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八九年代-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尔…盖茨是什么时候创立微软帝国的,好像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迈克尔…戴尔19岁创立了戴尔计算机公司,这些人已经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人物,但是今天他们见证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这个叫做张成的年轻人。必将会成为世界媒体的新宠儿,而且会极大地改变世界媒体对中国的印象,一个能在十几岁的时候便创立佳乐福集团的天才,他不比任何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天才要逊色。

    只多不少!

    咔嚓咔嚓!

    咔嚓!

    媒体席位上的闪光灯一时之间将整个会议中心都闪得透亮,一瞬间就不知道已经谋杀了多少胶卷。

    张真一很从容地坐在座位上。丝毫不为所动,似乎这一切都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一遭他必须要经历。

    “好了,各位,请停止拍照,稍后我会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有什么问题,各位稍后再问,现在我们将要进入会议议程。”

    “第一个会议议程就是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相信你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我本人。

    能够站在这里跟各位交流,我很荣幸,在坐的各位有一些是当初就跟我一起的元老,一些人是后来佳乐福集团的,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现在都是佳乐福集团的一份子,我祝贺你们即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的管理者。

    我是佳乐福集团的创始人,同样是佳乐福集团的执行总裁,我很年轻,但是我很自信我能够掌控好这家企业,因为是我创造了它。”

    话音落下,会场里瞬间就响起阵阵震耳欲控的掌声,几乎彷佛是要将这座会场的屋顶要掀翻。

    掌声足足持续了一分钟这才缓缓停下来,张真一岁后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便宣布了第一项决定,而正是这一个决定,顿时就让会议的气氛达到了最**。

    几乎所有的人都难以置信中国政府竟然会通过这样的决定。(未完待续。。)

    ps:  新书《星空亚瑟王》上传中,求支持!/book/

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界震动

    ps:  新书《星空亚瑟王》求推荐!/book/

    疯了,中国疯了,全世界也疯了!

    这很有可能是本世纪末最重要的新闻之一。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这件事情,不管国内外,没有例外。

    “来自中国最新的改革动态:中国政府授权佳乐福集团组建私人银行。”

    “历史上最年轻的集团创始人:张成,中国佳乐福集团的执行总裁!”

    “他是中国的骄傲!”

    “超越比尔盖茨的天才,他是上帝还是魔鬼?”

    “中国佳乐福集团总部位置确定:中国江南省皖南市!”

    “贫困的山城能否拥有世界名企?”

    “皖南人民热烈欢迎佳乐福集团总部落户皖南市!”

    “今天,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也是世界知名企业的中国佳乐福集团在沪城召开集团高层管理会议,中国佳乐福集团总裁张成先生第一次正式露面并宣布了佳乐福集团的最新决定。

    在今后的五年时间内,佳乐福集团将会投资超过五百亿人民币对江南省皖南市的基础交通设施进行改造,并对环湖地区进行现代化工业区建设。

    此外,佳乐福集团在两年以内,会将旗下所有企业的总部正式进驻皖南市,并且在不久后会联合中央所属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几大国有银行,组建佳乐福微世界银行。

    以上决定均已得到中央批准,国家政务院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了审批和执行,在年内将会由江南省省委省政府会同皖南市政府同佳乐福集团签订合作建设协议。”

    在当天晚上,国家一号新闻竟然花费了足足五分钟时间播报佳乐福集团的决定。中间还对张真一的生平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在介绍中完全引用了会后张真一回答媒体的话语,其余的没有更多地透露。

    在采访中,张真一几乎遭到了各大媒体的狂轰乱炸。当天下午会议刚刚结束,张真一走进会场外已经布置好的新闻发布席位,立马便有超过一百多的记者蜂拥而上。

    若不是负责维护秩序的武警阻拦得当。恐怕发布台当场就要崩塌了,实在是有些可怕。

    “张总裁,请问您今年多大了?”

    “二十!”

    张真一随口就虚报了一个数字!

    “张总,请问真的是您创立了佳乐福集团吗?”

