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栖特种兵-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也是麦轲的一项战略设想。由纯属内陆国家的老涡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不但是用其所长,而且对提高所有湄公河约盟成员都非常有助益。

    这时候。老涡市长伊书文已经把总产量计算出来了。

    按麦轲亩产五百公斤计算,四千万亩可以产稻米两千万吨,如果每人每年食用二百公斤,可以满足一亿人一年的用粮。

    “我有个问题,麦轲。”冯云山问道,“虽然将来可以亩产八百公斤,但是现在本地的产量,我做过调查,顶多才二百公斤,你如何做到亩产五百公斤?”

    云山也同是穿越过来的,当然知道后世亩产过吨也不足为奇。但是现在……

    麦轲笑眯眯地说:“首先,书文算得很快,这很好!但是你的结果不对,要加上一倍才行。因为我说的亩产五百公斤是单季产量,而实际上我们这里至少是双季,三季也很正常。

    “其次,我要回答云山的问题,高产的关键环节有三个:第一是要有良种,否则再好的老鼠也生不出黄鼠狼来。

    “第二,要有成熟高级的栽培技术;第三,要有合宜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第一个种子问题,我负责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我负责提供,云上和两位市长负责推广,只要稻农按我的技术,使用我的种子,我就保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达到一季五百公斤、双季一千公斤的目标!

    “至于第三季吗,只要他们勤奋,决不会有低于前两季的产量。

    “第三点,最基本的条件神已经具备,这里有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农作物一年四季成长;沿河两岸具有大量的适宜种稻的土地;那些山地丘陵地带,只要稍加平整,就可以和河岸沃土一样栽种水稻。

    “这平整土地的活,我也包干了!”

    麦轲当然可以大包大揽,因为这些体力活,都有灵犀一动代劳!

    “这样大量的种稻,插秧、收割都需要大量人手,尤其是中间换季,收割和插秧会挤在一起,这样多的劳动力,到哪里去找?”麦轲的徒弟朱八戒一边记录,一边思考,而且把这些信息都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

    “对呀!储藏、运输、销售等项,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刚才这位小兄弟说的非常对。”冯亚树赞同朱八戒体的问题。

    “这些都是实际问题,谢谢大家提出。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再逐渐解决。”麦轲笑眯眯地说,“我会安排解决这些事情!凡是最后依然解决不了,都交给我就行”

    说到这里,麦轲看了一眼大家,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原则分歧,我们就到此结束,八戒回头把今天决定的事项都正式记载下来,放入机密隔断处收藏。”

    麦轲说罢,继续向北航行,直接奔向边界地区;时间不长,大家都已经到达。

    麦轲马不停蹄,立即开始操作,把进入老沃的湄公河向东西两侧引领。

    现在他们都在北纬二十度这条虚拟线上,把湄公河向西引进了缅甸北部地区。

    湄公河水向东则直接进入了老涡北部,然后通过会芬高原,最后进入安南。

    向东的这一段湄公河沿途和四五条内河交会,现在变成了湄公河的一部分,纳入了湄公河水系的管理之中。

    边界东西主干完成以后,麦轲随即开通和第四道东西横向河道连接水网,所经过之处正好包括了计划中的四千万亩稻田。

    在疏通南北主干河流的时候,所有的种稻耕地都被准备和整理好,成为一快快整齐严整的稻田。

    所有的稻田都是四面有湄公河水环绕,随时准备把稻田需要的水分提供上去。

    就在大家对这规模庞大,一看就令人震撼大型稻田感叹不已、赞赏有加的时候,麦轲正在把这所有的稻田都插上了绿色的秧苗。

    麦轲一边催绿稻田,一边琢磨怎么对付那些满清官员的刁难呢。(未完待续。。)

第517章 和平消弭争端

    事有凑巧,麦轲刚弄完第五道东西横向湄公河道,就被大清守将发现,并且报告了正在这里视察的云贵总督吴文镕。

    吴文镕一听,心知此事不小,而且比较蹊跷,老涡和缅甸二个属国虽然不是非常听话,但是由于国势微弱,有史以来却很少主动挑起事端,今天是怎么啦,竟然闹出这么一件大事?

