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风水大相师-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

    (未完待续。)

第854章 南岳(二)

    XM市之行已经是结束了。

    苏家的家传罗盘,苏九自己也拿到手中了。

    虽然说,这中间,遇到了契丹人,出了点意外,但是,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的。

    搭乘上高铁。

    苏九的目的地并不湘市。

    这一次拜托赵老,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XM市之行,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天的时间,足够了,还有七天的时间。

    自己得要去另外一个地方。

    没错,那就是南岳。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正是南岳大庙举行庙会。

    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只是一次普通的庙会,但是对于风水界来说,这是风水界中的一大盛事。

    为什么这么说?

    一座庙宇的庙会,能够牵扯到整个风水界?

    首先,这得先从南岳大庙说起。

    南岳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

    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南岳大庙初建于唐代,历经六个朝代,十七次的重新修缮,方得今日的规模,历代高僧无不来此讲经弘法。

    南岳山下的南岳古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前有寿涧水,后有赤帝庙,庙址呈长方形,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后经历了六次大火,经过扩建和修缮,才奠定了现存规模。

    中轴线主体建筑群共九进,完全仿造帝王宫殿模式建造,系我国南方现存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故有“南国故宫”之称。

    南岳大庙始建于唐初,至少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风雨沧桑,更替轮回,多少帝王已化为泥土,多少英雄已归隐江湖,而南岳大庙依然红墙黄瓦,翠柏森森,众生云集,香火袅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庙宇是古代享祭的载体,必然引起皇帝的重视。

    除定期的祭祀外,历来皇室登位、诞辰、灾病,或国家昌盛、战争胜利、水旱虫灾等,都要举行祀典活动。

    这种祭祀,皇帝要亲自过问,由翰林苑撰写祝文,派朝廷大员专程赴南岳莅祭。

    南岳主祀的神是“南岳圣帝”,一说其神号为祝融氏,一说其神名为泽光,等等。

    总之,“南岳圣帝”是南岳最大的菩萨,高大,威武,神圣,庄严,代表着神在观察、在思考、在暗示,拥有凡人不可能达到的大智慧、大胸襟、大眼界,人间万事,了然于胸,思接千古,预言未来。因而不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甚至皇帝,均对他敬畏几分。

    这种特定的“需要背景”,决定了南岳大庙的前途,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并且可以持续发展。

    历史上南岳大庙曾多次毁于大火,又经多次重建和修缮扩建。

    可以说,南岳大庙的庙史既是一部祭祀的历史,也是一部与天灾**搏斗的历史,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南岳大庙的庙会之所以会成为风水界的盛事,这全得意于南岳大庙的特殊性。

    在华夏,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

    南岳大庙,就是这样的一座庙宇,三个教派的传承,在一座庙宇里面,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试想一下,华夏哪个庙宇能够容纳其他教派一起发展信徒,宣扬真理?

    在南岳大庙之中。

    第一进是正门,也叫棂星门,由花岗石砌成,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姿态雄伟,门内翠柏挺立,绿草如茵。

    第二进为盘龙亭,又称奎星阁,旧时于此演戏。阁方形,台基高约两米,花岗岩砌成,中有十字通道。阁楼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檐下饰斗拱、彩绘雕镂。覆斗形藻井中雕有一条巨大的镏金盘龙,故又名盘龙亭。

    北面悬横额:“古往今来。”柱联为:“登峰巅俯视洞庭,高唱江从东去;问天下谁称福地,长歌风从南来。”南檐下有“奎星阁”竖额,柱联为:“亭有盘龙,何不在天飞霹电;岳常集凤,都来此地听箫韶。”阁的左边有钟亭,原有一口元泰定元年铸造的重九千斤的大铁钟,右边有鼓亭,过去置有一面直径达两米的大鼓。

    二亭都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现修缮一新,新置了钟、鼓。在二亭纵线的南面,还有二座六角攒尖亭。

    第三进为城门式的三大洞门,正中叫正川门,门内有玲珑别致的御碑亭,亭内有清圣祖康熙四十七年为重修南岳庙而立的一个巨大的龟驮石碑,碑文系康熙亲笔;

