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龇畔挛淦饕榻档氖孔洌疵挥衅鸬绞裁葱Ч炊皇值紫碌氖孔涓溆慷希阉铝寺砝蠢Ω鼋崾担苏剑晌宋境俟ё粤炀岳醋畋锴陌苷獭
尉迟恭当即就羞怒交加得险些想要咬舌自尽。而当他被带到了瑶光妹子跟前时,还大言不惭只能会施诡计,说什么要是正面对敌,华夏复兴军以及唐军定会被他杀得血流成河云云。
可把瑶光妹子给气坏了,当场就让人给尉迟恭松绑,亲自下场单挑。并且告诉尉迟恭,你丫要是能够赢得了本皇后,那不光把你放走,还把俘虏的这一万名战俘给放归。
当然,如此你尉迟恭输了的话,那就乖乖的归顺华夏帝国,至少这些战俘,不愿意归降的,等李三娘子率大军将宋金刚一块给收拾之后,都可以作主放归。
尉迟恭虽然一开始不屑于与女子交战,可是听到了瑶光妹子的赌约之后,心动了。特别是在瑶光妹子挑衅地告诉他,你该不会连个女子都打不过吧?于是,被这句话激起了怒火的尉迟恭果然中计了。然后,尉迟恭不论是马上战斗,还是马下夺槊,又或者是横刀对斗。
这位另外一个历史时空,大唐王朝第一猛将三战皆输得狗血淋头,尉迟恭终于相信了流言原来不是流言,而是真实的,甚至瑶光妹子的武力值比流言所传说的还要高。令一向对自己的武艺极为自信的尉迟恭心甘情愿地低下了骄傲的头颅。
不过,宋金刚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前锋已经集体归顺了华夏复兴军,还继续在后面保持着猥琐的姿态进行尾行中。
就是他们距离太谷城尚有五十里处扎营休息,一面传讯前锋,希望知晓太谷城的情况时。已经拿下了尉迟恭前锋大军的瑶光妹子与李孝恭正在连夜向着宋金刚主力狂奔而去。
到得凌晨时分,天色未亮的时候,宋金刚收到了逃回来的一名侦骑带来的消息,超过五万大军,已经将前锋大军拿下,并且正向着这里赶来。
宋金刚大惊失色,还没来得及召集诸将的当口,华夏复兴军与唐军已然联合向宋金刚的大营发起了突袭。手雷,这绝对是华夏复兴军的利器,特别是在突袭敌人大营的时候,这玩意只要往敌营的帐蓬扔过去,绝对是一炸一个准。
然后,宋金刚就彻底的悲剧了,他刚刚披盔带甲抄起武器爬上了马背,正要大喝一声来者何人的当口,一枚手雷恰好在他的马匹屁股后边爆炸,然后,宋金刚在空中来了个七百二十度前空翻外加转体三百六十度后,直接就砸进了旁边的一座营帐内,然后一个狮子摆头昏死了过去。
到得天放大亮之后,宋金刚醒来时,整个大营已经像是被百万匹角马肆虐过的草原一般稀烂。麾下大军,受降一万三千,死伤超过了四千余,剩下的那些都不知道跑哪去了。
然后,便看到了一脸羞愧之色的尉迟恭出现在了他的跟前。然后告诉了他前锋大军连屁都不放一个就灰飞烟灭的结局。之后宋金刚虽然垂头丧气,却也执意不降。
不过,瑶光妹子倒是不在意这些,把宋金刚扔进了牢里,然后,开始对这两万多的战俘进行训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之后,这才将其中一万多希望能够回乡的降卒给释放掉。也同样给予了十贯钱帛的遣散费,当然,愿意归降的也同样拿到了钱帛,按着官方说法这就是提前给付的军饷。
第七百六十一章 颉利可汗的警惕
不愧是俺的婆娘啊,听到了尉迟恭被俺婆娘揍得满地找牙之后,心悦诚服的拜倒在俺婆娘脚板底下时,本公子心里边乐开了花,对于那宋金刚神马的,本公子可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就是与秦琼在后世齐名的两大门神之中尉迟恭。
据说这货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武力值绝对是岗岗的,空手夺槊更是其拿手好戏,现如今,秦琼已经在我手下效力不少年,而尉迟恭却一直跟着刘武周,颇为让我遗憾,我记得自己还曾经跟瑶光妹子提过。
想来,瑶光妹子这也算是满足我这个作为夫君的小小心愿。所以特地亲自上阵,就是要让那尉迟恭心服口服。
李密败逃,刘武周也同样被揍得狗血淋头,这下,刚刚出兵渡过黄河,正在犹豫是不是要大踏步前进的梁师都终于明白了,自己绝对不会是这位已经威震天下的女将军的对手,直接就一个大踏步的后退。带领兵马退回了自己的地盘,似乎生怕李三娘子带大军杀来。
反观窦建德在夺取了黎阳之后,并没有急着向前,因为这个时候,华夏复兴军已然越过了淮河,正在向辅公祏发起进攻,连取数县。窦建德深恐淮北有失,留下了十万大军镇守黎阳一线后,挥师向东转进,以援辅公祏。
而在长平郡的李世民总算是松了口大气。要不然,他可就是首当其冲了,南有徐世绩这位瓦岗寨最有谋略的大将之才窥视,东有窦建德数十万大军,李世民再怎么了得,也只能焦头烂额狼狈逃窜。
大批的华夏复兴军进驻山西之地,与尚未整训的唐军合拢一处,巩固原唐军所占据的地盘。而因为山西的李渊跟华夏帝国属于是联盟。再加上通商频繁,所以,民间和官方的往来都很是勤快。
