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总算说话了!
吴小正心里窃喜。
早在一见面时,一听到倪总工这个称呼,他就想起了后世商业领域的一个经典案例。
那个经典案例,似乎就跟面前的柳传志及倪总工有关。
吴小正需要确定的,就是眼前这位知识分子型的中年人,是不是就是案例中的那位。
“倪总工,还没请教你的全名。”
“倪光南。”
很简短的几个字,立即就让吴小正狂喜。
哈哈,又要捡到宝了!
倪光南,1939 年生,浙江镇海人,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首创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中科院计算所公司(联想前身)和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主持开发了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分别于1988 和1992 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此后,一直致力于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核心技术和产业,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和2015年分别获得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
吴小正立即就浮现了商业领域经典案例中关于倪光南的简介。
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绝对的技术领域牛人一个!
“老倪!哈哈,果然是你,久仰久仰!”
倪光南一下就被吴小正给弄懵了。
“你知道我?”
“必须知道啊!联想的总工程师,联想式汉字系统的主持创始人,联想系列微型机的主持研发者,计算机领域的牛人一个,我能不知道吗?”
吴小正又是哈哈一笑。
倪光南还是有点懵。
吴小正说他是计算机领域的牛人一个,这个名声他担当得起。
可是,他的名声在联想内部还行,在联想之外却是不显,相当一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在外面,大家知道的是柳传志这个掌舵手。
“你是怎么知道的?”倪光南继续好奇地问道。
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遇到不解的问题,向来就有刨根问底的习惯。
“我说过,我还是一名学生,但对计算机这一块很感兴趣,因此,我在计算机杂志看到过您的报道,非常的佩服。”
倪光南释然。
他在外虽然名声不喜,但在计算机这一领域,确实还是小有名气的。
因为联想汉字系统,确实有专业的报刊杂志在报道时提到过他。
“你真的对计算机感兴趣?”
“当然,****说过,未来的世界是属于计算机的,因此我以后的专业方向,就是计算机技术。”
吴小正这是投其所好。
倪光南的兴趣一下就来了。
第751章 柳倪之争
一说起倪光南,就不得不说后世商业领域中的经典案例“柳倪之争”,也叫“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之争。
这是一场既影响到联想,又影响到整个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场巨大的纷争。
所谓技,是指技术研发。
所谓工,是指生产加工。
所谓贸,是指商业贸易。
“技工贸”和“贸工技”之争,就是指到底是技术优先,还是贸易优先。
这是事关联想在扩张过程中,因发展侧重点而引发的一场巨大纷争。
总所周知,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在未来,中国在电子产业方面,包括计算机硬件方面,向来是利用国外的部件来组装。
尤其是在计算机这一块,绝大部分的芯片,包括核心芯片cpu,都是进口国外的产品来组装。
这对于中国的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是有巨大制约的。
在联想的经营这一块,柳传志是总裁,倪光南是总工程师,一个是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一个是卓有成效的科学家。
一人负责经营,一人负责技术。
按理说,这是珠联璧合的一对。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
柳传志为了树立联想高科技公司的形象,为了推出自己的“技术名片”,开始了针对倪光南的造神运动,而为了维护“神”的威信,柳传志甚至不惜损伤自己的权威。
联想的总裁和总工程师,这对亲密无间的“双子星座”当时成了很多企业的榜样。
可是,一个按照市场思维做经营的,和一个按照技术思维做研究的,在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注定有冲突。
这就是贸工技和技工贸的冲突。
按照柳传志的想法,联想在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这条路上,根据现有的形势,必须先发展贸易,通过组装来赚取足够的利润,然后才具备足够的经济条件来进行技术研究。
可倪光南觉得,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发展,要想在国外的重重技术壁垒之下冲出一条血路,就必须尽早开始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研发。
只有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技术专利和产品,才能真正做大做强。
这是一种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在冲突刚开始时,柳传志凭借自己的高情商,以及他的大度,成功缓和了这一矛盾。
可到了1994年,微软推出了中文版的,这使得联想汉卡一下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这可是倪光南投入了巨大心血的一项业务。
而在1994年以前,联想汉卡也是联想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依靠联想汉卡,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可是,中文版的windows一推出,基于硬件技术的联想汉卡一下就被废了武功,连挽救的机会都没有。
痛定思痛,倪光南更加觉得,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
于是,矛盾升级了。
在性格方面,倪光南是典型的技术思维,属于情商较低的那种,他所认定的事,任何人都很难让他改变主意,包括柳传志。
除非他撞了南墙自己愿意回头。
在矛盾升级的情况下,就算柳传志情商再高,就再也缓和不了。
这是一场涉及到各自底线的冲突。
最为关键的是,在之前的造神运动中,倪光南已经习惯了任何人对他言听计从。
可现在,联想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柳传志,都开始对他说不,这让他一下子很难接受。
情商不高、一根筋的人,在极端的情绪左右下,很容易做出过激的事。
因为被反对,倪光南开始针对柳传志采取了一系列极端的手段,包括向计算机研究所举报,说柳传志涉嫌贪污之类的。
于是,两人几十年的交情破裂了。
无奈之下,果敢的柳传志,直接将倪光南扫出了联想的大门。
这就是业界有名的柳倪之争。
关于贸工技和技工贸的争论,当时在全国都掀起了轩然大波,后世更是把这当成了典型的商业案例。
之所以能成为典型,是因为这个故事还没完。
毫无疑问,将倪光南扫地出门的柳传志最终还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所带领的联想能成为世界五百强、全世界最大的pc生产商就是证明。
可是,若是倪光南没有被扫地出门呢?
