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一个月零七天的光景,萧铣就献上了降表,这等速度,的确是让朝庭可以大松一口气了,如今刚好春末,平定了梁国,如此一来,咱们已经通过荆襄之地,将巴蜀、岭南、江南联成了一片。如此一来,用兵的范围和压力要小了很多。”
“不错,拿下了梁国,我们所俘获的梁国降卒超过了二十万之数,按着过去的方法进行淘汰之后,预计能够保留三个军又两个师的兵力。”杨恭仁看着手上的单据,头也不抬地说道。
“不需要保留那么多,荆襄之地只需要保留两个军的兵力就足够了,至于荆襄水师,愿意留在军中的,那就都留下,就算是年老体弱,不能参战,也可以加入到河运体系里边。”我想了想之后摇了摇头。
军队太多了也不好养,就算是现如今国家税赋收入节节拔高,但是花钱的地方多了去,再者,现如今,荆襄一入我手,那么,剩下的敌人就只有中原的王世充、窦建德,还有那山西、延安东北部的梁师都和那刘武周。
嗯,李密还活着,但是,被俺婆娘揍得狗血淋头,狼狈不堪的李密现如今已经缺兵少将,盘据在离石郡不过是苟且偷生罢了,再等几个月,本公子自会着人前往收拾掉这货。
人选都挑好了,就李世民那丫的,相信他很乐意去把五百年前是一家的李密给碎尸万段。
刘文静这家伙还有裴寂这两个家伙都属于是脑盘超好用的牛人,不过,刘文静长于军略,算无遗策,在治军和谋略方面颇有大才,韦云起与其更是引为知己,而在韦云起前往陇西之后,刘文静被我委为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
而裴矩则是老奸巨滑,在政治方面很有一手,所以被我扔到了京兆太守的位置上,倒也干得兢兢业业。李道宗、尉迟恭如今正随韦云起蹲在陇西,等待着出兵河套的命令。
而李孝恭、慕容罗睺、李安远等人目前尚在山西协助韩世谔整军。至于俺那老叔长孙顺德,目前担任了长安警备提督之职。
总之,随老李家归降的人材,目前也算得上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欢庆完毕之后,开始分派人手官吏进入荆襄之地,幸好,我们早就有所准备,或者说早就为了一统天下而作了大量的准备,人材储备不再像过去一般,每新占一地只能撤东墙补西墙的使用人手。
第七百七十三章 最紧要的非河洛而是河套
现如今,大批的学子和退伍官兵都进入到了朝庭体系内工作,每一个官员身边,都有两三位副手,每次走一批,又会来一批,特别是韩城特区,每位官员身边,都至少有五名副手。
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员副手中,百分之七十都是退伍军人,另外百分之三十就是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学子。想比起那些年轻而稚嫩的学子,退伍军人则更加的沉稳,也更能够明白变革的意义所在。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更能了解老百姓的需求,而那些学子,大多数都是殷实家庭出身,很少能够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不过,在成为了官吏的副手,在共同学习与生活中,相互交流下来,也让他们能够把目光放得更低一点,看看最底层的百姓生活。
让他们明白,朝庭的决策是与这些老百姓的生活习习相关的,稍有错漏,必然会误入歧途。所以,慎之又慎是必须的。
又过了数日,我终于见到了这位闻名久矣的大梁国国主萧铣,此刻萧铣身上穿着的不是皇帝袍服,而是一件素白孝衣,头上的发髻上插的也是草棍,一副穷衰的模样。这家伙还是挺年轻的,年纪不会超过四十岁,而且相貌堂堂,只不过神色之间透出了难言的萧瑟与颓丧。
再配上那身形状,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话:落毛的凤凰不如鸡,何况这家伙也根本就没有称凤凰的资格。
“萧国主,久闻国主之名,惜未能得见,今日,总算是见到了。国主请……”我站起了身来,冲萧铣矜持地颔首示意。
“陛下,铣自知必死,此时尚有一愿,若是陛下能允之,那铣当可瞑目矣。”萧铣却没有领会我的好意,一撩前襟,拜倒于地无比萧瑟地道。
“休得无礼,陛下准尔这等亡国之君安坐已是仁善之极,尔休要得寸进尺。”旁边的马周眉头一拢,站起了身来厉声喝道。
“铣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此愿若是陛下不允,铣在九泉之下,亦不得安宁。”萧铣头也不抬地继续亢声道。
我眉头微微一皱,抬手阻止了那些已然横眉怒目的臣工,淡淡一笑道:“不知萧国主要朕所允何事?”