山西中产阶级和低层对于华夏帝国颇有好感,所以,对于华夏复兴军的进驻持热烈欢迎的态度,反倒是山西的诸多世家门阀,对于华夏复兴军的到来十分抗拒。
因为,华夏复兴军的到来,代表着他们可以逍遥自在,不需要缴纳税赋或者是少缴纳税赋的日子过去了,更代表着他们支持的官员以获得特权的日子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面对强大的华夏复兴军,他们心中有再多的怨恨与抗拒,却也无可奈何。其中,有几个郡县的世家门阀提出了希望能够减免他们税赋的要求。
当然,我们派去的官吏也很和气地摇头表示不可能,而当那些警备部队入驻各地之后,世家门阀只能感慨着,长叹着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现实。
因为,枪杆子是我们握在手里边的,世家门阀有再深厚的底蕴,那又如何?他们的底蕴,也不过是吸那些佃户和平民老百姓的血才支撑起来的?
这些家伙,不论是哪一朝,哪一代,他们都不会有忠诚,他们只忠诚于他们自己,自己的家族,国家更替,与他们无关,他们只需要的是攀附上新的掌权者,继续维护他们的家族利益。
这种做法和想法,完全就是典型的国中之国。他们却不明白,没有华夏传承的思想与文化,焉能有他们的今日?
所以,我对他们的任何想法都没有兴趣,我有兴趣的就是华夏帝国的百姓,愿意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只想着如何从国家和百姓的身上,获取更大的利益,成为帝国身上的一只丑陋的寄生虫。
又过了七日,在警备军抵达换防完毕之后,李孝恭以及李玄霸镇守晋阳,而瑶光妹子亲率第四军的两个师前往长平郡增援。瑶光妹子终于与她二哥李世民在长平郡胜利会师了,据瑶光妹子信中所言。她那没出息的二哥,见到了她率领大军来的时候,直接就热泪盈眶,怎么看都觉得李世民变得干巴廋猴,就像是刚刚走完两万五千里爬到延安就倒在黄土地上没办法爬起来的革命先烈。
想想也是,李世民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不但要面对着徐世绩这位谋略值不会比他低,只会比他高的大将之才,旁边,窦建德一直在虎视眈眈,虽说前边有个李神通在顶着,可是对自己家叔伯兄弟的本事都很了解的李世民并不放心。
据说之前他就对李渊的委任提过异议,但问题是老李家在山西之地是四面皆敌,所以,有点本事的都被拖出来去独挡一面也是没办法的事。
而自从李神通被搞翻在地之后,李世民更是一日三惊,收拢逃过来的残余唐军,又得加固城池,还得防备徐世绩与窦建德,按着李世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再这么憋上俩月,他至少会少活十年。
而瑶光妹子率领着华夏复兴军到来之后,李世民就像是快要饿死的乞丐,终于能够吃饱穿暖,直接就先睡了两天两夜,这才振奋精神爬起来,协助华夏复兴军以及被派遣来的官员交接政权。
对于李世民来说,现如今,他已经没有了去当什么皇太子又或者是皇帝的兴趣,嗯,雄心壮志在年年的征战还有关中的繁荣昌盛给消磨殆尽。
他自己也承认,他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如本公子一般做到如此之好。听闻了俺婆娘说起只吃煤和水,能够一日行上两千多里路途的蒸汽机车之后,李世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往长安去亲眼目睹。
他很敏锐,他目光很敏锐地查觉到,有了这样运输力和速度都远远超过人力和马匹的机械,那么,华夏万里疆域,都必将变成坦途。对于华夏帝国的肆意扩张,必定能够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
而那些新式的机械,虽然他没见识过,但是他很清楚,本公子从来不会去做无用功,更不会去搞一些华而不实的玩意。就算搞出来,那也是专门用来赚钱的。
在弘农郡一带停留了七日之后,我打道回府,毕竟不能久在外,新占之地的各项事务还会汇总到长安,等着我决断。并且,华夏帝国一动,必然会触及到突厥的根本利益,他们必然会有所动作的。
因为,中原诸雄几乎都是拜东突厥颉利可汗为主,几乎人人都有一个可汗的称号。颉利可汗很喜欢看到这样的场面,正是因为他们相互争斗,而颉利以及东突厥才能够从中获取足够多的利益。
而今,华夏帝国这个强大到令所有中原诸雄都无法抵挡的对手出手了,必然会引起东突厥的警惕与不满,再加上人人自危的中原诸雄必然会在受到重大危机时,向他们的游牧民族主子求援。
