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听到长安被本公子拿下之时,足足有一个时辰没说出一句话,之后伤感的长叹了一番之后,再没提进军关中的事。而当本公子弄出了那个什么君主立宪之后,李渊直接狂暴起来。

而李渊还曾经写信给我,意图能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得本公子虎躯一震,对着这位雀屏大叔纳头便拜,高呼主公。当然很遗憾的失败了。

而现如今,李世民的到来,想来除了来长安成亲之外,怕是应该还负有其他的秘密使命才对。

不过现在不是聊这个的时候,反正本公子现在是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爱来不来,现如今咱据有了关中之地,北面更是大败梁师都和突厥兵马,而西边,现如今正在攻伐河西之地,南面,大军已然整装待发。至于东面,自然是虎据潼关,坐观天下风云。

李世民的确有一双慧眼,很会看人,也很会评价,对于窦建德此人,李世民以枭雄称之,而窦建德也的确配得上这个称呼,稳据河北之地,雄兵数十万,而且,善纳人言,颇重信义。

就比如之前不久,杨广死讯传至河间,王琮率吏民发丧,满城痛哭。窦建德也派使者入城吊唁,力劝王琮归附。而王琮也很清楚,如今之大隋朝覆灭之日在即,大势已去,便同意归附。窦建德大喜,设宴款待王琮等人。

而窦建德手下的诸将见到王琮,莫不咬牙切齿,因为王琮这家伙颇有能力,窦建德攻打河间日久,却损兵折将,屡屡无功而返,死在王琮手底下的士卒将领不计其数。认为王琮此时献城不过是力尽乃降,纷纷要求烹杀王琮等隋朝官员。

但是窦建德却没有答允诸将的请求,反而温言抚慰王琮诸人,并且任命王琮为瀛州刺史。河北诸郡县隋吏闻之,争相归附窦建德,使其尽收河北民心,再没有后顾之忧。

而就在不久之前,杀死杨广的宇文化及人马行进至徐州时,因为水路不通,他又下令掠夺当地的牛车两千余辆,把宫女珍宝共同装车,他的戈甲兵器也让士兵背负着。

由于道路遥远,人困马乏,三军将士怨声载道。与其同谋叛乱的大臣司马德戡、赵行枢和大将陈伯图等等先后打算干掉宇文化及,却又都因为谋划不周,反而被宇文化及查觉所杀。

头头脑脑闹矛盾,其得军心混乱,大多数将士开始逃亡而去,追随宇文化及的不足两万人,而宇文化及原准备攻下魏州作为自己临时的栖身之地,但是一连攻打一个半月都没能够拿下魏州,反被防守魏州的元宝藏击败,部将记失千余。

无奈之下,宇文化及带兵往东北而去,兵锋直指聊城,打算招诱那一带的贼盗入伙。而对于这一坨人憎鬼厌的臭狗屎出现在自己的地盘附近,李渊和窦建德都警惕了起来。

“宇文化及此贼与国连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弑逆之祸,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贼也。”杨恭道深吸了一口气,对宇文化及这个贱人作出了一个忠恳的评价。

“依兄台之见,李密此人如何?”李世民目光烔然地问道,这家伙也想看看我对这天下诸雄的判断。

“李密此人?呵呵……”我笑着摇了摇头,打量着盏内浊白色,微微泛绿的酒浆,淡淡地说道:“诸位想必也该知晓了吧,就在前些日子传来消息,李密已然向杨侗输诚,杨侗遂派人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其剿灭宇文化及这傻逼。”

听得此言,昔日与李密同为杨玄感下属反抗隋朝的韩世谔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难堪,闷闷地灌了一盏酒后道:“昔日之时,尚且觉得李法字(李密字)能容贤士,宽人严已,而今观之,方知其人志性轻狡,反复无常……”

