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悔九二-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没人觉得吴敏霞大嘴巴了,包括吴长和跟吴奶奶。

    大家都好奇地看向了吴小正,想看看他有什么说法。

第229章 又要玩大动作

    供销公司原来叫供销合作社,属于县级国营单位。

    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可是一个吃香的单位。

    在那个时候,它在各个乡镇(以前叫人民公社)都有下属单位,负责承担国家向农村分配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和生活资料如柴米油盐的一种商店。

    在那个物资由国家统一划拨、供应的年代,供销社的效益自然非常好,因此在城里也有大量的资产,比如说百货商店、物资仓库、供销大楼等等。

    但到了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开始兴起,物资由国家统一划拨、供应的局面逐渐发生改变,供销社也开始走向没落。

    特别是湘水县这样的小地方,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各乡镇的供销社已陆续承包给个人,物资的采购已不再纯粹依赖县供销社,县供销社的效益开始变差,后来更是进入亏损状态。

    到了八十年代末,县供销社改制为供销公司,很多亏损单位陆续关停,但因为大量冗余人员的存在,还是难以继续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职工分流下岗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职工的分流下岗是需要安置费的,早已亏得一塌糊涂的供销公司哪来这个钱?因此变卖资产就成为了不得已的选择。

    当然,供销公司的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这一切必须在县国资办的监督许可下进行。

    李翔翼刚才所提到的这个地方,就是供销公司下属的一个物资仓库,另外还附带有一栋三层小楼,一楼是供销门市,二楼三楼原来是用作部分人员的办公场所。

    三层小楼后面的物资仓库和大院就先不说了,光是那栋砖混结构的三层小楼,占地面积就有近400个平方,三层加起来光建筑面积就上千个平方。

    按照现在湘水县城普通商品房近200块一个平方来算,光是这栋小楼,折旧后算下来,起码也得近20万吧,如果再加上仓库和大院,没有个三四十万能拿得下来?

    现在吴小正轻飘飘地说把它买下,这怎能叫吴敏霞不吃惊?

    对于吴敏霞有点失态的质问,吴小正竟然难得地没有发飙。

    他笑道:“我在日收入几百块的时候,就能买下八万块的地,现在每天收入七八千了,为什么就买不下一个小小的供销仓库呢?不管行不行,我们都可以试试啊!”

    魔一般的自信。

    吴敏霞反驳道:“现在建工厂要钱,买机器设备也要钱,采购原料也要钱,发工资也要钱……到处都要钱,你哪来钱买?另外租个地方不行吗?”

    她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公司现在的销售收入确实不差,但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在很多事情都没有明确下来之前,吴敏霞每花一分钱都很谨慎,哪里还敢去动这种几十万的大项目。

    看来,想要说服吴敏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小正还是很有耐心,他开始做思想工作。

    “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你的思维方式要发生转变,胆子也要大一点。”

    吴敏霞不解地看向了他,弄不明白胆子大不大跟有没有钱有什么关系。

    答案很快就来了。

    “上次买地的时候,你们也在担心钱的问题。可你们有没有发现,地被买下来之后,这块地就成为了公司的固定资产,可以用它向银行去抵押贷款,重新变成钱!”

    关于工厂用地抵押贷款的事,在杨贵平的协助下,现在也已经有了眉目,就等土地的规划变更手续办下来之后,就可以运作了。

    吴小正现在把这事来当成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之所以要买供销公司的这个地方,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只是租一个地方,大家会发现,租了十年八年之后,除了付出租金,什么都没有剩下,而租金累计下来的费用已经差不多够买下那个地方了。”

    “直接买下来就不一样了,不仅省了资金,它还会变成公司新的固定资产,需要的话,又可以向银行抵押贷款,重新变成钱。”

    吴小正还有一个原因没说。

    那就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个地方的地皮价格也会飞涨,如果现在能把这里拿下来,就算什么都不干,在那里放个十年八年,也会赚大钱。

    当然,这种预言性的话他是不能说的。

    吴敏霞竟然无话可说了,她只是再次重复了一句:“现在咱们缺钱,你拿什么来买?”

