要抻于立飞,现在是于立飞要抻他们了。

    “慢着,于老板,这个盘子我们卖了。”中年人见于立飞要收回钱,马上说道。

    “老先生,你觉得呢?”于立飞问,这个盘子是老头的,他的钱也只能交给老爷子。

    “好吧,既然于老板这么有诚意,那就一万五成交。”老头子觉得这已经是能卖得出的最高价了,他们家现在要用钱。而且他们也不是古玩圈的人,想要一时卖个高价,根本就不可能。哪怕就是在古玩圈,别人要是知道你有难,可能也会落井下石。于立飞的轩雅斋,不就是因为这样,才买到手么。

    “于老板,你还是要抻了抻,只要一万,肯定就能拿下。”刘士鹏出来之后,遗憾的说。

    “没关系,时间就是金钱,就相当于用钱买时间了。”于立飞笑着说,对他来说,只要东西合意,多花点钱没关系。要是想压价,最后对方一着急,不想出手,那反而不好办了。

    “于立飞财大气粗,这是我们这些铲子的福分。”刘士鹏笑着说。跟大方的老板做生意,总好过那些吝啬鬼。

    “老刘,这份是你的。”于立飞上车之后,点了三千块钱给刘士鹏。

    “于老板,这多了吧?”刘士鹏一捏,马上就知道于立飞钱给多了。按照铲子的规矩,他这样跑道的,一般只提一成。可是现在于立飞给他的钱,恐怕有二三千。

    “老刘,别人的规矩我不管。但在我这里,就是这个价。”于立飞摁住刘士鹏,坚定的说。

    “谢谢于老板了。”刘士鹏感激的说。

    “老刘,以后有什么好东西,可得记着通知一声。”于立飞微笑着说。

    “那是一定的。”刘士鹏重重的点了点头,于立飞大方,他自然也不能坑他。如果不是好的东西,他是不会通知于立飞的。

    于立飞回到轩雅斋的时候,心里在记挂着康威浩的那件青铜鼎。把盘子交给黄燕之后,马上就去了博物馆。

    “立飞,你上了什么好货?”严礼强一见到于立飞,马上把他拉到一旁,着急的问。

    “什么好东西,就一个盘子。”于立飞随口说道。

    “一个盘子?什么盘子?”严礼强好奇的问。

    “一个霁红釉盘,我已经放在店里,等会再去看就是。”于立飞笑着说。他的东西,可不能随意带到博物馆来。带进来可以,但出去的时候,就麻烦。

    “那咱们可就说定了。走,看看这件青铜鼎吧。”严礼强笑着说。

    “立飞,你看着这件青铜鼎。你是古玩店的老板,对青铜鼎了解吗?”吴文古虽然已经有了判断,可是看到于立飞进来之后,又把他叫过来。

    “整个古玩市场都没有几件真正的青铜鼎,我恐怕只知道些毛皮。”于立飞谦虚的说。

    “昨天我已经见识过了你的皮毛,说说看吧。”吴文古对于立飞还是很有信心的。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红铜加入锡、铅,成为一种新的合金,这种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灰色的锈,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青铜’。

    而古人则将这种合金称之为‘金’,文献中所讲‘赐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铜。青铜器则是以青铜为材料,采用一种非常特殊的工艺制作出来的器物,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于立飞说道。

    “立飞,你说的这些只是青铜鼎的基本常识,我们现在是鉴定,你这方面知道多少?”吴文古问。

    “我们鉴定一种器物,必须对这种器物有完整的认识,才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论断。但是古代的青铜器,很少有详细的记录。现在只能从铜质、名式、锈色、花纹、款识、字体、装饰、作工、气味、声音等方面来鉴定。只要是真的,必然各项都符合。”于立飞说道。

