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侯-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凡楞了半晌,接着狠狠一拍额头。

这可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不过这也说明,朱允炆吞的*药……它果然是*药

萧凡板着脸道:“刚才进献*药的宦官……”

“已遵陛下旨意,将他杖毙午门了。”

萧凡摇头,喃喃道:“死得真冤枉……”

“那药……”

“那种药奴婢也弄得到……”宦官讨好的笑。

“太好了”萧凡重重一拍掌:“……给我来半斤。”

宦官两眼发直:“半……半斤?”

萧凡一本正经道:“本官要给家里的公马配种,让它变种马。”

“种……种马?”宦官不自觉的扭头,文华殿内,朱允炆的辛勤耕耘声声入耳。

“对,种马情节是次要的,种马才是王道”萧凡非常笃定的点头。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兴武事

种马确实是王道。

可惜现在当种马的不是主角萧凡,而是朱允炆。

皇帝就是皇帝,他可以在他的皇宫里毫无顾忌的随便拉一个女人就上床办事,人家宫女还乐得跟中了彩票巨奖似的。

萧凡羡慕得眼都红了。

这才是典型的古代男人啊,相比朱允炆的风流,萧凡忽然觉得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论权力地位,萧凡当然也算是朝中权臣了,家中自然奴婢如云,若真想在家里随便逮一个奴婢就抱上床办事,倒也是容易之极的,不过萧凡始终做不到这一点,他总觉得这样做太没品,毫无感情的上床岂不是跟禽兽一般?

当然,这句话他无意针对正在文华殿内办事的那只禽兽……

殿内的**浪声不绝于耳,外面的宦官已叫来了宫里的起居舍人,二人拿着宫中的名册翻了半天,找到了那位被朱允炆宠幸的宫女名字,仔细核对了她的户籍出身,并郑重其事的将宫女的名字,以及被宠幸的时间地点记下,以便日后朱允炆封妃,或宫女怀上龙子有据可依。

萧凡站在殿外静静看着他们忙活,心里不由浮上几许荒诞可笑的感觉。

人家在里面推车坐莲,爽得不亦乐乎,最后无非就是爽到极致,浑身打几个冷战,一泄千里而已,很简单的**女爱之事,被宫里的宦官和起居舍人这么一搞,*房仿佛已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圣洁的光辉,类似于某种宗教仪式一般。

九五至尊又如何?这样的人生活着有意思吗?朱允炆或许是年轻,或许是习惯了这个环境,所以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萧凡有点坏坏的想,若把自己此刻的感触告诉他,小朱同志每次办事时一想到外面有无数宦官舍人在凝神静气的听他的房,而且把他*房的细节全部记录下来,比如一共运动了多少次,中途换了几次姿势,女方有没有很投入,天子的龙**最后哆嗦了几次……

……朱允炆恐怕会阳痿吧?

萧凡想到这里,噗嗤笑出声来。

殿外的宦官和起居舍人一齐诧异的瞧着他。

萧凡位高权重,又是天子挚交,他们自然不敢表露任何不满。

宦官堆着笑上前问道:“萧大人何故发笑?”

“啊,没什么,本官见我大明天子如此龙精虎猛,干劲十足,心中不由欣喜万分,我大明国祚延绵千秋万世,全靠天子这一哆嗦呀,本官甚喜之,恨不得为天子摇旗呐喊助威才好……”

众人:“…………”

这话若是别人说出来,早让大汉将军拖到午门杖毙了。

殿内的**声仍旧一浪接一浪,萧凡看了看天色,时已近黄昏,家中娇妻还等着自己回家吃饭呢,朱允炆什么时候才哆嗦呀?难道他在里面风流快活,我却得恭恭敬敬守在外面等他爽完吗?

萧凡从来就不是这么规规矩矩的人。

撩起官袍下摆,萧凡几步踏上文华殿前的石阶,在宦官和起居舍人愕然的注视下,萧凡抡起拳头使劲朝紧闭的殿门砸去。

哐哐哐

众宦官大惊失色,急忙大叫道:“萧大人住手天子正在里面……”

萧凡没搭理他们,仍旧哐哐哐砸着殿门。

里面的朱允炆似乎恢复了神志,大口喘息着问道:“什么事?”

