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寻宝美利坚-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教授这么一说,权威的风范立显,不过却也让古力宋时轮两叔侄,面露不虞之色。

    “这金装定器按照咱们近现代考古学的界定,分为宋早期,和宋中期两个年代的产品。而早起的产品尤为珍贵,也最具考古价值,那时定窑还没有发明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所以那时候的定窑烧出来的白瓷,为了装上金边,会故意在碗口留下一些竖列排纹,这些排纹于器型以及碗体的纹饰都不相符,其实这排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是更好在装上金边之后覆烧固定。而宋中期的金装定器,因为改进工艺大批量生产的缘故,就不会在口沿上有这样的竖纹。我刚刚沿着这碗的口沿这么细看,就是为了查看这些竖纹”

    杨教授这么一说,立刻就让人察觉出他和古力在这古玩鉴定的能力上,是高下立判。

    权威之所以权威,不就是因为他掌握着比普通人更加详实的知识细节么?

    “宋初吴越钱氏像宋庭进贡了2000件的金装定器,这金装定器很得宋朝官家的喜爱,于是就成了名瓷的象征。当时的金装定器,因为是要献贡给朝廷的,所以每一件那些工匠们做的都非常用心,每一件都是单独手工制作的,瓷器的口沿对平整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当时那些定器口沿上的芒口,并不是烧造时产生的瑕疵,是为了可以流出后期镶金的空间,使瓷器在晶莹玉润中极大地展现了豪华和典雅,这种工艺是当时的一种时尚,是为了提高瓷器身份,迎合当时的审美情趣和人们迷恋金银器的心理,也是为了表明使用者身分尊贵或显示豪华。而金佃工艺与陶瓷相结合,是为了让这瓷器更赏心悦目,犹如锦上添花。而这只碗的特征,就完全符合宋早期的金装定器的特点,所以我判断它绝对属于一件国宝级的宝贝!”

    杨教授这番话听得王学明一拍大腿,而另外一边的古力和宋时轮两叔侄,则是脸上直抽抽。

第101章 轮番抽脸

    求收藏,求推荐额!

    **************

    尤其是古力,更是感觉脸上火辣辣的,不就碗口有几道竖纹么?你至于说这么详细么?想打我的脸么?

    在场的大部分人几乎都信服了这杨教授的说法,毕竟人家说的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这杨教授刚说完,金沐晨就看到了另外一边那古力和宋时轮两叔侄那好像吃了大便一般的脸色,他心里暗爽,想让杨教授多说几句,于是就给杨教授送上一杯热茶。

    杨教授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略带感激的看了他一眼,不过还没等他开口,一个让人听着就不舒服的声音,在旁边说道。

    “杨教授就算这碗是宋代早期的精品,可也不能凭这一点就说这碗是国宝级啊?这东西我也听说过,早起的时候,在国内确实不多,但是最近十几年,在国内可陆陆续续又出土了不少,而那些金装定器,我可没听说哪个被评为国宝级的,怎么这只就能算国宝级的呢?”

    这个突兀的声音,让众人扭头一看,正是之前那和金沐晨立下赌约的宋时轮,这时候大家看他的眼神都开始变得有些古怪,这家伙忍不住了吗?

    你这时候这样问,这不是输不起的表现么?

    古力这时候看了一眼他这侄子,却也没多说什么,其实他对杨教授的说法也是心中存疑,而最主要的因素,其实是他觉得自己在这金装定器的鉴定上,被这杨教授给压了一头,心里不爽。

    他好歹也是国内知名的鉴定师,大玩家宋书云的关门弟子,刚刚杨教授那样说,和当着众人的面抽他的脸,没什么区别,他心里已经不爽到了极点。

    但是杨教授在国内古玩界,那可是地位尊崇的一位大师,所以即便他心里有些不服气,可也不好当面质疑挑战,但是他这侄子跳出来质疑两句,那别人就怪不得他了。

    “我之前给大家讲的呢,是早起的金装定器的起源。再后来因为宋朝官家的喜爱,这金装定器就成了当时的名瓷,很多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们都希望能拥有一件这样的瓷器。而定窑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就开始改进工艺,先后发明了,盘形支圈覆烧工艺和漏斗状匣钵覆烧工艺,再到宋中期还发明了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这些工艺的原理就是方法是先在较厚底圈内覆放一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碗坯,上面再套放一个支圈和一个盘碗类坯体,依次叠放。达到一定高度后入窑烧制,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统一了产品的规格,既节省原料,又防止器物变形,大幅度提高产量降低了成本。”