“陛下,隋失其鹿,天下英雄竞逐,铣无天命护佑,故被陛下擒获,时也,命也。铣无话可说。不过,应死者唯铣一人尔,荆襄百姓军民皆无罪,还请陛下饶过他们,莫要杀掠……”
“……若陛下允之,铣虽死无憾。”说到了最后,萧铣抬起了头来,一副慷慨就义的模样。
而我,不由得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萧国主此言何意?莫非萧国主视听闭塞到如此地步?我华夏讨伐诸地,所为者,乃是大一统华夏也。不论萧国主你的梁地,又或是薛举的西秦,又或者是李轨的河西……皆是为了天下一统,使百姓远离战乱之苦。”
“朕所征讨之地,从未敢有侵害百姓者,至于那薛仁杲之所以被缢,那是因为他在西秦为主之时,肆意杀戮,劫掠无度,罪当致死。而李轨如今虽也受俘,却无大错,如今虽为百姓,却也能举家而安。至于萧国主你,虽然忌贤妒能,志大才疏,方有今日,但是,荆襄之地,能够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也能苟活于世,汝虽无大功,却也无大过,朕,不会杀你。”
萧铣愣愣地抬起了头来,就像是不认识我似的,汗,的确这货应该是第一次见到英俊伟岸的本公子才对。
“怎么,难道你以为朕会诓你不成?”我翻了个白眼,坐到了软和的榻上。萧铣张了张嘴,想了想之后说道。“陛下,铣的妻儿……”
“这个嘛,你放心,你的妻儿,自会送到你的身边,另外,会送一座庄院予你,希望你自己能好自为之。若是安心做一百姓,也无不可,若是想要出仕为官也行……”
“铣还能做官?”萧铣的眼珠子差点瞪成了几何图形。
“这个嘛,需要你自己去吏部申请,经过考核,考核成功后就可以进入培训部门,经过两年的培训,方可入仕……”旁边,房玄龄抚着自己的长须解释道。
萧铣涩涩一笑,朝着我再次长拜:“陛下宽仁,铣观天下英雄,无人可比肩,铣输得不冤枉。”
等那萧铣离开之后,罗士信翻了个白眼很是不屑:“败军之将,还敢在这叽叽歪歪,陛下您就不恼?”
