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魂-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官,我们要转向吗?”
“不,继续前进,舰队分开!”金梅尔的神色很严肃。
他已经拿到了唐帝国新型战列舰的资料,别说刚服役的“新省会”级,就连“尊严”级的装甲都要比他指挥地这八艘战列舰厚得多,可以挡住12海里外射来的356毫米的穿甲弹。而406毫米的穿甲弹最多也只能在15海里的距离上威胁到那些唐帝国的战列舰。如果不把距离拉到15海里(甚至是12海里)的话,那么他们的炮击根本就无法对唐军战舰构成威胁。现在,唐军战舰相对静止,这正是拉近距离的好机会。三艘战列舰地齐射密度不大,威胁也不大,如果能够争取机会,将距离拉近的话,那八艘打三艘,就赢定了!
这就是金梅尔的想法,而且他有足够的把握,顶住前几分钟的炮击,只需要几分钟而已,他就可以反败为胜,就算为此牺牲两三艘战列舰,他仍然有优势!想到这,金梅尔就笑了起来,他好像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样。
两分钟后,第一批炮弹砸了下来,27枚炮弹全部打偏了,而且都偏得很远,240毫米跑在最大射程上的精度简直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接着,炮弹以每分钟两批的速度落下,直到第五轮炮击,才有一发炮弹落在了最前面的“马里兰”号的左舷外侧,只是一枚近失弹,在海面下爆炸产生的弹片被战舰上厚实的装甲给挡住了。
在美国舰队继续前进的八分钟里,三艘大巡进行了十七次齐射,而在后三分钟的时候,五艘重巡也加入了炮击的行列。可这种超远程炮击的精度都很低,质量较轻的炮弹在飞行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干扰,精度上不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参谋长,敌舰队开始左转!”
常荐新立即朝南面看了一眼,可什么也看不到。就在他准备转过身来的时候,突然看到南方的海面上闪出了几点火光。
“敌战舰进行第一轮炮击,预计90秒后到达!”
“舰队航线偏离5度,集中力量打击第四艘战列舰!”常荐新迅速的下达了命令,根据情报,美国舰队里旗舰的位置一般在中间,不是第四艘就是第五艘,而第四艘的可能性最大!
大巡与重巡射出的穿甲弹打不穿美战列舰的装甲,但用高爆弹扫掉美战列舰的外露部位还是很有可能的!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五十节 驱逐舰突击
房子孝少校在第二特混舰队只能算是个很普通的军官,就如同他的地位一样,作为第二特混舰队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他并不受人重视。那些能获得巨大荣誉,而且能得到快速晋升的机会好像都与他无缘一样。从第一特混舰队(谈仁皓任舰队司令时)到第二特混舰队,房子孝少校的最大收获就是从舰长升到了编队指挥官(同时还兼任舰长),由上尉升为少校,并且在战斗中指挥驱逐舰击落了7架敌机,在支援陆战队时发射了几千枚炮弹。因此,他还得到了两枚海军勋章。
正是在这个不那么显眼,几乎等于是墙角的位置里,房子孝忠实地履行着一名帝国军人的义务与职责,认真的做着一名驱逐舰舰长,以及编队指挥官的事情。当常荐新让他带着编队快速前进,独立作战的时候,房子孝少校立即明白了他们的任务是什么。也许在正面炮战中驱逐舰连搭边的份都没有,可是驱逐舰有驱逐舰的力量,每艘驱逐舰上的那几十条鱼雷可不是好惹的,就算再庞大的战舰也顶不住鱼雷的攻击!
“长官,参谋长他们已经与敌人干上了!”
房子孝微微点了点头,西南面的那些闪光就是大口径火炮炮击时的炮口焰。先是第二特混舰队的巡洋舰开火,数分钟后,美国舰队也开火了,而且美国战舰的发出的炮口焰要明亮得多(因为驱逐舰编队距离美国舰队更近)。
“参谋长的命令到了吗?”