“昔日举义旗而反隋,而后,杀翟让而自立,如今,更是率众降于昔日之敌,这等反复之人,天下何人敢信其诺?那杨侗也太天真了。”秦琼冷笑着说道。

对于天下诸雄都进行了评价,嗯,就跟后世闲得蛋疼的热血青年一般议论国政,不过咱们这些人可不光是热血青年,更是拥有足够改天换地的力量的集体。

第四百七十三章 不光泡妞,还来购粮

说至酒酣耳热处,脸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李世民朝着本公子道:“……天下诸雄中,能有机会得天下者,唯窦建德与萧铣与家父尔。当然,若是兄台愿意出手,小弟相信,不出五年,天下当可得太平。”

“那不知道贤弟你可否助为兄一臂之力?”本公子放声大笑起来,旋及半开玩笑地朝着李世民问道。

“小弟是想,可是家父尚在,小弟难违父命啊。”李世民迫为感慨地道。

“这倒也是,不过日子还长,来来来,诸位尽饮此盏,预祝天下早日清平……”

吃饱喝足,吹牛打屁完毕,一票狐朋狗友先闪,而我和妹妹,还有李世民、李玄霸还有瑶光妹子留了下来。

呆在专门的股东包间里边,品抿着香茶,欣赏着那窗外的长安夜色还有群星璀璨的天穹,耳边时不时的传来瑶光妹子和俺妹子的轻语与低笑声,还有李世民这家伙讨好的马屁声,还有那李玄霸的呼噜声时不时传入耳边,让人不禁有一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与轻松。

李世民在那讲述着他在晋阳呆着的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夸张的语气还有那生动的语言,时不时的引得俺妹子发出一声低呼或者是感慨。这让李世民更加的得意,越发地唾沫星子横飞。

李玄霸这家伙依着窗在那打着瞌睡,吃饱了睡,这是李玄霸的套路,最开始的时候就很奇怪这家伙吃那么多为什么总胖不起来。不过后来总算是知道了,这家伙打盹之后就会开始精神百倍的耍石锁又或者跟人单挑或者是被人单挑。

旺盛的精力总是能够圆满地发泄掉,才能够让他继续保持这样苗条的身材,我相信要是把这家伙关在房间里边一个月,就照他这样的吃饭不活动,绝对能够在一个月之内增重二十斤上下。

现在的这个场面,又仿佛回到了东都洛阳,那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过,刘宏基这哥们如果还潜伏在洛阳城,如今的洛阳城,可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开放而又繁荣的东都洛阳了。

人口也少了近三分之一,而且百业凋零,四民皆苦,哪里还有昔日的富庶与奢华,至少,比起现在的长安城来,实在是差得点远。

现如今,仍旧有大量的中原流民往关中逃窜,不过,潼关是不会开的,而仍旧是经由船只先期送往韩城县,之后再进行分流,这大半年来,所收拢的流民数量达到了七十五万之巨,足可见中原之乱造成了多大的灾难与影响。

现如今,关中正在大肆修建水泥直道,因为有了大量的流民,所以,劳力是不会缺少的,而且也让流民有事做,还能够有饭吃,不会发生骚乱。

韩城县至上郡治五交城的水泥直道业已经修建完毕,如今从五交城至延安郡治肤施城向宜君郡以及直达长安的水泥直道业已经开工,三十二万劳工正以超英赶美的速度飞快地修建着水泥直道。

而今,韩城县的水泥厂已经扩建了三回,现如今每天的产量达到了四百五十万斤,看起来似乎很多,可实际上换算成了吨位也不过才二千二百五十吨,也不过相当于当初我所供职的那个县水泥厂三分之二的产量罢了。

目前第四期扩建已经接近了尾声,另外,在延安肤施一带以及郑县(华县)业已经开工建设水泥厂,投产之后,日产量预计在三百万斤的规模。

如此一来,关中境内,预计在两年之内,从长安至延安郡还有直抵陇西和汉中还有潼关的主要干道将能全面贯通。五年之内,关中郡县将会全面贯通水泥直道。嗯,第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初步成形。