“恼他做什么?”杜如晦在旁边笑呵呵地开口道。“臣觉得这家伙分明就是想要激动陛下,以死相殉。”
“他若真有这样的胆量,就不该前来长安,自己在江陵城寻棵歪脖树直接上吊就得了。”
“行了诸位,如今陛下已经留了那萧铣一条生路,爱干嘛那是他的事。现如今,最要紧的事不再是荆襄。而是河套。”杨恭仁此时站起了身来干咳了两声言道,总算是把这群文武重臣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韦云起已经于五日前离开,而今,距离立夏只有十八日的光景,也就是说,距离华夏帝国复兴军进攻河套,还剩下三天的时间。
这大半年来,我们用各种手段,向河套地区派去了超过两百名细作,还有超过三千名特种作战旅的将士,一切已然准备就绪。对于河套地区的军事、民生的情况已经全都掌握到了手中。
而河套地区的精细地图和沙盘已经做好,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城市与村庄都历历在目。
另外就是,在这大半年间,在黄河中上游所新打造的船只超过了五十艘,再加上木筏,可以一次性将两个军的兵力连同马匹、辎重一块运抵河套地区。之后,将会再运一个军的警备部队赶往换防,让野战军能够集中足够的兵力抵御在战据了河套地区之后,随之而来的突厥人的反扑。
另外,延安郡地区的军队也已然进入到了战备状态。就是为了防止突厥狗急跳墙,置被攻击的河套地区于不顾,集中主力大军向关中进击。
另外就是长安地区的第四军以及两个警备军都已经整装待发。若是延安郡出现问题,那么,三个军近十万兵马,可以在一天之内尽数抵达延安郡治。
十万啊,这绝对不是小数目,也幸亏现如今的蒸汽机车的拖拽能力越来越强,另外就是,每个月至少能够有四台蒸汽机车开出工厂,使得现如今,在延安到长安之间,一共有二十四趟列客车,另外还有二十四列货车。
每列火车可乘载千人,而如今从长安到延安只需要耗费两个半时辰,也就是说,这四十八趟列车,一次性就可以乘载五万多人,嗯,货车车厢也能塞进人,虽然坐卧艰难了点,但好歹时间不长。
一天之内,就足可以来回两趟,所以,十万人还真不算什么。这样恐怖的运载力,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而也正是因为铁路的运输量和快速。所以所有文武大臣都对于防守住延安郡一带有着足够的信心。
并且,延安郡一带的任务可不仅仅只是防守,在前期的战略达成,夺取了河套北部地区之后,延安郡将会出兵牵制梁师都使其不能首尾兼顾,若是可以的情况下,能够将梁师都也拿下那就再好不过了。
重要的是已经将特种火器试验师派往延安驻扎,有了这犀利到令人绝望的火器部队协助,就凭着那些突厥蛮子手中的弯刀和身下的战马,难道说他们还能够策马将火炮炮管砍成两载不成?
特种火器试验师就是原来的特种火器试验团。现如今,因为其作战能力和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军方人士的一至推崇。所以现如今,已然扩编成为了师级编制。
禁卫军火器团升级为特种试验师,人数一万五千七百多人。其中,将会有八千胸甲火枪兵,三千胸甲火枪骑兵,另外还有一个由一百门火炮和一千名胸甲火枪骑兵组成的炮兵加强团。
另外,禁卫军特种火器试验师不论是步兵,甚至是骑兵,在每个营级编制内,都会有十门迫击炮。这种火炮极为轻便,火炮整体重量不会超过三十五斤。它们所使用的正是新近研发出来的撞击式引领。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炮弹的贮藏与运输都要十分小心,毕竟这玩意真要震动得太厉害,说不定还没上战场就会把自己人给送到天堂。
总参谋部与兵部联合参谋作战所内,到处都是巨大的沙盘,不过现如今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为了这一次河套战争而精心准备的巨型沙盘前。