“要纸吗?”萧凡很诚恳的回道。

朱允炆带着几分怒气道:“你是谁?”

殿外传来一道沉稳的声音:“雷锋”

“…………”

云住雨歇,宦官和几名宫女打开殿门,将那位被宠幸的宫女用绣被包得严严实实抬进了后宫。

“你怎么还没走?”朱允炆衣衫不整的出现在萧凡面前,表情很无奈。

萧凡翻了个白眼儿,道:“你当我乐意在外面听房?我若不是有事没说完,早拍屁股走人了。”

朱允炆尴尬的笑:“……事实证明,那个阉奴给我的药还是挺管用的,就是发作慢了点儿,那个阉奴呢?我要好好赏他……”

“你把要赏他的东西烧给他吧……”

“什么意思?”

“他已经被你杖毙午门了……”

朱允炆叹道:“朕冤枉他了……可惜。”

“是啊,天妒英才……”

朱允炆抬眼瞧着他,道:“你刚刚将削藩对策说到哪儿了?”

“我刚说到改革军制,你就抱着姑娘去爽了……”萧凡的目光很谴责。

朱允炆尴尬干笑:“你继续说……如何改革军制?”

萧凡目光盯着朱允炆,正色道:“我还是那句老话,兴军备,开武举,造火器,建军校。”

朱允炆有些犹豫道:“萧侍读,我将年号定为建文,就是为了一扫洪武时穷兵黩武的国策,把精力由武功渐渐转移到文治,力争创一个煌煌盛世,若是在我建文初年便大举兴武事,这……是不是违背了我和满朝文武的初衷?”

“陛下,文治盛世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之上的,两者缺一不可,若无强大的军事基础为后盾,陛下的文治盛世建造得再辉煌,再华丽,终究如空中楼阁,但凡有一丝外力打击,便会轰然倒塌,陛下你别忘了,在你雄心万丈想开创建文盛世之时,你的皇叔,关外的鞑子,东南的倭寇,他们都对你虎视眈眈,若无强大的军事基础,你的盛世能维持几年?”

朱允炆默然沉思,半晌,终于点头道:“不错,萧侍读,你说的很有道理,盛世确实需要强大的军事基础才能维持长久,建文之初兴兵布武是很有必要的……”

萧凡笑了,只要他和朱允炆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并且若能坚决贯彻执行下去,朱棣的谋反并不是不能击垮。

历史上的朱棣篡位成功,其中颇多侥幸之处,朝廷犯了很多决策性错误,军队也不如洪武年那般战力骁勇,这才让朱棣捡了个大便宜,其中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

如今历史正随着萧凡的到来而悄然发生改变,将来朱棣若反,他还有那般好运气吗?

只要小小的一丝改变,历史便会走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原本注定的结局充满了变数,胜利的天平最后会倾斜到哪一边,谁也不知道。

“萧侍读,你有没有想过,朝中为官者皆是腐朽儒士,黄子澄虽被我贬谪到山东登州任知府去了,但清流势力仍然存在,如今的御史黄观,刑部尚书杨靖,户部侍郎卓敬等,自黄子澄离京后,他们又渐渐成了清流之中的领头人物,我若大兴武事,朝堂之上必然阻力不小……”

“陛下,阻力再大也要执行下去,这是为了我大明百世基业着想,不可相信那些迂腐清流之言,自古书生误国者不知繁几,若遇大难,清流们或许能保持大节忠义,以身殉国,但他们于陛下的理想和大业并无丝毫益处,他们只知用死来表现他们的忠诚,但他们活着时却对国家朝廷只有贻害,没有建设,这样的人是愚蠢无能的,陛下的决心万万不可因他们而动摇”

朱允炆犹豫了一下,终于狠狠点头道:“对我不能太受他们的影响,兴武事关系我大明万代基业,这是必行的国策,绝不能动摇……”

萧凡立马打铁趁热道:“臣愿助陛下一臂之力,谁若敢反对,臣帮陛下消灭他”

朱允炆看了他一眼,悠悠道:“我怎么觉得你现在一副陷害忠良的奸臣模样呢?”