    吴小正说道:“先接触吧,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到时候我亲自去谈,我觉得有办法的。”

    迫不得已,他又开始揽事了。

    并且,他总觉得这事真的有机会谈成。

    既然吴小正主动承担责任了,吴敏霞也不再反对。

    反正成不成,到时费力的都是吴小正自己,她才懒得理会那么多了。

    第一个问题总算勉强有了解决办法。

    可剩下的问题还很多很多。

    吴小正回家时本来就不早了,再加上刚才的争执耽误了时间,现在天已经快黑了。

    “转移阵地,一起回家弄饭吃,吃完后继续开会。”

    吴小正干脆作出了这个决定。

    他每周回来的时间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充分利用,因此只能辛苦大家加班了。

    不仅如此,他又对刘志军说:“通知所有的销售人员,明天回来加班开会。”

    按照公司的规定,周日是放假的,销售人员也不例外。

    但对吴小正来说,现在公司这一块,销售是重点,虽然他已经甩手给刘志军,但在起步的关键时候,他还是得帮忙统一思路。

    这不是问题,正好这个点几个销售人员都已回来,刘志军带着李翔翼去通知大家。

    走到门外,李翔翼就低声说:“军子,这吴小正的胆子真大,那么大的地方他说买就买,你觉得这事能成吗?”

    军子低头思索了几秒,说道:“依我对这小子的了解,看他那胸有成竹的样子,我感觉能成。”

    “这么厉害?”李翔翼惊问。

    “你千万别小看他了,这小子很能折腾,又诡计多端,很多不可想像的事到他手里都不算事。”

    在所有人里面,对吴小正最有信心的还是军哥。

第230章刘学文的机会

    听到要回家,最高兴的自然是吴小莉。

    因为又可以坐自行车了。

    刚在外面玩得正开心的她,立即就往二八大杠奔去。

    “哥,今晚上是你做饭吗?”

    坐了自行车还不满足,吴小莉竟然又问起晚餐的事来,看来是好久没吃到吴大厨做的美味,又有点想了。

    这对吴小正来说不是问题。

    他也好久没做饭了,酷爱厨艺的他,并不介意偶尔露一手。

    而且,三驾马车一直在为工厂的事情操劳,他这个甩手掌柜确实也该犒劳大家一下。

    吴家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因此家里的菜蔬已比过去要丰盛多了,再加上吴奶奶知道吴小正今天要回来,早就已经准备了一大堆鱼肉之类的食材。

    有了专业大厨水准的吴大厨亲自出马,速度自然比吴奶奶她们做菜要快上了许多,一顿七八人份的家常菜,很快就在吴小正手里变了出来。

    因为还要继续开会,因此大家并没有喝酒。

    在大快朵颐之后,会议又继续。

    在刚才做菜的时间里,吴小正又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了一下,所以晚上的会议调理更清楚。

    “接下来是吴敏霞所提到的公司架构问题,我们现在把思路明确一下。”

    公司执照办下来之后,因为需要正规化运作,那首先面临的就是公司的部门和人员架构问题,在这方面没有经营的吴敏霞很是头疼,只好又把锅甩给吴小正。

    “根据食品公司的需要,我们原则上暂时把公司划为三大块,一是管理,二是销售,三是生产。各部门的架构原则上在这三大块下再细分,以后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整或扩充。”

    吴小正一开讲,三驾马车暂时只有认真聆听和记录的份。

    “先说管理这一大块。在这一块里,人事、行政、财务是三个主要的部门,这三个部门将承担整个公司的所有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必须先建立起来,部门的人选可以先兼,也可以逐步补充,但架子得搭起来。”

    “至于其它的辅助部门,可以以后根据需要再慢慢扩充。”

    在这方面,吴小正的思维是非常清晰的。

    公司虽然刚刚起步,但规划必须做好,架子也必须搭起来,否则公司运作会成一团乱麻。

    并且,现在销售的情况远远超过吴小正的预期,按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他估计公司很快就会扩展得很大。

