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事,本公子好歹也是天天锻炼的人,让你压这一会,难道就会怪罪你不成?”我笑呵呵地道,看到她那俏脸布满的红晕,越发地觉得逗这样的漂亮妞是一种很不错的乐事。

“公子,还是快起来吧,这都应该误了早膳的时间了。”青霞姐抵受不住本公子那灼热的目光,飞快地钻出了睡袋,逃一般地冲到了舱位门处,打开了门窜了出去。本公子嘴角微弯,看着那舱门外射进来的阳光,今天果然是一个好天气。

洗漱一番之后,走出了船舱,就看到了这不大的甲板上,有好几个部曲正在那里打扑克斗地主,看到了本公子,赶紧把牌一扔,全都站了起来冲我打起了招呼。

“怎么,早锻炼锻炼完了?”本公子斜挑起眼角,打量着这票家伙。

为首的李元芳十一了两声小心翼翼地道:“公子,这不能怪弟兄们,这船上地盘太小了,大家伙担心影响您休息,所以……”李元芳一面说还一面鬼鬼崇崇地瞅了青霞姐一眼。

青霞姐听得两颊飞红,眸目含羞,而本公子则让李元芳的话给气得一脸黑线,靠,本公子现在就属于没吃到羊肉,惹了一身骚的倒霉鬼。“少罗嗦,本公子现在醒了,你们都给我去锻炼去,地盘不大,你们就给本公子在甲板上绕圈跑,嗯,跑满一半圈才能休息。”本公子恶狠狠的表情,把李元芳等一吓得一哆嗦,哪里敢跟本公子讨价还价,径直冲向甲板的另外一头去了。

而李元芳陪着笑脸领命之后,把那些还蹲在舱里睡懒觉的家伙们全都叫了起来,开始在大船上进行早锻炼。

看到这票家伙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跑,很是精气神十足的模样,本公子总算是表情好看了点,回过来头来的时候,却看到了青霞姐两颊红晕未褪,表情又羞又恼,可偏生这种事情没办法解释。

“没事,那家伙开玩笑的,你要是气不过,去揍他一顿就是,本公子当为你加油呐喊如何?”本公子冲青霞姐眨了眨眼笑道,换来的是这妞一个又羞又恼的白眼,然后转身看向河岸的风景。

在船上整整呆了差不多四天的功夫,终于抵达了韩城县的码头,这码头真不大,依我看,简直就像是后世旅游景点,专门用来停靠旅游小舟的那袖珍码头。

每一次,都只能停靠一舟长约十丈的大船一艘,而本公子跳下了甲板,站到了码头上时,已然看到了匆匆向着这边迎来的郑晔。“公子,您可算是来了,小的已经在这里等了差不多两天了。”

“呵呵,辛苦你们了,这船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坐了差不多四天的功夫。对了,韩城县的码头就这么点大?”本公子很是好奇地张望着四周,嗯这码头周围,看起来只是一个村落,韩城县居然不在这里。

“公子,韩城县向来没有什么特产,这个码头,多是那些渔人所用,所以自然大不到哪去。”郑晔笑道。

“原来如此。”我点了点头,其实煤就是一种很不好的贸易资源,不过,现如今,使用煤的人依旧不多,东都一带倒是挺流行用煤,但是,周边的煤矿,就已经足够供应了,根本不需要异地去买煤。

“对了,这边安排得怎么样了?”顺着那木质的码头,走上了岸,这时候,仍旧觉得脚下似乎在晃悠。看样子坐船久了形成的后遗症。

“公子放心吧,小的已经先在韩城县县城里边购得了宅院两套,那里至少可以住下六七十人,挤一挤,这里的人都能够住得下,除此之外,在县城外边,还让先到的工匠,已经搭造了十几间屋子,还有马棚……”郑晔很是条理分明地一一向我解释起来。

