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进去之后没多久,就听到了里边传来的怒吼之声还有怪叫声,然后就是金属相撞之后发出的叮当声。听得本公子不由得心头一跳。

还好,很快,这票被板甲从脑门包裹到脚底板的骑兵再一次出现在了民宅外,而且,有四个人,每人提着一只手或者是脚,把一个不停挣扎扭动的家伙给提溜了出来。

这人就是那个披挂着明光铠的贼头,自然也就是朱粲这家伙。而韩雄这个时候才从民宅里边钻出来,摘下了头盔之后,低头摸了摸胸口处的一道淡淡的白痕,心有余悸地冲已经步入了院落的我笑道:“公子,这家伙够机灵的,躲在一个角落,拿其他人的尸体盖在身上,躲过了箭矢,而之后下官进去,这家伙就窜了出来想要伤人。嘿嘿,可惜,别说是这家伙手中的破刀,就算是屈突大将军手中的宝刀,也别想损下官身上的铠甲分毫。”

“下次还是小心点的好,知道吗?”我拍了拍韩雄的肩膀,然后转过了头来,很是兴致勃勃地打量起了这个明显手脚关节处已经变形,只能趴在地上挣扎叫骂的家伙。“这家伙就是朱粲?”

“不错,老子正是你爷……啊!”嗯,挺硬气的,居然还敢出口伤人。不过话刚出口,旁边一只脚就递了过来,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这家伙的下颔已然脱臼,歪在了一边,而嘴里边还落出了好几颗白生生的玩意。

“白痴!想骂我家公子,看你真是活腻味了。”李元芳缓缓地收回了脚,呛啷一声,腰间的横刀犹如匹练一般的荡起了一道刀浆,凌厉的眼神落在这家伙的脸上,就像是屠夫正在打量着该怎么像一头待宰的猪的哪个部位下刀。

我伸手拦住了李元芳,蹲了下来,目光森冷地打量着个畜生不如的家伙一眼。“原本,我还以为,只有野兽才会吃人,而你朱粲,原本为我大隋佐吏,想必,也应该是读书识字的,可是,就是你这样的人,不但自己吃人,还胁迫其他人也跟你一般。”

“如今禽兽,你就不知道的活在世上,不过,且多让你活几天,朝庭,相信比本公子更懂得怎么处置你这样的畜生。来人,把他嘴里边的牙齿全部敲掉,四脚的关节都打断了,别让他有自尽的机会,然后给屈大将军送去。”

“诺!”近三千军士,齐齐应诺,看到那十来名一脸狰狞笑意,手持石头和刀捧挤过来的那些韩城县郡卒,朱粲的表情从狰狞,变得恐惧,然后是绝望。

没理会这家伙发出的惨嚎,在做完这一切之后,本公子命令韩雄领五百骑兵将这家伙护送往屈突通处,反正本公子要再多的功劳也没有,还不如把朱粲这家伙交给屈突通这位对本公子怀有善意的大将军,讨一个人情。而第二天下午时分,韩雄一行人追上了我们,嗯,屈突通让韩雄给本公子带了话,多谢本公子的这个大笔,日后必有所报。从大业十一年十二月开始造反,一路流窜至了关中之北,曾经拥兵十数万,掌握生杀大权的朱粲,在大业十二年四月初,就在长安城皇城前,被处以极刑,而围观的百姓争相用瓦石投击他的尸身,烂如肉泥。

第四百章 感谢农民伯伯,感谢CCTV

大业十二年夏,四月初一,大业殿西院火,杨广以为有盗贼来了,逃入西苑,藏在草丛里,火熄灭后才出来。炀帝从大业八年以来每天夜里都睡不安稳,常常惊悸而醒,说有贼,必得命几个妇人摇抚才能入睡。

四月初七初七,历山飞的部将甄翟儿率众十万人攻打太原,将军潘长文兵败身亡。

五月大朝会,炀帝向侍臣询问盗贼的情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逐渐减少。”

炀帝说:“比过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

纳言苏威躲在柱子后面,炀帝把苏威叫到座前问他,苏威回答:“我不是管这方面的官员,不清楚有多少盗贼,但贼患距京越来越近。”

炀帝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苏威说:“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况且往日的租贼丁役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难道不是人们都变成盗贼了吗?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于是措施失当,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以前在雁门时,已经许诺停止征伐辽东,现在又征发士兵,盗贼怎么能够平息?”

