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所组成的是国民议会,每年召开一次。而这个时候,算是第二次国民议会正式召开。而这一次的议会上,许多议员,都提交了他们的议案,不过很多议案都显得很是奇葩,或者说,大部份的议案都是在拍马屁。
只有极少数的议员,提出了自己用心的提案,比如河西地区的议员提出了希望能够在河西地区推广棉花的种植,因为这些家伙已经知道了棉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但是,河西地区除了靠近黄河的区域,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说很多荒地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却适合种植绵花。
这个提案,经过了国民议会讨论之后,呈递到了内阁,由内阁的第一任负责人房玄龄呈到了我的手里边,之后,圣旨下发,同意河西以及西秦无法种植粮食,或者是因为极度缺水而难以种植粮食的田地,改为棉田。
不过,是否能够种植棉花,不是当地的百姓说了算,而当会由农业部的工作人员亲自前往勘察之后,确定哪些区域能种植棉花,哪些地方不行,哪些地方仍旧可以种植粮食之后,经由农业部上报内阁作出决定。当然,谁敢弄虚作假,对不起,本公子的情报系统可不是吃素的,最高法院的魏大院长更不是吃素的。
另外,本公子身为帝国皇帝,拿出来的提案,直接就获得了国民议会的全票通过。然后再交给内阁讨论实施。
如今的国民议会虽说仍旧还属于是应声虫,但是,至少这些家伙已经享受到了一种参政议政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并且,成为议员之后,若是犯罪,必须由国民议会监督委员会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派出陪审人员,全程监督审判过程。
如果证据确凿,那么,犯罪嫌疑人将会先被剥夺了国民议员的身份,才能够成为罪犯。想一想吧,军人受审,不得加刑,国民议员不得加刑,还有许许多多各式各样的人不得加刑,长此以往,那么,刑罚所能够起到的效果将会越来越弱,而那些残酷的刑罚也将会变成无用武之力而陆续被淘汰掉,这才是我所希望的。
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国民议会成为常例,反正,宪法业已经规定,任何一位华夏帝国的皇帝,都不能违背大宪章,而大宪章内,有条几律法,是一经成立,就不允许更改的。
其中就有,宪章的权威性,在皇帝之上,而国民议会,是华夏帝国的人民参政议政之所。当国民议会超过五分之四的议员赞同通过的法案,皇帝是不能违背的。而任何一位皇帝,都没有权利取消和剥夺国民议会的责任和权利。
只不过现如今的国民议员,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拥有着多大的权利,不过,权利越大,责任也越大,这可是相辅相成的。国民议员,五年换届选举一次,而只允许连任一次,之后,不得再成为国民议会的议员,这自然是要保证不能让他们形成一种利益团体,或者说,不能让他们成为新的特权阶层。
另外,本公子已经在考虑,在国民议会之上,准备会在未来,成立参议院,当然,现如今全国还没有平定,根本没办法干,现如今我所占据的地盘,最多也就相当于后世三到四个省的地盘,除非将整个华夏大地都纳入了我的统治范围,否则,参议院只能是水中楼阁。
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造巨舰难道还造小船?
嗯,又扯远了,总之,国民议会举体通过了本公子的意志之后,便于五日之后在位于长安以北之地,选择了一块开阔的地区,开始开工建设华夏帝国英灵殿。
而报纸之上,开始进行了每五天一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详细地描述,描述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让那些老百姓能够听到读到这些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
并且每张报纸都会附送五张投票的票,而在长安城的每一个坊,在本公子治下的每一个郡县,都设立了投票站。当投票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位历史人物,才能够被供奉进华夏英灵殿内。
而朕,自然是拥有提议权,提议哪些人可以进入英灵殿,不过,同样也需要投票才行。
