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魂-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当时沈飞还在继续修改“隼”式战斗机的一些技术缺陷,还要集中力量制造“狼鸠”,研制新轰炸机的发动机。所以两种新轰炸机(机体)实际上是分别由南飞与哈飞研制的。

南飞负责的是俯冲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射水鸟”。使用了“风16”发动机(限制了最大功率),采用了经过改进的机体,大量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并且对机身进一步加强,提高了俯冲轰炸的性能。最大的特点是,轰炸机的腹部与背部各有一块巨大的减速板,这样轰炸机可以在尽量低的高度上投弹,然后改出俯冲。

哈飞负责的是鱼雷轰炸机。这种新轰炸机被命名为“海雕”。使用的也是“风16”发动机(同样被限制了最大功率)。哈飞没有利用沈飞之前的研究成功(实际上,“射水鸟”就是在沈飞上一种轰炸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几乎是全新研制。同时,哈飞在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今后采用更大功率的发动机,所以留有一定的改进余地。“海雕”能够成为一代名机,这与哈飞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的改进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一直奋战到战争结束的鱼雷轰炸机也成为了二战期间世界上最好的鱼雷轰炸机,特别是其采用了更大功率地发动机之后,其性能非常优秀。

两种轰炸机的研制,以及初期试飞工作在九月份就已经完成了,但其生产计划却推迟到了年底。原因只有一个。沈飞提供的“风16”发动机几乎全部给了“隼”式战斗机,能够提供给轰炸机的很少。而沈飞的大部分发动机制造能力用在了轰炸机上,所以能够提供给海军战术轰炸机的发动机数量很少。

可以说。23年是海军航空兵(包括了战略打击部队)的春天,随着新式战机陆续服役,以及大量的飞行员的加入,帝国海军航空兵在这一年完全恢复了元气,并且达到了鼎盛状态。后来,当太平洋上爆发了更为残酷的战争时,正因为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所以帝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海军航空武器方面之外,帝国海军舰队得到的好处也不少,特别是在新战舰的建造方面。帝国海军几乎在这一年之内就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战舰总吨位),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航母。

“长江”级航母被证明是很可靠的航母,其性能比“皇帝”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管是航空作战能力,抗打击能力,还是航海性能,各方面都很优秀。当然,这只是相对的优秀,海军也很快就发现了“长江”级航母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被总结出来之后。都落到了一点上,那就是排水量太小,过小的舰体难以满足所有的要求。结果,“长江”级航母也就只建造了四艘(当时,帝国有四个造船厂可以承建航母),海军就没有再下订单了,要求四家造船厂立即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要求得到更好的航母。

新航母的设计工作在23年初就已经完成,首先确定的排水量(轻载,如无特别说明,都指三分之一燃料时的轻载排水量)为20000吨。海军很快就否决了这个方案,因为这只比“长江”级增加了3000吨而已,性能提高并不明显。三月份,第二份设计完成,排水量提高到了28000吨,海军仍然感到不满意。到六月初,第三份方案才被确定下来,排水量增加到了32000吨,满载时达到36500吨。海军采纳了这一方案,并且要求迅速完成设计工作,尽快开始新航母的建造。

这种新航母被命名为“湖”级。其实,从命名上就能看出帝国海军对航母的重视了。之前,只有战列舰能用“江,湖,海”来命名,而从“长江”号开始,这些名字用到了航母上,这表明,海军已经将航母当作了头号主力战舰。

设计工作在十月中旬完成,海军对新航母的各项指标都很满意。接着,四家造船厂几乎同时开工建造,头四艘航母在四家造船厂同时铺设了龙骨。按照海军提出的要求,第一批四艘航母必须要在24年年底之前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在生产工艺熟悉之后,新航母的建造周期将缩短到十个月(后来甚至达到了八个月一艘的水平)。海军还在筹建另外两家造船厂,争取能够同时开工建造六艘航母(实际上,后来四家造船厂各新建了一个大型船坞,帝国海军可以同时建造八艘航母)。

除了新航母之外,“李靖”级大型防空巡洋舰的第九艘,也就是“长孙无忌”号也在六月完成了栖装。从“长孙无忌”号开始,后16艘大型防空巡洋舰的排水量增加了1500吨(满载时增加了2000吨),加长了五米,将120毫米高射炮改为了80毫米高射炮(后期开始使用吓弹),其他防空火炮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整体防空战斗力加强很多。另外,战舰上的关键部位(特别是机舱)得到了更好的装甲保护,增强了战舰的生存能力。

