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攻略-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乃是财务部和税务部的得力干将,没办法,本公子手底下的人手实在是太少,许多人都身兼几职。
把这家伙累得跟狗似的,不过,本公子也绝对不是吝啬人,干双职就拿双薪,三职就拿三薪,比如房玄龄身兼四职,拿的可是岗岗的四薪。
潘彦文这家伙据说还是西晋文学家、名臣潘岳之后,也就是后世所吹捧的绝世美男潘安之后。不过我实在是看不出这位浓眉大眼的哥们的祖先,怎么会是名垂青史的花样美男?说不定是基因突变。
汗,又跑题了,现如今虽然许多的得力人手都是身兼数职,但好在皆是勇于任事之士,所以也没耽误到什么政事。
这个时候,十数名文臣进来议事的文臣齐齐把目光投到了我的身上,那意思就是我们把意见都给出来了,请主公决断。
我摸了摸下巴之后颔首道:“便依房尚书之言,待秋收之后,开始厘清华夏复兴军辖下的所有田地,另外,由兵部、工部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联合进行,争取在明年春耕之期厘清完毕。”
“诺!”诸臣工齐齐起身应诺道。等其他人走得差不多,不过房玄龄、杜如晦留了下来。
“怎么,不会又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处理吧?”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说道。五天之前从郿县赶回来之后,得继续处理关于郿县叛乱的后续事务,又还得关注《关中周报》所带来的影响,害得老子这几天干的比牛还累,睡的比猫还少。
“公子,这段时间,咱们关中,可是来了不少的粮商。”房玄龄这话让本公子不由得心头一跳,坐直了身躯,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来的全是从关中之外来的粮商,来意自然是很明了,就是要来关中收粮,而他们多是从全国各地,特别是战乱的中原诸地来的。
而不少的粮商随从皆非善类,据情报局人员查探,应该多是军伍之士。这些粮商的背景,怕是都不简单。
身为情报局的负责人,杜如晦一脸的忧国忧民之色。“……中原纷乱,民不聊生,许多的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而去,使得中原诸地土地荒芜,而且因为战乱频发,百姓的收成也难以保证,怕是中原诸豪强或多或少,都缺乏粮食。”
“而咱们关中安宁,百姓安居劳作,今年关中之地老天保佑,风调雨顺,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所获粮食定然不少……”房玄龄的表情既喜又忧,喜的自然是关中大丰收,肯定能够满足整个关中的需求量。忧的是中原诸地的军阀就像是一群吸血的蚊子嗅到了甜美的血腥味一般,派出了这些粮商来关中,铁定就是为了大量购粮。
“对了,诸地的粮价如何?”本公子眯起了眼睛沉思半晌,这才向着房玄龄问道。
“河北之地还有江南一带好些,大约是在一石两贯左右,而其余之地,比如河南、山东之地,一石粮,贵可至五贯,偏宜也不会少于四贯一石……而且多是有价无粮,甚至于有些地方,怕是都快要到易子而食的地步了。”
听到了房玄龄的解释,本公子不由得吃了一惊,乖乖,实在是够贵的,而关中的粮食并不贵,或者说一直安宁的关中,再被本公子掌握之后,一直很严格的维持物价,再加上本公子原本就是关中第一大粮商,关中诸郡县本公子皆有分号,所以,关中去岁到今岁的粮价一直很稳定,维持在四百五十钱到五百钱之间,相比起其他地方,绝对是偏宜到令人垂涎。
更重要的是,江南与河北之地的粮价,虽然已经算是偏宜的,可问题是也多是有价无粮,能够让治下之民吃饱就不错了,哪有多余的粮食售卖。
而且,据杜如晦得到的消息,随着势力和地盘的增长,始有士人投靠杜伏威,依靠这些士人,杜放弃了以前的流寇式战术,开始努力建设自己的地盘。由于本身就深受赋税之苦,杜对领地内只收很低的赋税,同时,可能是出于贫苦农民对贪官污吏的先天仇恨,杜伏威下令凡官吏贪污者无论轻重一律处死,这当然是不太合理,但却使杜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不过收拢育民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如果缺粮,别说育民,连军队都会散去,所以杜伏威在上个月时,曾有意向那经营江南的萧铣购粮百万石,不料萧铣以三贯一石的高价,惹得杜伏威气的抓狂,却也无可奈何。
听得此言,本公子那经商的头脑又开始飞速的思考了起来,而杜房二人静静地观望着我。
第四百六十七章 黑脸的魏征,空瘪的肚皮
“他们来买,也不是不可以卖。”终于想清楚的本公子得出了定论。“不过,绝对不允许从百姓的手中买粮,而应该是向咱们买。”
“主公此言何意,如今粮食尽在百姓之手,莫非您想把收到的粮食……”房玄龄不由得大吃了一惊。“这可万万不行,万一关中有警,而国库却无余粮,怎生是好?”