    这一块是吴敏霞的事,她很认真地记了下来,并稍稍询问了一下各部门的职能。

    “接下来先说生产板块。”

    “生产这一块,主要就是产品的生产和制造,还有技术研发。”

    蒋丽华也开始认真地记录起来。

    “技术研发这块先放一放,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生产。生产这一块,可以按现有的分组模式,慢慢扩充到车间。工厂正式建立后,可以考虑发展成为原料车间、加工车间、成品车间、分装车间等,这一块到时我再跟蒋丽华去细说。”

    在生产这一块,吴小正暂时还没打算那么快放手,最起码技术研发这一块暂时还得靠他自己,而生产和管理那一块,蒋丽华也还需要他再带一带才行。

    这是整个公司的核心。

    “其实除了刚才的三大块以外,公司还有很大的一块,那就是采购部门。这一块以后的工作量非常大,可能需要独立出来,不过我建议暂时归属到生产这一大块下面去。”

    吴小正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按照现在的运作情况,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暂时是吴长和在经手,但随着原材料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还是的正规化运作才行。

    说到采购这事,吴敏霞又插了一嘴:“采购部确实是需要成立,可部门负责人呢?这一块可是很重要,一般的人信不过啊!”

    因为人事是归吴敏霞管,她自然要着重考虑这个问题。

    她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

    不管在任何企业,采购都是一块大肥肉,没有可靠的人选,很容易就滋生贪腐现象,这是吴敏霞不希望看到的。

    这也是吴小正不希望看到的!

    那么采购部的负责人选还真的成为了大问题,一般人根本就信不过。

    想了想,吴小正冲刘志军问了一句:“刘学文现在表现怎么样?”

    刘志军稍微楞了一下,他不知道吴小正为啥突然问起了这个。

    “你还别说,刘学文的表现一直很不错,很踏实,很有责任心,做了这么久,一点差错都没出过,你还真是捡到宝了。”

    一说起刘学文,刘志军又不得不送上一个服字。

    当时吴小正说服刘学文的时候,刘志军是在场的,他没想到,一个懒汉刘学文,被吴小正说了一通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如此有责任心的人。

    由此可见,吴小正在用人方面也很有一套。

    刘志军现在对吴小正越来越服气了。

    听刘志军说完之后,吴小正突然来了一句:“大家觉得让刘学文来当这个采购负责人怎么样?”

    “啊?”吴敏霞立即惊讶了一声。

    其他人都没有做声。

    这是因为对刘学文没有把握。

    看来,得把自己的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了。

    “大家别看刘学文以前懒,但那是跟他父亲闹别扭的缘故。从本质上来说,他这个人非常正直,不贪小便宜,又很有责任心,也有点文化,因此我觉得可以让他试试。”

    “我赞成。”

    吴小正这么一说,刘志军第一个表示赞成,他也觉得吴小正说的很有道理。

    “那就让他试试吧,不过监管这块要做好。”吴敏霞也不再反对。

    吴小正也点了点头。

    确实是这么个理。

    刘志文的人品再可靠,但在制度上来说,容易出现问题的岗位就得通过规范的制度来监管。

    “那这样,采购部业务上听从生产部门的需求,财务上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爷爷这边,也适当参与一下,应该就比较稳妥了。”

    他这个意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可能连刘学文自己都没想到,曾经身为懒汉的他,在吴小正这边却有机会获得如此的重任。

第231章 销售是重头戏

    每个人的成功都必定有其成功的原因。

    比如说吴小正,他之所以能成功,除了他聪明能干、敢闯敢拼之外,另外就是他很能吃苦,还有就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

    这些都是成功的要素。

    当然,就算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未必是人人都能成功的,但起码机会要比别人多一点。

    在吴小正看来,刘学文身上也具备很多优秀的品质,一旦被人欣赏,就会让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比如说他的正直、不贪小便宜,比如说的说一不二,又比如说他的认真和踏实,吴小正就非常的欣赏,觉得他这样的人用对了地方,就会比一般人做得更好。

    吴小正坚信这一点,所以他决定给刘学文这个机会。

    “好了,接下来该说销售这一块了,这一块可是重头戏,军哥你可是要记好咯!”