    “如果有其他人创立的话,我可以让他当总裁!”

    “张先生,我是香港某某报纸的记者,我想问问您,香港李家为什么会出席这次贵公司的会议?”

    “你们香港的媒体都不知道的事情我怎么会知道,其实李家也是佳乐福集团的股份持有人!”

    “张先生。我是美国某某杂志的记者,请问您的父亲或者家人是中国的统治者吗?”

    “恩,对,我的父母都是工人,算是统治阶级吧!”

    “张先生,您有没有大学毕业?是在哪个学校毕业的。”

    “沪城科大!”

    “张先生,您有没有女朋友?”

    “……”

    发布会整整在一片混乱中持续了两个小时,张真一几乎上在出来的时候已经接近虚脱和崩溃了。

    那些记者显然对这个隐藏了近十年的**oss有很多问题要问。恨不得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问清楚,几乎上形形色色的问题都有。甚至有人问他的三围和体重。

    张真一都怀疑那人是不是娱乐八卦杂志的记者。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达的年代,尽管还没有后来完善的网络来的迅速,但是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后,全世界各大媒体报社杂志都开始纷纷把这件事情放在头条位置。

    “你们快看快看,电视上的那个家伙,是不是前段时间刚刚退学的那个谁?张成是吧!”

    “你没听新闻上已经说了。那人是叫张成么?真二!”

    “哇!当初怎么没看出来呢,人家竟然是佳乐福集团的创始人啊!”

    “原来牛人都隐藏在民间哪,没想到我们竟然还跟他在同一个教室上过课,哎,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初老铁他们一起退学的事情。看来人家早就有先见之明啊。”

    “就是,要是带我走,我也不上学了!”

    “哎,同学一场,你们说到时候咱们去佳乐福集团工作照他会不会帮忙开个后门什么的。”

    “你就做梦吧,人家那是总裁,哪有时间管你那么点破事!”

    此时在沪城科大管理学院辅导员办公室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在谈论这件事情,金晶也不例外,但是她却一句话都没说。

    “哎呀,金老师,当初那几个学生要退学我还不知道原因,现在知道了嘛,那个叫张成的竟然是佳乐福的创始人啊!”

    “难得啊,看到没有,刚才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是咱们沪城科大毕业的!”

    “这次咱们学校肯定要火一把了!也不知道那几个学生现在在干什么?”

    “那还用想,肯定是在佳乐福集团上班了,他们跟集团的老总是同学还是室友,能亏待他吗?”

    “那倒不一定,从记者问答上就看得出来,这个张成啊极有原则,而且能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创立佳乐福这样的企业,恐怕不会给他的同学例外帮助,看来那几个小子能被看重也不是一般人啊。”

    一时之间,几乎全国都在讨论这件事情,张成这个名字就像是一道闪电,在短短的一夜之间就飞跃了大江南北,跨过了重重大洋。

    此时在江南省省委大楼的办公会议室中,江南省省委书记张金龙和省长郭斌紧急召集了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召开临时工作会议。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讨论如何和佳乐福集团进行合作。

    中央的文件已经发到了张金龙的案头,他知道这是江南省的一个机遇,他可是从来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么大的事情。

    佳乐福集团竟然要将旗下所有企业的总部整体搬迁到皖南市,这样一来的话,恐怕皖南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二个深市了。

    而且从新闻里的消息来看,佳乐福集团竟然想要投资建设环湖经济区。这个设想一旦成功的话,恐怕整个江南省的经济都会受益,而且是获益匪浅哪。

    “同志们,这是我们全省的一个机遇,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找投资,招不来金凤凰,但是现在,佳乐福集团这个大招牌已经落到了我们头上。

    相信大家都看过新闻了。佳乐福集团在五年内就会投资超过五百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啊,我们绝对不能拖中央的后腿,更不能失去这个机遇。

    省委决定明天召开常委会议,讨论中央的决定,过家政务院已经在着手研究将皖南市周围的武湖地带从西江和汉江两省分割出来,成立一个全新的皖南市。

    新的皖南市的架构要相当于宁西市,这次中央已经下定决心借着佳乐福集团的这次投资,要在中部尤其是我们江南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经济中心地带了。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将来我们省内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经济增长极,那就是环湖经济走廊。”

    这是一个不眠夜!