嗯,办得不错,不光是买到了现成的房子,还弄了地皮修筑了一些屋子与马棚,这些已经足够我们这里的人先居住下了。

“公子,县丞和县尉正在那边等候,是不是先过去?”郑晔回身看了一眼,朝着我小声地问道。我这才看到,距离这码头不远处,有两位中年男子,正向着这边行来。

本公子当先迎了上去,这二位远远地就先行礼意志。“韩城县县丞杨琼、韩城县县尉韩雄见过齐国公。”年长一点,肤白而斯文的这哥们是县丞,而旁边那皮肤显黑,浓眉大眼的是县尉。

本公子也笑眯眯地上前打起了招呼,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靠,这二位居然都是观德王杨雄的门生,嗯,算是门生吧,这年代还没有门生的说法。

杨琼与观德王乃是本家,乃是杨雄远房堂弟的孙子,而县尉韩雄曾经是杨雄的亲兵,因为有些本事,所以杨雄很是大方地举荐其为官,另外,原本在这里呆着的县令也是观德王杨雄的手下,靠!

整个县相当于全都被观德王所掌握,难怪这家伙说帮我就能帮得上,这让我不得不对这种世家门阀的势力暗暗惊心。

这两位告诉我,观德王杨雄有言,他们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杨雄觉得他们都比较能够服从上峰的领导,而且才干不错,留下来,就是为了辅佐我的。

嗯,这样的马屁话本公子坦然受之,又想这二位询问了一些关于本县的事务,并且告诉他们,本公子是一位很从善如流的县令,只要你们能够乖乖的听本公子的话,照本公子的吩咐去做,那么,不敢说升官,但是发财的机会大大滴。

另外,本公子问了之后才清楚,不论是哪个州县,想要修路,只能自己干,比如韩城县,朝庭要求当地,必须保证每年修整一次,至少保证道路与外界的交通,但是,想要国家出钱,那简直就是扯蛋。

主要是韩城县既不在国家主要交通干道之上,所以,只能由当地派发徭役以修整道路,每年大约也就是一个月的时候来修整道路。或者是干啥。

而本县的成年男丁不过一万出头,一万多人,一年只一个月,除了修整道路,还要修缮城垣,甚至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务,所以,想要修路,光靠徭役完全是扯蛋。

又聊了一些关于韩城县的情况之后,本公子才知道,每年韩城县所缴纳粮食、绢布折合下来,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大概在一万五千贯左右,听到了这个消息,本公子很是黯然无语。俺一个月的收入的十分之一大概也就这个数,本公子跑马一次,不,是酒马贸易来上一次,所获得的收入至少是一年税赋的五十倍甚至还要超出。

一万来贯,一个县的税赋,居然才这么点,不过转念一想,这个时代的税赋仍旧是以农业为主导,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韩城县地方偏僻,又没有其他的产业收入,所以,一万五千贯,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一年下来,整个隋朝的税赋收入据说也才数百万贯,千余州县摊下来,倒也不算少的。不过这样也好,这样的穷乡僻壤,什么也还没发展起来,如此本公子也才能够更好的做出成绩。

只可惜,这二位虽然是我的手下,但是却是那观德王杨雄的手下,能用是能用,但是许多的事情,还是尽量别让这二位知道的好。

或许等本公子发展起来之后,大隋开始陷入了纷乱,本公子再看这哥俩的反应,以确认是否把这二位纳入我的圈子。一番客气之后,本公子随着这二位赶到了韩城县,距离黄河岸边将近十里路的韩城县还真是不大,城墙最多也就是两丈高,而且还全是用黄泥磊成的,看得本公子直翻白眼。城里城外,大多数的房子都还属于是那种泥坯房。只有少数的地主或者富户,才用的是砖石修造。