    杨教授受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喝了口水,然后继续说道。

    “但是虽然节省空间,可量产出来的芒口瓷,芒口一般处理较小,略影响美观,和早期的单件手工产品比起来就开始显现差距了。而且这些方法虽然最大限度的增加了产量,却也同时导致了产品大小不一,难以形成统一规格的大宗产品。这时候这些瓷器的碗口,因为量产的缘故,工艺粗糙,都不是特别平整,薄厚不一,而这时候给这样的白瓷装上金边,就不光是为了追求美观,体现使用者的身份了,而更多的是为了掩饰芒口的瑕疵。这样量产的定器,已经不能在被定性为精品了,而现在国内存世的大多数金装定器,都是这样的类型。”

    杨教授说道这里算是把金装定器的早期精品和后期的量产品的区别给说出来了。

    “简单来说,宋早期的金装定器的口沿会非常平整,而且当时装上金边,是为了展现美观,提升主人的身份地位,是当时一种时尚的体现。而宋中期的金装定器,因为批量生产的缘故,口沿就不是特别平整,而这个时候在口沿上镶上金边,就不仅仅是为了展现美观,更多的是为了掩饰口沿上的瑕疵,缺陷。”

    一直没开口说话的侯老师,这时候总结着说道,虽然一口糯糯的宝岛腔调,但是却很有说服力。

    “宋早期的金装定器,因为其精益求精的工艺,单件纯手工的做工,所以现在存世的每一件都是孤品,现在是极为稀有的。”

    说到这里,另外一边的古力再也忍不住了,玛德,这俩老头这样卖弄学识,合适么?

    “那您又是凭什么来判断,早期的金装定器的碗口就会比后来批量生产的平整的多呢?”

    古力的心里不爽到了极点,尤其是这金装定器的知识,就算他师傅也没教过他这些。

    杨老头之前讲那碗的竖纹的时候,就已经让他感觉自己被打脸了,现在又跳出一个老头子来给这碗定性,他感觉这是轮番来打自己的脸。

    所以这古力这时候已经顾不上面子了,忍不住亲自赤膊上阵了。

    “清末民初那段时间,国内的金装定器基本都绝传了,就算有存世的,也是早年被英国人抢走的。直到1920年在浙江临安,京城大学的考古专家,先后发掘了公元895年的钱宽墓和公元901年的水邱氏墓出土数件金装定器,那正是靠着这些金装定器,才证明那时定窑还没有发明垫圈式组合匣钵覆烧工艺,同时也再次证明最早期的‘金装定器’,不是为了掩饰芒口的瑕疵,而是一种深加工的高档装饰及文化现象。这才让专家们意识到原来早期的定器口沿要比后期批量生产的定器的口沿,要平整的多。也正是靠这才将早起的金装定器,和后期大批量加工生产的金装定器区分了开来。”

    杨教授白了那古力一眼,而这么一番解释,更是让那古力,在众人面前更加的丢脸,亏你还是什么藏宝斋的鉴定专家呢,连这点考古历史都不知道?

    我看是草包专家才是,你那专家的名头不是买回来的吧?

    古力原本白皙的国字脸,这时候已经涨红成了猪肝色,甚至就连王学明看他的眼神,也开始带着几分不屑了。

    而另外一边的金沐晨,看到这家伙这样的窘境,不由得心头大爽,活该你这伪君子,让你挖坑,想坑小爷?

    这次总算知道,小爷的宝贝不是白给的了吧?

    古力这时候则是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该生气,高兴是因为今天出现在这里的熟人不多,生气的是他这脸可是丢到爪哇国去了。

    今天也特么是自找没趣,这杨老头在这瓷器鉴定方面确实很权威,自己刚刚也是怒火上头了,早知道这样,自己还多嘴问那么几句干吗?

    这不相当于,刚被人家把左脸抽完,自己又主动把右脸送上去给人抽吗?

    只是杨老头也就算了,这个侯老头又算什么?他也想跳出来抽自己的脸吗?