除了道路建设之外,还有大量的工厂正在建设当中,造船厂、纸厂、饲料厂、陶瓷厂,另外还有服装厂、纺织厂,各种厂矿正在飞速地建设,使得那些无田地,逃难至关中的流民都得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以养家糊口。

治理好了关中,才能够让天下百姓明白,新政有什么样的好处,他们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有了目标,才能够引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赞成新政的行业当中。

一句话,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必将能够扭转历史的走向,华夏的未来,必将变得不一样。

“兄台,在这发什么呆?怎么不过去聊聊。”李世民不知道啥时候窜了过来,笑呵呵地说道。

“没,方才在考虑一件事,明天要怎么应对那些粮商呢。”我长叹了一口气道。

“粮商?”李世民不由得一愣,双眉不由得一跳。“莫非今年的关中粮食收成有问题?我记得你上次给我来信,说关中今岁应该是丰收之年,粮食收成不错才是。”

我摇了摇头道:“当然不是粮食收成不行,而是因为关中的粮食丰收,而其他地方的粮食贵得离谱,不少的投机商人已经进驻关中,虎视眈眈。所以我需要稳定粮价,更不能让那些粮商把关中的粮食全给拉光了……”

关中风调雨顺,今年是一个丰收之年,关中的粮食收入不会太差,扣除韩城县外,关中目前的耕地共有三千七百五十万亩,不过百分之八十皆为旱地,只有七百二十一万亩为水田,旱田亩每平均达到了一石半左右,而水田大约在两石多。

共计收入五千九百八十五万五千余石,今年粮食开始进入了改革的第一年,不再是过去的按丁征收,而是按亩,每一亩征一斗粮食,不论你丫是过去的隋朝贵族,又或者是富人商贾,有田地的都要收租。

不过,这样的田租绝对不高,三千七百五十万亩,其中,有近五百万亩为无主耕地,皆被分派给流民或者是当地的百姓耕作。除了给付给流民佃户一半的产出,剩下的一半全额上缴国家,这里就获得了三百七十五万石的粮食。

再加上韩城县所收缴的两百七十万石粮食,共计六百四十五万石粮食,再加上之前本公子玩命存下来的存粮还有韩城县的粮食积蓄是一千一百万石,再加上广通仓、永丰仓以及关中各义仓的存粮共计的八百六十万石存粮,那么等到秋收之后,至少会有两千八六多万石的战略储备粮食。

而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在老百姓的手里边,可是有扣除所有收缴入国库的粮食之外,尚有五千多万石的粮食尚在民间。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隋朝大业七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八百七十一亿斤,约合六亿两千两百多万石,而如今的关中粮食产量,只占到了当时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但是现如今,天下纷乱,民不聊生,怕是一年的粮食总产量不会超过三亿石,足足比之大业七年的年产量少了一半。而关中的粮食产量,相当于全国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已经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数字。关中人口大约在三百五十万左右,再加上流民之数,达到了四百八十万之巨,按照李悝时期的月食一石半来计算,那个时代的一石是汉制,汉时一斤不过二百五十克,一石大约也就是六十斤左右,而如今的一斤约六百克左右,一石大约在一百四十多斤,也就是说汉时的一石只不过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石的三分之一。

也说是说,现在的人月食半石,就完全足够。而关中的粮食总产足够整个关中的人口食用两年还有余,再扣除一些杂七杂八的。关中至少会有三千万石左右的粮食进入流通市场。

正因为如此,各地的粮商,甚至不少代表着各自势力的粮商都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苍蝇一般蜂拥而至。而幸好,房玄龄在第一时间就查觉了情况向本公子进行了报告,如今,所有的粮商被召集到了长安城,而我也已经终于想好了对策,准备明天好好的跟这些家伙说叨说叨。