新的大型防空巡洋舰也在设计之中,而新建造的“河”级重巡洋舰(这又打破了帝国海军的命名规范)也在成批量的建造之中。潜艇,驱逐舰,海上巡逻机这些都成批的离开制造厂,加入帝国海军的战斗序列。大量优秀的军人也在走出训练营,学院,兵营,加入到帝国海军中去。

23年(唐历,公元1941年)是帝国海军的春天。帝国海军能够在这一年内获得如此多的战舰,战机,原因只有一个,帝国已经完成了战争动员。帝国的战争潜力在22年年底就开始爆发,全方位的战争动员在23年年初就完成了。随着帝国潜力的爆发,这台巨大的战争机器开始全速运转了。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二节 轰炸在继续

在谈仁皓接受了新的使命,开始就帝国与美国的战争做准备的时候,战场上的焦点仍然在日本这边。按照帝国的传统,只要日本不完蛋,帝国绝不会轻易的转移重点,把日本打爬下之后,帝国才能腾出手来收拾另外的敌人。

对日作战有三个战场,其中有两个由陆军负责,一个由海军负责。

陆军负责的是朝鲜半岛与南洋地区,这两个战场都得到了海军的支持。当然,这不是主要战场,这只是为了确保帝国的利益,以及为今后的战争奠定基础的战场。

朝鲜半岛上的战斗在八月底就结束了。帝国陆军先后在这里投入了四十五个师(其中大部分兵力实际上是预备队),在海军数百架轰炸机,以及大批舰队的协助之下,被围困在釜山的最后一批日军在八月二十五日这天投降了。这天是战争爆发之后两年零十天,日本登陆朝鲜半岛,威胁帝国本土的美梦彻底破灭了。

南洋地区的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月初。十月中旬,两个陆战队师,陆军的三个师在第一特混舰队,以及上千架陆航与海航的战机的支持下登上了帝汶岛。岛上的战斗持续到了十二月初,最后一股日军在帝力被歼灭,日本在南洋地区的存在被彻底的消灭掉了。

对日作战的重点仍然在日本本土方向上,战略轰炸成为了摧毁日本的主要力量,而且,这也是彻底将日本送入地狱的主要力量。

日本天皇在五月底完蛋之后,帝国曾经通过巴西政府向日本传达了投降要求,表示只要日本肯投降,帝国将保证日本的完整性,并且在战争结束之后向日本提供一些恢复民生的帮助。这是日本可以避免灾难的最后一次机会,结果,日本人错误的理解了帝国的意思。认为帝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单方面“停战”的要求实际上是帝国无力再战斗下去的原因。另外,从战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日本当时坚信,只要再坚持半年,最多一年的时间,美国就将参战,到时候唐帝国就将战败。如果日本再次像上一次大战时那样,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投降的话。那么日本就将再次蒙受耻辱,并且在战后再次被抛弃,再次被唐帝国踩在脚下。因此,日本军国政府立即就回绝了投降的“要求”。也许,日本人并不知道,这不是唐帝国的“请求”,或者是“要求”这类含蓄的表达,这是对日本下达的最后通牒,是日本的死亡通知书,而日本人自己在这份通知书上签了名。

六月四日。在过了最后期限后。帝国内阁代首相亲自下达命令,对日本进行无差别轰炸,即所有看得见的人造建筑物都在轰炸的范围之内。无一例外,不再区分军事与民用目标,不再区分政治与军事目标,所有能炸毁的都在轰炸的清单之中。

五日,七个轰炸机团的一千一百多架轰炸机集中轰炸了东京,投下了三千多吨炸弹,将这座城市几乎彻底的摧毁。在这次轰炸中,只有十六架轰炸机被击落(四十五架轰炸机带伤返航),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损失了八架。而在激烈的轰炸中,至少有一百余架日本战斗机被击落。

八日。轰炸机群再次集体出动,集中轰炸了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投下了近三千吨炸弹,将大阪没有被炸掉的城区烧成了废墟。而在这次轰炸中,只有十二架轰炸机没有返航,起飞拦截地日本战斗机被击落了数十架。

