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宝级艺术家-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珙桐设计师是我的偶像,我太痴迷他的作品了,不管是卢浮宫金字塔、还是雪梨歌剧院甚至那光之教堂都让我心潮澎湃。”

    “我们芝加哥,我们美利坚才是白珙桐设计师能够肆无忌惮施展才华的地方!”

    。。。。。。

    从去年开始,白珙桐就是美利坚现代派内部杂志、报刊以及前沿消息版面的常客。

    白珙桐虽然从未到过芝加哥,到过美利坚,却在这座城市,这座国家拥有着无数的粉丝与追随者。

    “芝加哥欢迎白珙桐设计师!”

    美利坚现代派官方网站首页更新了消息,打出大大的字符。

    芝加哥城市内,一红一黑两辆敞篷玛莎拉蒂跑车穿梭于街道间。

    节奏感十足的乐曲自车载音响中传出。

    跑车在一座座大楼前停下,又不断的发动。

    “白珙桐设计师,这是第一莱特尔大厦,是现代派第一代设计师,最初推动者之一工程师詹尼设计。”

    “白珙桐设计师,这是詹尼设计师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办公楼,它标志着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这是第一座使用钢铁材质设计的框架结构!”

    “白珙桐设计师,这是芝加哥cps百货公司大楼,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位鼎力支柱大师沙利文先生所做。”

    “白珙桐设计师,这是芝加哥礼堂大楼。。。”

    芝加哥乃至全美的现代派设计师议论的焦点白珙桐此时却是正为艾德里安。史密斯的带领下游览着芝加哥市区。

    一座座里程碑式的建筑被收入眼底。

    这座城市似乎蔓延着一股激情,这座城市更是第一座与白珙桐记忆中有几分相似的城市。

    到了下午时分,临近傍晚。

    两辆车子停在了芝加哥河与密歇根湖的交汇处,是一处放松赏景的绝好地方。

    白珙桐、半夏、芊合、苏木、黑川雅之被艾德里安。史密斯引导着走向一座广场。

    “在十九世纪末,我们芝加哥发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火。”

    艾德里安。史密斯还在讲解着:“那场大火几乎烧毁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建筑。”

    “为了最快最省地在最短时间内新建出最大量的房屋,在当时已有材料和建筑手段中,我们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选择了一种新建筑风格:高层、铁或钢框架、箱式结构。”

    “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重量,外墙不再需要承重功能。。。”

    艾德里安露出思嘱,顿了顿继续说道:

    “那是一场属于全城市的新建,那场大火让我们首先尝试建造钢铁结构的建筑,进而促使现代建筑学的诞生与发展。”

    “我们将因这场火灾带来的建筑流派命名为芝加哥学派,在之后更改称呼为美利坚现代派。”

    众人来到了广场,站在这里向湖上望去,能够看见两道防波堤远远伸向湖中,围成一个港湾,两座灯塔遥相呼应,为进出港的船舶指引方位。

    港湾中横卧一道石堤,把港湾分隔成内外两个区域,石堤上停满了海鸥,成了一座小小的鸟岛。

    在广场北侧有一座海军码头,那岸边停泊着许多豪华游艇,其中还有着一艘消防艇。

    广场上十分热闹,有老人、孩童,有年轻的情侣、中年的夫妇。。。

    有人漫步,有人远眺,有人垂着湖风享受傍晚的时光。。。

    亦有年轻的艺术家们支着马札写生、绘画。。。

    隔着湖滨,向对岸望去能看见芝加哥城市的边线,一幢幢大厦的身影鳞次栉比,在天空中勾划出雄伟的天际线,有几幢高楼的尖形屋顶上,还射出探照灯的闪烁光芒,好像巨人在眨着眼睛。

    众人四散而开各自寻着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份美景。

    珙桐则望着湖对岸由一座座高楼大厦组合成的乐曲音符,露出思索:

    “在另一个世界,十九世纪末期的那场大火亦是出现并促成了自芝加哥学派这一现代派建筑中十分重要的学派。”

    “而不同的地方同样是在那个时间段,这个世界的四位旗手大师未曾诞生,在同期英国、欧洲应该出现并发展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之后的新艺术运动却只冒了个头就被消泯。”

    “是古典流派的手段还是蝴蝶效应?”

