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天启-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现如今的这里,却是在无声息之间多出了一股浓浓的肃杀之意,因为,早在萧澜率军攻下颍川的时候,就已经派许褚带人包围了这里。
颍川书院,卧虎藏龙,聚集了三国时代有名的谋臣谋士,其之重要姓,萧澜一清二楚,不出意外,这一网,肯定能捞到不少大鱼,至于豫州其他地方的那些豪门士族,有周仓等人的血腥镇压,相信他们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萧澜信步而来,似游山玩水一般来到了颍川书院的近前,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参见主公!”眼见着萧澜来到近前,带兵守在门口的许褚,连忙恭恭敬敬的迎了上来。
“仲康,那群书生可有异动?”萧澜淡然问了一句,眼中跳动的目光,闪烁着一丝难言的意味儿。
“回主公,没有。”许褚挠了挠头,有些不满的嘟囔道:“不过就是一群书呆子而已,都老实着呢,天天就知道读书读书,主公,能不能别让俺老许干这活了,我宁愿去打土豪,给百姓分田地,也比这个有意思的多。”
萧澜笑道:“说什么胡话呢,要知道,这里的人可都是人才,我们太平军现在缺的就是这种人才,看好了,就算是拉回去教书,也是好的。”
许褚应了一声,不在说话,萧澜心知让他这样的顶级猛将守在这么一个山野书院前实在是委屈了他,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些书生可并不简单,其中有不少厉害人物,也只有许褚这样的顶级猛将才能镇得住他们。
“守好这里,吩咐下去,这里是书院重地,不能惊扰,也不能进出!”萧澜拍了拍许褚的肩膀,随即将随身的兵刃丢给了他,然后施施然踏步向着书院内部走去。
跨过院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萧澜轻轻的拨弄一下琴弦,音色圆润清脆,他自一笑,便就向着旁边的院落而去…………(未完待续。。)
第161集:颍川书院
靠近读书的偏院,门口有人守卫,是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充作门童,眼见着萧澜走来,连忙将他拦住:“这位将军,里面正在读书,还请您不要乱闯。”
“是吗?”萧澜淡然笑道:“去告诉里面的人,就说太平军萧澜来访。”
“太平军萧澜?啊!你就是太平军口中的那个平天大元帅?!祸害天下的大反贼?!”闻言,两个门童吓得忍不住一声惊叫,急忙转头冲着里面大喊:“不好了,院长,大反贼萧澜来了……”
“额?”萧澜忍不住的为之一声苦笑,看来,自己的名声在士族真是烂到家了,以后想要招揽什么文臣谋士只怕还真困难的很,好在,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个方面多想,毕竟,招揽不成,那便也只好强抢了!
听到门童的呼喊,里面的读书声,顿时戛然而止,过不多时,数十个文士公子,纷纷冲了出来,大多数衣着锦绣,面带贵气,显然都是出自大家之人,当然,也有不少身穿粗衣,衣着简陋的寒门书生,瞧着那干瘦发黑的面容,就让人心中不忍,想不到,这颍川书院之中还有寒门书生。
为首一个五旬老者,神色严肃,两眼矍铄,那对皂白分明的双眼,如深渊一般,给人一种重重的压抑感,仿佛在他面前,不管如何掩饰伪装,都难逃对方法眼,被看透一般。
“你是太平军的首领萧澜?”老者神色镇定的一摸须冉,口中出声问道,言语之间,有股说不出的睿智沉稳。
“不错。”萧澜淡然一笑,言语之间,也自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霸道。毕竟,与之前不同,如今的他,已经是雄踞半壁天下的霸主,也正在进行着以往不曾有过的蜕变,一举一动。全都锋芒毕露,威势骇人。
“你到底想要做什么?祸乱天下还不够?难不成连这一间小小的书院,你也不肯放过吗?”老者沉声开口,一双眼,透着难言的威严,冷冷的喝斥萧澜。
“呵呵,真是说笑了,本帅何曾说过要对颍川书院怎么样。”萧澜淡然出声道:“再者,本帅也要声明一点。我太平军可没有祸乱天下。”
“真是笑话。”一名华服学子冷然道:“若然太平军没有祸乱天下,你今日岂能这般站在这里,与我们说话?”