“…………”

“萧侍读,仔细说说,如何改革军制?”

“陛下,如今朝廷军队战力不强,说到根子上,是因为久享太平,很多军户子弟从军,甚至从来没上过战场,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指望他们打胜仗?还有,自洪武年起,由于胡蓝党案牵涉军中将领众多,他们被先帝一一斩杀殆尽,致使如今朝中没有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将帅之人,而且军中的中层军官,如百户,千户等将领也颇多良莠不齐,这些弊端导致了我朝军队战力相比边军大有不如,所以,臣所说的兴军备,开武举,建军校便是针对我朝军中诸多弊端而提出的应对之策。”

“你还有一条说造火器……火器真有那么厉害吗?”

萧凡微笑道:“陛下可能从未见过火器的厉害之处,其实从宋朝时候开始,火器已渐渐应用于攻城和平原作战,我朝立国之初也造出了洪武大炮,洪武火枪等等,它们的长处就是射程远,威力大,口说无凭,他日陛下若有闲暇,臣请陛下亲自观摩试演一下火器,陛下若亲眼所见,自然便会相信了。”

朱允炆想了想,道:“好,你所说的这四条,我会在过几日的朝会上提出来,那时我特许你上朝站班……”

萧凡为难道:“不用了吧,我又不懂国事政务,上朝那不是滥竽充数吗?”

朱允炆瞪着他道:“我是让你去滥竽充数的吗?那些清流大臣们若反对兴武,你得帮我拦着,该吵就吵,该骂就骂,该撒泼就撒泼,总之……”

“……背黑锅你来,送死我去,对吧?”

“萧侍读果然冰雪聪明……”

“陛下也是英明神武啊……”

朱允炆沉思道:“其实那些清流之中,最顽固者也只有黄观,杨靖而已,说服了他们,改革军制之事或可顺利推行下去……”

萧凡搓了搓手掌,恶狠狠道:“陛下放心,我会把黄观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朱允炆好奇道:“你怎么收拾他?”

萧凡坏笑道:“黄观有个妹妹吧?我去勾引他妹妹,然后睡了她,从此做了黄观的妹夫,同是一家人,我就不信他还拉得下脸跟咱们唱反调……”

朱允炆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

正事说得差不多,萧凡忽然想起一事,道:“对了,陛下冒充我的名字在京师泡妞,你泡的到底是谁?”

朱允炆沉默了一下,面无表情道:“……黄观他妹。”

萧凡满脸尴尬的出了宫。

看着朱允炆一副快把他吃了的表情,萧凡感到头皮一阵发麻,实在不好意思再在宫里待下去了。

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冤枉,京师那么多大家闺秀,朱允炆泡谁不好,非要泡黄观他妹,一想到黄观那张尖酸刻薄的死人脸,萧凡百思不得其解,哥哥长成这副德性,妹妹能好看到哪里去?朱允炆怎么会看上他妹呢?口味也太重了吧?

萧凡觉得,以后在辅佐朱允炆国事的同时,也要帮他竖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至少他认为搂着一个长得跟黄观一模一样的女人睡觉,绝对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

萧凡刚回京,兵部尚书茹瑺,翰林学士解缙,兵部左侍郎齐泰等朝中奸党们便已得知了消息,萧凡还在宫中与朱允炆商谈国事之时,他们便已早早的乘着官轿进了萧府,坐在萧府前堂内悠然品茶闲聊,等候萧凡回来。

刚跨进门,萧凡便听到前堂一阵喧闹。

“……得亏老夫这双招子雪亮犀利,一眼就认出了萧大人,这才没被曹毅那个混帐砍了祭旗,茹大人,你说老夫算不算福厚之人,当时的情况不是一般的惊险……”

“方大人……方大人,麻烦您稍微转个身,我才是茹瑺,你面前的那个是齐泰……”