    “十分有意思的是,那个世界的芝加哥学派虽然影响力惊人可却终归是昙花一现,被当时的美利坚人认为是缺少历史传统,也缺少文化,没有深度、没有分量,不登大雅之堂。”

    “认为它只是在特殊地点和时间为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只十余年间就消散了。”

    “可这个世界的芝加哥学派却反而越发鼎盛,甚至成了现代派的源头。。。”

    白珙桐摇了摇头不去想那变化,他露出丝轻笑,凝神望着湖对岸鳞次栉比的高楼,眼眸闪烁着晶莹。

    他似乎在自言自语:

    “这处天际线可还不够美妙!”

第两百章 重构城市天际线 (求订阅)

    “快看!”

    “哇,那个东方人是要做什么?”

    “过去看看。”

    湖滨前的广场上,有白皮肤、黑皮肤乃至黄皮肤的芝加哥人视线纷纷被被一处所吸引。

    他们张望着,指指点点,神色间露出好奇。

    在他们指点的方向,只看见有青年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广场四周写生的年轻艺术家们画板都借了过来,跟着一块块排整齐,那纸面与纸面连成了长卷。

    人们走近观望,不经意间在青年的身后围成了半圆。

    “桐哥这是要干什么?”

    “看这样子是打算写生。”

    “兴致来了。”

    芊合、苏木、半夏以及黑川雅之与艾德里安。史密斯五人也驻足打量。

    人群中央,那黄皮肤的青年白珙桐手捏着大型号的圆头毛笔神情专注的看着湖面以及湖后鳞次栉比的建筑群。

    没多久,似是将景色铭记在了脑海中于是拉开了架势提笔落与纸上。

    从最左边的画纸开始,大大的笔触以极快的速度拉开。

    有水渍顺延着纸张淌下留出轨迹。

    当白珙桐开始画起时,他身后的众人议论声都小上了许多,年迈的白人老者,壮硕的黑人中年,嘻哈的青年们都凝神看着画面。

    白珙桐动作不断,每一笔,每一笔看着让人都心生哆嗦,他的动作似乎十分粗糙。

    一个个色块迅速出现,由左及右。

    “这是湖景以及对岸建筑景色的长卷。”

    很快有人认了出来,低呼道。

    画面越来越完整,渐渐粗糙感被整体所掩盖,湖泊以及湖岸边高高低低的建筑连绵,那建筑仿佛是一颗颗乐符在天地间演绎着美妙的曲调。

    白珙桐的笔下,长卷上的画面浑厚、粗犷、劲拔,建筑也并不细致甚至没有任何的细节,只是一个个色块。

    可纵使是色块,人们却能清晰的一一对认出湖对岸的相应高楼大厦。

    围观的芝加哥市民们、游客们脸上露出赞叹,认为这是一幅十分不同的写生画卷。

    越来越多的人或掏出手机,或端起相机开始不断拍摄。

    人群中艾德里安。史密斯、黑川雅之有些莫名,却心有灵犀似得同时抬头互相望了一眼。

    “不对!”

    “湖对岸对应的地方没有这座建筑!”

    就在这时,突然有人惊呼出声。

    只看见在长卷靠右三分之一的位置,白珙桐在画完一个色块后,视线不再落与湖岸而是笔触猛地顺势向上勾起!

    白珙桐神情兴奋,动作自然极了,就好像一首乐曲的曲调到了这处就该是这样,节奏就该变得高昂!

    听见惊呼,黑川雅之两人心中陡然打了个激灵,当即看向珙桐。

    他们看见了画面,只见到在白珙桐的笔下,那河岸的写生图画中,有色块宛如银光闪烁,像一支巨大的白玉簪拔地而起,直冲向云霄。

    体块十分纤细,高度似乎惊人,只一出现就俯视起其身旁的建筑。

    白珙桐笔下越快,白玉簪似得形体描绘完毕后,又顺延而下,乐曲的节奏似乎回归正常,每个体块再次能于湖岸边寻到对应。

    不久后,白珙桐停笔,一块块画板拼成的长卷毫无遮掩的、完整的展现在众人眼前。

    整个画卷色彩浑然一体,高低的建筑勾勒出最美好的天际线!