“……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情报,以及进攻的突然性,现如今,河套地区的突厥以及诸部落总人口不会超过三十万,兵马总数不会超过五万,虽说游牧民族下马为民,上马为兵。但这里边也需要区分强弱的。所以,他们最多也就能够拿得出十万之众,再多的话,除非他们连老弱妇孺都得派到战场上。”
“之所以现如今河套地区的游牧民族如此之少,那是因为游牧民族此刻多以向北迁徙寻找那些回绿的草场。而能够留在河套这片肥美草场的绝大多数都是东突厥里边有数的贵族,倒如颉利可汗的两个叔叔阿史那博真和阿史那博启……”
第七百七十四章 摧枯拉朽的帝国大军
博启……真他奶奶的是个好名字,本公子差点直接笑歪了嘴,好容易才强拧住笑容,继续一本正经地听着那些参谋的讲述。
这两位应该属于是颉利可汗的堂叔,不过,他们却是第一批跳出来支持颉利成为可汗的主要力量,正是因为他们的雪中送炭,再加上之后为颉利平定东突厥内乱以及跟西突厥单挑时的勇敢,所以获得了这片肥美的草场。
除了他们自己的部落之外,还有一些附属部落。除此之外,河套地区尚有近七十五万名汉人,而这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奴隶的身份,而剩下的汉人的地位也比奴隶也高不到哪儿。
他们所种植的粮食,至少有一半以上都会成为突厥管理者的囊中之物,另外,突厥人从来没有把河套地区的汉人当成同等族类看待,所有脏活累活什么的都交给他们去做。
昔日,以及延安北部地区的汉人总数至少有近两百万之数,但是经历了连年的战乱,还有突厥等游牧民族的侵入,大量的人口拖家带口的逃往关中。而被困在河套地区的老百姓们只能艰难地生存着。
七十五万之数,远远超过了突厥人,但问题是,这七十五万人中,占少数的那些富庶人士又或者是达官贵人,却与那些突厥人狼狈为奸,例如现如今的那些个刺史之类的官员,全数都是突厥人委任来控制汉人百姓的。
嗯,越想就越怒,幸好现如今,我们终于开始动手了。拿下河套的好处可不仅仅只限于夺得了一片肥沃的土地,更重要的是成为了未来入侵草原的桥头堡,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就是,可以将河套套内的土地尽数纳入囊中,成为对于河套地区的控制,同时还利于我华夏帝国未来可以从梁师都刘武周的西北部,配合着来自中原的主力部队,围歼这两个独立势力。
“……现在,韦将军以及两个军的兵力已经离开了陇西两日,预计现在已经接近或者说应该在这一带登陆。”参谋仍旧在那里唾沫星子横飞的给前来围观的文武重臣们解释不停。
而此刻,还有一帮参谋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着紧张的计算,算盘声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这就是庙算,其实也就是使用东方的庙算再加上本公子发明创造的兵棋结合之后产生的产物。
在情报详实的情况下,庙算得到的准确率可以接近百分之七十。当然,还有百分之三十的不确定性,这主要就是主帅们的临场发挥,就例如上次瑶光妹子率领着骑兵钻进大沼泽里边似的,这样的不确定性,别说是古代,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用银河电脑来计算也没办法弄成百分之百。
虽然现如今还没收到情报,但是根据推演的结果,今天,韦云起以及其麾下军队在灵武郡登舟之后,到今天应该已在距离磴口城不足二十里处登陆,而该城是河套地区最靠南,被突厥人所控制的一所城池,城内外生活着大约三万余汉人,而突厥人本身也不会超过一万。
也就是说,这里的守军,不会超过三千。但是,这却代表着华夏帝国向着河套地区进军的第一战,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好消息的到来。
在参谋部的演算下,只需要一个师的兵力,就能够在一个时辰之内,占据该城,至于那三千突厥守军,根本不会对久经训练的华夏复兴军精锐造成太大的伤亡。
等到了当日下午,果然传来了喜讯。就在今日凌晨时分,华夏复兴军赶到了磴口城的北部下船,之后,对驻扎于该地的突厥部落和城池进行了包抄。