通信军官摇了摇头,炮战才开始几分钟而已,仍然没有收到命令。
房子孝抬头看了眼航海钟,还有三分钟,如果三分钟之内无法收到参谋长的命令,他就将立即率编队突击,对美舰队发动雷击!
仅仅从闪光的密度,还有闷雷般的炮声就能判断出,双方的炮战打得极为惨烈。房子孝很清楚。八艘战列舰可以轻易的解决掉舰队里的那八艘巡洋舰。在炮战中,没有任何战舰是战列舰的对手。如果说战列舰是中世纪地重装步兵的话,那么巡洋舰就只能算是轻步兵,身上没有铠甲,而且握持的弓箭根本就射不穿对手身上铠甲的轻步兵!
“长官,我们要出击吗?”
房子孝一愣,立即抬头又看了一眼航海钟,已经到了预定的时间了。“参谋长还没有消息?”
通信军官摇了摇头。如果收到消息的话,他会立即告诉房子孝的。
“出发,各舰做好鱼雷发射准备!”房子孝没有再迟疑,“遭到炮击之后,各舰尽量保持编队,如果失去联系,那就分头进攻!”
房子孝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驱逐舰只是海上地猎犬,而他们要攻击的是八头猛兽,别说战列舰上的主炮。就算是那些巡洋舰上的主炮。还有战列舰上的副炮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将驱逐舰打成废铜烂铁!
其实,美国战舰上的雷达早就“发现”了房子孝这支驱逐舰编队。“马里兰”号战列舰上的雷达在交战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西北方向上的那几个“闪光点”,可当时北面的“闪光点”更强烈。雷达操作员就判断西北方向上地“闪光点”应该是海面杂波,而不是战舰。虽然后来有人怀疑那是一支舰队,很有可能是一支由驱逐舰,或者是轻巡洋舰(美国一直将唐帝国的大型驱逐舰当作轻巡洋舰)组成的小舰队,但是炮战马上到来,这个怀疑还没有得到证实,一批高爆弹就砸在了“马里兰”号上,而其中一发炮弹(多半是一发200毫米的高爆弹,是从某艘重巡洋舰上打过来地)就在安装着雷达的后桅杆附近爆炸。结果,也就没有人把这个发现报告上去。
“宾夕法尼亚”号上的雷达也很快发现了西北方向上的那群“闪光点”。可是在“马里兰”号的雷达被破坏之后,“宾夕法尼亚”号的雷达就成了舰队唯一的眼睛,要负责指挥整个编队作战(实际上就是为舰队提供对手的大概位置,而炮击是由各战舰负责的,在炮战开始之后,战舰上的了望员可以利用敌舰上地炮口焰来判断敌舰的位置,以此引导主炮开火,而不需要由雷达提供炮击数据。而且,当时不管是唐帝国。还是美国的舰队指挥系统都没有完善到由一艘战舰指挥一个舰队炮击的程度),更没有可能去照顾到西北方向上的那几个“闪光点”了。
三点三十三分,房子孝少校指挥的十六艘驱逐舰分成了两个编队,以35节的最快速度向“Z舰队”杀去。这十六艘驱逐舰中,有八艘是战争爆发后建造的“城市”级,另外八艘是一战后建造,在战前已经封存,战正爆发后才启封使用的老实驱逐舰(这些老实驱逐舰实际上很少参加舰队作战,其主要用途是为船队护航)。两种驱逐舰上都有两座五联装鱼雷发射管,可以齐射十条鱼雷。这一雷击能力在当时各国驱逐舰中仅比日本海军的某些驱逐舰差,与其他国家大部分的驱逐舰都相当。可问题是,唐帝国海军的鱼雷却并不那么理想。
当时唐帝国海军的主战鱼雷是08型540毫米鱼雷(在唐历1308年定型),战雷头的重量300公斤,发射重量1400公斤,40节时射程5海里,30节时射程8海里。这个性能只能算是中规中矩。比起日本的“长矛”差了很多。帝国海军在战争初期吃了“长矛”的亏,虽然已经下令研制更好的鱼雷,而且最好是“长矛”那样的氧气鱼雷,但是两年多下来,帝国海军还在用08式鱼雷,新的鱼雷连样品都没有造出来呢!
