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宝美利坚-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通过他们的动作,金沐晨也能猜出来,他们之间应该是发生了争执,显然是亨利的那些朋友,怪他太鲁莽,把他们都叫了回来。

    不过很快亨利也不知道怎么就说通了他的那些朋友,然后其中和他发生争执的那个人就跟他一起,往车上走了过来,而其他的几个黑衣人,则是消失在了黑暗里,想必是到外围放哨去了。

    “你好,吉姆,我听说你想把我们手里的东西全都包圆?”

    亨利和他的朋友上了车,不过这次主导会谈的是亨利的朋友,他的警惕性很高,上了车也依旧带着帽兜,而且脸上也还带着围巾。

    金沐晨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再度把身上的衣服撩了起来,示意他们自己身上没有装偷听器。

    “是的伙计,别紧张,我不得不在重复一遍,我真的不是fbi,我只是一个喜欢古董的藏家。而且我想亨利已经和你提起过我的诚意了吧!”|

    金沐晨说着满满的放下衣服,然后再度打开的自己面前的密码箱,里面厚厚的一摞摞的绿油油的票子,让对面那个家伙,也是呼吸一顿。

    “那好吧,咱们速战速决。”

    那个家伙犹豫了一下,然后好像下定了决心,看样子他们也是想尽快的变现,然后离开这里,毕竟在这市场多一分钟,就有可能会多一分危险。

    那人也不知道怎么向外面放了一个信号,很快就有一个黑影,从外面走到了车子的旁边,然后拉开了这门,把一个大号的黑色旅行包送到了那人的手里。

    那人缓缓的吧手里的包放在了车厢地板上:“你自己随便看吧,看上什么,选出来,咱们商量价格。”

    说完就直起腰坐了回去,金沐晨缓缓的吧那只旅行包拽了过来。

    拉开拉链,里面的东西都是用黑色的塑胶袋和胶带封装的,而且里面好像还装满了泡沫,应该是这帮盗贼们设置的简易防撞装置。

    他拿出一只黑色的小包,然后用小刀把这朔料袋和胶带缠在在一起的包裹割开,里面有很多泡沫球掉了出来。

    他伸手往里面一掏,应该是一只碗,他缓缓的把这只碗从包裹里拿了出来,往眼前这么一摆,立刻一抹黄光,在自己的眼前不断的闪耀。

    这只碗大概二十公分高,直径有三十公分左右,看器型足足就是一个小脸盆,而且碗口的造型很别致,是葵花形状,碗足也很高,大概能有四五公分高。(未完待续。。)

第267章 珠山八友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

    **************

    这只碗的颜色非常的艳丽,玩身上是黄底青花的釉色,画着龙凤呈祥的图案,看着就非常喜庆,再加上玩身上不断闪现的黄光,金沐晨只一搭眼就能够断定,这肯定应该是皇家用物。

    而且看这碗的形式,这肯定不是一只实用器,而是一只观赏器。

    看着上面喜庆的图案,金沐晨猜测这应该是某位皇帝大婚时候御制的观赏器。

    以他和瓷器打交道的经历,他只需要大概一推,就应该能想到他之前经手过的几件清朝雍正时期的瓷器。

    清朝的皇帝里面,最喜欢黄底青花釉色的当属雍正了,而且他也和他老爹一样,都是明朝成化皇帝专用瓷器的粉丝,清廷造办处为他御制的一些瓷器,在碗底都会题上成化年制的底款。

    把碗翻过来一看,果然看到了成化年制的样式,金沐晨心里基本就已经有了底,这应该就是一只清朝雍正时期的黄底青花高足碗。

    之所以敢这么肯定,一方面是因为他以前经手过几件清雍正时期的瓷器,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只碗上不断闪现的黄光,在提示他,这肯定是一件真东西。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之前读过很多国内古董介绍的书,在那些书上,他曾经看到过一只类似这只碗款式的观赏器。

    那是一只清朝雍正时期的白釉葵瓣碗,现在就藏在京城的故宫博物院里,那只碗和这只碗不同的是。那碗是白釉底色。上面没有图案。而且也不是高足碗,但是碗口的葵瓣模式,和这只碗是一模一样的。

    这样的碗口造型,历来都不多见,明朝的时候成化皇帝造过几只,不过他那碗外面可是斗彩图案的,而到清朝,就只有雍正时期。造过这样的碗。

    而清宫的造办处,可一直没有能造出斗彩的碗来,所以这只碗,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属于雍正皇帝的。

    “这碗,多少钱?”

