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5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他并不觉得曹操的势力算得上什么正经敌人。

    无非就是赶到目的地,擒拿敌人,打道回府,就这么简单。

    不出意外,这个时候“最爱人妻”应该还身处冀州袁绍麾下,得到的任务应该是骚扰李元化大军粮道。

    最好是建立根据地,联系众世家豪族,四面开花,让李元化那只十万大军不能专心克敌。

    当然,袁绍怎么都不会想到,曹操竟然会玩得如此之大。

    不但很好的完成了自己交付的任务,还自主自为的攻略长安帝都,把主意打到了小皇帝刘协的身上。

    说他胆大包天也好,说他深谋远虑也罢,反正,从某个方面来说,他还真的成功了。

    可惜的是,曹操永远也不明白他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对手。

    或许,在苏辰眼里,他连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

    天光微亮,东边出现鱼肚白。

    再过一会,一轮红日跃出山岭,散发出无穷光和热,山林深处就显得热闹了起来。

    “扑愣愣”的一连串振翅声响在耳边。

    更有“嘭嘭嘭”的兽类沉重奔跑声音。

    无论是鸟儿还是虫子,甚至包括山林里的凶兽,全都比赛一样的清醒了过来。

    一晚上的沉眠消化,让它们变得饥肠辘辘……一日之际在于晨,正是猎食的好时候。

    同样的,苏辰看着远方山坡之上立下的营盘,眼中也放出猎食者独特的光辉。

    在他眼里,曹操的营盘就是可口的美食。

    “从今日起,三分魏蜀吴,已经成为了历史。可惜,这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时刻,竟然没有史官随身记载,未免有些不美。”

    苏辰想着想着,就想起了蔡伯喈那个实诚老汉,接着又想起了他家里那位如花似玉的弹琴女子。

    好吧,苏辰承认自己想多了,身边雪女执剑跟随,身后还静立着三百女弟子,正等着自己发号施令呢。‘

    “动手吧,曹营只有三千军士,精锐也不算多,正埋锅造饭,并未集结列阵……我希望能不损一人,尽量活捉曹操。”

    “是,师尊。”

    雪女伸手一挥,当先一跃,就跃下山岭,如跳掷星丸一般,几个起落已到了数里之外。

    她身后跟着的就是三百道黑影,长刀出鞘声音同一时间响起,如同奏响一曲大世长歌。

    脚步如雷,刀啸如浪。

    层层叠叠的刀光只是一瞬间,就撕裂了营寨拒马、树墙,紧随一道碧青剑影,啸叫着杀进军营之中。

    ………………………………

1869 穷途末路

    轰……

    营中血光四起,哭泣嚎叫响成一片。

    轰隆隆营帐倒塌,兵刃碰撞声中,就有人高声大呼:“大汉天子令,曹操谋反,罪不容恕,跪地乞降者不杀,负隅顽抗者斩……”

    雪女带着三百个女弟子,也不骑马,跃动冲击纵高伏低……

    一路横扫,就如虎入羊群。

    时不时就有曹军大将出现,高喊着想要收拢军心,紧接着被刀浪绞过,就此身首两分。

    营盘正中,一个身材矮壮,虎目鹰鼻的中年冲了出来。

    抬眼望去,就见兵败如山倒……

    他呆呆的望着这一幕,半天没回过神来。

    “大兄,快逃。”

    一骑快马,踢翻了乱奔乱跑的士卒,冲了过来。

    两颊虬须的壮汉俯身下腰,一把捞起曹操,放在马背之上。

    他自身却跃下马背,挥舞着长刀,狂叫着就要断后。

    正在这时,绿影如电射至……

    嗖!

    高大彪悍的壮汉闷哼一声,缓缓跪在地上,低头看了一眼胸口处出现的一个大洞,喉咙里发出咯咯声音,一头栽倒在地。

    “子廉!”

    曹操正要打马奔逃,回头就见着这一幕,他眼中渗出血泪来。

    曹洪是他本家兄弟,在战场上不知救过他多少回了,也不知受了多少次伤。两人感情极好,此时见着对方被剑光穿胸而亡,怎能不心痛如割?