“当然不是拿国库里边的粮食去卖,而只是咱们从百姓的手中收购到余粮,然后转卖给这些代表着各自势力的粮商罢了,本公子自然不会连那些国库和诸仓的粮食拿出来售卖。”本公子白了一眼这个自己吓自己的哥们,把我的想法一一道来。
国库里边好歹也还有近千万贯之资,拿出来向百姓收购手中的余粮,然后再以高于关中粮价的价格,倒卖给这些代表着各自势力的粮商。
如此一来,关中的老百姓得了利,而咱们华夏复兴军的国库也同样得利。至于那些中原诸雄,也拿到了救命的粮食,这种一箭几雕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杜如晦听得两眼放光,倒是那房玄龄颇有些为难。毕竟,这家伙觉得本公子这么做,实在是有种与民争利之嫌疑,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样做,岂不是等于在资敌?壮大敌人等于削弱自己,这样的行为殊为不智。
“玄龄此言差矣,咱们收购百姓手中的余粮,售予诸雄,其实也是为国为民之举。”本公子放声笑道。
对于房玄龄的意思,我可不赞同,其一,我需要维持关中粮价的稳定,而那些粮商可都是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势力而来,一旦在关中收粮,必定会相互抬价,等于是在变相的抬高了关中的物价,于民生不利。
其二,非是资敌,而是为了帮助陷在中原纷乱之中的老百姓,天下诸雄,皆非善与之辈,虽然大多数的豪强都已经开始经营地盘,但是,保证自己手下的战斗力肯定会放在第一步,其次才是民生。
如果缺粮太甚,这些人首先要保证的肯定是自己的军队而非百姓,特别是像刘武周这样掠劫成性的主,若是缺粮说不定就会去抢老百姓的口粮,那么,遭殃的必然是老百姓。
而我售粮予他们,保证了他们的粮食数量,那么,对于老百姓的压榨,肯定也会轻上许多,而心仁一些的豪强,说不定还会拿出一些粮食的接济百姓,就算是他们只是想着收买人心,但是,至少也能够让天下的老百姓多上几分活命的机会。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今日得听主公这一席肺腑之言,实在是令臣汗颜,主公眼界之远之广,非臣所能及也……”房玄龄不愧是历史上的名臣,就连马屁功夫也不是盖的,华美的词藻信手拈来,拍得一点都不露骨,却又份外动动,听得本公子眉开眼笑不已。
难怪在李世民手下能够干十来年的宰相,人材啊,既会拍马屁,又能干实事,还能够推荐大量的有用之才,果然是干宰相的料。
杜如晦也不错,虽然吹捧的实力不够,但是好歹每每总能切中要害,挠到本公子心头痒处,跟这二位聊天实在是令人心情愉快,不过很快,好心情就被某人打断了。
来者正是唐朝著名黑脸魏征是也,看到了这哥们千年不变的一丝不苟的黑面,房玄龄与杜如晦这两位仿佛心灵相通一般,齐齐起身向我告辞,然后匆匆跟魏征一礼后,犹如被鬼撵一般仓皇而去。
“臣魏征参见主公,杜尚书和房尚书何以如此仓皇,莫非有什么要事?”魏征跪坐好之后开口问道,而本公子也只能收回了盘膝腿,同样跪坐得笔直,没办法,上次这哥们因为本公子坐姿不端,洋洋散散说了近一个时辰的礼仪规范,终于让我见识到了这哥们的厉害,也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这样的好脾气皇帝经常被这家伙给气得抓狂。