    “立飞,你还说只懂皮毛,我看你说的很专业嘛。”严礼强说道。

    “我的这点东西,只是纸上谈兵,算不得数的。”于立飞谦逊的说。

    “立飞,继续说吧。”吴文古鼓励的说。

    “那我再卖弄一下,古时候是没有黄铜与白铜,只有红铜,也就是纯铜。红铜加了铅、锌、镍,就变成了黄铜,如果加的量比较多,过了一半的话,就是白铜。黄铜、白铜什么时候出现的,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但是宋代之前,应该都是红铜。所以鉴定的时候,可以先看看器物的足底,如果有黄铜的质地,肯定是宋代之后,甚至是现代仿的。”于立飞说道。

    “我看看这只鼎的情况。”严礼强马上戴着手套,把这只青铜鼎搬起来,好奇的看了看下面的底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锈色,这也是现在鉴定青铜器的一个最常用的手段。青铜器的锈色,是古铜器独特的风景。铜器流传到现在,一般只有三种方式:出土、入水和传世。入水与传世只是极少一部分,最多的还是出土的青铜器。

    这三种流传方式,虽然受不同方式的侵蚀,可是上面的锈色,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现在所见的锈色,一般都有绿锈、红锈、蓝锈、黑锈、紫锈等。其中绿锈又分为普通绿、玻璃绿以及孔雀石绿。”于立飞说道。

    “立飞,你说了这么多锈,有没有鉴别的办法?”严礼强问。

    “我知道一种简单的方法,不知道对不对。就是在水里加碱,烧开之后,用刷子去刷铜器上的锈。如果是假的,马上就会脱落,但要是真锈,反而锈色更亮。”于立飞说道。

    “这是以前用的办法,但对有些锈并不适用。”吴文古点了点头,于立飞能说出用碱加水烧开刷锈,显然他还是知道一些办法的。

    “是的,有些玻璃锈可以用高温的东西触碰一下,还有一些锈则可以用指甲划一下。锈跟铜器是连在一起,如果一碰就掉的锈,肯定是假的。另外,还有些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锈,可以用舌头舔一下,有那种盐卤味的,肯定也是假的。至于花纹、款识、字体、做工、装饰,则需要很专业的知识了。”于立飞谦逊的说。(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 现学现用

    严礼强原本对这件青铜鼎充满敬畏之情,甚至在捧起来的时候,都特别的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把青铜鼎损毁了。可是听了于立飞的介绍之后,他放下心来,马上付诸行动。

    严礼强又是用指甲划,又是用舌头去舔那些锈。如果现在有碱的话,他恐怕会马上烧点开水,用碱水去刷这件铜器上的锈。能现学现用,亲自鉴定一件青铜鼎,这比他谈成一个项目,更让他激动。

    “吴老,你看这上面的锈怎么掉了一块?”严礼强突然惊讶的问。刚才他只是用指甲轻轻的在鼎上刮了刮,没想到那些锈竟然掉了一小块。

    但严礼强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只青铜鼎,恐怕是假的。因为锈掉下来一块之后,他看到里面是黄澄澄的铜色。这真要是战国时期的鼎,应该是红色才对啊。况且,真要是战国时期的鼎,哪怕用锤子砸,上面的锈也未必会掉下来。

    听到严礼强的话,康威浩脸色一变。昨天那件釉里红芦雁纹匜,就让他颜面大失。自己好歹也是个民间收藏家,可是却拿着赝品来博物馆捐赠。这要是传出去,还不被同行笑掉大牙。

    他知道,严礼强对古玩并不是很懂行。可是现在连严礼强,都能鉴定出这件青铜鼎是假的,他脸上实在无光。怪不得吴文古只是不断的观察着自己的青铜鼎,却不下结论。原来是想把它当成教材,让于立飞能实践一下。

    “小严,这可能是你第一次鉴定青铜器,也有可能是第一次鉴定古玩吧?”吴文古走过去看了看。严礼强说的没错,这件青铜器确实是假的。严礼强刷下来那块锈之后,里面露出黄铜色。

    “我也只是现学现卖,再说了,鉴定青铜器。也不用什么专业知识,更加不用工具和经验,只要自己的舌头和手指甲就可以。”严礼强得意的笑道。以前他鉴定古玩,都是找的别人。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鉴定古玩,而且鉴定的还是青铜器。

