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耻家族-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唷
18亿美元拿不回来,15亿美元总还是能赚到的。
她不会这么做。
她会继续观望,而且是很镇定的观望,直到股价拦腰斩了,这么多的股份再想在二级市场抛售,几乎不可能,根本没有机构吸纳。
这就是被套牢,炒股炒成了大股东。
这就是张丽英。
徐腾算准了这一点,就像他当初算准软银公司会长期持有尚德电力一样,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张丽英是太保守,根本不想套狼,格局小,就希望吃着碗里的,最好一切都不变,让她能吃一百年。
软银公司则是太舍得,太喜欢坚持到最后。
双方是老熟人了,不仅是世交,徐妈和张丽英还有着长达四十年的交情,从她们在西江中学时代,彼此就已经结识,一起下乡,后来一起做生意。
所以,这笔交易进行的很顺利。
几天时间,所有的手续就办妥了,张丽英在博安控股公司持有14。3%的股本,一分为二,划出一半转让给徐家,加上李锦芬此前转让的部分,再通过操控银河资本、华腾公司,徐家在博安系的母公司,华银财团五大资本公司之一的“广州博安控股公司”持有的股份终于超过40%。
徐总徐妈已经联系了一部分高级合伙人,达成联合行动人协议,在博安系内部的股东表决权轻易超过50%。
做到了这一步,曾经最松散的博安系也最终成为徐家绝对掌控的资本公司。
说来可惜啊,广州博安控股公司的源头,原本就是徐总徐妈在1994年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当年实力薄弱,又急于追求做大做强,只能不断拉拢各方,稀释股权,留下了股份过度分散的隐患。
张丽英是博安系内部最大的保护伞,也是整个华银财团内部最特别的联席合伙人,和徐总徐妈关系特殊,甚至有恩于徐家,没有她当年的提携,就没有今天的徐家。
徐家不管怎么样,都没办法动张丽英。
张丽英厉害到什么程度?
徐总和徐腾都建议她快点与蒙乳集团达成并购协议,她就是嘴上说好好好,实际没有半点行动,还想了各种办法折磨谈判对象,硬生生将这桩生意搅黄了。
即便如此,徐腾也不好说什么,因为徐总徐妈都不方便对张丽英说教,不能训斥对方,更不能轻易让对方撤职。
这就是张丽英,一个名不见经传,却能在华银财团内部自成一派,只手遮天的女人。
现在,张丽英终于被徐家弄出局了。
对蒋宁远、赵丹阳、钟霖……这些资深的联席合伙人而言,这是迟早的事,可对博安系内部的那些高级合伙人而言,这简直是一场未曾预料的无妄之灾。
张丽英这把保护伞被撤了,谁还能继续罩着所有人?
徐家不惜拿出18亿美元的资产,让张丽英出局的消息一传出,整个博安系内部人心惶惶,内部的那一套利益输送法则,也是显然要全面崩溃,重新洗牌。
这段时间,整个华银财团和博安系内部激流暗涌,徐腾的改革方案,其中一部分已经有意泄露出去,试探众人的反应。
反应当然是相当的好。
这段时间,在徐总徐妈返回澳门后,徐腾一直住在紫龙山庄,大宅门前车水马龙,全国各省的地方大佬都急着过来拜访,送钱送股份,各种古董宝物,黑压压的一车车运。
徐腾早就知道,张丽英之所以不愿意对博安系采取改革措施,最大的原因就是内部利益输送的很厉害,可他没想到,厉害到这种程度。
原本归属张丽英的那些好处,正在源源不断的转向徐腾。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看清楚博安系是个什么东西?