一句话,绝对不能让这些家伙扰乱关中的粮食市场,那么,粮食怎么卖,这里边可就有讲究了。

听到了这话,李世民脸上的吃惊褪去,换上了一副尴尬之色。“那个,兄台,小弟今次前来,除了为了亲事之外,尚有一件要事,还要与兄台打个交道。”

“莫非就是为了粮食?”我故意露出了一副吃惊的表情,心中暗暗憋笑,我就知道你李世民来关中,不可能光为了泡妞把妹,肯定还会有事,而等那房玄龄知会我粮商之事后,本公子就料定,怕是李世民这趟前来除了成亲之外,更是为了粮食。

这个时候,瑶光妹子他们也凑了过来,份外好奇地打量着我俩。“说什么呢,这么神神秘秘的。”瑶光妹子很好奇,嗯,女人的天性,俩个妞都是一脸的八卦,就连那刚刚在打瞌睡的李玄霸也被吵醒了过来,打着哈欠问道。“什么神神秘秘?”

“你二哥来关中不光是为了成亲,更负有重要的使命呗。”本公子不由得失笑道。

“二哥,你怎么没跟我说过?”瑶光妹子一脸不满地嗔道。还拿手肘顶了下李世民,这家伙苦笑着摊开了手。“没办法,父亲要为兄隐秘行事,倒不想,三言两语间,让兄台给掏出来了。”

第四百七十四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哥,父亲占据的可是晋阳之地,那里虽然比不得关中富庶,可是粮食再怎么,也能够自给自足,怎么会让你过来买粮?”瑶光妹子双眼一眯,脸上露出了一丝担忧的神色。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之后,也不再隐瞒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源源本本地一一道来。

晋阳啥地方,老李家当成大本营的地方难道会差吗?山西之地虽然多山,但是晋阳一带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又有汾河流经,不缺水也不缺田地,昔日隋朝未乱之时,晋阳之地也算得上是有数的好地方,为此还在晋阳以北建了座汾阳宫以供杨广前往吃喝玩乐。

但是,现如今,虽然李渊据有晋阳之地,但是山西却从大业九年起就开始有人造反,直到李渊上任抚民,这才好过了些,而今,梁师都与那刘武周却成天思念雀屏大叔的根据地,三番五次出兵相争。

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晋阳周边之地却给打成了一锅粥,预计,秋收下来所得,最多堪堪支撑到明年秋收之时,但是,别忘记了还要打仗,还要养军队,这可不会少花粮食。

如今老李家的部队总数大约在十五万左右,如果不开仗,那还能够勉强支撑。可是李渊不想打,并不代表刘武周与梁师都不想打,所以,失去了进取关中之后,只能在山西之地努力发展的李渊终于把目光投下了坐拥关中,俯观天下风云的本公子身上。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很清楚本公子弄粮食的能力,或者说这家伙在韩城县业已经见识到了新式的耕作方式,还有各自发酵肥的使用,知道韩城县的亩产量可是远远走在了这个时代的前列。

而现如今,我更是据有了关中沃土,近四千万亩田地尽入囊中,而且关中今年又很风调雨顺,必然是个丰收年景。而当看到了自己地盘的粮食实在是有些难以为继之后,李世民向李渊提出了向本公子买粮这个建议。

而李渊一开始对此很不愿意,不过,随着诸多臣下的共同劝说,更重要的是,天下诸雄,大部份都是堪堪能够保证温饱,甚至于有些比如刘武周这一类的,就是以掠劫为生,每年都会有大年的百姓因为吃不饱饭而背井离乡逃往他处。

再加上梁师都和刘武周现在正成天跟李渊杀来杀去,怎么可能去这两个哥们的地盘购粮,至于窦建德,这哥们也同样心怀天下之志,目前,河北几乎尽入其手,只待他消化掉手里边的地盘,指不定下一个目标就是李渊,怎么可能去资助他呢?