“都是父母生养,本帅如何就不能站在这里跟你们说话啦?”萧澜一声嗤笑,口中道:“是了,你们之中有不少都是士族豪门的子弟族人,自然是高高在上,瞧不起我们这些贫苦出身的人。”
此言一出。那华服学子不由得脸色一变,周遭一些寒门学子则是纷纷不动声色的瞥了他一眼。虽则萧澜之言,有挑拨离间的嫌疑,但是,这些士族子弟瞧不起寒门学子,也是的确存在的事情。
“哼!”先前开口的老者不由得口中一声冷哼,“萧澜。你休要猖狂,你侵占豫州,必会为十八路诸侯联军所知,说不得,现在讨伐你的大军已经在路上。难道你就不怕吗?”
“本帅有什么好怕的。”萧澜淡然为之一笑,口中道:“也不怕告诉你们,袁术、张邈、张超、鲍信、乔瑁以及陶谦六大诸侯已经自司州回军,共十三万,目前正在前来豫州的路上,你说,他们是不是本帅的对手!”
“这是当然!后将军袁术乃四世三公袁家人杰!陶谦大人麾下的丹阳精兵可以以一当十,其余四位大人也是兵精将猛,岂是太平军一群乌合之众可以相比!”一个二十左右的锦衣文士当即嗤鼻出声道:“我若是你,早就乘着官军还未打来,就先行逃遁,躲到深山老林里,说不定还有活命的机会。”
“哈!”闻言,萧澜不由得为之一声大笑:“小伙子,你这招虚张声势用的实在太烂,嗯,袁术在我眼中,不过一个草包罢了,陶谦、张邈守城之辈也,鲍信、乔瑁、张超不过都是小角色罢了。”
一名士族学子口中嘲讽道:“说大话!”
“大话?”萧澜不屑的瞥了他一眼,口中道:“你可知道,如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扬州都已经太平军彻底占领,本帅如今手下拥兵七十万,战将千员,正是如日中天之时,莫说只有六路诸侯回军,便是十八路诸侯齐至,又能奈我如何?”
“狂妄!”一名学子喝斥道:“当初张角引黄巾反叛朝廷,拥兵何止百万,到头来,不还是败亡在了天兵之下,你萧澜也不可能例外!”
萧澜笑道:“张角之所以起义失败,一来是因为起义计划被叛徒出卖,使起义不得不仓促发动,各地起义军之间的相互配合发生了极大的困难。二来,起义触动了朝廷与士族的利益,引来了太多的敌人疯狂镇压。三来,他的眼界太低,黄巾军中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
嘴角噙着一丝微微笑意,萧澜夸夸而谈:“第四,当时朝廷之中还有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第五,则是因为黄巾军虽然开始进行的是农民起义,但在起义后却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候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这是导致其失败的最大原因。”
“好一张利嘴!”一位寒门学子沉声道:“这是黄巾军败亡的原因,但是,未来这又何尝不会成为你们太平军败亡的原因。”
“当然不会。”萧澜笑着应声诉说道:“因为,从一开始,本帅就制定好了推翻朝廷的详细政策,选择了最佳的起义时间,严格保密,一朝爆发,就完全占据了整个青州。第三,本帅招揽了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军队训练有素,战力比起官军只强不弱,第四,当今天下大乱,董卓与诸侯对峙洛阳,无心他顾,也无法入之前应对黄巾军一样集合全力来针对太平军。第五,太平军推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制定太平宪法治理辖区,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百姓们的根本利益,赢得了民心,这是太平军对抗天下士族的本钱。黄巾五败,太平五胜,诸位觉得如何?”
闻得此言,书院一众人等不由得为之一愣,好半响,才有一人道:“你滥杀士族,就算夺得天下,又当如何治理?终究只能让黎民百姓落入水深火热的境地。”
“哼。”萧澜嗤鼻道:“谁说治理天下非得士族不可,太平军开科取仕,凡是有本事、有德行的人,无论什么身份,皆可当官。”说话间,他扫了那开口的人一眼:“你是赖家的人,很不辛,你的家族往日压榨百姓,草菅人命,已经大大触犯了太平宪法,两天之前,已经被满门抄斩了。”
“啊!”闻言,那学子口中不由得为之一声惊叫,随即整个人猛地向后倒落,他指着萧澜,口中失声道:“你,你,你怎么敢?”
