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出发去征讨高句丽,大军从洛阳出发,抵达辽城一带都需要花上一个来月,而未来,如果情况紧急,那么可以一天之内,向辽城方向发出二十四列火车,一天的功夫之后,两万五千名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帝国将士就能够抵达辽城投入到战斗当中。
这绝对是极为可怕的行动能力,有了蒸汽机车,若是人口足够多,华夏帝国甚至有能力掌握住整个欧亚大陆。
高句丽在华夏帝国向倭岛发兵之后的第三个月派来了使节,愿意向我华夏帝国称臣纳贡,百济也同样派来了使节,对于这一次的对马岛海战冲突表达了最诚恳的歉意,希望华夏帝国大人不计小人过,放过他们一马。
对于这两个国家,我们作出了区别对待,高句丽的使节直接被就扔在了国宾馆里边,由着几名外交部的官员跟他们哼哼哈哈的扯皮。根本就没有让他们能够入朝进贡的机会,一句话,高句丽是必须要收拾掉的。
而百济的舰队,那可相当于是送上门来找抽,更重要的是,给了我华夏帝国未来收拾百济一个这么明显的借口,怎么可能让你丫的认错就完事?所以,直接就在朝堂之下,宣布了百济这个与倭国联系密切,甚至还敢帮助倭国来对抗我华夏帝国的藩属之国为必征之国。
对此,华夏帝国诸藩都只能干瞪眼又或者是心有惴惴亦或兴灾乐祸,毕竟,谁让你自个屁眼痛去惹华夏帝国,他不收拾你还收拾谁?
而新罗的使节也跑过来上窜下跳,一个劲地哭诉,今天被高句丽欺负,明天被百济强暴,总之新罗就像是一个哭啼啼的小女人被两个粗野的壮汉欺负得已经快要坚持不住,希望伟大而又强盛的宗主国能够伸出援手,挽救新罗于水深火热之中。
而我们自然是拍着胸口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还给新罗一个公道。不过这个公道该怎么还,那还得慢慢的讨论,另外,你新罗想要我华夏帝国的帮助,那么,也是需要条件的。
例如你说新罗是最最倾慕我华夏帝国的藩属,那么,你们国家有没有汉学馆?普通的文人士子认不认得汉字,会不会一口流利的关中腔,你们新罗有没有对我华夏帝国的商贩采取封禁态度……林林总总的条条款款,差点把新罗前来的使节给折磨疯。
最终,经过了双边的磋商,新罗终于跟我华夏帝国签下了一系列的条约,承认我华夏帝国的宗主国地位,愿意在其国内大力的推行汉语和汉字,允许华夏帝国皇家学院在其国境之内设立大量的国学馆。将汉语和汉字立为其国的官方通用文字,另外,愿意接受我华夏帝国军队的保护。还有就是开放通商,同意我华夏帝国商贩在其国外自由贸易。
总之,一系列的条约签定完之后,仰慕中原文化,没有自己的文字的新罗臣工莫明其妙的就把新罗卖给了我华夏帝国。此后十数年间,虽然有新罗的有志之士站出来反对这些政策,他们终于惊醒过来,可怕的文化侵略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新罗人忘记了自己的传统与文化,甚至认为自己也属于华夏民族的一份子。
不过这些人经常没报怨几声,就消失在了茫茫的人海里边。
当然,绝对是悄无声息的,不引人瞩目的消失掉,就算是那些文武大臣也不行,不过这些人的节操早在进入官场的时候就已经掉得差不多了,再加上我华夏帝国的人员暗中许以各种承诺,他们对于我华夏帝国的进入高唱赞歌,极少有敢唱反调的人。
而不少人更是主动的为我华夏帝国歌功颂德,毕竟相比起他们这天寒地冻产出极少的新罗而言,美丽、强大、富饶的华夏帝国更值得他们倾慕,恨不得自己也是华夏帝国的一份子,甚至已经有新罗的学者主动的跳出来指着不知道从哪个坟坑里边玩出来的破帛,指着上面已经认不出来的字迹,大声地告诉新罗的百姓,他们原本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只不过时间太久,才渐渐地繁衍出自己的语言与风俗。