第三百一十九章 虽然贫困,却是宝地

看样子这里三分之二以上的都位于贫困线左右,而另外三分之一里边,富户与地主的数量怕是连十分之一不到,其他的,最多是比那些贫困线上徘徊的百姓强点,但也强不到哪。

“咱们这儿,地主不过几十户,商贾富户也不过百余。而这里,每逢五,逢十方为集市,周边的百姓会赶过来售卖自己的特产,又或者是米粮,还有一些猎到的野兽、山货之类的……”

越说,本公子越是无语,够穷的,原本呆在东都洛阳,觉得古代的生活很美好,等我来到了属于本公子的县衙之后,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实在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一个字:穷,两个字:很穷,三个字:超级穷。本公子坐在这间已经打扫干净的卧房里边发着呆,看着那豆大的烛火,很是说不出的味道。

第一,没有任何的工业,商业也不发达,而农业,几乎就属于是那种比刀耕火种好不了多少。很庆幸,自己幸好不是穿越在这样的地方,更庆幸自己不是穿越在战乱的山东河南之地,不然指不定本公子刚刚穿越,就让造反的老百姓又或者是赶过来镇压的官兵给宰了也说不定。

汗俺这是啥子神鬼莫测的思路,怎么一下子窜到那边去了,回来。看样子,本公子需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不过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先修路。把路修到煤矿那里,还有一件事就是扩建码头。

第二天一大早,本公子就带人往那煤矿处而去,说实话,这煤矿距离城并不算远,大约十五里路,而县城距离河岸边约七里路,不过,这是拐弯的。

如果是煤矿到河岸边的直接距离,怕是十里路都不到。而且,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的煤矿地势还算是平整,不需要翻山越领的,只需要走过两座山谷,就可以直接往河岸边行进。

而且,山谷也足够宽敞,山势低缓,想要开山凿石的难度并不大。而且从这里通过河运,运向洛阳的话,其实成本并不高,因为走的是水路,根本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运输。只需要足够的船只来运送。

按着那位老师傅的估算,这里的煤矿若是想要大量的开采的话,每天最少能够出煤两万来斤,唯一的困难就是运输,运输对于拥有大量马匹的本公子而言,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很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铁轨,没有蒸汽机车,不然,两万斤煤,也就是三分之一车皮的事。

当我问他能不能日产十万斤的时候,这老家伙用一种看神经病的眼神盯着我瞅,气得本公子一脸的黑线。靠,区区十万斤,难道就那么困难吗?想想后世,一个煤矿,莫说是十万斤,日产百万公斤的大煤矿都不少。本公子又不是想要闹浮夸风,只是要增产而已。

“公子,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够挖上三五百斤,可是挖好之后,还得从矿井里边运出来,所以,一般若一个人上去一趟,最多也就是背个五六十斤出来,然后再下去,一来一回的……”李元芳看到了本公子的表情,赶紧解释道。

听他这么一说,我这才省起,这个时代没有炸药,没有电力机械,甚至于我看他们那些矿工,除了一把丁镐之外,就是一个背兜。几乎没有其他的玩意。

我能够看到,这一大片黑漆漆的山脊,或者说露天煤矿上,有五十多名工人正在勤劳的开挖着。也幸好是露天的,不然瓦斯暴炸,又或者是地下作业,那也太恐怖了,这个时代可还没有防爆灯,汗!

“这里的煤矿还好是露天的,不然怕是一万斤都采不到。”老家伙似乎想到了本公子不但是本县的县令,而且还是一位堂堂的国公言,似乎觉得自己刚刚鄙视了一位国公爷实在是不太妥当,赶紧陪笑道。

“没事没事,人才这么点,而且还要爬到这山脊之上来采挖,的确是很难扩大产量。”冲老家伙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本公子又不是那种被别人说一句就会翻脸的货色,再说了,这位老师傅说的也是很有道理。

或许以后,再想办法提高产量,现阶段,本公子要干的,乃是努力地修路才是真的,不过,没有炸药的今天,想要开山劈石来修路,那实在是太困难,幸好这里铺装路面不需要那么做。

