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栖特种兵-第5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完待续。)

第1317章 彼得经受考验(大改)

    为了让汉中起到名副其实的汉中作用,麦柯起建了一项关键工程。

    则个工程就是汉中摩天大厦。

    首先这座摩天大厦底座,就是整座汉中城,也不是特别广阔,只有一个四方形的城市,长宽各100公里。

    这个楼基,秉承天国各大城市建设的一贯风格,首先就是一个十字中心大道。

    十字交叉处就是零点,从零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一直到地球的另一面会合。

    四条辐射线,五十公里之外,就是汉中城的外界。

    在这四条辐射线的中间交界处,就是城市建设的集中地区。

    按数学象限,第一象限就是西南角。

    这里专门设立世界领导核心。

    其中包括综合行政,包括科技,包括军事,包括教育等行政结构。

    这些机构都是在大楼中办公。

    大楼都是一个高度,统一标准,九百米的高度,也就是一百层,每层九米。

    这个楼高标准,不仅仅在西南的第一象限,就是东南的第二象限、东北的第三象限、西北的第四象限,都是一样,一律九百米高度,三百层。

    这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些楼层都是更高楼层的基础,所以必须同等高度。

    不但是同等高度,而且它们的地基都一样,也都是深入地下九百米,有一百层的地下高度。

    不但他们的地基一样,它们的顶部也都一样,各楼的顶端上面,都是一个同一的楼台,盖在那些高楼的顶部,为更高一层的建筑提供基础。

    中间的楼盘,高度是一百米,除了衔接第二个阶段以外,里面都是各项服务设施,还有保证汉中大厦运行的设备。

    东南角的第二象限,都是居民楼,楼高九百米,一共三百层,每层三米。

    这些居民楼,每一层有标准住房一万套,可以满足十口之家居住。

    也就是说,按每家人口基数计算,十口和低于十口的,分配一套房子,十口以上的两套;超过二十口的,三套,以此类推,以至于无穷。

    仅此一层,就可以造出供三百万户居住的房子。

    第三象限,在东北角,这里是科学教育的原地,各种综合大学,各种专科学院,各种研究机构,都安置在这里。

    科研中心,大学校园,都建筑在这里,大家靠近在一起,可以提供方便的服务。

    至于校园的规模和样式、老师和学生的居住所在地,都在这里更具需要安排,只是有一点统一要求,就是无论所建筑的格式如何,都必须高达900米!

    第四象限,也就是西北角,这里是生产基地。

    但是不是一般的轻工业产品,却都是一些大型产品生产基地,比如军舰、大型运输车辆、高大的炼钢炉一类的,都在这里生产。

    这些产品脚踏实地落户于这里,而那些轻巧的民用产品,就被安置在搂上生产。

    这里还是火力发电中心,还是变电中心,所有的外部输进来的电力,都到这里加工整理。

    其中最大的来源就是汉水沿途的水利发电。

    而那个火力发电中心,主要用途是后备电力。

    一旦正常的渠道出现了故障,就用它来救急。

    四大象限安排就绪,就是向高度发展。

    进入高度,首先就是交通运输问题。

    其中在第一段的中心部位,有三种交通设施,连接大厦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种交通设施。就是和普通电梯功能一样的电梯。