    于是,他就召集当地的主要官员,不管夜深天黑,打着灯笼火把,前往边境事发之地走去。

    说起这云贵总督吴文镕,也是非同小可的杰出人物,尤其以务实肯干,不赏浮华出名,是当时有名的能吏贤官。

    这也是他时至深夜依然漏夜读书,苦思边境居民改善生活的原因;他此行的目的是切实了解这些边远山区,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实际生活,给他们提供实在的帮助,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做一些表面敷衍。

    同时,他虽然已经年界六十,依然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所以一遇到事情,立刻就开始行动,甚至在夜间走山路。

    虽然高天挂着半轮残月,前后也有火把,在根本没有路径的山上行走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一个已经五十九岁的老人,况且是朝廷一品大员的吴文镕来说,就更加难行。

    作为满清最高的九位封疆大臣职位之一,吴文镕是第五十九位云贵总督,此前曾任辅建巡抚,多次主持救灾和发放救济物资。亲赴灾区,抚赈灾民,去年升任这个职位。

    到达边境前,是一座小山,登上小山就可以俯瞰下面的河水。

    等众人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都给眼前的景色震惊得目瞪口呆!

    国境对面的老涡和缅甸,整个是一片灯火辉煌的世界!那亮如白昼的路灯,在新的主河道和支河道上,一排排地站立,把所过之处。都装点成纵横交错灯火辉煌的独特田园。

    对这些地方已经相当熟悉的吴文镕。特别仔细地查看了横贯边境最北部的那条主河道,发现它虽然有些地方侵占了大清的领土,但是另一些地方,却把老涡的领土隔开。划到了大清一边。

    因此。粗略一看。两边通过互补,基本上还是持平。

    当然,如果斤斤计较的话。总能找到可以讨要更大利益的借口;如果把边境问题当成买卖,随意进行讨价还价地进行价格战,更是有无穷的事由来逞口舌之利。

    但是,吴文镕绝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一看之下,他就知道,这不是大问题!对方也没有挑起争端的故意,而他自己呢,一心为了老百姓的疾苦,更不会没事找事,反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但是作为官位最高的封疆大臣,他还是很讲究官威和程序的,这个本来属于属国的老涡或者缅甸,做出这么大动静,怎么能连个招呼都不打?

    所以他就气冲冲地要当地官员派人去和对方交涉,让他们过来说清楚!

    作为云贵总督,他能亲临边界已经难能可贵了,他的身份让他最多到此为止,不可能再往前走;如果出了界,那他就有了麻烦,而且是惹了大麻烦!

    其实,他也是有点冤枉了麦轲;麦轲并不是想躲过和大清官员打交道,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独断专行,而是怕陷入他们的拖沓圈子里,一年半载也出不来,那时什么事情都晚了。

    他现在的先斩后奏,等于是先把事情做完,如果满清依然办事拖拖拉拉,那也没关系,事情已经做完了,该干啥就可以干啥了,怎么拖,也不耽误事。

    当然麦轲这样做,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别管对手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有信心有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虽然他知道,那种极端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听到对方的代表说云贵总督亲临前线,让他去把事情说清楚,麦轲大喜。

    让麦轲喜出望外的是来了这么大一个官,这云贵总督主导一方,实事求是地说,他的话比北经龙庭那个皇帝管事多了!

    而且还来得这么快!还真有点“今日事今日毕”的意思,这在满清的官场绝无仅有!

    同时,麦轲也觉得对方的口气和态度非常平允,而不是定罪讨伐的意思,这就非常有意思了!这要比麦轲的预期好了许多。

    要是按一般的常态,他完全可以要求麦轲去认罪;如果那样,麦轲还真是有点难办,难于取舍——去吧,只能去认罪;不去吧,如何解决问题?

    麦轲立刻应邀前往,八戒与他同往,另外就是大牛带领十名卫士,那个项鼎也非去不可,麦轲琢磨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双方一见面,略事寒暄,原来都不算陌生。

    麦轲知道这位总督,是根据吴仁晓的情报,知道满清大员中有这样一位有能力且廉洁的官员;而吴文镕知道麦轲,则是最近麦轲为了捍卫华汉后裔的利益,悍然出兵安南,并且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麦轲的这种行为,深得吴文镕的赞同甚至钦佩,他恨不得那挥师杀入敌人心脏的人就是他自己!

