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攻略-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约剖牧髅竦牡嚼矗帽竟佑涤辛舜罅康睦土Γ偌由媳竟铀竦玫穆砥ィ烟锏兀杂谖叶裕翟谑乔岫拙佟

照估计来算的话,二十五万亩土地,至少能够收获一百二十五万石的粮食,拿一半作为租金还给农民,那本公至少还能够有七十万石的粮食可供使用。

去岁,只收购到了不到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这主要还是因为战乱的原因。但是再加上租田获得的粮食,现在,本公子拥有的储粮,已经超过了八百万石。

遗憾的是,去岁在刘迦论匪患消除之后,只与突厥人做了一次酒马贸易,这一次,收获了三千匹弩马,和一千五匹良马。

没办法,中原混乱,这样的贸易,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很难在持续下去,所以,突厥人很是担心商路断绝,一次性的拿出了差不多相当于过去三次的贸易量。

不过至那之外,直到如今,都没有突厥商队再次出现。不过对此,本公子倒不觉得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现在,本公子已经把那几个山谷都利用了起来,而且要感谢那些突厥人,在最后一次贸易中,他们送过来的良马和驽马里边,都约有一半是母马,那个突厥佬还振振有词,认为是本公子赚了偏宜。

虽然母马不适合当座骑,但是,有了母马,草原上的马群才能繁衍生息,从这一点来说,本公子是大赚特赚了,而且这票突厥人也很坚决,要么,按原价交易,要么,他们就拉回去。

而本公子最终心中暗乐,表面上去很是决定地压价讨价还价许久,最终才很是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而得到的那些弩马和良马中的母马,全被挑选择了出来,饲养在其他的山谷中,而本公子的那些大宛马,它们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就连本公子现在所骑的,都是一匹普通的良马,而那七匹公马,全都成为了优秀的种马,让他们在那些牧人的帮忙之下去改良那些马群的血统,增加优秀马种的数量。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宛马优良的血脉,一定会让这些良马变得更加的高大矫健,更富有耐力。而那些弩马,也应该能够获得一定的改良。

我很清楚,突厥人也应该意识到了大隋朝,怕是已经摇摇欲坠了,这些游牧民族的豺狼性格,已经开始在发酵,或者说,他们已经磨刀霍霍,虎视中原。这或许是为什么,给我送来的马匹里边掺杂着大量母马的原因,因为在战场上,公马更具有冲击力和暴发力,而且耐力也远远长于母马。母马相较而言,在这些方面要逊色许多,虽然很温顺,容易驯养,但是,却不是战士的好帮手。

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平静的大隋末期

所以,这也是什么,华夏民族在使用战马,都是采用将公马给太监掉的技术,以兔公马在发情的时候难以控制,记得历史上就有记载,安史之乱中,李光弼对史思明就曾使用过这种方法,用大量的母马去勾引叛军的军马,结果一举夺得数千匹军马。

而游牧民族则很少会干这样的活计,因为马匹等牲畜就是他们的命根,万一把其他公马都给骟掉之后,种马呃屁了肿么办?

再说了,想要骟马,那得有技术不是?想想华夏五千年文明,唔……太监技术这玩意可不是啥好东西,但至少连人都能骟了,何况于马?

反正现在本公子用不着那么多的公马,到来的母马也是很不错地。我所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培养改良出来的马种,争取让华夏大地上,除了蒙古马之外,还有纯种大宛马,当然也还有改良马种。

而现如今,韩城县民兵已经达到了七千人,这些人中,有两千是原本韩城县的百姓,另外五千,多是多流民之中招募来的。只不过,经常让人看到的,仍旧只有一千民兵,而本公子的那些部曲,再加上吸收了一票逃兵精锐之后,已经组成了一只人数达到两千人的骑兵队伍。

只不过,他们的训练都是在那些隐蔽的山谷中进行,从来没有出现在人前过。不得不说,韩世谔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跟随其父韩世谔征战过沙场,得到了其父言传身教育的他,对于骑兵的战术极为精通。

而在得到了本公子交给他的兵书《步兵操典》之后,这家伙对我配服得五体投地,就差点想抱着俺的大腿叫主公了,他已经很清楚,本公子绝对不是效忠杨广的那种愚臣,而是有志开创一个崭新未来的伟大智者。

所以,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在了军事训练中,并且对于《步兵操典》推崇倍致,可以说,这五千民兵,还有一千五精骑,单从训练角度而言,绝对是这个世界是最优秀的,最精锐的,也是最严格的军队。