结果又会怎样?
这个问题,还涉及到联想当时的另一项业务,那就是倪光南亲自主持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
当联想集团的发展蒸蒸日上时,一向力主自主核心技术的倪光南坚持认为,联想下一步应当进军核心技术,并顺应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趋势及早作出部署。
为此,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
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
当时,联想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部,仅次于杨元庆领导的微机部,其全面实力超过了当时的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
可倪光南一被扫地出门,联想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很快也就烟消云散。
后世有人一直在分析:如果倪光南没有被扫地出门,按照他的思路继续发展程控交换机事业,那联想会不会比后世的华为更牛?
这并不是痴人说梦。
要知道,倪光南可是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有名的技术专家,他在业界的影响力非常大,可轻松组织起一批技术研发力量。
如果两人的关系不破裂,他的技术,再加上柳传志的市场营销能力,那种设想并非不可能。
要知道,到了后世,华为最终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和无线通讯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地位,远远不是联想能比的。
关于结果,这只是后世大家的一种猜想,谁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至于现在的吴小正,他并不在意那个结果。
他所在意的是,一位注定会被联想扫地出门的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现在了他面前,他需要抓住吗?
他有本事抓住吗?
要知道,倪光南不仅是一位专家,还是一块很难啃的硬骨头,一般人根本折服不了他。
第752章 又埋下一颗种子
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吴小正忍不住想起了这句话。
对于it企业来说,企业家和科学家之间的珠联璧合,其重要意义并不逊色于爱情。
他不知道,在若干年以后,柳传志会不会因为倪光南的离去而后悔莫及。
但他无意去改变这段历史。
他现在所考虑的是,主动要折翼的倪光南现在就在他面前,自己要不要抓住机会,要不要抓住这个人。
因为知道历史的走向,吴小正十分清楚计算机与通信融合(ict)的重要意义。
这是未来it技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而毫无疑问,在未来的几年,倪光南就是这一领域的领导者、先驱者。
只可惜他注定要折翼。
吴小正真的心动了。
如果没有遇到倪光南,他绝不会轻易去涉足这一领域。
因为他知道,这一领域,并不是招几个技术员就能轻松起步的,而联想在这一领域的起步,是建立在计算机研究生几十年发展和积累的基础上。
这些发展和积累,就汇聚到了倪光南身上。
未来的华为,每年一百多亿美元的销售额,并且还在不断壮大。
这真的不能让吴小正不心动。
钱是次要的,赚再多钱他也花不完。
主要在于一种成就感,在于一个强大的中国梦,在于一个领先于世界的科级梦。
不管怎么样,先埋下一颗种子再说!
于是,吴小正毫不犹豫地抛弃了柳传志,把心思放到了倪光南身上。
柳传志再牛,他也只是一位出色的企业家,他的性格,他的行事方式,他的经营理念……吴小正在后世的学习中早已熟知,他并不指望能从柳传志身上学到太多东西。
但倪光南不一样。
他如果抓住了倪光南,很可能成就中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段神话。
“老倪,真的很高兴能碰上你,我有很多问题想向你请教。”
吴小正表面上把姿态摆得很低,但在称呼上,却偷偷地换成了较为平等的称呼。
他这是有意的。
从“柳倪之争”他得出了一个结论。
对于倪光南这种情商较低的技术派,要尊重他,但不能失去自我,绝不能连错误的都迁就他,而把他神化,更是一种捧杀。
最好能在他所擅长的区域折服他!