    今天一见,原来是自己敬佩的民族英雄来到面前,他的英雄心结一下子就全然解开,也不管自己一品大员的身份,马上就亲热地和麦轲称兄道弟起来!

    有了这个基础,那个本来就不是事的边境微小调整还是事吗?当然不是,要是也是好事!

    结果二人根本就没提这些,麦轲主要是给这位求知欲很强、好奇心很重的总督解答问题了。

    这吴总督的问题事无巨细,涵盖面很广,有问题就问;麦轲是宏观微观都干,知识丰富,有问必答,二者越说越近乎,不知不觉间东方已经发白。

    后来的天国野史上有这样一条记载:天国一八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凌晨七点,在大清和湄公河约盟边境的一座无名小山上,麦轲和吴文镕义结金兰。

    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当事者二人被问到时,都是笑而不语。

    但是,二人的会见尽欢而散,是不言而喻,人所共知的。

    至于边界问题,从此以后,谁也没有提起;只是后来,临近那条边境干流北方一侧的一大片土地,也和南侧的一样,接通了水源、果树、交通和通信,那里的山民,再也不受贫穷的困扰。

    而吴文镕本人也多次因为这个政绩获得最佳考评。(未完待续。。)

第518章 蓄势九龙闹海

    麦轲结束与云贵总督吴文镕的会见,回到大船,天光已经明亮,湄公河北部的治理已经基本建立起了框架,具体工作就是冯云山以降的各级天国官员负责完善了。

    麦轲把两位市长和野人特区特长送回他们的属地,大船转头顺流而下;这一次是一路顺风,风欢水笑,转眼之间就到了中界线,然后麦轲就处理由此往南的航道以及配套设施。

    相对于北部的那四条东西河道,南方的河道建立轻而易举;时间不长,就已经全部配套建好,最后到达了下高棉海口。

    这里是湄公河原来的入海口,一共有九条,故此被称为九龙江;现在这九个出海口没有增加,只是水流量增加了一倍有余!

    其主要原因就是,湄公河贯通了整个东南亚陆路地区的地区河流,都融汇到湄公河里面;而湄公河本身的河道畅通,再也没有以前那样的处处弯曲险阻,也使得河水的流速增加,更快地沿着出海口倾泻入海。

    由于历年河水冲刷,泥沙沉淀,这里形成了一个辽阔的三角洲,一般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总面积大约有四万四千多平方公里,是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的一块平原。

    依靠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本来就是一个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麦轲的任务是把它发扬光大。

    麦轲一到湄公河三角洲,就把高棉市长张碔和帮助张碔熟悉工作的前代理市长虫洞找来,让二人一起参与对九龙江的规划和改造。

    再一次集体视察了九条出水口以后。麦轲决定依然保留这九条龙,只是把它们进一步加工,让它们的宽度和深度都一样,保持同等的运输能力,同时,也对流水的速度进行掌控和调整,以利于水上运输和保护河道。