哪怕是那些大隋朝的精锐府兵,也远远不及,对于本公子暗中发展势力和实力,杨琼与那韩雄这二位很早就看出来了,不过这二位,已然铁了心要跟我走下去,因为,他们很清楚,乱世已经到来,正是需要强大的实力,才能够让一切,恢复和平与安宁。

更何况,董纯哎心泣血的在为国家效命,连战连胜,平定四方,他的战功所换来的,只是因为一句馋言,就被下狱斩杀。让他们已经对朝庭完全地去失了希望,不光是他们,更何况在本公子的暗中指使的刻意宣传之下,韩城县上上下下,对于那位闹得天怒人怨的大隋天子,没有一丁点的好感。再加上那些流民也正是因为杨广的三征高句丽而闹得家破人亡,别说是好感,怕是仇恨值都是MAX的,只不过,没有人站出来引导罢了。

是的,现在我们相当于已经成为了一个预谋造反团伙,但是现在,仅仅只是在预谋还有筹划以及准备当中,总而言之,我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天下失控的那一刻的到来。

而从长安传来的消息来看,杨广对于天下所发生的一切,越来越厌倦,或者说他已经达以了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了。就在上个月,我收到了一个消息,申国公李浑宗族三十二人皆尽处斩,而其余人等,皆贬徙往岭南。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当初迁都大兴之时,申国公李穆去世,他的孙子李筠承袭了申国公的爵位,而他的叔父左武卫将军李浑对李筠的吝啬很是气忿,就派其兄子李善衡杀害了李筠,却说他的堂侄李瞿昙干的,让他抵命。

李浑对他的妻兄左卫率宇文述说:“如果我能承袭申明公的爵位,我就每年奉送您一半的国赋。”宇文述就替李浑在太子面前说情,并上奏文帝,文帝就让李浑继承了李穆的爵位。

宇文述非常恨李浑。炀帝即位,李浑屡次升迁作到右骁卫大将军,改封为公。炀帝因为李浑家族门第强盛,对他很猜忌。正好有方士安伽说:“李氏当为天子”,他劝说炀帝杀尽天下姓李的人。

李浑的侄子将作监李敏,小名洪儿。炀帝怀疑这个名字正好应验了谶语,曾当面告诉李敏这件事,希望李敏能自杀。李敏大为恐惧,他几次与李浑及李善衡避开他人私下交谈。宇文述在炀帝面前说李浑的坏话,还让虎贲郎将裴仁基上表告发李浑要谋反。

炀帝将李浑等各家关进监狱,派尚书左丞元文都、御史大夫裴蕴一起治李浑的罪。他们审问了几天,搞不出李浑要谋反的罪状,就据实上报炀帝。炀帝改派宇文述尽力追究李浑的罪状,宇文述诱教李敏的妻子宇文氏上表诬告李浑策划趁着隋军渡辽河时崐,与家里子弟中作将领的一起袭取御营,然后拥立李敏为天子。

宇文述拿着这个诬告状入见并奏报给炀帝,炀帝对于宇文述的忠诚,很是感激涕林。而后就是一天之前,也就是三月初五,炀帝把李浑、李敏、李善衡及其宗族三十二人处死,三族之内的亲属,都流放到边远地区。

可以想见,如今的杨广,已经失去了过去的英明与神武,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对其他人的猜忌和防备,还有那种失去了动力的颓然与暴燥。

现在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渐渐地符合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所作所为了,至少,李氏一门被诛,给天下带来的震动,不亚于当初杨玄感叛变带来的震动。

“对了,袁天罡那家伙现在怎么样?”我突然想到了那个险些被我遗忘掉的历史名人,主要是这家伙着实让人无语,就在去年,居然也溜到了本公子这里蹲起,说是要求学,争取把算学这一门课程学习精深。

嗯,不得不说,这家伙的确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自从本公子任命为韩城县督学官之后,干得很是兢兢业业,只不过,他总是显得有些鬼鬼崇崇的,嗯,当然主要是针对我而言,这家伙至从来到了韩城县之后,很少给人算过命,具我所知的他只给韩世谔看过面相。

不过,对于袁天罡是怎么讲述他未来命运的事,韩世谔却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做事显得更加的努力和勤奋。

另外,本公子身为优秀穿越人士,当然不会相信命运是不能改变的,因为,本公子已经在改变自己,还包括我身边许许多多人的命运,所以,对于能不能找这位历史著名神棍算命,本公子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我倒很想看看,那些他曾经算过命,却又被本公子改变了命运的人,会让袁天罡这神棍产生怎样的震惊。

“这段时间袁先生也是挺忙的,三个学校来回的跑,前两日看到他,似乎都廋了一圈。”青霞姐轻笑了一声低言道。

我很满意地道:“想不到他还真是挺勇于任事的,这样吧,着人再给他多派两名助手,我可不希望这位袁天罡,因为劳累过度,而倒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对了,那家伙应该没在韩城县发些什么端倪了吧?”