正所谓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本公子身为正人君子斯文人士,自然是不会跟这位喜欢经常玩命死谏的主计较,所以干脆就别让这家伙有抓住我把柄的机会。
“他们来这里,是关于各地诸雄暗中派遣粮商来我关中收粮一事……”我把这事告诉了魏征,当听到了我解释由朝庭统一收粮转卖给那些粮商的好处之后,魏征的脸上总算是露出了一丝丝笑容。
“主公怜悯天下民生,实乃天下黎庶之幸也。”魏征干巴巴的扔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然后连等也不等就开始说公事,还好,魏征除了在劝诫的时候罗嗦之外,干起事情来很是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一批案卷摆到了我的案头上,这些都是需要我签署意见的。
“你且先放在这里吧,这会子已近午时,不若就在这里与我一起用些膳食如何?”本公子摸了摸有些空瘪的肚子,决定还是吃饱了再干。
听到了这话,魏征不但不支持,反而继续板起了脸道:“主公,国事繁重,却不可轻惭,如今关中虽安,可是四面皆敌……”
那意思就是本公子应该向老一辈的君主们学习,干得比牛累,吃得比猫少才对得起我如今的位置,为了一顿每时每刻都可以吃到的午餐,却将国家大事扔在一边,这样的态度实在是要不得,决定予以批判。
本公子气得两眼发黑,心肝齐齐火旺,可是还没等本公子跳起来发怒,却感觉到了袖子被扯了扯,一转头,就看到了青霞姐的俏脸透着几丝的企求。
再看见端坐在我身前因为操劳国事而显得日益干廋的魏征,本公子最终还是压下了心中的怒意,颓然地举起了白旗,决定表达了对魏征工作态度的称赞,以及自己做事的确还差那么一点点的用心。
“公子,您快先把这碗参汤乘热喝了吧。”忙了半个多时辰,总算是把魏征送走,本公子就直接躺在了榻上不想动弹,青霞姐这位知心姐姐变戏法似地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参汤。
“先放那,本公子年轻力壮的,喝这玩意干嘛,还不如给我弄点饭菜过来实在。”我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摇了摇头说道,然后从案头的盘子里抄起了一块卤菜扔进了嘴里边大嚼起来。
整整一大碟,怕是最少有半斤重的卤菜菜被本公子连吃带扒,以惊人的速度从盆里消失,几乎全被本公子塞进了肚子。
青霞姐轻轻一笑,将盛着参汤的瓷碗又凑近了些说道:“这可是夫人交待的,说是公子您这段时间日夜劳累,实在是太过辛苦,所以,夫人亲手给您煮的参汤,特地交待了青霞,一定要公子您喝了。”
听到了是娘亲的吩咐,本公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坐起来接过了碗慢慢地喝。青霞姐一面替我整理着书桌上的杂物一面说道:“夫人可是用小火,还加了老母鸡一块熬的,说来,真是羡慕公子您有这样一位疼您爱您的母亲。”
“呵呵,那当然,对了,把今天早上送来的那份简报我看看,一直忙得头昏脑涨的,都快忘了这一茬了。”抿了口汤,看到了青霞姐从案几上拿起的一张纸,这才想了起来。
接过来一看,却是说那李密的,就在六月之时,杀了杨广的宇文化及率十万大军北上,同窦建德、李密、王世充和李渊争夺中原。他留下了辎重于滑台一带,令刑部尚书王轨守护,自己率领大军进逼黎阳仓。