    “看起来虽然简单,可是没有人指点,恐怕有的人永远也不知道。而且你这次鉴定,还鉴定对了,很有纪念意义啊。”吴文古微笑着说。

    “这确实”严礼强高兴的说。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还能鉴定古玩,而且还鉴定对了。看到康威浩一脸的沮丧,严礼强说道:“老康,这样好不好,这件鼎反正是假的,要不就留给我算了?我出一万收了。”

    “对不起严总,这件青铜鼎对我来说,也很有意义。”康威浩坚定的摇了摇头。他怎么能把自己的笑柄留给别人呢?

    虽然严礼强出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可他却不敢动心。以后严礼强要是跟别人介绍起,他鉴定出的第一件赝品,岂不是要把自己说出来?虽然他在省城的名气不大。但古玩界的圈子又不大,总有一天会传回去的。

    “其实铜器除了立飞说的那些方法之外,还有几个简单的办法。比如说,闻。可以用手或者皮在铜器上擦拭一下。然后放到鼻孔下面闻。如果是真的,肯定不会有任何气味。几百上千年的沉淀,不管你怎么擦拭。都不会有异味的。但如果是假的,就会有股铜腥味。这个方法也很简单,而且很灵验。”吴文古微笑着说道。

    “我闻闻看,好像没有什么异味啊。”严礼强的手指用力在铜器上面擦了擦,放到鼻子下面闻着,但好像没有吴文古所说的铜腥味。

    “如果做假的人,掺了水银的话,这个方法就不灵了。但可以听他们的敲击声音,古铜器声音不大而且清脆,但要是新的铜器,就会有一种混浊而哄鸣。只要你听到真的铜器声音,再去听假的,真假立辨。”吴文古又说道。

    “吴老,我连假的都没怎么见过,哪见过什么真的啊。要不博物馆的青铜器,借几件给我们敲一敲?”严礼强说道。

    “没听过真的,难道不能先听听这个?小严,听说昨天晚上,立飞帮你发现了一件好东西?是郎唫阁的僧帽壶?”吴文古问。他一听到康威浩的介绍,也想去看看,如果是真的,确实很想让博物馆收藏。

    “我那件白釉僧帽壶哪能入吴老的法眼?”严礼强陡然有些紧张,他最怕吴文古向他开口。要是其他人开口,他恐怕想都不用想,马上会推辞。可是吴文古不一样,是他很敬重的人。

    “你别这么紧张,好东西就是要拿来分享。如果确实是雍正私邸时期的东西,到时候博物馆借来展览几个月,总应该没问题吧?再说了,也可以帮你宣传宣传嘛。”吴文古笑吟吟的说。于立飞的眼光,他还是信得过的。

    “如果只是暂时借用,那倒是可以。”严礼强想了想,如果自己有件收藏放在博物馆,还真的是倍有面子的事。以后他陪着朋友来博物馆参观,见到这把僧帽壶,就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是自己的东西。

    “吴老,你看还要办什么手续么?我上午准备回去了。”康威浩很是难为情,他带了自认为是珍品的四件古玩来博物馆,没想到有两件是赝品。而那只釉里红芦雁纹匜因为年代不对,博物馆也没有留下,这让他很沮丧。

    “康先生,你的那只釉里红三果纹高足碗,暂时就寄放在我们馆里吧。”吴文古说道,像捐赠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很正常。有的时候,一些人拿十件古玩来,博物馆最终一件也不会接受。

    “康先生,吃过饭再走吧。”于立飞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马上就到饭点了。

    “算了,我还是早点赶回去吧。”康威浩哪还想吃饭,到了饭桌上,肯定又得聊古玩的话题。他这次来省城,可以说是颜面尽失,哪还想跟古玩的同行吃饭?