    金沐晨抬头问对面那人到,那人依旧是带着帽兜,脸上的围巾也一直没摘下去,依旧是衣服很警惕的样子。

    他看金沐晨之前看的那么认真,而且看完之后。就直接问价,这样的风格可确实不像是fbi的风格。这时候也是松了口气。

    “这碗要十万美金。”

    十万吗?金沐晨摸了摸下巴,不算贵,以这只碗的品相,和它的出身来历,只要拿回国,最起码也得值个二三百万,毕竟以来这是官窑皇家御用的制品,而来也是因为这是观赏器,而且器型还不小,如果要是有一对的话,那价格肯定得翻倍。

    “没问题,成交。帮我包起来。”

    金沐晨很爽快的答应了对方的报价,这让对方也很惊讶,他们来这市场也有几次了,可是像金沐晨这样,根本不讨价还价的客户,还真是第一次遇到。

    以往他们遇到的那些古董商们,就算看上他们手里的东西,那也是往死里砍价,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贼赃,按照行价,最多也就是值市价的十分之一。

    这时候那个亨利,忍不住在旁边拍了他这老大一巴掌,眼神里也充满了兴奋之色,仿佛是在和他的老大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

    金沐晨把那只碗递到了对方的手里, 对方当着他的面,把碗装进了一只黑色的朔料袋里,然后往里面装满了白色的小泡沫球,之后用胶带把这个朔料袋缠紧。

    而金沐晨则是打开密码箱,直接从里面数出十万块,给对方递了过去,对方也拿出了一个验钞机,在上面飞速的点钞验钞。

    就在对方点钞验钞的同时,金沐晨则是开始继续在那个旅行包里翻东西。

    不过这次,他是从包里面拽出来几个和之前同样包装的大号包裹,这些包裹大概都有四十乘五十公分见方,包裹的都严严实实的,而且上手很沉,也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

    金沐晨更加好奇这包裹里面的东西,难不成这里面包着的都是油画?

    要是油画的话,那可就发达了,金沐晨暗自琢磨着,不过这分量可真的不像油画,油画就算装了画框,看起来块头都不小,可其实都不算很重,那这些包裹里面,到底都包着些什么?

    他把那四个黑色的包裹从旅行包里拽出来,然后拿出小刀,划开外面的胶带,拨开里面的泡沫球,然后把手伸了进去。

    当那东西从里面拽出来的时候,他也是为之一愣,尼玛,这算什么啊?瓷砖么?

    可瓷砖也没这么大的啊?

    他看着手里的东西,不过脑子里很快就闪过了一个念想,然后心头一震猛跳,但是为了不让对面的那对儿盗贼看出来,他尽量的强行压下了心头的激动。

    确切的说,他手里拿着的是几块瓷板,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可以叫做瓷砖,不过和现代装修房屋用的瓷砖不同,这些瓷板的面积都很大,而且这些瓷砖的外面都有很多彩色艳丽的画。

    用专业一线的术语,这叫做瓷板画,是近现代才开始风行起来的一种艺术陶瓷。

    最早在明代就有,但是那时候的瓷板画,一般器型和画的面积都很小,而且也都是和其他家具成套组装,主要是起到一些装饰家具的作用,让家具更加美观,体现主人的一种审美情趣,并不能算是主流的艺术品。

    而瓷板画真正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形式出现,是在清末民初的那段时间。

    那段时间一帮的制瓷以及艺术创作者们,为了讨生活,云集到景德镇,一些擅长绘画的画师,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烧制出一种专门的瓷板画,让他们作为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品存在,而不像以前大多是在家具上面的装饰品存在。

    也就是那个时候,才诞生了真正近现代的瓷板画。

    这股风潮一直到1928年,一位客商预订瓷板画,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联络同好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每人画一幅瓷板画,画完之后,商人把他们的作品拿出去销售,没想到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市场追捧。

    很多人看了他们的作品,都非常惊讶和喜欢,于是就陆续有其他商人来请他们八人继续画。

    就这样,这八个人后来就成立一个瓷艺社,取‘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月圆雅集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称为‘珠山八友‘。