突厥人是绝对不愿意看到华夏帝国大一统前朝疆域的。虽然游牧民族缺乏农耕文明那种太多的阴谋诡计与勾心斗角。但是他们也很清楚,前隋强盛之时,就算是强大的突厥人,也只能看隋朝的脸色行事,经常被老谋深算的杨坚给收拾得头破血流。
昔日北周武帝为了全力对付北齐,谦卑地向木杆之女求婚。并向东突厥进献了大量财富,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去对付东突厥。
之后东突厥沙钵略可汗即位,西突厥达头可汗拒绝承认沙钵略可汗名义上的宗主地位,东西突厥正式分裂,并引发内战。达头联络辽西的契丹一起进攻沙钵略。
当时隋朝也才刚立国不久,尚未一统华夏,杨坚在面临突厥有可能重新统一的关头,非常英明地派部队有力地支持了沙钵略可汗一同对付达头,并在达头退走后,在东突厥内部不断制造权力纠纷。
隋开皇七年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文帝支持突利反叛,隋开皇十九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承认他的可汗地位,并让他在河套地区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
开皇二十年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达头可汗再次企图统一突厥,为了吓唬隋朝,西突厥于仁寿元年进攻长安,仁寿一年进攻河套地区的突利。可惜他们遇到的还是老辣的杨坚。隋文帝不用军事手段,只是暗中利用小恩小惠在达头的后方策动西域各部落反叛达头,达头准备不及,偌大帝国居然被迅速瓦解,其本人也只能逃往青海。
隋文帝确实是中国历代帝王中玩弄政治最娴熟的一个。其分裂鼎盛时期突厥的功绩,对于刚从大分裂时期走出的中国来说,值得大笔称颂。
杨坚更喜欢使用谋略去让突厥人自己人掐自己人,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分裂突厥成两部,最终使得东突厥部启民可汗称臣内附,上隋文帝尊号“圣人莫缘可汗”,“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意指圣贤的、富厚的君主,隋文帝即为隋朝皇帝兼突厥名义上的君主,是为中华天子兼异族国君的首例。
启民可汗就是俺爹的拜把子兄弟,而颉利可汗就是启民可汗的儿子,所以他很清楚突厥人的兴衰,亦与中原的帝国强大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肯定只希望自己成为下棋的人,而中原的所有势力都是他的棋子。
第七百六十二章 让西突厥看到我们的实力
而现如今的华夏帝国,已然强大到了有资格做棋手的地方,多了一个极具实力的人来搅局,绝对是颉利可汗所不愿意看到的。
就在五日之前,突厥方面传来了消息,颉利可汗正在考虑向华夏帝国用兵。而且,还派出了人手,向西突厥商讨联合进攻华夏的可能性。
这是颉利可汗第一次考虑与西突厥联合,说实话,双方真要联合起来的话,对于华夏帝国的确很不利,西突厥控制了西域的大部份地区。现如今,双方由于大量的商贸往来而处于和平时期。
但若是西突厥真与东突厥进行联合的话,必然会对华夏帝国的经济活动造成重大的打击。要知道,商业税赋现如今早已经超过了农业税赋。而对外经济贸易往来更是华夏帝国现如今的一大收入支柱。
所以,最要紧的,就是不能让东突厥与西突厥真心诚意地联合在一起与我华夏帝国作对。
“现如今,海路已经开通,但问题是,航海商路如今才刚刚开通,尚未见到太大的经济效益,而西域诸国仍旧是我华夏帝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地区……”房玄龄唾沫星子横飞地拿手指头不停地戳着地图,面目狰狞。那模样,就好像是自己的新婚妻子刚刚被一票流氓给拖出了洞房的新郎。
涛涛不绝地向在场的文武大臣们分析着,如果西突厥与东突厥联合之后所造成的可怕后果。嗯,这个可怕后果就是将会使得华夏帝国的税赋收入将会减少至少三分之一。
大臣们终于也开始被房玄龄给调动起了情绪。全都红了眼珠子,毕竟这个时代,还不禁止官商勾结,呃,或者说,成为官员时,他不得经商。但是,他的亲戚,儿女可以经商,只不过,国家的监督部门极为严格,所以,想要以权谋私的情况很难出现。
特别是廉政公署一次又一次的被本公子敲打之后,现如今变得更加的精明强干,如狼似虎起来。再加上情报局这个独立于官僚机构之外的情报组织的监控,以及现如今的舆论监督,再加上司法系统的完善,所以,他们是可以做生意,但是,很难去弄什么以权谋私。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国库的收入如果真少了三分之一,再加上与东突厥的铁换铜贸易断绝的话,对于华夏帝国而言,在经济方面,必然会遭受重挫。