    第四进为御碑亭。八角重檐攒尖顶,红柱碧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玲珑剔透。

    亭周四面为红墙,每方开一拱门,亭内置一巨大驮碑。状似乌龟,古传为负重之兽。

    第五进为嘉应门,现加以改建,内设南岳文物保管所,南岳书画院,大庙招待所等;

    第六进为御书楼。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四周绕回廊,前有丹墀,中嵌蟠龙。楼上四周装镂空窗格,其斗拱形制奇特,七踩三翘,为古代所罕见。南檐下有“御书楼”横额。

    第七进为正殿,殿前是一块大坪,正殿耸立在十七级的石阶上,正中的石阶嵌有汉白玉游龙浮雕,正殿高七点二丈,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内外共有七十二根大石柱,象征南岳七十二峰。

    殿顶覆盖着橙黄色的琉璃瓦。并饰有宝剑、大小蟠龙和八仙中的人物,飞檐四角,垂有铜铃,檐下窗棂、壁板,都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或花木鸟兽,后墙上绘有大幅云龙、丹凤。大殿台阶四周,有麻石栏杆围绕,柱头上雕刻有狮子、麒麟、大象和骏马,栏杆中嵌有汉白玉双面浮雕一百四十四块。

    殿中原来设有岳神座位,历代统治者对岳神都加赐封号。

    如唐初封为“司天霍王”,开元间又封为“南岳真君”,宋代加封为“司天昭圣帝”等等。

    第八进为寝官。亦称谨身殿,后殿。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和正殿丹墀相连。殿中设圣帝和夫人景明后、圣帝父母亲坐像,故亦称圣公圣母殿。檐下装有粗犷的斗拱,天花绘制精美。

    第九进为后山门。亦称北后门,是岳庙中轴线的终点。砖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红墙黄瓦,屋脊上饰有宝顶和走兽。门东为注生殿,祀注生真君,民间亦称注生娘娘。门柱联为:“注性优劣惟善人知止善地;生命寿夭皆由自造不由天。”西为辖神殿。一门两殿相连,一字排开,装饰古雅大方。出后门,即可登山。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未完待续。)

第855章 集市

    农历八月十五南岳大庙举行庙会。

    苏九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并不是为了参加庙会,自己只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参加庙会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的。

    但是,相对于庙会的另外一层性质来说。

    苏九心中清楚的很。

    庙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风水界的风水师,借助着这一个庙会的契机,前来聚集。

    风水一途,避免不了和同行之间的交流。

    每年自己遇到什么特殊的风水宝地啊!

    见识到什么鬼怪的风水气场啊!

    或者说哪里有可能存在什么样的风水古墓啊!

    亦或者,又得到什么样的天才地宝!

    还有自己需求什么东西。

    这个庙会就是这些风水师聚集的契机。,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的前半个月开始,就会有风水师开始前往南岳大庙附近的一条小街道里面,开始聚集。

    交换信息,交换物品,买卖自己所需要的。

    这才是风水界中的一大盛事,而且,这个比当初华夏玄学会举办还要热闹。

    毕竟,那个只是为了名,而且还是官方举办的,在某些方面上来说,还是太过于正规了,而南岳大庙的庙会则不同,自由,随意,哪怕你不是风水师,只要你懂这行,接触过这行,就可以来参加。

