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栖特种兵-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具体谈了什么,外人不知道,但是结果三个月以后就显示了出来。
一八四四年十月。中法签订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三十六款”,也称《潢埔条约》,其中的第二十二款规定,法国跟英国享有同等的一项权利。
这个权力就是在五口通商地可以租赁房屋和租地自行建房,在租赁地区,可以建学校、教堂、医院、坟地等。
同时也规定,各地方官应该跟法国方面的领事商议法国人居住的区域。
法国驻尚海的第一任领事叫敏体尼,他于一八四八年一月到任,他到上海的第三天。便在英租界外租了个房子作为领事署,这是法国租借的正式开始。
这个领事在尚海的最初半年,也没什么事情,最多管管上海的一些教案。
直到当年夏天,一个名叫雷米的法国商人来到了尚海,才有了租地需求。
这雷米以前在光东经商,他一到尚海就恳请领事帮他租地。
八月六日,敏体尼就向尚海道台要求划定法国人居留地区域。他在照会中甚至已经选定了区域,“在洋泾浜的右岸。由城边乡村起,一直至将来所需的地点止。”
敏体尼为法租界选定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东边是黄浦江,北面是洋泾浜,南面是护城河。
当时的尚海道台是吴健彰,他是光东行商出生。懂洋务英文也很好,但他不喜欢洋人,所以 他对法国人的要求也是敷衍了事。
很快吴健彰就调走了,在调走之前,吴还羞辱了一番敏体尼。
他是怎样羞辱的呢?
他说。可以在英租界内划一段给法国人,但让他们先去征得英国人的同意。
敏体尼气得火冒三丈,在回信中直言吴健彰的提议是“对我**国的无礼!”
新任的尚海道台是满清旗人麟桂,他和前任不大相同,很客气地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
虽然官方答应了法国人的要求,民间却乘机开出了很高的拆迁价格。
这下把这些法国人的鼻子都气歪了。
他们当然不干,就用各种方式反复交涉。
就这样,讨价还价一直从八月持续到了年底。
到了十二月初,地主们选了一个代表给了他们一个说法:我们不租!
敏体尼立即给麟桂一封信,信中怒斥中方,其中大意是说,他们法国人一直等,等到了现在,再也等不起了。
还理直气壮地反问,按照条约,他们到底还能不能租到地皮?
信中最有意思的是拉着皇帝的大旗做虎皮,说他确信贵道台是有权力下这命令的,因为中国皇帝已允准租地给法国及其他签约国人民居住了。
既然如此,中国皇上自然一定有圣旨,着他官员执行解决租界的手续,
让后他就话锋一转,得出结论,说“所以贵道台一定有权去强迫百姓借地和惩罚不听命的人。”
一句话,你们这些官员一定要给我解决租地,而且条件要符合我的要求,否则你们就是抗旨不遵。
看来这些殖民者果然非常聪明,这些手法也非常先进。
洋泾浜在县城北,是英法两租界的分界,原为通往潢浦的港河,一直存在到一九一五年,才被那时的租界当局填河拆桥筑路,洋泾浜从此消失。
敏体尼给麟桂玩的这一招,还真把麟桂给吓唬住了,他居然主动去安抚法国人。
。(未完待续。。)
第957章 杜师染病濒死
咸丰今天有些坐卧不宁。
他虽然开始的时候,勉强同意了摄灵这招迄今为止最毒的绝户计,可是一旦听到几百万人遭到洪水的波及,还是于心不忍。
大灾后必有大疫,这也是另一个担忧。
因此,当朝臣们讨论救灾的时候,咸丰就同意了杜受田的自告奋勇,派他过去组织抗灾防疫。
可是,今天他得到消息,杜受田病了,病得很严重。
这让他本来沉重的心情,又下降了一大截!