    “只可惜当年在浙江出土的那批定器,后来都被kmt带去了宝岛。这就让国内在金装定器的收藏上出现在了断层,直到1969年,在定窑的老坑出土了一些早期的定窑残器,这才算弥补了国内金装定器国家级收藏上的空白,不过这批定器虽然论年头,比吴越钱氏进贡宋庭的那批要早三年,但是论质量和那一批却根本不能比,只能算是前期探索烧造工艺的残次品。而在那之后,国内又陆陆续续的在很多地方先后出土了一些金装定器,只不过这些东西,大多都是宋中期的批量生产的工艺品类型,而且大多都是残品,真正的品相完整的善品可以说是寥寥无几,这也就让这金装定器,在国内的收藏界是显得越发的珍贵。所以我才会说,你这只划花螭纹碗,是国宝级,因为它保存的太完整了,而且这碗口内划有螭纹,这就说明这碗更是了不得,我也就是之前在宝岛的故宫博物院看见过一只类似的,而那只碗还被他们列为是镇馆之宝之一,平时很少会拿出来展览的,只有咱们大陆的博物馆去交流的时候,他们才会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杨教授的最后这几句话,几乎就是给这只碗定了性,同时也让站在另外一旁的宋时轮感觉有些天昏地暗,摇摇欲坠。

    输掉一百万美元,不算什么,输掉那只翡翠扳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他不甘心的是,他输给的是这个之前他一只看着不顺眼的家伙。

    他算个什么东西?之前自己一直和他作对,不就是想证明他是错的吗?可到头来,却被事实证明,原来自己才是个笑话,这让他难以接受。

    不过很快他脑子里灵光一闪,想起来杨教授刚刚说过的一处,好像有问题。

    “杨教授你之前,不是说这只碗是宋代早期的精品吗?而且你又说了,每一件精品都是存世孤品,独一无二的吗,那你怎么又说,在宝岛的博物院有一只和这只一模一样的碗呢?您不是年纪太大,记错了吧?”

    这时候的宋时轮,就好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的赌徒一般,在场大部分人看着他的眼神,已经充满了不屑和怜悯和厌恶。

    输不起,也不至于在这么跌份啊,这点钱对你们宋家来说算不上什么吧?

第102章 组合拳

    求收藏,求推荐!

    *************

    杨教授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人家原先没退休的时候,可是故宫的首席研究员,民间身份那就是古董鉴定大师,现在还顶着国内古董及工艺品鉴定协会主席的名头呢。

    每年有多少达官显贵,就算愿意花大钱,请他帮忙鉴定古董,都不一定能见到人家一面呢?

    而且以他老人家在圈里几十年来闯出的声明和地位,人家犯得上为了这一只国宝级的定器来诳你?

    这只碗是很珍贵,可是人家老爷子这一辈子经手的这样级别的宝贝,甚至比这还要珍贵的宝贝,都不知凡几,人家犯得上为了这碗来砸自己的招牌么?

    他老人家说的话,你要质疑,不相信,那还有谁的话可以信?

    而且他这样的权威,是你这样的小屁孩能质疑的么?

    你们这叔侄俩,也真是够了,之前还能装一装,怎么现在装不下去,就是要轮番上阵么?

    而宋时轮这番话这么一出口,就算是一直暗地里撑他的他那师叔古力,也不由得是悄然变了脸色了,这下好像有点过了!

    古力虽然对这老头也是满心的不爽,可是他都没敢当面指责这老头说的有错。

    因为他知道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如果他当面这样问杨老爷子,这就是在砸人家的招牌,那简直和过去的上门踢馆是一个道理的,那可是把人往死里得罪。

    所以虽然他心里很不爽,但是也没敢张口这么问,但是他这不省心的侄子却开口了,这一开口那边的杨教授脸色当时就变了。

    “哼!宋时轮你算个什么东西?就凭你也敢质疑我爷爷的判断?之前我以为你也就是个喜欢玩罢了,但今天我算是看穿你了,你就是一个输不起的纨绔子弟而已,输不起你就别和人家赌啊?现在一看要输,就开始质疑我爷爷的判断?想耍赖是不是?有你这么不要脸的吗?难怪人家会说就是一个新八旗子弟,我今天算明白了。告诉你,以后你最好别再我面前出现,有多远给我滚多远,见着你这样的人,会让我恶心!”

