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耻家族-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或者说,野心越大,死的越惨。

    它命好,混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然后就一直想要呆在这个位置上,积极要求中国尊重“国际法”,建议美国加强亚太再平衡,鼎力支持美国推进tpp战略,哪一项不是**急先锋,哪一项不是为了自身所谓的国运?

    为了自己混的好,还真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大家都是为了国运而奋斗,谁赢谁输,各安天命。

    徐腾毕竟是一个财团的理事长,他不可能和一国政府为敌,他只是做生意的,顺道做点赚钱的事,仅此而已。

    只不过,华银财团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实力足够强,有些事,做出来的效果还是会很不错的。如果华银财团的投资能让新加坡的gdp增长率从2%下滑到1。5%,哪怕是0。5个百分点的下滑,那也很不错啊。

    价值2。4亿欧元的a330豪华专机在天空翱翔,飞出来的感觉不是凌云壮志,而是壕,真的很壕。

    徐腾玩着手里的这杯鲜红干邑,笑的有点浅,有点玩味,这一刻,他只能说,有钱真好,想干啥都行,大马之行不过是刚开始。(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三章 90纳米,做不到啊!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法治的,并非有钱就能为所欲为,想做什么都行,那是自作孽不可活,除非你有钱到徐腾这种地步。

    这个就真的是为所欲为的级别了。

    徐腾并没有告诉华银财团的其他联席合伙人,他要如何如何阻击新加坡的国运,那显得有点蜉蝣憾树,自不量力之感,对财团本身也很不负责。

    他不说,只是这么做,理由是他认为这样做能赚钱,单纯从华银财团和大马政府签署的商业协议来看,绝大多数的条款也确实是非常有利于华银财团。

    这是几份很不错的商业合约,几个很不错的拓展计划,最关键的地方是使用了国家政策性贷款融资,利率很低。

    所以,大家不要轻易批判政府到处撒钱,到处借债,这些债务都是和企业挂钩的,要么是被华银财团赚取,要么是被国企赚取。

    一百多亿美元的贷款支付到帐,大马政府都来不及捂热,这就又到了华银财团手里。

    华银财团其实也来不及捂热,工人工资、设备采购、水泥、设计……陆陆续续分散到其他国内企业单位和员工的手中,转了一圈,又变成央行的外汇。

    中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也是如此,只不过,美国可以肆无忌惮的印刷美元,但美国也没有中国、日本这么多商品可供出售,货架上只有f16,还有各种炸弹、导弹、坦克。

    日本有工业产品,没有军工产品外售,即便准备外售,那么低的性价比,加上国际政治地位的低能儿,基本也没有几个国家会买日本的潜艇战机。

    中国啥都有,想买啥都可以,三代机、无人机、自行火炮、导弹……除了核武器,什么都能买。

    讲真,中国的军工产品还是挺实在的,性价比高,关键是火力强大,后来沙特打也门游击队,打成那个熊样,各种美制武器不好使,索性就用中国的自行火炮plz45开路。

    不客气的说,沙特正规军打到最后,基本就靠这玩意壮胆,中东那几个国家也基本靠中国造的无人机剿匪,关键是恐怖分子也用国产民用无人机扔炸弹和侦察。

    订单是雪片一般的飞来啊。

    华腾智能机械公司除了工业机械人的产业位居全国投入,科研投入惊人,匹敌国际机械人四大巨头,无人机的领域投资更是夸张,完全不讲道理,和市场利润脱钩。

    华腾的蓝鹰系列,主要是面向警用市场,基本和军用无人机差不多,稍微改改就能玩侦打一体,还有多个频道变频配置,抗干扰能力也是军用级。

    现在就等着叙利亚战争开打。

    徐腾讲真话,华银财团在无人机领域的投资和科研工作,基本不比军用级差,甚至投入更多,因为技术水平完全领先同行,包括某某所,陆军其实已经开始采购蓝鹰系列。

    只不过,军品编号不是“蓝鹰…xx”罢了。

    华腾智能机械公司的蓝鹰…xx,最先进的试验品已经开始尝试使用人工智能,遇到强干扰状态,会屏蔽无线通信,自行返回,或者强行攻击干扰源。

    在城市上空飞行时,可以收集交通、空气、气候等各种数据。

    高科技产业可能不赚钱,但很有趣,能够改变人类的生活,这就是高科技产业最大的价值。

    要说高科技,那就不能不提芯片产业。

    芯片产业有两种发展策略,一种是英特尔、三星这种,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只有半导体生产设备是用其他企业引入,还可以负责代工。