萧澜笑道:“我知道,你们赖家门生故吏遍天下,那又怎么样,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难道就因为你们赖家势力大就可以逍遥法外?”他自一声冷哼,口中漠然道:“上课吧诸位,我倒要看看,颍川书院到底都会教学生什么东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这一点,看来是不怎么样了?齐家更是妄谈,这里学生绝大多数所在的家族,都或多或少犯了不少罪行,那就谈谈治国吧,谁先来?”
众人闻言一滞,尤其是士族学子,大都愤恨的看着萧澜,有些则是满脸羞愧之色,相比之下,寒门学子对萧澜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厌恶,只是还剩下一些本能的抗拒,他们冷眼旁观着这场论变。
就在这时,与萧澜直接对峙的那老者一声冷哼,口中漠然出声道:“既然萧大元帅想要考较你们的学业,那你们就好好让萧大元帅指教指教,也叫他知道,士族林立天下,自有原因。”
“这有何难!”一名士族学子当即扬声道:“治国者,当爱民,使民为国家所用,轻徭役,键赋税,民安则国安。”
“正是,昔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使得百业振兴,国泰民安,我大汉才受万邦敬仰,称霸一方,儒术,是治国的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这次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文士,面容清秀,双目有神,此人说话之余,还不忘扫了一眼萧澜,眼中既有好奇之心,也有不惧之色。(未完待续。。)
第162集:畅论天下
颍川书院,学堂小院之内,萧澜拷问一众学子治国之道,一众学子夸夸而谈,虽然各个言辞凿凿,但是,在萧澜看来,却到底都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怎么?萧大元帅似乎对于我门下这些弟子的治国之策很不满意,老夫司马徽,但听指教。”看出了萧澜脸上的不以为然,老者忍不住的沉声开口,言语之间,已然带上了几分怒意,毕竟,适才发言的诸多学子之中,有几个都是他比较看重的,治国之策,虽不完善,却也称得上是上上之选。
司马徽——水镜先生,东汉有名的圣贤大儒,虽然早有猜测,但萧澜还是再次仔细盯着司马徽看了几眼,眼前这老者,峨冠博带,器宇轩昂,松形鹤骨,道貌非常,神色自如,如此镇定自如的表情,不得不让人敬佩。
“呵呵。”一声轻笑,萧澜淡然开口道:“诸位学子确有高才,可惜,都是纸上谈兵而已,想要治国,还得先弄清楚,当今天下之乱,因何而来。”
一位士族学子沉声道:“当今乱世来由,无外乎乃是因宦官结党,皇帝年幼,以致外戚专权,苛捐杂税众多,再加上天灾**,以致民不聊生!”
“文若说的极是,此正是天下大乱的缘由所在,只要清除奸党,令陛下亲政,自然可以肃清天下,还归太平。”很多学子,都对先前那学子的回答,大表赞同,纷纷点头附和。
文若?那不就是荀彧吗?萧澜微微一惊,抬头再次扫了荀彧一眼,正巧荀彧扭头看来,四目相对。两人来了个对眼。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王佐之才也!”
公元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遂弃官归乡。
这人后来成了曹老兄前期的第一谋臣,被曹老兄称之为‘吾之子房’,郭嘉能够效力曹操,也是多赖荀彧推荐。此人战略惊人,战术不凡。曾为曹操五出奇计,一举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威名。
第一计。曹操举兵讨伐徐州,后方被吕布趁乱偷袭,曹操一意孤行,决定先灭陶谦,再灭吕布,荀彧断然反对。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的方针,避免曹操四面处敌的窘境。第二计,劝曹操迎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在争霸天下的道路上占据主动。达到政治的制高点。第三计,官渡前夕,提出‘四胜四败’给了曹操极大的信心。第四计,官渡之后,曹操决定讨伐刘表,荀彧再次提出建议,劝曹操歼灭袁绍残余,一统北方。第五计,力排众议,打消了曹操恢复古代九州制度的想法。
荀彧不仅在战术方面丝毫不逊色于任何谋士,更为难得的是,荀彧的识人之能,无与伦比,一大批精英才俊,被他举荐给曹操,为曹操称霸奠定了基础,其中不乏荀攸,钟繇、戏志才、郭嘉、司马懿,陈群、杜袭、郗虑、华歆、王朗、荀悦、辛毗这些栋梁之才。
但是,唯有一点,那就是此人忠于汉室,就连曹操想面南背北,称九五之尊,也被荀彧出言拒绝。
想到这里,萧澜不由得为之一声苦笑,这种人物,纵然有王佐之才、子房之能,又如何心甘情愿为太平军效力呢?除非白日做梦!只是,纵然不能让其为自己效力,萧澜也不会轻易放他脱离自己的掌控,否则,岂非平白给太平军树敌?