博安系的母公司是广州博安控股投资公司,这家公司拥有两百多名股东,这些股东就是博安系的高级合伙人,他们分散在各省各市,雄踞一方。
这些人并不都是从保健品的营销员起步,很大一部分是先富了,再投身到博安事业中,类似于安利事业,类似于省级总经销商。
这些人在地方拥有很广阔的人际关系,没有关系,做不到今天这一步。
他们既是博安系的合伙人,为博安系做事,也是股东,也是雄踞各省市的大老板,还有其他投资,而这些投资往往和博安系有着极大的关联。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分账的问题。
他们在博安系的全国连锁药店、超市、电器体系中,开一个加盟店,多少归博安控股,多少归他们自己,过去基本都是张丽英一个人说了算。
这么搞,不乱才怪。
徐总当初是想用张丽英牵制李锦芬,结果没想到,李锦芬很快就被张丽英的一套手法架空了,只能支持李锦芬登上财团四号人物的宝座,钳制张丽英的嚣张。
钟霖当年之所以要退休,并不是钟霖自己说的那些“良心论”,这是钟霖后来给自己找的安慰之词,实际上,他是因为李锦芬上位的事,同徐总闹出了矛盾。
按照钟霖自己的乐观估计,他的排序应该在李锦芬和李达霄之上,结果没想到,财团五巨头的宝座,没有一个是他的。
钟霖很生气,退了。
徐总有点伤心,但没办法,钟霖退了,他还可以用赵丹阳替代,李锦芬一退,张丽英就彻底失控了。
徐总现在想一想,其实很后悔,当初是真没想到,最后的分家费这么高,虽说张丽英有90%的可能两手空空,左边丢了,右边也没抓到,但徐家确实是损失了价值18亿美元的证券资产。
只不过,徐总和徐腾这对父子坑人专家,没有白便宜了张丽英。
这就是资本家的天赋,宁可自己亏,也不能让别人赚钱。
两个月后。
2008年的3月,华银财团的二次年会终于在凤凰山召开,时隔两年,年会的会址又回到了老地方,地方没变,人变了很多。
徐妈、李锦芬、张丽英,博安系的三位元老彻底退隐,离开了华银财团的理事会。
她们的权力由徐腾、钟霖、王佦、罗玉奎四人分担,当然,主导权最终落入徐腾这位华银财团的二号人物手中,确切的说,这一次的年会结束,徐腾就是一号人物了。
徐总的时代宣告落幕,退位成为太上皇。
这是一场关于登基的年会,开的很顺利,也只开了三天时间,最后一天,所有议程结束时,徐总起身和每一位联席合伙人握手辞别。
虽说以后还是有机会见面,有事没事,到了澳门总能见到徐总,有事也能继续向徐总禀报,请徐总帮忙,可对整个华银财团而言,这还是一场剧变。
从这一天开始,以后,所有的重大决策都要由徐腾批准,财团的发展策略也要由徐腾制定。
一朝天子一朝臣。
徐总过去重用的人,徐腾未必重用。
因为父子俩有各自不同的公司,各自不同的班底,相比徐总的白手起家,老臣居多,徐腾身边的重臣,绝大多数都是知名度颇高的职业经理人。
徐腾的风格和徐总也截然不同。
相比徐总那种不拘小节,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事情做出来的魄力,徐腾给财团所有人的感觉,明显是更精明,更精于计算。
徐总的管理风格,无非就是每年年底看一看你的财报,好就表扬,不好就换个人试一试。
徐腾是另一种风格,规格很严,每一个节点都要严格按照标准上报,让他知道所有的情况,绝对禁止任何事失控,一旦有失控的迹象,他宁可将这件事砍掉不做。
这段时间,财团上上下下都在讨论这件事。
用蒋宁远的话说,你们这些人啊,好日子到头了,但熬过这个关,你们肯定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年会结束的这一刻,徐总和每一位同僚握手辞别,徐腾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也要逐一握手,甚至是聊几句,感谢对方支持,希望对方继续支持财团的工作。
晚上有一场盛宴,以及一场舞会表演。
这还是华银财团年会史上,第一次有大型歌舞表演,财团请了几家文工团、乐团,也请了十几位国内最有名的歌后歌王,小品之王和相声界的那几位大腕也都来了。
这些节目喜闻乐见,和春晚也差不多,不用太高雅。
太高雅就不热闹了。
徐腾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中央,和徐总徐妈坐在一起,一家人欣赏着这台晚会,其他人坐在左右和后面,大多数人,恐怕是没心思欣赏表演的。
李东盛、梁纬艮、陈大桥……这些人都已经习惯了徐腾的风格,确切的说,这是一种统治的风格,国王的法律,其他人可真是压力山大,想一想,都有些后怕。
大厅里伴随着节目,一阵阵的欢声笑语,有人是真笑,有人是假笑,有人甚至笑不出来。
谁都知道,在这场庆祝晚会的幕后,一场由徐腾主导的大杀戮即将展开,传言已久的博安系大革新就要来了,一场真正的暴风骤雨。
晚会的最后,请来了阔别歌坛多年的毛阿姨,压轴演唱了《渴望》和《神的传说》,这是徐总最喜欢的歌星,最喜欢的老歌,绝对是60年代老男人的挚爱。