十一日轰炸了名古屋,十四日轰炸了奈良,十八日是神户,二十一日轰炸冈山。二十五日轰炸高知。三十日,七个团地轰炸机分头出动,分别轰炸了日本本州岛上的十多座中小城市。而这时候,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上储备的燃烧弹再次被用光了。

三十一日这天,三十多架轰炸机肩负着一个特殊地使命。这些轰炸机都没有携带燃烧弹或者炸弹,而是在弹舱里装满了传单。三十多架轰炸机飞到了日本的三十多座城市上空,洒下了数千万分传单。这些传单上除了印有敦促日本投降,打击日本军民士气的标语之外,还罗列出了一长串的城市名单,这些城市都在轰炸的范围之内。这不是在警告日本人尽快离开这些城市,而是要瘫痪掉日本的战争机器,当工人都到乡村去躲避轰炸的时候,日本的工厂也就无法运作了。

七月初,陆战队已经围死了八丈山,被围困在山里的几千名日军正在做最后的抵抗。三日,八丈岛上地第二座前线机场建好,第二批三个中队的“隼”式战斗机进驻。另外还有一批经过改进的,可以装500升航空汽油的副油箱送到了八丈岛。“隼”式战斗机在挂载这种副油箱之后,可以到东京上空执行两个半小时的战斗巡逻任务,这极大的提高了战斗机的性能。从四日开始,每天都会有两个中队的战斗机到日本本土上空执行自由猎杀任务。

这些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一般以两架飞机为一组(后来逐渐增加到了四架,甚至八架),专门寻找那些落单地日本战斗机,或者是在日本本土上空执行运输任务,侦察任务的运输机下手。另外,“隼”式战斗机还可以携带八具火箭弹,或者是两枚50公斤的小炸弹,具有一定的对地打击能力。其主要的轰炸对象是汽车,火车,以及内河船舶。

战斗机开始执行自由猎杀任务,实际上就标志着日本已经丧失了本土的制空权。早在五月底,部署在济州岛上的帝国海航战斗机就已经在日本本土西部地区执行自由猎杀任务了,可规模并不大,所以收到的效果不是很好(“秃鹫”的续航能力也不够)。到八月份的时候,已经有四个战斗机中队可以执行自由猎杀任务,而到年底,轰炸机部队不再需要护航战斗机,而部署到八丈岛上的十个战斗机中队(后来修建好第三座前线机场之后,八丈岛上部署了十个战斗机中队)就可以全部用来执行自由猎杀任务了。

对日战略轰炸在七月五日恢复。四个战斗机中队掩护八个轰炸机团(最新的一个团是在六月底调过来的,父岛上的机场已经提供给了战略打击部队使用)对日本本州岛上的城市再次进行了轰炸。投下了三千五百余吨炸弹。到七月中旬,部署在硫黄岛与小笠原群岛上地轰炸机团已经达到了12个(兄岛上的机场是在十二日转交给战略打击部队的),这就是战略打击第一军的全部实力。蒋时宽,冒廷敦,柳向志三人被提拔为准将师长,继续率领轰炸机部队执行轰炸任务。罗云冲也正式晋升为战略打击第一军的少将军长(以前只是代军长)。

七月底,济州岛上的六个轰炸机团成立战略打击第二军,原本廖汉翔想把郝东觉要过去。担任第二军的代军长的。郝东觉拒绝了,并且在七月底的时候返回了舟山,继续留在海军航空兵的编制范围之内。

七月份结束的时候,唐帝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已经在日本本土总共投下了18万吨炸弹与燃烧弹(其中燃烧弹大概15万吨),日本本土上的大城市全都遭到了轰炸,人口在20万以上的中型城市有八成挨了炸弹。唐帝国的轰炸机部队已经开始向小城市,村镇,甚至乡村投掷炸弹。

从八月份开始,轰炸的强度继续提高。除了继续打击那些还有工业目标,以及轰炸价值的大城市之外。两个战略打击军的两千多架轰炸机开始轰炸部分战术目标。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等等。而在轰炸这些目标的时候。使用地多半为高爆炸弹,而不是燃烧弹,这实际上也解决了燃烧弹匮乏的问题。

同月,部分战略轰炸机还承担了一个新的任务,那就是去日本的内海,港口布雷,封锁日本的内海交通线。部分轰炸机(战斗机)甚至开始轰炸在日本内海活动的船只。同时,帝国的潜艇部队也开始在日本近海活动,袭击靠近日本本土航行的商船。一些潜艇甚至连帆板都不放过!