当然,虽然投票权不在我,但是,却可以凭着舆论的操纵,影响到那些读书人,那些能够听到或者是读到报纸的华夏百姓对于这位历史人物的评价,而最终能够影响到投票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更乘着这个机会,皇家大剧院和全聚德大剧院还有好些剧院都乘着这个机会,开始排演那些被投票的历史人物的相当剧幕。
现如今,不再进行宵禁,那么,必然应该让老百姓们在晚上能够有娱乐和消遣的地方,正是因为如此,演艺事业如今可是蓬勃发展,最早,历史也最悠久的,自然是全聚德东市大剧院和西市大剧院,接着便是皇家第一剧院和皇家第二剧院。
而之后,关中商业集团,又在长安投资建设了五所大剧院,光是这些剧院,每天所能够接待的观众人数达到了七万人次。另外,还有那些茶馆,楼台馆阁,每天的晚上,长安城至少会有近七八万人游荡在灯火通明的喧嚣处。
虽然也有一些人心怀不轨,但是,那些禁卫军的骑兵可不是吃素的,每天晚上,或多或少都会有各种案件的发生,但是大多数都很快被破获,其中还有不少都是当场破获,所有的犯罪者,一律被扔进了劳改营里,咱其他的啥都不缺,但是人力还真是缺乏,特别是不少又脏又累的活计,最是适合让这些家伙劳动改造。
而在这个时候,我也收到了来自交趾的消息,舰队已然抵达了位于交趾南方的港口。而这只相比起这个时代而言,算得上是巨型的舰队,把交趾太守丘和给吓得嘴皮子直哆嗦。
近五十艘运输船,还有五十艘各式战舰组成的舰队,在这个时代的人眼里,绝对算得上是一只战略性力量。
而且运送过来了六百名技艺精深的船匠和他们的家属共计三千五百余人,另外还运送来了两个团的兵力,使得整个港口,华夏帝国军队的人数达到了一个旅,也就是七千五百多人的兵力。
嗯,老舅来信所言,他考虑了许久,决定带着丘和去好好的看看,看看那港口,看看那些战舰,更要让丘和看看那些精锐的华夏复兴军将士。
不得不说,老舅的做法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如今,我华夏复兴军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了近半巴蜀之地的消息早已经传扬天下,而萧铣此刻已然紧张了起来,因为他的地盘,恰好就在巴蜀之地旁边。
而本公子的二十万精锐之师那强悍到令人发指的战斗力,还有屈突通等诸位大将军的突出表现,足以让萧铣胆寒不已,要知道,巴蜀虽乱,但是好歹也有近三十万军队。
可是,这才两个来月,地盘就损失过半,而大军也同样折损近半,他萧铣的兵力,的确比巴蜀之地的联军加在一起还要多出十万,可是有用吗?
就算是他有四十万大军,可是北边要防着王世充,东南边要防着死敌林士宏,而正东方向,还有个杜伏威也是虎视眈眈。他的四十万大军,至少有过半拿来防范这几处。
而今,本公子的大军杀气腾腾而来,萧铣没被吓哭就算是好的,哪里还有闲功夫去管什么远在天南的交趾之地。
交趾太守丘和也并非不识时务之人,要不,他当初也就不会在归国无路的情况之下,向萧铣献上降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丘和会对本公子的人来这里修建港口,大造舟船睁一眼闭一眼的原因。
而今,华夏复兴军与本公子之名已然威震华夏,而今,二十大军已然入蜀,并且轻松就取得了如此大的功绩。而今我的志向,要是丘和还看不明白,他也就白当了这么多年的官。
就在上个月,巴蜀之地连连大胜之机,丘和就曾经找我舅父聊过是否乘现如今举旗归国之事。不过舅父告诉他,别着急,等着。
第一,如今华夏帝国大军虽然连战连胜,但是,终究尚未打通与交趾的联系;第二,不跳出来声明,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会吸引别人,也就是萧铣的注意力。
毕竟,华夏帝国的大军与占据着巴东郡的梁国已经快要脸贴脸了,萧铣的日子自然是很不好过,注意力也全被吸引了过去,只要这边不干出什么过份出格的事,萧铣最多也只能看着,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而正好趁着这个时机,努力的壮大自己的实力,这才是最关键的。现如今,跟丘和相比起来,俺老舅更像是交趾太守。
而此次如此大规模的舰队到来,再加上六千久经训练,顽强悍勇的复兴军将士,已经让丘和明白了本公子的心意,的确是很看重交趾之地。
不然,何必远隔万里,还要派出这么一只精锐的力量前来,而今,更是运送来了大量的船匠。
而这里,目前为止,已经在先期赶来的工匠的指点之下,盖起了砖窑、水泥窑、石灰窑,到目前为已经,已然修建好了三个可以用来建造排水量在七千石左右战舰的船坞,还准备再建造三个同样的船坞。
另外还会在此建造两个达一万石的船坞,看数字,七千石似乎很多,但是实际上折算成吨位而言,不过是四百八十三吨左右的排水量。而一万石也不过才六百九十吨的排水量。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船匠,或者说华夏在这个时代航海工业的发展,还是很强大的。