杜受田,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在拥立皇帝的残酷皇室内争中,始终支持咸丰,并最终做上皇帝宝座。
然后又引介曾国藩等人进入权力塔最高层,稳固了帝位。
所有这些经历,咸丰无不与这位杜帝师同甘苦,共患难,因此他与杜受田建立了一份特殊的感情,也维持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
美国当然不是为了中国着想,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如果这个便宜让他们拔得头筹,他们绝对不会提出“利益均沾”的主张。
可悲的是,法国不会把吃进去的好处再吐出来,懦弱的满清也没有能力把屈辱的条约进行修正,所以美国很快就步了法国的后尘,要求并得到他们自己的独享租借地。
不过尚海以前的租借地,还是维持原来的形式,称作公众租借地,实质上是英国和美国共同掌管。
这二个租借地,一直并立到它们的结束使命,长达百年之之久。
满清地方官员的软弱无能,本国官方代表的大力支持,促成了雷米的成功,因此。法国的商人、业主、冒险家效法雷米,对尚海的法租界出趋之若鹜,纷至沓来!
短短的时间内,这里就聚集了十万余众!
当然不都是法国人,也有做各种杂役的本地人,或者外地逃难而来的人。甚至还有其它国家的各种从业人员。
因为这里的法国官员在为他的居住民争取利益上非常给力,所以他们宁愿依附于他们。
由于人口膨胀,原来的租借地迅速变得拥挤,这也给了这些贪婪的家伙一个很好的借口,要求更多的土地!
于是,敏体尼援引麟桂的告示,提出了增加十倍土地的要求!
本来他时时打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主意,开始狮子大张口。讨价还价以后最后增加隔一两倍就满意了。
即使没有如愿,他也是走出了第一步,坚持隔一年半载,必定能取得成果。
哪里想得到,他对这位满清大员的怕事和**认识得远远不够!
雷米也入乡随俗,默契地配合行动,当晚给麟桂送去了一万法郎的对等银票,并承诺如果租借增加十倍。银票也增加十倍!
而且不仅一次,而是每年都有!
结果。这十倍规模的租借地,竟然一个星期就批了下来!
这个时候,整个租借地已经占地一万多亩了。
成了一个方圆七八公里的国中之国。
这让敏体尼和雷米大大感叹了一番,果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冒险之都!
果然成功与否、成功程度,都和胆量的大小成正比!
于是,这二人就官商结合。大胆进取,把这新旧租借地连在一起,当成一个国中之国经营了!
各种公用设施都本照他们本国的大型都市设计和建造,这自不必说;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安全警卫系统、民事管理系统、甚至司法系统!
有其这个司法系统。实在是为那些作奸犯科的家伙,提供了避难所!
因此,租借地也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这些犯罪分子得到庇护,更加无法无天,更加欺压良善,无恶不作。
结果,把本来就因为强制租地引起的原住民的紧张,更加激化,以至于冲突不断。
而所有这些冲突,由于官府的欺软怕硬,对这些殖民主义者曲意袒护,都成了对法国人怒火的累积,只等点火的媒介就绪,就会蓬勃爆发。
也就在这个时候,麟桂这个典型的投降派,被主战派的满清官员,抓住了把柄,就是他擅自作主,给法国人无限制地增加租借地,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结果刚登基不久的皇帝抗不住了,只好撤了他的职,又把原来的尚海道台是吴健彰调了回来,这位是著名的主战派。
但是,他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小刀会起义就爆发了。
也正是看到了这种冲突不断升级,以及满清官府的政策不稳定,敏体尼和雷米意识到可能随时都会发生的危机,就请求本国的那些决策者派兵舰来保护他们。
刚才被麦轲用水原素灭掉的那只中型舰队,就是按照二人的请求,派来保护他们的。
他们实际上才来不到一个月,正好赶上这次小刀会举义。
他们当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乱民的首要目标是满清,其次就是他们这些外来者;因此,他们和满清当局已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于是,舰队司令高尔雄二话没说,抓住机会,就对小刀会义兵下了家伙。
如果不是麦轲的救援,刘丽川、周立春、周秀英等主要领袖,以及他们率领的义军主力,就会被这些军舰屠杀殆尽!
这批军舰来华的时候,还带来了一千精锐步兵,他们既可以充当海军的陆战队,也可以担任攻城守垒等在陆地上的战斗任务。
这些人,目前就成了租借地的卫戍部队。
这些正规军士兵,外加人数大约两千人的租借地巡警,租借地总兵力达到了三千!
这还不算那些业余打斗好手,就是那些地痞流氓之类。
他们虽然大不了硬仗,顺风顺水的时候,战斗力也是不可等闲视之!