    而珠山八友,也就成了近现代以来名气最大的瓷板画作家,他们的作品,现在在市面上可是一件难求。

    现在只要你能找到他们其中随便一位的作品,只要上拍,拍个百八十万出来,都不成问题。

    如果要是能够把他们当年集体装作的成套作品凑齐,那么拍出个三五千万都不算什么事。

    金沐晨看着眼前这幅瓷板画,这些瓷板画上大多都不断的闪现着洁白的光芒,这说明这应该都是有年头的作品,而且应该还是精品,能算作高端古董的范畴。

    不过第一幅瓷板画上的造像就让金沐晨大吃一惊,因为上面居然是一个披纱的裸女,而且还是一个中国裸女,她梳着典型的中国式发髻,身上不着寸缕,只有肩上披着一件轻纱,伸手扶着右侧的一副瓷板屏风前,而那间瓷板屏风上还画着一直栩栩如生的下山虎。

    在她的左手边,则是一张圆桌,桌上摆着花瓶,里面插着鲜花,旁边还有果盘。

    上面则是一些题字,最下面还有一副印章,应该是创作者的留名。

    金沐晨仔细一看,只见那圆形的印章上印着希平居士几个字,看到这个名字,金沐晨心头大定,其他那些蝇头小楷,基本就不用看了。

    在看瓷板的质地瓷器胎质细腻,造型方正完美,瓷板平整,薄厚均匀,一看瓷板也没错,金沐晨基本就已经断定,这应该是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的作品。

    在看另外一幅瓷板画,上面画着两个清朝打扮的瞎子在打架的图案,其中一个瞎子揪着另外一个瞎子的衣领,手里还拿着一只树枝,看图案是栩栩如生,连瞎子脸上生气的神态也画的非常神似。

    图案造像逼真,而且也没有脱彩的痕迹,作品上的文字是繁体楷书,字体语圆润大方,颇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那些楷书,金沐晨就不细看了,他只关心那瓷板上的印章提名:陶迷道人。

    这是珠山八友之一的王琦的作品,等到确认之后,金沐晨的心已经突突跳的厉害了,这特么的,看样子真的是要捡大漏了。

    如果方伯要是知道,自己能在这里捡到一整套珠山八友的作品回去,那还不得笑抽了哈?

    这可是大几千万的好东西啊!只是不知道,对方到底怎么定价呢?

    想到这里,他偷偷的抬眼望对面那两个人哪里瞟了一眼,只见这时候那亨利,和他的大哥,都满含期待的正看着他呢。(未完待续。。)

第268章 前后八友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

    **************

    “这些画到时很精美,不过好像都是近现代的,不能算作古董吧?”

    金沐晨试探着问了一句说道,他这一说,对面的大哥还没急,那个亨利到是急了。

    “吉姆,话可不能这么说,在我们欧洲,这样的瓷板画,就算是现代的,也是最顶级的艺术品。”

    这亨利一张口就漏了怯,看样子他对这瓷板画的作者也不太了解,要不然他就不会这样说了。

    金沐晨也知道,其实瓷板画在欧洲,一直是比较主流的艺术陶瓷种类,很多欧洲的国王的王宫里,都有这样的艺术陶瓷作品。

    但是在中国,瓷板画却一直在艺术陶瓷里不能算作是主流。

    其实这种东西,早在明朝就诞生了,但是那时候这种艺术创作,只能是家具上面的装饰品,并不作为房屋内部的装饰品,或者观赏器存在的。

    直到清末民初的珠山八友的出现,这才把瓷板画推到了一个艺术高峰,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但在建国后,尤其是古董市场复兴之后,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瓷板画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得到国内的艺术爱好者的承认。

    在建国之后,其实还是有很多瓷板画的创作大师的,只不过因为那段特殊时期的经历,他们的创作,大多被当做是房屋建材的一种。说白了。就是被人当成普通的瓷砖来对待。并没有得到艺术界的认可。

    对瓷板画这样的态度,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内古董圈逐步走向活跃,艺术收藏开始逐步复兴,大量的有钱人开始走出国门,带来最新的国际信息之后,瓷板画在艺术领域,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尤其是很多有钱人到国外参加过几次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拍卖之后。当见识到那些西洋的瓷板画,动不动就能拍出几百上千万的天价之后,人们才想起,我们在民国时期,好像也有一伙瓷板画创作大师,叫做珠山八友的。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珠山八友的作品,才开始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并且认可开来。