看完了煤矿,自然的去看一看那片山谷,从煤矿这边赶过去,一共是三十五里路途,不算远,只不过,路途很是艰辛,要翻过两坐山头,然后再经过一条狭窄的溪谷,才能进到那个长约十里,宽约近四里的山谷内。

这条狭窄的溪谷,还是当地的猎人领路,才找着的,不然,想要进去,那就只能从山峦顶上爬过去,那最少得再花上两个时辰,而且山势比较陡峭,连马都骑不了。

溪谷宽也就是十数米,长却将近一里地,而身下的座骑,都只能艰难地涉水而进,光是这一里路,就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而进到了山谷之后,感觉这里的温度似乎要比外面多温暖一些,而且那茂盛的野草,丰美得犹如即将丰收的稻穗。

一望无垠的草垫,从溪谷处出来之后,到处都是,而且里边的坡面,不如外面的陡峭,比较平缓,我跳下了战马,拔出了腰间的宝刀含章,戳入了泥土里,一把出刀来,可以看到,那野草的草根处,是那种肥美的黑泥,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迹,野草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轮回,将这些土地,培养得无比的肥沃。

“果然是个好地方,咦,这里居然有野苜蓿?”我朝着刀刃上挂着的植物打量了下,顿时眼前一亮,靠了,老天爷还真是够帮忙的,不但送给了本公子这么一片良好的养马场所,甚至连草料都准备好了。

“公子,这还真是一块宝地啊,养上四五千匹马都够了,而且还有水源,您看那边,河水就从那里流过。可惜就是想要进出不怎么方便。”李元芳兴奋拍了拍那匹正在猛啃着这些黄绿相间的野苜蓿的座骑,一脸的喜色。

而我身后边的那些部曲也都是一脸的欣喜之色。“好大的一片山谷,若是养马,连用来训马都足够了。”部曲们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已经很不错了,要是方便进出,这么块宝地,能够轮到咱们来用吗?”本公子白了一眼这家伙,实在是贪婪。在李元芳和青霞姐及五十来名部曲的拱卫之下,缓缓地策马来到了距离溪谷处约半里的河边。

河水汹涌朝着东南方奔腾而去,宽约不过五十余步的河面,翻腾着浪花与白沫,而我立足处,是一块巨大的平整的石头,看着脚下的河水隆隆而过,其充沛的水量,实在是让本公子笑开了怀。

而在距离谷品的东南端出口处,那里的河谷陡然变宽了许多,看起来不像是河,反倒像是一个湖,宽至少约有近三百步。而河水就在狭窄处和宽阔处,形成了一个不高的瀑布,河水隆隆而下,在那一带,形成了淡淡的薄雾。

而在这湖边,同样是一大片的开阔地,看完了山谷之内的地形地貌之后,接过了郑晨递给我的关于这地山谷的草略图。

我拿手中的马鞭点了点方才我站立的那一块巨石处:“这一带的水量极为充沛,正好,这一带就拿来设置冶炼工厂,水车,水锤,这些玩意,也都要弄出来,另外,住人的地方,安排在靠近溪谷处,距离这里远一点也好,省得工厂工作的时候,影响到其他人的休息,至于马棚,就安排在另外一头,嗯这上面,要多修几座桥,知道吗?”

“公子放心,小的这会就去标记出来。”李元芳很是心领神会地吩咐了一声之后,十数名部曲朝着各自的目标飞奔而去。

“这里在未来,将会是本公子第一个基地,这里,就是我未来的起点。”我深吸了一口看,打量着这片辽阔的山谷,不禁笑道。我身后边的青霞姐看着这片山谷,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两眼里,尽是璀璨的精光。