    这也是南岳大庙庙会在风水界中越来越火爆的一个原因。

    来到南岳小镇。

    看着古香古色的街道,却又拥挤的人潮。

    苏九的心中微微思索着。

    华夏风水界南派最大的古建筑地,也是风水界中的一大圣地,更是华夏南方宗教的一大圣地。

    这里可以说是聚集众多的光环为一身。

    在南岳,随处都可以看见那些朝圣的信徒。

    哪怕这里已经成了一个旅游之地,已经开始被世俗的东西给沾染,但是,在朝圣者的心中,这里就是神圣之地。

    在华夏,南方南岳,西方布达拉宫,北方天坛,东方泰山。可以说是华夏的四大圣地。

    南岳的庙会,自己还从来没有来过。

    当初也只是从爷爷口中听说过。

    去年的时候,自己刚刚踏入风水界中,再加上才进入大学,尽管来到湘市,却没有去南岳。

    但是,这一次,并不同,自己既然知道这件事情,而且自己还有时间,碰到这样的大事,风水界中的大事,肯定要来参加一番。

    今天已经是农历八月六号了。

    可以说,风水界中,庙会的之前的集市已经开始好几天了。

    在南岳街上随处可以感觉的到,有风水师的存在。

    大大小小的气场波动,在人群之中,就如同那黑暗中的灯火,气场波动强悍的就是百瓦灯泡。

    气场波动弱的,就是二三十瓦的灯泡。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其实,在风水界中,随便使用神识感触他人气场波动,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苏九根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自己所施展的秘术很特殊,一般的人是根本发现不了的。

    不说多了,没有乘气后期境界的修为,是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这个举动的。

    在南岳小镇随便逛了一圈,找到了那个比较隐蔽的小街,一个转弯,就走了进去。

    和外面繁华的街道相比,这个小街看起来,并没有几个人,基本上没有什么人进去。

    但是,一个转弯过去之后。

    所入眼的一切就大大的不同了。

    这里的人流繁华,丝毫不比外面小镇街道上的游客少。

    苏九一进入这里,就放佛是现代,进入到了古代。

    大多数人的穿着打扮都是古装,准确一点的来说,不是道袍,就是袈裟,或者老旧的汉服。

    像苏九这样的牛仔裤,白T恤的,还背着个白色的背包,戴着一副墨镜。很少。

    可以说几乎没有。

    都是风水界的人,再不济,也是一身中山装。

    毕竟,来参加庙会的风水师,大多都是中年人,像苏九这么年轻的风水师,很少。

    各大家族的传人,虽然年轻,但是,来参加庙会也不是这几天,而是最后那几天而已,所以,苏九一进入到这里面,就显得比较十分显眼。

    苏九并没有在意这么多。

    小街道并不是很长,准确一点的来说,这就是一条小巷子,巷子两旁是一个一个的空店铺,店铺并没有商家,这是南岳大庙中三教所设定的,这里的店铺常年空着,其实就是为了每年风水界中的聚集。

    一些空着的店铺里面,已经有风水师存在了。

    一张旧布铺开店铺里面的摊位上,将自己的东西摆放出来。

    风水师盘膝而坐,或者找一把椅子,坐在摊位前面,这买卖就可以随时开始。

    苏九看着,已经有一些风水师在各个店铺前面转悠起来。

    苏九来这里的原因,就是来参加的集市,想看看能不能淘到一些好东西。

    毕竟,现在华夏,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关于风水师的集市了。

    罗盘!

    风水葫芦!

    八卦镜!

    符箓!

    ……

    一些风水界常见的东西,在这里随处可见。

    哪怕是一些比较珍贵的法器,在这里,也随时可以遇到。

    苏九逛了几个摊位,就已经发现了好几个不错的法器。

    这里的集市,有一部分是用金钱能够买到的,但是更多的是以物换物。

    在摊位的前面,都有一张白纸,白纸上写着自己所需求的东西。

    在现代这个社会的华夏,除了个这南岳庙会,基本上没有这样的集市了。

    随意的游览了一番。

    苏九发现,这里的东西,很贵。不错,就是很贵。

    动辄几十上百万。

    跟多的还有一些东西,所需求交换的物品也是十分的奇特。

    很多东西自己都没有听说过。

    刚才,自己就在一个摊位上发现,一个中年风水师,所需求的物品,居然是万年柳木!

    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万年柳木?

    压根就不可能啊!