    在加宽河道的时候,麦轲注意到了原来河道之间的距离,对原来就比较狭窄的间距,就不再向那个方向拓展。

    对原来弯度比较大的河道。麦轲在加宽的同时。作必要的调整和改动,使九条新河道都保持笔直的形状。

    九条南北河道理顺以后,麦轲又开始调理横向的河道;因为原来的水网就很密集,麦轲直接就放弃在它们上面修修补补。而是直接开创东西横向的河道。

    有了新的横向河道以后。再去整理原有的水网。凡是不在新开河道之内的,一律填平,恢复成耕地。

    对于这块平原如何使用。鉴于原来这里就盛产各种粮食和水果,麦轲决定把这些原有的品种,全部移到金瓯半岛,让它们在那里继续生长。

    而其余的地方,则和其他地区一样,凡是果树,都换上天国的四季果树;凡是稻田,都使用麦轲提供的水稻品种。

    而保留在金瓯半岛的那些水果和粮食品种,则在三年以后,全部由天国决定的品种替换掉。

    靠近海岸线,麦轲建立起一条横向水道,不但把九条出口连接在一起,更主要的是负责这九条出口端头之间的运输。

    这条水路,也同时重新规划和建造了新的海岸线,把原来弯曲不直,高低不平的海岸线整齐划一地削平,挖掘成同样的深度——都是可以直接进出万吨巨轮。

    出了这条横向河道,麦柯分别建起九座巨大的深水港码头,码头的上方,只一个巨大的拱形门楼,把整个码头都遮盖其下,

    九座拱形门楼一字排开,送走出海的巨轮,迎接返航的舰队。

    由于整条河道都作了标准化改造,无论什么型号的船只,都可以通过这些港口直接出海,直接进港,然后驶往任何一个港口,只要它坐落在湄公河主干沿岸。

    麦轲在设计和建设的时候,特别注意到,这些港口可以同时满足军用和民用,不需要任何职能的转换,就可以为军事需要让路;而平时没有军事需要的时候,它们又可以随时为民用服务。

    所有这些建筑设施,都还具有在外表看不出来的一个功能,就是防御功能;不但就有防御功能,而且是超强的防御。

    那条水道,沿海一面的河堤,麦轲采用一种特殊材料,和在最北部与大清交界的河道用的材料相同,这种材料,敌人就是用先进的火炮都无法破开。

    当然这个河堤不仅仅是不怕炸,而且具有攻击性。它的地基处隐藏了大量的火炮,就是那种城防重炮,需要的时候,可以调到地面,或者依旧隐藏在地下,出其不意地对敌船开火。

    更好的防御和攻击时在码头上方的那个塔楼,它不但装置了超大型望远镜,可以自动地监测对面百公里以内的敌军舰只,发出必要的警报,而且有自动反馈系统,只要敌人胆敢向他开炮,它就以强大四五倍的火力还击。

    这个指挥塔,还可以根据敌情,指挥在码头中间和两边待命的明船暗潜出击。尤其是那些从不露面的潜水艇,对待那些对此毫无防备的敌船,几乎是无往而不胜。

    除了这些常规预备和反应以外,指挥塔还是组织和命令各种海洋动物的中心。小约翰已经收服了附近海域的所有水生动物,更不提河水中的生物了,这里的声波一发,孔瀑布那里的鲶鱼大军都会亟亟奉命而来。

    包括鲸鱼在内的大小海洋生物,都遍布在近海远洋,把侦查和攻击的范围扩展到所有能到达的海域,当然它们的任务主要是监视敌人,发向异常,赶紧汇报;而不是攻击,攻击自然由麦轲等人来做。

    但是,这不能禁止在需要的时候,这些海洋生物可以对敌船发动全方位的攻击。

    除了水生动物,附近的陆地动物也是受这个指挥塔的指挥系统管辖,整个天国的防守和进攻都使一个整体,只有互相配合,而没有绝对的不相关联。

    尤其是需要向人类汇报情况的时候,这些陆上行走的朋友,显然要比只能在水中活动的朋友方便的多。

    空中的飞鸟是另一股力量,尤其是海上的各种鸟类,都承担了自己的一份责任,不管是侦查,还是送信,它们的特殊能力都不能替代;因此,指挥塔把它们都纳入了这个立体防御系统。

    由此,整个湄公河约盟的各项功能齐全,将作为天国发展的一艘旗舰,在今后的天国发展中起到独特的作用!(未完待续。。)

第519章 六划深谋五策

    麦轲在忙着为湄公河约盟建立基础的时候,六划这段时间正在琢磨另一件事。

    知道返回大清迫在眉睫,还有不过十天时间,实现远征军目标的进程,基本和起初的计划一样,可以在十月底或者十一月初返回。

    有两个重大事件决定远征军必须回去。

    第一个就是打响正式反清第一仗,日期定在明年一月份,这是天国最高层早就做好的决策,一切准备都是为了这个时间,不可能更改。

    第二个是两光的清军正在准备第二次清剿,时间就在下个月,吴仁晓已经通过他的情报系统知晓了敌人这个决心,就是不管远征军多么大扬国威,他们还是要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更加令人生气的是,他们这次发动清剿的时间,就定在远征军凯旋之日,准备明面上欢迎,暗地里偷袭,趁这些人精疲力竭的时候一网打尽。

    除了准备凯旋,这里剩余的事情,必须由军事力量参与的,有继续巩固和保卫东南亚的胜利成果,还有继续扩大海军的战果。

    除此之外,就是可以撤回国内的力量。

    这部分力量,当然包括原来派出的远征军,但是更多的是接受和改编的各**队,这一部分人数众多,是否带回去,带回去多少,带哪些人回去,都是需要确定的事情。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能都带回去!五十万人都回去,引起的注意太大。估计马上就会和满清中枢决裂。