    而到最近几年,随着古董市场从平淡。走向火爆,甚至最后走向疯狂。珠山八友的作品,更是被很多藏家疯狂的竞相追逐,这也造就了珠山八友当今在中国瓷板画界的艺术地位,很多人都把他们看做是奠定现代中国瓷板画艺术的开山鼻祖。

    所以他们的作品价格,在现在的市场上,当然是越走越高。

    但是眼前这里两个法国盗贼,显然是并不认识什么珠山八友,他们只是把眼前的这些瓷板,当成了精美的近现代瓷板画来看待。

    金沐晨一个小小的试探,心里也就大概有了底,也不急着和那亨利争辩,而是继续翻看剩下的几幅瓷板画。

    果然和他猜的没错,接下来他看到的是一副瓷板山水画,这可是珠山八友里面的汪野亭的强项,要知道珠山八友这几个人,是各有专长,就比如王大凡的特点就是他类似西洋油画风格的人物造像。

    而王琦则是非常擅长中国泼墨风格的人物造像,而这个汪野亭则是最擅长山水画了。

    在看这幅瓷板画上面印章上面的刻字,正是传芳居士,直接就和那汪野亭的道号对上了,金沐晨心头大定。

    在往下面看,看到的则是一副双鱼戏藻的瓷板画,这幅画是邓碧珊的作品。

    然后是毕伯涛的芙蓉翠鸟,还有何许人的孤山放鹤,程意亭的花鸟争春,刘雨岑的大吉图,还有徐仲南的岩松图,还有田鹤仙的粉彩冬梅图。

    这一共是十位瓷板画大师的作品,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你这不是珠山八友吗?

    这怎么是十个人的作品?那岂不是珠山十友了吗?

    其实是因为早期的珠山八友里面有两位大师,因为身体并不太好,他们一起合作之后没几年,就病逝了。

    后来剩下的六位大师,就又邀请了两位瓷板画大师加入了他们的月圆会,于是这珠山八友,就有了前八友和后八友之分。

    所以说起珠山八友,如果把后面两个算上,真的应该说是珠山十友才对。

    几幅瓷板画,和那几位名家是一一的都对上号了,金沐晨也是心头大定,没错了,这就是一整套的珠山八友的瓷板画。

    这特么可了不得啊,这整整一套珠山八友的瓷板画,是各有特色,而且都是画工精湛,应该都算是他们的巅峰之作了。

    这样的艺术作品,如果拿到国内,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值,过三千万那肯定是妥妥的,如果要是参加专场拍卖的话,那最后成交价过五千万都不是不可能。

    这下可是要赚大了,一想到这,他心里就是一阵猛跳。

    不过接下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该如何和对面这两个家伙讨价还价。

    刚刚他随口一问,好像是无心之问,但其实却是一次很成功的试探,亨利的回答表明,在他们眼里,这些瓷板画,只应该是一套画工非常精美的瓷板画,至于他们的传承和来历,他们应该不是很清楚。

    看来这些家伙,应该是一些很懂中国古董的盗贼,但是对中国近现代的一些艺术大家,他们应该不是特别了解。

    “这些瓷板画,我刚刚看过了,确实画工都很漂亮,但是考虑到他们的年代,他们只能算是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和古董还应该有一定的距离。你们打算买多少?”

    金沐晨放下手里的瓷板画,然后抬头问对面两个。

    那个亨利的老大一直很谨慎,到这时候了,也没有放下他脸上的围巾,而且好像也不打算跟金沐晨做个自我介绍什么的。

    金沐晨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好,索性就不套近乎,直接问价了。

    “这样的瓷板画,就算在欧洲,那也应该是顶级的艺术作品,按照欧洲目前顶级艺术瓷板画的价格来看,这些瓷板画,随便一副都应该能买到八万到十万欧元左右。这样吧,如果你真的想买,那么每幅瓷板画两万美元。”

    那个老大开口 报了价,按照今天美元对欧元的汇率,他这报价,相当于是给金沐晨打了个八折。

    不过金沐晨觉得这个价格还不够,他听出来了对方报价的语气,也并不是特别坚持,这说明他也并不是特别有底气,应该还是可以讨价还价的。

    “两万美元有点太贵了,这样吧,每张画一万五。”