    活了一万年的柳树,绝对的是成了精的存在,其自身的修为,绝对是乘气境界的风水师才能够比拟的。

    一个堪比乘气境界的精怪,本身就是恐怖的存在,恐怕也只有那种深山老林或者原始森林里,恐怕才会有的。

    普通的风水师,根本不会遇到。(未完待续。)

第856章 南岳祝家

    逛了一圈的苏九,没有在这街道中过多的停留。

    集市的时间,有半个月之久,自己暂且不急。

    此刻,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很快,集市就会散场,等到明天清晨的时候,将会再次开启。

    自己这次过来,身上所携带的资金并不是很多,自己不缺钱,回头叫小舅公给自己打点钱就是啦。

    上次处理的那批东西,所获得的资金,苏九都交给小舅公管理了。

    都是苏家自己人,小舅公已经完全被容纳进来了。

    这一点,早就已经得到了自家爷爷的认可。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己还在读书,而且,在苏家大院的时间并没有多长,爷爷也不过多理会苏家的事情。

    苏家要崛起,肯定得要有一个办事的人,这个人,自然的就是小舅公了。

    一个家族的崛起,家族成员是最重要的,但是,想要将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个的风水师,没有雄厚的物资天才地宝,是根本做不到的。

    而自己将这么一大笔钱交给小舅公,就是要他去收购各种药材以及风水物资。

    要知道,从一个普通人,培养成为一名风水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更重要的是资源。

    符箓,朱砂,各种药材,天才地宝,包括秘术秘法,传承等等,缺一不可,现在,苏九以及有了资金,自然就要开始着手准备这些东西。

    出来的时候,打了个电话给小舅公,先给自己的账户上打了两个亿的资金。

    然后,苏九准备今天晚上找个安静的旅社,制作一批符箓。

    不错,集市上的东西,不是有钱就能够买到的,更多的东西,是需要以物换物。

    符箓,在风水界中一直是稀罕物。

    拿符箓去以物换物,相信大多数的风水师,都会愿意的。

    毕竟,这可是增强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

    吃过晚饭,找了一个比较清静一点的旅社。

    苏九就开始准备绘制符箓。

    一晚上的时间,以自己目前的修为,所绘制出来的符箓,足够明天去交易了。

    再加上自己身上本来就一直准备着许多的符箓。

    所以,苏丛很期待明天的交易。

    忙碌了一晚,清晨简单的休息了一会,苏九就洗漱出门。

    带着自己的白色包裹,准备前往集市。

    然而,就在出了旅社之后,自己的电话响了起来。

    拿出手机一看,是小舅公打过来的。

    “喂,小舅公……”

    “小九,你现在是在南岳吧!”苏九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电话那头的声音给打断了,是自己爷爷的声音。

    “爷爷,我现在就在南岳小镇,准备来参加这次庙会。”苏九开口着说道。

    “那好,有个事情,你去处理一下!”苏玉成的语气比较严肃,苏九听到这里的时候,也是脸色一正。

    “爷爷你说!”

    “南岳一直是祝家的地盘,以前跟我苏家的关系不错,前阵子,我收到了祝家家主的求救令,祝家应该是出事了,原本我是准备这几天就去南岳的,既然你在那里的话,你就处理一下。”

    苏九一听。

    心中微微的一怔,随即脑海中明白了。

    当初郝崧博夺舍女尸旱魃成功之后,告诉自己的九大守护家族和九鼎信息的时候,就提到过南岳祝家。

    这祝家就是在南岳衡山,其家族所守护的九鼎,也是在这里。

    之前没有想到是一时间没有往这方面想,再者是,自己暂时还没有准备去探查这些东西,自己准备先将自家的家传罗盘和自己脑海中金色罗盘的关系搞清楚在说这些,现在,自己爷爷说起这事,苏九脑海中顿时就浮现出关于祝家的信息。

    祝家就是祝融氏的后代。

    没错,就是火神的后代。

    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是火神,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

    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

    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其意思是让他永远光明。

    当初郝老告诉自己,华夏九鼎之中的万寿鼎,就是在这南岳。

    “祝融峰?祝家?万寿鼎?”