第二军也得到了扩充,增加了三个团的轰炸机。在继续支持陆军的全面进攻之外,已经将重点转移到了对日轰炸上来。

八月这一个月,两个军的轰炸机就在日本投下了二十三万吨炸弹(水雷),几乎每架轰炸机每天都有一次任务,至少两天一次任务。其中,投放的水雷达到了15000余枚。从战后的资料来看,这一个月之内,就有25万吨在日本内海与近海航行地商船被水雷炸沉,而这个月。帝国潜艇部队击沉的商船才18万吨。

九月份是对日轰炸的高潮,随着年底即将到达,以及日本的防空战斗机部队几乎全线崩溃,轰炸任务更为繁重了。当时,每架轰炸机都有两套机组成员(包括了航空勤务人员)。这样就能够保证轰炸机处于最佳状态,飞行员与勤务人员也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几乎每架轰炸机每天都要执行两次轰炸任务,其中一次是挂炸弹去轰炸地面目标,另外一次则是挂上水雷,去布雷。

这个月内,三千多架轰炸机向日本本土投放了25万吨炸弹(燃烧弹),23万枚水雷,对日本六十多座城市进行了轰炸,还炸毁了十多座重要的桥梁,摧毁了一百多节机车(主要是“隼”的战果),炸毁上千部车辆,还在日本内海与近海击沉了三十多艘大型船只。另外,护航战斗机与执行自由猎杀任务的战斗机还击落了数百架日本飞机,这其中包括了一百多架战斗机。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轰炸机群连续创造着新的投弹(雷)纪录。到年底的时候,两个军(第二军已经扩充到了十二个团的编制)一共向日本投下了150万吨炸弹(燃烧弹),12万枚水雷,以及数千万分传单(传单的威力往往比炸弹还要大)。根据战后获取的资料,23年年底时,日本的工业生产力降低到了战前的两成左右,至少有2500万城市居民逃往乡村,日本超过七成的工厂被炸成了废墟。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大量布雷开始,日本的内海与近海航线已经被彻底封锁,日本的船只与战舰都不敢出港。日本与美国的海上交通也基本上被断绝了(这是帝国潜艇部队的功劳),饥荒已经爆发,连肚皮都吃不饱,日本人还怎么打仗?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对日战略轰炸是完全成功的。从23年初到23年年底,仅仅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帝国轰炸机部队就摧毁了日本的国家基础,瓦解了日本的战斗力。虽然,对日战略轰炸与朝鲜半岛,南洋战场没有直接联系,但正是这么猛烈的轰炸,让日本军队没有弹药作战,军人没有粮食来填饱肚子,日军侵略部队才会被迅速的击溃。

对日战略轰炸还证明了一点,即轰炸机可以书写新的历史。自杜黑提出了“制空权”的理论之后,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战略打击力量。相对而言,欧洲战场上德国与英法,俄罗斯之间的轰炸就算不了什么了。也正是如此,后来德国才会向唐帝国大批量购买战略轰炸机(后来还建立了自己的战略轰炸机生产厂),大部分“狼鸠”后来都被低价出售给了德国(因为唐帝国有更好的轰炸机了),这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战场上的局面。

对日作战还没有结束,只要日本的军国政府不宣布投降,那么轰炸就会继续进行下去。用帝国代首相宗汉钦的话来说,宁可日本寸草不生,也不能让日本军国主义份子芶延残喘。只有当日本宣布投降,帝国的轰炸机才会停止向日本本土投掷炸弹!

第六卷 真正对手 第三节 新威胁

谈仁皓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了解美国的情况,这比聂人凤给他的时间长得多。

早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唐帝国就将美国列为了第一假想敌。如果不是美国的干预,唐帝国在二十年前就可以解决掉所有的问题,而不是拖上二十年的时间,让那些顽固的敌人再次武装起来,再次挑战唐帝国的霸权地位。当然,这也仅仅只是拖延而已,在新旧列强的矛盾没有解决,列强之间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下,战争永远不会停止。