至于其他人,又有哪几个不是心怀“天下大志”的?把自己的粮食卖给李渊,那行为,怕是跟资敌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所以,李渊思来想去,最终发现,除了我这位未来女婿,怕是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卖给他一粒粮食。所以,李渊决定尽快让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来长安成亲,顺便把瑶光妹子的婚事也给办了,当然,还顺便跟本公子弄一些粮食过去。

“……天下之大,可以助我父子者,唯兄长尔。故世民还请兄长对我父子施以援手。”说到了这,李世民起身朝着我郑重一礼道。

“贤弟你这是什么意思,咱们哥俩谁跟谁,再说了,你爹过不了多久就是我的老丈人了,这事,问题还真不大。”我赶紧伸手拦住,把这家伙拖坐下来之后,很是义正言辞地道,听到了这话,瑶光妹子看向我的目光是那样的水灵和晶莹。

“不过,你爹准备要多少粮食?”我回给瑶光妹子一个暧昧的眼神之后很一本正经地问道。“而且你别忘记了,这些粮食可都是得花钱的。毕竟为兄也是要从老百姓的手里边购粮的。”

“……不知兄台准备售多少钱帛一石?”李世民好奇地眨了眨眼,一副很懵懂的表情。

“这几年来,天下纷乱,生灵涂碳,百业凋零,中原一带,一石粮食,怕是都要三五贯了吧?”我摸了摸下巴说道。“就算是窦建德那里,怕也快三贯了吧。”

“是啊,河北一带,最便宜的时候,也得两贯七一石米……”李世民点了点头认同地道,表情显得很悲伤,目光哀怨得就像是那看到了深井里有一块肉骨头的饿狗,而且还紧紧地拽着我的衣襟,一副讨债的无赖模样。“兄台呀,咱们哥俩可是总角之交,更有刎颈之谊……你不会这么坑小弟我吧?您要是卖个两三贯一石米给小弟,那小弟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喂不饱晋阳一带的百姓啊。”

妹子不愧是快要嫁出去的人,快赶上泼出去的水了,在我屁股手边可劲的拉着我的衣襟,一脸的期盼之色。

“废话,我要那么卖你,我都对不起我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我妹妹还有你妹妹。”本公子抽了这货一眼镖,靠!这丫都懂得装苦逼了。

两个妞倒是一副眉开眼笑的模样。

“那不知道兄台你准备卖小弟多少一石?”李世民赔着笑脸问道。

我摸了摸下巴。“既然咱们哥俩是好兄弟,那小弟也就不挣钱了,一贯三百钱一石,送货最多也就送到汾河,再远就得你们自个自己来拿了。”

“还能不能少点?”李世民自己扳了扳手指头算了算之后问道。

“我倒是想少,问题是你觉得那些老百姓能干嘛?”本公子白眼一翻说道。“现如今天下哪的粮食不在一贯以上,就算是粗粮,最少也得两贯起,本公子这算是少的了。而且还是友情价,要知道,本公子准备收粮的价格就是这个价……”

“可也太贵了点,咱们哥俩的情份难道连这零头都不值吗?”

“……兄台,能不能再少点?”

“罢罢罢,一贯一百钱一石,为兄我亏点,但是你总不能让为兄白送吧?这些粮食可不是我自己的,是老百姓卖给我的。”本公子最终只能压到了底价。

“一贯一百钱一石,可是我晋阳需要近三百万石,而我们如今,怕是最多也就能够拿得出一百万贯的钱帛……”李世民扳了扳手指头,一脸的难为之色道。

“不是吧?”本公子一脸无语。“难道一百万石还不够?”