    本来,昨夜曹仁失陷在长安未央宫,已是凶多吉少,他就已经很是难过了。碾转反侧到了下半夜才将将眯了一会。此时又失了一个兄弟,真是痛彻心肠。

    但他的伤心还没彻底酝酿,局面就更加恶化了。

    他圈马转头,想要挥鞭狂逃,就见到旁边不远处,一匹黑马嘶鸣倒地。

    两道刀光如同海燕掠波,来回一个环斩,一个身着漆黑虎头铠的壮汉当场被斩成四截。

    “妙才……”

    夏侯渊也是死得无声无息。

    青色剑衫、手执长刀、头扎高髻的女子越来越多,从四面八方围拢而来。

    曹操刚从伤心情绪中回过神,就见到已是前行无路。

    马前数十步远处,一个银发女子,手中捏着一把碧光潋滟的锋锐长剑,闲闲站在那里望来。

    她的身周已经倒伏着百十具黑甲尸体,全都咽喉中剑,鲜血汩汩。

    曹操甚至还在其中发现身着金甲的于禁身体,这员良将武力不凡,领军出众,刚刚投靠自己不久,本来还想着以后重用的。

    如今就如普通小兵一样,死得无声无息。

    “雪女。”

    曹操眼眸一缩,心里发冷。

    从各方传回的情报看来,这位看上去娇俏玲珑的小女人,其实是一个不逊色于吕奉先的武道高手。能以一敌万,纵横军阵。

    而且,其剑术更有着独到之秘,可以百步斩首,飞剑杀敌。

    简直就跟神话差不多了。

    在这种人面前,自己已然被死死盯住,除非能插上双翅,飞天而走,否则是怎么也逃不掉的。

    喊杀声逐渐稀疏,只过了不到盏茶时分。三千余步骑,被对方斩的斩,降的降,竟没有组织出什么有效的反击。

    局面竟然被控制了下来。

    “这就是我赖以经略天下实现梦想的军队,如此的不堪一击?”

    曹操眼前一黑,感觉喉咙腥甜,差点晕倒在地。

    他往常也不是没有失败过,以后也可能会战败,但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落到如此境况。

    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了,生死不得自主。

    哐啷啷……

    不远处的营帐之中,传来震响。

    一个文士打扮,面容清隽的中年被押了出来。长刀横在脖颈,被一员女将推得踉踉跄跄。

    这是自家手下的军师荀文若,他此时面上还有着难以置信表情,似乎完全没想到对手来得这般快。

    另外,还有一个衣着华贵的女子,满脸凄惶,也被人拎小鸡一般拎到近前。

    这是弘农王妃,也就是死鬼皇帝刘辨的妻子唐姬。

    昨夜大喜若狂,今晨就是如堕深渊……

    曹操呆坐马上,也不挥鞭驭马,看着四面黑压压跪在血泊中的士卒,一时悲从中来。

    “孟德兄,当日道左相逢,咱们还算相谈甚欢。再次见面,却没料到已是刀兵相向,何至于此?”

    一道白影闪过,苏辰身形由虚化实,出现在曹操马前十步之外,轻轻笑道。

    晨风吹过,他身上白袍微微轻摆,头上玉冠映着朝阳,漆黑发丝随风轻舞。

    有如玉质般细腻光洁的额头,隐隐浮显出淡淡金光。金玉交辉,有着奇异的魅力。

    最令人心里涌起绝望的是,曹操发现,对方穿过战场,到达此处,仍是衣冠整洁、足不沾尘。

    显然是尘垢不生,身心洁净,一身修为如鬼如神。

    那双亮如辰星的眼睛,似乎能看穿世间一切。

    曹操翻身下马,看了一眼四面,就见到自家手下亲近大将,本家兄弟已经差不多全都死光。

    之所以,自己还能活着,想来对方是不愿意在战场杀掉,还有着其他用意。

    他叹息一声,全身无力,手中青红宝剑跌落地上。

    “成王败寇,如此而已。李牧海,我承认远远低估了你……不过,有一点我很不明白,为何你竟然丝毫不曾顾忌天子性命,突袭营盘。就不怕乱军之中让他受到伤损?”