    另一种是台积电、联发科那种模式,设计、生产、封测分开进行,各自从事一部分专业领域。

    华银财团目前在设计、生产、封测三个领域都有投资布局,想要整合在一起,偏偏就是无法做到,因为在代工和封测两个领域的团队基本是台湾人为主,各自为政。

    其实在芯片的设计业务上,华银财团的台胞也不少。

    这是现状。

    合并以后,谁是直接负责人?

    这个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合并就遥遥无期。

    徐腾自从接手华银财团后,在it产业的几个领域继续投入巨资,别的都好说,唯有重组这件事,提都别想提。

    徐腾现在其实就是两件事,一是用一己之力推进中国的工业3。0战略,二是走出去,到海外投资,扩大国家和企业的利益版图。

    环顾中国,现在最适合做这两件事的人就是他。

    正如蜘蛛侠的那一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他得扛起这个责任。

    这就是他的事业,他的人生价值,可惜,光是整合财团内部的各家it企业,就让他绞尽脑汁,苦无良策。

    现在,机会来了。

    徐腾从大马考察回国的时机非常巧,中芯集团和台积电的官司打了一轮又一轮,如今是终于到了图穷匕首现的最后时刻。

    华银财团在中芯集团的股权是非常分散的,表面性的维持创始人张瑞京及其团队的第一大股东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张瑞京和中芯集团的技术,70%是来源于台积电、台联,20%是从英飞凌、东芝收购而来,只有不到10%是自行科研攻关。

    双方目前的焦点问题是90纳米级的工艺。

    台积电在大陆不提供这个级别的技术,但它的技术通过员工流失,特别是科研团队的流失问题,流入中芯集团,而张瑞京宣称是中芯集团自主研发的90纳米级技术,很客观的说,90%是复制于台积电。

    因为这里面的因素太复杂,华银财团这些年只对中芯集团进行财务投资,并不介入董事会运作,仅是委派了一名非常务董事监管财务工作。

    徐腾在大马访问期间,台积电通过在大马投资的一位台商,绕道和徐腾联系,提出一个和解方案,首先是要求中芯集团承认盗取台积电的技术;其次,要停止使用现有的90纳米级工艺;第三,一次性赔偿台积电4。5亿美元。

    第四,张瑞京及其团队必须离开中芯集团,为此,台积电列出了一个多达70人的清单,全部都是台积电的前技术人员和高管层。

    徐腾没有答复,因为他要同意的话,中芯集团基本可以宣告破产,一无人,二无技术,三无现金流。

    回到沪州的下午,徐腾甚至来不及休息,就直接转乘直升机,前往中芯集团在沪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总部,在张瑞京的办公室里,同这位半导体产业的大佬见面。

    一山不容二虎。

    张瑞京当年带队从台积电离开,就是因为和台积电的那位董事长不和,用张瑞京的话说,对方是深绿,他是深蓝。

    张瑞京是不是深蓝,徐腾不知道,但这个人做生意的手法确实很台商,能偷绝不用抢,能抢绝不用买,能买绝不用自己科研。

    徐总历来不是很喜欢对方,徐腾也不喜欢,但也必须继续任用对方,将实际控股率超过70%的中芯集团,全权交给这位张董事长负责。

    华银财团的it产业有四大巨头,互相都看不起对方,张瑞京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资历最老,声望最高的那一位,还真有资格看不起京东方和朗科的那几位董事长。

    这位张董事长的办公室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大部分的董事长差不多,办公室稍微大点,豪华一点而已,毫无新意可言。

    台积电向华银财团直接开出的和解条件,这位张董事长显然也收到了,这几天正焦头烂额,看见徐腾,以为是救星,终于拿出了往日没有的热情。

    中芯集团其实已经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时刻,成则成,败则败,一旦真被台积电在美国告倒,这家国内第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或许不会崩盘,但也彻底失去了前程。