也就是说,房子孝他们至少要逼近到8海里的距离上发射鱼雷,而这已经进入了重巡洋舰火力的绝对覆盖范围。如果要取保更高的命中率,就要逼近到5海里,甚至更近一点的距离,而在这个距离内,美国驱逐舰上的主炮,巡洋舰与战列舰上的副炮都能轻易的干掉房子孝他们。
“雷击”是“鱼雷攻击”的简称,说白了。就是用匕首去跟敌人搏斗,简直就是海上拼刺刀地战斗。进行鱼雷攻击的驱逐舰都是凶多吉少,能成功逼近发射鱼雷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想逃跑,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三点四十五分,驱逐舰编队与“Z舰队”相距十海里。此时“宾夕法尼亚”号上的雷达操作员终于发现了危险,并且立即发出了警告。而“Z舰队”此时是向西航行的,而且为了让舰队里的巡洋舰参加炮战。战列舰编队正在向西南方向转弯,拉开战列线。换句话说,此时“Z舰队”的八艘战列舰的航线与房子孝他们的航线几乎就是垂直地,而这正是鱼雷攻击的最好机会,那些驱逐舰冲上来做什么,最蠢的水兵都能想到。
金梅尔没有下令让舰队规避,那些驱逐舰还没有射出鱼雷。他仍然命令炮击北面的唐军主力舰,同时让副炮对付驱逐舰。这个决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用巨炮轰击灵活的驱逐舰并不是个好主意,而射速更快的副炮才是对付驱逐舰这类小型战舰的理想武器。在金梅尔下达了命令之后。八艘战舰右舷上的上百门副炮全都对准了房子孝他们。接着炮弹就射了出去。
“长官,敌人在朝我们开火!”
房子孝咬紧了牙关,迅速问道:“距离多远?”
“马上八海里!”
参谋军官的话音刚落。第一批炮弹就落了下来,一枚炮弹在房子孝战舰左前方不到100米地海面上爆炸。
“长官,已经八海里了,要……”
“坚持住!”房子孝抓紧了旁边地扶手,“逼近到五海里,鱼雷设定最大航速,如果能再近一点,就杀上去,不要给敌人任何逃跑的机会!”
“可是……”
房子孝扫了眼负责鱼雷攻击的参谋。“照我的话去做,通知其他战舰。如果我们完蛋了,就各自攻击,尽量逼近,为参谋长他们争取到时间!”
也就在房子孝下达了命令两分钟之内,已经有三艘驱逐舰被炮弹击中,两艘老实驱逐舰(这些驱逐舰在启封之后都做过一定的改进,但性能已经严重落后,而且战舰的主结构也老化了,这是没办法改进的)很快就退出了编队。但仍在努力跟上编队的速度,朝“Z舰队”杀去。
距离“Z舰队”还有六海里的时候,房子孝坐舰后面的那艘“城市”级驱逐舰被一发155毫米炮弹击中了舰桥,接着又是几发炮弹命中了她,其中一发155毫米炮弹打在了轮机舱附近,驱逐舰的速度立即慢了下来,接着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
房子孝没有回头去看,巨大的爆炸声已经说明了一切,牺牲是必然地,而且牺牲是有价值的,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突然,一阵尖利的声音传积
“长官,小心……”参谋军官立即判断出了炮弹的着点,然后扑向了房子孝。
在房子孝被参谋推到的一刹那间,一发炮弹打在了舰桥下方,猛烈的爆炸把窗户上的所有玻璃都震碎了,接着房子孝被一股巨大的力量震了起来,然后再摔到了甲板上。又是几下爆炸,房子孝被震醒了过来。
他觉得视线很模糊,用手在脸上擦了一下,摸到了一些粘糊糊地液体,嗅到了一股血腥的气味。他顾不得那么多了,爬过去拿起了舰内通话器,通话器已经坏了。战舰的速度正在降低,而且正在向左转向,看来舵机遭到了破坏。当他踉跄的穿出舰桥时,正好看到鱼雷兵将两座鱼雷发射管朝向前方的敌舰队,接着鱼雷就如同脱弦的利箭一般的射了出去,在海面上溅起几股小水花之后,就立即消失在了漆黑的大海里。