整整五天的时间,本公子一直在部曲的保护之下,在韩城县境内四下流窜,嗯,把亲眼看到的一切,都让人记了下来,不得不说,韩城县虽然很贫穷,但是,这片地盘着实不错。

有铁矿,也有煤矿,而且根据前期过来探查的探矿人员表示,这里有着不少石灰石,至于粘土,地上到处都是,想要在这里修建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厂,根本一点问题也没有。

嗯,很不错,这样,本公子所需要担心的,只有人工了。不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能够召来大批的流民。

“公子,韩城县这里,原有四个粮窑,藏粮四万石,而接到了您的消息之后,我们又加紧修造了十个诸粮窑,不过想要从外面运粮进来,只能走水路。”“现如今,新的粮窑,都存满了三个,还有两个尚未储满,粮食共计八万石。”郑晔站着我的跟前,指着那直径接近二十步的储粮窑说道。这是早在去岁之时,就以本公子的名义开业的粮店,在韩城县县城外置下的产业。

第三百二十章 招募流民,越多越好

“你们的动作够快的,原本我还以为能够有五万石就了不得了,倒不想,已经储了八万石。”看着那比周围要高出三四尺,顶上用了油布毛毡和稻草盖住的地下粮窑,我满意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还不够,设法再多从其他地方多购一些粮草过来,希望在明年年末之前,存够一千万石以上。能办得到吗?”我回过了头来,朝着郑晔小声地问道。

“小的以为,现如今战乱纷纷,此时想要像今年一般的大肆购粮,怕是不太可能了,何况现如何的战乱业已经波及到了河北河南之地,这三个月,我们能够收集到的粮草,已经不足百万石,乐观的估计,到明年秋末,应该可以存够。另外,按照您的吩咐,我们在韩城县购得了平整的荒地七千亩……”说到了这,郑晔有些迟疑地看向了我。“虽然这些荒地足够平整,但是,若是想要耕作,我们的人手不足。”

“无妨,能凑多少就尽量的凑多少。至于缺少耕作的劳力,这个不难,不过这事怕是要托附于你,乘着这冬天和春初,给我设法的去弄人来。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招募流民。反正我们现在什么也不缺,唯一缺的,只是人口。流民的数量不限,越多越好,知道吗?”我拍了拍郑晔的肩膀之后小声地道。

“公子放心,小的知道该怎么做了。”郑晔很是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如此,有了足够的人力,这七千亩荒地,当可变成良田。”

我回过了头来,朝着李元芳问道:“对了,不是今年说还会有一只突厥商队到来吗?知道他们走的是哪一条线路不?”

“回公子,他们走的是晋阳,据估计,应该还有大半个月,可到洛阳,现如今,怕是就应该在晋阳附近。”李元芳微微一愣,想了半天之后,肯定地道。

“那行,立即传消息给老管家,派人去接应,马匹就不用再去东都洛阳了,直接运到这里来,至于酒,那得他们自己去东都找老管家要去。”我想了想之后郑重地吩咐道。“这一次突厥商队带来的马匹,全都留下,本公子有大用。”

李元芳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不大会的功夫,一名部曲走向了商行的里间,两只信鸽,从那里的鸽笼里边飞出,朝着东都洛阳的方向飞去。

“公子,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现在过来的工匠有三十多人,总不能让他们天天都呆着啥事也不做吧?”郑晨在旁边小声地询问道。

“第一件事就是从县城里边招募人手来,先修石灰、水泥窑,对了,还有砖瓦窑也得先修起来。等到时候有了流民,就先让他们去干这些事情。咱们没有耕牛也没关系,再跟老管家说一声,把那种马耕作的重犁给我打造三十副,然后直接给我送过来。”我想了想之后,做出了决定。

马耕这玩意汉代就有了,现如今本公子新来乍到,在书本里边看到了这玩意,于是很好奇地让那些府里的铁匠给打造了出来试验了一番,不得不说这玩意的确很不错,很奇怪为毛没有人使用,一跟老管家打听才知道,哪怕是大隋王朝,马匹仍旧属于稀缺货,打仗需要马,运输需要马,而中原之地,又缺乏产马之地。所以,至汉朝以后,马耕就渐渐的消亡。