“……啊?哦老夫这双招子雪亮犀利,早就看出来了。”

“…………”

萧凡远远听到前堂喧闹,心中不由苦笑。

这方孝孺的眼神实在太差劲了,这年代不知道有没有玻璃,是不是应该想个法子给他打造一副近视眼镜?不然以他这眼神,认错人还好说,若上错了床睡错了女人,麻烦可就大了……

萧凡重重咳嗽了几下,前堂内众人听到声音,急忙大步迎了出来,一个个忙不迭的朝萧凡作揖见礼。

萧凡含笑一一回礼,态度不倨不傲,平和亲近,透着一股子热络。

眼前这些人,可是他朝堂势力的基础和同盟,换个不好听的词儿,这些人可算是他的爪牙。

对心腹爪牙当然不能太怠慢,萧凡很多抱负和理想还得靠他们来帮忙推波助澜才能实现。

众人对萧凡归京百般慰问,又对他在北平立下的赫赫功劳歌功颂德,萧府前堂顿时马屁如潮,沸反盈天,喧嚣至极。

萧凡心中暗叹,奸臣就是奸臣,说几句奉承话都透着一股子狼狈为奸,厚颜无耻的味道,整个萧府随着他们的到来而变得乌烟瘴气,乍一看去跟狼窝似的。

萧凡不介意当奸臣,可是……同党的素质可不可以高一点?跟这群人混在一起,实在有点儿掉价的感觉,就像……折翼的天使掉进了鸡窝。

“萧大人这次出京巡北辛苦了,少年臣子,不惜劳苦危险,为天子分忧,为社稷造福,萧大人实为我辈官场中人的楷模啊”兵部尚书茹瑺抖擞着浑身的白净肥肉,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

众人立马点头附和。

“为天子分忧本是当臣子的本分,北巡功德圆满,全托天子和众位大人的洪福,本官不敢居功啊。”萧凡笑眯眯的客套。

茹瑺小眼睛精光一闪,堆着一脸憨厚的笑容,问道:“不知萧大人回京之后,于国事政务方面,可有什么打算?”

堂内众人顿时安静下来,他们一个个支起耳朵,身子不自觉往前倾斜,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萧凡见众人神色,顿知众人今日登门拜访的来意。

外有忧患,内有朝争,既然已成奸党,大家自然要统一认识,下一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何守望相助,如何进退有据,这个战略性的大方向,自然需要萧凡这个奸党首领帮他们制定下来。

说白了,他们就是来听萧凡下一步有什么指示,大伙儿的劲该往何处使,拳头该往哪里揍。

萧凡心中思忖良久,手一抬,便待取过身旁桌上的茶盏儿喝口水。

茹瑺急忙端起茶壶,神色恭敬的俯首为萧凡添满了茶,堂堂尚书之尊,竟以门下的姿态对萧凡如此毕恭毕敬,再看众人神色正常,似乎觉得茹瑺此举并无任何不妥,兵部尚书给锦衣卫指挥使倒水本就是天经地义似的。

萧凡满意的笑了。

人心堪用,人心可用。

奸党,终于渐渐拧成一股绳了。

“你们……果然是我的好同僚。”萧凡目光泛起些微的感动。

解缙神色慷慨道:“我等愿与大人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众人急忙站起身,朝萧凡郑重拱手道:“我等愿与大人同进同退,同生同死”

萧凡心潮一阵澎湃激动,遥想当年,这群人还是乌合之众,大家完全因利益勾结在一起,时过两年,虽然都顶着奸党的坏名声,但大家的心仿佛已连在了一起。

有此臂助,何愁心中壮志不酬?