汉化,这已经成为了新罗人最为时髦的一个词,人人以会汉语,用汉语交流,穿汉衣为荣,就连他们的国主真平王的女儿善德公主也以擅长汉学而闻名,甚至还特地请求其父给其请了一位饱学的汉学大家。
相对于新罗的全面汉化,百济现如今已经完全龟缩在自己的地盘里边无法动弹。他们的水师已经在之前的对马岛海战时损失了大半,而现如今,已经收拾倭国收拾得差不多的北洋舰队开始全面对百济进行封锁。
我华夏帝国已经遣使告知百济王,要求百济必须无条件投降,不然,等我华夏帝国收拾了倭国之后,他们就是下一个目标。
第七百八十八章 华夏帝国外派驻军
时间缓缓地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只会向前,永不停歇,谁也不知道时间的终点在哪里。而历史,不过是时间河流中的一块块冲刷成形的鹅卵石,大隋王朝,已经被扔进了回忆和历史当中,华夏帝国的崛起,已然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拦的。
当华夏帝国联通交趾的铁路修通之后,一车皮一车皮的黄铜与精铁被运送至华夏帝国的帝都长安。看着库房里堆都快堆不下的贵重金属,大臣们全都合不拢嘴了。
“……两年半的库存,只运来了不到三分之一。另外还有三分之二还在陆续运送当中,预计半个月之内可以全部运抵长安的国家战略储备库。”武士彟满面红光地在库房里边指指点点,黄浧浧的颜色,映得人眼发花。
“嗯,这一仓库,怕是至少也有个三五十万斤吧?”韦云起砸舌道,瞳孔也被这一仓库的黄色映得发亮。
“一个仓库是五百吨,也就合一百万斤。”武士彟摇了摇头解释道。“现如今,吕宋岛的精铜产量年产可达五千七百吨,钢锭产量可以达到一万八千余吨。预计等那一万多的倭国劳工抵达吕宋之后,吕宋岛的铜矿产量到明年还能够增加百分之十五,而钢锭产量可以再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
“乖乖,一门重型火炮耗精铜三百公斤,精钢两百五十公斤,光是这一个仓库的精铜,就足够铸造一千六百多门火炮。”李世民掐着手指头一算,连连砸舌道。
这家伙自从见识了火炮的威力之后,就迷恋上了火药武器,在朝堂上,是坚定的唯武器论者,强烈要求加快各部队换装,以增强华夏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幸好现如今,华夏帝国仍旧是四面皆敌,南边,程咬金这货继续懒洋洋的蹲在交趾打盹,时不时睁开眼睛抽那占婆王还有扶南国一顿,然后继续打盹。
而杨恭仁现如今简直就是倭国的土皇帝,说的话比苏我马子、推古天皇还有那圣德太子加起来还要管用。那些倭人,十分敬畏这些高大强壮到令人发指,身上铠甲和武器都快要武装到屁眼的华夏帝国军人。
相比起那些平圴身高在一米四左右的倭岛,这些精悍强壮,身个至少都接近一米七的关中大汉,简直就是伟岸到不能再伟岸的巨人。
一名精锐华夏帝国士兵在全副武装之后,去对付十个连衣服都穿得破破烂烂,手拿竹矛的倭兵都绰绰有余。
十万大军,进抵倭国之后,真正参与到作战的连两个军的兵力不到,反倒是海军在倭岛沿海狠狠地将几座沿海所筑的城池给弄成了废墟之后,让倭岛北方的反抗军的气焰萎靡了许多。
而这些将士们,也获得了在这倭岛上取得勋田的权利,这倒让将士们兴奋之余,又有些担忧,毕竟这里地外海外,而且又是殖民地,自己的勋田若是在这里,那日后岂不是说自己要远离故乡吗?