    杨教授冷着脸不说话,他孙女杨雪丽自然不能看着自己的爷爷被人这样质疑权威,当即站出来指着宋时轮的鼻子骂道,而且骂的还非常难听。

    这宋时轮本来就对这杨雪丽有意思,今天之所以这样和金沐晨对赌,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女人和金沐晨置的气。

    这时候被杨雪丽劈头盖脸这样一骂,当即就脸胀得通红,有些要翻脸发作的架势。

    古力这时候则是悄悄一把按住了他的手腕,这杨教授名头不小,可他孙女这番话骂的可太难听了,他要是现在不站出来,那以后在圈里可不好混了。

    “王老板,这碗虽然杨教授鉴定无误了,可是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太着急了。毕竟之前我这小侄,说的话虽然不太对,但是也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杨教授说了,他之前在宝岛的博物院里,见过一只一样的。可他之前也说了,这碗如果是真的,那都是存世孤品,每一只都是不一样的,您看是不是还是谨慎点?要不,我在宝岛那边也还有几个朋友,他们应该亲眼见过宝岛博物院那只,要不要我帮你把他们请来,帮忙看一眼?”

    这话里话外都透着一股不服气的意思,虽然嘴上说杨教授鉴定无误,可却还是在暗指这只碗还是有疑点的。

    这时候之前一直扭头不理这边的杨教授,猛地转过头。

    “怎么?质疑我的判断?呵呵,你们真行啊!还有之前我说过的话是,我在宝岛的博物院看见过一只类似的,我可没说是一模一样的,你们要是想拿我的话,来恶心我,那咱们就得好好说道说道。行,你们不是信不过我吗?那好,古力你也别找你那些宝岛朋友了,我这老友就在宝岛的博物院工作,你们刚刚提到那只碗,人家天天看着呢。侯天放,宝岛故宫博物院首席鉴定师!”

    这一次杨老爷子是真的生气了,这几年藏宝斋发展的势头很好,赚了不少钱,结交了不少三教九流,可他们还真就把尾巴翘上天去了,以为他们天下第一呢吗?

    当他这次把侯天放推上台前之后,大家不由得都吃了一惊,之前杨教授执意要带这老头来,大家也以为他不过就是杨教授的朋友,哪想到,这老头原来是人家杨教授准备的双保险。

    宝岛博物院的首席鉴定师,在港澳台一代的圈子里,那肯定是不弱于杨教授的存在,因为王学明和古力他们,平时都不怎么去南方,就算香江那边的拍卖会去过几次,可是每次去都是带自己这边的鉴定师,所以和人家那边还真是不特别熟。

    所以人家这么一位大咖在身边,他们也都没认出来。

    难怪之前在鉴定这只碗杨教授会和他不断讨论呢,原来在金装定器方面,这位才是真正的大行家。

    杨老爷子把这侯天放推到台前,以他的身份地位,他说的话,当然没人怀疑。

    而这侯老头,这时候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只不过在说话前却转身看着古力叔侄两个问道。

    “怎么?要不要我那身份证给你们看看,或者你们打电话给你们在宝岛的朋友问问,确认一下我的身份?”

    虽然这话说的时候老头是一副笑眯眯的神态,可大家却都能听出他那满是嘲讽的语气。

    “哪里?杨老爷子的朋友,我们怎么敢怀疑呢?”

    古力两叔侄这时候脸色相当的难看,可也不敢有多余的表示,他知道如果自己再废话,那可就要翻了众怒了。

    “算了,还是保险点的好,给你们看看,确认一下我的身份也好,免得等会我说什么,你们会说我是信口胡说。这是我的工作证,还有我的护照,还有这是我现在的卡片。”

    老头说着还是从身上掏出来一堆的证件,里面不但有他宝岛故宫博物院的工作证,还有他的护照,以及印着港澳台地区一些古董协会的主席,高级鉴定师的名片厚厚的一沓。

    古力叔侄两个都闹成了大红脸,这时当然不会亲自去逐一验证那些证件,而王学明这时候却在感慨,看来今天自己还真是有眼不识泰山了,这位肯定是南方的古董界的大玩家,自己还真是走了眼了。

    他也听人说过,南方的这些鉴定大师,一个个可都不得了,因为他们一般都认识很多富豪,而且一般都顶着那些富豪收藏顾问的名头,眼界和实力,可不是吹嘘出来的。

    看来这位侯老头,以后倒要好好结交一番。

    “那好,既然你们都确认我的身份了,那我就不开始说了,这只碗和宝岛博物院里那只几乎是一模一样,挺清楚哦,是几乎一模一样,但不是完全一模一样。”

    站在一旁的古力两叔侄,这时候脸色就跟刚刚被煮过的螃蟹一般,血红一片。

    侯天放说这些话的时候,更是扭着头一只看着古力叔侄俩,眼神里充满了调侃的意思,这让古力很是不爽,但却拿人家没什么办法。

    “喏,你们看看,这里是那只放在宝岛博物院里的金装定瓷螭纹碗的资料,在看看这里这只碗,你们能看出有什么不一样么?”

