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也不会对世家有着什么成见,尤其是有真实才学的士子,如果有心为朝廷效力,他是很乐意见到,倒也不是不可以给天下世家一个面子。
毕竟,他门下三千余弟子,还要征讨四方、镇守各地。
繁杂事情太多,根本就忙不过来。
“老爷,老爷,还有我呢,给我什么厉害职务?”
雪女在一旁听得眼热,眼巴巴的望了过来。
几人三言两语把事情交托了下去,她没有全部听懂,也很是奇怪二位师兄为何什么都懂。
农业、商业、工业、制造业……
这两人是准备把整个天下基础行业全都一手承包下来了,干得过来吗?他们又是在哪里学会的?
比起心里的疑惑,她其实更担心别的。
长期以来,她在朝天宫中掌管着情报打探,以及弟子们的潜伏安顿工作。
还有,执掌门规也是她的事情……
此时见着李元化和秦长风准备大展手脚,完全把自己给比了下去,这时就有些担心。
“雪女,你的任务更重,不会让你闲着的。”
苏辰见着雪女就象争宠一般,罕见的露出小孩心性,心中大乐。
如果以世俗中的年龄来说的话,这家伙已经是百多岁的老太太了。
当然,修仙之人不能这么算,可是她怎么老是长不大呢。
……………………………………
1844 惹祸上身(下)
苏辰清咳一声,一本正经的道:“雪女你现阶段任务仍然是掌握天下情报,如今摊子铺大了,各地具体事务可以交由弟子们亲身办理,更可以扩大队伍。当务之急,就是长安京城的治安和官员监察,还有执法。”
“啊……这些都给我管,他们能答应吗?”
雪女心里一喜,笑得眉毛弯了起来。
她此时境界高深,根本就不担心累着,事情安排得越多越重,就代表师尊越看重。
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大汉朝本来就有着一套官员系统,各个部门各负其责。自己把权力拿在手中,办起事来,岂不是会引得他人闲言碎语。
尤其是自己还身为一个女人。
在天下士子眼里,这种身份可不怎么受人待见。
“怕什么?你看看……”
苏辰伸手前指,不远处,两个小孩正在花园之中一板一眼的练着剑法。
手中木剑虽然歪歪斜斜,脸上有着汗珠滴落,但精神却是十分健旺,蓬勃精气肉眼可见。
两个小孩身边,还有着七八个小孩捧着茶盏和果品服侍着。
有几个侍女小心翼翼的拿着两条汗巾等侯召唤。
这些人看上去也没有太过拘束,时不时的还会忘了自己的工作,也比划着手臂学习,面上神情欢快得很。
“对啊,皇帝小两口都被老爷收为弟子了,咱们又有着天下强军在手,只要不是倒行逆施,也没有什么人敢从中捣鬼。”
“就算捣鬼也不怕,走,我们过去看看。”
苏辰放下茶盏,走了过去。
雪女几人跟随。
“见过太傅,不,拜见师尊。”
看见苏辰到来,刘协连忙收剑,轻声招呼着伏寿小姑娘向前行礼。
两个小孩面上红扑扑的,眼神晶亮,气息绵长。
这显然不是修习剑法的原因,而是另有原故。
“免礼,你们两人以前没有根基,这段时间又吃不好睡不好的,身体亏损过甚,只练习一个时辰就可以了。等到药力完全改造身体之后,再来加强练习吧。“
“师尊,剑法修练到最后,真的可以成仙吗,可以活很久?“
刘协还有些拘谨,不敢多话,带着一些与董卓相处之时的小心。
但伏寿却完全不管这些,很可能这小女孩天生灵魂敏锐,能够感应到别人的善意恶意,因此活泼得很。
不知道就立即问道,眼神亲近得很。
“当然可以,你们看。“雪女在一旁笑嘻嘻的插言。
她伸手一指,就有一道白光冲天而起,直射五六十丈,远远的绕空一击,把远处一棵合抱大树树冠整个斩断……
白光环绕着呼啸而回,落入掌心,却是一柄闪闪生辉的宝剑。
“御剑千里,那是不是还可以御剑飞天?“刘协呼吸一下变得急促起来,眼睛放光,惊声叹道:”朕……我只在传说中听到过,三师姐你成仙了吗?“
“呃!“
雪女神情一窘,天仙倒是成就了,这不是生怕被人察觉,没有渡劫嘛。
如果不是因为九州结界压制,飞天也是小意思。
不过,此时不好让新收的小师弟小师妹失望,怎么也得糊弄过去。
“快成仙了……至于飞天,也不是不可以。“
她沉吟了一下,身上出现五彩华光,一缕缕剑气生成,寒光一闪,就冲天而起。
直飞十余丈高,悬浮于半空之中,飘飘欲仙。
这可是真本事了。
强行用剑气裹挟着,消弥地心引力。
苏辰看着这一幕,心想也是难为雪女了,别看只是一个悬浮半空,实际上全身本领都使出来了。
这还是她修练的是御剑混元法门的原因,这方面有着优势,李元化、秦长风是做不到的。
刘协和伏寿两人连连拍掌欢叫,把手掌都拍红了,才等到雪女落下来。
“继续练习吧,也不用着急。师尊那丹药服下之后,寿元绵长,无病无灾。你看师姐我如今都已经百余岁了,还不是不老不死,对不对?“
“嗯,师尊,那我们去练剑了,这些天要不要举行禅让典礼?“
刘协紧张的问道。
说实在的,九岁的小孩还不懂得做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也没有品尝到权力的美妙,他只觉得苦,而且很危险……
这不,听说可以修练成仙,强壮身体,长生不老,哪里还想当什么皇帝?