不过,在政治教导员们以及各级长官的努力下,说服了超过三万名将士提前退役。他们将会成为倭岛上的地主,每位将士所获得的勋田都达到了百亩,如果他们愿意在这里退役,那么还将增加四百亩的土地,另外,每位士兵都获得政府提供的生产工具,由政府给他们建房建园,让他们能够在这异族之地住得尽量的舒服。
而不愿意留下的将士,则可以将他们所获得的勋田,交给自己的战友打理,然后,由战友将他们所获得的粮食售卖成钱之后汇给自己。
嗯,银行的汇兑业务开展不多,但是针对军方的银行汇兑业务极为顺利,重要的就是将士们远在异乡,所以,大多需要依靠银行的汇兑系统存入自己的军饷。而家里人则可以在银行里边支取钱款。
剩下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军人们大多数把勋田交给了自己的战友打理,而还有一些军人则把自己所获的勋田留给了家中的兄弟,让那些没有田地的兄弟过来倭岛成家立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反正有自己的战友照应着,肯定出不了啥事。
这一批三万从精锐士兵将在这里退伍,之后,会把他们的家人接来这里,到了那时候,这里不仅仅能够多出十来万的华夏百姓,更多出了三万多老兵,只要有事,随时可以镇压倭岛上的一切反乱势力。
而现如今,呆在琉球诸岛上的李子通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在亲眼看到了比琉球诸岛更北方的倭岛都轻松的被华夏帝国给征服镇压,就凭自己手中的实力,怕是给华夏帝国下刀都不够,之所以留着自己,或者就是为了让自己给华夏帝国打前站,让华夏帝国有侵占这片无主之地的理由。
想通之后,李子通派出了信使前往长安,要求很简单,希望能够归附华夏帝国,认华夏帝国为宗,意思就是他希望能够成为琉球王自立一国逍遥自在。
对于他的这种痴心妄想,本公子直接就严辞拒绝,直接写了一封亲笔信告诉他,要么无条件投降,要么,拿起武器继续反抗,相信就算是他想要反抗,他的手下,十个里边最多有一两个死心眼愿意跟他送死。
至于无条件投降之后,本公子承诺可以让这家伙未来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又或者想做官的话,这也没什么问题。不过这需要根据他自己的能力来做。
另外,我可以帮他解开与杜伏威之间的私怨,让他不至于归降之后心有余悸。
使节往来不停,李子通在连派了两个信使之后终于明白,我这位好战而又实力强大的华夏帝国皇帝是不可能看着他李子通在眼皮子底下独立建国的。
终于,原本强硬的态度有所软化,但是这家伙还在犹豫不决。这没关系,反正对于我华夏帝国而言,想要夺取琉球诸岛,也就是十万兵马连同舰队一个冲锋的问题。
只不过,李子通手底下的兵马还有百姓都是我华夏帝国的子民,我不希望他们的伤亡太大。
在新的一年伊始,俺的嫡长子铁蛋终于能够冒出完整的话语,看出来,臭小子很机灵,跟他那两个姐姐差不多,同样也活蹦乱跳,几乎就没安静的时候。
每天就跟在他大姐二姐的屁股后边在屋子里边乐此不疲的绕圈圈玩。
青霞姐的二胎也怀上了,而且还是双胞胎,如今已然接近临盆。而瑶光妹子也怀上了,刚怀上没多久,大约要到年底才生,娘亲已经快乐疯了。嗯,过去一直担心咱们家的血脉不旺。
现如今,生出来的已经有三个,而肚皮里边还有仨,如何让娘亲不乐。而老五也来了信,说是要回家探亲,预计在半个月之后会抵达家中。
接到了这个好消息,吴氏抱着娃儿喜极而泣,毕竟自己的夫君一去已近两年,小家伙连声爹爹都没叫过。
现如今从长安到交趾的铁路已经修通,老五无逸只需要乘船抵达了交趾之后,换乘火车,一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够抵达长安。而不需要像过去一般,要么乘马车颠簸个近十天功夫,又或者乘船北上然后由黄河入内陆。