    侯老师一边说,一边伸手从杨雪丽手里接过一只皮包,然后从皮包里,掏出一份厚厚的相册,打开来,里面全都是藏于宝岛博物院里面的各种珍贵古董文玩的文字介绍和照片,这应该是人家侯先生的私藏。

    在里面第八页,就刚好是一直螭纹碗的照片和介绍,照片有很多张,从各个角度拍的,里面的螭纹碗影像很清晰,如果不仔细看,那几乎和面前这只一模一样。

    可是仔细看的话,就能看出区别来,相片里那只螭纹碗碗底的螭龙脚下是没有云的,而面前这只碗碗底的螭龙,则是踏云而行的,这就是区别之所在!

    “这只碗在鉴定方面所需要留意的特点,杨教授都已经说过了。我也看过了,都没错。唯一和宝岛博物院里不同就是,这碗里面的螭纹。这碗底的螭纹,比宝岛博物院的多出一朵祥云之后,看到这一点我就可以肯定,这一只是真品。因为真正的金装定器,每一只都是不一样的存世孤品。这只碗,我可以肯定是和宝岛博物院里那只螭纹碗是同一批的,通过这胎质,釉色,工艺和花纹,就可以判定这一点了。这肯定是当年吴越钱氏进献给宋庭皇室成员的那两千件里面同一批的,属于有历史记载的宝物,绝对算是国宝级的宝贝!”

    这位侯老师的话算是终结了之前的争论,给这只碗盖棺定论,正了名了,而且人家手里的资料太详实了,就算古力叔侄俩想辩驳,却也无从说起!

    古力两叔侄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这侯老头这番话,几乎是在杨教授之后,又狠狠的在他们脸上来了一套组合拳。

第103章 进阶亿万富翁

    求收藏,求推荐!

    *************

    也就是这个时候,旁边的王学明站起了身,面无表情的走了过来。

    “小宋,愿赌就得服输,如果你今天真的不想出这钱的话,叔叔我帮你掏了。。。”

    王学明这番话,对宋时轮来说几乎就是当头一棒,算是给今天的整场闹剧,盖棺定论了。

    人家作为买家都相信这东西是真的了,他们这些旁观的如果在闹下去,那可就是砸人家的场子了。

    这王学明虽然在古董收藏,和鉴定方面和他们宋家的名望没法比,但是人家在社会地位,和资源方面可一点都不比他们家差,甚至要超出他们家几条街。

    所以这人,他根本就得罪不起!

    “额。。。王叔叔。。。我只是。。。。刚刚那杨老爷子的话也有问题吗。。。”

    宋时轮还想替自己辩解几句,可是人家王学明已经一句都不想听了。

    “算了,今天这钱我帮你出!”

    “这怎么行?我们藏宝斋虽然和您王总的公司不能比,但是这些钱,我们还能出得起,怎么能让王总您破费?小宋,别废话,把这翡翠扳指摘下来,写支票!”

    古力连忙伸手阻止了王学明,之前在古董鉴定方面被那杨老头打了脸,如果这时候在赖账,让人家王学明来掏钱,那就是连王学明也要过来打他们的脸了。

    更何况他王学明为什么这么说?按理说这好像就是一个玩笑似得赌约,王学明如果心向着他们的话,完全可以从中和稀泥,让他们少掏点甚至不掏。

    可是王学明这时候却站出来这样说,这就明显在逼着他们掏钱,是人家在告诉他们今天的表现人家很不满意,不想因为他们而得罪了这里的店家。

    如果今天真的让王学明掏了这笔钱,那他们藏宝斋明天在国内的圈子里就能臭大街了,今后就别想在圈里混了。

    他们藏宝斋可丢不起这个脸!

    宋时轮这个纨绔子弟也许看不出来这里的道道,可这古力可是人精,哪能听不出王学明的意思。

    而王学明这时候则根本都懒得理会这两叔侄在想些什么,说实话他这时候唯一的想法就是后悔带这两叔侄来。

    先不说这古力在鉴定金装定器方面表现的差劲,就说这宋时轮,今天就给他惹了多少麻烦?