    “你是说他吗?”苏辰笑着伸手往旁边一指,就见旁边不远处的营帐走出一人。

    这人身材矮小,面容十分稚嫩,正是汉献帝刘协。

    在曹操惊恐的眼神之中,那九岁孩童的面容突然就起了变化,双眉拉长,眼神温润,嘴角带出一弯弧度,似乎在嘲讽。

    正是苏辰本来面貌,除了身材不同,就是缩小版的丞相大人。

    “这,这……”

    曹操如同见鬼一样。

    旁边的荀文若更是面色苍白,额上冷汗滚滚滴落。

    他知道自己输在哪里了,也明白这一次为何敌人来得这般快法,让曹营军马没有丝毫防备就此败亡,甚至连逃走都没有半点机会。

    原因很简单,自己竟然奸细带到了身旁,所有一切都落入对方眼中。

    不对,那假刘协根本就是对方的傀儡分身。

    道家诸般奇妙法术,佛门无数强大神通,荀文若虽然没有全都见识过,世间却已传扬已久。

    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先贤大儒却也是修身修魂的。

    体魄强大,思维敏捷,就能上感天心,下安黎民。

    敬神斩鬼伏妖除魔,儒门也不是没做过。

    所以,他自是认得分身法术。

    正因如此,他的面色才变得十分可怕。

    因为,从某一方面来说,这场灾祸,其实是他这位王佐之才行事不慎所造成。

    ………………………………

1870 官法如炉

    荀文若自认学富五车、算无遗策。

    出仕之后,见着朝廷大乱,因此就弃官远走。本以为袁绍乃是不世之才,有望拔乱反正,成就天大功业,就去投奔了对方。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他就发现袁绍也不过尔尔。

    之所以得享大名,完全是仗着祖宗余荫,再加上一些世家豪族吹捧。

    这等生造出来的假英雄,他当时就有些看不太上。于是离开袁绍,重新寻找明主辅佐。

    他要复兴自己心目中的大汉,圣天子垂拱而治,儒家独尊。

    因此,他就选择了曹操,尽心辅弼。

    他觉得,这一位虽然祖上出身宦官,但本人雄才大略,的确是治世之能臣。借着曹操为跳板,终有一日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他心里,皇帝只是一个代号,关键是儒家和士族的前途和命运最为重要。继往开来,儒门大兴,才是正道。

    这种理念,不单是荀文若坚持奉行,而是代表着很多很多人,如颖川书院的一众学子,洛阳太学中的下狱党人。

    当然,更有隐居田园,一心研读儒家经典的前辈夫子。

    可是,如今却已一败涂地,梦想破灭了。

    而且是他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理想,还即将牵连到同窗、师长。

    想到对面那位丞相大人的手段,荀文若心如死灰,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许多不忍心看到的结局。

    “擅闯宫闱,掳掠天子,罪不可恕!荀文若,不知异日别人论及你这位荀家麒麟、王佐之才,会不会恨意刻骨?”

    苏辰冷淡的看了一眼这位荀家栋梁,心头却是浮现出司空荀爽那张老脸,暗暗摇了摇头。

    这些世家大族,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家族子弟会选择各方势力投靠。

    任何一方得势,都不至于被抄家灭族。

    这样,只要有一人得居高位,就能保证家族的延续,的确是个好办法。

    依苏辰本心而论,如此墙头草的行为,他其实不怎么认同的,看不太上。

    他们太过自高自大,任凭是谁最终取得天下,面对一个不能全心全意忠诚于自己的家族,总不免会有着疙瘩。

    不过,在如今这个年代,家族子弟分仕几方,已经成为常态。荀做错了事,自己承担后果,当是不能牵连到朝中司空荀爽的身上,更不能牵连到荀氏八龙其余人。

    这一点,苏辰勉勉强强也可以捏着鼻子认可。

    荀文若在士人之中享有大名,更深得大儒器重。有此一人祭旗,定能让天下士人胆寒。

    至于会引来仕子们的口诛笔伐,对自己名声不利,其实并不重要。

    “等到回去长安,立刻颁布招贤榜文。招募天下寒门之士,凡是能够有着一技之长者,皆可做官。”

    苏辰这个身份李御,是东海豪商。说白了就是个生意人,也属寒门。

    就算把朝阳商会经营得再好,再怎么富甲天下,祖上没人做过高官,后世子弟也没拜过名师学过经书,在士人心中仍然没有什么名声。

    他依旧是寒门,走出来会招人看不起。

    他凭借着东海李家家主这个身份,甚至连世家门阀的大门都进不去,接不接见还得看别人脸色。

    所以,无论他官位再高,再怎么讨好儒门士子和世家大族,也是没有用的。

    就如董卓,权势够大了吧。

    在洛阳那会,人家当面敬着他,背地里照样骂得狗血淋头,称他为一介莽夫,完全看不起。

    何进大将军也是权倾朝野,控制朝廷,世家在一旁称他为何屠夫,嗯,就是杀猪的。

    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尿不到一壶去。

    求着哄着,不如鞭着打着。

    后一种做法,才是苏辰心中所想。

    后世早就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不是什么礼仪道德、俊秀文章。

    实力代表一切。

    等到曹操伏法、袁绍败亡,大势将成。

    到时候,有的是落魄文人,士族败类来捧自己的臭脚。

    “这么看来,咦,我竟然成了一个反派?”