相比起那两条路而言,铁路的便捷,的确是令人咋舌。
与新罗经过了多次的谈判,华夏帝国的一个团目前驻军于新罗南部的釜山港,那里目前成为了华夏帝国的补给军港,以利于华夏帝国扩张在北部诸国之间的影响力。当然,表面上说是我华夏帝国驻军之后,可以震摄那些对新罗别有用心的国度。
同时更是为了增加向新罗半岛的适应性远航。而现如今,不仅仅是倭岛,在更北方的北海道岛、库页岛诸地,也已经设立了我华夏帝国的兵站和矿物勘测站。
突厥人这一年来,连续的几次想要夺回河套地区,但问题是没有水师,甚至连船只都不会造的突厥人只能一次次地看着华夏帝国的水师耀武扬威的在黄河上游荡着。
另外,颉利可汗也意识到了想要夺回河套地区的可能性越来越低,转而把目光落在了李密的身上,加大了对其的支援。
没办法,河套平原为华夏帝国所据之后,对于关中而言等于是多了一个极为厚实的屏障。而现如今,唯有山西北部,还处在李密的手下,从这里进击中原显得要比重新夺取河套地区再进军关中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但问题是,李孝恭的确不负陇西李氏第一良将的美名,死死地将李密与突厥人死死挡在了晋阳以北一带,任凭李密又或者是突厥铁骑往来,都没办法越雷池一步。
对于李孝恭的本事,李世民自己也在私下里自叹不如。相对来说,李世民绝对是文武双全,而且都极为突出,但是,在作战方略上,李孝恭比他更加的突出,而李道宗也不差,如今镇守河套北部地区,将地方和军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老李家的人材还真不少,至少本公子接手之后乐开了花,文有刘文静、裴矩等良臣,武有李氏一帮子人。
第七百八十九章 严格的保密制度
在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双边冲突之后,终于累得顶不住,而因为华夏帝国对东突厥采取了商品禁运政策之后,东突厥一下子变成难过了许多。
首先,不论是华丽的丝绸,还是那精美的瓷器,又或者是能够看清杯中之物的玻璃制品,还有那种饮下之后令人心旷神怡,解烦去腻的茶叶。
还有就是禁运之后,挖出来的铜料,除了拿来制作铜盆之后,根本就不知道该拿剩下的铜怎么办?而铁器却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征战消耗甚大,已经有入不敷出的状态。
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在发现不论是从陇右之地,河套之地,还是从山西之后都没办法打开一条可供东突厥骑兵任意来去,尽情肆虐的通道后。经不住内部压力,也不想再继续战争的颉利可汗终于低下了头,再一次派出了我的老朋友康鞘利为使节前往长安。
康鞘利替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带来了和平的意愿,希望双方忘掉过去的不愉快,把目光放在崭新的未来上。颉利可汗愿意与我华夏帝国签定盟约,严守和平。另外嘛,自然是希望重开集市,希望双方能够继续过去的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
对于东突厥的无耻要求,不少的文武大臣都跳起来反对,认为这分明就是东突厥自己拿我华夏帝国没有办法之后只能服软。却还说得这么光明正大,实在是无耻之尤。
对于这些大臣们的想法和心思,我能理解,但是现如今,的确不是继续与东突厥恶颜相向的时候,因为,我华夏帝国尚未一统,能够先与东突厥握手言和,至少可以让我们把心思都放在中原。
等拿下了中原,而北方夺取了新罗半岛之后,三面合围,才是平定东突厥的最佳时机,至少现在还不是时候,而留着这个劲敌,也能够使得朝庭,使得华夏帝国的军民都能时时刻刻的警惕,从而注重军备和科研的发展。