早在汉武帝时期,准备征服南越时,就曾经大量的建造大型楼船,起上层建筑三到四层,高在十丈,可载千名将士。而三国时东吴也曾建成五层战船,可载兵三千人。楼船不仅外观巍峨威武,而且船上列矛戈,树旗帜,戒备森严,攻守得力,宛如水上堡垒。
而在前朝,也就是杨广北征高句丽时,也曾经在登州大造楼船。而其大业十二年下令在洛阳所楼的龙舟,更是巨大,只不过被贼人所焚毁。想想吧,单说东吴时的战舰,三千名全副武装的将士,还要在船上装载辎重,还有那些什么投石器拍杆之物,想想有多重。
一名成年男子,平均下来怎么也得有一百二十斤,而这个时代的士卒的装备,怎么也得有三十来斤,再包括他们的口粮和辎重均下来,每个人至少还需要二三十斤,这么算下来,每个人按一百八十斤算,三千人就是五十四万斤。
再加上船身的自重,还有弩车、拍杆等各种玩意,一艘楼船的排水量差不多要有五六百吨才行。
而我在韩城县所建船的船只,运输船的排水量多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吨之间,而战舰,最大的五艘福船达到了三百吨,而其他的战舰最小的也有两百吨。
没办法,本公子手底下的战舰是为了保证能够在黄河里通行而建造的,而现如今的船匠,已经有把握去建造更大的战舰,而黄河内的战舰,只是用来维护航道的,在本公子的眼里,未来,华夏帝国的水师,应该把目光放向更加辽阔的大洋。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打造战船,这些工匠们,早已经熟悉了战舰的建造工序,现如今,这里既然已经到了海上,而在这里,参天的古木更是数不胜数,不造巨舰,难道我还造小船不成?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天府有二,皆入我手
而且,在另外一个历史时空,西蛮子在大航海时期的远洋帆船,大多三百吨到一千吨之间,而到了十八世纪未,西蛮子各国之间的海上争夺愈演愈烈,为了在海上占上风,很多国家都大力的开造风帆战列舰。
这级军舰主要用来担任舰队的旗舰,三层炮甲板,火炮一百门以上,定员八百五十人以上,排水量从两千五百吨到三千五百吨都有,代表舰船为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海军上将的旗舰胜利号。
英国的胜利号是风帆战列舰的佼佼者,也是英国海军的骄傲。胜利号是一艘英国皇家海军的一级风帆战列舰,一七五九年开建,在一七六五年建成,共消耗了两千余棵橡树,三十余吨吨铁。排水量三千五百五十六吨,载重量两千一百七十六吨,舰长六十七点八米米,舰宽十五米。舰上装有三根桅杆,主桅高达六十二点五米米。它设置有三层火炮甲板,共装有一百零二门铁铸加农炮和两门巨型短炮。
咱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五年之内,具备建造千吨级的战舰和远洋运输舰的能力就好。
而这段时间,他们将会先建造三百吨到五百吨的船只,进行探险航行,之后,等有了千吨级别的大船,再进行远洋航行。相信到了那时候,我的火炮和火枪,也应该研制成功了。
而他们所占据的这种海港,正是日后越南蛮子北部最大的海港:海防港,但是现在,已经落到了本公子的手里边,他们别想在拿走。
原本占婆国的那些家伙,目前已经在被离间、暗杀、贿赂等各种手段的操纵之下打成了一锅粥,再不复立国之初,想要将交趾攻占的雄心壮志。
除了舅父的亲笔信之外,同时还附上了丘和的亲笔手书和降表。代表着他愿意归降,只不过既然时机不到,所以没有向外宣布而已。
对此,我很是高兴,如此一来,只要等我占据了巴蜀诸郡,便是开始挥军岭南之时,对于萧铣这家伙,战略上完全蔑视掉,当然,在战术是还是要谨慎一些。
这个时候,秦琼在占据了清化郡后,得了宗罗睺所派来的援兵。秦琼干脆就上新编一一五师驻守清化郡,大军转向东北方向,西城郡太守深知抵抗不了杀气腾腾的华夏复兴军,干脆举郡而降。
得西城郡后,秦琼也安抚了一番郡太守吴泌,然后只扔下了一个团在此对降卒进行整编,大军再次开拔,直扑直扑房陵郡。
而屈突通夺取涪陵郡后,大军沿长江而下,拿下了巴郡东部的涪陵城,控制住了长江与延江水的交汇处。
杨恭道赶至了普安郡之后,便停了下来,去信给韩世谔,知会了韩世谔一声之后,杨恭道率领第四军经梓潼而过潼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了金山郡,只一日光景,便破掉了金山郡治,截住了正在攻打江油的巴蜀联军的退路,还缴获了那七万巴蜀朕军的辎重补给。
七万大军瞬间傻了眼,他们是半个月进行一次粮草给补,现如今还有八天,也就是说,他们的粮草还能够支撑八天的时间。可问题是之前花了一个来月,连江油城的城墙都没攻上去一次,难道说现在八天就能尽取全胜不成?