    只是规模巨大,标准运载量是一万人。

    第二种交通设施,是客运车辆。

    人们可以如同乘坐高架车一样,让这种特殊车辆把自己运到大厦指定的地点。

    第三种交通设施,就是步行街,看起来和地面的步行街一样。

    但是,只要你和平行行走一样走完一定的距离,你就到达了同样距离的高度。

    这完成是自动化原理的一中巧妙运用,似是平行运动,实质上已经攀登了高峰。

    这时交通运输的基础,第一层到第二层的基础打下以后,以后的层次,就全都是如此办理了,直到最高一层,只有到了最高一层,才会有变化。

    大厦的第二个阶段,高度也是九百米,再次出现一百层建筑。

    第二层楼的主体功能,是各种生产活动。

    具体哪个象限安排那种生产,这个麦柯先不管,只是把楼层先建立起来,将来由天国的都工业部长来协调安排。

    麦柯把生产安排在第二层的原因,是因为生产,哪怕是轻工业生产,也会比服务行的行业沉重,所以尽量安排在底层。

    从已经建成的各地约盟来看,他们的工业部长,都会自行安排自己的需要物品的生产,不会都集中到这里。

    将来集中到这里来的,都是别的地方紧缺的,或者分散生产不如集中生产更有效益的那种产品。

    这一个高度阶段建成以后,就又来一个一百米高的原型建筑,把第二个百层建筑封顶,同时也给更高一层建筑打下基础。

    同时,那三套交通枢纽,也都配套跟了上来。

    第三个高度阶段,依然是九百米外加一个百米圆盖。

    这个给了各种服务型企业。

    第四个高度阶段,一样,依然是900米加一百米!

    这个给了教育,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大学!

    第五个高度,给了娱乐界。

    电影、电视、互联网,无论生产,还是消费,都集中在那里。

    麦柯等人在长江上游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彼得也很忙。

    他得到的任务是从长江的入海口,溯源而上,打通下游的航道,直接到天军和清兵会战的地方,参与龙争虎斗。

    会战的地点就是汉江平原,他的任务就是到达汉江平原沿线的长江水域。

    一方面支持陆地的天军,他们有什么需要,无论是派出舰队支援,还是派出水师陆战队支援,一律满足,务要实现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参加水上战斗,把在那一带的清军水师,不管是直接和天军水师对战的,还是接应清兵过江的,一网打尽!

    。(未完待续。)

第1318章 被阻铁索横江(大改)

    麦柯建筑施工到达四百米高度的时候,得知彼得彼得也很忙。

    彼得的任务是从长江的入海口,溯源而上,打通长江下游的航道。

    然后就率领天国水师,直接冲到天军和清兵会战的地方,参与龙争虎斗。

    因此现在会战的地点就是在汉江平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到达汉江平原沿线的长江水域。

    一方面支持陆地的天军,他们有什么需要,无论是派出舰队支援,还是派出水师陆战队支援,一律满足,务要实现战略目标!

    另一方面,他要参加水面上的战斗,把那一带的清军水师,不管是直接和天军水师对战的,还是接应清兵过江的,全都拦住,战机合适的时候,把他们一网打尽。

    敲在此时,麦柯修建汉中摩天大楼高度达到四百米的时候,遇到了瓶颈。

    说是瓶颈,也不是真正的瓶颈,而是来自灵犀一动的要求。

    如同东海大坝一样,说必须使用一种特殊的钢材。

    这种钢材则必须来自于二十一世纪。

    因为只有那个时代的技术,才能生产出来这样的建筑材料。

    也就是说,要通过乔直的他们的采购才能得到,然后通过时空穿梭机运过来。

    不过这个时候,一些必要的生活和生产设施已经完成,四方形长宽各一百公里的、高四百米的大城已经建成。

    就是这个规模的城市,也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高度,尽管和计划中的封顶高度还有遥远的距离,也肯定是世界第一了。

    从满足需要的角度来说,想在还没有四通八达,因此作为汉中当地的政治经济中心,也绰绰有余了。

    因此,麦柯决定先告一段落,什么时候条件合适再重启续建汉中摩天大楼。

    根据灵犀一动的具体指示,麦柯给乔直发去了一个采购清单。

    里面包括了所有建造摩天大楼所需要的特定钢铁材料。

    麦柯决定暂停向高空发展,但是想四周蔓延的努力却决定继续下去。

    规划总图是顾继之负责,他现在已经完全适应后代的那一套经纬线确定坐落的方法了。

    这个汉中大厦的中心点就在东经一百三十一度,北纬三十三度。

    整个汉中新建大城从中心达到四周边界的长度,就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一样,从这个中心点,各自外延伸五十公里。