房子孝笑了起来,虽然脸上的剧痛让他很痛苦,但他还是笑了起来。
另外四艘驱逐舰也在这个时候转向,并且迅速的射出了鱼雷,然后快速向西北方向退却。每艘驱逐舰上有二十条储备鱼雷,他们还可以进行攻击,但必须要退到敌人的炮火覆盖范围之外去重新装填鱼雷,这需要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算上来回航行,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有四艘驱逐舰没有在这个时候发射鱼雷,而是在继续冲击。它们遭到了最猛烈的炮火攻击,带头的那一艘在一分钟之内挨了至少十五发炮弹,大部分都是155毫米的炮弹。整个战舰的舰桥几乎被炮弹炸飞,里面的军官无一幸免。后面一艘立即杀上,成了新的领队,很快它也挨了数枚炮弹。三艘驱逐舰一直冲到距离美舰队3海里的地方,才同时右转,接着射出了鱼雷。
“长官,长官……”
在医疗病冲过来的时候,房子孝已经倒在了舷桥旁,少校是笑着阵亡的,他的牺牲,还有驱逐舰编队的牺牲换来的是最货的胜利!
仅仅一轮冲锋,十六艘驱逐舰就有四艘被击沉(几乎都是因为弹药库被击中,大爆炸后沉没),四艘遭到重创,成了活靶子(也很快就被击沉了)。逃回去的八艘驱逐舰全部带伤,有两艘的舰桥都被炸飞了,但顶替上来的军官仍然在坚持作战。这八艘驱逐舰在撤出的时候就开始重新装填鱼雷,既然没有命令让他们撤退,那他们就还得继续进行鱼雷攻击,直到把鱼雷用光,或者是自己如同前面的战友一样被敌人干掉,或者是收到撤退的命令,不然,他们绝不会后退。
驱逐舰的牺牲绝不是毫无价值的,鱼雷以40节的速度航行,5海里只需要7分30秒,3海里只需要4分钟多一点的时间。也就是说,“Z舰队”要想避开这次雷击的话,那么必须在四分钟之内完成转向,将舰艏朝向鱼雷射来的方向,而这就势必使其主炮无法完全对准北面的第二特混舰队,无法将所有的力量发挥出来,但这绝不是最关键的!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五十一节 巨炮的怒吼
在收到常荐新发来的第二封电报时,严师琪再次调整了航向,并且让舰队以最快的速度前进。此时,他有两个选择。
如果要争取时间的话,他就必须将两艘“尊严”级战列舰抛开,率领四艘“广州”级战列舰以31节的最大速度前进。而这至少可以争取到十分钟的时间,大概在三点二十分左右就可以到达交战海域,炮击“Z舰队”。如果他要保证舰队火力的话,就必须将两艘“尊严”级带上,以28节的最快速度前进(“尊严”级的设计最大速度是29节,但在打捞修复的时候增加了大量的武备,还加强了战列舰的主装甲,排水量增加了2000多吨,结果速度就降低到了28节),而这就只能在三点三十分左右到达战场。
严师琪的选择是后者,保证舰队的火力。“Z舰队”有八艘战列舰,84门主炮,而他手里只有六艘,如果少了两艘“尊严”级的话,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火力,这就更难以在炮战中击败对手了。这是炮战指挥官最基本的想法,而且也是他们的一个特点:保守!在严师琪看来,如果能够歼灭“Z舰队”,就算牺牲了第二特混舰队的所有战舰,那也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这个时候,他没有想过第二特混舰队的遭遇,想到的只是尽量的干掉敌人。如果要牺牲,那么第二特混舰队就是已经摆上了祭台的牺牲品!