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华夏帝国好不容易得到了腾飞式的发展,让老百姓们能够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朝庭更是在大搞建,为华夏帝国的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当口,真要缺了钱,就算是暂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那也等于阻碍了华夏帝国的发展。
这当然是不行的,不过接下来,该怎么去化解颉利可汗的这一招?
“海运贸易想要早过陆路贸易,至少还需要三到五年的光景,毕竟现如今我们才刚刚开通海路贸易,再加上船只的建造也得有个过程。所以,臣以为,对于东西突厥,建议最好能够区别对待。”
“不错,现阶段我们的重心是收复前朝旧土,将整个中原控制在手中为要。若是与东突厥和西突厥同时开战,必然会对我华夏帝国的大一统造成障碍。”
“要不,咱们就跟西突厥先谈判,加大双边的贸易往来,让他们也会心疼利益的损失。”〖TXT小说下载:。hu。〗
诸多文武大臣都在这里各出各的主意,虽然很少会有极富建设性的主意,但是,倒还真是给大伙不少启发性的灵感。
“陛下,或许我们应该先下手为强才对。”方才一直都在沉默不语的韦云起这个时候清了清嗓子站起了身来说道。
他走到了地图跟前,手指戳了戳其中一个位置然后说道。“臣以为,西突厥虽然也很强大,但实际上,他们与我华夏并无仇怨,所以,会不会与东突厥联合进攻我华夏,臣以为只在两可之间。”
“那么,最要紧的就是,我们要让西突厥看到我们的实力,强大到令西突厥觉得动用武力,不会带来足够的利益,那么,西突厥肯定会对我们与东突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甚至有可能想去当得利的渔翁,等待着东突厥被我华夏击败的那一时刻。”
韦云起的手指所点的地方,正是延安以北一千多里地的敕勒川,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河套地区。河套地区是指黄河“几”字弯和其周边流域。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生活资源,民谚亦讲“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种河套的地形在世界大江大河里绝无仅有。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时又把河套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之中。
河套平原通常是指内蒙古高原中部黄河沿岸的平原。一般讲的河套平原主要指阴山以南的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前套平原主要指内蒙古包头、呼和浩特一带的平原,南北朝时称“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
以前,主要是匈奴人在这里活动。秦统一之后,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将匈奴逐出河套,“徙谪戍以充之”,但泰祚短促,秦末天下大乱,移民皆返还家乡,河套复为匈奴所有。汉武帝反击匈奴,占领河套。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粮饷运输极为困难,于是西汉中央作出开发河套的重大决策,并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由政府全力以赴、深入持久地全面介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发,这是第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可以说是中央政府开发边疆的典范。
元朔二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于河南,遂取河南地。然后大臣主父偃向武帝上疏,“盛言朔方地肥饶,外阻河,蒙恬城之以逐匈奴,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武帝接受这一建议,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乌拉特旗东)和五原郡(在今包头西)。后又于元朔四年置西河郡(郡治今府谷西北)。河套平原还有云中郡、定襄郡。北地、上郡的北部也延伸到河套地区。武帝又在郡下设县。