    对于皖南市委市政府来说。这更是一个激动人心之夜。

    皖南市原本在升级之后是一个副厅局级的城市,在级别上要低于徽州市,但是在今夜的一号新闻结束后,几乎所有得知了消息的皖南人顿时都沸腾了。

    一些有家人在外地打工上班的人家,开始不辞辛苦地到数里之外去打电话给家里人,电话的内容无一不是吩咐在外之人马上赶回皖南。经历过深市和沪城开发的人们都知道。

    在不久后,皖南地区将会出现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其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扩张,皖南市的现状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无论是交通还是各方面。都符合了一个小型城市的要求。

    而且在之前,由于张家对张家岭一代的环湖地区的大力开发和建设,现在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条件。

    这些地方人们的观念由于得到了实实在在地好处变得开始开明起来,不再抵制佳乐福集团的开发和建设,甚至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开始渴望佳乐福集团加快开发力度。

    林晓梅成为了这场风暴的中心,几乎是手中的话筒刚一放下立马就有人打过来,从新闻播出之后一直到两个小时后,她仍旧没有接完电话。

    不管是同事还是上级,纷纷打来电话询问她对于此事的看法并探察一些其中的内幕,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这件事情,她并不知道多少。

    自从担任皖南市的市委书记以来,林晓梅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因为她同时兼任了本市的市长,但是不管怎么样仍旧是副厅局级的单位。

    在皖南市升级后,她的级别注定了她不会继续留任市委书记和市长中的任何一职,但是没有人敢小瞧这个并不高大的女人。

    在皖南的发展过程中,她作为一把手和全程参与过的主要负责领导,她已经付出了太多,在这个过程中也展现出了非常优秀的领导才能,这是任何领导都不敢否认的。

    这次佳乐福集团的高调主动顿时就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上,这是张真一早就已经预料好的。

    林晓梅并不知道张真一已经向中央提出了一些分外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皖南市主要领导的任命。

    按理说这是不符合组织规定的,但是由于皖南市属于特例,所以中央竟然同意了他的条件,而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刘云清和林晓梅,但是现在并没有人知道这一对在皖南发展过程中的县委和县政府领导回会再次走到一起。(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总理来了!

    “刘书记,林书记,要不您二位先回车里休息一会,这才七点半,起码还有一个小时他们才会到。”

    李江华看着身前的两位领导,不由地劝说道。

    李江华原本是要上任皖南市的市长一职,但是由于资历不够,所以仍旧担任着常务副市长的职务,由于皖南由原本的县升级为副厅级城市,常务副市长这样一个正处级的职位,放到李江华不过四十左右的年纪上,他已经算是年轻有为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次皖南市肯定会再次发生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对整个皖南地区来说,甚至是徽州市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甚至即将对整个江南省的格局都要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仅政治格局的触动,更会在经济文化等一切方面产生翻天覆地的作用。

    当年沪城新区的开发,带动了整个周边地区的高速发展,皖南市在环湖新区进行开发以后,即使不会产生那样巨大的影响,恐怕也会形成一个崭新的环湖经济走廊。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地区那么简单。

    一个副部级城市的诞生,在组织人事上,首先就会有大批的领导岗位诞生,其次同样会有大批的资源进行重新划拨,但是这时候还没有人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已经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这次中央在跟佳乐福集团谈判的内容中,就包括了人事任命和中央资源支持的环节,尽管张真一无权干涉人事权,但是却有建议权。

    早在回到皖南的时候,中央便已经火速将他入党,并且已经吸收进了中央参谋人才的队伍中。

    也就是说这家伙现在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领着国家津贴的人才了。只不过这里面的隐秘性非常强而已。