    苏九嘴里呢喃了一声,停住了往集市的脚步,停在了原地。

    清晨的南岳,人流并不多,古香古色的街道,有着一种十分独特的味道,宁静,而又幽美。

    “祝家出事了?先去万寿鼎看看!”苏九心中一动,顿时就有了决定。

    万寿鼎,华夏九鼎之一。

    苏九要去这个万寿鼎,并不是华夏九鼎的万寿鼎,而是南岳小镇一个山头上的青铜鼎。

    这是南岳的一个景区,这个鼎乃是新华夏的时候,铸造的,采用华夏历史上各个民族的文字,书写“万寿”两字,以汉字为核心,刻画在此鼎的表面。

    中华万寿鼎,矗立驾鹤峰。

    体重五十六,万寿字不同。

    沿足攀阶入,捧桃老寿星。

    吉尼两纪录,“寿岳”更驰名。

    这首诗,就是形容万寿鼎的,“中华万寿鼎”用五十六吨青铜铸就,高九点九米,创世界第一大鼎和寿字最多两项吉尼斯纪录。

    这也世人眼中的万寿鼎。

    不过在苏九心中就没有这么简单。

    万寿鼎确实是现代铸造的。

    但是,在这巨大的万寿鼎之中,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年祝家,将小万寿鼎融入了这大万寿鼎之中。

    让这万寿鼎有了一丝独有的气场。

    因为,这万寿鼎摆在这里,是起镇压作用。

    关于镇压,这又不得不说道另外一个传说,关于九百蛟龙的传说、

    南岳大庙,又被称为“南国故宫”,是专门为了祭祀南岳圣帝而修建的,是华夏南方规模最为宏大、布局最为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大庙中有八百条形态各异的蛟龙被刻于屋顶、石柱和栏杆上。(未完待续。)

第857章 九百蛟龙传说

    为什么会雕刻这么多的蛟龙呢?这还得从一个传说讲起。

    据说,远古时候,祝融部落时代。

    那个时候祝融非常聪明,他发现如果将两块石头猛烈撞击摩擦就会出现火花,这样就能取火了。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黄帝。

    黄帝为了奖赏他,封给他一个官职——正火官,并派他去镇守南方。

    祝融来到南方,住在衡山。

    他把取火的方法教给了当地的百姓。百姓们很快就学会了,他们用火烤东西吃,还用火照明,遇到野兽袭击人类的时候,就用火把把它们赶走。火给大家带来了便利,百姓们因此过上了好日子。大家很感激祝融,对他非常尊敬。

    一天,祝融把南方各个氏族的首领都召集在一块儿,把火种分给他们,让他们各自保存好火种。可是祝融并不知道保存火种的方法,只是叫大家把火种埋在地下,不让它熄灭。

    谁知过了一段时间,火种燃烧起来了,而且越烧越旺,弄得整个南岳的地底下都是烈火。地底下的烈火把地面烤得滚烫,花草树木全枯死了,江河里的水也被煮开了……到处都是一片焦黄,庄稼也没办法种,大家没有吃的,又热又饿,一个个精神萎靡,站都站不稳。

    有一位龙子,住在离衡山不远的湘江,此时龙宫就像一个蒸笼,热得他实在受不了了,只好向住在南海的父亲求救。

    湘江龙子写了一封信,派亲信火速送到南海。南海龙王接到儿子的信,得知了儿子现在的情况,万分焦急。

    可这南岳距离南海有几千里水路,俗话说远水解不了近渴,这该如何是好呀?旁边的龟丞相站出来说:“陛下,不如这样,我们先将海水呵成气,变成云,吹到南岳去,到时候云变成雨,下他个三天三夜,先救急再说。”

    龙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赶紧派人去呵海水,就这样,南海的水整整被呵下去了三尺三寸。

    可是,龙王降下的水,只能暂时缓解地面上的热,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地底下的火依旧在燃烧。

    过不多久,南海龙王来南岳巡视,看见南岳方圆百里都是积水,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泡在水里,人们跑到山顶上避难。

    水在地上流,地下却仍然有火,烤得大地还是像个蒸笼一样。南海龙王看到自己浇下的雨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

    他想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这时湘江龙子说:“父王,俗话说,有事问三老,说不定老百姓会有办法呢?我们不妨去问问他们吧。”