    可让人震撼的却绝不是这个,而是只要看着画面,所有人的视线中心都不自觉的向长卷靠右三分之一处移动。

    那里静静立着一座闪烁着银光,纤细修长的建筑,那建筑高贵优雅,仿佛大家闺秀,却又矛盾的流露出女王般的气质。

    “湖对岸好好像没有这座建筑。”

    一位二十余岁金发碧眼的姑娘迟疑的说道。

    “对应位置的那个地方是一座十层的老旧办公楼,这座建筑是这位东方的艺术家臆想出来的!”

    一位黑人中年肯定道。

    “可是她太漂亮了,只一出现,那些其余的高楼大厦都如丑小鸭一般。”

    “她仿佛本就该立在那里,她是这首美妙乐曲的最高点!”

    “她重新构架出了芝加哥这湖岸边城市的天际线!”

    “应该找一位设计师将她设计出来,她绝对会是芝加哥的新地标,会是我们的骄傲!”

    这些市民们有足够的艺术修养,他们能够看出长卷的不俗。

    所有的精彩点都在那陡然高起的,如白玉簪般的建筑上。

    艾德里安。史密斯眼睛瞪的大大的整个人都要跳起了,他能看出的最多,心中的情绪也最是强烈。

    他回想着白珙桐先前勾画时的姿态,那模样仿佛没有经过思考,只是跟随着节奏的跃动而跃动,只是该如此就顺势如此!

    这是一种建立了自己的美学观念将之融入到骨髓血液中,是设计手法,也是本能的体现。

    黑川雅之长吐出口气,心里早为白珙桐的妖孽而习惯。

    他看着那画面,看着那优雅立着的建筑体块,虽然没有任何细节,但却清楚的表现出了形体与节奏感,她流露出一抹东方的魅力。

    人群中有白发老者深深的望了一眼画卷,他看着画卷旁那位东方的青年露出思索。

    围观的人群们从惊艳中回过神来,一个个兴奋的将长卷整个拍下。

    有人在朋友圈中发出了消息,有人艾特了认识的设计师并询问他的评价与建造可能性。。。

    很快,这则长卷的照片在芝加哥设计师的圈子间流传,引起轰动性议论。

    “伙计们快来看看这副水彩写生画!”

    “哇喔,好高贵典雅的气质,好有节奏感的天际线,这是哪个地方的写生?”

    “伙计,看清楚了,这是湖滨岸边的天际线,那座闪烁着银光的建筑体块据说是一位东方的画家臆想出的!”

    有湖滨岸边的摄影作品叠放在一起做了对照,从左至右每一个体块在图画中都能找到,可到画面右部时却陡然变化生出了**,跟着又恢复节奏。

    “该死的,我觉得图画中的建筑才应该是真实存在的。”

    “她整个撑起了那一处湖岸边天际线的韵律与节奏感,简直太完美了!”

    “这真的是一位东方的画家做出的,而不是一位来自东方的规划师?”

    “怎么最近神秘的东方开始井喷出人才,不管是白珙桐设计师,还是这位不知名的艺术家都让人惊叹!”

    “这画中的建筑若是能建成将毫无疑问的成为芝加哥新地标,不管是高度上还是艺术上,甚至在更深层次的城市构图中。”

    。。。。。。

    夕阳的余晖映衬在画面上,白珙桐吐出一口气,满意的看着长卷:

    “这才应该是最美妙的天际线节奏感。”

    只是手痒了,只是随手画作一副罢了,并不打算深入琢磨、推敲下去。

第两百零一章 又要做讲座了 (求订阅)

    “当时的芝加哥是全世界汇聚了最多最优秀现代派建筑师的地方,当白珙桐大师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掀起无尽的传奇。”

    “那是改变世界的开始!”