刚才这些人都参与对小刀会的夹攻,直到水原素大显神通,一举摧毁法军舰队,又在租借地点起大火,他们才逃回租借地。
他们不知道的是,那里已经不是安全的港湾,再也无法给他们提供庇护。
既然这个租界,天怒人怨,就必须看准时机,予以灭除。
而这个小刀会起义,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因此,除了推翻满清的统治以外,铲除这些民愤极大的租借地当局,也是一个重大的目标。
因此,麦轲给法租界送去了几把大火以后,就不管他们了,让这些天火多燃烧一段时间。麦轲心里盘算,让他们这些多行不义之辈尝尝被火熏烧的滋味,或许就能开了窍,幡然悔悟,可以避免永火的刑罚呢。
直等到义军占领了尚海全城,解决了那些离开水的军舰,这才回过头来对付租界的法国人。
再看租借地内,原来开始的几股大火,还在那里冲天燃烧,只是波及的面积大了七八倍!
尤其是租借地办公楼、法国人住的高级洋楼区,还有安置避难人的最好一处宾馆,大火依然,火势冲天!
被烧着的人,惨叫连连,声震遐迩。
大家稍微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有些怪异!
这火已经燃烧了半个小时,可是那些建筑依然耸立,没有一处倒塌!
冲天的火焰,依然冲天燃烧,似乎那些易燃物源源不绝地对大火提供支持!
就是那些被火所烧,嘶声惨叫的人,也还是那些人,似乎生命力特别顽强,叫声依然强劲。
杨秀清和麦轲稍微做了一个交通,汇报了一下火原素表现得怪异,就决定了趁机占领法租界!
杨秀清和刘丽川低声交待两句,然后,西门、北门同时打开,两千义军冲向了城北的法租界,四千义军冲向了城西的法租界新区。
那位对这些法国人特别讨厌的王世勋,自然就当了带路党,一路冲锋在前!
到了大火燃烧之处,众人这才看到更清楚地景象。
原来这些火原素的火,都是自燃!
也就是说,它的起火、持续燃烧,都不依靠其他条件!
也就是说,有没有易燃物没有关系、有没有空气无所谓,它自备了燃烧的所有条件!
而且这些条件都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燃烧、燃烧到什么时候,都没有任何限制,完全由开始纵火之人的意志决定!
但是,这种原火所起到的效果,不但保持了所有其他火焰所起的作用,而且都更加强大和明显!
也就是说,被烧的人,他的灼烧感会几倍于一般的自然火烧!
麦轲一直全神贯注地紧盯着火原素的运行,自然也随着杨秀清等人的走进火源知道了相关状况。
他忽然想起木原素的情景,立刻给杨秀清发出指示,让这六千义军都逐渐靠近燃烧的烈火!
他心里预期,既然那些对木原素适应度高的人,可以做管理使用木原素的专业人员,那么火原素也一样!
他要找出适应能力强的人,组成火原素营!
初步编制也是三千人!
结果这个方法果然奏效,时间不长,就找到了三千人,适应度都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根据灵犀一动,这些人的适应度和名字,都送到了麦轲那里。
麦轲粗略一览,发现其中最高的一个,达到了八十二度,他的名字也很有意思。
火炎焱!
。(未完待续。。)
第958章 麦轲驰援续魂
杜受田等人试图救灾的地区,正是麦轲开始找人的同一地点。
那个时候,水还没有退,他们现在安营扎寨的地方那时还在水下。
既然这块地方属于天军,自然是在天军的监视之下。
吴仁晓的情报系统遍及各地,不管是满清的地盘,还是天军的管区。
尤其这种新收获的地区,更是这些情报人员的重点关照范围。
对于他们代表朝廷努力救灾,天军当然不会反对,只是对他们的救灾效果很是无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有关满清救灾的这些情况都报告给麦轲,包括杜受田的染病。
麦轲看了这些情报,陷入沉思。
满清虽然救灾不力,有这种心愿还是好的。
能够把杜受田这样的重臣派出来,说明他们是认真救灾。
至于救灾的效果,麦轲还真没有指望他们。
他们的那套系统健在的时候,尚且弊端百出,效率极差,何况现在官府职能和粮仓都不复存在呢?