    龙王想了想,也只有这个办法了。于是他化身人形,变成一个老者,龙子则变成随从跟在他身后,一起朝村子里走去。

    龙王父子从前山走到后山,从东山走到西山,碰见老人就问。

    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山坳上,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凿着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很奇怪,只见上面左一个洞,右一个洞,像个大蜂窝一样。

    龙王很奇怪,上前问道:“老人家,您这是在干什么呀?”老石匠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穿着光鲜的老人,叹了口气,说:“唉,你是外地人吧,最近我们这里遭了灾,又是火灾又是水灾的,原来是地火烤着,后来龙王为救火,降下了三天暴雨,可火没熄灭,反而引来了水灾。你看看,这遍地都冒着热气啊。”

    龙王看了看周围的土地,无奈地说道:“难道就没有办法了吗?”

    老石匠缓缓地回答道:“办法嘛,也不是没有。”

    龙王听到这话,眼睛都亮了,赶忙问:“老人家,您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老石匠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说了也没用,除非龙王亲自来。”

    龙王一着急,顿时从人形化为龙形,说:“老人家,我就是龙王啊,您赶快告诉我吧,我好救大伙儿啊。”

    老石匠没想到眼前的人就是龙王,赶忙跪拜,说:“龙王显灵,我们有救了。”

    说完拿着刚才凿的那块石头对龙王说:“你看,这是衡山的模型。衡山总共有三十六个洞,后洞通着前洞,前面的洞又连着湘江。

    只要派出几条蛟龙,驻守在这些洞里,把海里的水引到山上来,这样,地火就能被制服了。”

    龙王一听,果然有道理,立刻照着老石匠的话去做。

    老石匠看龙王这么热心,对人类如此慷慨,就把那个辛苦凿好的衡山模型送给了他。

    南海龙王一回到龙宫,就赶紧将五湖四海的八百条蛟龙全部召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商量治理南岳的办法。

    龙王将老石匠的话说给大家听,并问道:“救百姓于水火,此等善举有谁愿意去吗?”蛟龙们都跃跃欲试。

    于是,龙王挑选了一些法术高强的蛟龙,把他们派往南岳,并命令其他蛟龙,今后只要南岳需要水,不管是谁,都要给予帮助。

    这样,南岳一下子来了好多蛟龙。

    青龙住在青龙桥下,黄龙住在黄沙潭,黑龙住在莲花峰下的黑沙潭,白龙住在集贤峰下的白龙潭……

    其余的蛟龙,有的住在水帘洞,有的住在络丝潭,有的住在九龙泉……

    总之,凡是需要的地方就有蛟龙把守。

    夏天来了,南岳酷热难耐,蛟龙们就甩动尾巴,招来乌云、闪电,紧接着,大雨倾盆而下,这样,每个潭里、洞里,都灌满了清凉的雨水,热气消散,南岳也跟着凉爽起来。

    到了冬天,遇上下雪,地上到处都结着冰,人们冷得直哆嗦。这时候,蛟龙就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让地火发出热气,烤得每个潭里、洞里都热乎乎的。

    因此,这么多年来,南岳总是冬暖夏凉,大家都喜欢到这里来住。

    为了感谢龙王和蛟龙们的大恩大德,人们特意修了一座南岳大庙,并在庙里的正殿前面,用汉白玉石雕了一条大龙。

    大龙雕得栩栩如生,就像活的一样。

    另外,在墙上、柱子上、神台上,人们都雕了很多龙,不多不少,刚好八百条,以此来纪念八百蛟龙护南岳的功绩。

    然而,当初那老者送给龙王的那个模型其实就是祝家的小鼎所化。

    这小鼎被龙王带回了龙宫。

    祝家作为华夏九大守护家族之一,家传信物没有了,以后还怎么守护万寿鼎啊!

    于是,祝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跟现在的这个万寿鼎有关系……(未完待续。)

第858章 神秘祝家

    于是,祝家又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跟现在的这个万寿鼎有关系。

    祝家耗巨资,背后动用关系,在南岳小镇上铸造了这个万寿鼎。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