    从经纬度来说,就是从中心向四个方向展开半度。

    为了设计这个宏伟的工程,顾继之专门设计了一个地球仪。

    这个地球仪和麦柯带过了的那个类似,但是大了十倍。

    上面只有两种颜色。

    一种的红的。

    一种是白的。

    红的代表那里的土地,已经被天军所占领,属于天国的领土。

    白的代表那里的土地,还不属于天国,需要派天军去占领。

    这个地球仪也没有纵深,只有表面上一层地图。

    不过,他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一般的地球仪没有。

    这个也是麦柯设计出来,为了提供及时的参考数据。

    它能够自动计算红白两种颜色的总面积。

    可以计算全球总体的,也可以计算一个特定地区的。

    现在全世界范围的红白比例是六十比四十。

    当然包括所有的陆地和海洋。

    中华上国的红白比例则是七十比三十。

    已经归属于天国的,包括太平洋和印度洋,从国家来说,所有的东南亚、东亚、北亚国家都被天国征服,还有中华上国的大部分、东欧,也都划入了天国的版图。

    目前天军的战略,除了派往非洲、中东、北欧的远征军以外,主要经营长江以南以瑚南为中心满清控制区。

    也就是横跨第一、第二两个象限的湖广地区。

    天军的基本策略就是水陆夹击,消灭满清最后一股聚在一起的军事力量。

    陆军方面,张远等人正在调度,水师在彼得的指挥之下,冲破阻碍,逆流而上。

    彼得的水师,都是从胶东半岛调过来的得胜之师,还有他自己率领的舰队,是占领东瀛岛国的强大水师。

    那个水师本来是以美军舰队为主的,但是后来被彼得一分为二,一半继续在太平洋巡视,配合天军的其它舰队保证太平洋的太平。

    另一半就加入了天国的舰队,作为骨干力量对那些非正规水师但是加入了天国水师部队的。

    当然还有俘虏的低贱,包括满清的水师、东瀛岛国的水师、高丽半岛的水师。

    从人员构成来说,彼得这个舰队是一支名副其实中外混合的大型水师。

    除了水师的舰队,还有为数庞大的水师陆战队!

    除了水师舰队和水师陆战队,还有空军力量!

    这些空军大多是那些气原素特长者,同时也有虫洞领导的猛禽部队。

    除了这些自身的强大力量以外,他还有强大的陆上支持。

    这就黄淮约盟在约盟长杜受田领导下的全力配合。

    杜受田自己,还有斯文、加文两个约盟襄,一起上阵。

    当然,杜受田一如既往,没有公开露面,还和开始时的安排一样,出头露面的事情主要是两个约盟襄。

    但是加文虽然担任了行政职务,具体的行政事务他是不管,他主要就是传福音,进行信仰方面的建设。

    因此,出头露面干事的,主要靠斯文。

    斯文虽然自从当了圣山圣市的市长以后,一直就是管理政务,但是他原来是十万大山匪帮的军师,自然对作战非常精通,这对于他帮助彼得实现军事目标大有帮助。

    因此,长江下游的那一段水路以及两岸的城市,都在彼得和斯文的紧密配合下,各个击破,包括难京、唔湖等大城市在内的无数沿江两岸的满清据点,都被天军拿下。

    一直到了玖江,彼得才遇到了难题。

    原来玖江是满清大力经营的一个长江要塞,水师大将彭雪麟在这里亲自坐镇。

    别的防护措施不算,江面上设置了大量铁索,别说军舰,一只小船都难以通过。

    那些铁索全都有小号水桶那么粗!

    不仅仅是粗,而且非常多。

    足有一千多条!

    一直快速前进的彼得舰队,硬生生被铁锁拦截,不得不停了下来。

    。(未完待续。)

第1319章 沿江大城林立(大改)

    彭雪麟站在锁江楼顶层,抚栏直立,凭高远望。

    他来这里,身负重大使命。

    来之前,他和曾国藩多次计议,一致认为九江是保卫瑚南老巢的战略要冲。

    玖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玖江位于茳西的北陲,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东滨鄱阳湖,古称浔阳、柴桑,为历朝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从秦代开始,设玖江郡,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玖江,又称江州。