三点二十分,“广州”号上的雷达首先发现了东北面的美国舰队。此时美国舰队已经与第二特混舰队交火,而且是成纵队北上。严师琪并不知道第二特混舰队的确切位置,只知道第二特混舰队在美国舰队的北面。见美国舰队以纵队方式北上,严师琪立即下令,舰队航向调整到90度,抢占炮击的有利位置。这个决定也许没有错,但是严师琪没有考虑到一点,如果第二特混舰队在北面的话。那么美国舰队肯定会转向的,他应该在这个时候继续北上,抢占西面地“丁”字头,而不是南面的“丁”字头。
三点二十八分,美国舰队突然转向,而此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完成转向,距离“Z舰队”22海里,正在高速逼近之中。随时准备开始炮战,此时再抢占有利位置已经太晚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立即赶上去,趁“Z舰队”还将炮口对准北面的机会,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严师琪的稳重又浪费了几分钟的时间,为了确保穿甲弹能够击穿美战列舰的装甲,他将开火距离确定在了12海里,也就是大概22公里的距离上。而要追上这10海里,至少需要二十分钟!
也活该金梅尔倒霉,本来“宾夕法尼亚”号上的雷达早就应该发现南面杀来的第三特混舰队了。但是跟在“宾夕法尼亚”号后面的“亚利桑那”号庞大的身躯正好挡住了雷达的扫描范围。三点四十七分的时候。两枚高爆弹又落在了这艘位于编队第四位置上的旗舰。那些高爆弹对战列舰的厚重装甲来说就如同是在搔痒一样,但是暴露在外的雷达可没有装甲那么坚固,横飞的弹片将美国舰队最后一只眼睛也给打瞎了。
也就在第三特混舰队快速逼近的时候。“Z舰队”为了避开鱼雷,整在集体转向。这样一来,“Z舰队”的八艘战列舰都只能用前面的两座主炮炮塔对付第二特混舰队,对朝向第三特混舰队的就只有后面地主炮了。
三点五十五分,第三特混舰队距离“Z舰队”14海里,这个距离还在拉近,而“Z舰队”刚结束了规避鱼雷的机动(有三条鱼雷命中,其中两条打在了战列舰上,但都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另外一条误打误撞的击中了战列舰后面的一艘轻巡洋舰。将这艘巡洋舰炸上了天)。严师琪还向继续拉近距离,然后在前几轮炮击中就将敌人打爬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一封电报。
这是常荐新发来的电报。常荐新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发来的电报。战斗开始不久,“高士廉”号就挨了一发炮弹。虽然这发炮弹是擦着战舰的艏部甲板飞过,然后在右侧海面下爆炸的(穿甲弹上地延迟时间引信还没有来得及工作,炮弹就已经穿透了舰体),但巨大的冲击波几乎将舰艏处的三个舱室全部震坏,舰桥也震动了起来,而用于舰队通信的电台就被震坏了!
可以说这是再糟糕不过的事情了。“高士廉”号已经失去了与其他编队的通信能力,虽然还可以通过灯光信号与附近的战舰联系,可常荐新已经无法指挥驱逐舰编队,也无法与第三特混舰队联络上!他一边让人去修理电台,一边用灯光联络周围的战舰,集中力量攻击美国编队中的第四艘战舰,此时他已经判断出,那正是美国舰队旗舰“宾夕法尼亚”号,原因很简单,美国舰队的每一次齐射都是这艘战舰首先开始的,其他战舰则跟着开火。如果这不是期间,哪谁是旗舰?
经过通信军官的抢修,电台在三点五十分左右修好。常荐新立即与驱逐舰编队联系,结果却怎么也联系不上(他还不知道房子孝少校的座舰已经被击沉,房子孝少校已经牺牲了)。随后,他就发出了给第三特混舰队的这封电报。
电报的措词说不上严厉,但却带有指责的意思。原本应该由第三特混舰队来打主力的,而现在第二特混舰队已经坚持了二十五分钟了,第三特混舰队还不见踪影。电报就只有那么一句话:第三特混舰队在哪?