    根据他的建议,中央这次将会围绕皖南地区进行一**范围的设计,这其实是张真一根据后世的经济格局做出的建议,无非就是直接对小范围的地域进行拆分和吸收,不会影响大局。

    在前世,这是经过了无数专家进行论证的方案。自然不会有什么重大的偏颇,对于这个在这个时空毫无顾虑地被刻上了张真一名字的天才般的计划,中央的几位首长感到非常满意。

    他们其实已经猜到这小子会出难题,但是没有人猜到竟然会是这么大一个难题。

    正值四月末。

    皖南市通往徽州的高速公路口,车辆来来往往,告诉发展阶段的共和国,交通显得无比繁忙,来往路过的司机师傅都很诧异地看着高速口上堆满的小车。

    对于这个刚刚兴起的城市,其实很多路过的人都知道。其名气之大,丝毫不亚于佳乐福集团,缘由就是佳乐福集团的总部即将正式落户在这个被众山环绕的城市。

    他们看到这些车都是皖南市主要领导的车子,今天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林晓梅并没有勒令他们回去,反而将市委和市政府两套班子的人马全部都叫了过来。

    这是一个属于皖南市人民的特殊日子。

    因为围绕佳乐福集团对皖南进行全面投资个建设的谈判小组今天即将抵达皖南县。

    此次谈判小组的组长正是由政务院的张副总理亲自挂帅,副组长是江南省省委书记张金龙同志,小组成员包括了国家政务院各部门的相关人员。但是在之前公布的名单中,几乎是出人意料之外地看到了两个人的名字。

    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这两个人即将出任新成立的皖南市的一二把手。

    这两个名字正是刘云清和林晓梅。

    几乎所有认识他们的人都在感叹这两个人的好运气,尤其是林晓梅,竟然火速般地被任命为徽州市委常委,等于将她的级别提高到了厅局级的位置。

    对于这样的安排中央其实也很无奈,但是没办法林晓梅同志是最为适合的人选,除此之外。他们找不出任何一个比她更了解皖南情况的领导。

    两人中,刘云清担任徽州市委书记已经满了一年多,他的资历尽管没有问题,但是年纪却非常惹眼,一个四十几岁甚至比林晓梅还年轻一岁的年轻干部即将出任副部级城市的一把手。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处于风口浪尖的刘云清丝毫没有被种种情况所影响,其实在刘云清心中,他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对那个几乎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年轻人,刘云清有一种说不出的信任感,从第一次见到张真一开始,他便知道这个年轻人会做出不小的成绩,但是没有料到竟然会达到这种地步。

    在早先赶赴皖南地区之前,他已经接到了一位在政务院中工作的好友的电话,正是张真一在政务院当着国家首长的面提出了要他上任新建的皖南市委书记一职的要求。

    刘云清比任何人都清楚张真一的想法,但是他同样知道国家这次如此大手笔的原因,恐怕这个市委书记的位子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坐啊。

    倒是林晓梅,人生际遇,尽在其中啊!

    有多少女人能在自己四十五岁的时候成为副部级的高官,即使是林晓梅自己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达到如此高度。

    “来了来了!”

    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阳光有些刺眼,林晓梅抬起手腕看了看那支已经不知道戴了多少年的上海牌手表,上面的指针正好指向了八点的方向。

    每当她看到这块表的时候,总会想起当年自己成为一个政府工作人员时,自己的父亲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

    “这一辈子不求做多高的官,但是你一定要记住爸爸的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记得自己的身份,那就是你只不过是两个老农民的女儿。”

    是啊,自己这一生,多亏了父亲的这一句话。一直走到了现在,受过多少委屈,走过多少弯路,有过多少艰辛,但是自己都熬过来了。

    她有时候也会想,那个总喜欢喊自己林阿姨的年轻人是不是就是自己的幸运星。

    看着不远处正在通过出口收费站的一溜十几辆黑色的小车。林晓梅和刘云清正想带人上前迎接,不了一个似乎有些熟悉的中年男子已经下车跑了过来。

    刘云清一眼就认出那个人正是省委的张副主任,现在应该叫张主任了。

    “张主任,您这是?”