联军大将,资阳郡太守吴胜大急,强令联军强攻江油。而看到后路被断,攻城无望的泸川、隆山、眉山三郡太守苦劝不住,最终于两日后,领亲卫死士,杀死联军大将吴胜,七万大军,除有两万自行散去之外,尚有四万余人,向着杨恭道归降。
“哈哈哈……看样子世谔兄的确是够郁闷的。”李玄霸在那看到了情报之后,一脸兴灾乐祸地道。“那些巴蜀联军,想必是跟他斗得太狠,生怕世谔兄在他们归降之后发狠,所以干脆去投了恭道兄。”
杨恭仁、杨师道哥俩也同样眉飞色舞兼兴灾乐祸,在那挤眉弄眼不已,看得本公子一脸无语,也颇是哭笑不得。只得笑道:“不过这样也好,恭道兄向来宽仁,让那些家伙安安心也行。”
“咱们之前刚俘了四万巴蜀降卒,而今又是四万,啧啧啧,看样子,巴蜀之地,再无抗衡我华夏之余力矣。”杜如晦抚着长须,精神抖擞地道。
“不错,巴蜀诸郡,兵马拢到一块,也不过三十万出头,而今,被我击败的巴蜀兵马就超过了十五万之数,更是已经俘获了八万之众。如今地盘更是只剩下数郡之地,而今,兵马虽仍有十数万众,不过,金山为我所有,巴蜀联军,再也无法阻止咱们的大军了。巴蜀平原诸郡,当指日可下。”
“希望吧,对了,皇甫将军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我点了点头,朝着杜如晦问道。
“陛下放心,皇甫将军果然大才。短短不过两月余,却已经将刚刚归我治下的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杜如晦恭身答道。
皇甫无逸手底下的三个警备师被他拆分为以团为单位,散布在义城、普安、清化、通川等巴蜀诸郡之各主要城市捕治盗贼,维持治安。并且派出了大量的工作组随军前往各县,四处宣扬华夏新政,严明法纪,除贪官暴吏,在当地先用廉洁善治官吏,另外就是,将不少民愤极大,而且帮助各地太守,意图反抗华夏帝国统治的那些巴蜀世家伸出了手。
惩治了好几个之后,其他的人一下子全都变老实了,从一开始不敢叽叽歪歪,到猥琐得像是一群龟孙子似的。哪怕是工作组让他们厘清田产、人口时,也敢罗嗦几句,都乖乖的当起了顺民。
虽才短短两月,但是,蜀地民生安定,农事也没有受到影响,更没有发生一起暴乱,而且,大量的厘清田亩,还有就是减税之后,蜀中百姓称颂不已,在其治下,显现出了一股勃勃的生机。
这个成绩,足见皇甫无逸之能,据其身边的护卫回报,皇甫无逸每天卯时便起床开始处理政务,每天都要忙碌到近子时方才休息。而且,其眼光极为毒辣,手下之后的公文只要到了他的手上一看,就能够知道那些家伙到底是不是干了正事,还是在敷衍了之。
光是在头一个月,就处理了四个工作组的负责人,还有两名新任令的县令,在义城郡公审之后押往长安处置,使得其他的工作组以及治下官吏一个二个皆尽心惊胆战,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为人谨慎,治事严谨,不偏不倚,实乃良才。”我点了点头,的确,屈突通还真是给我推荐了一个上好的人材,就凭着他只花了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就把这些新占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足可称大才。
“告诉皇甫将军,好好做事,他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不过,身体也是本钱,莫要因公事太过伤身才是。”想了想,我又朝着正在拟旨意的杜如晦道。
“陛下能够如此,乃是臣等之福也。”杜如晦呵呵一笑,继续奋笔疾书。
天气越发地显得炎热起来,盛夏已至时,巴蜀之地的攻略,也已经接近了尾声。被程咬金占据了平武、同昌两郡后截断了与巴蜀之地联系归路的宕昌、武都、汉阳、河池、顺政这五郡终于在唐俭这位华夏帝国外交部长的亲自登门拜访劝说下,向本公子献上了降表。
援军主帅宗罗喉自领新编第二十五军与五万蜀军在涪水之东摆开阵势,宗罗睺令副军长率大军与敌正面相抗,而其自领一团精锐骑兵抄远路绕行至蜀军身后,等蜀军与新编二十五军主力激战正憨之时,亲领精锐铁骑从敌后方袭来。
蜀军阵脚大乱,死伤无数,跳进涪水逃命者足有万人,最终俘敌一万五千,杀伤三千七百,将五万蜀军打散大半。之后强渡涪水,抢占了大军尽出的遂宁郡治方义城。
而金城郡处,在袭取金城郡后,韩世谔与杨恭道二人合兵一处,继续缓缓南进,于万安城南,破敌五万于绵水,蜀军大败,退往雒县。
至此,蜀军主力尽丧,剩下的残兵败将拢到了一处也不及十万之众。而这个时候,本公子的旨意到了,让他们缓一缓。然后,派出了使节,直入雒县,告诉了蜀中诸郡太守,无条件投降。