至西汉末,朔方郡有县十,五原郡有县十六,云中郡有县十一,定襄郡有县十二。汉武帝在设置朔方郡的次年(前126年),遣将军苏建筑朔方城,“复缮故秦时蒙恬所为塞,因河而为固。”它郡亦相继筑城。新设置的县也在筑城,如朔方郡之临戎县城,为武帝元朔五年筑,其三封、沃野两县为武帝元狩三年所筑。太初三年夏,武帝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罗朐,游击将军韩说将兵屯之。
河套地区所筑之城,既是郡县治所和军事防守的据点,又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居民点。西汉虽然在三次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但退居漠北的匈奴仍有强大的进攻能力,机动性强的匈奴骑兵仍经常窜入河套地区进行骚扰,如元鼎五年,匈奴“入五原,杀太守。”
太初三年秋匈奴大入云中、定襄、五原、朔方,杀略数千人,并将徐自为所筑塞外列城尽行破坏。征和二年入上谷、五原,杀略吏民。昭帝时,匈奴还曾在入侵五原、杀略数千人之后。数万骑南旁塞猎,行攻塞外亭障,略取吏民去。故在当时的情况下,从内地新迁来的人民是不可能散居于野外的。
匈奴退出后,河套成为空旷之地,汉武帝从内地大规模迁民以充实这一地区。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三次,分别在三大战役结束的当年。元朔二年春,第一次战役结束,当年夏,政府“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二年夏,第二次战役结束,其年秋,“则陇西、北地、河西亦少胡寇,徙关东贫民处所夺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实之。”元狩四年春,第三次战役结束,其年冬,“有司言关东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凡七十二万五千口。”
这一次规模最大,河套地区移人恐不下三、四十万人。此后小规模的迁民经常进行,如《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五年,汉“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根据《汉书·地理志》西汉元始二年数据统计,至西汉末河套共有县九十,户三十万余,口一百四十六万余(北地、上郡、西河三郡有部分地盘不在河套范围以内,其户口数均以二分之一计)。
终西汉一代,河套徙民估计约百万人。而与河套同步开发的河西地区才有二十八万人,仅及河套的五分之一。
王莽时匈奴重新占领河套,“于是边民流入内郡”。东汉初年刘秀采取收缩政策,西、北边郡多被放弃。建武二十六年,匈奴发生内讧,南单于归附,东汉重新开始对河套的经营。“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八郡民归于本土。”
第七百六十三章 我们的目标是河套故土
两汉四百年中,由于各种原因,经常有成批的匈奴归附汉朝,两汉政府对他们采取了较为妥善的安置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是为他们设立专门的居住区:属国。《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二年第二次战役结束之后,匈奴昆邪王率四万余众降汉,武帝“乃分徙降者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即设五属国以处之,此开属国之始。
汉代河套地区,黄河水流平缓,在宁夏和内蒙一带的滨河平原,还有许多支流和湖泊港汊,因此有丰富的水源,而且利用亦很便利。河套属内陆型气候,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农业几乎完全依赖灌溉,故兴修水利是汉代开发河套的重要措施。