“放心吧公子,您交待下去的事情,大家都在很认真的执行,更何况,袁先生更在意的是算学之数,对于其他的事情,倒是没有太在意。”青霞姐的手继续在我的额头上轻轻地按压,一面小声地说道。“更何况,像袁先生这样的精明之人,他焉能看不清楚大隋,已经没有多少时日吗?”

我点了点头,是啊,过去,或许只有本公子在繁荣与强盛中,才能够看到大隋的隐忧,而现如今,没能看出大隋朝怕是快要撑不下去的人,还真没几个。

只不过,杨玄感的失败,让所有人都不敢轻举妄动,都在期待着,审视着机遇的出现。

“对了,给我拿块那个新制的压缩饼干过来,公子我有些饿了。”按摩了良久,总算是觉得头脑舒服的了许多的我坐起了身来,活动了下胳膊,朝着青霞姐道。

“公子您这口味还真怪,若是饿了,让人去备膳食就是,怎么就喜欢吃那种又干又硬的东西。”青霞姐很是悻悻地瞪了我一眼,不过还是乖乖的从房间的另一头拿来了一个三寸见方正方形,厚度约有两公分多的纸包装事物拿了过来。

“嘿嘿,习惯问题,我小时候就喜欢吃这玩意,到了现在,还是改不了这习惯。”我冲青霞姐笑了笑,接过了这块压缩饼干。就迫不及待地从那切口处,将包装撕开。

这是外面一层厚油纸,里边是一层锡纸,这是真正的锡纸,而不是后世的铝箔纸,因为现在想要把铝弄出来,本公子还没有那么牛叉的本事去搞电解铝。

而这包装袋采用的天然的鱼胶进行粘合的,有着良好的密封性能,所以,这样一块压缩饼干,足足有半斤重,而其中的营养价植,绝对足够一个成年人大半天的消耗。嗯,这玩意也是本公子的发明创造之一,用的是发酵好的面粉、还有糖、油、食盐、芝麻,肉松,再加水,弄出来的,而且,还需要压缩,使得这么一小半的压缩饼干的份量十足。

第三百五十三章 战争的准备

不过我手里边的这种是第二期产品,里边还掺入了鸡蛋和奶油,使得口感更好,更让人嘴馋,反正我在还没穿越之前,最喜欢的零嘴之一就是那种等上售卖的压缩饼干。

不过跟那种相比起来,我觉得现在自己正吃的这玩意口感更好,也更香,遗憾的就是这玩意比那种街上售卖的要更硬,挺费牙力的。

“你不尝一点?这可是新货色。”我嚼着压缩饼干,一面含糊的嘟囔道。把那块饼干递到了青霞姐的跟前,青霞姐只能轻叹了一口气,咬了一小口细嚼起来,良久才道:“味道是好了些,可就是挺费牙的。”

“没办法,不过,至少味道不错,若是能够有个小锅一煮,那肯定就是一锅很美味的粥。”本公子洋洋得意地道。“这玩意相比起那些过去的米面,要更适合作为军粮使用。”

“这倒真是,这东西的运输也能方便,体积也小,一个民兵,至少能够在他的背包里边携带十块二十块这样的压缩饼干。”青霞姐抿了抿嘴,咽下去之后笑道。

“那是当然。”军队负重是个大问题,而军粮更是大问题,从上次的炒面里边,我就获得了灵感,可惜遗憾的是,包装是个大问题,最终,还是心灵手巧的青霞姐给我出了主意。

用油纸和锡纸包装,然后用鱼胶粘合之后,扔在水里边一天一夜,打开来,里边的东西仍旧是干的,这终于让本公子拥有了信心,现在虽然没有罐头,但是本公子却制作出了压缩军粮,这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只不过第一次做出来的军粮,在口感方面,还有在提供的卡路里方面,可能仍旧有些缺陷,所以本公子又派人制作了最新型号的军粮,经过了实际测试,这种大块的压缩饼干只需要一块半,再加上一点奶酪和茶叶,完全足够一位士兵一天的消耗。