在使节进入了雒县的第三天,剩下的巴蜀诸郡商量了两天,也商量一不出个屁,最终,等待得不耐烦的韩世谔大军向前五十里之后。
惊闻此消息,六神无主的诸郡头守绝望地发现,他们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不在大军压境的压力之下,派出了使者,屁滚尿流的窜到韩世谔的大营里,表达了巴蜀诸郡愿意向华夏帝国臣服的愿望。
而此刻,恰恰到六月初,也就是从出兵之日开始到现在,不过刚刚过去了三个月多一点,以三个来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整个巴蜀之地,这样的速度,实在是让本公子十分地骄傲,同时也十分的兴奋。
那就是因为,两个天府之地,已然尽数落入了我的手中。
因为自古以来,有两个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地,一个是关中,另外一个就是蜀地。都是土地肥沃,水力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
第五百九十六章 梁朝来使岑文本
目前,关中、关北地区、河西、西秦地区的耕作土地面积已经统计了出来。共计七千三百八十五万七千四百三十五亩。而这一片地区,可是包括了后世的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部和陕西大部份的广大地区。
但就据我所知,后世,光是四川一个省,就有一亿亩耕地,这还不包括重庆地区的三千万亩耕地。
而且,关中、关北地区、河西、西秦这些地区主要是小麦,黄豆、小米为主要粮食产出,只有在陕南地区才有水稻耕作。
而在巴蜀之地,可以耕种水稻的耕地可以达到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水稻的产量要高过小麦等物,而且在这里,可以一年两季,收了水稻之后,再种冬小麦。其产出,可是要比旱地要高出一截。
当然,南岭以南,包括两广、福建、云南南部,多为双季稻,部分甚至可以种植三季稻。也就是说,未来,我占领的南部疆域越多,那么就能极大的降低华夏中原对于粮食需求的紧迫性。
巴蜀归于华夏帝国的时候,天下战栗,诸雄畏然,而那萧铣更是吓得遣使持重金来游说,意图两不相犯。对于萧铣的使者的意见,本公子手底下的文武大臣分成了两派,各执一词。
有认为懒得理会的,反正我们未来要收拾萧铣的梁国,但有些人认为应该理一理,或者说应该忽悠忽悠下,让萧铣以为我们暂时不会对付他,然后再出奇不意一击致命。
总之,七嘴八舌的在那相互斗嘴,犹如七大姑八大姨正在为娘家的陈谷子烂麻子的破事吵嘴,看得本公子一脸黑线,旁边,李玄霸则是津津有味,就差鼓掌叫好了,因为这些人都很能引经据典的吵。
“行了行了,都别那什么吵了,你们还把不把朕放在眼里。”最终,本公子不耐烦地拍了拍案几勃然怒喝了一声,总算是把场面给镇压住,一个二个抹了抹嘴边的白沫赶紧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向我请罪。
“好了,都给朕坐回去,这里是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别成日意见不合就在这大吵大闹的,要是让魏大院长看到,你们不被弹劾才怪。”本公子白眼一翻,赶苍蝇似的让这些大臣全都归位。
“对了,说了这么半天,那使者来了没有?”本公子看到这些家伙全都规矩的坐下之后,满意地摸着下巴问道。
“陛下,使节今日已到,正在外交部的钓鱼台宾馆休息。”外交部尚书唐俭站起了身来,朝着我行了一礼道。
外交部,这自然也是一个新部门是从礼部里边独立出来的。
原来的礼部是在南北朝北周始设。隋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事务太过繁杂,就凭礼部那点人,根本就弄不过来,所以,礼部直接被我给拆分为了教育部、礼部、外交部、和宣传部。使得各自的职务和事业变得极为明晰,各干各的。
现如今的礼部,就是专门管礼仪,管什么祭祀天地之类的事情,其他一概不管。正适合一些没啥本事,干不成啥事,可又偏偏闲得蛋疼又不愿意退休的人去那蹲着。
“对了,那位使节是萧铣的什么大臣?”我又随意地问了一句道。
“乃是梁朝中书侍郎岺文本。”唐俭这家伙记忆力极佳,想也不想便答道。嗯,礼部也是这家伙在管,而前段时间,就是这家伙就凭着一张说得天花乱坠的嘴,自告奋勇地去了蜀北之地,就靠着他那条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那蜀北五郡望风来降。
“此人名字……”我挠了挠头皮,岺文本,怎么感觉有点耳熟?