    “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相遇。”

    “白珙桐大师与追随者们的邂逅。。。”

    后世,有许许多多的纪录片针对白珙桐初次踏入芝加哥的场景进行描述。

    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符号无不是赞美,赞叹那个岁月的传奇。

    在人们看来,白珙桐大师当时的每一个举动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史诗故事。

    芝加哥大礼堂是芝加哥学派创始人路易斯。沙立文先生设计。

    它在1970年4月17日被加入到国家史迹。

    在1975年被宣布为国家历史地标,在1976年9月15日被指定为芝加哥地标。

    是首批新钢架建筑,是现代派里程碑式的建筑。

    这天傍晚,芝加哥大礼堂灯火通明,在大门前一辆辆车子停下,一位位气质不凡,穿着正式的人们走下并迈入礼堂。

    不久前,全芝加哥建筑师协会的成员们都收到消息…白珙桐设计师于今晚在大礼堂进行讲座与针对巴塞罗那博览会美利坚馆方案的介绍,详情请参见主页。

    于是大师们联袂而至,于是现代派的设计师们蜂拥而来。

    青年辈对白珙桐最是崇拜,中年辈与老年辈设计师则是带着好奇。

    具有四千三百个座位的礼堂被现代派的设计师们挤满。

    闻讯赶来的记者睁大着眼睛,捧着相机不断按着快门键。

    芝加哥是有名的金融中心与期货市场,这座城市的富商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能小觑的。

    就在先前走过的红毯上,一位看似并不起眼的白人老者却赫然是印第安纳石油公司的掌舵人,一位低调朴素的中年人更是美利坚最大零售的老板。。。

    这些富商是现代派的有力支持者,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挥舞着支票的富商推动了现代派的发展,他们收到马森会长的邀请并赶至。

    场面很大,哪怕是芝加哥的市民们都听说了,一位来自中国的设计师将主持巴塞罗那博览会美利坚馆,将在大礼堂内进行讲座。

    “你们说,白珙桐设计师今晚会讲些什么?”

    “不管是什么肯定会让我们满意!”

    “我有位来自中国的朋友,他说白珙桐设计师要么不进行讲座,可一旦发表讲座就一定是重磅炸弹。”

    “白珙桐设计师在中国的那场讲座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十遍!”

    礼堂内靠后的位置几位青年设计师兴奋的议论道。

    “白珙桐设计师主持美利坚馆,怎么之前没有听说过。”

    “杰米。德瑞克大师,西莫。切瓦斯大师还有其他几位大师都没有竞争吗?”

    “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设计师真是让人惊讶。”

    礼堂中部的设计师也是在摇头感叹。

    “安德鲁先生、理查德先生,晚上好。”

    “西莫大师,您好。”

    “杰米大师。。。”

    最靠近舞台的地方是登堂入室级、初入殿堂级设计师的座位,马森会长以及邀请来的富豪们亦落座于此。

    大礼堂后台。

    芊合伸头向往探着脑袋,大眼睛仔细扫视,很快缩了回来,吐了吐舌头,露出些紧张:

    “桐哥,外面好多人!”

    “感觉还有许多大人物,我看见了上次在雪梨市的几位大师。”

    芊合以及半夏正挨在白珙桐身旁。

    “是嘛?”

    白珙桐咧嘴笑道。

    “那快给我看看,今天你桐哥帅不帅?”

    “我这领带没歪吧,不然一会这么多人瞅着可就丢大人了。”

    珙桐半玩笑,半认真的话语将紧张感冲淡了许多。

    芊合听着噗嗤一声笑出,跟着她上下左右,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白珙桐一边又一遍。

    很快,芊合竖起个大拇指:“帅!”

    “那成。”

    珙桐也笑嘻嘻答应了句。

    “桐儿,你可太牛了!”

    “外边这可好几千人,黑的、白的老外可都巴巴的等着你呢。”

    胖子苏木也探头探脑回来,连声感慨:“你今儿可是给咱们长脸了!”

    时间快到了,工作人员走近提醒了声。

    半夏站到珙桐跟前轻轻掸了掸那领口处不存在的皱褶与灰层,又缓缓为他正了正黑色的领带。

    “去吧!”

    很快,半夏抬起下巴,露出灿烂的笑脸。

    “那我可上了?”

    “我可真上了?!”

    白珙桐做着搞怪的表情,又道。

    “嘿,快些吧你!”

    “别磨蹭!”

    “去去去,不装好这波逼就别回来了!”