    华银财团在中芯集团的投资接近百亿美元,显然不能容忍这种局面。

    即便如此,徐腾依旧淡定。

    这是他的风格。

    无论局势多么危机,他总是有种超然世外,悠然行走于乱世的气质。

    很多人将这种气质视作贵族精神,因为徐腾的这一切财富,大多数都来自于家族,而非他个人打拼,个人攒出来的家业,在众人看来,他不懂其中辛苦,自然是不在意。

    这就是贵族精神的本质。

    徐腾甚至没有去办公室的茶座,就在张瑞京董事长的办公桌前坐着,让人倒了一杯茶,什么话都没有,静静的看着张瑞京,等他解释。

    从2001年至今,徐家和华银财团累计拿出700亿rmb的总投资,结果就这样……被台积电一纸诉状告到美国,要求中芯集团赔偿台积电50亿美元,同时还要封锁中芯集团在0。18微米、0。14微米、0。11微米和90纳米四个级别的技术平台,禁止应用相关的多达300份专利技术。

    “理事长,他们绝对是诬告,我们在90纳米的技术……可能是有一部分借鉴台积电,但是,我们在0。14微米和0。11微米的技术上,完全是有国家认可的专利技术,只是没有去海外申请相关专利罢了。”张瑞京还在死撑,信誓旦旦的嘴硬,“这个事,我不打算妥协,要打官司,那就一直打下去。再说了,咱们和台积电的官司一直就在打,从2002年打到今年,前后三轮,从来没闲过。”

    徐腾依旧没什么好说的,他又不是没有内部线报,因为他从来就不信任这个张瑞京,也不信任对方周边的那群台籍高管层。

    徐腾看了看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包括陪同在这里的首席助理韩黛,示意所有人都离开。

    众人匆匆而去。

    徐腾没什么表情,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就这么平淡的喝一口茶,端着杯子轻轻晃一晃,问张瑞京,“你讲真话,台积电研发90纳米的技术用了多少科研经费?”

    “二十多亿美元,如果我们完全从头起步,可能得翻一番。”张瑞京说了一句实话,点了根烟,很头疼,他也不信任徐腾,怀疑徐腾会操控董事会将他踢出局,让他背上所有黑锅。

    “你当初到大陆,和我父亲见面时,身上带了多少钱?”徐腾将茶杯放下,看着对方的眼睛,不怒自威,不允许对方说谎。

    “几百万……新台币吧!”张瑞京心里咯噔一声,知道自己猜对了,徐腾是要他背黑锅走人。

    “现在身家多少?”徐腾继续问着。

    “十亿吧……美元?”张瑞京忽然之间,就像是被扎破了窟窿眼的气球,什么都明白了,他本来以为徐家会继续和以前那样支持他。

    现在,他终于意识到徐腾绝非徐总,徐腾对企业声誉的重视程度,显然要超过真金白银。

    “和对方谈一个交易,可以支付专利费用,但要保留中芯集团继续使用相关技术的权限,哪怕继续支付一些成本也可以。”徐腾做了一个简单的决定,钱,他不在乎。

    他在乎的是企业的声誉。

    “可以谈。”张瑞京原先准备了很多辩解的话,以及很多攻击台积电的话,现在全部说不出口。

    明白人之间不说糊涂话。

    徐家投入了很多资金,张瑞京将这些投资获利最大化,很少的钱投入科研,更多的钱投入设备和厂房,扩大产能,低价竞争,占据大陆芯片代工业务的7成市场份额。

    台积电损失惨重,更惨重的是中芯集团这几年正在积极外拓,竞争海外订单。

    在商言商,如果徐腾是台积电的老板,也会在全球市场和中芯集团打官司,狠狠打,打倒对方为止。

    徐家在中芯集团700亿rmb的投资,换回来的是价值300亿美元的市值,以及一年十亿美元级别的净利润,单纯谈利润,相比在芯片设计、面板和存储器领域的投资,芯片代工是徐家和华银财团在半导体产业投资中的唯一亮点。

    这个事实,徐腾是承认。

    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手段,开局之初,为了尽快立足,自负盈亏,使用一些不道德的商业手段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个道理,徐腾也是承认的。

    对徐家和华银财团来说,张瑞京从一开始就被视作随时可以放弃的棋子,一个很合格的背锅侠。

    “那就谈吧。”徐腾没有别的话要说了,这就是他的命令,用张瑞京的离职和现金解决问题,确保中芯集团能够继续发展下去,哪怕在90纳米级的技术上做一次让步,支付高额的技术费也是可行的。