相比起过去,一个士兵,想要野外行军十天,那身上就得挂上一个沉重的米袋子,而现在,每个士兵只需要在自己的行军背包里边塞上十五块这玩意,还有两块奶酪和一小块茶叶,就足以完成十天的远征。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只是在测试和准备阶段,但是,像韩世谔这样的军中宿将却很是震撼,对于本公子给部曲民兵所装备的那些装备,既让他无语,又让他五体投地。

所有一切看似毫无必要却又零散的玩意,都有着他们恰到好处的用途,而且,绑腿的出现,让连续几天的越野行军,成为了可能。甚至韩世谔曾经有一次带领着这些士卒,沿着黄河北上行军,最远走到了银州一带,而且还是隐蔽行军。

一来一回,差不多一千里路,而他们,一共只花了十二天的功夫,这或许是人类第一次长途行军训练,而他们所带的口粮,直到回来,每个人都还剩下几块压缩饼干。

本公子终于确定了这玩意对于军事行动的好处,只不过,现在还不是大规模制作的时候,至少还没那必要,只是做出了足够全军十天训练的消耗量而已。

因为根据历史,今天,应该会发生一件大事,而这件大事,就是在历史上,今天隋炀帝杨广将会巡视北塞,到了雁门,会被数十万突厥兵包围,突厥兵急攻雁门关。后赖吏部尚书樊子盖设计送出诏书,募兵来救,帝又遣间使求救于义成公主,公主遣使告始毕云北边有急。而东都及诸郡援兵将至,始毕解围去。杨广才始得脱险。

应该会是在秋天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什么时候我记不住了。一想到又有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我的眼前发生,这让我的心情很是复杂,既希望始毕可汗能够成功,又不希望杨广在这个时候,让始毕可汗给宰了,毕竟他是中原的皇帝,不该死在那些游牧民族的手中。

或许,这也是本公子获得更大注目的一个机会,我希望,杨广到时候能够识相一点,让本公子去干个将军或者太守,可问题是,我又舍不得这里的一切。

而观德王已经过世,本公子在朝中可没有啥人,不过,我相信,若是本公子能够立下大功的话,区区一个韩城县的县令,想必不会有人来跟我争夺才是。

“公子,长安来好消息了。”李元芳带着兴奋的声音传入了房中,很快,他递过来的情报,让本公子不由得扬起了眉头。如此一来,我那位岳父,就有了展示自己军事才华的机会了,只要能够立下大功,相信那位当今天子,应该会有所表示,说不定今岁,我那位岳父就能够主掌地方,只要经营得法,等看到大势适合,李渊会跳出来,高举大旗的。

“公子,什么消息让你这么激动?”青霞姐有些好奇地道。

“天子巡幸太原,正在汾阳宫避暑呢,呵呵,如今山西之地流寇盗贼四起,很不安宁,所以,天下下诏,命我那位岳父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承担郡县选补的文武官员升迁贬退的职责,还负责征发河东之兵,讨伐群盗贼。”我笑了笑答道。

“似乎,又一件事,走到了公子您所看到的路途,不是吗?”青霞姐笑眯眯地给我呈上了茶水笑道。“这是自然。”本公子很是洋洋得意地道。

“真是奇怪,公子您似乎一直不慌不忙的,可是,仿佛一件件的事情,都在你的预料之中,如今韩城县上下,齐心一致,您为何还这样眼看着,却没有动作?”青霞姐看着我摇了摇头轻声地道。

“一句话,实力仍旧不够。而且,也还没有到适合的时机。”我轻叹了一口气。“有时候,看着这一件件明知道会发生的事情,出现在眼前,却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阻止发生,这种心情,实在是……”

我的话语里边透着苦涩,是的,正是因为这个,我才那么努力地去做,但是到得现在,仍旧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值,哪怕是那五千民兵,一千五的骑兵,训练得再是精锐,毕竟人数太少了点。

青霞姐挪到了我的身边,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秋水双眸,情意绵绵地注视着我。“公子,青霞知道您所为的,乃是天下,而非是一朝一国,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吧,照着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希望能够看到你曾经述说过的,那样的王朝,不会再有王朝更替,不会再战乱频发,中原,也不再受到草原的侵拢。您还记得当时您说的这些吗?”