    苏辰摇头失笑,故事中如自己这种人,一般来说就是权臣,枭雄。

    有时候甚至会冠上奸相的名头……

    以后若是刘协禅位,自己以登九五、御极天下。更是会被人认为欺负孤儿寡母,得位不正。

    事实上,刘协这小家伙连个寡母都没有,是真正的孤儿。

    “管他呢,民心似铁,官法如炉,连李世民那等斩杀兄弟、关押老父、谋夺皇位的家伙都被称为一代明君,享誉千年。我担心个毛毛?”

    苏辰挥了挥手,号令收降士卒,并押解曹操、荀文若、唐姬等人回去长安。完全没注意到,动了官法如炉这个念头,他其实已经预订了一个暴君的名头。

    ……

    初平元年,五月十六。

    长安城左近雨水连绵,野草狂长,蛇虫出没。

    淡淡的水雾随着湿热气息,整日里笼罩四方天际,让人心里隐隐有着压抑感。

    并不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是这个年代,毒虫太多,死人太多,很容易就出现疫病。

    大战方兴未艾,四处白骨累累……

    种种景象表明,整个大汉王朝,其实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不小心就会有大片大片的百姓得病死去。

    苏辰熟知历史,更是身为金仙,当然不可能全无所觉。

    他在疫病征兆刚刚出现的时候,已经派人延请名医。

    如张仲景和华陀等人,早就被请到了长安城中。

    苏辰封了个太医署官职给他们,并派出大量人手协助,让他们调制草药,传授方剂。

    并传檄天下,令四方州郡依令而行。

    若有迟殆误政之处,只要被巡察四方的青衣卫逮着,立刻就是杀头抄家的罪名。

    不管是什么世家、什么来头。

    实在是瘟疫太可怕了,他即算是仙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能保证制出针对性的药物,还能保证中原大地每个百姓都去讲卫生,勤洗澡吗?

    何况,如今处处皆战,江南江北,漠西辽东,杀得血流成河的。

    那些尸体倒伏遍地,就是滋生病源的温床,他管也管不过来。

    疾病防治如果不得当,底层官吏执行不得力,很可能就会重演历史上悲惨一幕。

    说不定,等到数十年过去,他会发现,整个中原大地,又只剩下几百万人了。

    那还叫什么太平盛世?

    更别提什么气运值了,不被王朝气运反噬,就算他运气好。

    站到一定位置,能得到巨量好处的同时,当然也得担起责任来,否则,第一个倒霉就是他。

    ……

    长安朝廷的防疫令如火如荼的推行各州各郡,还有一个消息也象是长了一翅膀一般飞向了千家万户。

    对于一些平民百姓来说,这个消息只是过耳就忘,最多惊叹数声,立即转头为了生计勤苦挣扎。

    但是,对于天下世家豪族,却如同五雷轰顶。甚至连即将爆发的冀州争夺战,也稍稍逊了几分热度。

    “曹操图谋不轨,兵败遭擒,族诛,曹家败落。”

    “荀文若阴谋乱政,掳掠天子,从逆,斩首。”

    “弘农王妃唐姬,押入冷宫,为少帝刘辨守节。”

    这些消息传播四方,引起的轰动,比起董卓火烧洛阳来也小不到哪去。

    ………………………………

    感谢干罗佳,不夜猫,奔跑的小蛮腰,了类,陈先生等打赏投票…

    三天学习培训,吃得好睡得饱,有大神作者和众位主编讲课,还认识了许多骚浪贱的作者,挺好的,收获不少。可惜没能与咱家美女编辑维尼面基,有些遗憾…

    不出意外,明天恢复正常二更,谢谢大家一直支持。

1871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上)