因此,他在小心翼翼地摸索和倪光南的相处模式。
柳传志愣了一下。
吴小正现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像是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更像是一个技术狂人。
不过,对此他是理解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也跟吴小正现在这样,整天在跟倪光南探讨技术问题。
因此,尽管他也对吴小正这位年轻的企业家很感兴趣,但并没有冒然发起话题。
他觉得,应该再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吴小正,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跟他来探讨。
在企业经营这一块,柳传志也还在摸索之中,他也有着很强的学习**。
基于这点考虑,他并没有去打断吴小正的交流,而是耐心地听了起来。
“老倪,这次因为一体机的事,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发展问题。”
“怎么说?”
一谈到技术,倪光南的兴趣就被撩了起来。
尤其吴小正所抛出的正是他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我现在还是一个完全的外行,说错了还请指正。”
吴小正先客气了一番。
这是必要的。
尽管他有着后世的经验和见识,但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他现在连半桶水都算不上,很容易在倪光南这位真正的专家面前错漏百出。
“在技术问题上,你不需要客气,错了也是概念问题,而不是技术探讨的问题。”
在技术的话题方面,倪光南非常认真。
“老倪你看啊!虽然说我们现在有了属于国内的品牌计算机,包括长城,也包括你们迎头赶上的联想,以及还有方正、浪潮等。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计算机的生产方面还属于组装阶段。”
“比如说,cpu是国外的,存储技术也是国外的,显示技术也是国外的,连操作系统也都是国外的,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非常少。”
“就算是联想,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主板,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板上的主要芯片也还是国外的。”
“于是我就在想,咱们国内啥时候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呢?”
“老倪,你们这些科学家任重道远啊!”
吴小正很不厚道地扯起了技工贸的话题。
既然你们迟早会因此而激烈争斗一番,那我何不这方面也埋下一颗种子呢?
“嗯,任重而道远,你这几个字总结得非常到位。不瞒你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一直致力于这一方面,但进展缓慢。这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多人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慢慢赶上,但这条路决不能放弃。”
一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直沉默寡言的倪光南话立即就多了起来,而且态度很坚决。
这正是吴小正想要的。
但这样还不够过瘾。
吴小正又撩起了更为敏感的一个话题:“老倪,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国内开始冒出一个技工贸的概念,可在东莞、深圳那边,很多电子生产和加工企业,走的却是代生产加工、到贸易、再到技术研发的路线,我们不妨称之为工贸技路线,对于这点,你怎么看?”
他在偷换概念!
关于技工贸这个概念,确实是最近一两年,随着国家对计算机技术的渴望,由一些主流科学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而关于贸工技这个概念,最早的创始人据传是柳传志,而真正广为被世人所知,却是因为两年后的柳倪之争。
至于工贸技这个概念,则是吴小正自己编造的,就算到了后世,也不存在这个概念。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东莞、深圳等地的一些电子工厂,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帮国外大企业代加工的路线。
“很巧,最近老柳刚提出了一个贸工技的概念,我们正就此进行探讨,但还没有定论。关于这一点,你有什么看法?”
倪光南反向抛出了一个问题。
吴小正:“……”
我自然是有看法的,而且还很中肯。
可是,我现在当着柳传志的面给你们讲明白了,那以后你们还有得争吗?
这是一个难题!
吴小正没想到,自己在埋种子时,竟然把自己给套了进来。
这该如何是好呢?