所以,马耕没办法流行开来,更何意,马耕要使用,也只能在北方旱地使用,南方用是这玩意完全就是扯蛋的,那只有耕牛才行。

不过现在经过了本公子严格的勘察和科学的计算,韩城县虽然七山一水两分田,但是这两分田都完全处于地势平坦的地带,而且这里人口稀少,采用马耕大有用武之地。

而且这里的土地足够肥沃,其实只要深耕,施以有机肥,别的不说,在现在那种产量翻上一番那是岗岗的完全没有问题。

这个时代的粮食收成,完全得看风水,呃,不是,是看土地的肥力是否足够,我看过俺家的佃户的种田方式,每当秋收之后,就会把那些稻草拿来烧成灰,然后撒在田地里,号称是肥料,汗死,这样的农家肥我记得在我十岁出头的时候,还能够在农村见到。

烧麦杆,高梁杆啥的,都是烧了之后,然后倾散在田地里边,作为一种肥土的材料。等俺长大了,才知道这叫有机肥,不过这种有机肥的肥力实在是太过低下。

不过等俺在乡镇开始工作之后,那里搞了一个有机肥示范基地,减少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有机肥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比不是化肥,但是也比那种未经处理过的农家肥的效果要好得多。

本公子带来的那些部曲和工匠,都已经安置下来,而根据本公子的吩咐,五天之后,十副马耕所使用的重犁挽具还有一应的工具,已然随船抵达了韩城县,得到了这玩意儿,冬季深耕作业,终于可以开始了。

在这里购得的七千亩荒地,在过去,是有人耕作过的土地,但是随着战乱频发,韩城县的人口大量减少,使是这里的土地荒废了近半,本公子所购得的这七千亩荒地花的钱不多,因为已经荒芜了许多年,据韩城县的老农所言,至少已经荒废了近百年之久。

不过,落到了本公子的手里边,那绝对是宝,人手不足?没关系,本公子马多就成,记得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因为地广人稀,但是又缺乏重型农业耕作机械,怎么办?

于是采用的四马重挽马拉犁,一天可耕作八十亩地,隋朝一亩只相当于后世的零点七亩,也就是说,四马重挽马拉犁,实际每天可以耕作百亩田地还有余,比起牛来,不知道要快上多少。

而本公子试制作者出来的重挽犁,可不是照般古代的,而是结合了后世我所见识的马拉重挽犁所打造出来的,效率和耕深,都能够达到种植业所需要的要求。

只需要五套这样的重挽马拉犁,这七千亩地,只需要花上十二天的时间,就能够全部耕作完毕,另外,那种还能播种的三脚耧车也给弄了出来。

三脚耧车,按照史载,三脚耧车需要一牛两人的劳动力,而一天就能够播种一倾地,也就是一百亩。

也就是说,让重拘马拉犁,配合三脚耧车,十二天,连耕作和播种一块都能弄完,足可见这有多牛叉。完全就是手工业时代的半人工式机械化作业。

很遗憾现在已经是冬天,所以运来的那些农业机械,除了马拉重挽犁之外,其他的都只能抹上了牛油之后扔进了仓库里边存放。

不过,乘着这个时代,先好好的开垠这些荒田,把土壤翻起来经历了风霜雪雨之后,等到来年春天之后,才好耕作。欣赏马耕,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看着李元芳那些家伙驾驶着这玩意在荒田上疯跑,肥沃而呈黄褐色的泥土被翻起,带起了草屑四下飞扬,看着那被深翻的土地越来越多,本公子的心情是越来越舒畅,就连那扑面的寒风,似乎也被这热火朝天的场面给驱散了不少。

“公子,该回去了,这会子可是您在衙门里做事的时间。”身畔,身披着一件皮裘的青霞姐小声地道。我这才省起,现在已经快要到办公的时间了,得,赶紧冲李元芳这厮招呼了一声。留下了人手之后,带着二十来个部曲,纵马匆匆地往那韩城县县衙赶了过去。

回到了县衙,跟那已经蹲在县衙里边的县丞和县尉打了声招呼之后,蹲坐在软榻之上,询问起了这二位有什么公务需要处理?