炀帝听了不高兴,就作罢了。不久到了五月五日,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贡珍玩之物,唯独苏威献上《尚书》,有人诋毁苏威说:“《尚书》中有《五子之歌》,苏威的含意很不恭敬。”炀帝更加生气。过不久,炀帝向苏威询问征伐高丽的事情,苏威想让炀帝了解天下有很多盗贼的情况,就回答说:“现在征辽之事,但愿不要发兵,只要赦免群盗,自然可以得到几十万人,派他们去东征,这些人对被赦免罪过感到高兴,会竞相立功,高丽就可以被平灭。”

炀帝不高兴,苏威就退了出来。御史大夫裴蕴奏道:“这太不恭敬了!天下哪里有许多盗贼?”炀帝说:“这老家伙极为奸佞,拿盗贼来吓唬我,我想打他嘴巴,暂且再忍耐一下。”

裴蕴知道炀帝的心意,就让河南平民张行本上奏说:“苏威从前在高阳掌管挑选官员之事时,他滥授官职,畏惧突厥,要求返回京师。”炀帝命人进行审查验证,构成罪状,于是炀帝下诏历数苏威的罪状,将他除名为民。一个多月后,又有人奏报苏威与突厥暗中勾结图谋不轨,此事交由裴蕴追究法办,裴蕴判苏威死刑。苏威无法为自己申辩,只是非常伤感地谢罪而已。

炀帝怜悯苏威就将他释放,说:“不忍心就杀他。”把苏威的子孙三代都除名为民。

国之重臣,因为说了真话,连同子孙三代,皆被除名为民,这还是因为杨广升了怜悯之心的结果。此消息一出,天下诸臣,皆是无可奈何,对于大隋朝的未来,越发地显得黯然。

至少本公子是越发地看不起杨广,而在剿灭可达寒贼朱粲之时,本公子以不到三千士卒,击溃可达寒贼三万众,俘敌三千余,此等战功,落到了最后,只得了天子赏赐宝刀十口,绸缎百匹,加食邑百户。

嗯,当看到了这个赏赐之后,本公子气得差点笑来,这是闹哪样,记得本公子当年的一首诗,就得了不少的赏赐,而今天,解救近万百姓逃出生天,换来的却只是这种像征意义更多的赏赐,如何会让本公子高兴得起来?

本公子除了很公式化的上表谢恩之外,仍旧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民生方面。韩城县的人口暴涨,而工业和农业获得了犹如飞跃式的发展,造船、造纸、煤碳、钢铁、瓷器、养殖、运输、采矿、石灰、水泥等等多方面都在蓬勃地发展。

目前韩城县的铁矿山,光是采矿工人就达到了两千人,每天开采到的矿石达到了两万斤。冶炼厂月产钢铁量达到了十万斤以上。而且还在缓慢增长当中。

工业带动了商业,而商业同样成就了工业,韩城县的年税赋仍旧稳定地保持在过去的水平,但是,本公子的财富,已经只能用翻跟斗似的增长来形容。

虽然基础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是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更好的带动工商业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是在本公子的引领与指导之下,才出现的,我现在,就正站在那稻田的旁边,看着那些熟练的农人,正在用镰刀,飞快地收割着田地里金黄色的麦浪。

“还真是够快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稻米就居然真的成熟了。”韦云起站在我的身边,一副很是无语的表情。“看这架势,怕是一亩地,至少能够收三石以上。”