麦轲现在全力在那片平原地区救人,下一步将集中在黄海近海区域,暂时脱不开身,不然的话,他会在所有的地区进一步深入救灾。
就是杜受田他们正在做的,从清理死尸和死亡牲畜入手,以免瘟疫蔓延。
其实别的都是小事,关键是麦轲度杜受田感兴趣。
作为咸丰皇帝的老师和最信任的大臣,咸丰的所有行为几乎都脱离不了杜受田的影响。
麦轲对这老先生的忠君爱民印象尤深。
历史上的杜受田,确实是死在了救灾抗洪的第一线。
如果说武将战死疆场,马革裹尸还,这样的忠君爱民例证很多的话,文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因公殉职的还真是罕见,尤其是在杜受田那样的高龄。
杜受田在这方面,可谓个人操守的典范了。
如果只是忠君爱民,麦轲对他注意也是有限。
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的清廉。
麦轲知道。因为这位杜受田是皇上的老师加倚重的大臣,又是因公殉职,嗣后的葬礼极其隆重,风光一时无两。
这样的人物,肯定为后世的盗墓贼所惦记,于是他的墓就和许多帝王将相、王公大臣的一样,被人可耻的盗开了。望的是,杜受田的墓里,除了两个他平时把玩的玉坠以外。一无所有。
就是那两个玉坠,也是极为普通,当时不值钱,现在也没有多少价值。
这些盗贼一方面生气,白忙活了一场;另一方面也是钦佩无比,在满清那个贪腐遍地的时代,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了。
盗墓之辈也有高人,而且在盗墓界很有权威。得知这是清官之墓以后,立刻令人原样封好。并且特意加固了坟墓。
有意思的是,他们还留下了一块碑文,上书:此墓无银三百两,嘱令同行不再偷。
这位高人加上了自己特殊的名号,这个行业一看就知道是谁。
更有意思的时候,他还加了一段附注。说什么“吾辈敬仰清官,特此赔钱作碑”。
麦轲当时正参与一个打击贪官污吏倒卖国宝集团,所以得知这些内幕。
记得当时他对那些人的疯狂犯罪没有道德底线的行为非常气愤,突然得到这个消息,不禁笑了。果然英雄多在屠狗辈,鸡鸣狗盗隐高人。
所有这些都给麦轲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现在这令人尊敬的老人危在旦夕,我麦轲恰逢其时,岂能袖手旁观!
我知道了这个消息,他的消息让我知道,这正是天意!
麦轲是相信与定论的,也就是说神按他的旨意预定完事,一切都在在他的旨意中早就安排好了。
麦轲现在要做的,就是按照天意去做就行了。
于是麦轲和彼得交待了一声,就出发了。
这是正当中午,阳光明媚。
可是下面辽阔的平原上,却一片死寂。
经历了特大洪水的洗劫,原来密集的城镇、乡村,现在都成了一片白地。
救人以后,这些地区都免林灾后重建,任务繁重。
不过,麦轲最担心的还是人。
想再找到的人,死亡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二十。
也就是说,救援人员找到的一百个人当中,已经有二十人被灵犀一动确认为不可救治。
麦轲很快就来到了杜受田的所在地,从空而降,高声通报:“天军麦轲,特来求见杜受田老师!”
一个助手模样的人出来回答道:“不管你有什么事情,都谢谢你前来;可惜,你来晚了一步!杜老师他已经重病不治。”
麦轲道:“我正是前来给她治病的!不管他病得多重,甚至是已经死亡,我都能治!”
麦轲之所以敢大包大揽,是因为就在刚才,他让灵犀一动去诊视了一番杜受田的病情,得知他的病状虽然比较严重,诊治起来不太容易,但是可以救治是肯定的。
因此,麦轲故意用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方式,大包大揽。
这个和麦轲过话的人一听麦轲的话,果然惊讶不止,这已经一条腿埋进棺材的人你也敢大言不惭地夸口说能救活?你以为你是神仙啊?