在所有唐帝国人的眼里,美国就是一个暴发户。唐帝国能够成为全球霸主,是建立在其上千年(实际上,现代唐帝国的历史应该从张绍廷首相开始算起)的积累基础之上的。而美国却是一个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一个由强盗,土匪,海岛,杀人犯,政治犯,奸商成立的国家。这个国家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以扩张为基础,而且没有自己的文化。对任何唐帝国的人来说,能够出现这样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很难有人想像得到,一个没有文化基础,民族基础的国家能够发展壮大。实际上,美国做到了,美国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只用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唐帝国花了上千年(至少是四百多年)才完成的壮举,成为了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拥有了与唐帝国接近的国家潜力,具备了挑战唐帝国,成为世界新霸主的实力。

如果将美国列为唐帝国的第一敌人的话,那么第一次全球战争实际上就是一场壮大美国,削弱唐帝国的战争。在第一次全球战争的前一年,唐帝国的实力是美国的一倍半,不论是资源,人口,以及军队的战斗力都远超过了美国。而在上次战争中,唐帝国饱受战争创伤。国力大减,相反,美国则大发战争横财,聚敛了西方国家的所有财富,拉近了与唐帝国之间的差距。如果不是在11年(公元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美国采取了不太明智的改革政策的话,美国很有可能在二战爆发之前超越唐帝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二战爆发之前的一年(20年。公元1938年),美国的国力是唐帝国的八成五以上,军事实力是唐帝国的七成,人口是唐帝国的六成,战争资源(指物资资源,非人力资源)也仅次于唐帝国,是公认了的世界二号强国。

如果唐帝国不肯放弃世界头号强国的宝座,而美国又不肯退出竞争的话,那么唐帝国与美国之间的战争就无法避免,而且绝对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胜利者获得一切。战场上永远没有第二名。

这也正是谈仁皓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形成的一个新的想法。现在,美国还没有参战,美国政府与国会甚至没有就战争动员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还在为是不是应该向其他的列强输出战争资源而争吵不休。不可否认地是,美国已经在做战争准备了,至少,美国总统已经在其职权范围之内进行军事部署与调动,为即将爆发的战争做准备。

众多的情报都证明了这一点,美国不会袖手旁观,特别是随着日本完蛋,唐帝国获得了西太平洋上地绝对霸权地位之后,美国已经无法置身事外了。从当时的战局来讲,如果日本在23年底。或者24年战败,而美国还置身事外的话,那么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国家集团能够阻止唐帝国(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获得最后的胜利。而这一结果绝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如果唐帝国联合德意志帝国与波斯帝国获得胜利的话,那么唐帝国就将恢复到鼎盛状态,成为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偏安的美国将被彻底保卫,永远失去向唐帝国挑战的机会。也只能永远充当二流国家,甚至是三流国家。

实际上,在打与不打的情况之下,美国是没有选择地。只要唐帝国腾出手来,三年之内就可以摆平欧洲战场(包括俄罗斯),击败英法意西等列强,协助德意志帝国与波斯帝国获取欧洲与非洲的霸权地位。而到时候,唐帝国可以随便找个借口对付美国,比如美国侵占的墨西哥领土,至少,唐帝国在有足够力量的情况下,绝不会让数千万唐印(第安)后裔生活在西方人的阴影之下。相对而言,美国与其他国家联手对付唐帝国要比独自迎战唐帝国(甚至包括德意志帝国与波斯帝国)有利得多。

美国唯一的选择权利就是在什么时候向唐帝国宣战,在什么时候参加到这场战争中来。实际上,美国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在日本即将崩溃的时候,如果美国还无所作为的话,那么就将承担起唐帝国海军地所有压力!

“你是说,美国会在日本宣布投降,或者被我们彻底击败之前参战?”甘永兴很认真的看完了谈仁皓提交的报告。

“这么说吧,日本能够拖到现在,实际上是他们有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美国能够及时参战。”谈仁皓点了点头,把手从下巴下移开了,“我看过了这段时间的轰炸报告,轰炸的效果已经体现了出来,现在我们的轰炸机在日本上空遭到的拦截已经很微弱了,日本的战斗机甚至连起飞用的燃料都没有。另外,日本的地面防空火力实际上也弱了很多,大概他们没有多少炮弹了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凭什么继续打下去?如果日本没有希望的话,现在就应该投降了,他们为什么不投降?原因很简单,日本相信美国会参战,或者是美国已经向日本暗示,他们很快就会加入到战争中来,这一点,从美国的军队调动上就能看出来了。现在,美国海军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太平洋上来,而且正在朝西太平洋这边施加压力。另外,日本还相信,只要美国参战,我们就不得不转移重点,日本就可以趁此机会恢复力量,避免战败的结局。”

“这只是痴心妄想!”甘永兴咬了咬牙。“代首相已经下达了直接指示,只要日本不投降,我们的轰炸就会持续进行下去,炸到日本投降为止。另外,帝国陆军也拿出了计划来,如果年底日本还不投降的话,那么帝国陆军将动员至少50个师的兵力登陆日本本土,打到日本人投降为止!”