    苏木、芊合乃至于半夏都乐了。

    珙桐转身的刹那,脸上搞怪的表情就收敛了起来,眉宇凝着,神情肃穆。

    他穿着正式的西服,踩着皮鞋,踱步而行。

    礼堂内的灯光隐隐穿透后台,在白珙桐的身后,半夏三人有些出神的看着他的背影。

    “这个世界的现代派发展轨迹紊乱。”

    “这个世界的现代派各种理念与风格参差不齐,有的发展快些,有的发展落后。

    “这个世界的现代派没有统一的旗帜与道路。”

    “这个世界的现代派缺乏一个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

    白珙桐每走出一步,心中就念出一个两个世界流派的差异,眼神就越明亮了一分。

    他早已经准备好讲座的腹稿。

    他曾经在水木大学做出讲座,讲的是凝练了另一个世界的现代派观点,并被这个世界称为新建筑五点。

    而在今晚,白珙桐要做的就是从这总的新建筑五点中再一次抽丝剥茧,细化出那个世界四位旗手大师的观念。

    “那四位大师的四条道路同样囊括了这个世界现代派各个方向风格的道路。”

    白珙桐心中低语:“点明一条道路,就生出一个方向!”

    “今晚先点出一条,不能让这些人受到太大惊吓。”

    思嘱着,白珙桐已经踩在台阶上,踏上了木质的地板。

    容纳了四千余人的礼堂内早已经安静一片,所有人的视线都在看向舞台等待谋道身影的出现。

    皮鞋与地板的撞击声响起并且十分的清晰,紧跟着,白珙桐出现在人们的眼帘。

    数千双视线齐刷刷的就转向了白珙桐。

    白珙桐神色从容,面色不变,脚步不变,坦然的站在了舞台中央,站在了话筒前。

    “各位先生们,女士们,大家晚上好。”

第两百零二章 三个理念 (求订阅)

    中国设计师论坛,有人闲聊。

    “听说老白现在在芝加哥做讲座。”

    “嚯,是吗?”

    “那可有意思了!”

    “老白这一场场讲座可真是独一份,讲一场炸一场,讲一场炸一场。”

    “你们说这回能炸不?”

    “嘿嘿嘿!”

    。。。。。。

    芝加哥大礼堂内,一位位设计师紧盯着白珙桐。

    其中许多年轻设计师在见到白珙桐时整个人就已经兴奋了起来。

    “我今晚的发言将结合着我所设计的巴塞罗那美利坚馆进行,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理念、原则。”

    白珙桐双眸有神,张口说道。

    标准的英语,洪亮浑厚的声音当即在众人耳边响起。

    密斯。凡德罗大师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他建立出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贯穿整个现代派建筑体系,他是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

    白珙桐今晚要挥起的就是密斯大师的大旗!

    舞台前的大师们,设计师们,以及马森会长与富豪倾听着,思索着。

    巴塞罗那博览会的主题为世界艺术,在这样场合下的国家馆要求与寻常设计要求绝对不同。

    博览会中是为了推广流派,要求能最直观的表现出你的理念,你的精彩,你的美学,需要指导性、教导性的作品。

    为设计加上这么几个要求后,那么设计的难度无疑高上许多。

    因为它需要对现代派理念能融会贯通,并站在一个极高的角度进行。

    哪怕是现代派几位登堂入室级的大师也不敢说自己就能完成的好这么一个有代表性意义的建筑。

    白珙桐话音落下,在大礼堂内两侧的屏幕上同时出现了图画。

    是立体模型动画,有现代派的建筑出现。

    所有人屏息凝神第一时间张望。

    屏幕上出现的建筑极为简单,只有着几个矩形体块穿插。

    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水池、一个少女雕像、几道围墙仿佛就是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的所有元素!

    场内绝大多数设计师看到这脸上已经露出了惊讶。

    动画镜头开始不断拉近,开始沿着建筑穿梭,在外,在内。。。

    “这座展馆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三个展示空间、两部分水域组成。”

    一位位年龄很大的老设计师只看着就能同时轻声报出。

    “主厅平面呈矩形,厅内设有玻璃和大理石隔断,纵横交错,隔而不断,有的并延伸出去成为围墙,形成既分隔又联系、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使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外之间的空间相互贯穿。”

    “建筑形体简单,不加装饰,主要利用的是钢、玻璃和大理石的本色和质感。”

    又有人道。

    那人顿了顿,随即再次接了句:“透着简洁高雅的气氛。”

    “选择用8根十字形断面的镀镍钢柱支承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也因为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地自由布置。”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一直到顶棚,不像是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

    登堂入室级大师杰米。德瑞克露出思索,不断分析:“这种做法给人带来了简洁明快的印象。”

    “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却同样显出了华贵的气派。”

    台前的艾德里安。史密斯面色慎重:“西莫大师。”

    “不知您注意到这展馆平面的比例了吗?”