“不可能才三石出头,最少四石。”旁边,一位老农大起胆子说道,看这稻田里那密植的占婆稻,老农的眼光,肯定要专业得多。

“一亩可得四石的话,那可真是发达了。”杨琼呆呆地看着那已经被堆到了那些正在操作脚踏式打米机跟前的农人,看着那金黄色的米粒,从机器的出口掉到那已经准备好的大斗里边,每满一斗,就被倒进不远处的谷车里,旁边正有人在那里记录,不时的还告诉那位农人,这斗太尖了,要抹平了再搬走。

色泽金黄,颗粒饱满的米粒,躺在本公子的掌中,欣赏着这一粒占婆稻米,本公子心里边越发地欣慰,嗯,虽然在北方只能种植一节,但是其他季节,却可以种植像冬小麦这样的玩意,至少在黄河以南和关中平原,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今天是第一天开镰,所以,先收割一亩,来测试一下,看看到底一亩地能够产几石粮食。十名农人一起劳作,很快一亩地就收割完毕。

“公子,公子,数据得出来了,这一亩地,一共得到了四石半的稻米。”当那位负责记录数据的家伙,待最后一秤过磅之后,不由得兴奋地大声叫嚷起来。

而在旁边围观打酱油的至少有数百人,全都齐齐哗然。“四石半?这不会吧,我听说洛阳那边的良亩,精耕细作下来,种植的稻米也不过是四石,而这种稻子,只用了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居然也能够产出这么多的稻米?”七嘴八舌的声音此起彼伏,听得本公子头皮发炸,不过俺现在心情好,没功夫理会,恩,四石半,靠靠靠,大豆加上谷子一起相互增产,也才两石,而冬小麦熬过了一个冬天,生长了好几个月也才两石半,这玩意居然一跳就是四石半。很遗憾,这个时代,为神马没有玉米,为什么没有红薯,为什么没有土豆,不然,我相信华夏民族的生产总值GDP肯定能够占到地球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不过很庆幸,至少还有点婆稻,反正等再过上几年,等大唐帝国成立,到时候我组建一只远洋舰队,跑去新大陆弄点土豆、玉米、红薯种子来,好吧,扯得太远了,这边正事还没完了,居然又开始瞎歪歪。

三万来亩地,足足花了两天的时间,嗯,韩城县别的没有,人绝对够多,而且这个时代的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都是田间地头干活的,凡是青壮年,几乎都是操劳田地活计的能手,当然除了本公子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翩翩君子除外,就连那韦云起也捞脚挽袖的下了地,吭哧吭哧地割了一下午。

三万六千亩地,只花了两天的功夫就收割完毕,连称带装运,全都存储到了韩城县粮库,也就是本公子别院后边的一处大粮仓里边,光是这三万六千亩地,就收获了十六万两千石的粮食。

很可惜,本县的牛太少,不然,至少本县大约有十五万亩的田地都可以种植水稻。

“除了收获粮食之外,前些日子,所捞获的鱼共有一共有差不多七十多万斤。”杨琼看着那手上的数据,啧啧连声。“咱们韩城县的渔民,过去捕捞一年,怕是也没这么多。既能养鱼,又还能增产,实在是好啊。”“那是,因为鱼能吃掉水中的杂草还有那些害虫,而不需要任何的饲料,而其所排泄的粪便,对于稻子,又是绝佳的肥料,所以自然能够提高稻米的产量。”本公子很是洋洋得意地道。嗯,感谢CCTV,感谢俺所工作生活的乡镇,感谢那些朴实而的农民伯伯,正是他们,让本公子知道,利用稻田水面来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一般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最高的甚至可以增产到两成。

在后世采用此方法,既增粮又增鱼,而且可使稻田少施化肥、少喷农药,节约劳力增加收入。而这个时代,化肥那只能是梦想,但是复合肥终究还是达不到化学肥料的程度,但是在增加了鱼之后,使得稻米的增产成为了现实,而且还是绝对的纯天然无污染。