这一句话就已经足够了。严师琪不是个不知道轻重的人,在大八丈岛的时候,他就与雷少卿,常荐新这两名年轻将领合作过,对这两人也很熟悉。雷少卿属于那种热情奔放的将军,对谁都很坦诚,很容易成为朋友。常荐新则更像是老派将领,比较沉稳,参谋长的理想人选。这也同样意味着。常荐新绝不是那种轻易叫苦的人。不到最后关头,他不会发出这样的电报来。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常荐新发出这封电报的时候,“高士廉”号已经挨了近十枚炮弹,其中有两枚是巨弹,第一枚巨弹震坏了电台,而第二枚巨弹打在了舰舰,把整个尾甲板都炸飞了。部署在上面的几十门小口径高射炮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还好,这并不影响“高士廉”号地炮战能力,而另外的那些203毫米炮弹对这艘大巡的威胁都不是很大。其他两艘大巡的情况更不妙,其中一艘已经开始下沉,官兵在全力抢救,在十分钟前撤出了战斗,另外一艘身上也有了好几个大窟窿,恐怕连五分钟都坚持不到了。五艘重巡洋舰已经沉没了两艘,另外三艘全部代伤作战。第二特混舰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严师琪没有再次耽搁时间,14海里的距离实际上已经足够了。虽然美国战舰的主装甲都有14英寸到18英寸厚。但是这些战舰上的装甲钢都是几十年前的了。强度肯定不如现在的装甲钢,如果以防御能力来比较的话,美国战舰上14英寸的装甲板。最多相当于“尊严”级装甲钢10英寸(254毫米)的厚度。而“尊严”级的360毫米穿甲弹可以在25公里的距离上轻易的击穿250毫米的装甲钢板,而“广州”级的400毫米穿甲弹足以在这个距离上穿透300毫米的装甲钢板了。而在14海里(大概26公里)这个距离上,六艘战列舰地主炮穿甲弹穿透美战舰装甲的比例不会底于三成,这已经足够了!
舰队转向(实际上是单舰转向,当时舰队已经呈横队排列,各战舰只需要将右舷对准敌人的方向就行了)花了三分钟的时间,同时每艘战舰上的三座炮塔也完成了转向,九门主炮的弹药全都装上了炮弹与发射药。五十九分,炮击参数由主火控系统下达到各炮位(只有在主火控系统遭到破坏之后,才由各炮塔单独作战。主火攻系统,实际上最主要的就是一具高精度的测距仪,测量到的距离参数更为精确),十秒钟后,第一轮齐射开始。
战列舰的齐射实际上是分开进行的,而且严师琪没有集中炮火打击某一艘战舰,而是按照顺序,从美舰队东面第一艘战列舰开始,第三特混舰队的六艘战列舰各自对应一艘敌舰。而“广州”号位于战列舰编队顺数第二艘(舰队朝西航行)。正好是由“广州”号对付“宾夕法尼亚”号。双方的旗舰对旗舰。严师琪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是按照严格的炮战战术进行的,他并不在乎打的是不是敌人的旗舰。
在第一排炮弹还没有落下的时候,第二轮批炮弹又飞了出去(炮弹飞行26公里大概需要130秒钟,而唐军战列舰主炮每两分钟一次齐射)。而当54枚巨弹纷纷扬扬的落下时,正在兴奋之中的金梅尔吓得差点跳了起来。虽然没有一发炮弹准确命中(三枚近失弹,其中一枚离“宾夕法尼亚”号不到100米),但距离却很近,而且这些炮弹全是从南面飞来的,而不是北面,炮弹的威力大了许多!
此时,美国舰队也差不多完成了转向,当那些巨弹炸起了上百米高地水柱时,金梅尔这才发现,之前唐军的那些炮弹威力都偏小,而且全部是高爆弹,而不是穿甲弹。也就是说,北面的那三艘大型战舰很有可能不是唐军的战列舰,而只是巡洋舰!现在出现在南面的才是唐军的主力舰队!
金梅尔没有任何选择,在第二批炮弹砸下来之前,他下了新的命令,舰队主炮全部对准南面的唐军舰队,右舷副炮继续对付北面的那几艘还在抵抗的敌舰。同时,舰队左转,尽快形成新的战列线,好将主炮的威力全部发挥出来!