在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华夏帝国复兴军将士面前,突厥人只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突围,在扔下了超过五百具尸首后,突厥人秉承着一贯以来的欺软怕硬本性,很是爽快地表达了屈服。
在这之后,继续沿河北进,在第二日夜,前锋大军已然乘船抵达了五原郡治九原城旁的黄河渡口。在早已经得到了消息的内应引导之下,前锋部队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在滩头组建了阵地,紧接着,又一个师的部队在丰安城东上岸之后,乘夜袭击了丰安城。
九原城也同样在深夜,在那些突厥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落入了华夏帝国复兴军的手中。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身为颉利可汗的堂叔之一的阿史那博启,这家伙的草场就是在这一带。
而城市里边风雨无阻的生活更是他的最爱,这一天夜里,他正在位于九原城内的自家小妾的屋子里边困觉,当睡到了半夜,听闻九原城被偷袭时,还以为是奴隶们又在闹腾,可是他才刚刚穿好衣服披挂上铠甲准备去平叛乱的当口,一票剽悍的华夏帝国复兴军骑士已经在细作的引领之下,包围了这所宅院。
只带了三百名骑兵来城中享乐的阿史那博启直接就萎了。特别是等到了第二天一早,看到了宅院外成千上万衣甲鲜亮的华夏帝国复兴军将士严阵以待,准备发起进攻后,阿史那博启坚决地发扬了游牧民族欺软怕硬的本能,第一时间让人挑起了白衣服当白旗。
接下来就简单多了,阿史那博启的部落近十二万众在他的号召之下无奈地放下了手中的武器,这一片土地,转眼之间尽数落入了华夏帝国复兴军的掌握中。
从开战至今,伤亡将士连五百都不到,就已经拿下了突厥人在河套地区的一半主力。
韦云起在这边接收着战俘,一面,派遣了李道宗为主,尉迟恭为副,统率一军又一个师,继续沿河而进。在河套地区的细作的帮助之下,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连夺五城。
而驻扎在水草丰美的金河湖旁边的阿史那博真在收到了消息的时候,不由得大惊失色,不过此时,黄河沿岸的船只全都已经在我华夏帝国的控制之下,所以,位于河套西北端,被分岔之后又合流的黄河所包围的五原郡治一带被占领的消息根本就传不出来。
所以,在阿史那博真的眼里边,大约也就是一股子流贼假借华夏复兴军的名号想要来烧杀抢掠罢了。但是等他纠集了两万突厥铁骑赶到了被占领的城池之后,眼珠子差点瞪落到草地上。
那些浑身包裹在铁甲里边,手中持着亮铮铮的钢弩,目光凌厉而冷冽的强悍士卒,还有那高高耸立在城头上飘扬的血红色王旗,无一不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他们是华夏帝国的正规军,决不是什么地痞流氓强盗的团伙。
更令这位阿史那博真绝望的是,就在他纠集了大批兵马赶到了一百五十里外的被战城池下时。尉迟恭率领着两个师的骑兵,已然避过了阿史那博真的兵锋。朝着阿史那博真的王帐直扑而去。
两个精锐的华夏帝国骑兵师,其精良的装备,还有出色的技战术水平,绝对不是这些草原土蛮子所能媲美的,而阿史那博真带走了两万精锐突厥骑兵之外。
他的王帐附近,除了留守的两千突厥骑兵,就只有那些接到了命令之后正在却还没来得及完成集结的牧民。遇上了这两万六千多的华夏复兴军骑兵精锐之后,直接就彻底的悲剧了。
整个王帐,从发现敌袭,到被华夏骑兵破袭至王帐前,连一个时辰都不到。俘其人口近五万,牛羊牲口近百万头。之后,尉迟恭留下了一个师的骑兵看守战俘。领着一个师的骑兵回首朝着阿史那博真扑了过来。
阿史那博真也算是突厥人里边少有的智者,或者说,他的性恪较为多疑。在出兵向南疾奔的同时,还派出了大量的斥候赶往各地侦测敌情。
而大军抵达了这被占领的城池下后,看到了城头上的华夏复兴军之后,这家伙并没有贸然攻城,而是全军驻军于城北十里处扎营休整,一面等待着斥候们的消息。