    它“襟江带湖”,雄据三省要冲,要想称雄称霸,必须占据玖江,因此玖江被称为“茳西门户”。

    出了军事意义以外,玖江“据三江之日、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是一个经济重镇。

    玖江交通得天独厚,既扼渝、汉、宁、沪的水上交通要冲,又是赣、鄂、皖、湘水陆联运的换港码头,因此彭雪麟和曾国藩才下定决心,重点经营玖江。

    彭雪麟虽然身为武将,但是儒雅之风不减,他来到玖江以后,就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进行了一番考察。

    然后他就发现,玖江这个称谓原来是根据《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

    但是解释却有两种。

    其中之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玖江”中的玖同九,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

    另一种是“以为湖汉九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

    这九水就是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

    这九条水源全都汇入长江,然后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当然,这些美好的湖光水色,彭雪麟虽然保留了书卷气,却无心欣赏。

    他知道曾国藩以及他的这些干将们,虽然卖了老命,也还是无法挽救满清这座大厦的崩塌。

    全国范围内,所有满清的地盘,不是已经被天国的军队占领,成为天平天国的根据地,就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国,苟延残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天军夺去。

    那个倒霉的满清皇帝,也被赶出了京都的龙庭,然后一路败亡,如同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实际上,现在彭雪林都不知道这个亡命的皇上是死是活。

    不过,曾大帅继续忠君保清,他也无话可说,跟着大帅走就是。

    他脚下这个锁江楼,也是一个大有来历的建筑。

    这里其实是一个建筑群,包括江天锁钥楼,也就是锁江楼,文峰塔,也就是回龙塔,以及四条铁牛等许多附设建筑组成。

    除了锁江楼塔完好无缺以外,其它建筑都多有损毁。

    彭雪麟到来以后,一一予以修复。

    这倒不是他凭吊古人,而是战略的需要。

    因为他的整个防御,都是以这个锁江楼为中心布置的。

    这里之所以建造锁江楼,是因为这里地势高于别处,也因为这里的江水非常复杂,不但水流湍急,而且多有回转,经常造成船毁人亡事故。

    他的拦江设施包括建立沿江城堡,这些城堡高达三十丈,分成三十层,每一层都布置了弓箭、城弩、燧火枪、还有各种口径的火炮。

    其中最先进的火炮,可以把几百斤的炮弹射出二里地以外。

    这种火炮的巨大威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可以一炮摧毁一艘中型军舰。

    除了两岸的要塞以外,最重大的防御措施,就是拦江铁索。

    这些铁索都是用最高质量的熟铁打造而成,直径大约有一尺左右!

    为了弄成这里的铁索拦江,曾国藩利用他的权利,把全国的钢铁全部调运过来。

    不但特索粗大,而且数量特别多。

    一共有999条!

    这个彭雪麟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玖江的九,加上九九圆满,一定让玖江固若金汤。

    现在,彭雪麟凭栏远望,不但看到自己的所有工事和拦江措施,而且一直看到下游,那里就是彼得的舰队。

    他和彼得也是老对手了,多次交战,可是没有一次胜利。

    不过他是屡败屡战,这次又来一轮。

    和以前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在水面上的战舰对垒,而是自己在陆上,坐镇无比坚固的江防工事,而彼得依然在水上的战船了。

    “看你这次如何战胜我!难道你还能飞过去?”

    彭雪麟虽然比较谨慎,轻易不会自满,这次还是有点胜券在握的心态。

    也难怪他这样认为,就在不久前彼得的一次尝试中,五艘来犯的军舰,全部被拦截,最后都被江防重炮打中,三艘当场沉没,两艘严重毁损。

    而他的拦江铁索,却丝毫无损。

    哪怕是弹药的损耗,也是微乎其微!

    那些炮手技术非常数量,加上那些战舰所处的位置,比平常练习时的情况都简单,只是一发炮弹,就解决了问题。

    天军的舰队中,彼得正站在旗舰船头,愤怒地盯着面前的障碍看。

    刚才一接触,就造成了五艘战舰的损失,让他既痛惜,又愤怒。

    这样的损失,他还没有经历过。

    他本想调集全部火力摧毁这些铁索,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吧。

    因为刚才冲击的时候,那些战舰都开火试过。

    一阵炮火轰击以后,那些铁索竟然毫发无伤。

    至于那些高大的江防工事,彼得也试图用舰炮轰击来着。

    可是,自己一开炮,招致了他们的城防重炮的轰击,占不到丝毫的便宜。

    现在,彼得站在那里,对这样的笨重防御,感觉束手无策。

    正在一筹莫展,麦柯到了。

    作为天国天军的最大头领,他可不会空手来!