“参谋长。这个实际上并不重要!”谈仁皓笑了笑,“以日本现在的情况,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算不再继续轰炸,仅仅保持对日本的全面封锁,日本也将爆发大饥荒,到时候,日本人就得饿死一大半,日本也就完蛋了。”

“对,问题的重点不在这里。”甘永兴也笑了起来。“谁都希望早点看到日本完蛋。这次我们再也不能放过日本了。那么现在的问题是,美国会在什么时候参战?”

谈仁皓耸了下肩膀。“我可不是预言家,我只能大概判断。美国会赶在日本投降之前参战,至于具体的时间,也许是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

甘永兴微微皱了下眉毛,等着谈仁皓继续说下去。

“其实,我也是根据一些现象猜测的。”谈仁皓干咳了一下,迅速的整理好了思路,“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美国不会打没有把握的战争。不然这场决斗将提前至少二十年。实际上,美国自独立之后就没有打过没有把握的战争,而且几乎每次都是趁着帝国实力最虚弱的时候抽帝国的墙角,包括美国的独立。”

“那你是根据什么做出这一判断的呢?”甘永兴不想绕开话题,所以很直接的问了出来。

“美军的调动与部署情况。”谈仁皓点上了香烟,“从我们现在搜集到的情报来看,美国在半年之内向西太平洋与澳洲增派了至少五万兵力,其太平洋舰队的活动范围也转移到了夏威夷群岛,可这仍然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这场战争首先在我们与美国之间爆发,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战场上的主动权,再加上澳洲的军队,以及日本的军队,也许,美国就能够依靠现在部署的军队完成战争初期的进攻行动。可现在就不行了。美国在太平洋上只有三艘航母,八艘战列舰,而我们有多少?我们现在就有六艘航母,六艘战列舰,在其他各方面都远超过了美国,一年之内,帝国新服役的航母也比美国多。美国不可能用这点力量来发动战争的!”

甘永兴微微点了点头,仍然等待着谈仁皓继续说下去。

“现在美国有七艘舰队航母,其中‘突击者’号一直担任训练工作,不参加作战行动,因此,美国也有六艘航母。表面上看起来,美国的航母与我们一样多,可实际上却不一样。”谈仁皓将一份文件递给了甘永兴,“‘列克星敦’号与‘萨拉托加’号是最强大的两艘航母,不过现在却在做改造,大概年底才能完成。‘约克城’号在大西洋上活动,最快也要到十月份才能转移到太平洋上来。‘企业’号在大修,明年年初才能完工,如果进度快的话,也许年底就能完成。‘大黄蜂’号在做最后的栖装,也至少要等到年底服役。现在,美国可以调动的实际上就只有‘黄蜂’号一艘航母,而另外两艘在珍珠港的航母都在维修之中。”

“也许,他们会加快维修进度。”

“对,这是肯定的,日本撑不了多久了,美国方面会加强战争准备。”谈仁皓点了点头,“不过,就算美国现在有三艘航母可以执行作战任务,他们也没有多大地把握对付我们的两支特混舰队。年底,或者明年初,美国的六艘航母都将集中到太平洋上,到时候,美国就拥有了与我们一样的航母实力,这才是美国参战的最好时间!”

“如果美国选择偷袭呢?”甘永兴微微皱了下眉毛。

“偷袭这样的事,做一次可以,第二次肯定失败,现在帝国海军还是战前那个样子吗?要说偷袭,也应该是我们来做。”

甘永兴笑了起来。“这么说来,美国在年底之前没有发动战争的可能?”

“我有八成的把握,除非日本坚持不到24年。”谈仁皓很肯定的点了点头,“当然,到年底,我们也有足够的力量迎战美国。明年中期,我们的第三种航母就将服役了。现在,美国的‘埃塞克斯’级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