他深知,华夏帝国军方既然大批的出现在了这河套地区,必然是有备而来,而据他目前的情况来看,华夏复兴军是乘船从西而来,但到了现如今却没能收到了从五原郡传来的消息,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要么就是阿史那博启以及五原郡一带的突厥人都双目失眠外加残疾断腿,要么,就是这里已经被华夏复兴军所控制,所以没有消息传出来。
现如今,不是管自己的兄弟阿史那博启到底情况如何的时候。他出兵之时就派出去的侦骑也惊魂未定的赶了回来禀报。这一带的城池皆尽以落入了华夏复兴军的手中,单是从所收集到的情报来判断,就足以证明这不是一起小规模冲突,更不是什么军事演习或者是迷路。
这分明就是一起有预谋,有准备的侵略战争。当阿史那博真一边骂娘一边犹豫是否依靠自己手底下除了弯刀就是弓箭的骑兵向着城池发动进攻的当口,有一队浑身血迹,还背插着弩矢的骑兵从北方的王帐逃窜到了这里,告诉了阿史那博真王帐已经被华夏帝国数万骑兵攻取的消息。
另外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华夏帝国的骑兵大破王帐之后,似乎尚未满足,已经挥军朝着这个方向赶来,那架势,说不定还想把这只突厥骑兵也给吞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抓狂的颉利可汗
大惊之下,心知凭着自己这两万突厥骑兵绝对不会是对手,若是给对方时间从容应对的话,很可能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住。阿史那博真不再犹豫,当即就率领着这两万余骑直接就朝着东方逃去。
城中守将本欲出击,奈何自己这边皆是步卒,兵力总共也不过五千,若对方只是伪作溃散,那岂不是自投罗网?
最终,河套北端的战役以一种酣畅淋漓的势头获得了全胜。而之后,收到了阿史那博真求援信的颉利可汗顿时勃然大怒。
他已经为了入侵关中,做了近一年的准备工作,甚至咬着牙根挤出笑脸讨好华夏帝国的使臣,让他们相信,东突厥人大大的友善,为了盟友急需的铜料,东突厥人甚至连自己本族人都派去了挖矿云云。
结果呢?自己还没吃到狐狸肉,就挨了一耳括子,还属于是打得眼冒金星的那种。
现如今,已经聚集了超过三十万众的大军在大斤山一带,更是已经下令让梁师都和刘武周都作好了准备,接近自己的大队人马进入中原。结果在这个的时候距离自己的金帐王庭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千里的地方,居然出现了数万华夏帝国军队。
更重要的是,这只军队直接就把肥沃的河套北端给夺走了,还让突厥人损失了二十多万的人口,如何让他不愤怒,就像是一个举起了大棒,正准备向着一头路过的肥羊敲下去的当口,旁边突然窜出来一个小屁孩子拿一根铁棍戳进了自己的菊花一般又痛又恨。
大怒之下,颉利可汗亲领着这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往最近的榆林郡,也就是他的堂叔阿史那博真的草场,现如今已为华夏帝国军队所占据。
可等他的大军抵达了这里的时候,时间,已经距离阿史那博真败逃往大斤山报讯,已经过去了五日光景。而仅仅五日的功夫。
黄河以北的四座城池都已经空无一人,就连阿史那王帐所在地也犹如暴风过境一般,只留下了一片狼藉,还有就是难闻的恶臭让这里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但是,别说是人影了,连鬼影子都没看到,只有寥寥的十几条野狗游荡、撕咬不停。
最终,派出去的斥候在第二天深夜,才找到了几个北遁的牧民,一打听才知道。华夏帝国军队在占据了这里之后。就立刻驱赶着这些突厥部族以及他们的牛羊,向南走了一天,然后在黄河岸边登上了木筏过了黄河,然后朝着西方向着五原郡而去。
不光是这些被俘的突厥部落,还有这一带的城池里的所有人口,都被强逼着离开了自己的家园,乘上了木筏和运输船,朝着五原郡而去。
也就是说,这一带的超过二十七万的人口,还有近百万的牲畜尽数被华夏帝国军队强迫着离开了家园,前往五原郡,只留下了一地的荒芜。