萧凡顿时意气风发,神情豪迈的仰天长笑几声,接着脸色一变,指着堂外惊骇道:“皇上来了”



前堂大乱

钻桌子的,躲花架下的,以手捂面的,藏屏风后的……

哭爹喊娘扔鞋子丢官帽,整洁的前堂瞬间变得跟鬼子扫荡过似的,满地狼藉不堪。

萧凡傻傻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肌肉跟中了风似的狠狠抽搐。

真相总是残酷的,乌合之众,永远是乌合之众……

第二百三十章 改革难行

前堂遍地狼藉,官靴官帽散落一地,堂内某张桌子底下还撅着一个肥硕的大屁股瑟瑟发抖,就跟刚被抄了家似的,光景异常凄凉。

萧凡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奸臣就是奸臣,他们永远不可能像忠臣那般光明磊落,正义凛然,奸臣嘴上叫嚣着自己是忠臣,声音比谁都大,但他们其实是非常心虚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他们做不到像忠臣那般理直气壮。

狗肉是上不了席面的,烂泥是糊不上墙的。这个道理用在他们身上也很合适。

萧凡长长叹了口气,自己怎么就跟这样一帮人混到一块了?

“各位大人出来吧,本官刚刚眼花了,天子没来……”萧凡有气无力道。

喊了好几声,众人各自将信将疑的小心探头往外看,见堂外空空荡荡,并无一人,这才纷纷走出来坐回椅子上。

“萧大人真是爱开玩笑……”众人尴尬的干笑,望着萧凡的目光很谴责。

“萧大人,老夫年纪大了,受不起惊吓,以后可别这么调皮了……”茹瑺抚着圆滚滚的肚皮,一副惊魂未定的模样。

“就是,就是。”众人一齐附和。

“哎,我的鞋子呢?”

“对,还有我的官帽哪儿去了……”

萧凡叹息不语。

还是赶紧把要说的话说完,然后让他们滚蛋吧。跟他们相处久了,正人君子也会变成无耻小人。

…………

…………

缓缓环视众人,萧凡沉吟许久,神色严肃道:“本官这次代天子北巡,一路惊险,几经波折,终于不负天子所托,北巡之行功德圆满,顺利归京。……不过,这次北巡,本官所见所闻,多有感触,如今天子新即,万象更新,正是天子和诸位同僚一展胸中抱负之时,新朝当有新气象,本官不才,愿以区区陋见呈于朝廷,待天子和诸位同僚评断定夺。”

众人闻言纷纷挺直了背脊,神色从未有过的肃穆,庄重。

他们的领头人物要下指示了,以萧凡如今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一句话关系着朝堂局势走向,关系着在座诸人的前途命运,不可不慎重聆听。

萧凡在脑海中飞快组织着语言,停顿了很久,才缓缓道:“自先帝驱逐鞑虏,复我汉人江山,开创赫赫大明王朝,尔来三十有一年,洪武朝时,我大明疆内拥军百万,先帝数领大军,亲征草原大漠,终将前元朝廷打得溃不成军,几度逃亡,此乃先帝赫赫天威,我等高山仰止,铭于青史,但是,不可讳言,自洪武朝后期,朝廷各地千户所驻军多有懈怠,疏于操练,军户子弟代代相传,却一代不如一代,身体孱弱者,老弱不堪者充斥军中,致使将士战力下降,散如海沙,几成乌合之众……”

萧凡环视众臣,偷偷在心里补了一句:就跟你们一样……

众臣却纷纷点头附和,一个个痛心疾首的样子。《小说下载|WrsHu。CoM》

“萧大人言之有理,朝廷军中现状,令人堪忧啊……”

“乌合之众神马的,最讨厌了……”

“…………”

萧凡再次叹息,这群人真是……无可救药了。

清了清嗓子,萧凡接着道:“……朝廷军队如此不堪,而本官北巡之时,却见我大明边军依然骁勇善战,这样一来便与各地驻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位试想,战力强弱如此明显,大明边军本是戍守我大明疆土的第一道防线,若各地千户所这般孱弱的话,边军岂不是成了我大明疆土唯一的防线了?假设有朝一日鞑子大举进犯,越过长城,攻破边军防线,策马直驱我大明境内,谁人可挡鞑子兵锋?各位大人皆是博学之人,应该知道蒙古人是怎么灭亡南宋的,因为南宋朝廷腐败,军队毫无士气,蒙古人占领长江北岸之后,又举兵攻打襄阳,襄阳失守,蒙古人趁机南下,终于灭亡了南宋朝廷,各位同僚,前事之师,不可或忘啊……”

