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1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与人分享,实在是有些憋得难受,但是却也没啥办法。

我总不能告诉我的婆娘,让她们了解二十一世纪的名牌大学的重要性,嗯,说不定她们没弄明白什么是清华复旦,倒会认为本公子是不是发烧说胡话了。

这个时候,孙思邈也终于来到了长安,而李医生把孙思邈送到了在我家不远的巷子里,本公子自己花钱给孙思邈购置的院子之后,飞快地窜回了府里,搂着两个外孙亲个不停,那张一贯严肃的老脸此刻就像是绽放的菊花。

而我听了李医生的禀报之后,赶紧窜出了府,前往隔壁的府邸拜访孙思邈。嗯,李元芳刚刚喜当爹,自然是要留在府里边,至于婆娘们,也全都留在了府中,我只是领着一票护卫就窜往旁边的院落。

“陛下怎么亲来了,小道有失远迎……”似乎正在打扫卫生的孙思邈仍旧穿着一身灰扑扑的道袍走了出来迎接道。

“无妨,对了孙真人,这院子可够,若是不够,朕再给你另外换一套府邸。”我扶起了孙思邈,步入了府邸,这幢府邸并不大,但是却也是中规中举的三进的院子,前中后三个院子都有蓝球场大小,在长安城内,也算是中等的府邸了。

“够,远远够了,莫说是贫道一人,就算是住上三五十人也不嫌挤。小道在此,多谢陛下厚爱了,此府邸实在是太大了些。”

“大些也无妨,真人莫要忘记了,当日朕可是有言在先,到时候,真人若是要著书,自然不可能自己一人劳作的,府邸大点,也好便于真人使用。”

“多谢陛下美意,小道就厚颜愧领了。”孙思邈感激地答道。

“无妨,对了,若是还缺什么,真人只管开口便是……”来到了前厅内,自有人奉上了茶点,嗯,送给孙思邈的可不光是府邸,另外还有几名仆役,总不能让孙思邈吃饭洗衣这些事还得他自己干。

我最希望的就是他能够把全副的精力都放在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上。而不是放在洗衣服洗菜这些琐碎的事情上,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才对。

每一位专业学者的时间都是十分宝贵的,我可不希望他们把时间都浪费在一些对于他们的研究没有丝毫助益的地方,当然,锻炼身体不算。

聊了一会之后,我让身边的护卫拿来了一大张图纸,我递到了孙思邈的跟前。“这是未来帝国大学堂的规划设计图,才刚刚弄好没几日,既然真人到了,顺便请真人看看。”

“规划设计图?”孙思邈不太明白地重复着这个新名词,目光落在了图纸上之后,就再也挪不开了。

这是一张包括了整座长安城在内的规划设计图,未来的帝国大学堂将不会建在城内,而是在城西北角处,这一带,有一个湖泊,还有一大片的湿地。

我准备将这一大片大约有后世的清华大学大小的土地全部划归给大学堂,另外,旁边的两座矮山也一路划了近去,使得大学城的总面积足足达到了十二平方里。也就是九十顷地的大小,换算成公顷那就是六百公顷,绝对是超英赶美,嗯,反正后世的清华大学占地面积也没这么大。

这就已经接近长安城的十二分之一大小了,看到了这样的设计图,他孙思邈不大吃一惊才怪。

而因为这一带恰好位于湖泊边上,地势平坦,这里原本是杨广准备用来修建宫殿群的地方,但是现在,本公子可没有那闲功夫去修什么宫殿群,更没那闲钱去弄那些玩意。

而是希望能够创建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毕竟位于长安城内的国子监和太学的地盘虽然也很大,但是已经不足以满足本公子所要求的综合性大学的教学需求。

所谓的太学其实也就是封建社会的最高学府,其来历可以从西周时期追述。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汉武帝设置“太学”也是承袭了传授儒家经典最高学府的功能。而西晋初立“国子学”旨在突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的功能,北齐称之为“国子寺”。

西晋晋武帝咸宁四年初立国子学。这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晋书·卷二十四·职官志》记载:“咸宁四年,武帝初立国子学,定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博士皆取履行清淳,通明典义者,若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乃得召试。”国子学限五品官以上贵族子弟方可入学。但国子学在西晋并不景气,尤其是西晋末年以后,时兴时废。后北齐改称“国子寺”。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开皇十三年(593)国子寺不再隶属太常,成为独立的教育管理机构,复名国子学。