    “对了,在45纳米的技术上,一定要以自己为主,我在华微电子公司做了一些布局,同国内的其他科研单位合作进行……基本上,国内能拿出手的几家科研单位都参加了,中芯集团现在加入也来得及。”徐腾又说了另外一件事,一件从未让张瑞京知道的事。

    2006年,徐腾从北海系手里夺取华微电子的控股权后,立即私有化,重新注入资本,联手中科院和其他几家半导体设备制造、工艺研究所,联合进行45纳米的技术攻关。

    因为涉及到的几家单位中,有两家是军工系统的科研所,这些信息是高度保密的。

    徐腾付账,30亿rmb如流水,具体花在什么地方,他都没有权限过问。

    据说,别说是45纳米和90纳米,0。14微米的技术水准还在攻克过程中,即便完成技术攻克,民用市场的空间也很小,只能解决军用需求。

    毕竟是从无到有的第一步,0。14微米突破成功的话,下一步就会直接瞄准45纳米跨越式发展,再下一步是23纳米。

    “行。”张瑞京其实没有搞明白徐腾的意思,但还是先答应下来,也没有想到徐腾会另起炉灶,说明徐家对他的不满,不是今天有的,很早就非常不满了。

    他知道徐家对他不满意,可他有业绩担保位置,也不在乎,一边拿着徐家的资金,一边调侃徐家“厚道”,现在不调侃了。

    因为他总算是明白了,徐家对他和中芯集团的不过问,是以随时让他出局背锅为前提的。

    “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带走一些人,重新组建一家新公司,徐家会安排其他渠道投入资金。”徐腾要说的话,全部说完了,这就起身,最后看了张瑞京一眼,若有所指,“保重吧,张董事长。”

    “多谢,真的是多谢。”张瑞京双掌合十的拜谢,不敢和徐腾握手,人,总是到这种时刻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卑微。