“当然,我还记得我所说过的一切。正是为了这个梦想,所以,我才会等待,努力地积累着足够的力量,在适当的时间,华夏的命运,将会因我的手,而发生巨大的改变。”我搂住了她,嗅着她的发香,目光望向窗外,一字一句地,无比坚决地道。

青霞姐那微凉的纤手,抚在了我的脸颊上,俏脸上,露出了一个娇艳而又满足的笑容。“青霞期待着,能够看到公子所做的伟业……唔。”

她的红唇被我堵住,亲吻着身下的女子,看着青霞姐俏脸晕红,虚弱无力的俏模样,本公子很是洋洋得意,本公子的肺活量,终于超过她了。

“两千五百套罩衣,至少要赶在七月初必须做出来,还有一百辆偏箱马车,还有需要足够的长矛,横刀,另外,两千五百顶头盔,还有两千套镶铁皮甲,五百套镶甲片式链甲,咱们好歹也跟那些叛军交战过,就说是缴获的一批甲仗修补出来的,也能说得过去。”我坐在榻上,一面考虑,一面说道。

旁边,青霞姐正飞快地记录着,而杨琼、韩世谔与韩雄在那一边听,一面颔首不已。

“公子,现如今,库存的全身甲有一千套,单独的胸甲有五千副,镶甲片式链甲甲具五千套,镶铁皮甲只有一千套,既然公子需要,最多二十天的时间,就能够凑足。另外还有皮甲八百套,手排五千张,巨盾只有十几副,这全是缴获的。”兵工厂主管白杰看着手中的报表,一面说道。

“另外,百炼横刀三千柄,五十炼的有九千三百七十余柄,另外,照公子您的吩咐,钢弩没有大批量的制作,目前仅仅有一号钢弩七具,二号钢弩十三具,三号钢弩七具。”

“……弓一千张,弩七百具,长矛有五千杆,弩矢、箭矢各三十万支,原来的竹制鸡毛箭,仍旧留存在关隘处,并没有计入。”

“嗯,钢弩还是选别弄,这件武器,还不出出现的时候。重要的是,多多训练那些新来的铁匠,让他们也都熟悉了我们的制作流程,还有长度规范。不过,等到了七月份,那时候的软钢,应该能够正确的冶炼出来,到时候再大批量制作便是。”我清了清嗓子言道。软钢已经能够炼出来了,这种弹性极好的钢材,正是制作弓弩的好东西,但是现在软钢的质量并不稳定,正在那些冶炼的老匠师们,正在琢磨,怎么才能够让软钢的产出,也跟其他钢材一般,获得足够稳定的质量。另外,我也让工匠们利用现在产出的软钢制作样品,争取能够制作用,耗费材料最少,功率最优秀的钢弩。等到时候流水线生产之时,相信肯定能一撅而就。

第三百五十四章 雁门被困

至于这个时代的弓弩制作,不仅制弓在材料的要求十分严格,对具体的工艺步骤也有细致的规定。“取六材必以其时,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冬天剖析弓干木理自然平滑细密;春天治角,自然润泽和柔;夏天治筋,自然不会纠结;秋天合拢诸材,白然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故可修治外表。春天装上弓弦,再藏置一年,方可使用。

上述繁复的工艺程序,需跨越两至三年时间。在制弓作坊中,由于各项工作可交错进行,流水作业,故每年都会有成批的成品,但就一张弓而言,其工时是无法缩短的。复合弓的制造代表了古代制弓术的高峰,可问题是,本公子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做这么繁琐的事吗?

至少我没有,更何况钢弩的出现,让本公子能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获得远程武器的成品,何乐而不为?

现如今,最重要的大事,就是简易车床的使用,嗯,这玩意很简单,只要看到过缝纫机的人都会很清楚,最老式的机床,甚至其复杂程度都还没有缝纫机精密。

因为在我的各种工厂里边,水车的使用是最为频繁的,但是,因为多采用木质结构,很容易发生损坏,影响工程的进度,所以本公子从那时起就开始考虑车床的使用。

来到了这里近一年的时间里,跟那些工匠共伙设计,总算是弄出了第一部机床,而现在,机床已经能够车螺纹了,另外,还制作出了钢珠轴承。

使得现在的车辆极大的减小了摩擦力,另外,还有那向钢板减震的出现,让车辆显得更加的平稳,目前弹簧仍旧在研制当中。

嗯,不得不说,招募来的大量流民,对于本公子而言,这简直就是一个聚宝盆,里边各种各样的人材数不胜数,光是铁匠,就有三百余位。

另外还有什么裁缝,木匠,鞋匠,医生,农业能手,经商的人材,甚至还有一些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总而言之,本公子尽量让他们人尽其才。