现如今,本公子发明创造的很多产物都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中,例如水泥,又或者是瓷器?汗,这玩意不是我干的。而是玻璃器具,这些至少已经走入了大富之家。
至于玻璃镜子,甚至在西泰诸国,被奉为至宝,一小块巴掌大的玻璃镜子,甚至可以换到十万罗马金币。这绝对是一个令人觉得疯狂的数字和财富。
据传,拜占庭的皇帝是第一个出了这么多钱来从商人的手中买走了这么一面小镜子,然后,无数的西泰诸国富商巨贾都玩命地挥动着手中的钱袋,想要弄上这么一面明晰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镜子。
但最终,这位华夏帝国的商人只售了十面,而且都比拜占庭皇帝手中的镜子要稍小一些,而且是镶嵌在银质的镜框中。这让拜占庭皇帝十分满意,因为,除了他买到的那一面镜子,大方的华夏帝国商人还送给了他一套透明而又晶莹剔透的玻璃茶具,当看到那些茶叶在热水中舒展身体,碧绿葱翠,满室都能嗅到一股只有草木才有的幽香,茶水抿之满口余香,而且还能够去腻解乏。
这玩意同样在西泰诸国风靡起来,虽然比不得玻璃镜子,但是,却能够与丝绸一般,换取着等重的黄金,这样的好事上哪去找?
虽然华夏帝国的商船不能直接抵达西泰诸国,但是咱们也有办法,目前已经在红海的位置,占了一个无主之地,在那里筑了一座宽和长都达到了两里的水泥城市,由五千精锐的华夏帝国士兵镇守。
货物都将在这里卸下之后屯集,然后商人们会从这里带着货物出发,超过这一百多里路途之后,就会抵达地中海那头的另外一座小要塞,同样被我华夏帝国的士兵所驻守,然后在那里乘船扬帆,直入西泰诸国。
为了选择这两处适合的驻军地点和码头,可是花费了我们远洋舰队的不少心血。另外,为了获得这两地的平安,几乎将方圆数百里地都给清理了一道。所以对我华夏帝国这个外来者怀着敌意的家伙一律被赶得远远的,不过更多的土著,则被我们的人用各种华夏帝国的特产给收买了。
使得这条一百多里的陆路,不会有任何一个人敢于窥视。当然,必要的护卫还是有的,每一次货物运送往地中海一侧时,都会至少有一千精锐的华夏帝国骑兵护送。
披挂着板链复合甲,腰畔别着锋锐无匹的横刀,手持着一柄柄骑枪,马屁股上还挂着钢弩和圆盾,马匹也一水精挑细选的良驹。就凭着华夏帝国军人的装备和强悍战斗力,虽只一千,足可敌万。
埃及,这个古国,现如今已然变得风雨飘摇,过去曾经被罗马征服过,之后,又一次次的被其他各族征服。之前,大食人就曾经侵占了埃及的不少领土,而埃及的法老只能缩在开罗抹着眼角的泪水仰天长叹。
但是现如今,华夏帝国带来了福音,让他们见识了什么才叫做精良的武器,坚固到令人发指的护甲,当然,美丽的瓷器,奢华的绸缎也是少不了的,很快就获得了埃及法老的友谊。
埃及法老在见识到了华夏帝国远征军的强大之后,甚至动过念头,希望出钱来雇佣我华夏帝国的军队为他们作战,赶走大食人这一帮卑鄙无耻的异教徒。
对于这个想法,我们慎重的考虑了许久之后,给出了条件,第一,埃及王国承认华夏帝国对于华夏帝国所控制的,从红海到地中海的这段距离,宽度约为五十里的土地归属于华夏帝国。
另外,华夏帝国虽然不能出兵,但是可以在华夏帝国招募一只雇佣兵前往助战。当然,这只雇佣军的佣金、辎重等各种费用,皆要由埃及王国支付。
至于让他们干嘛,当然是你给多少钱,咱干多少事。在收获到了第一批黄金之后,第一批五千雇佣军骑兵出发了。
这五千雇佣军中,除了一百多名高中级军官是汉人之外,大多数是河套地区又或者是西海地区被俘的游牧民族组成的骑兵。而雇佣兵的概念,倒让我们想起了这帮子战俘,到战俘堆里边一招,果然呼啦啦来了一大批的人。
打仗还能有钱挣,而且还是挣大钱,自己的家人还能够获得保障,对于他们这些战俘而言,自然是求之不得,而帝国军队还派出了一批教官,将他们整训成纪律严格的军队,而不是过去的游兵散勇。