大业三年改称国子监,监内设祭酒一人,专门管理教育事业,属下有主簿、录事各一人,统领各官学,如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各官学的博士、助教、生员皆有定额。据《隋书·百官志下》记载:博士:“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助教:“国子、太学、四门各五人,书、算各二人,”学生:“国子一百四十人……”。国子学与太学并立,是专门研习儒家经典的经学学校。

太复杂,也太令人摸不清头脑,更重要的是,不但教师少得可惜,学生也同样少得可怜,而且所授的知识科目也少得令人无语。

当然,教授的科目越少,学生们是越高兴,至少在后世本公子恨不得学习期间只有一两门课程,其他时间都是让同学们快活的在地里撒野的休息时光。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嗯,朝庭机构改革之后,国子监已然改称为教育部,而不论是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又或者是算学这一系列的官学学院已然进行了合并。

这就是帝国大学堂的前生,即使把所有的学子拢到了一块,也不以一千人,而且所有的老师加在了一起,嗯,这更奇葩,不足五十人。

第五百六十四章 皇家科学院和帝国大学堂

而本公子心目中的帝国大学堂,至少要设立:国学、数学几何、物理、自然地理、化学、医学、律法、商业、建筑、机械、农林、教育等多达近十五个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堂。

不光要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人才,更要培养继承我的思想还有开放精神的教育人材,以保证能够在未来的十年之内,将整个关中的县级机构都能够有中等专业学校,培养出初步懂得各种专业技术的人才,以更好的为华夏民族的科学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至于大学,自然是要用来培养拥有更加杰出才能和知识的学子,甚至是能够在未来推陈出新的科学研究人材。

另外,我已经在考虑,在十到十五年之后,所有想要进入仕途的人,都必须要有中学文化才能够进入公务员体系,以便能够让拥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之下接受国家意志和国家荣誉感的年轻人步入到政治中,以推动着华夏民族的车轮,驶向一个未知的,却必将是美好的未来。

另外,所有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到相当的专业学科处进行进修,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还需要灌输国家的观念。

而到现在为止,帝国大学堂的教授,也就是过去所称的博士,目前一共只有二十一人,而助教一共也才七十四人,总教师数还没达到一百,嗯,不是人少,而是人才少。

袁天罡身为学院院长,现如今也要身兼两个学科的老师,数学和化学。当然,虽然这家伙曾私下抱怨为什么不许教授算命学说。

本公子告诉他,那属于是研究生等级才能够学习的课程,等到了未来,若真有人愿意跟他干,那么,再培养几个国家级神棍,专门为国家的政策摇旗呐喊也是不错滴。

不过,对于算命这玩意,想要设立一个单独学科,那是绝对不可能滴,本公子可不想在后世被人唾骂,更不希望让封建迷信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一句话,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只不过闽南语的这首歌本公子实在不会唱,也唱不来那闽南腔,嗯,好像又走神了,回过了神来一看。孙思邈业已经从震惊之中回过了神来。

“陛下,您这可真是大手笔啊,大到了不得的大手笔。”孙思邈看着这张图纸,不由得感慨地道。“小道在来时,已然听说了,陛下在皇宫之内,不但下令将前朝天子未建成之宫殿皆尽拆掉,而且只以泥石为屋,如此清谦守正,天下,无人可及也。古之贤君,也不如陛下。”

听到了这话,本公子颇些洋洋得意,不过也有点那啥,什么叫泥石为屋,本公子可不是专门住在洞里边的野人。

“真人莫听人瞎传,朕虽为天子,但是,人之所栖,不过丈许,建了那么多的宫殿又不住人,岂不是太过浪费?再加上过去的宫殿之众,已是有余,拆掉那些只修建了不到一半的宫殿所得的材料,正好在未来可以用来维修那些主要殿堂。”

“至于泥石为屋,此言也太过,乃是昔日朕尚在东都时,偶然发现,以石灰石和粘土进行了高温烧制之后,可以得一种粉尘,若以水和之再次凝固之后,当可坚如磐石,如今真人从太白山一路行来,想必也应该见到了吧?”