至少这样的产量,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而我也感觉很满意了,是的,在这样的时代,能够获得这么大的产量,已经很满足了。“若是我大隋处处都是如公子所操持的韩城县一般,那天下太平盛世,便在眼前喽。”韩雄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道。“可惜,现如今大隋朝,真正能够安宁得了的地方,几乎没有了。”韩世谔撇了撇嘴冷笑道。

第四百零一章 疯狂的军备

“如今之韩城县,光是人口,就足以超过一个郡,而粮食收入,也绝对超过了过去一个郡的收入。再有一两年,真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韦云起揉着自己的胳膊笑道。看样子收割稻子的活计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这家伙的胳膊上抹了不少的药水,都是被稻叶给割出来的口子。

“最多一年了。”我抬起了头来,看着我在案头之上,摆着的日历,嗯,这玩意也是造纸厂做出来的,很好用,而看着上面的日期,本公子的心里边,颇为沉重,到得明年,天下将会更加的纷乱,到时候本公子也就该准备出手了。

“现在咱们的准备工作进行得如何了?”我深吸了一口气,朝着杨琼问道。“当然是指陆上的。”

“公子,现如今咱们韩城县共有五万余人,十个辎重步兵营,六十个步兵营,二十个骑兵营。每个步兵营五百六十人,每个骑兵营五百人。另外还有预备役七万人,自从公子您推行的军人受伤和退役者,能够获得许多令人羡慕的特权之后,报名参军的人十分踊跃,经过了精挑细选择,这七万预备役,皆是家中有弟兄的青壮年,加入预备役时间最短的有五个月,长的已经有一年,他们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随时可以转入现役。”

“不会耽误本县的生产生活吧?”韦云起不由得问道。

“不会的,如今咱们各个工厂里边,最小的造纸厂,都有近三千名工人。所有的工厂现如今都正在满负荷的生产。这七万预备役,除了每个月训练十天,而在年中和年末各训练一个月。平时,仍旧会去工厂正常上班,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们不上班的日子,按天数领取军饷……”杨琼摇了摇头道。

“咱们韩城县现在可不缺人,而且现如今每个月仍旧会有大约两万左右的流民会抵达韩城县,使得人口仍旧在持续的增长中。”

“嗯,铠甲和其他的武器装备怎么样了?”我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各式铁甲共计两千余套,皮甲七千副,而板链复合步兵甲甲一共有三万五千余套,全身板甲共计两千四百套,板链复合骑兵甲共计六千七百套。而横刀共计六万八千柄,钢弩照公子您的吩咐,四号钢弩已经开始在五个月前开始生产,目前月产量在三千柄上下。”

“另外,三号抛石机目前已经制作出了六十座中型抛石机,还有三十座准备用于码头防卫的大型投石机,另外,船用弩炮目前已经制作了一百三十五台。”

“另外,如今咱们所拥有的,可以作为战马使用的良马共计有一万一千余匹,不过其中母马近三千匹,而弩马现在共计有六千三百匹。而根据公子您的要求,我们的三个配种场,目前已经怀孕的母马有千匹,而已经生下的小马驹有五百余匹。据配种场的负责人说,这种和大宛马配种生下来的良马,的确要比过去的良马拥有更好的耐力和暴发力,而且各方面都有所增强。”

我点了点头答道:“母马还是不能动用,反正咱们就算是要出兵,也不可能连地盘都不顾了。而北韩关与南韩关皆需防守的话,至少要留下十个步兵营和五个骑兵营来进行防御。至于水路,我相信,以我们的战舰的能力,肯定能够让朝庭的水师只能无功而返。”

“公子的目光,是落在大兴城吧?”韦云起突然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我点了点头。“不错,不光是大兴城,我的目标,是整个关中。”

“怕是天下人谁都没有想到,公子以区区一县之力,屯积精锐之师五万,虎视西都,而如今,关中方宁,朝庭的兵马正在外四处平叛,若是时间一至,公子从韩城出兵……妙哉!”韦云起不由得击掌笑起来。“看样子,贤弟你择韩城县而治事,怕是也有这个原因的吧?”