    毫无疑问,销售部门是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核心部门。

    以食品加工厂为例。

    就算吴小正所开发的食品味道再好,品质再有保障,但如果销售不得力的话,那永远也无法把那些产品变成利润,工厂或者公司就谈不上有任何发展可言。

    这也是吴小正要把销售部门这一大块的架构放到最后讲的原因。

    “先纠正一个概念,大家不要认为销售部门就只是简单的卖东西,我们的销售部门,发展的目标将是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

    吴小正先抛出了一个在这个年代还算比较前卫的概念,最起码在座的这几位都还没听说过。

    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这是什么东东?

    对于这个小县城的人来说,大家听说过销售科、销售处、销售部之类的,因为现在的国营企业全部是这个架构。

    但所谓的市场营销体系,大家真的没听过,这一方面是眼界所限,一方面是学历所限,毕竟大家的接触面还是太窄了一点。

    吴小正接下来所说的,大家更加像是在听天书。

    “所谓完整的市场营销体系,包括售前、售后、客服、市场、配送等等。”

    见大家听得一脸蒙圈,吴小正只好耐心的作解释。

    “所谓售前,就是军哥你们现在干的活,就是拼命地去发展代销点、拓展销售渠道等,让咱们的产品有地方可卖,这就是售前。”

    吴小正这么一说,大家就比较好理解了。

    那什么是售后呢?

    答案来了。

    “所谓售后,就是代销点发展出来后,咱们不能不闻不问,得有人去跟进,去了解销售情况怎样,什么产品卖得好,什么卖得不好,不好的原因在哪里。还有就是去帮助代销点卖得更好,挖掘他们的销售潜力,等等。”

    “简而言之,售后就是和渠道做沟通、做服务的,一方面是要协助渠道客户赚钱,另一方面就是让我们自己也能赚更多的钱。”

    刘志军狂汗。

    他原本以为,这段时间带领大伙拓展了这么多代销点,产品销量大增,已经做得够好的了。可是按照吴小正这个说法,他们在售后这一块除了配送,基本上什么事情还没做。

    看来,要想做好这个销售负责人,要学的东西还真的很多。

    坐在那里旁听的李翔翼,终于明白吴小正为啥能折服刘志军等人了。

    无论是头脑、知识面,还是能力、魄力,他确实都高人一筹。

    因为李翔翼现在也身为销售部门中的一员,所以他听得很认真,也感觉大有收获。

    “配送就不用说了,这一块大家已经在做,也碰到了问题,接下来要做的是怎么把这一块给做好,不出问题不出乱子。”

    “接下来是客服。现在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的客服暂时还是空白,这样是不行的,这一块得重视。”

    吴小正先把问题说得很严重,立马就引起了刘志军和李翔翼的重视。

    “所谓客服,主要是面向我们产品的最终客户,也就是吃我们产品的顾客。”

    “这一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要想做长久,就不能不顾及最终用户的感受。”

    “一方面,我们要通过客服来了解最终用户的评价,以便对产品质量、味道进行改进、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比如说变质、变味、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等,要让客户能及时找到我们,否则就容易出大问题,会毁我们的品牌和口碑。”

    “因此,客服这一块,必须马上安排专门的人员来负责,也需要设立专门的客服电话。”

    关于客服这一块,吴小正说得非常的详细。

    他知道,一个品牌要想真正做好、做大,客服这一块是必须做好的,否则真的很容易砸牌子。

    这一项立马又引起了军哥的重视。

    他发现,听吴小正说得越多,自己现在所做的就越不够,他现在只有虚心学习的份。

    不是这是好事。

    既然吴小正把这一块交给了他,他就愿意来担负起这个挑战。他相信,现在学的越多,以后他就能做得越好。

    他恨不得这样的会,吴小正能多开几次。

    “最后说的是市场。”

    这是吴小正要说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一块还涉及到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吴小正又开始了他的跳跃性思维。

    “刚才吴敏霞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公交车广告的事情有了进展,但具体怎么做,怎么谈,需要我来拿个主意。现在我就这个问题问大家一下,这件事情到底是哪一块的范畴?”