徐总也谈不上老,明年才满60岁,作为一位老板,再在领导岗位上坚持十几年,二十年,倒也不是问题,可徐总担心自己一直坚守下去,就像泛亚的卢总,新希望的刘氏兄弟一样,渐渐落后于潮流,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
徐总最熟悉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落幕了。
当这个时代的局面不再是徐总所熟悉的,徐总就显得有些局促,有些忧虑,退休,将大权交给徐腾,这是徐总最好的选择。
因为从2001年开始,这个新世纪最初的十五年,特别是2005年,徐腾大学毕业以后,这个时代是属于徐腾的,这是他最熟悉的时代。
这是仅有他们父子,还有徐妈知道的秘密。
他们这一家人,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这个秘密,坐在大厅里,和别人一样,欣赏着歌舞表演,可他们从来就和别人不一样。
这是一个神秘的家庭,一种神秘的力量,指引着他们向前,向前,继续向前,没有一丁点的任务提示,最终结果如何,没有人知道。
徐腾也好,徐总徐妈也罢,都是在凭借本能向前走。
或许错了,或许对了,谁知道?
熟悉的老牌歌星,熟悉的老歌,熟悉的音乐,仿佛在叙述着那一段历史,徐腾静静的听着歌,心里想着,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这个家庭继续向前发展的脚步。
最终的最终,徐腾相信,他能改写历史,因为他的手中已经掌控着一个最强大的武器,正如核武库之于苏联。
这个武器就是整个华银财团。
这一刻,他特意看一下时间,2008年3月15日22点30分。
他想,他会记住这个时间,从这一刻开始,2008年的华银财团一次年会结束,他登基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内阁
在华银财团内部,很多人都用登基这个词形容徐腾在2008年一次年会中的变化,徐腾自己也这么觉得,这个词用的并不夸张。
如果华银财团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每年的gdp规模,大致可以比肩很多中等水平的国家。
甚至可以说,华银财团相当于国内的一个省,相当于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多了一个省。
2008一次年会结束的第二天,很多联席合伙人都没有急着离开,因为大家都知道徐腾今天早上会开一个闭门会议,具体是谁能参加,目前还不清楚。
徐总徐妈已经返回澳门,张丽英、李锦芬没有来,钟霖时隔四年,终于复出,仿佛是冥冥之中有一种定数,他当年因为张丽英而离开财团,如今又因为张丽英的离开而重返财团。
老蒋提前离开,急于回京参加一个会议。
如今的蒋宁远,命运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学术界、教育界,还是经济界,都是国内数二数三的巨擘,特别是建制派经济学家的阵营里,差不多是最有影响力和学术功力的那三位之一。
说的通俗点,老蒋现在是某位领导的智囊,主管经济理论和产业规划方面的工作。
所以从2008年开始,老蒋也要减少在华银财团内部的行程安排,要和财团保持一个比较远的距离,毕竟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为国效力才是大志之所向。
老蒋不在,马光源就没有急着回京,虽然他应该一并回去参加会议,但他在建制派的经济学家中,基本只是一流水准,还不能和老蒋之流相提并论,即便有机会发表意见,也是人微言轻。
马光源对自己有信心,估计能参加徐腾今天早上的闭门会议,反正谁能去,谁就是徐腾的重臣。
这位教授早上5点就醒了,将自己可能要提及的资料重新整理一遍,特意在客房用早餐,等着徐腾派人来喊他,结果一直等到9点15分,终于有点按耐不住,匆匆走出房间。
走廊尽头的会客厅里,还有其他的六七位联席合伙人,正聚在一起喝茶闲谈。
其实都没心思聊天。
这个时间点还坐在这里的人,那就是出局了,至少是没有跻身徐腾的新内阁。
一朝天子一朝臣。
财团过去的一二三四五号人物,所谓的财团高层核心就是徐总的内阁,徐腾登基上台,自然也要组建新的内阁。
马光源走过来才发现陈永年也没去成,倒是没看见陈安邦,没看见钟霖,没看见赵丹阳,没看见李达霄……有点心慌。
错,不是心慌,而是心绞痛。
这是巨大的失落。
陈永年、张雁翎……包括王佦在内,早就有所预料,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一直在等待,结果没被选上,那就算了,有点失望和唏嘘罢了。
马光源不一样,他的期望值太高,本以为老蒋这些年就要淡出财团,他做为财团的政策顾问和智囊专家,内阁名单里怎么也得有他的一席之地吧?