我点了点头,继续言道:“关中沃土千里,人口密集,而且地处中原之侧,虽然也遭受了兵灾,可是相比起纷乱的中原而言,要好了许多,更有潼关之险。要只能够固守住潼关,关中便可休生养息,以图天下。”

“关中出了数次兵祸,可是粮价,却比起中原,要低上许多,你们可知道是因为什么吗?”本公子又问了一句,所有人都是摇了摇头。

“莫非这也与贤弟你有关?”韦云起很是吃惊的模样站起了身来。

“不错,这数年来,某在关中之地,共储粮近千万石,如今的关中之地各州县,都有我名下的粮店,正是因为有他们打压粮价,再加上数次兵祸都是波及不广,才能使得关中没有再出更大的变动。不过即便如此,我那近千万石的粮食,也已经耗费了近两百万石了。”我点了点头答道。

“原来如此,看来,公子还真是一心为了天下黎庶,千万石,那怎么也得数百万贯之巨吧?”杨琼也是一脸的惊骇之色说道。

“没那么多,其实本公子从大业八年末就开始收购,那时候的粮食还不贵,不过总计也耗费了近两百万贯钱帛。”我摇了摇头笑道。“关中、两湖之地,皆是我购粮之地,还好,这几年来,本公子还能挣着钱,虽说收购了这么多的粮食,但也没出什么问题。”

说真的,现在我至少有七百余万贯,这光是铜钱和丝帛,还不包括我的固定资产和马匹、铠甲这些玩意。若是再连这些也算上,光是百炼横刀,本公子就相当于有两千多万贯的资产。

而本公子现在是既有钱,又有粮,更有人,还有武器铠甲马匹,反正总之是啥都有了,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吹。

“看来贤弟还果真有先见之明,数年之前,就已经似乎料定了会有今日。”韩世谔一脸的愕然,冲本公子无奈地摇了摇头。“早知如此,韩某就应该在跟随楚国公造反之前,先来询一询贤弟你的意见才是。”

之后,大豆与谷子再一次获得了丰收,而韩城县的人口仍旧在持续地增加着,因为天下更乱了。

七月,江都新制造的龙舟完工,送到东都。宇文述劝炀帝巡游江都。右候卫大将军酒泉人赵才劝阻说:“如今百姓疲惫劳苦,国库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返回京师,安抚天下百姓。”

炀帝勃然大怒,把赵才交司吏处治,过了十天,炀帝才平息了怒气,将赵才放出。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让炀帝出行,但炀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坚决,没有敢于进谏的人。建节尉任宗上书极力劝谏,当天就在朝堂上被用杖打死。

七月初十,炀帝驾临江都,他命令越王杨侗与光禄大夫段达、太府卿元文都、检校民部尚书韦津、右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右司郎卢楚等人共同负责留守东都之事。韦津是韦孝宽的儿子。

炀帝以诗向宫人留别:“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奉信郎崔民象以盗贼充斥全国为由,在建国门上表劝阻江都之行,炀帝勃然大怒,先摘掉崔民象的下巴,然后将他处死。

七月十四,冯翊郡人孙华举兵为盗。虞世基以盗贼充斥请求炀帝派兵屯驻在洛口仓,炀帝说:“你是书生,必定还是恐惧畏缩。”炀帝到达巩县,命令有关部门将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仓内,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备不测。

炀帝到达汜水,奉信郎王爱仁后又上表请求炀帝返回西京,炀帝杀死王爱仁又继续南行。他到达梁郡,梁郡有人半路拦阻车驾上书说:“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天下就将不是陛下的了!”炀帝又将上书人杀死。这时,李子通占据海陵,左才相劫掠淮北,杜伏威屯兵于六合,他们各自拥有部众几万人。炀帝派光禄大夫陈棱率领宿卫精兵八千人去讨伐各路盗贼,连连取胜。