    哪怕彼得他的兄弟,他也没有空手!

    原来麦柯此次前来,是一举两得。

    首先是支援彼得。

    其次是扩展汉中的联系!

    他的到来,实际上是把汉中的南干线连接到了长江。

    从这条干线,麦柯又向东建立了一条支线,直到玖江。

    到了玖江,麦柯第一件事,就是在彭雪麟的江防工事高大城堡两旁,建立了两座更高大的城堡!

    。(未完待续。)

第1320章 彼得以战练兵(大改)

    根据天军总参谋部的情报,彭雪麟已经是满清水师的最后一支成建制水上力量了。

    同时,这里水师,也是曾国藩的湘军的支柱之一。

    没了水师的支持,在到处水乡的江南一带,行动必然大受影响。

    为此,麦柯下了决心,一定要把彭雪麟水师就地解决。

    因为,看到彭雪麟这个集中了满清和湘军极大财力的江防工事,麦柯不愁反喜。

    他的工事越坚固,不久越说明他不能轻易放下逃跑吗?

    他和彼得互相交换了各自的情况,拟定的作战方略。

    这个方略很简单,但是都是靠实力推行的。

    第一点就是,二人从长江的上游和下游两头堵住,来个关门打狗。

    下游当然就是彼得的舰队,溯河而上,堵住彭雪麟的下游通道。

    麦柯用他带来的金沙江舰队,在舰队司令羊高的带领下,堵住上游通道。

    其实,看彭雪麟的防守布置,就知道他也没有打算跑,一幅与玖江共存亡的决死架势。

    何以见得?

    因为他把他的舰队

    ,所有舰只全都捆在他那999根铁索以内了。

    他们要想出走,必须自己先斩断这些铁索才行。

    截然对手没有逃跑的打算,他们想固守玖江,龟缩在城防江防工事之内,麦柯就也不着急,按部就班作好准备,然后再按照自己的步调攻打。

    这第一步,就是在敌人的江防工事两边,各建一座更加高大的江防城堡!

    这两座城堡各有是无丈高,除了各层都有射击窗口以外,在城堡的最高层,还设立了大火力重炮群。

    这些重炮群,是专门对满清的江防火力进行压制的。

    天军的火炮不但火力猛,而且还有居高临下之便。

    也就是说,天军大清军,非常方便。

    而清军想打天军的话,却没有丝毫可能。

    就是因为至少五丈的高度差别。

    没有这两座高大的城堡时候,天军两个方向上来的水师,都受到了江防工事高大塔楼中炮火的压制。

    不过,这种情况就再也没有出现。

    它们自己还自顾不暇,被天军城堡高大塔楼上比他们高人一等的天军炮火压制得不敢冒头。

    彼得的舰队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处境,而且连续多天被阻在那里寸步难进,现在见到大哥一来,就成功地压制了敌人的炮火,把他们打得成了缩头乌龟,立刻精神大震!

    他大喊一声:“弟兄们,该我们干活了!”

    指挥舰上令旗一展,从船舱中涌出大批海军陆战队员!

    这些人都是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的百战精英,并且绝大多数都激战过南洋,横扫过东洋。

    他们越过军舰侧舷,直接落在那些拦江铁索上面。

    小号水桶的铁索,虽然在水中湿漉漉的很滑溜,还是足以让这些陆战队员在上面立足。

    而且他们踏上铁索以后,立刻马不停蹄,向左前方急冲而去。

    一方面给后面更多的人腾出地方,另一方面也是靠近他们的攻击目标——就是江防工事。

    大概也知道今后这样大规模练军的机会不多了,现成的比较有难度的攻击目标也是可遇不可求,尤其是在水面表层还有大量的铁索,就更是百年一见了。

    因此,彼得打定主意,借此机会,来个一举两得。

    第一就是拿下敌人的江防工事。

    第二就是来一次大练兵。

    于是,他把自己舰队中的水师陆战队,全都派了出去。

    大家前赴后继地跳出舰舷,然后投入江水之中,在铁索上立足,然后全都向江左奔去。

    功夫不大,铁索上就人满为患了。

    彼得累计已经派出去接近一万五千人!