    徐腾没有别的话要说,这就真的离去,乘坐直升机返回东方海外大厦,回到华腾公司在沪州的总部。

    中芯集团的事,他从来就没有管过,如果不是台积电试图直接和他谈判,他也犯不着亲自过来,给出自己的谈判底线。

    他知道,这件事并不会到此为止。

    台积电直接来找他,其实是断定盗窃台积电技术的幕后主谋是他,要是有足够的证据,台积电绝对会连同华腾公司一并告到美国。

    所以,台积电的诸多价码只有一个目标,逼迫华银财团放弃在芯片产业的投资。

    大陆是国际芯片产业最大的市场,已经没有之一,台积电想要生存,想要发展,最大的死敌就是中芯集团幕后的华银财团。

    徐腾的判断一贯很准。

    果不其然,几天后,台积电的cfo蔡总悄然抵达沪州,同中芯集团进行谈判,很快就谈崩了,即便张瑞京同意离开中芯集团也无法阻止台积电继续在美国打官司。

    相比上一次绕道传递给徐腾的谈判条件,没有得到徐腾的“善意”和回应后,台积电再度提升了价码,要求中芯集团赔偿30亿美元。

    这是不可能的事,即便法院判决下来,最多也不超过10亿美元的罚款。

    台积电提出这种近乎荒诞的要价,真实目标只有一个,直接和徐腾谈判,为此,那位张董事长特意派出未来能接班的cfo蔡立新。

    蔡立新也以为自己的级别够了,在台湾的it产业中,他是仅次于张忠谋的存在,大咖中的大咖。

    他要见徐腾,见到徐腾,他才会拿出真正的谈判价码。

    他还真的见到了。

    虽然是周末,因为利物浦俱乐部刚到沪州,明天会有一场比赛,这段时间还有江淮农商行和民生银行的事要处理,公司内部忙忙碌碌。

    唯一能安静的坐着,看看风景的人,唯有徐腾。

    对方想见,那就见呗,虽然徐腾自己的判断是见了不如不见,见了之后,局面肯定会更糟。

    在他的这间办公室里,竹海幽静浓密。

    他置身竹海,坐在藤椅上,手中一杯冰酒,透过玻璃窗俯览着沪州的景色,心里想到的却是长江大学的校园。

    坦率的说,他在学校里的时间并不多,毕业了,最怀念的地方却是学校。

    虞素云将办公室的大门推开,请蔡立新进入徐腾的办公室。

    房间很冷。

    徐腾习惯穿着西装,哪怕是这种盛夏季节,所以,他的办公室里一贯是冷的让人打寒颤。

    只穿了一件衬衫的蔡立新有点不适应,毕竟是六十岁的老男人,身体不行了。

    这些都是小事。

    蔡立新快步走进去,带了秘书,习惯性的以为徐腾会起身和他握手,结果没有。

    徐腾只是静静的看风景,指尖扶额,玩着杯里的冰块和干邑,享受宁静,发一发呆,挥霍一下时间。

    “徐董事长,这是我们蔡总。”男秘书小心翼翼的提醒徐腾一声,不管怎么说,这可是台积电的cfo,在台湾,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总统”都要笑脸相迎。

    “出去。”徐腾不像是生气的样子,很随意的说了一句。

    男秘书微微一怔。

    确切的说,这一位不是秘书,而是董事助理,按照公司的行政级别,那也算是中层企管干部,大有前途。

    蔡立新给了一个新的眼色,示意这位助理赶快离开。

    很快。

    办公室里就剩下两个人,徐腾和蔡立新。

    实际上,徐腾没将蔡立新当人,他需要将别人当人吗?当然不需要。

    “中芯集团的那些事,我都听说过,但我没有过问,因为我并不喜欢张瑞京,不听话,自以为是。”徐腾自顾自的说了一番话,品畷冰酒,感受着这种冰凉凉的刺激,微微挑眉的算是一种称赞,“继续和中芯集团谈吧,我还犯不着亲自过问。”

    “我们公司呢,特别是我们执行长,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希望您考虑一下,华腾公司在芯片设计领域的投资不小,其实可以和我们合作赚钱,没有必要做生产业务。客观来讲,只要是正当竞争,我们也不怕的啦。”蔡立新脸色很难看,他原先以为自己会和徐腾坐下来,以贵宾的姿态谈判。

    结果没想到,徐腾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甚至没请他坐下来谈,简直是傲慢到了极点。

    “你也许觉得我很傲慢,那是因为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怕与不怕,那是你们的事。”徐腾将杯子里酒喝完,终于起身,回看蔡立新一眼,漫不经心的耸耸肩,“回去告诉你们董事长,我很尊重台积电,但有些事关系大局,花点钱,不赚钱,都是值得的。所以,这绝非企业间的行为那么简单,你们可以咬死手里的证据搞垮中芯集团,最后的结局却绝非你们所能想象的那么简单。”

    “或者说……!”徐腾想了想,决定认真一点告诉蔡立新,“我们徐家在中芯集团的投资,从来不是做生意那么简单,我给你的建议,你可以回去告诉你们董事长,适可而止吧。不要隔着门缝看人,别看不起大陆,见好就收是一个永不过时的道理。”

    台积电的那位张董事长,何止是深绿那么简单,用对方的话说,从不踏足大陆,没必要。

    对徐腾来说,要想让台湾经济惨绿,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其实就是最大的命门,一击必杀,基本能够瓦解台湾贸易顺差,让顺差变逆差。

    一旦变成逆差,外汇储备逐年降低,最后就迟早要崩盘。

    中国在芯片产业,每年的进口总额都在2000亿美元以上,其中1/3是流向台湾,只要将这1/3砍掉,台湾经济会如何?(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互相欺骗,互相伤害啊!

    中国在芯片产业的孱弱,主要原因就是欧美的技术封锁,无法引入最先进的半导体生产设备,只能连设备的难关也要攻克。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分布是很广泛,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国际分工特征,荷兰、德国、比利时、瑞典这样的国家提供设备,美国负责设计,日韩台负责生产。

    任何一个环境,对中国都是封锁的。

    华银财团虽然通过英国凤凰资本公司控股ram公司,并购了欧洲几家中小规模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构建了一个新的不同于x86的生态圈,但也仅是瞄准了智能手机市场。

    受制于欧美的技术封锁政策,华银财团实际上也无法公开对ram公司实施管控,只能通过董事会的操作,将ram生态系统授权给腾讯集团,由腾讯旗下的芯片公司设计智能手机芯片,再由中芯集团流片生产。