八月二十一日,贼帅赵万海率领部众几十万人,从恒山进犯高阳。

十月初六,许恭公宇文述去世。当初,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都是无赖之徒,宇文化及曾在东宫侍奉炀帝,炀帝对他宠信亲昵。炀帝即位,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炀帝巡视榆林时,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违犯禁令与突厥人做买卖,炀帝发怒,要杀掉他们,已经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头发披散开,随即,炀帝又释放了他们,将他们赐给宇文述为奴仆。宇文智及的弟弟宇文士及,因为娶了公主的缘故,常常看不起宇文智及,只有宇文化及和他亲近。宇文述去世,炀帝又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

而这个时候,李密再一次跳到了人们的视线之内,当初这家伙因杨玄感之乱被捕后,遁入山野,后投奔郝孝德,而郝孝德对其不以礼相待,本密又去投奔了王薄,而王薄也并没有在意这哥们。而最终李密困顿匮乏,到了剥树皮吃的地步。他隐藏在淮阳郡的村舍里,改换姓名,聚徒教书。郡县的官员怀疑他并去抓捕他,李密逃走,到他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家。丘君明不敢留李密住下,就把李密转送到游侠王秀才家藏匿。王秀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密。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向官府告发了这件事,炀帝命令丘怀义亲自把敕书送交梁郡通守杨汪,让他去收捕李密等人。杨汪派兵包围了王秀才家,正好李密外出,因而幸免,丘君明、王秀才都被官府处死。

第四百零二章 雀屏大叔心动了

而之后,李密投奔了瓦岗寨的翟让,又招集了一大批的人,使得瓦岗寨愈发地强盛起来。而之后,李密更是设计伏杀了张须陀。

在那之后,李密名声更是大盛,更是建立了自己的营署,单独统帅自己的部众,号称蒲山公营。

而裴元庆的爹裴仁基被杨广拜为新的河南讨捕大使,替代张须陀统领他的部下,迁到了虎牢镇守。

鄱阳的贼帅操师乞自称元兴王,建年号始兴。他率兵攻陷了豫章郡,任命同乡林士弘为大将军。炀帝下诏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率兵前去讨伐操师乞。操师乞中流矢而死,林士弘替代他统帅部众。林士弘与刘子翊在彭蠡湖交战,刘子翊战败身亡。林士弘军威大振,兵力达到十余万人。十二月,壬辰(初崐十),林士弘自称皇帝,国号楚,建年号太平。于是林士弘又攻取九江、临川、南康、宜春等郡,各地豪杰竞相杀死隋朝的郡守县令,以整个郡县来响应林士弘。北自九江、南到番禺的广大地域都为林士弘所据有。

炀帝下诏任命右骁卫将军唐公李渊为太原留守,任命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为李渊的副将,率兵讨伐甄翟儿。在雀鼠谷与甄翟儿遭遇,李渊才有几千人,而贼军包围李渊有好几重。李世民率领精兵救援李渊,将李渊从万众之中救出来,正好李渊步兵赶到,两军合击,大破甄翟儿。

张金称、郝孝德、孙宣雅、高士达、杨公卿等抢掠河北,攻陷郡县,隋朝的将帅相继败亡,只有虎贲中郎将蒲城人王辩、清河郡丞华阴人杨善会几次立功。杨善会前后与贼人交战七百余次,没有战败过。

炀帝派遣太仆卿杨义臣讨伐张金称,张金称在平恩县东北方向扎营,杨义臣率兵直抵临清县的西面,依据永济渠扎营,距张金称的营地有四十里,深沟高垒,不与张金称交战。张金称每天率兵到杨义臣营地的西面讨战,杨义臣穿戴铠甲率领着士兵,与张金称约定交战,但又不出战。直至天色将晚,张金称只好率军返回营地,第二天一早再来,这样过了一个来月,杨义臣竟然没有出战。