而其时,徐世绩据守黎阳仓城,宇文化及渡过了黄河之后,分兵围攻徐世绩所部。闻之消息的李密领步骑两万屯驻于清淇,与徐世绩成犄角之势以逸待劳,不急于同宇文化及交锋。
而宇文化及修造攻城器具强攻仓城,而徐世绩则针锋相对,在黎阳仓城外开掘深沟固守。宇文化及多次强攻,但始终无法进逼至黎阳仓城下。而徐世绩眼见宇文化及所部士气渐懈,守备不严,便充分利用黎阳的地势还有所挖掘的沟堑,在沟堑中巧妙地挖掘地道,调动奇兵,乘夜突袭了宇文化及大营。
宇文化及惨败,攻城器具多被瓦岗军所焚毁。而此刻原本是以反抗杨广,反对朝庭起家的李密,却在此时,与代表隋朝的皇泰主杨侗答成了协议,被朝庭册封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
看到了这个消息,本公子很是无语,李密这是闹神马毛病,他如今已经进占金墉城,并且屯兵于邙山,直逼西都洛上的北门上春门了,居然在这个时候,跟那杨侗眉来眼去,甚至于干脆又再一次举起了隋朝的大旗。
别说是我,怕是天下诸雄也皆尽掉落了一地的眼睛珠子。“先是叛隋,而后投奔翟让,之后,弑主而自立,如今,瓦岗寨三十万大军雄据中原腹地,他却又向杨侗这个毛孩子卑躬屈膝,他这是发哪门子疯?”本公子将这份情报扔在桌案上之后,继续喝着鸡汤,一面感慨道。
“公子,或许那李密也有自己说不出的苦衷吧,毕竟此时,宇文化及十万之师是冲他而来的,而他如今虽然进逼至上春门,可是洛阳却有坚城,更有十数万之师虎视,若是与那宇文化及……”
第四百六十八章 浓情蜜意饭
听到了青霞姐的解释,我有点了解李密的想法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家伙这事办的太糟,毕竟这样降而复叛的事干多了,天下人肯定会看穿你到底是啥人品,难怪未来这家伙降唐之后又流窜出去想要自立,最终被唐军给宰掉。
看样子李密应该是天性如此,不甘久居于人下的主。看来,他接受杨侗的册封,说来也不过是权宜之计,但是他这么做,却让人觉得不齿,至少本公子就很看不起这货的为人,还没韩世谔这哥们实在耿直。
“公子言之有理,李密这等行径,必被天下人看轻。”青霞姐点了点头答道。接过了我手中的空碗,搁到了一边。“不过瓦岗军终究势大,天下能称枭雄者,怕是唯李密与窦建德而已。”
听得此言,本公子两只眼珠子顿时瞪了起来,青霞姐妩媚的一笑。“公子您天纵之资,心怀天下大志,他们最多也就是称之枭雄,焉能与公子您这样足可以圣人比肩的英雄相比,所以妾身才没把您和他们放在一起。”
这话让本公子转怒为喜,一把将青霞姐捞了过来,狠狠地亲了两口,把这妞弄得面红耳赤,眼中水波荡漾不已。我轻抚着她那滑如腻脂一般的俏脸深情地道:“得佳人如此,实乃人生快事也。”
“公子……”青霞姐轻合浓睫,将那丰满温润的朱唇印在我的唇上,心间。接下来,依偎在我怀中的青霞姐给我挟了筷菜,递到了我的唇边。
这顿浓情蜜意饭吃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我就听到了院内传来的脚步声还有轻快的谈笑声,还没等我有所动作,青霞姐就像是软体动物一般,轻轻地一摆一扭,就从我的怀抱着钻了出去,靠。
再靠,出现在的门口的居然是韩雄,本公子站起了身来示意青霞姐把那些残羹剩菜撤了下去,冲韩雄招了招手笑道“韩将军你可来了,数月不见,你可是瘦了不少啊,怎么样,这段时间韩城县那边没什么事吧?”