可以说一开始,韩城县仅仅是像一座大工厂,而现如今的韩城县,更像是一座新兴的都市。虽然陆路交通不发达,但是水路贸易的增长,达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现如今,韩城县的船队有载重两千五石的中型沙船二十七艘,而现如今船坞从过去的个位数,已经增长到了二十七个,每月能够离开的沙船有三艘。

而这种速度快捷,运载量大,浅滩也不容易搁浅的新式船舶,很是受人的欢迎,到现在唯止,只出售了两艘。因为本公子自己用来运货都感觉还不够。

其中还有三个船坞,是专门的研制新式船舶的基地,现在,所研制出来的有小型和中型的福船、盖伦船和飞剪船。通过试船,证明了飞剪船这玩意的速度,是目前已知的船舶中,速度最为快捷的,就算是沙船也追赶不上。

想想也是,这玩意可是在蒸汽机船到达之前,世界是最快速度的远洋船舶。不快才怪。

很遗憾,本公子所处在的是中原腹地,距离出海口实在是太过遥远,所以,现在只能在样船上不停的测试以及训练那些水手,以便让他们能够熟悉这些船舶的操作,为未来的远航,打下基础。

在那距离韩城县约二十七里地的一处山谷,这里,才是真正的军营,这里驻扎着五千士卒,所有的将士都在进行着艰苦的训练,看着那些士兵,举着弓弩,而弓弩之上还坠着石块,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保持手的稳定。

而不远处的河滩位置,士卒们正在那里的捉对厮杀,用的全是不开锋的武器,可即便这样,真要挨上一下,最少也得青紫三五天。

而另外一个地方的士卒,正在进行着攀岩训练,还有那广阔的校场上,大约一个营的士卒,正全副武装,背着行囊肃立在那里,他们这是要准备野外行营,并且还需要在外露营,这样的野外长途行营训练,是经常性开展的科目,主要就是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和持久力。

站在那幢位于军营依山一侧的高楼之上,本公子欣赏着这些士卒们的训练,旁边,李元芳等人,还有韩世谔与韩雄尽数在此。

“贤弟你真的敢料定天子会在北疆遭遇危机吗?”身形魁梧,披挂着铁甲的韩世谔抚着颔下的浓须,看着那些正在艰苦训练的士卒,皱起了眉头言道。

“如今的突厥,跟我大隋,已经有了很多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前些日子裴左丞设计杀掉史蜀胡悉之事,已然激怒了始毕可汗。”说到了这,我不禁有些无奈。

如此,大隋朝已经风雨飘摇,而右光禄大夫、尚书左丞,隋朝重要的顾问大臣之一,出色的外交家,战略家,同时也是个地理,民族问题专家裴矩。他已经意识到,相比起如今的大隋朝而言,突厥始毕可汗部众逐渐强盛,会对大隋造成巨大的威胁,特地向杨广献策分散突厥始毕可汗的势力。

杨广听从了裴矩的意见,打算以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但是,惧于始毕可汗之威,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

而这件事,让始毕可汗对大隋朝产生了怨恨。而突厥的大臣史蜀胡悉头善长于试图,为始毕可汗所重。裴矩诈称与史蜀胡悉做买卖,将史蜀胡悉诱骗之马邑杀之。然后杨广派使者向始毕可汗宣布诏令,言称史蜀胡悉背叛始毕可汗来降大隋,天子为了维护你的权威,帮你的忙,把那家伙给宰了。

而始毕也不是傻鸟,在得知了这个情况之后,决定不再入朝。而今,杨广意欲巡边视查,已然对杨广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的始毕可汗,怎么可能会轻易地放过这样的机会?

再说了,如今中原纷乱,始毕的野心,怕是已经开始熊熊地燃烧了起来。若是能够擒住杨广,或者杀之,原本已经乱成一锅粥的中原,怕是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模样,到了那时候,说不定,他就能够如他的祖先们一般,入主富庶的中原大地。

“贤弟言之有理,不过,你就真的能确定若是你往援之,杨广定能得脱吗?”韩世谔抚须良久,方自言道。

“救不救,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这一次的援救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利益,这才是最关键的。”本公子眉头一扬笑道。

杨琼点了点头赞同道:“不错,咱们现在的实力仍旧不够,不过一县之地,能够训练出万余精锐,已近极限。若是想要拥有更大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