不过,有一份希望也不能放弃,于是他让麦轲稍等片刻,他就进到帐篷里询问两位御医。
那个最早就断定杜受田没救的御医当下说:“哪里来的疯子,还不赶紧轰走?人已经死了,岂能再容这些江湖术士胡乱折腾?”
那个注射强心剂的御医则说道:“既然敢言,或许有可能!我们何不让他一试?结果即使再坏,也不过是死亡!再说,我们等了这半天,不就是等的这样的机会吗?不试试怎能甘心?也许她就是我们等待的人呢?”
零一个助手则说:“你们没有听到他自报姓名吗?他叫麦轲,如果我听得不错,他就是天军的最高统帅!如果没有把握,想必他没有闲功夫来这里耽误时间!”
一个一直没有说话的助手战战兢兢地说:“天军总统领?那不是很厉害,是不是要过来沙我们?还是不要放他近来啊?”
“笑话!要杀我们还用它出手?派一个小队就把我们都杀光了!”近来征求大家意见的助手不屑地反驳。
他对这些人也不再抱什么希望,靠他们决策真的不行!
他转头就走了出去,对麦轲说:“麦轲先生,跟我进来吧!请尽力救治,无上感激!不管能不能起死回生,都非常谢谢先生跑这一趟。”
“谢谢信任!我还是那句话,一定能治好杜老师!你一定会为你今天所作的决定所自豪!能够请教一下先生尊姓大名?”麦轲随口问道。
“不敢!学生杜翰。”
杜翰!竟然是父子同来救灾!
麦轲对杜受田更加敬仰了。
这杜翰也是历史名人,不但子承父业,而且成了咸丰的顾命八大臣之一。
不过最后阴谋鬼计没有玩儿过号称“鬼子六”的六爷,在有为之年退出历史舞台,默默而终。
麦轲对他拱手一揖:“原来是杜兄当面,久仰久仰!”
杜翰间麦轲忽然与自己套近乎,不知道何意,他本来就品性忠厚,又忧心父亲的身体,也不去细想,当下回了一揖,道:“愧不敢当。”
麦轲进到帐篷里,走近杜受田的病榻,马上就看到了脸色惨白的病人。
不但面色已经和私人无异,而且气若游丝,若有若无。
如果不是麦轲的听力超级好,根本就什么也听不到。
难怪这些人都放弃了希望。
如果按正常情况,他们都是对的,无比正确。
不过,麦轲到此,一切都可以改变,他就是带来奇迹的人!
他也不作铺垫,直接按上了杜受田的胸膛,口中一声低喝:“医治!”
一秒钟以后,杜受田猛然坐起,大声说:“快去救人!”
众人见证了奇迹,无不目瞪口呆!
这就好了?
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我还准备好呢?
只有杜翰没有那么多想法,大步向前,跪倒在地:“爸!您真的好了?”
杜受田本身老实,也特别喜欢和他秉性类似的儿子,笑呵呵地说:“当然好了!你这孩子,没事跪什么?”
杜翰得到确证,病入膏肓的老爸果然好了!都是这个麦轲给做到的!这个恩情可是太大了!
他二话没说,跪姿不变,只是转了一个四十五度角,咚!就对麦轲磕了下去。
麦轲吓了一跳,没想到这杜翰来了这么一手,赶紧搀扶,可是比较木纳的杜翰这个时候不木纳了,快如闪电般,连磕三个头,可见在这门功夫上训练有素。
这时候杜受田也明白了,他也回忆起此前的病情,现在不但痛苦没有了,而且还浑身是劲,这都是眼前这个人的功劳!
也难怪翰儿给他磕头!
于是,杜受田转向麦轲:“救命大恩,难以报答,翰儿磕头感谢是应该的,可惜我老杜一贫如洗,否则必付你千两白银!还不知道恩人尊姓大名呢,可否相告?”
麦轲说:“不敢当!不敢当!免贵姓麦,麦子的麦;名轲,荆轲的轲。”
“你就是麦轲!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
杜受田又怎能不认识麦轲,那可是头号大敌啊!
现在怎么办?
。(未完待续。。)
第959章 天军鲨口夺人
仇人相见,本来应该分外眼红才对,可是现在,这眼还怎么红得起来?
眼青还差不多,青睐的青。
别说眼红不起来,就是想想和麦轲位敌,就会脸红,臊的!