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兄台不知,我父子所据的晋阳之地共有近两百万百姓,特别是去岁至今,连连战乱,近四十万百姓只能逃离娄烦和忻口一带,再加上十五万大军的给养,百万石真不够熬到秋收。三百万石,这已经是最低的限度了,再少,那可真会有百姓……”

“这一年多来,虽然有晋阳的老底子支撑,可是不光是要治理民生,还要打造军械,修缮城防,还得购买军马……条条道道,哪个地方都需要大笔的钱帛,现如今老底子都快给弄光了。就连小弟所得到的那些分红,也都扔了大部份进去,如今手里边最多也就是三十万贯不到了。”

这倒真让我头疼了,怎么也没想到,雀屏大叔居然会这么凄惨,不过回头一想也对,过去的李渊是据有了关中之地才开始牛起来的,而今关中尽入我手,李渊只能努力地经营着晋阳之地,但是,山西之地可是连经战乱之所,能够把那块地盘经营到如今这模样,还能够连挡数面之敌已经相当不错了。

但是,本公子虽然也可以自掏腰包给他作补贴,但是,这样并不好,嗯,施人以鱼,不如施人以渔。本公子可不是慈善家,而是优秀的跨国集团CEO,优秀的商业人材。

拢起了眉头的我站起了身来,慢慢地溜跶起来,一面考虑着如今的关中缺少什么,而山西又能够有什么好东西。

李世民直勾勾地瞅着我,生怕本公子的脑袋会左右摆动,那样一来,这可就大了,或者说,他爹的日子,那可真就难过了。

我坐回了榻上,手指头在案桌上轻轻地敲击着。“山西可是个好地方,物产很是丰富,你们缺粮,也缺钱,但是没关系。可以拿东西来换粮食。”

“拿什么东西换?”李世民不由得两眼一亮,旋及又皱巴起了脸。“兄台你不会是想要帛布吧?帛布如此也不多。”

“我要那玩意干嘛,如今的韩城县水力纺织厂一个月的产量,就差不多够整个关中的老百姓一人一件衣裳的了,我犯得着吗?”我扳起了手指头说道:“其实山西还是有一些好东西的。比如说煤,还有铁矿……这些东西,关中也有,不过,我们现如今工厂太多,人手不足,开矿的人也少了许多,所以,贤弟你若是能够给我弄来煤和铁矿,那么咱们就以物换物如何?”

李世民也不禁面露喜色,击掌笑道:“如今之晋阳,有近四十万百姓逃离乡野,耕者无田,而晋阳一带,又实难安置这些百姓。既然兄台愿意以粮换煤铁,那么那些百姓也能够有事做,以养家糊口,善,大善!”

议定之后,每石粮食,换一千斤煤又或者是五百斤铁矿,双方通过水运,在临汾郡处交易。

李世民总算是心满意足,又举盏邀饮一番之后,这才一脸快活地向本公子辞别,言明回去之后就给他老爹去信,让他老爹早一些知道这个消息,也能够早一日安心,更重要的是,早点安排人去挖煤挖矿。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宗粮食拍卖会开场

第二天一大清晨,我就赶到了位于皇城内的接待室,还没进去,就已经听到了鼎沸的人声,看样子来的人还真是不少。想想也是,天下诸雄,怕是除了江南的萧家之外,没有谁不缺粮食的,所以,关中沃土的产出,这些家伙就跟吸血蚊子似的扑了过来。

“禀主公,进入关中买粮的共计有这三十七位,皆尽在此,这里边,不但有远在河北之地的窦建德的人,也有近在咫尺正在跟咱们交战的薛举属下……”早早守候在室外的房玄龄大步上前在我耳边小声地介绍着情况。

“……多至五百万石,少也百万石,咱们可交易的三千万石,根本就不够他们分的。”

我顿住了脚步,冷笑道:“咱们现如今收购了多少粮食了?”