见萧澜叹气,荀彧一愣,不明所以,不由得低头思索起来。
“不知萧大元帅,你有何高见?”见众人纷纷表态,赞同荀彧所言,司马徽微微点头,非常满意,见萧澜目光看向荀彧,眼珠子一转,把问题抛给了萧澜。
“嗯?”一声沉吟,萧澜身上气息顿时为之大变,霎时之间,众人只觉得空气温度骤降,一股无形的压力充斥四周,让人觉得脸呼吸都变得困难,直到半响之后,萧澜方才收回了身上这股慑人的气息,口中淡然出声道:“方才这位文若先生说得不错,宦官结党、外戚专权、苛捐杂税等都是当今天下大乱的原因,但若说根本原因,还在一个‘地’字身上。”
荀彧当即拱手道:“还请萧大元帅明言。”
萧澜环视众人一眼,沉声道:“常言道,民以食为天,百姓靠什么过活,无非是种地收粮,可是,本帅想问诸位一句,这天下的地,都在谁的手里?”他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已然指着一个华服学子问道:“你家有多少田地?”
“这……”稍作犹豫,那华服学子应声道:“良田三千亩,薄田两千亩。”但他随即又补充道:“这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产业,有何不妥?”
“看来你家祖上还真是挺厉害的。”萧澜一声嗤笑,不理睬他,转而却向一个清瘦俊朗、脸色有些苍白的青年问道:“你家有多少田地?”
“恐怕是我祖上无能,家中只有薄田十亩。”被问话的青年明显是寒门学子,不仅衣衫破旧,言语之间,还带着一丝自嘲。
“还有十亩地,虽然是薄田,却也算混得不错了。”萧澜淡然道:“昔日我在青州,收拢百姓不下两百万,他们可是连半亩都没有呢?”
那寒门青年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口中诧异道:“那如此看来,我的祖上,其实还不算是全无本事呢?”
先前那华服学子忍不住出声问道:“萧大元帅,不知你说这番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天下之乱,与我们家有多少田地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关系?这还不简单吗,真是蠢货!”萧澜瞥了他一眼,满脸的讥讽:“且不问你们祖上哪里搞来如此之多的田地,这天下的田地又能有多少,你们一家就占了五千亩,十家、百家、千家,这天下的田地都被你们这些世家占了,那百姓们怎么办?”
“这……”萧澜的问题,一下子问住了众人,虽然他们这些豪门士族子弟,多半只知道风花雪月,舞文弄墨,吟诗作对,可是,他们家中,每一家每一户,田地的数目都是多的惊人,单单每年雇佣劳作的百姓,都不下数千上万。
萧澜沉声道:“本帅知道,你们把土地都租给了百姓耕种,若不是如此,光守着田地,你们这些人也过不上现在的生活,可是,你们可知道,百姓们耕种一亩地,辛辛苦苦一季,也只能收三石不到的粮食,却足足有两石半被收走,剩下的一点,连糊口都不够,再遇上什么天灾,便只能坐着等死了,而你们,什么都不用做,光收现成的,就可以让你们衣食无忧,可你们这些豪门士族还不满足,还要继续扩充田地,你们说,这天下能不乱吗?”
闻得此言,全场顿时鸦雀无声,一个个的豪门寒门的学子全都楞住了,好半响,才有荀彧反驳道:“朝廷赋税,向来三十取一,即便加上我们抽取的租金,也断不可能达到你口中这么夸张的程度!”