    这个中年男子赫然就是当初张真一道省委找两位领导的时候碰到的那个办公厅副主任,不过现在已经上任主任一职了。

    “原来是云清同志啊,还有林晓梅同志呢,你们赶紧上车带路,直接去佳乐福集团张总的家里,人不要太多。就你们两个就行了。”

    刘云清听到这么个奇怪的要求立马就明白了过来,看来这次中央是想给自己等人一个下马威啊。

    恐怕这是在告诉某些人,皖南张家是中央看好的意思了,看来张真一那小子这次出血不少啊。

    刘云清随即立刻做出了决定,让众人上车赶回县里,他则让林晓梅跟着上了自己的车往前南城区驶去,经过了一年多的高强度施工,张家早就已经搬到了那座新建的庄园中去了。

    当初这座庄园建成的时候还在当时还是皖南县的市民中掀起了一阵热潮。大部分人都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

    即使是来张家做过一次客的刘云清也不得不赞叹张真一那小子的心思,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听来的有关这房子都是张真一设计的事情。

    车辆缓缓启动后。那边的收费站上的车辆也已经纷纷开动了,刘云清似乎已经从后视镜中看到了那个收费的年轻服务员跟张副总握手的样子。

    皖南从来没有这么大的领导来过!

    张副总理来皖南了!

    车队还没有回去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已经在市区传播开了这条消息,顿时整个城区的居民都沸腾了。

    尽管他们已经在前几天知晓了那条令无数皖南人都极为兴奋的消息,随后的好消息更是一个接着一个。

    而且新闻上已经播放了,张副总理即将率领谈判小组赶赴皖南与佳乐福集团的董事局和高层进行为期五天的谈判。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参观皖南市的市政和张家岭环湖新区的建设情况。

    这对于从来没有见过国家领导人的皖南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这不仅仅是一件极具政治意义的事情,而且也说明了新闻报道的是事实。中央真的批准了佳乐福集团建设环湖经济特区的要求。

    “张副总理来皖南了,你知道吗?”

    “真的假的?不是骗人的吧!”

    “快走快走,我们快去路上等!”

    “听说会直接去张家,我们赶紧去南站看看!”

    一时之间,几乎得知消息的市民都往高速下来的那一条主干道和张家庄园涌了过去。

    “刘书记,您看,前面已经被人堵起来了,要不要打电话给公安局的通知来维护秩序!”

    刘云清闻言皱了皱眉头!

    “不用了,这次张副总理来我们皖南是要亲眼看看我们皖南的建设情况,皖南的人民是欢迎张副总理,维护什么秩序!”

    那个说话的秘书闻言顿时有些窘迫,不过刘云清却没有责怪他,秘书也不过是按照常理思考,没有错误,但是这一次是特殊情况,这是中央的主要领导第一次来皖南地区视察,一定要给中央信心,也给皖南人民信心,他们是有能力建设好皖南的。

    此刻,在车队的中央,一辆银灰色的中巴车中,张副总理正一脸笑意地看着窗外的街道,坐在他身边的正是省委书记张金龙和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年轻人正是张真一。

    “张副总理,您看我们皖南市的建设怎么样?”

    张真一看着已经大变样的皖南街道,内心不由得有些兴奋。

    “只观一处不足以窥全貌!”

    “您老这是要挑刺吧,我们皖南市从建设以来可是不足十年,而且完全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建设,完全没有依靠中央和省里的财政支持,当然也离不开中央和省里的好政策。”

    “哈哈哈,有你这个大财主在,可比中央的支持要好得多!”

    张金龙看着那个一脸笑容地跟着张副总理相谈甚欢的年轻人,心里不由地叫起好来。

    后生可畏,此子当真是人中龙凤啊!

    “张副总理,我看张大财主今天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哈哈哈,金龙同志这句话说得好啊;真一啊,你这次的决定其实中央完全没有考虑到,即使是戴总和总书记也没有想到你会来这么一招。

    不过啊,你小子这脑袋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这么一个主意都被你想出来了,而且诱惑力很大啊,让中央都无法拒绝,也堵住了某些人的口!”