    金沐晨还了一个价,没想到对方到时回答的很干脆。

    “好,成交。”

    擦,看来自己的报价还是高了,金沐晨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不过旋即又是心头一震暗喜。

    在国内你能凑齐前八友,或者后八友的作品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而自己则是凑齐了前后八友十个人的作品,一共才花十五万美元。

    要是国内的藏友知道,自己花了这样的价钱,就凑齐了这十个人的作品,最后还嫌贵的话,恐怕唾沫就能把自己给淹死。

    所以金沐晨索性也就不再和对方讨价还价了:“那好,就这样,拜托你们,帮我把这几幅瓷板画在从新包装一下可好?”

    “没问题!”

    这一次对面的老大和亨利,可是再也掩饰不住他们内心的兴奋了,然后就开始动起手来帮金沐晨包装那十张瓷板画。

    而金沐晨则是从密码箱里,数出了十五万美元,直接拍到了对面两人的面前,看着这么厚厚一摞摞的钞票,亨利和他大哥可是乐疯了。

    他们前几年也是年年都来参加这个鬼市,而且前几次他们也都带来了不少好东西,可是那几次他们可没遇上金沐晨这样的豪客,最后几次下来,拢共成交的价格,还没今天一天下来卖得高!

    很快瓷板画就包装好了,和那只三足碗一起被放在了一边,亨利和他的大哥,开始验钞,而金沐晨则是在那个旅行包里继续翻。

    其实在哪几张瓷板画被翻出来之后,这个大包就已经空荡了不少,金沐晨也不觉得里面还能有什么好东西了。

    不过就在他即将结束搜索的时候,突然在大包的最边上感觉好像碰到了一卷纸,这纸摸起来,感觉有点和其他的纸不太一样,他心里一动,然后把那一卷纸从兜里掏了出来。

    这卷纸看起来,从卷起来的形状来看,金沐晨感觉这应该是一副中国风的古画,毕竟西方的油画,可不是这样材质的,而且如果是西方油画的话,这帮盗贼肯定舍不得就这么卷着丢在旅行包里。

    看着画的模样,金沐晨估摸着对方应该也不是很懂这幅画,一想到这,金沐晨就是心头一阵舒畅。

    更关键的是,这幅画虽然还没展开,可是光是看这画的背面,金沐晨就已经感觉到了那股强烈的黄色光芒。

    心里预估到这幅画应该是一件好东西,金沐晨打开来的动作也非常小心,生怕碰坏了这幅画。

    不过当整幅画全部展开,看清这画上面的造像之后,金沐晨还是呆住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今天自己在这里,居然能碰上这幅画!(未完待续。。)

第269章 唐后行从图

    求订阅,求月票,求推荐额!

    **************

    竖立着的浓眉,头缀宝饰,身着日月袍,一个高贵华美的贵妇人被二十八人簇拥着,其中有少数人看服饰应该是宦官,其他大多数人看头饰,应该是宫娥。

    只不过这些宫娥很多,都穿着男装而且带有耳环。

    看到这样的画面,金沐晨脑子里就闪过了《墨缘汇观》,《中国历代名画大观》还有《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等古书上,关于历代中国名画的介绍和记载。

    其中有一副争议非常大,甚至历代以来,还有专门的学者,对这幅画上面的那个贵妇人,进行过研究,讨论。

    他们讨论的焦点,就是这幅画里面的这个贵妇人到底是谁。

    而这幅画就正是唐代大画家,张萱所著的《唐后行从图》!

    这幅画自从唐代被创作出来之后,接下来就是被历朝历代掌握皇权的统治者们来收藏的,这样的传统一直被传承到了清朝。

    直到清末民初时期,才因为战乱而不知去向,现在京城的故宫博物院里,也有一副《唐后行从图》,不过这幅画是是近人俞明于1919年仿画的,至于真品,早就已经下落不明了。

    关于这幅画的流向有很多种,有人说是在慈禧老婊#子西逃的时候,丢失在半路上了。

    还有人说,这幅画已经毁于八国联军的战火了,还有人说。这幅画是被八国联军中的法国人抢走了。已经流失海外了。

    还有人说是被日本人给抢走了。反正自从庚子之乱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这幅画的真品。