孙思邈这才恍然大悟:“便是那水泥?难怪,此物之坚,的确是坚如磐石,以此筑路,行人车马皆得坦途,陛下果然高才。不知这种水泥的造价几何?与木材相比……”

对于孙思邈的问题,我一一地耐心作答,并且告诉他,目前,已经划定了地盘,而各路设计和勘察人员也已经开始忙碌,争取在最适合的位置修建各主体建筑。

另外,这所综合性的帝国学院,每一个学科,都将会拥有自己的主体教学楼,预计可同时容纳一万到一万五千人在此学习与生活。

为此,将会在此修建能够容纳两万人生活起居的建筑物,当然,学生宿舍当然是仿照后世本公子居住过的学校宿舍来修建。

不过,每间学生宿舍只允许四名学生共同居住,也就是两张双人床足够了。每个房间大约是二十五平方米,另外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而老师的宿舍自然不能如此,为此,将会照韩城县廉租房的规格,划出一片区域来作为教师宿舍区,每位教师都能够分到一套四室一厅一厨两卫的房子,另外还将拥有一个有八个平方大小的大阳台和一个五个平方的小阳台。而在每幢教师宿舍楼的前后还会各有个大约四五十平方的小院子。

“……如此,教师们也不需要再奔波劳碌,可以就近教学,而学子们也能够在学院里安心读书,不需要为生计和其他的发愁。那些事,等到他们毕业之后再去愁就是了。”难得有人这么喜欢听本公子显摆,所以本公子很是兴致勃勃,而孙思邈一面凝神倾听,一面颔首感慨。

“……这样的大学堂,绝对是天下前所未有之事。怕是所耗费的钱帛也是不少的吧?”孙思邈的这话,让本公子也不由得有些面色泛苦。

“不错,此学院的总预算是五百万贯,第一期工程会在今年秋末结束,总工期为三年。学院完全建成之后,前五年每年还需要投入,大约十万到二十万贯之数。”我挤出了一个比较难过的笑容说道。

听得此言,孙思邈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珠子也鼓了起来:“五,五百万贯?老天爷,这岂不是说得相当于朝庭一年多的税赋总收入?”

“这倒不至于,我华夏去年的税赋收入就建上好几个这样的大学。只不过,内阁那边,只愿意拿出一百万贯来。”我摇了摇头,很是无奈。

没办法,百业待兴,而且本公子治下之地大建道路,大力扶工商业还有农业,这些可都是一笔笔令人瞠目结舌的巨资。

幸好去岁的税赋收入不错,再加上卖粮食狠狠的敲了天下诸雄一棒子,国库总算不会出现难以为继的情景,可即使如此,想要从国库里边多挤出一贯钱,都要看房玄龄那老家伙的脸色。

收钱的时候,房玄龄可是慈眉善目得狠,可是想要从国库里边拿钱,这家伙就像是再漆黑的夜晚,也只用一根灯芯的葛朗台。

本公子费尽九头二虎之力,还请动了魏征这位未来的法学系主任费尽了唇舌,这才让房玄龄便泌一般的挤出了一百五十五贯作为教育经费的特别支出。

房玄龄这位国家财政的大管家也的确有他的难处,虽说国库里边的钱看似很多。但是需要投入钱帛的地方则更多。各行各业都需要钱帛投入。

就说我设立的十多个部委,光是这些部委想要做出实事,不但要大量的人手,同样也需要足够的经费。不然你总不能让那些公务员只靠自己的两条腿走上几千里路去测量和勘察适合修建道路的路线吧?

而且大量的基础建设这可是最费钱帛的,虽说,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带动一大批的工厂建立,减少更多的闲散人员,但是,前期的投入实在是不小。

另外,国库里边有多少钱,也不能全部花干净了,总得留存足够的钱帛,在意外发生之时,保证和维拉国家的稳定,打个很简单的比方,例如若是郿县遭到了洪灾,导致一县颗粒无收,而且还造成了很多的房舍倒塌,百姓损失十分惨重,他们缺乏自救能力,怎么办?自然是需要国家出手。