“臣参见主公,有劳主公挂心了,臣在那边累是累了点,可是累得挺值的,韩城县一切都安好。对了,臣带来了一个预备旅,因为从韩城县至长安的道路都在修造,难以行走,所以耽搁了差不多一天的功夫,还请主公责罚。”韩雄朝着我深施了一礼之后说道,说是请罪,可是那一脸的骄傲与自豪,怕是正等着我夸他。
“行了行了,本来就给你十日的时间,现在你还早到了三日,本公子可不聋也不瞎,岂能功过不分?”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之后笑道。“对了,还带来了多少甲具装备?”
“一共运来了横刀一万五千柄,钢弩八千具,板链复合甲七千套,板甲一千五百套,还有火药万斤。另外,在韩城县的军火库里边,尚留有……”韩雄赶紧从怀里边取出了清单递到了我手上。
“不错,你们干得不错,我不在韩城,那里的很多事情,可就要劳烦你和杨琼了。”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清单搁下之后笑道。又聊起了一些关于韩城县的事。
自从本公子率军南下之后,就再没回过韩城县,毕竟长安才是关中的重心,本公子身为首要领导人,自然是不可轻离,说实话,自从我穿越之后,呆得最久的地方恰好是韩城县,再加上韩城县的一切从无到有,都是本公子弄出来的,所以,对于这个地方,我可是很有感情滴。
现如今,韩城县的发展更甚过往,而且在大力地修筑了平整宽阔的水泥直道之后,货物的流通更加地便捷,再加上韩城县的各个企业腾飞式的发展,使得韩城县不但没有衰退,反而是越来越好,各项产业都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展着。
之前本公子所使用的望远镜,正是我名下的韩城县玻璃厂的最新产品,虽然质量还没有达到后世的军用望远镜,但是,绝对不比那些玩具工厂生产的高倍望远镜逊色多少。
就连造船厂现如今也是加班加点的三班倒施工,因为天下大乱,四处烽烟,天下诸雄相互攻伐,使得交通断绝,物流不畅,商人们全都只能干瞪眼。
还好,本公子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船王出现了,本公子手底下的战船和运输船现如今完全地占据了黄河及其支流,并且,只要给出适当的费用,甭管你是运货物还是钱粮,都可以经由本公子旗下的“海上马车夫”运输公司转运他处,当然,只限水路运输,但即使这样,也是大受欢迎。
之前,倒是有人想要阻挠本公子的运输业发展,不过,当被保护运输船队的战船给狠狠地收拾了好几顿之后,所有人都很明白,只要我愿意,谁也别想有片板下河。再加上,贸易的流通,不但给他们带来了所急需的物资,同样也让他们有了交易多余物资的机会,所以天下诸雄现如今已经默认了本公子旗下的船队对于黄河流域的霸权。
而本公子做生意向来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门笑迎天下客,绝对不会拒绝任何一个可以给我带来利益的客人,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这些家伙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都各自派遣了粮商,赶来本公子的地盘上,希望能够大肆购粮,以渡难关。
而韩城县虽然已经对大量的流民进行了分流,让他们到延安、宜郡等诸郡去耕作那些无主的土地以获收益,但是,韩城县的人口仍旧保持在五十万左右,主要是韩城县的工厂能够容纳足够的流民,并且,做工的收益,要远远比种田高,更何况,在韩城县呆久了,对于韩城县的各项利民新政,让这些老百姓都尝到了甜头,愿意离开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目前,更多的是让新来的流民分流往其他郡县,因为有了长数数年的接纳流民的经验,所以,在韩城县的周边郡县,接纳流民工作也没有出现什么意外。
还有一个消息就是,关于酒马贸易,如今那梁师都这位跪舔突厥可汗的家伙,其地盘完全变成了本公子与突厥人之间的贸易通道。每个月都会有三到四次的大宗酒马贸易,每个月至少会有三到五千匹左右的马匹流入本公子的手中。
这也是为什么本公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凑出了两个师的骑兵赶往那郿县平叛的原因。而与突厥人做酒马贸易所消耗的粮食数量与所获得的利润相比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之所以会一直维持这么大的贸易量,在询问了负责与本公子进行酒马贸易的康鞘利之后才得知,东突厥人也不傻,或许是在看到了本公子的烈酒如此受游牧民族的欢迎之后,除了自用之外,还拿了大量的烈酒去与西突厥和北部的薛延陀交易。
虽然康鞘利打死也没说出他们与西突厥和薛延陀是如何交易的,但是我相信,他们肯定也从中狠狠地捞上了一笔,不然,如何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如此之大的贸易量?