而当愤怒的颉利可汗率军西进,来到了黄河岸边时,这才发现,原本黄河边上的几个码头已经全都消失不见,原本在黄河里行走的渔船与商船也同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艘艘高大巍峨,一门门弩炮和一柄柄从舷窗伸出来的钢弩,整个舰体看起来犹如刺猬一般狰狞的华夏帝国水师战舰。
看到了这一幕,颉利可汗差点一头栽倒在地上,当既率领着大军再一次沿河向西狂奔,果然,在两天之后,他看到了那黄河的对岸挤满了无数的百姓,有汉人,也有突厥人,还有那数不清的牛羊马匹正向着西方而去。
他的心里在滴血,他的内心因为愤怒而烧灼着。但是,隔着这条越过三箭之地的涛涛大河,他却无能为力。突厥人箭术再高明,也没办法让射程只有一百多步的弓箭插上翅膀射到两百步外。
五天的时间,当然是无法将超过二十七万人转移往五原郡,更何况还有近百万头牲口。但是,李道宗和尉迟恭都绝不希望这近百万头牲口再落入突厥人的手中。
这近百万头牲口,足以为五十万军队提供两个月的口粮,留给对华夏帝国心生恶意的突厥人,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但是直接宰杀掉,那又实在太可惜。
虽然随军的大量舟船可以运送,但是,想要运送一趟,那至少需要三到四日的光景才能将六万人运送到五原郡,但问题是,颉利可汗会给那么多时间吗?
不是不想守住这里,而是战略制定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弃守黄河以北地区,暂避突厥人的锋芒。相比起被黄河分岔之后又汇合的五原郡而言,榆林郡北部地区实在是无险可守。
而且根据之前就已经侦知的情报,突厥人的主力已经开始在大斤山一带集中,想要从大斤山赶到这里,时间不会超过七天。那么,他们再努力,再顺风顺水,也才能运送两趟,剩下的老百姓怎么办?
最终,尉迟恭与李道宗商议之后决定,先过河。若是过河,一个时辰之内,就可以将六万人送到黄河南岸,就算是那些牲畜比不得人听话,但是只需要耐心,想要在数日之内尽数弄到黄河南岸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所以,六天之后,颉利可汗率大军赶到的时候,华夏帝国军队早已经将突厥战俘和那些久受突厥人压迫的汉人送到了黄河南岸。
黄河北岸的所有船只都被接到了东岸,所有的木制码头都被捣毁。而就算是颉利可汗真的抓狂,命令突厥骑兵伐木为舟。也要先考虑考虑能不能突破华夏帝国那肆意横行于华夏诸多内河而又无人敢惹的强悍舰队。
“可怜的颉利可汗,不知道这家伙气吐血了没?”本公子看到手中的战报,喜得眉飞色舞地道。
“就算是没吐出来的话,都应该咽回肚子里边了。”罗士信这货在旁边兴灾乐祸地道。
“李将军和尉迟将军果然没让陛下您失望,略施手段,就掳走了二十七万余百姓和战俘,还有近百万的牲口,这一趟,对于我华夏帝国而言,可算是狠狠地朝着突厥人的腰眼捅了一刀。”杜如晦兴奋得直在那搓手。
“近百万的牲口里边,有六十八万九千多口羊,近十五万三千六百头牛,还有七万五千四百八十匹马。乖乖,若是像过去一般拿钱帛来购买的话,都快赶上咱们一年的税赋了。”房玄龄看着上面的内容,心里边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很快得出了结果。
武士彟挠着头皮一脸幸福的痛苦。“这还不包括咱们在五原郡所获得的五十多万头牲畜,这样一来,咱们连打秋风都不用了。直接从那些百姓里边挑选适合的有经验的放牧者来放牧这些牛羊马匹,不过,就凭五原郡那一带的草场,实在是难以支撑这么多的牲畜。”
“没关系,咱们陇西一带还有西海郡一带也有广袤的草场,但是牲畜却不多,正好可以分派出一部份前往西海郡放牧。”房玄龄眼珠子一转,立刻给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诸位,诸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