说到军事,兵部尚书茹瑺微微眯起了眼,道:“萧大人的意思是……”

萧凡神色肃穆,眼中掠过一抹坚决,望着众人一字一句道:“我欲向朝廷,向天子谏言国策,国策很简单,只有一句话:改革军制,兴武,强军”

堂内众人尽皆一惊,纷纷向萧凡投以复杂的眼神。

在座的尽管都顶着奸臣的名号,可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出身,都是经过寒窗苦读,考过科举,正经的科班之士,不论忠臣还是奸臣,他们读的书都是圣贤书,崇文鄙武的思想是所有读书人的共识,奸臣也不例外。

今日奸党的首领萧凡一语惊四座,无端端的竟然要大兴武事,若朝廷的政局走向因萧凡的一句话而渐渐变成了重武而轻文,那个时候他们这些文臣的地位岂不是连粗鄙武夫都不如?这怎么可以?

换了旁人说完这番话,众人必然恨然拂袖,扭头便走。

然而今日这番话是位高权重的萧凡说出来的,便不得不慎重思考和揣测了,哪怕是不太乐意,也要尽量表达得含蓄,委婉。

堂内沉默半晌,茹瑺看着神色各异的众人,又看了看萧凡平静无波的脸色,终于小心翼翼开口道:“呃……萧大人年轻有为,志向高远,我等万分钦佩……”

众人口不对心的附和:“是是是,萧大人少年臣子,心系社稷,实为我等楷模,朝廷典范……”

萧凡笑道:“你们既然这么钦佩,我就不客气的收下你们的钦佩了,刚才我说的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

“啊?”茹瑺等人尽皆大惊,急忙道:“大人请三思”

萧凡蹙眉道:“嗯,三思,我已经三思过了,我提的这条谏言,是三思之后的结果,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呃……”茹瑺转了转小眼珠,然后胖乎乎的老脸堆起小心翼翼的笑容,试探道:“……大人年纪尚轻,已然官至锦衣卫指挥使,爵封诚毅伯,天子宠信,大权在握,如此际遇,古往今来已是非常罕见了,先秦甘罗十二岁拜相……”

萧凡原本听得笑眯眯的,闻言却眉头轻蹙道:“茹大人,你说的甘罗虽然十二岁拜相,可是……此人死得也很早啊,你这个比喻是不是……”

茹瑺一惊,急忙连连致歉道:“该死该死下官失言了,萧大人少年英雄,能文能武,自然是长命百岁之相……”

顿了顿,茹瑺道:“下官的意思是,萧大人年轻而登高位,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之时,急待做出一番政绩给天子和满朝文武看看,为下一步升迁打下基础,这个……我们都是很理解的,不过,萧大人的施政方向可以有很多,比如农桑,税赋,水利,商贩,工坊等等,这些方面多有弊端,大人完全可以一展手脚,既不得罪人,又可以白捞许多政绩,何苦一定要触碰棘手麻烦的兵家之事?”

萧凡环视众人,却见他们皆是一副认同的神色,顿时有些愕然,原本以为自己只要虎躯一震,一声令下,众人无不那啥,却没想到他们的样子竟然颇不赞同自己改革军制的想法,萧凡心头微微一沉,连同党都不赞同自己,这个想法若提到朝堂金殿之上,将会受到多大的阻力?

“你们……都不同意?”萧凡有些傻眼道。

茹瑺陪笑道:“大人,历朝历代的军制都有许多弊端诟病,自古以来颇多名臣跟大人一样,以强军兴国为己任,欲行改革之事,却皆以惨淡失败为结局,这个……是有原因的。”

“什么原因?”