另外,水泥和砖瓦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远远地超出了我的预计,虽然远远的超出了预计,但是仍旧显得有些供不应求,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就是煤碳。
韩城县本县的煤碳现如今不管怎么玩命的开采,也已经无法满足韩城县工商业的发展,幸好本公子现如今将整个关中纳入了治下,而从其他地方调运煤碳,总算是弥补了缺口,但是关中的煤并不多,怕是最多半年,若是位于关中地区的各地的工厂陆续开工起来的话,煤碳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至于其他的原料暂时是够了,有了火药这玩意开山炸石,绝对是岗岗的,反正远比过去的人工开采石料快捷了千倍不止,一个爆破手,只要拥有数量充足的炸药,可以一天之内开采出数十万斤的石料。而过去若是人工,想要开采数十万斤的石料,至少需要近两千人扛着大锤,吭吭哧哧累死累活地花上整整十日的功夫才能够。
还有各种丝、麻、羊毛等等织物,在应用了水力机械纺织之后,解放了大量的人手,在这个什么妇女不能抛头露面之类的扯蛋标准还没出现之前,大量的纺织厂的出现,使得这些力量方面逊于男子的女性也有了用武之力。
一台水力纺织机,一天可以纺织两百斤的织物,而过去,家用的纺车每天最多纺织3斤织物,这绝对是一个可怕的对比,而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科学技术果然是第一生产力。
纺织出来的这些布料,大多是销往游牧民族地区,绝对是倾销,不过,对于突厥人而言,占据了地利的他们很欢迎这样的倾销,因为他们还能够在与其他的游牧民族的贸易中又狠赚一笔,属于是二贩手的路数,投机倒把的典型,在文革时间,肯定会被人民给专治掉,不过现在,他们能够保证北方商贸的大规模交易,对于我而言,算是一个不错的贸易对象。
另外,在延安一带的不适合耕作作物的地区,已经从西域一带请来了种棉高手开始试种棉花,相信用不了几年,这种优秀的织布植物将会在延安一带以及河西之地大规模种植,到了那时候,衣物的价格,将会有着一种以华夏股市崩盘的速度下跌,使得织物再也无法成为货币流通。
第四百六十九章 华夏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减少了货币的种类,方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的掌控。另外,新式的铜币目前正在秘密研制当中,当然,不能够再像过去一般,弄成那种方孔兄的模样,而是要弄成华丽而又复杂的模式,以防止被人伪造。
现如今用芦苇和桔杆造纸的试验已经获得了成功,报纸所用的正是这种用料便宜的纸张。另外,瓷器工坊的飞速发展,使得瓷器这种在过去贵得令人无语的目常用具终于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水力机械同样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现在已经能够使用水力车床车出完整而又光滑的铆钉,又或者是带着螺纹的螺丝,有了这两个种玩意之后,水力机械现如今已经完全地做到了钢铁结构化,过去那种三五天就得修理一次的情况不再出现。