虽然是被我华夏帝国击败受俘的游牧民族军队,但是相比起这个时代其他地方的军队而言,战斗力绝对远胜。想想吧,不论是匈奴还是突厥,都是我华夏帝国的手下败将,却都能够横扫西方大陆,所以,这些游牧骑兵在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之后,完全不逊色于波斯半岛上的任务一只最精锐的部队。
这些雇佣兵给帝国带来的可不仅仅只是黄金和财富,更重要的是让华夏帝国与埃及等西亚诸国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也获得了更多的友谊。
而最令我欣喜的还是对于未来的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控制权的取得,这里对于我华夏帝国虽然是一块飞地,对于埃及人也觉得这一片小小的荒芜之地根本没什么用处,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千多年之前的古人,根本不知道这条运河的开通,将会对于世界航海贸易有多么重大的意义。
虽然现在我们没有开挖运河,毕竟如今对于这一片土地的控制还不完善,但是等到了未来,肯定会将这里完全地掌握在帝国的手中。
而自从华夏帝国的蒸汽机车出现以来,无数的藩国哭着喊着希望华夏帝国能够提供蒸汽机的技术给他们,而我们,根本就不会售卖出去。所有的蒸汽机一律全是大型的,而且每一台都有着固定的编号,哪怕是报废了,也只能交还给蒸汽机厂销毁。
没办法,为了保密,只能这么干。至少华夏帝国需要站在世界科技的巅峰上领先才行。更重要的是,科学是文明的重要进程,怎么可能让那些蛮子国度也掌握?
所有的科技技术人员全都被要求签署保密条例,并且对于自己的工作必须严格保密,另外,他们的配偶和亲人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就是为了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注意到。
而各种的反间谍工作都在如火如荼中展开,每个月都会有新的细作被抓捕,甚至有些是华夏帝国的百姓被那些藩国贿赂以金钱来当细作,这些人全都在查明之后,流配交趾,又或者是吕宋、倭岛之类的地盘。
当然,那些已经挖到了一些重要消息的人自然是不能放走,直接扔进了劳改营,让他们好好的接受思想灌输和改造,努力劳动奋斗几年之后,直到他们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才会放归。
至于那些异国的细作,一般情况是审问出东西后扔进矿山,让他们在那里渡过余生,当然也有一些听话的服软的,那么就留下,然后开始向他们的国家发送各种假情报,以迷惑和混淆诸国的视线。
第七百九十章 如今战俘也紧俏
这些假情报只会让这些之前已经得到了一些消息的藩国误入歧途,照着给的情报研究下去,最少五十年内,他们只会做出喷蒸汽的水壶。
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我们发电机都已经发明出来了并且已经投入到了实用阶段。现如今皇家学院里边的工科学院就聚集着大量的实干人材。很多的学生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习,一面动手兼动脑的做发明和改良。
华夏帝国的蒸汽机车能够连番的更新换代与改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勇于尝试的勇气。而一样样的新科技产品的出现,给那些商贾之流所带来的财富,让他们明白了重视科技人员对于他们财富发展的重要性。
重视和重用,已经成为了华夏帝国的商贾之士们的共同手段,而大量的新技术,也同样在华夏帝国的疆域之内一一涌现。