想要安排大量的人手赶去赈灾,重新为百姓修建房舍,保证他们的口粮和来年的种粮,还需要清理废墟,注意灾后防疫,如此种种,花的钱粮都绝对不会是小数目。

另外,每发动一场战争,所消耗的钱帛粮食也同样是天文数字,没有点老底,那就等着国家陷入混乱吧。

所以,我也能理解房玄龄的苦衷,为此,本公子才作出了决定,由国家出资一百五十万贯,而我自己则掏出了三百五十万贯的钱帛。

不过,我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既然本公子身为华夏帝国的皇帝,又自己出资这么多钱,那么,我要求将帝国科学院的名字由华夏皇家科学院,至于给学们生读书的学堂,还是帝国大学堂这个名字更有味道,咱就免为其难不改了。

并且,本公子要担任帝国大学堂的名誉校长,如此一来,未来这些学院精英们,都将变成了我的学子,对于本公子的名望和思想传承可是有着极大的好处。

对于不花钱的事,房玄龄连想都不想就点头答应。毕竟这不需要国库出一分一厘的钱帛,再说了,按照这个时代的思维而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别说是叫华夏皇家科学院,就算是叫长孙学院都没问题,在不小心听到了这两个家伙的议论之后,本公子足足郁闷了好几天。

不过幸好,两个婆娘轮流的抚慰之下,本公子总算是恢复了精气神,其实也没啥,不就是钱吗?本公子现在别的或许缺,这钱帛还真不缺。

第五百六十五章 宇文化及得到了报应

反正既然是为了华夏民族的教育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思想文化建设的灌输,花就花呗。

两天之后,站在了长安城外,西南侧,这里,有过百的工人正在打桩,还有一些人正在现场绘制着地型图,毕竟想要修建房舍,现在可不比过往。

现如今,想要修建什么建筑,本公子都喜欢让他们先弄出模型来,通过模型来欣赏,自然是会显得更加的直观,后世的房地产,没有不弄出模型来的。

而慕容长风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御用皇家建筑设计师,本公子旗下的两个主要建筑项目,都将由这家伙负责。而慕容长风也欣然受命,看样子这家伙更喜欢干实际活,而不是成天呆在办公室里边对着各种数据发愁。

毕竟,理论虽好,但是没有实践相结合,那就是扯蛋。

这里所要修建的建筑也同样不同于过去的华夏民族传统建筑模式,而是按照本公子所确定的混泥土框架式结构。

采用这种结构最大的好处自然就是节工省时,另外,也远远比木质结构耐火,更容易长时间的保存,减少维护费用。

来到了实地进行勘察,顺便对着那已经做好的沙盘进行对比,感觉上要直观多了。“不错不错,比过去的图纸看起来要顺眼得多了。”

“陛下,若是没有意见,那半个月后,将会正式动工。”慕容长风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站在一旁边,也是,年纪二十多岁,就已经能够成为这么大工作的总负责人,这不说慕容长风,就算是不少的官员也是难以想象的。

毕竟在过去,一个几百万的大工程,那么,工部的几个大佬肯定都会出面,也都会有动作。当然,除了跳出来扬名之后,自然还得冲预算款里边伸伸手。

而现如今,本公子可是拿出了真功夫,这个华夏皇家学院可是先期进行了慎密的预算,不论是工人的工资,还是各种建筑材料的购价,土地的平整,沟渠的挖掘,甚至是每一位工人的伙食都统统可以显现在预算当中。

比起这个时代那种一面建一面跟朝庭要求的那种方式,不但简练,而且不容易被下面的人伸手侵吞工程款,当然,在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若是能够提前完工,所有的参与工作人员都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奖金。

另外,所有的工作都是记工分的,也就是说,你搬了多少砖,或者是你拌了多少灰浆,都会有记录,在工地上,将会有超过十位质量和建筑监督员,以保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来建设这必将会留名千古的华夏皇家学院。

仔细地看了沙盘和实景之后,我满意地点了点头,正要说些什么,就看到了远处数十骑疾行而来,为首者,居然是屈突通,还有那李靖,更有好几位重臣,看到他们如此匆匆而来,本公子不由得眉梢一跳,莫不是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臣……参见陛下。”一大票的大臣在距离我约有五十步的距离时勒停了座骑,下马赶到了我跟前之后深施了一礼。

“众卿免礼,不知众卿连袂来此,有何要事?”我抬了抬手虚扶之后笑问道。

“陛下,有两件大喜事,不知陛下要听哪一件?”程咬金这货窜到了前头,洋洋得意地晃着脑袋道。

我靠,这家伙居然还跟俺卖关子。本公子白了一眼这货然后阴笑道:“大喜事嘛,必然是能够让人开怀大笑之事,若是一会朕听到了这两件大喜事没有开怀大笑的话,你说,朕是否该降罪于你?”