    之前为了平息人家店家的怒气,他为了这孙子几句话,就多掏了几十万美元,这一次他可不想在当着冤大头了。

    现在只有让宋时轮乖乖的把钱掏了,人家店家也许能少生点气,接下来才好谈那只金装定器的价格。

    师叔都这样说了,宋时轮当然不敢违背师叔的意思,毕竟这位师叔虽然不是他亲叔叔,可是在他家的地位,可是和他亲叔叔一般高。

    他低头乖乖的把那只翡翠戒指摘了下来,然后狠狠的拍在了前面的柜台上,之后又掏出支票本,写了一张支票,扔在了桌面上。

    “谢谢喽!”

    金沐晨笑眯眯的捡起那只翡翠扳指,递到了方伯的手里,方伯刚刚张口要那家伙赌这个,他就知道这只扳指和方伯之间肯定有故事。

    然后他又拿起了那张支票,伸手弹了弹。

    “嘿嘿!宋公子,这张支票不会跳票吧?”

    “哼!你放心,这点钱,我宋时轮还输得起!”

    宋时轮这时候脸都绿了,今天可真是亏大了,在杨雪丽面前脸面丢尽,还把她爷爷给得罪了,更关键的是,好像还触怒了眼前这位王大老板。

    回头要是他老爹知道了,还不知道要用什么手段来收拾他呢!

    而这时候王学明则是笑眯眯的扭过头,看着方伯说道。

    “方伯,你看这碗咱们也鉴定完毕了,我是确信无误了!你们既然想出手,那就出个价吧?”

    方伯若有所思的玩着手里的翡翠扳指,好像没听到王学明的话一般。

    而另外一边的杨教授,一听这边两伙人,就这么商量起这样一只国宝的买卖交易,心里顿时也不舒服起来,轻哼了一声,把脸一扭,眼不见心不烦了。

    方伯和金沐晨对视了一眼,都没有急着说话。

    金装定器目前存世量不大,大英博物馆里大概能有个百十来件,不过那些肯定是不会拿到市面上流通的。

    而宝岛博物院里的那二十多件,就更不用说了,肯定不会上市流通,国内虽然最近一些年陆陆续续出土了不少新的定瓷,可是上拍的根本就没有,就算是那些有瑕疵的残次品,也都被那些藏家,当成传家宝一样的收藏着。

    所以这金装定瓷到目前为止,在市面上根本就没有上拍记录,所以也根本就没有成交价,可以供他们参考。

    于是两人研究了一番,最终决定以,有过成交记录的成华斗彩作为参考。

    成化的斗彩瓷器,目前对国内的藏家而言,可以说是瓷器中的王者极品。

    存世量非常稀少,甚至比他们这样的金装定器还要少,而且如果论纯艺术成就的话,成华斗彩要比这金装定器要高上一些。

    而最近几年那成化斗彩成交的品种,主要就集中在那成化斗彩鸡缸杯上,最近一次成交的记录,是在香江拍出了2。4亿港币的天价。

    考虑到这金装定器运输保养,以及送拍之后各种繁复的手续,还有成交后要上缴的税收,以及拍卖公司的抽成等等因素,金沐晨和方伯商量了一番之后,决定把这只碗定价在一亿元人民币,这样对他们和王学明来说都在合适不过。

    方伯和金沐晨小声的商量了几句,然后直接抛出了价格底线,现在也不是拍卖会,更何况他们也是想和王学明成为长期的生意伙伴。

    而最最关键的是,他们更想让这只碗能回流到国内。

    要不然他们完全可以把这只碗去送拍,之前金沐晨也想过这样做。

    诚然这样做,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回报价,可是万一这碗要是被其他人截胡,比如国际上的炒家,或者香江,宝岛那边的富豪,那可就有违他们想让这碗会留国内的初衷了。

    所以在他们看了一个亿的价格正合适,既能保证自己不吃亏,又能让这只碗回流到国内。

    “那好,怎么付账!”

    一个亿可不是小数目,可是在王学明看来,花这笔钱如果能拿下这只金装定器,那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所以他根本就没犹豫。

    而杨教授在听到这样的报价之初,也是一愣,然后猛然起身来到了方伯和金沐晨的面前,伸手就握住了他们两个的手。

    “谢谢方老板,金先生。小王,人家这样报价,我想你应该明白什么意思吧?你要知道这碗如果要上拍,考虑到它属于极其稀有的国宝,等到拍卖结束,这价格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数字。”

    杨教授这样一说,王学明也是一愣,然后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两位的好意,我心领了,这只碗我带回去之后,就会和国内几大博物馆联系轮流展出的事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