“据昨夜农业部的人传来的消息,截止前日夜,关中各粮店已经购进了大约将近两千万石左右,尚有千万石百姓未有售卖。”房玄龄想也不想便径直答道。

“好,两千万石,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粮食,由着百姓吧,咱们也不缺这点。对了,其中三百万石留下来,本公子已经答应了世民贤弟,以一贯一百钱的低价,售卖三百万石粮食予其。”我笑着点了点头道,听到了这话,房玄龄不由得一呆,半天才反应过来,赶紧快步追上,嘴里边还在那小声地念叨:“一贯一百钱一石,一百万石那就是一百一十万贯,三百万石就是三百三十万贯,成本才一百五十万贯,乖乖……”

看到这家伙如此表现,我心中暗笑,这会子吃惊,一会你会更吃惊。本公子昂首径直走入了会议厅。只一瞬间,原本喧闹的会议厅内一片静寂,所有人都把目光向着我投了过来。

待我坐定之后,诸人纷纷起身见礼。“诸位免礼,请坐。我也不跟大家废话,今日请诸位来,自然是因为诸位欲在关中购粮。很遗憾,关中之地的百姓手中粮食皆不得向外售卖……”

这话才刚落下,厅中一片哗然,诸人纷纷交头结耳不已。而为首一人站了起来,先是恭敬地向我行了一礼之后言道:“齐国公,如今天下纷乱,民不聊生,兵祸四起……”

摆事实,讲道理,仿佛他的主公就是天下老百姓的救星,来关中买粮,更是挤自己的血,只为了喂饱自己辖下的老百姓。

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表演,我也懒得打断这些人的发言,足足闹腾了小半个时辰,这才停歇。看着这一票嘴边冒白沫的粮商们,听得头晕脑涨的本公子不由得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方才我还没说完,倒不想诸位居然打断我的话头。我只说百姓不得向外售卖,可没说我不可向外售卖啊。”

“……”一票说得舌绽菊花的粮商全都一脸黑线,全是悲愤欲绝的表情,既为本公子说卖而兴奋,又为自己方才发神经跳大神而哀怨,甚至不少人把毒辣的眼光都瞪向了为首那几个先跳出来的家伙。

真乃一群倒霉孩子也。哇哈哈哈,调戏这些想要来本公子的地盘占便宜的家伙,实在是很令人心情愉快。

“齐国公能为天下百姓计,实在大德也。”不过,最先反应过来的家伙扔下了方才的情绪,跳出来开始为本公子吹颂赞歌,以期望能够取得好感,最好嘛,自然是多卖点粮食给他们。

“好了,别拍马屁了,本公子有话要说,可以卖给你们,但是,怎么卖,是有条件的。”本公子翘起了手指头,扫了一眼这些家伙。“一贯一石。”

“公子,这也太贵了吧?某要可数量可不少,再说了,公子您在关中收粮也不过五百钱一石而已。”

“问题是关中是我的,有本事你来这收粮试一试。”本公子白眼一翻,冷冷地抽了这货一眼镖,吓得这家伙小脸煞白,赶紧缩回了脑袋。

本公子这才施施然地继续说道:“再说了,一贯一石很贵吗?记得今年,山东之地,一石米甚至炒到了五贯,而在彭城郡一带至少也得三贯左右,就算是后祸牵联甚少的江南之地,一石米,也将近两贯,而且还是有价无市。难道你们真的觉得很贵?当然,若是你们觉得贵,也可以不买。”

“……价钱方面是没商量的,一石一贯为低限,上不封顶,你们要有本事炒到一石米十贯钱也成,那我自然是欢迎之极。”本公子说到了这,不禁开心地咧起了嘴,真要是一石米十贯钱,那本公子可就真发了。不过相信这些家伙哪怕是脑袋被门缝挤了怕也不可能拍出这么高的价格来。

“今年,我将会出售一千七百万石的粮食予诸位,以一百万石为一份,进行拍卖,价高者得。第二,必须是现钱或者是现货交易。缺钱的,也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跟我换……”

“国公,这不太好吧,咱们有三十七人,而您只售一千七百万石倒也罢了,可是您还规定一个单位为一百万石,咱们……”这时又有人跳了起来表示反对。

我摸了摸光溜溜的下巴笑道。“你们虽然有三十七人,但是我相信,你们其中有不少人都是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