程咬金吧嗒吧嗒翻了两下眼皮:“罢罢罢,老程就不当这个头炮了,还是让大将军来说,这可就跟老程没关系,了。”

看到这家伙居然也会认怂,一票大臣在那挤眉弄眼呲牙咧嘴暗笑不已,屈突通很是无奈地瞪了这家伙一眼,上前一步道:“陛下,第一件喜事便是那背君弑主的宇文化及,已然授首了。”

“宇文化及死了?这么快……”本公子不由得眉头一挑追问道:“这家伙怎么死的?”

“陛下想必应该知晓,宇文化及至败于李密之手后,便退走魏县,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

这家伙败于李密之手后,身边的兵马以及能臣武将几乎都已经能跑的跑,能散的散了,留下的,不过也就万余人马。

而且李密虽然之后为王世充所败,再没办法将其赶尽杀绝,但是,李渊和窦建德都对其虎视眈眈,正是在这样的绝望的情况之下,破罐子破摔的宇文化及就干脆自立为帝,也好临死前过上几天皇帝的瘾头。

立国之后,宇文化及开始大肆招揽人马,扩充实力,争取在此能够立足,而此前齐州农民义军首领王薄听说宇文化及携带着无数金银财宝,就伪装成降附的样子投靠他,以便寻找机会夺其财富。

而经过了半年的光景,终于明白的这家伙没有太多油水的王薄自然是另起了心思,暗中遣心腹前往拜见窦建德以示输诚。

最终,王薄私引窦建德的大军进了城,活捉了宇文化及,并俘虏了他的部众。随后,将他装入囚车,押送到河间。窦建德列举了他弑君害民的种种罪行,把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一一砍下了脑袋。

当时,江都政变,身在行宫的杨广被叛军宇文化及等所弑,萧皇后带着幼孙、皇室诸女,被乱军带到了柳城。之后窦建德率兵攻城迎回皇后,并将皇后暂安置于武强县。

而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是萧皇后的小姑兼杨广堂妹,因此关系,遂处罗可汗遣使恭迎皇后。窦建德不敢不从,于是萧皇后便随使前往突厥,流亡突厥的隋百姓奉炀帝孙杨政道为主,处定襄。

在义成公主的眼中,宇文化及此贼乃是杀兄灭国的死敌,当亲诛之方可解恨,在听闻窦建德宰了宇文化及一家之后,当即劝说动处罗可汗向窦建德索要宇文化及尸首。

窦建德自然不敢得罪突厥人,便将宇文化及的头颅送到了突厥义成公主那,被悬挂在突厥的王廷中。

“死得好,还真是死得够好的,这家伙要活在世上,真是玷污了这个世界。”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光落向了东南方向,杨广,这位一开始无比圣明又锐意进取,中年之后,却肆意妄为,最终落得国破人亡的帝王,想来,他也应该可以瞑目了。

杨广,虽有过,却也有极大的功勋,不能说他犯下了错误,就将他的所有功劳抹煞掉。他若是死在征战高句丽的战场之上,或许,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死在宇文化及这样一个小人的手上,不说我,天下诸雄,都颇为其觉得不值。

“不错,宇文化及与国连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弑逆之祸,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贼也。”魏征动了动眉梢给出了一个极为中恳的评价。

“今授首于夏主之手,天下逐鹿诸雄也当拍手称快。”李靖抚了抚颔下长须,颇为感慨地道。

“宇文化及这样的畜生,该当凌迟而烹,着野狗食之,方可解恨。”杨恭道深吸了一口气,阴森森地道。这话让周边诸人都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而程咬金这货居然一脸敬佩状冲杨恭道翘起了大拇指,以示嘉许。

也是,杨恭道毕竟与杨广有血脉关系,虽说他也极为怨愤杨广此人将大好江山弄得污烟瘴气,但是,眼看杨广死在宇文化及这等小人之手,也极为其不值。

“陛下,另外还有一件大喜事,那便是长安至棋盘关之水泥直道,已然全线贯通了。”房玄龄这个时候窜了出来说道。

“贯通了?”本公子不由得大喜。“前段时间不是还说至少还得月余吗?想不到,他们足足提前了十日的光景,好,太好了。”