    “两位张伯伯,不瞒您二位,我有苦难言啊,当初d爷爷告诉我要拆分佳乐福集团的时候,我便料到了会有这么一天,我早就想过要在皖南建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的目标是要跟首都的那个远去打擂台,建设中国的硅谷。”

    “哈哈哈,好小子,有志气!”

    透过车窗,张真一看着不远处整齐的街道和已经渐渐拥挤的人群,眼里不由得便迷糊了起来。

    中国的硅谷,呵呵!,(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皖南张家

    皖南市。

    在靠近城市北区的位置,一条从远处山里流出的浅溪蜿蜒着从林间地头徜徉到城北的那座水库外围。

    这条穿山而来的溪水已经不知道流淌了多少年了,从老人们的嘴里可以知道这条溪水一直流到下游的长江中。

    溪水很清澈,没有怎么被污染,但是张真一已经请市里环卫局的领导抓紧对这条溪水的保护和治理。

    对此他极为重视,因为在另外一个时空中,他知道这条小溪流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浑浊的溪水,大量的漂浮垃圾,甚至是动物的尸体都有,溪水完全改变了当初的清澈,散发出一种极为浓郁的臭味。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的再次出现,不仅仅如此,张家也设立了专门的治理基金,由市里统一规划,争取保护整个皖南地区的环境不要受到污染。

    如今的皖南市,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小城模样,经过快两年的建设,皖南城北区的新城同样已经初具规模了,不过更远处的新城区由于被当时的县委书记搁置了许久,这才刚动工不久。

    在皖南市第二中学的大门正对面,是一座不超过百米的小山丘和垃圾场,但是现在早已经丝毫见不到往日的那种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崭新的建筑。

    在第二中学的左右两侧,由于当初张真一同样将这两块地买了下来,所以现在已经完全建起了新的住宅区,这些城区并不是商业住宅,而是作为新城的赔偿住宅。

    延伸到更远处的新城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那条溪水恰巧从二中附近的一个地上广场外流过,溪水周围。白色的围栏,青色的台阶,显得极为清新。

    在国道的对面,赫然就是一块全新的高档别墅小区,在小区的左边正是那座小山丘,在小区的北门。赫然就写着“佳乐福集团住宅区!”

    在这片高档小区中,有超过一百栋崭新的三层小洋楼,这些住宅全部是佳乐福集团的高层员工居住的楼宅。

    在山脚下,原本的垃圾场已经不见了,绿树成荫,一排的正是那十几颗树龄超过了五十年的大树,在新种植的草皮上,一座完全是庄园式的建筑已经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四周的围墙全部由青灰色的石块砌成,在靠近溪水的位置建造了一个不小的平台。一扇小门正对着溪水打开。

    此刻,在庄园的园子里,超过五百平的园子里,一行人正在翘首以盼地等待着什么,老老少少恐怕超过了二十人。

    庄园的大门大开,沿着大门向外延伸而去的十米宽的柏油路边上,栽满了数目花草,绿意盎然。一片生机。

    几分钟后,便看到一溜儿五辆车缓缓驶入院子中。张真一透过车窗看着自己家的那套庄园式的别墅,脑子里竟然不由得想起了洛克菲勒家的那栋古宅。

    在前世的时候,他每次看到那些古老的庄园建筑的时候,总会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得山寨一个,现在却真的建成了。

    “张伯伯,您请!”

    张真一下车后便看到自己的外公外婆和父亲等一行人正站在院子里。随即朝他们招了招手便打开了后座的车门。

    张副总下车后稍微朝四周看了一眼不由得暗自赞叹了一句,看来张家的确早就有在此定居的意思。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重视家宅,张家既然在这里花费如此巨大地建造了这么一栋即使是国家领导都会赞叹的房子,自然便是想以为根基。

    这次跟着张副总来张家的人并不多,除了省委书记张金龙和两人的秘书以外。就只有刘云清和林晓梅同志,其余的人都是中央警卫处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