房玄龄略略一想之后便答道:“岑文本乃南阳棘阳人。祖父名善方,仕萧察,吏部尚书。父名之象,隋末为邯郸令。曾被人诬陷,年方十四岁的岺文本时到司隶为父诉冤,辞情激昂恳切,召对明辩。其父冤狱得以昭雪。文本由是知名。其聪慧敏捷,博通经史,为人所颂……萧铣在荆州称帝,闻其才名,遂聘岺文本为中书侍郎,参与机要。”
“原来是他……”本公子一拍脑袋,终于想起来了,这家伙不是日后贞观朝的宰相吗?这家伙干宰相可是干得呕心泣血,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绝对是焦裕禄式的优秀工作者。
“陛下也听闻过此人?”听到了我这话,唐俭不由得好奇地道。
“不错,朕的确听闻过此人之名。”我摸了摸下巴。“这下吧,茂约兄你就先着人给岺侍郎带个话,朕明日召见他。”
“陛下,荆襄岭山之地,我们不能不取,若是意图迷惑萧铣的话,让臣出面便可,陛下不必如此。”唐俭一听这话,赶紧说道。
我笑了笑,摇了摇头说道:“朕是想见岑文本这个人,久闻其才,见上一见有何不可。至于荆襄之地和岭南,朕是必取的,萧铣意欲掩耳盗铃之举,尔等莫非以为梁朝之中,没有聪明人吗?”
那些方才吵着一团的大臣此刻都有些尴尬,都很清楚,朕是要一统华夏的,自己这边的人都能清楚,梁朝那边,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一个头脑冷静的聪明人也没有。
“陛下圣明,那臣这就是着人知会岑文本,着其明日入朝觐见陛下。”
“对了,下了朝会再让他来就是了。”我想了想又提醒了一句道。
第二天早朝之后,本公子刚刚回到了办公子不大会的功夫,就听到了脚步声,唐俭当先窜了进来。“陛下,梁朝使节中书侍郎岑文本求见。”
“快快有请。”我抿了口茶水,朝着唐俭点了点头道。不大会的功夫,一个年纪不超过二十五岁,身材高大,容貌英挺的年轻官员步入了办公室内。
看到了按案而坐的本公子第一眼,这家伙不由得一愣,很是吃惊的呆了一瞬后,赶紧趋步前行,然后拜下。“梁朝中书侍郎岑文本参见华夏帝国皇帝陛下。”
“免礼,来人赐坐。文本今年贵庚?”我笑了笑着人送上垫子,然后很是和蔼地问道。
岑文本拜谢之后答道:“回华夏皇帝陛下,岑某年满二十有四……”很是不卑不亢。
“这么年轻?好好好,不愧是年轻有为的人物。”我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这话听得唐俭一脸诡色,而岑文本则是苦笑不已。“若论起年轻有为,岑某比起陛下来,可是远远不及。”
“一般一般,对了,汝非朕之臣下,朕使直呼汝字可好?”我笑着摆了摆手又问道。
岑文本倒也是个妙人,看到我如此直爽,也不客气,不过,他仍旧尊称我为陛下。
此刻已是午时,我干脆就留岑文本与唐俭在此用膳。一面吃,一面吹牛打屁。也问了一些梁朝的情况,不过听到了岑文本话语之内的敷衍之意后,本公子就不再问这了方面的问题,不过,岑文本倒是对我关中所施行的各种新政十分地感兴趣,而本公子自然是一一解答。
而我询问他自己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