    如果不是金沐晨有黄金眼的异能,能够看到宝贝上所闪现的珠光宝气,就连他都不敢肯定,自己眼前看到的这幅画是唐代张萱所创作的《唐后行从图》的真品。

    一想到自己手里的这幅居然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明确印记的真品,属于价值连城的稀世国宝,金沐晨就忍不住双手有些发抖。

    对面的亨利,和他的大佬。这时候正在忙着数钱,验明金沐晨给他们那些钞票的真伪,所以倒也没留意到金沐晨刚刚的激动,金沐晨赶紧调整了情绪,深呼吸了几口,让自己的手不再发抖。

    要知道手里这幅画,对于任何一个中国古董爱好者而言,都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甚至可以说是不亚于,那只中东富豪一掷千金买去的那只鬼谷子的元青花大罐。

    甚至在很多中国考古学者的心里来看。这幅画的价值甚至还要高于那只元青花大罐。

    即便是见惯了各种国宝级宝贝的金沐晨,这时候也是难掩心中的激荡。原因很简单,就因为这幅画在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

    这幅画最早在唐代就有历史记录,只可惜后来关于这幅画的记录,因为五代十国的战乱,纷纷消失了,甚至就连这幅画也一直不见踪迹。

    等到宋朝的时候,才有重新面世,当时这幅作品曾经被宋代的《宣和画谱》著录,那本画谱对这幅画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而在那之后,因为唐朝关于这幅画的历史记载,大多已经因为战火而遗失,就有很多历史爱好者,一直在研究,这幅画里面的唐后到底是哪一位皇后。

    因为这幅画是张萱所著,根据他的年龄推断,这幅画应该是唐早期的作品,所以画中的唐后,只可能是太宗,到玄宗时期那几个名扬天下的女人。

    在唐早期称“唐后”,而且年龄是中年以上的人,不可能是杨贵妃,因为杨贵妃未当过皇后。

    同样也不可能是韦皇后,因为韦后谋杀了唐中宗,所以唐玄宗把她杀了。

    从画的气派上看,“唐后”所穿的日月袍,而在当时只有武则天敢于日月花纹绣在双肩上,所以其他唐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服饰打破了当时宫廷典制的约束。

    所以根据以上种种推敲,这幅画里面,那个华贵无比的贵妇人,无疑是做了皇帝的武则天。

    因为这幅画描绘的是出游场面,所以武则天是头载凤帽,因为在平时或者其他关于她的画作里,她都是戴冕旒或金凤冠的。

    画着武则天的画,这地位就相当于是一副画了皇帝的画像一样。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尤其是宋朝之前的,可很少有人又给自己画像的习惯的,所以关于宋朝之前的那些皇朝统治者的长相,一般大家都是根据历史的记载而臆测的。

    直到宋朝开始,有的皇帝才开始有请画师给自己画像的习惯,不过即便如此,有很多皇帝的画像,还是因为战乱而遗失了。

    至今能够保全的,也就是明朝和清朝的一些皇帝的画像而已。

    眼前这幅《唐后行从图》,虽然使用的是明显的唐朝时期的画技,而且画风也是唐朝时期人们的喜好,把一个个美女都画成了大胖子的模样,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正常人的比例。

    但是好歹还是可以通过一些人五官上的勾勒,看得出一些人物的面貌特征的。

    这对于很多考古学者而言,可是相当关键的。

    正因为如此,这幅画才会显得异常珍贵,更何况这幅画里的这个女人,在中国的历史上,还留下了异常浓重的一笔,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金沐晨这时候心跳的特别厉害,眼前的这幅画,就是一副稀世国宝,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把这幅画拿下。

    这幅画能够出现在这里,还是要托了面前那两个小贼的福。

    之前关于这幅画的去向,有很多种说法,但是从来都没有一种得到过证实,今天它能出现在这里,应该也是验证了之前的一种猜测,它当时应该是被八国联军里面的法国人给抢走了。

    之后就一直被默默无闻的保存在法国,看这幅画的品相,这些年来,它应该被保存的还算不错,想必应该一直是被锁在一只干燥阴暗的箱子里,一直不曾问世。

    虽然这样有些暴殄天物之嫌,但是这确实对这幅上千年历史的古画,最好的一种保护。

    要知道这样年头的古画,如果经常拿出来展览,或者供人们拍照留念的话,恐怕那光线的刺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