接下来,又是一堆鸡毛蒜皮的事情,东家丢鸡,西家丢狗,王二麻子跟赵三打架斗殴,刘七跟八因为田产的纠纷,闹到了请官衙裁决。

另外还有就是本县的老忤作因病告老,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儿子赵屠户继承家业。看得本公子眼冒金星,这些怎么看都像是报纸上的各种八卦,如今全然都发生在我的眼前。

另外就是,差役明年应该怎么先派,嗯,这个时代的差役都是由老百姓轮流来当差,所以既叫做差役,又谓之役差,而县衙里边,不管是看门的,还是打板子的,又或者是街头维持治安的,皆是这些人。

除了这二位,还有主簿、书佐之流,也是杂七杂八的事,本公子又继续开始的一天的麻木工作。还好,虽然诸事凡杂,但是,本公子一般只是主管分派,比如把打架斗殴的事情扔给县尉,把田产的纠纷扔开了县丞,真正需要我处理的事情并不多。

主要是本公子不是揽权的那种人,把一应事务处置完之后,假巴一二的看了一会摆在我案桌上的一些公文,磨磨蹭蹭半天,终于熬到了终于,摸了摸已经空瘪的肚子,本公子冲青霞姐勾了勾手指。青霞姐心领神会地步入了办公所在。不大会的功夫,一堆美食佳肴出现在了案几之上,不但有我喜欢吃的烤乳猪和烤鸭,还有几盘时鲜素菜,膳食搭配得很是均匀。

第三百二十一章 上无政策,我有对策

“来来来,诸位一起用吧,尝尝本公子的厨师做的这些菜。”本公子很是热情地邀请这四位留下,早被饭菜的香气勾得馋虫蠢蠢欲动的四人都没有离开。

嗯,跟前几天一般,一边吃吃喝喝,一边吹牛打屁,其乐融融,嗯,这就是本公子交际的方式。因为是中午,所以,酒自然是不能多饮,浅酌还是可以的。

嗯,相比起实在与性情耿直的韩雄来,杨琼这家伙就显得比较的健谈,为人很是如沐春风,天南地北的胡侃,这家伙也能够跟得上节奏。本公子觉得这样的日子也很不错,每天干点正事,然后开始吃吃喝喝吹牛打屁。

比起和过去在东都洛阳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差别,只不过这里没有大剧院,不能欣赏令人陶醉的戏剧,更没有一个漂亮妞突然跳出来,然后告诉我,她可以保护我。

嗯,我想她了,不知道离开的这段时间,三娘子可好。

吃罢了午饭,眯了个午觉,下午,本公子又开始设计位于那山谷处的房屋,嗯,平房实在是太浪费地盘了,不适合,所以,我决定使用水泥钢筋?

没有钢筋没关系,本公子已经着人前往各地,采购大量的竹子,竹子这玩意南方多,但是北方也有不少,只不过韩城县这里的竹子实在是太少了,难以满足我的需求。所以必须到外地去购买。

采用竹子为筋的混凝土,其功效在二十年之内,与钢筋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还是本公子在乡镇里边见识了那种当时从上海和南京迁来的工厂的厂房才知道,原来竹子居然还能有这样的用途。

说是十年,可是那些房子都已经修建了将近半个世纪,却仍旧有人在居住,足可见这样的房子还是很能支撑的。

首先就是要大量的生产水泥,有了水泥,本公子才能够在溪谷出口入,建设一条道路,从山谷里延伸到谷口外。另外,还有这里的码头也需要重新扩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