第753章 折服的想法
正当吴小正不知该怎么接这个话题时,恰好上菜了。
“哈哈,老柳,老倪,难得有这个机会,我请你们尝尝我们吴大厨的招牌酒:湘水黄金液。我可跟你们说啊,这个酒在外面,你们想买都买不到,就算是在吴大厨食府,也只是限量供应。”
话题尴尬酒来挡,气氛尴尬酒来化。
这就是在酒桌上谈事的好处。
果然,吴小正这么一说,柳传志和倪光南都被杯中挂杯严重、香气四溢、色泽金黄的酒给吸引住了。
柳传志是作为一个体制内的企业家,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好酒可没少喝,可现在还是立即被这酒给吸引住了。
倪光南也算得上半个体制内的,虽然不好酒,但也能和几杯,此时也有忍不住立即就小啜了一口。
“好酒。”
“这酒真不赖。”
两人没有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
“不错吧?我可跟你们说,现在市面上比这差一个档次的湘水液,都卖断了货啊!这可绝对是上年份的真正粮食酒。”
吴小正趁机卖弄起来。
“老柳,老倪,你们要是真喜欢的话,一会我一人给你们打包一箱走。”
“我可跟你们说,千万别拒绝啊,过了这个村,你们想要都没了。”
他又趁机卖起人情来。
柳传志和倪光南都笑了笑,没有出言推辞或客套。
对于好酒之人来说,这确实是有钱也未必能买到的宝贝。
吴小正还是小瞧了倪光南的执着。
就算有好酒好菜堵他的嘴,也还是堵不住。
酒过三巡之后,倪光南又提起了老话题:“小吴,你还没说你的看法呢!技工贸还是贸工技,你比较看好哪个发展方向?”
吴小正:“……”
你这是要把我逼上绝路吗?
对于这个话题,他当然不会当着柳传志的面来谈,免得因为自己的观点影响他的思路。
有些事,还是让它按照原本的趋势去发展为妙。
“老倪,对于这个话题,我肯定是有看法的,你要是真有兴趣的话,咱们今晚促膝长谈如何?”
吴小正连忙推脱。
他希望能有一个和倪光南单独相处的机会。
那样的话,他就有机会来进一步向倪光南下诱饵了。
谁知,他这话也勾起了柳传志的兴趣:“小吴,对这个话题,我也很有兴趣,要不你现在聊聊?”
吴小正:“……”
我就是要避开你跟倪光南去聊,怎么可能跟你说?
“哈哈,老柳,这话题我可不想跟你聊。要知道,你现在是著名企业家,一介商人,我的观点是站在技术角度的,我可不想因为这个话题而跟你产生争执。”
柳传志:“……”
我是一介商人?
莫非你不是?
这话让他稍稍有点不爽,可他又不能跟一个小年轻去计较。
于是他干脆大度地说:“那行,反正老倪接下来也没重要事情,今晚我就把他借给你,你们去聊个够吧。”
这就是未来知名企业家的气度。
吴小正不服还不行。
不过,柳传志这话正合他意。
“哈哈,太好了,老柳,够意思,来,咱们多喝几杯。”
柳传志的心里顿时又舒服了很多,接连跟吴小正碰了几杯。
倒是倪光南,因为惦记着和吴小正聊天,反而不怎么喝了。
酒足饭饱后,柳传志果然爽快,他冲倪光南说:“老倪,那你就跟小吴好好聊聊吧,我先回去了,你不用急。”
吴小正把倪光南带到了自己办公室,开始泡茶。
倪光南却被他的书柜给吸引住了。
“小吴,这些计算机专业书籍,你都有在看吗?”
“看是一直在看,不过我还属于刚起步的阶段。”
“起步早晚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真的认真在学,你很难得!”
吴小正笑了笑。
能得到倪光南的夸奖,绝对是一件很难得的事,但这不是吴小正所需要的。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来折服倪光南。
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联想,两年后之所以有柳倪之争,一方面,在于柳传志自己把倪光南造成了谁都不应该反对的神,另一方面,在于他并没有折服倪光南。
其实,一开始的倪光南并不是这样的。
1984年,倪光南答应加入计算所公司时,提了三个条件:一不做官,二不接受采访,三不出席宴请。
在倪光南眼里,当总工不算做官。
并且他还表示,钱、地位都不太在乎,最在乎的是将汉卡推出去。
这是一个技术狂人,把技术当成命根子的人。
可是,他并不是总是正确的。
就比如说他视为命根子的汉卡,94年被微软的中文版windows打得万劫不复,就让联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联想失去的,可不止是汉卡业务这一点点。
当时在联想,还有一个叫袁宝玑技术员也研究出了一种汉卡。
袁宝玑所研发的六型汉卡是软汉字,当时软件汉字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比较明显。
柳传志为了照顾倪光南情绪,遏制联想汉卡向软汉字发展,使联想没有赚到在汉字系统应该赚到的大笔利润。
与倪光南的硬汉卡相比,当时同期的还有软件汉字的wps、ucdos等。
与后面两个相比,联想汉卡总利润并不算很高,总共也就两三千万,而wps、ucdos论市场能力是绝对不能和联想比,但其利润都远远超过了联想汉卡。
最为关键的是,微软的中文版windows打倒了倪光南的银行卡,但wps等软汉字系统不仅没有太过于受影响,反而进化成了中文排版软件,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大放光彩。
因此,并不是倪光南的坚持就一定是对的。
吴小正若要想把他在一年多后挖过来,就必须先解决一个问题:请他安分地去做技术研发,不要去管太多经营管理上的事。
并且,还得要他能尽量服从吴小正的发展策略,不能在技术上钻牛角尖,在错误的方向上一根筋走到底。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技术狂人也可能成为公司动乱的根源。
就如94年的联想一样。
吴小正想要折服这位技术狂人,真的有点难!