“兵法云:‘兵者,危也。’孙子说这句话,其意思不仅仅是说兴兵布武是件很凶险的事,也说明军队是个很复杂很棘手的群体,一支军纪严明,战力剽悍的军队当可无敌于世,睥睨天下,但这需要平日里的严酷操练和森严无情的军法督促,才能练成这样的军队,也就是说,治军犹难于交战,而‘治军’二字,最难者莫过于一个‘治’字,大人欲改革军制,便不得不触碰这个‘治’字,在我大明各地千户所驻军而言,治军却较历朝历代难上许多……”

事关重大,萧凡打起精神,虚心请教道:“不知改革军制到底有何难处?”

茹瑺眯起眼,笑道:“我朝大军组成,是采用军户制,军户代代相传,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皆为军户,平时五日一操,十日一练,出则成军,入则为农,这个军制是先帝沿袭了隋唐时的府兵制,略作改良而成法,这样一来,朝廷有了百万大军可以保疆卫土,同时又有百万农民耕田劳作,一旦有战事,军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粮草方面不会给朝廷增添太多负担,实是一举两得……”

萧凡叹道:“本官所虑者,就是怕军户久不经战事,疏于操练,到了战场上,百万农民,仍旧只是百万农民,术业有专攻,种田就好好种田,当兵就好好当兵,兵不兵,农不农,这样的军队,如何保证他们的战力?”

“可是,大人,若令百万军户放下锄头,拿起刀剑全心当兵操练,谁来种地恳田?土地荒芜,没有收成,朝廷又不得不加拨数以万计的粮草去负担这百万大军的军粮,如此便加重了各地州府的负担,这笔负担便只能以增加税赋的形式平摊到各地农民的头上,那时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这一连串的反应,皆因百万人弃农强军而始,长此以往,恐怕会天下大乱呀,大人的一番苦心,终究办了坏事……”

茹瑺顿了顿,又道:“……改革军制的麻烦不仅于此,大人知道,打天下要靠武将,治天下却只能靠文官,先帝鼎定江山,开创大明,如今天下安靖,并无战事,武将的存在便不像战时那般重要,如此一来,文官的作用便突显而出,古来圣贤皆重文礼而轻武功,认为兵戈是制造灾难的祸端,圣贤提倡重礼修德,而杜绝兴兵布武,这些道理千年相传,早已深入人心,如今的朝堂是文官的天下,大人欲大兴武事,这是违背圣人教诲,更且触动了文官的利益,贬低了文官的地位,那些腐朽大臣们怎能不拼死反对?大人若在金殿之上提出这个想法,恐怕连功勋公侯和那些墙头草角色的大臣们都不会站在大人这一边,欲改革军制,难如登天啊”

茹瑺一番言语说完,堂内死一般的沉寂。

萧凡神色渐渐郁卒冷凝,两道剑眉如山川般深深蹙了起来。

原来他将这个时代想得太简单了,以为穿越便占了见识和知识的优势,可以拿出一些前世行之有效的国策来改变这个世界,可他却没想到,好的国策都是在时势恰当的时机才能推行天下,时也,势也,缺一不可,用诸如今的时代,却是火候未到,不知不觉间,自己竟然也犯了激进贸然的毛病,差点酿成大错。

可是……改革军制是必须要推行的这一点萧凡非常坚定,军队已然千疮百孔,将来朱棣谋反,靠这样的朝廷大军去对抗久经沙场的幽燕边军,胜算委实不高。

问题又绕回来了,改革难度如此之大,自己该怎么做呢?难不成把那些反对的大臣全杀了?他倒是不介意,朱允炆肯定没这魄力。

沉默了很久,萧凡朝茹瑺拱手道:“多谢茹大人赐教,本官感激不尽。”

茹瑺急忙回礼道:“下官所言或有不中听之处,但全是发自肺腑,大人不见怪就好,不敢当大人的感激……”

“茹大人方才所言,本官总结了一下,改革军制的难度,主要是两点,其一,百万人弃农强军,缺乏军粮是关键,若将军粮摊派给各地州府,势必增加各地州府百姓的负担,届时恐会生起民乱,其二,兴武之说触动了文官的底线,认为会导致朝廷重武轻文的风气,所以他们拼死反对,此事在金殿之上必然掀起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