“不错!”另一个学子当即口中应声附和道:“我家数千佃户,每户每亩向来只取粮一钧,哪里像你说的这般恐怖。”
“是吗?”萧澜不可置否的的应了一声,“就算你能保证你家每户每亩真的只是取粮一钧,可是,问题绕了回来,你家、你祖上的土地,到底是怎么来的,说到底,不还是从百姓们手中巧取豪夺而来。”
冷冷的扫了众人一眼,萧澜口中断然道:“要我说,这天下大乱,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士族兼并土地、控制朝政,你们这些士族,才是真正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所在!”(未完待续。。)
第163集:联军来袭
祸乱天下之根源,在于贪得无厌的士族,萧澜此言一出,顿时惹怒了在场所有的士族学子,纷纷破口大骂。
司马徽生怕萧澜会暴起杀人,连连出声压制,方才让得一众士族学子止住喝骂,小院里暂时安静了下来。
这时,却闻荀彧口中冷然出声道:“萧澜,今日你这番话,可是得罪了天下士族,难道你就不怕吗?”
“不错。”之前被萧澜询问过田地数目的寒门青年也道:“连你自己也知道,士族豪门占据的可不仅仅只是田地和权势,还有舆论,人言可畏,你一旦得罪了世家,众人口诛笔伐,众口铄金,任你百般辩解,也终将埋没在汪洋大海之中。”
清瘦的寒门青年,淡淡然的话语出口,语气凝重,可谓一针见血,直接就戳中了萧澜的软肋。
“哈!”闻言,萧澜不由得为之一声嘲笑,不知道是在嘲笑众人,还是在嘲笑自己,他口中朗生道:“说的不错,本帅的此番言语,确实是得罪了天下士族,可是,就算是本帅不动天下士族分毫,天下士族也不会放过太平军!”
言语之间,冷冷的扫过一众学子,看着那些士族学子的愤怒以及寒门学子的淡漠,他不由得为之一声叹息:“因为,穷苦百姓若要翻身,威胁的将是士族豪门的根本利益,是朝廷的数百年基业,所以,本帅跟他们是注定了走在对立的道路上,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狂妄!”荀彧忍不住的为之一声大喝,言语之间,竟是没有半点的畏惧:“朝廷天兵不日将至。太平军末日就在眼前,你谈何来说这一句话。”
“朝廷天兵,天真的书生,还真以为大汉王朝是在巅峰时候吗?现在的朝廷,早已经成了傀儡,所谓的天兵。不过就是几路诸侯的联军罢了,本帅连他们的老巢都灭了,丧家之犬,焉能与我太平军抗衡?”萧澜冷然笑道:“等本帅消灭了天下诸侯,太平军统治天下的时候,诸位觉得,所谓的士族豪门,对本帅还有半点威胁吗?正邪对错,无外乎成王败寇。昔日汉高祖芒砀山,斩蛇起义,不过一流民草寇罢了,今时今曰呢?又有谁敢非议诽谤……”
萧澜豪言开口,随即仰天便是一声大笑,在场一众人等,顿时鸦雀无声,无论士族寒门。学子夫子,全都被萧澜的这一席话。给彻底震惊了。
“好了,诸位学子,废话本帅就不多说了,豫州在我手中,你们的家族未来,也都在我的手中。等待你们的,将会是太平宪法的审判,无罪者,方才有资格选择,是被囚禁孤老一生。还是投效太平军,为本帅效力,哈哈哈哈……”猖狂豪放的朗声大笑之中,萧澜径直踏步离去,留下一众惊怒无奈的学子、夫子。
虽然不是上策,但无疑,萧澜此举却是釜底抽薪的狠策,不管你有怎样的才智计谋,不管你是治世大才还是权谋智士,一旦被困禁起来,便是再大的才华也等于没有,萧澜可不会搞什么尊重对手的桥段,就如同曹老大对关羽那样,纵然百般拉拢,当头来还是给自己添了一个强劲对手。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好一个太平萧澜!果然与众不同,如此手段,如此雄才,看来,这世间又多了一位可怕的枭雄!”望着萧澜渐渐远去的背影,那寒门青年忍不住的为之喃喃自语出声。
“奉孝……”乍闻此言,荀彧目光落在那消瘦的青年身上,不由得惊讶出声。
“文若,此人精通韬略,心机狠辣,做事果断,非常人能比,如今他雄踞青、徐、兖、豫、扬五州之地,已然占了大汉半壁江山,势力将成,一旦他击败诸侯联军,必定锋芒大盛,届时天下之间,再无人可以制他!”那寒门青年忍不住的脱口称赞出声:“真是没有想到,天下间竟还有这般人物!”