    “吴老,我去送康先生。”于立飞说道。

    “谢谢于先生了。”康威浩感激的说,他现在知道于立飞是用自己的私家车接送自己。而且于立飞也开了古玩店,算是同行。

    “康先生,感谢你对潭州市博物馆作出的贡献。”吴文古感激的说,虽然康威浩的古玩,只留下一件,可是他的诚意却是十足的。

    “立飞,等会我去你店里看东西,你可得早点回来。”严礼强说道,他知道于立飞现在有司机,像这样的事情,让司机去送也就可以了。毕竟于立飞跟康威浩的关系,还没有到那一步。但于立飞执意要亲自去行送,他也没办法。

    “行。”于立飞说道,康威浩是坐火车回去,这里离火车站,开车的话,不过十来分钟。

    于立飞跟康威浩互留了联系方式,康威浩邀请于立飞,有时间去他们那里玩。虽然那边没有专门的古玩市场,可是那边的古玩一条街,也出过好货。于立飞告诉康威浩,只要有时间,一定会去。

    回来的时候,于立飞看了一下时间,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也就没回博物馆,直接到了店里。严礼强已经在翘首以待,于立飞不像康威浩,只要自己出价合适,于立飞是愿意把东西卖给他的。而只要是好东西,他就想拥有。

    “立飞,东西呢?”严礼强一到轩雅斋,就问起黄燕,于立飞的宝贝在哪里。可是黄燕一问三不知,于立飞并没有给她什么古玩啊。

    “我交给黄燕了,你没看到?”于立飞诧异的说,他一到店里就把那只霁红碗给了黄燕。只是当时急着去博物馆,没有跟黄燕交待清楚。可是自己让她把东西收好,她自然不会当垃圾处理吧?

    “没有看到啊。我问了黄燕,她说你上午根本就没交给她什么古玩。”严礼强也觉得事态很严重,不会是黄燕把于立飞的古玩,被她随手就扔了吧。

    “走,进去看看。”于立飞沉声说道。

    “于老板,中午在店里吃饭么?”黄燕正好端着一盘菜出来,看到于立飞和严礼强进来,问。上午她拿着于立飞给的盘子,还以为于立飞知道店里装菜的盘子不够,特意买了一只仿古的呢。

    “黄燕,你先把菜放下来吧。”于立飞一眼就看到了黄燕手中的盘子,正好自己今天拿回来的那只霁红釉盘。他心里紧张万分,可是脸上却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生怕吓着黄燕,一失手把盘子打烂,那到时候,他哭的心都有。

    “好。”黄燕不知道于立飞是什么意思,但还是很顺从的把盘子放到了桌子上。

    “立飞,这只盘子好漂亮。”严礼强也发现了不对劲,等黄燕放下菜之后,他连忙坐到了旁边,赞叹着说。

    “这可不,强哥,今天就到这里吃顿便饭吧。”于立飞苦笑着说,拿霁红釉盘装红烧豆腐,恐怕也只有黄燕才能干得出来吧。

    “也好,立飞,你今天收的古玩呢?”严礼强经常在外面吃饭,其实他最喜欢的,还是吃家常便饭。(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三章 盛菜的古玩

    听到严礼强问起自己今天收的古玩,于立飞还真不好怎么回答。让黄燕拿古玩当碟子用,真的不是他的本意。现在要是告诉严礼强,这只装着红烧豆腐的就是那只霁红釉盘,不知道他会不会是自己故意为之?

    “不是摆在你面前么?”于立飞苦笑了一声,说道。他心想,虽然黄燕太马虎,可也成就了一段趣闻。这么贵重的古玩,谁会拿来装菜?有些人用古瓷器来喝茶,他倒是听过说,但要说用来吃饭盛菜,好像还真的很少有。

    “什么?就是这个盘子?”严礼强瞪大着双眼,一副不敢置信的样子。他玩收藏也有好几年了,还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这么糟蹋古玩的。这要是随便在哪里磕碰了一下,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可就完了。古玩不像其他东西,是不可能再生的艺术品。

    这样的艺术品,哪怕再差,也应该收藏吧。再说了,听于立飞的意思,他今天收的东西,应该还是有些价值的,怎么能用来做日用品呢?