“启奏陛下,从长安至棋盘关水泥直道总长七百八十里路,按照目前这条水泥直道的距离,若是马车足够的话,一个整编师,最多只需要一天半的时间,便可以运至棋盘关下。”李靖很是意气风发地道。

旁边房玄龄听得这话不由皱紧了眉头:“是啊,可惜现如今咱们的国立交通运输公司才开业没几个月,现如今,生意正在上升期,所以此时调集如此数量的马车用于军用的话,那么咱们的交通运输公司……”

这话让诸人都不由得眉头一紧。是啊,现如今,国立交通运输公司已经开业快四个月,现如今,国立交通运输公司的业绩几乎是翻倍的速度在递增着。

现如今,已经开通了从长安到延安,从长安到汉中,从长安到扶风,长安到韩城以及长安到潼关的这五条主要长途交通运输线。

而长安城内,也能够看到大量标记着号码和路线的驿车在长安城内速度的奔行。

光是长安城内的驿车,上个月一个月的收入就达到了一千贯出头。要知道,在城内的驿车是按着铜板来进行收费,两个铜板一个站,即便如此,从最开始每天不过一千多人次到每天超过两万人次,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第五百六十六章 专利权与攻蜀计划

而从两万人次升到十万人次,也不过仅仅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而就在上个月现如今,长安城内的驿车日均客运量已然达到了二十五万七千人次,按着每个人最短坐两站计,二十五万七千人次就是一千零二十八贯,月均收入达到了三万余贯。

扣除到了相关的维护费用以及工资和口粮,每个月竟然有了一万七千贯的盈余,这不但是那些交通部的上上下下,就算是本公子也给吓了一跳,我的保守估计是最少半年的时间能够保本,一年之内争取盈利,可没有想到的是。

短短的五个来月的功夫,就已经盈利到一万七千余贯。不能不让人惊讶,当派出了专业人员进行查探之后才确定国立交通运输公司的那些家伙并没有撒谎。

长安是啥?长安可以算得上是世界是第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型城市,而且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扶持,长安的工商业已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光是每天来往于长安东西市的客人和商贩就达到了二十万人次。

再加上长安过百万的百姓每天肯定都需要出门,就在过年之前,已经再一次地做出统计,长安城内以及长安城周边二十里范围内的居民共有一百二十七万三千七百五十四人。

另外还有军队十万余众,再加上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流动人口,人数加起来,怕是至少能够达到一百六十万左右。

近一年来,长安的人口正在大幅度的递增当中,原本杨广迁都洛阳之后,长安及周边的人口从最盛时的一百万出头,已然降到了九十八万余人。

但是,现如今,整个关中皆在我的治下,又大力的发展工商业,另外,不禁人口流动,所以,使得长安城的流动人口达到了超前的规模。

不过,这远远未到长安城这种方圆达到了八十四平方公里的超级巨城的容纳量。想想吧,后世宋朝时的开封府不过才五十平方公里,同人口过百万,而明清时期六十平方公里大小的明北京城人口最盛时也在一百二十万以上。更何况长安?

反正本公子现在不由得不佩服那些古代建筑师们,看样子早就预料到了长安这样的国家首都会发生这样人满为患的情况,所以,一应道路都修得极为宽阔,给予了那些驿车的通行极大的便利,因为采用了驿车交通之后,使得不少人干脆就放弃了缓慢的牛车,而是改乘驿车。

使得道路交通更加的便捷,另外,严格了交能规则,所有的行人都必须走人行道,严禁走上道路中央的车辆通道,谁要敢犯,对不起,犯钱,不光是罚款,而且还记录姓名地址。

若是被抓到了第二次,就让这家伙去当义务交通宣传员,义务在街上发传单两天,为此,不少喜欢瞎窜的百姓对于此事大加抨击,但是本公子吩咐了报纸报道了好几起行人被马车撞击致死致残的消息之后。

那些家伙顿时焉了,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了徒那么点的方便,就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填。

所以,照人口以及日乘车次来算的话,二十五万七千人次,这还算是少的,按照后世人口刚够百万人的城市计算,光是乘座公交的日乘坐人次至少要达到日运送量四十五万人次才算是基本合格。

这还不包括私家车和出租车,而这个年代,真正拥有私家马车的人,整个长安不会超过一千。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