    曹操伏诛事件极有代表性。

    第一次见到有人豪不遮掩的族诛世家大阀,曹操虽然出身宦官世家,其家族却是在大汉朝堂之上活跃了许多年,整个世家系统都与他有着亲密联系。

    不论家世,就说他本人,更是与各州各郡大佬坐而论交,地位隐隐在别人之上。

    对了,他是个名人,如果说袁绍在东汉末年的声名最盛,接下来,基本上就轮到这位孟德兄了。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这人有希望成就大业。

    就这么一个人,说斩就斩了,还连累了家小,太让人惊恐了。

    以往世家与世家之间的争夺,总会留着几分情面的,决不会象如今这般毫无遮掩的杀伐。

    除了曹操败亡一事,更让所有人惊惧的其实还是荀之死。

    荀家八龙,名震天下,而荀又是八龙之中的佼佼者。

    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在天下士人心中的名声,比起曹操还要大上许多。

    那个“王佐之才”可是获得诸多大儒认可的……其才学不说独步天下,至少可以兴旺一个朝廷,是汉初张良一般的人物。

    这等人才说杀就杀,不说浪费不浪费的事情,从中表明了,如今的长安朝堂可不会惯着世家贵族。

    紧接着的招贤令也表明了这一点。

    “不论出身,不论才学,但有一技之长,皆可为官。”

    好吧,寒门苦哈哈也能当官了,泥腿子流民也能上进了,这让一些士族老爷们情何以堪。

    他们直呼变天了,大声疾呼着,奸相误国。

    朝堂之上更是吵成一团……

    可惜的是,令出于丞相,经由天子亲自下玺确认,通行四方,没人能够更改,更多的却是奔走相告,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大汉四方。

    你若是不服,不想当官,没问题,没有求着。

    还有许多泥腿子等着上位呢。

    相比于曹操和荀两人被斩首的事情,唐姬被囚的消息反倒不是那么引人注意。

    毕竟是女人,少帝刘辨又成了过去式。

    只是有些心怀故旧的,暗暗叹息一声有辱国体,欺辱人家遗孀之类的,这言论也淹没在种种流言之中了,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唯一值得唏嘘的,反而是唐姬的父亲会稽太守就此丢官,隐居乡野,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对于天下高人隐士和各方首脑,最惊骇的消息其实是天下四大神僧一夜入灭的事情。

    令许多儒家、道家高人心怀警惧的同时,行事也收全省了几分。

    当然,总有某些不怕死的,会站在风口浪尖,做一做弄潮儿。

    就在五月淫雨,草木疯长的日子里,李元化也已兵临城下。

    吕布前锋打到安平郡,双方蓄精养锐,战事一触即发。

    ……

    颖川玉溪山,水镜山庄。

    在朝堂风暴席卷天下的同时,颖川书院数十个士子车马簇簇,挤挤攘攘的来庄拜见山长。

    有门客迎入进去,奉上香茶。

    坐而论道,众士子激昂抨击着如今朝堂诸公,说得最多的就是妖孽当道,国将不国的话。

    “李御出身于寒门,不通文墨,凶横暴戾,如此以往,我大汉天下将万劫不复,奈何奈何?不如咱们往投袁氏,如今冀州大战将起,定有用武之地。”

    一个高大士子大声疾呼,嘴里唾沫四溅。

    华服青年神情激动,显然是家里面利益受损,对如今的朝堂很有成见。

    又有一人高声道:“荆州刘表有着八骏之称,离得又不太远,更没有战事之危,我看不如请他主持公道。他出身宗室,定不会坐视大汉危亡,总会尽上一分心力,发兵讨贼?”

    众士子抬眼望去,见先前发言人乃是傅家傅琳,后面附和之人是王家王协,就没有作声,而是转头看向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沉静男子。

    这人跪坐当庭有如老松,让人一见到,就不由自主的把声音放低了一些。

    他是荀攸。

    若论平日里谁在颖川地界最有声名,除了一些大儒师范之外,还真要论及荀氏子弟。

    世人都知荀爽如今位居三公,荀文若王佐之才,但荀氏八龙的天大名声却不是一两个撑起来的。

    荀攸荀公达,如今声名尚未大起,熟悉他的人却是明白,此人性格沉肃,博学多才。最厉害的是世事通明,精于律法民生。

    有事不决,问他就对了。

    更何况,如今他家族叔荀文若在长安被斩首,荀氏名声受损,于公于私,他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

    而先前发言的另外一些颖川华族如傅家、王家等人因为出自大汉外戚,家中以豪富著称,少了几分底蕴。近年来,虽然也颇有些诗书传家的名声,真论人品操守却是十分不堪,并不受人信任的。

    “我们这般讨论,也不是办法,大家曾上书几次,请老师出山主持公道,也没有只言片语传下。这事,公达你怎么看?”