    当所有的人全都登上横江铁索,彼得普通一声也跳了下去。

    这个机会对别人宝贵,对彼得更加宝贵。

    彼得虽然下来的晚,却没有在队伍的后面,他几个健步就跑到最早跳河的那些人那里。

    现在大家都在一步一步地前行,开始的那个冲劲,已经不复存在。

    不信邪的人,继续努力,但是那些两脚全部离开铁索的人,下一步再次落脚的时候,全部滑倒。

    虽然不至于被水冲走,可是掉下水去,再爬上来,也是耽误了时间。

    耽误了时间,也许就错过啦立功的机会。

    这才是每个人都在意的。

    于是,大家都稳定下来,放慢步伐,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向南岸继续走动。

    彼得从后方飞快地赶来,他的武功高强,别人跑不起来的地方,他还是跑得相当平稳,大家也知道这位水师司令脾气火爆,都纷纷给他让路,让他先走。

    然后看他快步如飞,如履平地,一边心中羡慕,一边给他加油鼓劲。

    “司令出马,一个顶俩!”

    “司令司令,马到成功!”

    还有的嚷:“司令一到,敌人吓尿!”

    众人哈哈大笑!

    大家都知道彼得虽然脾气火爆,对待所有的舰队成员却亲如兄弟。

    咳咳!

    什么亲如兄弟,他们就是弟兄!

    因为这些水师官兵都是基督徒,尤其这些南征北战久经战火考验的老战士,都是信仰坚定的资深基督徒。

    这个时候,先头部队已经靠近了江岸,马上就要攻击敌人的江防工事!

    实际上,彼得这个战术,用水师陆战队踩着铁索踏波攻击,完全出了彭雪麟的意料之外!

    他的设想是中间的铁索可以把敌船完全拦在两边,中间地带不会遭到攻击,至少那些铁索被破掉之前没有受到攻击的危险。

    彼得的攻击让他措手不及,只好临时调兵,直到敌人到了岸边才调集了一些人手,到达了中间位置,开始对江中的人群射击。

    这个时候,彼得以及到了最前沿,大喝一声:“开枪反击!加快速度抢占滩头阵地!”

    在此之前,大家一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听到彼得的命令,大家一起开火!

    都是一水儿的汤姆士!

    连发一扣扳机就是二十四发子弹流水一样发射出去!

    与此同时,彼得带头,后面大批陆战队精英跟随,腾身而起,跳上岸去。

    。(未完待续。)

第1321章 奋勇湖水兴波(大改)

    彼得的这些水师陆战队,都经过严格训练,而且其中不少人原来的基础相当不错。

    他们大部分都是武林高手,慕名投入了天军。

    这些人的武功底子,加上彼得的现代化系统训练,很快就让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

    至于集体作战水平,更是高出以前太多,变化实在是翻天覆地。

    而彭雪麟的水师力量,在清军里算得上首屈一指,可是现在水师用于陆战防御,等于扬短避长,再加上整体来说,清军的实力不如天军。

    同时,又有彼得的这个中间突破,出乎彭雪麟防守安排的意料之外,这个庞大的江岸要塞工事,竟然被突破了,来了一个中间开花。

    岸边要塞入口处拦路当关的,都是彭雪麟临时调集来的部队,参差不齐不说,武力也是稀松平常,斗志更加谈不上。

    精英对上稀松,只一个冲锋,这道防线就被打得七零八落。

    拦路的兵丁,死伤了一般,溃逃了一半。

    彭雪麟急得浑身冒汗,大吼一声,带着他的卫队就赌了上了。

    他的卫队人数虽然人少,只有五十人,可是战斗了超强!

    这是曾国藩特别给他的八大干将配备的。

    他们以前都是武林高手,无不以一挡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