结果还真没有。
徐腾不需要专家,御用专家都是用来忽悠别人的。
“马教授,坐吧,和大家也聊一聊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今天上午的这个闭门会议可是太子登基后的第一次重要会议,还是很重要的,咱们不妨等一等结果。”陈永年和马光源是老相识了,毕竟,马光源是老蒋早年带出来的研究生,陈永年在90年代就因此认识了马光源。
“你也没去开会?”王佦明知故问,呵呵笑着,有点替所有人解嘲的意思,毕竟留在这里的都是失败者。
“唉,太子用人一贯有独特之处,何况,他也是学经济的。这就不像以前,我们给徐总做个报告,还要单独会谈分析。现在不用,亚太经济研究院的所有报告直接发到太子的办公室即可。”马光源也得自我解释一下,证明他的落选和他的学术水平无关。
“教授啊,你也不用在意,我个人的观点啊,咱们这位新理事长还是比较偏爱自己熟悉的联席合伙人,特别是关系比较好,尤其是他的华腾系内部,据说都去了。”王佦的失落程度,其实还是不小的,只是没有马光源那么伤心罢了,现在还得安慰马光源。
“马教授毕竟是学者,不是做生意的,没有进入小徐理事长的那个圈子很正常,王佦,你没进入,这可不正常。”陈永年确实不是什么好人,专挑别人最疼的地方戳,“财团过去的老三板是医健、博彩、证券,现在的新三板是金融、地产、科技。要说地产业,咱们财团的地产巨擘就是你啊,旗帜性的人物,再说了,他想要在博安系放手一搏,没有你的鼎力支持也不行啊。”
“呵呵。”王佦只能听听而已,这些话,按照道理是对的,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事情是真的按照理论发展的呢,特别是人事领域,谁入阁,谁不入阁,王佦估测也都是看徐腾的喜好。
“用人……有问题啊。”陈永年一声感慨,没有指明道姓,也不敢,可在场的这些联席合伙人都能听懂陈永年的意思。
陈永年是老江泰系,又是新的华腾系,王佦是地产业的旗帜,马光源是财团内部数一数二的智囊顾问,他们集体落选,似乎还真的是有问题。
陈永年正说着呢,马光源的手机响了,收到一条短信,看一眼便立即起身,拔腿就跑。
在场的其他七位联席合伙人,没有一个人询问马光源要去哪里,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位教授居然还真的入选了,跻身内阁。
小徐的统治周期将会是非常漫长的,现在就能跻身内阁,那意味着未来几十年,对方都有可能是华银财团的高层。
吗的。
陈永年感觉自己被打脸了,还被打的很惨,刚说马光源不入选也是合情合理,这就入选了。
随着马光源在最后关头替补老蒋入选“内阁”,华银财团新一届的高层人选名单已经呼之欲出,徐腾是一号人物,掌管金融产业的李达霄是二号人物,至于其他入选的李东盛、陈大桥等人,无论是在资历上,还是能力和人脉上,基本相差不大,谈不上谁是三号人物。
钟霖入选了。
虽说这位内地股神在华银财团的资历颇高,可毕竟退出多年,人脉不足,已经不能和当年并驾齐驱的李达霄相提并论。
二李。
李锦芬、李达霄,加上钟霖、张丽英,还有蒋宁远,这是华银财团早期最重要的高层,钟霖和张丽英一直有矛盾,中间退出七年有余,再度回归时,华银财团的规模早已大到远远超出他能想象的范围。
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徐腾原本都不打算让钟霖、马光源进入他的内阁名单,考虑再三,还是将两人纳入。
会议室里有四个年轻人,除了徐腾,还有陈健、梅嘉莉和罗玉奎,梅嘉莉是五大资本公司之一的澳门富信集团的主要代表,自然有资格跻身内阁。
李达霄代表华夏金融集团,钟霖、赵丹阳代表博安控股。
徐腾自己代表银河资本和华腾公司。
五大资本公司的董事长就是华银财团的新一届高层核心,这里面,钟霖其实是徐腾临时增加的,原本的计划中,他只打算选一个赵丹阳。
这种事,徐腾做的出来,可依照钟霖的个性,十之**又会退出。
这多不好意思,刚将别人当做刀使,逼退了张丽英,转身又要将人踢出局?