汉武帝时,全国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河套虽处边陲,水利兴修的情况却不减内地。《史记·河渠书》曰:“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水及川谷水以溉田。”《平准书》又云:“其后番系欲省砥柱之漕,穿汾、河渠以为溉田,作者数万人;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朔方亦穿渠,作者数万人,各历二三期,功末就,费亦各巨万十数。”从上述记载看,自汉武帝时期开始,河套已成为全国兴修水利的重点地区,其规模已与内地的大型工程不相上下。
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河套地区是北方多个政权争夺的重地。因为这里水草丰美,既适合放牧,又适合耕作。而且人口极多,相比起总人口不足百万的河西地区而言,此刻的河套,计有人口超过一百八十万。
其中汉人人口哪怕是几经波折,目前仍旧留在河套地区的仍旧有近一百三十五万人,其他的多是突厥又或者是各种游牧民族。
“……自秦以来,此地就是我华夏之土,而今,为突厥所据,这里水草丰美,既适合耕作也适合放牧。而且地处要冲,东可直指东突厥王庭,西可以与灵武郡联成一片……”
韦云起的思路和想法让我以及诸位大臣都颇为心动。拿下了这里,华夏帝国就获得了一大片未来控制和进攻草原地区的重要据点,更增加了守御关中的厚度和强度。
“不过,想要拿下这里可不轻松啊。”魏征这位没有半点军事才能的大院长装模作样地看着地图摇着脑袋。“这是距离咱们所在的延安郡可是有千里之遥。”
“中间不但隔着梁师都,更有大批的突厥人和其他游牧部落在这一带。依臣看来,若是进攻这一带,那么,突厥人还有梁师都必然会千方百计的阻拦。怕是得动用不少兵马……”
听得此言,旁边的杨恭仁不由得笑道。“魏院长,您忘记了一件事,咱们有船。”
杨恭仁看到大伙的眼前一亮,不由得很是洋洋得意地显摆道:“我华夏黄河水师现如今有战船超过一百艘,而位于上游河西地区,就有超过四十艘战船。另外上游地区还有超过一百二十余艘运输商船。”
“……我们的战舰还有商船都可以从河西一带直抵龙门上游。这几年来,因为我们与东突厥之间的贸易,我们的船只经常游走于这一带,他们没有什么警觉性,而且在敕勒川北部的诸多城镇,我汉人仍旧能够占到多数。所以,臣以为,若要夺取整个敕勒川,那首先就必须夺取这里。我们的战船,完全有能力截断黄河两岸的联系。所以,我们拿下了北部之后,可以依靠战舰,封锁敕勒川内与黄河外的突厥人的联系。”
“恭仁兄此言大善,陛下,臣以为,此策大有可为。”韦云起顿时两眼一亮,站在了地图跟前比比划划半天之后,很是敬佩地冲杨恭仁行了一礼,朝着我喜道。
“一百二十余艘,怕是不够吧?”旁边的杨师道抚着新留的三缕长须,一脸疑惑说道。这家伙在外辛苦地干了好几年之后,终于窜回了长安,现如今担任着宣传部尚书兼民政部兼京兆郡的工作。反正一挑三是最少的,想要只干一个工作岗位,至少还得再过上三几年的功夫。
等下面那些中基层官员锻炼出彩了再说,不然,陡然拔至高位,对于国家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摇了摇头也跳出来献计献策道。“无妨,咱们的战舰,不论是在内河还是海洋都没有什么对手的。大不了,让将士们伐木为舟,有战舰护持于左右,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倒真没问题。重要的是,咱们可以调动兵马往河西之地,由河西之地登舟顺流而下,如此一来,可以避开耳目。”韦云起双手击掌,目光越发地明亮。
不过,什么时候发起进攻,这倒是个问题,另外还有就是从哪调派兵马过来?也是需要斟酌的。
最终决定,从巴蜀地区征调一个野战军和两个野战师,还有从河西以及西秦地区调派一个野战军,再加上从关中调派的一个警备军。以韦云起为主帅,史大奈为副帅,另外,韩雄为参谋长。
当然,得先等待着巴蜀地区征调来的一个军加两个师抵达河西地区先,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派遣了以唐俭这位华夏帝国外交部尚书为首的华夏帝国使节团前往出使西突厥。
自然是商议双方扩大双边贸易的事情,借用利益,先设法拖住西突厥先。
到了这个时候,距离华夏复兴军兵出潼关已经过去了二十天的时间,相比起被揍得鼻子口来血还有满头包的李密、刘武周、王世充而言。梁师都的命要好得多,缩回了老巢,考虑着下一步的举动。
而窦建德被迫回师淮北之后,秦琼主动地退出了淮北地区,回到了淮河南岸。这让窦建德的二十万援军跑了个空。
而这个时候,窦建德收到了消息,留守在已经架好的永济渠浮桥的守军受到攻击,请求救援。窦建德只能骂骂咧咧地拍屁股又窜回了黎阳,然后准备越过永济渠向着魏郡出发,不过,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