    这个问题真的很跳跃。

    刚刚明明是在谈销售部门的架构,那个问题还没讲完,现在却突然跳到另外一个问题,大家稍稍有点疑惑。

    “难道是属于市场?”

    李翔翼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他现在已经完全投入进来,并且积极地思考起来。

    他的脑子其实还是挺好使的。

    吴小正向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没错,这就是市场的活。所谓市场,包括宣传策划、市场推广等,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产品的存在,熟悉和接受我们这个品牌,打响我们的知名度。”

    “可以说,销售里面市场部门,既是销售的基础,也是销售业绩能否上一个大台阶的重要保障。”

    然后吴小正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非常震惊的决定。

    “我宣布,从下周起,销售部门的所有人员,除了配送的以外,其他人员全部停止销售拓展的事,全力投入到市场的工作中去。”

    停止销售?有钱不赚了吗?

    吴小正是不是疯了?

    所有人只剩下了这一个念头。

第232章 真正的大手笔

    大家确实非常的不理解。

    现在明明销售形势大好,正是乘胜追击、赚大钱的时候,吴小正为什么要让销售停下来?

    他是嫌钱多吗?

    吴小正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又问出了一个问题:“3月1号是农商合作大计划的签约启动仪式,这事大家都知道了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

    可是吴小正的思维真的太跳跃了一点。

    刚才他才提到公交广告的事,那个问题还没解决,又叫销售人员停止拓展,现在他还又提起了农商合作启动仪式的事,大家真的不知道他到底想干嘛。

    吴小正又问了一句:“3月1号那天,县里、地区的报刊、电视媒体都会对那个活动进行大肆报道,甚至连省里的报纸、电视台都可能来人。这事我们工厂明明是主角,我们自己就没想到做点什么吗?”

    “啊?还要做什么?”吴敏霞惊讶地问了这么一句。

    其他人也那么地望向了吴小正。

    大家还真的没想到有什么事情要做,也不知道让所有销售人员都停下了做什么。

    “宣传轰炸。”

    吴小正公布了答案,非常简单的四个字。

    这就是吴小正要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全力去做的一件大事。

    因为没经验,吴敏霞、刘志军他们还没意识到,农商合作这个计划的启动,对吴大厨食品意味着什么。

    但吴小正知道,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宣传机会。

    吴小正预计,在那几天,县里、地区的媒体会对那次活动做大量的宣传报道,因为杨贵平具备那个能力和背景。

    作为活动的主角之一,吴大厨食品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自己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就有机会将吴大厨食品这个品牌弄得全县人人皆知。

    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蹭热度。

    利用这个机会,吴大厨食品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来做宣传,在效果上完全可以起到倍增的作用。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我需要大家全部行动起来,公交车广告也好,海报也好,户外广告也好,县里的电视台也好,地区的日报也好,我需要县城的老百姓,一出门,一看电视,一看报纸,就能看到吴大厨食品的广告。”

    吴小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只要大家能想到的,就全部把它给弄起来,不要怕花钱,也不要怕麻烦,搞不定的事情,吴敏霞你找一下杨贵平帮忙去协调。”

    顿了顿,吴小正说出了一句很有气势的话:“我要让吴大厨这三个字,先成为咱们湘水县的名牌。”

    真正的大手笔!

    大家终于明白了“宣传轰炸”这四个字的真正含义。

    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到,如果吴小正所说的那些措施都用起来,确实可以做到吴大厨食品弄得湘水县人人皆知,最起码在县城和附近乡镇可以保证。

    不过大家又在考虑一件事情,这得多少钱才能搞定啊?