陈健、罗玉奎只是列席旁听,没有投票权,李东盛、陈大桥、梁纬艮、郭永哲是华腾系的四大联席合伙人,有投票权,但不属于常务理事。
赵丹阳、马光源也是一样的待遇。
新一届的华银财团理事会,五位常务理事就是五大资本公司的董事长。
这就是徐腾的方式,简单,清晰,明了。
大致来说,如果徐腾算是皇帝,李达霄、钟霖、梅嘉莉三位就是中堂大人,其他人则是各部尚书。
会议桌的布置,历来最能看出地位。
徐腾坐在往常归属徐总的位置,椭圆形的会议桌两侧,李达霄的位置没变,对面是钟霖和梅嘉莉。
徐腾还是挺环保主义的,一直很注重无纸化办公,所有人到齐,他给每个人都发送了一台财团订制的平板电脑,将自己的邮件集体发送给诸位,让每个人先将邮箱里的几份报告看完。
利用这个时间段,徐腾想了一些其他的事情。
今天这个会议,有几个人应该是到场的,但他们暂时还不是联席合伙人,今年的二次年会中,他会在这几个人中选出一位出任联席合伙人……难度不小,谁都不服谁。
华银财团在it硬件产业的投资,面板业的投资集中在京东方,芯片设计和存储器集中在朗科集团,芯片代工、封测则集中在华芯国际。
徐腾现在想要整合出一家华腾电子集团,同三位董事长约谈后,情况很不容乐观。
很麻烦,三方都不想合并,合并也是可以的,必须由他们担任华腾电子集团的董事长,大权独揽。
从股份上来说,朗科集团的70%股权集中在华银财团,问题不大,但在京东方和华芯国际,华银财团的持股权都未能超过50%。
这件事,徐腾今年必须处理妥当,从今年开始,华银财团在三大it硬件产业的投资也将大幅激增,因为徐家和整个华银财团都处于现金流极其庞大的状态,非常适合扩大投资规模。
技术上受限制,即便花钱也未必能从国际上引入最先进的生产线,一直以来,徐家都是两条腿走路,一边费劲心思引入更好的生产线,一边投资国内的芯片生产设备制造商。
这些都是国企,不是国企也扛不动这种长期亏损。
徐腾等了整整半个小时,一直在看着手表,确信所有人都将这几份数据报告看完,才终于开口,“我们过去总是很喜欢在每年确立一些固定的任务,比如并购年、地产年、金融年、汽车年,今年其实也差不多,主要就是两件大事。一是电子科技产业,二是博安系的改革。”
“电子科技产业的问题,大家都看到了,形式还是很严峻的,面板产业目前基本是在向着六代和6。5代发展,我们的投资却停留在刚搞定5。5代的水准。芯片设计、代工、封测和存储芯片的业务,更加不容乐观。我们在横琴工业园的6代生产线,大致已经谈妥,比日台晚了一年半,真等到投产,恐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对此,我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至于博安系的问题,大家心里更清楚。”徐腾将华银财团在2008年的两件大事,大致说了一番,“我们能不能做好这两件事,暂时恐怕没有人能说清楚。电子科技产业的几位负责人,这一次都没有到场,这个产业的事,我们外行就不急于讨论了,今天就谈今年两件大事的另外一件,博安系的问题。”
徐腾刚说到博安系,钟霖就忍不住皱紧眉头。
博安系的问题,难啊。
最难的那个部分,徐家已经花了18亿美元的代价搞掉了,干干净净,让张丽英出局,在整个华银财团不再持有任何股份,彻底清洗出华银财团。
即便如此,剩下来的部分也依旧能让钟霖和赵丹阳束手无策。
这就是徐腾不喜欢让钟霖进入高层席位的原因,没什么大用,搞资本投资,这是钟霖的专长,可这些事情,赵丹阳也能做,徐腾同样能做。
徐腾真正要钟霖负责的那些事,将博安系的高级合伙人和股东收缩一半,大量裁撤,以及对博安系的资产进行大规模的整理……这些都不是钟霖能做好的。
这些事,也唯有徐腾能做到。
所以说,大权在握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事。
众人一阵沉默,入阁,这是每个人的喜事,可既然是入阁了,列席财团的高层领导,那就拿出手段摆平各种问题啊。
怎么摆平?