而且采用了标准化制造之后,所有的损件都能够及时地得到更换,还有就是韩城县不光是煤碳需要从外购入,同样铁矿如今也是满关中的收购。
不过还好,咱好歹是穿越人,记忆力比较好,当年的地理也学得不错,至少知道后世陕西的铁矿主要集中在汉中、安康市一带,能够在后世被开采,说明其铁矿石的质量的确有工业价值。
现如今,大批的探矿队伍已经朝着南方西城群(安康市)和汉中而去,目前已经传来了消息,已经探明了两个矿点,其品位和储量都绝对超过延安郡以及韩城县的铁矿。
这倒是让我大松了一口气,毕竟,想要工商业发展,机械化是少不了的,而想要机械化,那么金属矿产这是必须的玩意,没有可不行。
“另外,这是特种金属研究院利用水力车床弄出来的金属管,还请公子过目。另外,还有这个……”说到了这,韩雄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拿出了一个木盒,从里边取出了一根粗约二点五公分,内空直径大约为一点五公分的铁管,另外一只手里边,拿着一个玻璃瓶,而玻璃瓶内却是一种略显得浑浊的半透明液体,而且还呈现出一种淡绿色。
我的目光死死盯在那瓶淡绿色的液体上,小心肝呯呯呯地狂跳不已,旁边的韩雄很是识趣地道:“此物便是绿矾油,也是公子您说的稀硫酸。就在五日之前,袁天罡袁院长与一帮方士集思广意,总算是弄出来了,这一小瓶,便是样品。袁院长交给微臣的时候,还一个劲的叮嘱,切莫让此物流出瓶子来,不然……”
“稀硫酸,总算是有了……哇哈哈哈。”本公子捧着这个最多盛着一两多液体的小瓶子,兴奋地站起了身来大笑不已,把那韩雄和青霞姐吓得不轻,这二位说不定还以为本公子神经错乱。
“公子,就这玩意,居然让你高兴成这样?”青霞姐也很不理解本公子内心澎湃的激动,一副鬼鬼崇崇地模样凑到了我耳边小声地嘀咕道,就差拿手来捂我的额头看我是不是烧得晕了头。
“你们可知道,这玩意有大用,于国于民都有大用啊。告诉你们,这玩意不但可以在冶炼金属时使用,更可以在化工业还有肥料中使用,还有什么石油、硝制皮革……”本公子很是兴奋地唾沫星子横飞地冲这二位讲述,换来的是两对迷茫的眼神,靠,非穿越者果然不了解穿越者的雄心和伟大情操啊,完全就是对牛弹琴。
硫酸,这玩意是最活泼的二元无机强酸,能和许多金属发生反应。而高浓度的硫酸有着强烈的吸水性,可用作脱水剂和钝化剂,碳化木材、纸张等以及钝种金属管材。
而且还能够用作制作肥料、药物、炸药、颜料、洗涤剂、蓄电池等,也广泛应用于净化石油金属冶炼等多种工业当中。
有了这玩意,本公子可以要来制作硝酸,然后,硝化甘油将会成为人类心脏病的救星,而硝化物更是会成为品质更好,威力更大的炸药。而且,浓硫酸能够用来钝化金属,使得未来本公子的研制出来的枪炮等军事装备很难生锈,同样,水力机械的持续工作时间也能够更长。
“对了,袁院长除了把这瓶子交给你之外,其他没说啥?”本公子感慨了半天之后,朝着韩雄问道。
“哦,对了,袁院长还托微臣给主公您带来了一封信。”韩雄一拍脑袋,有些懊恼地又伸手进了怀中掏出了一封信,递到了我的手中。
信中,目前已经成为了韩城县科学院兼教育局长的袁天罡向我讲述了炼制绿矾油的艰辛与漫长,幸好,被他召集来的一票方士之中,恰好有人炼制出过这玩意,总算是找到了方向。
而据其所言,根据我所描述的硫酸接触法还有那位方士采用的蒸馏法进行了试验,确定本公子的方法更易用,也更少的耗费原料,这瓶稀硫酸样品,正是在试验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