帝国的商品经济是越来越繁荣,而商品经济的繁荣所带来的就是百姓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文化娱乐的丰富,以及华夏帝国税赋收入的飞快增长。
而华夏帝国银行现如今已经在关中各郡治业已经开始营业,银行的开业,不但大大地方便了百姓们的储蓄,也同时为老百姓们能够解一时之忧提供了平台。
另外就是对于那些放高利贷的世家门阀造成了一个重大的打击。过去的高利贷,只能用实在是高来形容,一年之内,如果不能还清贷款,那么,这份高利贷有可能会翻上两番到十番。
但是在过去,若是到了灾荒之年,官府不作为,老百姓们想要活下去,只能去借贷来生存,而借贷之后,无力还款,卖儿卖女,卖田卖地是常有的事,最终,不得不失去了自己的所作,只能为那些借款者卖命,成为他们的役仆或者是卖身为奴。
而现如今的华夏帝国,在救灾方面的及时性与有效性绝对远远强过前朝和很多朝代。不仅仅能够第一时间及时救济受灾灾民,官府更是会负责受灾老百姓们受灾之后的生产与生活。
而银行的出现,可以为那些重灾的灾民提供必要的无息贷款,保证他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只需要在未来生活好转之后再行还款就行。
当然,想赖国家银行的贷款,你也得有这个胆子才行。
繁荣与昌盛,强大与富饶,这是对如今华夏帝国的定义。而华夏帝国军人们的穿着,更是成为了人们所效仿的热门。虽然,不能像军服一般使用大红色,也不能使用绶带与军衔,但并不妨碍他们喜欢这样的衣服款式。
再加上华夏帝国不禁服饰装束,所以现如今,街上经常能够看到穿着笔挺干练的两截装的老百姓,又或者是士绅商贾之流。
特别是过去那些认为这种服装只是丘八专用的文人士子,在这几年来,终于渐渐地改变了对于华夏帝国复兴军将士们的看法,偶尔也会穿上这样一身英挺昂然的服饰来显摆一下自己也有投笔从戎之心。
“现如今的长安,可是比小弟离开的时候,又更热闹了几分。”一位潇洒俊俏的年轻人站在我的身畔说道。这位虽然英俊潇洒,但是皮肤却不再是过去那种白晰到近乎苍白,而是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小麦色肌肤的年轻人,正是才回来没几日的五郎无逸。
“嗯,其实已经迁出去不少了,例如在城北近河的地方,专门弄了一个巨型的集贸市场,每天光是那里的人流量就超过十五万。可长安还是这样的拥挤。”我点了点头,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潮,一面说道。
“哥,长安的人口怕是又多了吧?”无逸靠着栏杆,看着下面还有远处,已经褪去了青涩的脸庞多了几分的沉稳。
“嗯,去年长安的流动人口大约是在二十五万左右,而今年,预计是四十万。若不是加以限制,再加上成都、韩城、延安这几个地方也在飞速发展,怕是长安会变得更拥挤。”我点了点头,很骄傲,这是在我的努力之下,才能够有今日的喧闹。
大批的外来流动人口,不但让工厂获得了足够的劳动力,同时也使得不少的家庭获得了种地以外的收入。现在还算好的,特别是过了秋收之后,打工潮的场面甚至让我想起了穿越之后在广州火车站所看到的拥挤场面。
关中诸地已经平安了数年之久,这数年来,人口的流动性是越发地密集。首先,朝庭不再去提倡什么父母在不远游,那是过去的朝庭担心老百姓的流动性会使得他们难以控制,才大力的宣扬。
而人口的流动,虽说会比过去麻烦一点,但是人口流动带动了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人口的流动,使得工厂有了足够的工人,也使得老百姓们在种田之余手中也有了一定的活钱,而这些钱又会重新进入到流通渠道当中。
现如今,都已经有长安人士跑到吕宋岛去做生意了,因为那里迁徙了大量的百姓,生活物资比较缺乏,所以,去那里贩卖丝绸或者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