    严礼强一直觉得,自己已经够奢侈了。可是现在跟于立飞一比,他觉得还是小巫见大巫。他对收藏的古玩,都是珍惜无比。可是于立飞却拿古玩当日用品,以后除了仰视于立飞之外,他再也不会有其他想法。

    “是啊,我上午没来得及跟黄燕说,没想到他以为我买回来的是个装菜的盘子。”于立飞解释道。幸好盘子没摔坏,要不然损失就大了。

    “不行,我得把吴老喊来,让他好好臭骂你一顿。”严礼强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刚开始还以为于立飞是有意为之,没想到却是黄燕自以为是。这可是于立飞的糗事,他有义务好好帮他宣传一下。

    吴文古原本是不想来轩雅斋吃饭的,可是听严礼强说。于立飞竟然用古玩盘子装菜,马上激起了他的兴趣。一到轩雅斋,吴文古马上端起这盘红烧豆腐,左看右看。还举起来看了看下面的落款,又用筷子翻动里面的豆腐,想快点一睹真容。要不是马上到了吃饭时间,恐怕他会马上把里面的豆腐倒出来。

    “吴老,还是先吃了饭再说吧。”于立飞生怕吴文古把菜倒在身上,盘子碎了事小,让吴文古溅一身汤水事大。

    “好。先吃饭。”吴文古轻轻的放下盘子,微笑着说道。虽然没有看到全貌,可是他心里基本上已经有了底。

    “立飞,是不是我这盘红烧豆腐有问题?”黄燕来上菜的时候,看到吴文古不时端起这盘红烧豆腐,不解的问。

    “他看的不是菜,而是盘子。我说黄燕,亏你还在轩雅斋干了这么长时间,怎么用古玩和日用瓷器也分不清呢?”于立飞抱怨的说。

    “什么。这只盘子是古玩?”黄燕惊愕的问。她还以为于立飞是给店买的盘子,匆忙这下也没有细看,就收到了厨房里。刚才做红烧豆腐的时候,觉得那道菜跟这只盘子很配。所以就拿来用了。

    “我还能骗你不成?”于立飞苦笑着说。

    “我的妈啊,我去换只盘子吧。”黄燕脸上绯红,忙不迭的说道。把古玩当日用品,这可是天大的笑话。

    “算了。吃完饭再说吧。”于立飞制止了黄燕。

    “吴老,您觉得我这只霁红釉盘子怎么样?”于立飞等菜上齐之后,特意又把这盘红烧豆腐放到吴文古身前。问。

    “霁红釉,亦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 ‘醉红釉’。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霁红釉的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是很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瓷器中的精品,非常珍贵。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氧化铜含量少于百分之一,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吴文古缓缓的说道。

    “吴老,这是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是不是用在日坛上的?”严礼强想起于立飞跟自己说过的天地日月坛之事,红色不是正对应日坛么?

    “不错,小严,没想到你这段时间的进步也这么快。”吴文古有些意外的说,严礼强以前对于古玩,只知道以价格高低论价值大小。像这样的专业问题,他根本就分不清。

    “我也得与时俱进,否则你以后都不想跟我谈论古玩了。”严礼强得意的笑道。要不是昨天晚上于立飞跟他说起单色釉,恐怕他根本就不会往这方面想。

    “吴老,真正的红釉器,好像是永乐时期才有的吧?”于立飞问。

    “不错。明永乐霁红器的胎骨极为洁净坚致,体薄而轻,上面红釉艳丽匀润。有一种高足碗,高十厘米左右,口径十五厘米左右,均为侈口窄唇,深壁,高圈足。内壁锥拱双龙戏珠纹,有的还加云纹。内外满施红釉,有的口足釉薄处露白边。胎骨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稍厚一些。里心均有‘永乐年制’四篆字暗款。款外有单圈或花边,我看你这只盘子,应该不是永乐时期的。”吴文古摇了摇头,说道。