    现状是残酷的,中芯集团的技术并不具备优势,相比之下,台积电已经拥有45纳米技术,而英特尔更是推进到32纳米。

    中芯呢,90纳米的技术都是来自于台积电,最糟糕的设备需要进口,一旦台积电在美国的诉讼成功,美国法院下令对中芯集团实施技术封锁,禁止进口美国的设备,同时波及到欧洲,那简直是末日般的结果。

    虽说国产设备能够达到0。14微米的标准,但是,良品率很低,仅能用于军工产业,哪怕是对军品芯片的需求,最好也是用中芯的90纳米技术平台生产,只不过是偷偷生产,不予公开而已。

    2008年7月,美国金融危机的阴霾已经浮现。

    徐家大致完成了多笔交易,在高价位沽售高科技股和资源股证券,换取流动资本,手握400亿美元的现金流,却无法对台积电实施钳制,也无法解决国内芯片产业的问题,这大概也是一种无奈的悲哀。

    讲真,从2001年到2008年,徐家和华银财团在中国芯片产业的投资是独树一帜的,几乎是以一己之力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从设备到工艺,从设计到封测,以及基础的人才培养,教研结合,全产业链的推进。

    8年时间,8年抗战啊。

    华银财团在芯片产业的总投资超过1200亿,其中700亿注资中芯集团,200亿投入京东方,220亿投入朗科电子,其余在人才培养、设备攻克等等周边区域,也有将近百亿规模的投资。

    在此之外,徐家也累计拿出两百多亿。

    虽然这些投资主要是信贷,通过旗下控股的多家银行向三大半导体公司提供超额信贷,支持三大公司的发展,徐家和华银财团本身也承担着巨大的担保风险。

    这么多的资金流,投到什么地方不赚钱?

    现在,中芯是赚钱,至于是怎么赚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京东方和朗科电子是绝对不赚钱的,徐家、华银财团和国内科研院所合资创立的那些设备制造公司,全体赔钱,一年投入几个亿,卖不出一套设备的情况很普遍。

    如果有人觉得这么多资金很夸张,夸张个屁啊,总共算下来不过是185亿美金,而英特尔、三星在半导体领域,每年的科研投入都不低于30亿美金。

    英特尔、三星、台积电,这是三大芯片制造商。

    这三家都不需要研究设备,只需要专攻生产和控制技术,华银财团不仅有巨大的技术鸿沟差距,还要同时攻克设备的难关。

    这才叫痛苦。

    不幸中的万幸,中国被封锁的时间太久,虽然技术不怎么样,好在是什么都有,整个半导体工业的全产业链,全部都有,以生产一枚计算机芯片为例,整个流程所需要的四十多专业设备,国内都有对应的科研院所专攻一个领域。

    大家凑一凑,也能独立于欧美体系,自成一体,就是技术差一点,搞不了45纳米的,0。14微米的工艺还是能实现的——这当然也是和徐家、华银财团过去八年的巨额投资有关系。

    徐腾其实也不指望推翻英特尔,能将台积电、三星推倒,能让华银财团跻身半导体产业的世界三巨头席位,他已经心满意足。

    所以,华银财团这段时间正在和amd公司洽谈合资,因为amd公司有x86的授权专利,台湾的via公司也持有x86授权,但这个授权到2018年就会失效,具体如何延长授权都是未知数。

    通过扶持amd,弱化英特尔在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主力推进手机芯片和gpu、存储芯片,gpu图形芯片和存储芯片都特别注重技术的积累,即便是英威达推出的最新一代gpu,90%的技术还是源自此前历代产品的积累,这也意味着,gpu和存储芯片同样是准入门槛极高的产业。

    华银财团又只能继续专注手机和移动端领域的gpu、存储芯片,以避开英伟达、ati、amd三巨头的主流市场。

    战略上,徐腾的策略是全面扩展半导体产业,在中国建立一个全面的产业链,战术上,他只是专攻手机和移动端市场。

    至少是现阶段,十年内,他主要是做智能手机和移动端的芯片,从设计到流片、封测,再从芯片到手机,他要和三星一样通吃。

    ……

    台积电这一次派出蔡立新到大陆谈判,其实就是想要和徐腾直接做交易,用狮子大开口迫使华银财团接受一个合资协议。

    台积电想到大陆投资,而且是想和华银财团联手,条件是华银财团停止在芯片代工领域的投资。

    呆湾人,只要涉及到大陆,智商就比较简单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