    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安排;好在经过几天的思考,六划已经胸有成竹,因此,他就来找麦轲,和他一起看看这个谋划是否妥当。

    正好麦轲刚结束九龙江工程,接到六划的消息,打消了休息一下的念头,直接去了六划在缅甸仰光的驻地。

    “不包括海军,我们在这里的正式军队已经有一百万。除了留下五十万各个圣城维护治安和自卫以外。还有五十万;除了其中的二万必须回去以外。还有四十八万需要安排。

    “我这几天拟定了一个方案,和你讨论一下,看看这个设想是否可行。”

    从整体行动的角度,六划的方案共有三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还没有结束行动的海军。继续由彼得、文复、拿破仑率领。先把南洋诸岛拿下。然后再扩大战果,夺取更大的海域。

    第二部分,回国准备反围剿和发起全国范围内反清。除了二万远征军以外,建议增加十八万,用这统共二十万经历战火考验的精锐之师,配合依然留在国内的那些天**事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两件大事。

    “二十万有点多。关键是如何做到不引人注意地回去,六兄对此,有何妙招?”麦轲蹙起眉头问到。

    “我想摆明车马回去的,顶多不能超过五万,其他人必须隐蔽回去。可能需要化整为零才行。”六划看似也还没有想到具体方法。

    “好吧,我们可以从海路空三种方式多想想,实在不行,我再用灵犀一动解决。”麦轲示意继续往下说。

    六划的第三部分,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就是往西亚和西南亚进军。

    开展这个战略进攻,固然是因为天国有三十万大军,但是主要原因不在这里。主要原因还是六划一直推展的战略安排。

    这个战略的精髓就是:安内必先攘外!

    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推翻大清,建立天国的目标,先把这些外围扫清,然后再经营国内的事务。

    这个战略落实到实际操作,就是属国包围主国。

    现在已经解决了在东南亚的所有属国,当然要继续把这个战略向前推展,由东南亚前进到西南亚和西亚,然后是东北亚和北亚。

    至于东亚和东北亚,就交给海军去对付了。

    因此,六划建立组建西南亚远征军,目标是从现在占领的领域一直往西的所有地域。

    其组成部分主要就是这三十万军队;其次有海军从抽出一个舰队,由马六甲海峡出击,横霸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进而在印度洋建立霸权。

    这样的水陆两栖作战,互相配合,争取在一个月内,彻底解决西南亚和西亚的问题,在全国反清起义之前,从西部和西南部形成对满清的威慑和包围。

    “我完全同意六兄的这个计划,这应该是你的第五策了吧?”麦轲接着做了最高层次的安排:“既然我们兵分三路,就请六划兄来主持这一路专门经营西南亚!”

    “这个我可以担任,但是我需要两个最主要的同工,一个做军事统帅,一个做总军牧!”

    “没问题!我已经给你想好了。我会派两个弟兄过来。一个是萧朝贵,他来总司令;一个是卫理,他来做总军牧。”

    麦轲一边侃侃而谈,一边心里说,五哥,这次该你出马了!你萧超硅不但穿越了萧朝贵,而且要成为真正的天国西王。

    就和冯云山一样,我也会给你来一个恒河约盟长什么的干干!

    至于卫理,这位致力于传福音的弟兄,前面有许多不同宗教的阻碍等着你去克服,你会有足够的用武之地。

    为了保证军事胜利,麦克和六划约定,又派出两员虎将,都是麦轲兄弟盟中的弟兄,一个是远征军北路司令石达开,一个先锋虎将陈宇程。

    这二人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加上萧朝贵的全面能力,六划的智慧谋划,率领三十万百战雄师,将是一个令任何敌人都要战栗的存在。

    在加上一个海军舰队,麦轲经过综合考虑,还是决定派拿破仑出马,毕竟他对那里的水域比文复更熟悉。

    虽然这三十万人士兵大多是原东南亚各国的旧部,但是居官基本上都是原来远征军的教导团战士,负责军牧的也大多数都是最早军牧团的人,其余也都是出自后来派到这里补充军牧团成员。

    也就是说,回去的两万远征军成员,已经绝大多数不是出来的那些人。调换的人绝大多数都成了改编部队的骨干,剩下的少数基本上都已经为国捐躯。

    还有一点和原来不一样,现在这些人不管职位高低,都已经是信仰坚定的基督徒!