    “我觉得也不像,等会把豆腐吃完之后,您就能看到,里面的积釉处呈凝黑色,我觉得像是清早期,或者是康熙时期的。”于立飞说道。

    “很有可能,红釉只在永乐和宣德时期大量生产,而且宣德时期达到了最顶峰。现在候要看到一件宣德红釉,实在是难于登天。宣德朝以后,虽历朝也还略有生产,但无论质量或数量都已趋向衰退,从明成化开始,几乎不再有霁红出现,嘉靖朝红釉瓷用低温铁红代替。”吴文古叹了口气,说道。

    永乐和宣德是我国次品史上的一个最高峰,那个时期出产的瓷器,精妙绝伦,后世除了雍正、乾隆时期,能仿造之外,几乎就再也见不到那样的艺术品了。

    “吴老,鉴定红釉,主要是看什么?”严礼强问。

    “当然是看釉色,红釉不比白釉,能从釉色上,看出很多的差异。立飞,这只盘子是你收回来的,你应该对霁红釉有所了解吧?”吴文古问。

    “宣德鲜红釉因烧成气氛的不同,有深、浅不同的红色,有宝石红、霁红等名目。有里、外均施红釉和外壁施红釉,里壁为透明釉两类,器物里壁不施红釉者往往胎质较薄,且有的有印花纹饰,唯独花纹模糊,红釉釉面多数有橘皮纹。

    只要是比较精细规整的器物,其口沿有露出胎釉本色的整齐的‘灯草边’,虽然也是红白分明,但不如清康熙后仿的那样,特意加涂上白边。而比较精细规整的器物,造近底足处凝釉截齐,垂积釉处呈青灰色,清代仿品则呈凝黑色。吴老等会你可以看一下,我这只盘子,垂积釉处,好像就是吴凝黑色。

    另外,凡是制作稍粗的器物,留沿不一定有‘灯草边’,靠近底足处由于氧化因素呈绿色。有些器物的棱,往往露白胎而成出筋。在有些器物上,釉面有青、紫色窑变斑点,釉表有棕眼、冷纹、开片。”于立飞缓缓的说道。

    “看来你这段时间对瓷器还是有所研究的。”吴文古欣慰的点了点头。

    于立飞一次能说对,他只是感到意外。两次能说的很清楚,可能会觉得是碰巧。可是昨天晚上,他在严礼强那里,看了把白釉僧帽壶,今天对康威浩的青铜鼎又说的头头是道,再加上他收的这只霁红釉盘,可见他确实做足了功课。

    “我毕竟身在古玩市场,耳濡目染,当然知道的要比别人多些。”于立飞谦逊的说。

    “霁红釉的款识你了解吗?”吴文古问。

    “传世宣德红釉瓷,一部分并无款字,一部分有‘大明宣德年制’两行楷书青花款或刻款。款外有青花双圈,有的双圈并不规整。”于立飞说道,他看过这方面的资料,虽然真品见的少,可是图样没见看。

    “你觉得这只盘子是清代康熙的,有什么依据吗?”吴文古又问。

    “从明代成化时期开始,几乎就不再有霁红出现。清康熙时有仿宣德霁红的瓷品,但釉色呈黑红,就像我这只。雍正时仿的则色泽较为润泽艳丽,有的釉表有橘皮纹。釉色浓浅不等,是雍正霁红的工艺缺陷。有深褐、正红、粉红甚至苹果青等色。雍正以后霁红官窑器即很少再出现,要有的话,也是清末或者民国仿的居多。”于立飞说道。

    “咱们看看再说吧。”严礼强把整盘红烧豆腐都倒进自己碗里,又倒了汤到红釉盘里,顾不上里面油淋淋的,把汤都喝了下去。

    “我去洗洗吧。”黄燕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你可得小心点,这个盘子,很快就是我的了。”严礼强叮嘱道。

    等黄燕拿着洗干净的霁红釉盘回来之后,严礼强已经准备好了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上午他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