    吴小正才不担心费用的问题。

    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广告意识还不是特别强的年代,广告宣传的成本远比后世要低。

    比如说公交车广告,县电视台的广告等,作为农商合作计划的主角,有了县里的支持,在这方面的费用可能会低得惊人。

    退一步来说,就算这次宣传的成本不便宜,吴小正也在所不惜,因为这次宣传所花掉的钱,很快就会成百倍、上千倍地赚回来。

    可以这么说,这件事件必定是公司近期最重要也最紧迫的大事,因为在座的都是公司的核心高层,吴小正又花了一点事件跟大家讨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事情。

    大家越聊越兴奋。

    经过一些细节的讨论之后,大家发现,吴小正的这一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这是真正的大手笔。

    可以预知,经过这一波宣传攻势之后,吴大厨食品真的可能在湘水县把名气打响。

    也可以预见,有了这一波大行动之后,销售渠道的拓展工作会变得更好做。

    还可以预见,只要工厂在产品生产的产能方面能跟上,接下来的销售业绩可能会迎来一波爆炸式的增长。

    讨论到这里,刘志军忍不住说了一句:“小正,还是你厉害。我们销售部所有人加起来,一起折腾大半年,效果也未必顶得上你今晚所说的这几句话,我总算是领教到了市场宣传的重要性。”

    这次宣传轰炸攻势还没开始,效果也还没见到,刘志军已经开始恭维起吴小正来。

    其实不应该说恭维,而应说由衷的佩服,因为这个宣传计划的效果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

    李翔翼也在暗自感慨。

    难怪刘志军这么佩服吴小正,从刚才的这个计划来看,在座的所有人加一起,可能都顶不上他一个人的本事。

    大家的水平差得真的有点远。

    稍微放松之后,吴小正又开始说起了正事。

    “既然大家都对这个宣传计划没意见,那我们再把宣传的主题也明确一下,按我的意见,这次宣传的主题就简单粗暴一点:好吃就找吴大厨。”

    “就这么简单?”吴敏霞又忍不住惊叫。

    好吃就找吴大厨!

    这样的宣传主题,确实够简单够粗暴,但效果会怎么样呢?

    吴敏霞还没领悟到简单粗暴的威力。

    吴小正却不一样。

    在前世受过专业培训的他,却深知简单粗暴广告语的威力,这在业界也有很多经典的案例。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几十年不变,却弄得人人皆知,在内地和农村市场活生生地砸出了一片巨大的市场。

    又好比说大名鼎鼎的蓝翔,“学挖掘机找蓝翔”如此简单的广告,却也是弄得人人皆知,尽管后来有些负面新闻。

    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吴小正相信,他的这句广告语也是很有威力的。

    在这个年代,在湘水县这种内地小城市,大家的欣赏水平还有限,太高雅的广告大家未必会欣赏,简单粗暴反而会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番讨论之后,吴小正的这个广告主题又被大家所接受。

    真正的大手笔即将到来。

第233章 资本运作的理念

    最紧要最重要的问题解决,吴小正已感觉有些疲倦。

    相比习武那种体力上的磨练,这种脑力上的劳动更辛苦。

    他离开这么多天,公司所积累的问题已经一大堆,他需要一个个认真来考虑,并且从中理出一条清晰的发展思路来,这是很费脑筋的事情。

    剩下的问题还很多,但他决定只挑最重要的来解决了。

    “接下来讨论工厂建设、机器设备采购的事情。”

    随着农商合作计划的启动,杨贵平为食品加工厂所争取来的那边专项扶持资金已经到位,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刚起步的食品加工厂却很重要。

    不过这样的钱用起来也有点麻烦。

    因为是专项扶持资金,在使用方面也有所限制,那就是这笔钱必须用在工厂建设或机器设备采购上面,并且还要尽快向省里反馈相关使用证据。

    基于这个原因,吴敏霞才急于找吴小正拿主意。

    这个主意吴小正必须拿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