    “我仿佛看见了一些出现的具有整数比例的形状。”

    西莫。切瓦斯听着微微点头:“有1:1的方形,1:2,1:3的矩形,还有接近2:3的黄金分割。”

    “主要玻璃墙面是1:3,灰华岩、大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则接近1:3。”

    “这个平面看似简单,可每一处细节却都值得推敲!”

    “强调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

    画面不断深入反复,白珙桐只站立在舞台上从容的望着台下。

    台下不断有分析与评论从一位位大师、设计师、评论家口中冒出。

    其中有数目不少的一批设计师看着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心中最是悸动,他们似乎从中看见了自己的理念。

    他们痴迷的望着,他们发现自己的理念被蕴含于其中且正以大成的手法被展示。

    “厉害,了不起。”

    杰米。德瑞克大师沉声道:“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其中的设计手法简直可以称为出神入化。”

    “有最大的示范性作用!”

    “我敢肯定,我们只分析出了它所蕴含奥妙的百分之一!”

    “我从中似乎看见了一条道路,只可惜与我的风格却并不相同。”

    黑川雅之,从视频中收回视线,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珙桐:“极短的简约正是最有深度的证明。”

    视频结束到了尾端,画面停留在最好的一处俯瞰角度。

    全场四千三百余位现代派设计师眼睛随即直勾勾的看着白珙桐。

    甚至有人呼吸都变得急促,脸色涨出红晕,放在腿上的手不自觉的用力抓着。。。

    众人脑海中不断有灵感碰撞、绽放。

    聚集在礼堂各个角落的记者们觉得作品优秀但却察觉不出更多,但是他们能从满座的设计师们脸上感受到气氛的变化。

    于是一张张照片快速被记录下。

    “这座巴塞罗那美利坚馆所秉承的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理念。”

    白珙桐束手立着,视线从人群中扫过,随即缓缓说道:“less…is…more。”

    “遵从‘少就是多’的原则。”

    “‘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不是拥挤而是完美。”

    “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

    白珙桐的话语透过话筒在礼堂内回荡。

    每一位现代派的设计师听着白珙桐的每一句话都不用深吸一口气,不敢有分毫的动作,面色严肃听着、记着、琢磨着。

    “第二个原则,流通空间。”

    白珙桐丝毫不在乎台下的设计师们心中有多澎湃,面色冷静自顾自又道。

    “这是一种流动的,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

    “这种流通空间是理性的,秩序的,室内的空间,它是静止的,其目的是实用性。”

    这一句话语响起,台下绝大多数的设计师眼睛却又是一瞪。

    对于从学院里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这些多多少少受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的空间完全开创了另一种概念!

    “第三个原则,全面空间。”

    “大的空间被划分为几个互相联系贯通的小空间,当我们把其中的隔墙移走,留下来的将是一大片空间整体。在这片空间中,我们可以随意布置,将其改造成任何想要的形式。”

    白珙桐略微停顿,跟着又道:“这点与我们现代派曾经主导的观点‘形式服从功能’不同。”

    “我认为人的需求是会变化的,今天他要这样,明天他又会要那样,而建筑形式却可以不变。”

    三个原则被抛出并很快占据了礼堂内现代派设计师们的脑海。

    另一个世界融入在现代派建筑每一丝每一缕空间中的三点理念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被提出,给现代派的设计师们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感。

第两百零三章 安德鲁…印第安纳石油大厦

    “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中。”

    “中国的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幅,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空白。”

    “这亦是‘少就是多’的原则,只不过它流露出的是东方人的悠闲与怡然。”

    “在现代派建筑中的‘少就是多’原则,则是严谨与理性。”

    白珙桐继续深入讲解道,偌大的舞台虽只有他一人立着,但气场的彰扬却让他丝毫不显渺小。

    他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