“是啊,这萧澜,雄才大略,时事政局,都被他看的如此通透,真是一个可怕的人物!”闻言,荀彧不由得为之一声感叹:“可惜,如此人物,竟然反叛朝廷,当了反贼,真是可惜啊可惜……”
“有什么好可惜的,你没听他说吗?待到他击败天下诸侯,太平军统治天下,正邪对错,还不是仍凭他如何去说?”寒门青年忍不住的出声道:“此人绝非池中之物,如今拦江在望,随时都可以一跃成龙!”
“奉孝!郭嘉!”荀彧闻言,顿时便是一声训斥:“你怎可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反贼,终究只是反贼!”
“好吧,反贼终究只是反贼,呵呵……”郭嘉口中一声轻笑,随即转身踏步离去,口中扬声大叫道:“志才,等等我,我们一起喝酒去……”
书院外,许褚如愿被萧澜带走了,但是,萧澜却安排了三百亲卫精锐和一千精兵,将整个颍川书院封锁。
这些学子,其中不乏高才之人,若是被他们逃了出去,反过来帮助诸侯对付太平军,纵然萧澜并不畏惧,但却也是个大大的麻烦,不利于萧澜尽早一统天下的打算。
自虎牢关回返,袁术等人的十三万诸侯联军,转眼便就进入豫州地界,直奔颍川城而来,显然,他们是想重现当年官军围剿黄巾的军事策略,直接对付萧澜,来一个擒贼先擒王,好让太平军彻底崩溃。
“报!大帅,城外陶谦、袁术等十三万诸侯联军围城,如今正在阵前叫阵。”就在萧澜自颍川书院回返的第三天,天刚大亮,就有传令兵前来报信,萧澜穿戴整齐,金光闪烁的黄金战甲,穿在身上,宛如天兵天将一般,耀眼夺目,光华照人。
“无须在意,不过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萧澜摆了摆手,淡然出声:“传本帅军令,着许褚、周仓等将随本帅登城,本帅倒要看看,昔日覆灭黄巾的朝廷官军,到底有多少能耐,能够攻破颍川城!”
“诺。”望着宛若金甲天神一般的萧澜,传令兵眼中满是崇拜与敬畏,急忙答应一声,退了下去。
过不多时,三军将士齐聚一堂,一个个精神抖擞,战意盎然,许褚持一口玄铁长刀,带着一队队列整齐的亲卫精锐,军容肃穆,紧紧跟随在萧澜身后,直奔颍川城头。
雄踞五州的太平军,早已经势力大增,此时颍川城中,足有三万大军,虽然比起城外的十三万诸侯联军是少了不少,但是,作为守城一方,萧澜丝毫没有担心,何况自己还有底牌没有亮出。
“萧澜,太平贼首?”当萧澜率领众将登上城楼的时候,陶谦、袁术等人顿时双眼一亮,随即,袁术张口便是一声大喝:“小贼,快快出城投降,不然,等我大军攻破城池,定然要你不得好死。”
“哈!”闻言,萧澜不由得为之一声轻笑:“你就是袁术,四世三公的后辈英杰,看来也不怎么样啊?本帅劝你说话最好不要这么冲,毕竟,如今你的妻儿家小可都在本帅的手中,难道你对他们就不管不顾了吗?”
“卑鄙小贼,竟然如此心狠,有本事冲我来,拿妻儿家小威胁我,你不觉的身为三军主将,此举被人耻笑吗?”闻言,袁术气的整个人都暴起了,一张脸涨得通红,忍不住的破口大骂。
萧澜哈哈大笑:“后将军不要动怒,实际上,不仅仅是你袁术,其他几位大人的家小,都在本帅的手中,怎么样,你们骂吧,谁敢再骂,本帅就杀你们一个亲属,你们说,是杀妻子好还是杀儿子好呢?”
“噗——”闻言,六大诸侯不由得齐齐鲜血狂喷,指着萧澜想要破口大骂,但是,却心存顾忌,再不敢将脏字说出口来。(未完待续。。)
第164集:斩将杀敌
眼见着城下的一众诸侯吃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