    麦轲和六划对这个战略安排,从整体到中间的主要步骤,都达成了一致意见!

    公元一八五零年十月二十日,天国正式决定开始经营西南亚!(未完待续。。)

第520章 爆发信仰争端

    麦轲和六划制定了兵分三路的战略计划以后,就开始把军队分开,确定谁继续远征,谁打道回府。

    海军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麦轲只是和彼得通了话,告知他这个最新决定;同时让他通知拿破仑,前往马六甲海峡西端待命。

    麦轲让大鱼小鱼拿归队,作为海军的附属部队,组织一个精干的水族部队,去印度洋倒海翻江。

    同时,麦轲第一时间,把萧朝贵用灵犀一动招了过来,同行的还有冯二娘,二人已经情定终身,只是由于还没有正式婚礼,虽有还依然分开生活。

    不过,冯二娘这次来,并非是当家属,而是有她自己的事,她是最早的天国卫生队创立者之一,所以她是带着一个连队的卫生兵骨干过来的,会担任远征军的总卫生队长。

    同时赶过来的,还有两位女士,一位是唐门当代姥姥唐妍,另一位是虫洞的女友梅馨。

    麦轲是拐了一个弯,到歌乐山把这两位女士带了过来的。

    本来按麦轲的本意,只是让唐妍和六划出征前小聚一番,没有想到她带来两个出乎意料之外。

    一个是她这些来就不回去了,她要和六划一起参加下面的远征!为此她带来唐门第二梯队的精英,也是一千人的暗器轻功好手。

    麦轲急忙问她,她不回去的话,谁当姥姥?因为它知道唐风现在一直就跟着杨威,同时。唐门参加第一次远征军的那一千精英,都留在了杨威那里。

    结果唐妍一笑,回答说,她已经把上两辈的那位姥姥姥姥重新清楚了山,让她来管理门派事务。

    其实,别看她那头衔吓人,她也过刚刚五十,再干个十年八载绝对没有问题!

    另一个就是渝州知府有庆的女儿有梅馨了。

    她是怎么混过来的,她老爸不是把她看的紧紧地吗?

    “我也和老爸说的时候,本来没有抱有希望;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老人家忽然不顽固乐。我唐妍姐一去和他说,他竟然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我现在还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呢。”梅馨自己解答说。

    梅馨来,最高兴的就是虫洞了!因为他也被安排前往西南亚,跟在远征军的后面。去建立新的圣市!

    他和梅馨一事。开始的时候。还颇有赶鸭子上架的味道;可是又来他也认真地投入其中了;尤其是一来东南亚,他对梅馨的思念每日具增。

    因此,麦轲一告诉他梅馨来了。他就箭也似地赶来,二人见面就拥抱在一起,这可是二人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然后,二人就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互诉衷肠去了。

    “这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哪有我这种定性,还在坚守工作岗位……”六划看着跑远的虫洞说。

    麦轲还没有说话呢,就被唐妍愤怒地斜视了一样,让他马上闭上了嘴。

    麦轲哈哈大笑:“我看六兄要糟!还是赶紧说完我们将领和兵力调度吧,然后你们也过二人世界去——”

    突然,灵犀一动剧烈地震动起来,有紧急情况!

    麦轲立刻停止说话,打开灵犀一动,一看果然是紫色警报,是苏禄市长索托夫发来的,要求麦轲即可前往,哪里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冲突双方一个基督教,另一个是当地主要宗教——一丝兰教。

    这个是麦轲最担心的一件事情!于是麦轲交待六划继续刚才的议题,他自己则带领自己的两只卫队,赶往苏禄,也就是苏门答腊。

    一分钟以后,麦轲到达雅加达,直接落脚在原来的王宫所在地,这里是圣苏禄市办公楼所在地。

    刚才麦轲从高空飞落,就看到王宫周围聚集了无数人,至少也有十万,正在群情激昂地面向王宫,高叫着什么。

    麦轲到了大楼顶端,索托夫正在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