    有人开口问道,直接把傅琳、王协晾在了一边。

    那两人也自不恼,显然有着自知之明,同样满心期待的看向荀攸荀公达。

    “听老师的吧,世事扑朔迷离,看不分明……前些日子的长安、洛阳变故,你们也不是没听说过,那些黎庶正在开恳荒地、修缮宫墙道路,数百万生民无一饿死。更别提那李御一声令下,雄兵四起,威慑八方,如今声势极大,说威震天下也未尝不可。袁绍、刘表之流,很可能全都自顾不暇,此行前去投奔他们,实为不智。”

    “文若先生被害一事,就这般算了吗?”

    有人不服辨道,尤其是对荀家八龙自个缩卵,把这等惨事视若等闲的态度,深为不满。

    数十学子看向荀攸的目光也十分古怪起来,心道这些大家子弟看起来还真是凉薄得很,良禽择木而栖,他不是动了投靠长安朝廷的念头了吧?

    这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他家还有一位长辈荀爽老儿,正在朝堂之中担任着高官呢。

    “哈哈……”

    一人长身而起,举着葫芦仰首灌了一大口酒,眼神迷离笑道:“我看诸位多虑了,长安朝堂的事情与我等又有何干?李御凶横也好,暴戾也罢,可他并没有大肆针对我等仕子,这不是还设了一个招贤榜文吗?你看你看,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为官,多好,各位入仕无门者,正好投效朝廷,正好光大门户。”

    也对哦,当场就有七八个书生眼神一动。

    ……………………………………

1872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下)

    这里喊打喊杀的其实屁用没有,只不过,同学之中有那么一些人家资巨万,阡陌相连,这心思又自不同。

    李氏当权以来,对世家豪族十分不友好,凡是不曾归顺的,大都收缴家产,分于黔首百姓了。

    所以,他们这些富贵人家,天生就不会待见那位丞相大人,认为他是比相国董卓还要残暴的家伙。

    道理很简单,若是让李御最后平定天下,胜了之后,世家豪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听小道消息说,如今的长安正在图谋下一步清查人员田亩重新分配,并且按人头数纳粮缴税的事情,这不是要钱,而是要命啊,是断了大汉世族的根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如今的朝堂名声着实不好,在有些人眼里,朝堂上的丞相大人就如妖魔一般,说起来,全都咬牙切齿的。

    有人痛恨,就有人欣赏。

    而那些小家小户的寒门学子,除了诗书传家,祖宗有着名声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

    以往世家当权之时,他们显然是没有机会,此时就不同了。

    不过,也不能象郭奉孝所言,冒着天下士人讥刺的风险光明正大参于长安招贤。

    总得顾及几分颜面吧,不然,同学面上不太好看了。

    水镜山庄大厅之内,此时茶香袅袅,郭嘉一言点明之后,很多人就只是低头沉思,不发一言。

    心想等到聚会散去,就去打问一下长安如今的形势,说不定,凭借自己的才学,还真有可能得到一官半职,光耀祖宗。

    荀攸只是静静的望了一眼,就无奈叹气。

    自家族叔被斩首,若说不难过当然是假,但此时荀家危亡就在旦夕,就得更加慎重行事。

    别人还可以大放厥词,表达对朝堂对权相的不满,但他荀攸不敢。

    他一言一动,都有人盯着,甚至代表着某种风向。

    随便说什么话,指不定就把自己放到了火上焚烤,甚至还有可能连累到了家族,这点不可不察。

    众仕子各怀心思,吵嚷喧嚣之际,就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走了进来,一礼笑道:“各位公子请担待,我家老爷日前进山,修身静思,想必是去了白马洞参悟先贤精神,不能面见诸位。”

    见到众学子十分失落,老头又道:“诸位也不必失落,老爷离开之前,曾经留下一封书信,或许就有关系此事的解答,不妨看看再说。”

    说完就递上一张信笺出来。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由荀攸接过信封,展开一瞧,就仰头不语,起身向北一礼,叹道:“老师学究天人,近年来更是能知祸福兴衰,所言当不会有错。我等就此散去吧,各奔前程。”

    当下,信纸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