张金称以为杨义臣怯战,几次逼近他的营地辱骂他,杨义臣对张金称说:“你明天早晨来,我一定与你交战。”张金称因此轻敌,不再提防。杨义臣挑选精锐骑兵两千人,乘夜从馆陶渡河,趁张金称率兵离开营地,即进入张的营地袭击他的家属和辎重。张金称听到这个消息,率兵返回,杨义臣从后面袭击,张金称大败,仅与身边的人逃到清河郡东。一个多月后,杨善会讨伐并抓住了张金称,官吏在闹市中立一根木柱,将张金称的头悬吊起来,展开他的手足,让与他有仇的人割食其肉。张金称没死时,还不停地唱。炀帝下诏任命杨善会为清河通守。

涿郡通守郭绚率领一万余人讨伐高士达。高士达自认为才能谋略不如窦建德,于是就提拔窦建德为军司马,并把兵权交给了他。窦建德请高士达看守辎重,自己挑选精兵七千人抗击郭绚。他假称与高士达有矛盾而背叛了他,派人向郭绚请求投降,表示愿作郭绚的前锋,进攻高士达来立功赎罪。

郭绚相信了窦建德,率兵跟随窦建德到长河县,也不再防备他。窦建德突然袭击郭绚,杀获几千人,斩郭绚的首级献给高士达。张金称的余部也都归附了窦建德。杨义臣乘胜进军到平原,打算进入高鸡泊讨伐窦建德。窦建德对高士达说:“我观察了不少隋将,善于用兵的莫过于杨义臣了,如今他灭掉了张金称乘胜而来,锐不可挡,请您率兵避开他,让他欲战不得,耗费时间,将士疲劳厌倦,然后我们再乘机袭击他,杨义臣才能被攻破,否则,恐怕您不是他的对手。”高士达不听,他留下窦建德守营,自己率领精兵迎击杨义臣,取得小胜后,就纵酒畅饮。

窦建德听到后说:“东海公未能将敌打败就骄傲自大,灾祸不久就要到了。”五天后,杨义臣大破高士达,在阵前将高士达杀死,乘胜追击,直逼他的营地。营中的守军都溃散奔逃,窦建德仅和百余骑兵逃走,到了饶阳县,乘饶阳县没有防备,攻陷饶阳,收集兵卒三千人。杨义臣杀死了高士达,认为窦建德已不足为患,就率兵离去。窦建德返回平原,收集高士达所部的散兵,收集安葬死者,为高士达发丧,军威又重新大振。窦建德自称将军。原先,群盗抓住隋官及士族子弟都杀掉,唯独窦建德很好地对待他们,因此隋官中有些人就举城投降他,窦建德声势日渐浩大,拥有精兵十余万。

内史侍郎虞世基因为炀帝厌恶听到贼盗的情况,所以诸将及各地郡县告败求救的表奏,虞世基都把它们加以删改处理,不据实上报,只说:“鼠窃狗盗之徒,郡县官吏搜捕追逐,快要被彻底消灭了。希望陛下不要放在心上!”炀帝很以为然,有时还用杖责打据实报告的使者,以为说的都是谎话。因此盗贼遍布海内,攻陷郡县,炀帝都不知道。

杨义臣击败并收降河北的贼人几十万,他把情况写表上奏炀帝,炀帝看后感叹道:“我原来没听说盗贼到如此地步,杨义臣降服的贼怎么这样多?”虞世基回答:“小贼虽然多,但不足为虑,杨义臣击败小贼,却拥兵不少,将帅久在朝廷之外,这样是最不适宜的。”炀帝说:“你说的是。”于是派人追回杨义臣,遣散他的士兵,盗贼因此又重新强盛起来。

炀帝到了江都,凡江、淮各郡官员谒见的,炀帝专问进献礼品的多少崐。礼多则越级升迁郡丞、县守,礼少的则恣肆地黜免官职。江都郡丞王世充进献铜镜屏风,升为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为江都郡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