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救命恩人!
就凭翰儿那股憨厚劲儿,我说要与麦轲为敌,他都会跟我脸红,急的!
可是,不跟麦轲为敌,皇上那里怎么办?
我这个亲手教导起来的皇上现在就够惨了,我这个当老师再抛弃他,岂不是让他更加孤立无援?
老先生本来就花花点子不多,碰上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还真的把他给难住了。
麦轲知道他的纠结,他也没有办法马上就给他解决,不过不能解决没有关系,先扔到脑后再说!
麦轲在这方面可是驾轻就熟,打迂回战!找共同点!
麦轲对杜受田说:“老爷子,我一件事情,想请您帮忙,不知道可不可以麻烦您?”
杜受田爽快地回答:“什么事情?只要不违背我忠君爱民大义,我一定帮忙!如果帮不了,我把命还给你罢了!”
“肯定不会违背您的原则!也没有那么严重,对我来说很困难,对您这样的老将来说,拿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说吧?什么事情!”
“我想请您担任全国救灾总管,所有的钱财物资、救援人员、医疗人员和医药,粮食食品,都归您统一调度!”
“啊?”
“怎么?难道您身体不好,不能胜任?”
“胡说!我的身体比谁都好!我不能胜任谁能胜任?”杜受田急了!
虽然主要是想救灾,实际上也是因为他现在感觉特别良好。
“那就好,就您了!为了庆祝您全国救灾总管上任。来,我们干了这瓶!”
麦轲掏出三瓶八十度,给了杜家父子每人一瓶。
杜受田打开一闻,就知道是好酒,举起来响应麦轲。
“好!干就干,谁怕谁?”
杜翰急了。赶紧制止:“老爸!您可不能喝!”
他刚才也打开闻了一下,直到这酒的度数极高!
“去,一边去!要不你那平也归我好了!”老杜伸手来那小杜那瓶。
杜翰赶紧躲开。
麦轲又是一声“干”,一口闷了下去。
父子二人也是一扬脖,瓶子见底。
杜氏祖籍杉东,向来豪爽,所以饮酒那是痛快非常。
麦轲既然把这里的救灾交给杜氏父子,立刻就给他们准备救灾物资。
因为这里已近没有积水,麦轲就把伞三合一枢纽工程接引过来。
上面除了生命河水、四季果园供应饮水和食品以外。还有上面的列车里,满满都是干粮和药瓶,以及衣物和其他日用品。
有了这些物资供应,这里的救灾工作彻底改变了原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凭着杜氏父子的能力和声望,这里的救灾一定能够最有效的方式完成。
至于需要的人手,都由杜氏父子自己负责招募,主要从当地乡民重征集。
说完以后,麦轲就和二人告别。因为天军的舰队已经回到东海沿岸,在那里开展大规模搜寻。
麦轲要走的时候。杜氏父子交换了一下眼色,杜受田突然对麦克说:“我想跟你去开开眼界,不知道是否能如我老人家的愿呢?”
突然听到这个请求,迈克还真的没有想到,心里话,这老爷爷并不古板呀!他不知道是。如果不是增加了二成的活力,断无可能有这样的要求的。
“当然可以!欢迎之至!”
麦轲一把把老人家拉上了云豹,朝东飞去。
现在的东海沿岸,已经人声鼎沸。
天军原来分开的三支队伍,现在又汇合在了一起。共有战舰二千只,人员接近十五万。
和出发时比较,除了中路的黑衣人又说减少以外,南路和北路都和出发时持平。
那些黑龙人被天军俘虏以后,大多数都选择了投降天军。
这次麦轲把他们彻底打乱,分散到各个原素专业队或者混合原素队中。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了黑衣人的单独成队。
三支队伍救人总数达到了六百万人;但是根据原来的人口总数,还差四百万人,估计这些人都被洪水卷入了东海。
因此,在完成了路上的搜寻任务以后,麦轲一声令下,所有参与搜查的军舰和人员,全部汇聚东海,参与海上搜寻。
等麦轲到达东海岸边以后,麦轲带着瞧热闹的杜老爷子,登上了彼得得指挥舰。
现在大军聚集在一起,彼得担任总指挥。
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