第754章 橄榄枝
“老倪,我们继续来聊聊技工贸的话题?”吴小正主动挑起了话题。
“好,说说你的看法。”
吴小正并没有直接接倪光南的话,而是问道:“你知道我为啥不当着柳总的面讨论这个话题吗?”
倪光南愣了一下。
他这才意识到,吴小正之前之所以多次转移话题,原来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他好奇地问了出来。
“因为我明显能感觉到,你就是一个做技术的人,心里肯定主张技工贸,而柳总是一个企业家,按照联想现在的发展模式,也是以贸工技为主,因此他肯定是主张贸工技的。如果我当着你们的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必然会让柳总不舒服,得罪人的事我不干。”
“你的意思是你也赞同技工贸的观点?”倪光南似乎有些惊喜。
“不纯粹是。别忘了,我其实也是一个企业家。”
吴小正又一次否决了倪光南的话,这把对方搞得有点懵。
“在我看来,到底是走技工贸之路,还是走贸工技的发展路线,这得看企业的具体形式,也得看经营者的取舍跟眼光。”
“怎么说?”
吴小正的话题已经稍稍脱离了技术的话题,更多的已经涉及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范畴。
但倪光南对此更感兴趣了。
因为对他来说,现在在技工贸和贸工技的问题上,他和柳传志明显不一致,只是因为两人的私交以及相互的妥协,才暂时没让矛盾激化。
倪光南也想从经营者的角度去了解一下。
“就联想来说,不管是走技工贸之路,还是贸工技之路,未来的发展都不会太差。不过站在柳总的角度来说,他可能追求的是快速发展壮大,因此在技工贸的路线上,可能缺少足够的耐心。”
倪光南陷入了沉思。
他发现,吴小正分析得非常正确。
现在柳传志已经在贸工技方面尝到了很大的甜头,对于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已经没有以前那么狂热。
这是他非常担心的事。
“你说,老柳为啥会缺少耐心呢?他明明知道技术对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啊!”
吴小正最想说的话来了。
“老倪,你应该知道,技术研发向来就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如果方向错了的话,甚至会血本无归。”
“恕我直言,老柳之所以缺少耐心,是因为他之前在汉卡系统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收益却让他失望了。”
吴小正把矛头直指联想汉卡,尽管话说得非常委婉。
倪光南又愣了一下。
他听懂了吴小正的意思。
确实,从1984年他加入联想起,联想就一直在大力推他所研发的联想汉卡。
但8年多过去了,投入了这么大的精力和资源,可这一块的业务还只有两千多万的销售额,确实与市场预期差得太远。
可倪光南还是不死心。
因为联想汉卡就像是他的孩子,他还不想放弃。
“你并不看好联想汉卡业务?”
这个问题让吴小正沉默了几秒。
去否决一个人多年的心血,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真的要这么残酷吗?
要的!
他那一意孤行的性格,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些打击。
吴小正有了决定。
“老倪,你应该明白,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这一块,图文方式的windows将会是主流。”
“嗯,这一点是肯定的。”
倪光南的思维有点跟不上吴小正的跳跃。
“我说,如果微软在两年内直接推出中文版的windows系统呢?你的联想汉卡将何去何从?”
这是最残酷的一句话。
倪光南的脸色一下就变得苍白。
这是他最不想见到的一件事。
如果微软真的推出了中文版的windows系统,那就意味着,以后国内的个人电脑将不再需要汉卡系统。
他的汉卡系统将毫无用武之地。
微软会推中文版windows系统吗?
他很想质疑这一点。
可他知道,未来国内的市场这么大,微软没可能放弃。
而且,微软早就推出了多个语言版本的windows系统,只是因为中文较为复杂,这才迟迟没有推出。
这只是迟早的问题!
他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我的联想汉卡是失败的!
他喃喃地问:“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