钟霖怎么摆平这些事?
徐腾并不是说看不起钟霖,而是钟霖最大的作用是在后面的阶段,现在这个阶段,钟霖基本束手无策。
做事业,做大事,摆不平,也得想办法摆平。
这就是职业经理人,这就是老板,别的什么六西格玛呀,全部都是胡扯。
这不仅是做大事的道理,做小事的道理也是如此,能摆平事的老板才是好老板,能处理问题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这个事,徐腾最有把握摆平,可他就看着钟霖,意思很明确,必须要钟霖摆平。
摆不平,那就对不起了。
内阁,高层,华银财团的大老板……这些位置不是那么好做的。
会议室里一阵静悄悄,事态的发展正如所有人的预料,比之徐总,徐腾这位新老板的要求近乎变态。(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一种被独裁的感觉!
徐腾的判断很准确,钟霖退休的时间太久,长达七年不问事,空有资历,却没有人脉和手腕处理博安系内部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当初提议请钟霖复出的人就是赵丹阳,徐腾和徐总仔细斟酌,也都觉得这个选择不错,并不是钟霖非常完美的符合要求,而是确实没有更适合的人选。
当张丽英还在华银财团时,钟霖做为牵制者,这还是很符合徐家的要求,但在张丽英撤出,大权归属徐家后,钟霖就不适合了。
做人不能太血腥无情,过河拆桥这种事,徐家也干不出来。
“这件事,我亲自负责吧。”徐腾想了整整十分钟,终于给了一个准确的回答,看了钟霖一眼,让对方明白这一次是他特别开恩,如果以后还有这么棘手的事情得让他亲自负责,博安系董事长的宝座就最好是让一让。
遥想几年前,徐腾第一次去拜访钟霖时,真是将这位陕北路股神当做传奇人物一般敬仰。
钟霖若不复出,一直是退隐中的高人和传奇,徐腾也会一直敬仰他。
现在的局面就不同了,钟霖既然复出了,既然是要为徐腾做事,那就要拿出业绩。
徐腾确实不轻易裁员,但如果钟霖真的不能让他满意,他至少也得请钟霖挪一挪位置。
博安系的事,相当复杂,裁撤一百名高级合伙人的工作更是最艰难的部分,不仅要裁撤,还得尽量不影响合作,好聚好散。
徐腾又指了指赵丹阳,轻轻点一下,“你负责配合吧,组建一个专门的委员会,争取用半年时间解决问题。最难摆平的那一部分人交给我谈,但我希望这一批人的总数别超过十……五个。”
徐腾的本意是“十个”,超过这个标准,没有摆平90个,那就是赵丹阳的失职,临时增加5个,免得赵丹阳真搞不定这些雄踞一省一市的土财主们。
这帮人中,可是真的不缺乏地主老财啊。
“目前来看,确实有一部分人比较难对付……我争取控制在十个人以下。”赵丹阳想说5个,仔细掂量一下,还是觉得保守一点比较好。
客观的说,赵丹阳能搞定所有人,只要不断满足对方的狮子大开口即可。
所以,徐腾和赵丹阳谈论的这个名额多少,主要是指开价太高,又没有办法慢慢谈回到标准范围的那些人,就是那些雄踞一省,身家十亿起步的地方隐形富豪。
中国太大,有很多富豪都是胡润富豪榜没有统计出来的,比如,博安系的这些省域级的高级合伙人。
有人手里控制着几百套商品房,还都在一线城市,他不说,谁能知道呢?
这种人很恐怖吗?
在博安系内部,这种人多如牛毛,没有一千,也有五百……都是地产开发商,几千套房源都能拿出来。
这就是博安系,总之,有点像民国,军阀林立,徐家不过是这堆军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