此时,“Z舰队”在主炮火力上仍然有着极为强大的优势,在开始的激战中,84门主炮没有一门被摧毁(第二特混舰队的那些炮弹根本就无法威胁到美军战舰的炮塔),只有两门发生故障(都是“俄克拉何马”号的主炮,而这艘战舰位于舰队最后面,对手是“尊严”号战列舰)。
金梅尔的命令并没有什么错误,可问题是,这八艘战列舰的主炮要旋转180度(实际上大概是200度,战舰本身要左转20度),而主炮炮塔的旋转速度很慢,等到舰队的主炮转过来,朝向南面的第三特混舰队时,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打出了第四轮齐射。
前两轮的炮击没有一发炮弹准确命中(在炮战中,第一轮炮击几乎都是用来校准的,而第二轮炮击为修正弹道提供更精确的参数,从第三轮炮击开始,炮弹的准确率才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除了几枚近失弹之外,108发炮弹几乎没有对美国战列舰有任何伤害。从第三轮炮击开始,美国舰队的“灾难日”到了。
第三轮齐射的54枚炮弹(实际上,这些炮弹是在一分钟之内先后落下的。随着齐射次数的增加,因为各舰炮手素质不齐,以及战舰的性能不一样,舰队齐射将变成各战舰的单独齐射,而这时候就是各战舰一对一的决斗了。这个问题,要到战争后期,出现了统一的火控指挥系统之后才能得到解决)中有三枚炮弹准确的命中了目标。接着第四轮齐射的命中率再次提高,美国舰队的反击也在这个时候开始,战斗进入了巨炮对决的阶段!
这三枚炮弹全是从“尊严”号上打出来的。“尊严”号上的火炮官兵几乎都是老兵,在遭到日本偷袭的时候,这些官兵大部分都逃了出来。而现在,该他们来复仇了,只是复仇的对象不是日本,而是一个新的敌人,一个更强大的敌人!
第七卷 力挽狂澜 第五十二节 自我牺牲
虽然“尊严”号比四艘新服役的战列舰要老得多,但是当时“尊严”号与“狂暴”号上的观瞄设备却是最好的。
在被打捞起来之后,两艘战舰得到了前面的维修与改进。当时,四艘“新省会”级战列舰差不多都完成了栖装,正在做最后的调试。而这四艘战列舰使用的还是上一代观瞄设备。在改进“尊严”号与“狂暴”号的时候,工程师完成了新一代观瞄设备的研制,并且造出了四台样品。为了确定新观瞄设备的性能,其中两部就用到了这两艘战列舰的改进中来。而且在改进中,两艘战列舰的主炮都换了更好的炮管。
比穿甲弹的威力,“尊严”号不是新战列舰的对手,可比准确度,却要稍微好一点。这也是“尊严”号能够首先命中目标的原因(“狂暴”号位于舰队的最前面,目标是美国舰队第三位的“内华达”号,两舰的距离要比“尊严”号与“俄克拉何马”号远大概一海里左右,这降低了“狂暴”号炮弹的命中率)。360毫米穿甲弹在14海里(实际上当时不到14海里,大概就只有133海里,这两艘战舰的距离是双方编队中最近的)的距离上,有五成以上的机会穿透“俄克拉何马”号的主装甲。
第一批三发炮弹分别命中了战舰的水上飞机平台(改进时加装的),C炮塔的右侧面,以及战舰中部的副炮群。其中,打在C炮塔的穿甲弹成功穿透了炮塔侧面的薄弱装甲,在进入炮塔内部之后爆炸,几乎将整个炮塔炸飞。幸亏炮塔内没有几发炮弹,不然这艘战舰就完了。就这一炮,“俄克拉何马”号就失去了剩下八门主炮里的两门(该舰B,C两座炮塔是双联装,A,D炮塔是三联装)。而打在左舷中部的那枚穿甲弹没有能够穿透装甲带,只是把这个位置上的几门副炮炸上了天。
第四轮齐射时,“尊严”号又成功命中“俄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