不要日夜担惊受怕,吃好睡好,何乐而不为。
被雪女在旁一个忽悠,刘协早就把振兴汉室的重任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他是恨不得早一点扔了这个烫手山芋。
禅让这事,也是刘协自己想出来的。
生在皇家,什么都可以缺少,学问不会缺。
“这个不急,你还是先当一段时间皇帝,也不用太过辛苦。等天下太平之后,再举行禅让吧。到时你就做一个安乐王爷,安享富贵荣华就是。“
“好。“
刘协紧崩的身体突然放松了下来,与伏寿两人蹦跳着前去练剑。
苏辰微微一笑,就出了刺史府。
秦长风的动作很快,三天时间不到,已经安排好了施工队伍。
此时的长安城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喊着号子……
有抬石头的、有扛木头的,更多的就是四面八方升起的一道道蒸汽柱,那是百多个粥场。
干活的有面饼白粥,还有一些咸菜肉食供应。
妇人孩子老人,就算什么也不干,也不会饿着。
苏辰下了命令,不计代价施粥,不能饿死一人。
……
长安城西城门不远处,有着一个广场,数十人被一些军士押着侯斩,此时全都面色苍白,满面落魄。
陆陆续续还有一些人挣扎着被押送过来,越来越多。
最惹眼的,是跪在中间身材极其高大的胖子,两眼呆滞,身上早就堆满了污秽物品,那是围观百姓扔来的各种脏乱杂物。
这是董卓。
……
苏辰走到一侧高台前,这里立了一个大帐,巨大横幅随风招展,上面写着‘申冤诉苦’几个大字。
大帐前方是一张桌案,后面是一张太师椅。两旁有着十余位官员,正肃穆而坐。
苏辰也不拖延,拱了拱手,与众人寒喧几句,直接走到桌前坐下,大声道:“有冤申冤,有仇报仇,公审继续……“
四周黑压压的百姓让开一条道路,一个老实巴交的汉子走了过来,拜伏在地,哭泣道:“求各位大人作主。“
“有何冤屈,指认何人,速速道来。“
苏辰轻声问道,他弄出这么一个申冤诉苦大会出来,自然是为了公审董卓治下将领和官员,也是为了让百姓出一口怨气。
怨气太大,总会有着某种后患,对自己的名声不利。
董卓在洛阳弄得天怒人怨,最后一把火烧了千年古都,对于天下和王朝来说,当然是罪不可恕。
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却完全是遭了池鱼之殃。
他们被逼得背井离乡,都是无可奈何,上位者一个决定,就会造成累累白骨……
这腔怨气除了指向董卓之外,更多的其实是中下层官吏。
正是这么一些人,让百姓们家破人亡,想要报仇而不可得。
十五万西凉精锐,对上层人士来说只是一个符号,对普通百姓来说,那些杀了自己亲人朋友的统领和士卒,肯定是罪大恶极的。
苏辰也不用每一个都抓出来,只要百姓指认,真有其事。
那么,不妨给他们一个交待。
他做事就是这般公平。
在其他大臣眼里,这就是做秀,但苏辰知道并不是。
这是民心。
动用庞大的元神分辩真伪,知道百姓们说的是真是假,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他并不是想要获得这份感激,而是亲自坐在这里主持,就能让民心如水般,指向明确,归入大海,进入明珠洞府。
气运的增长是每时每刻都不停留,随着一传十十传百口口相告,这次申冤大会的影响极其深远。
甚至有那么一天,会传向四海八荒,天下百姓人人称颂。
洛阳被焚,董卓伏诛的震动有多大,这次申冤诉苦大会的影响就有多广。
“小民状告张济军麾下牙将王悯,他带着手下数百兵丁害死了我家老父,还有我那三岁的儿子……“
人群中就有妇人哀泣,更有数十人附和。
苏辰元神一探,感应到这位老实汉子的深沉悲戚,一点点影象在心里掠过,点头道:“所言属实,雪女,派人捉拿王悯、张光、林城等人,押上高台待时处斩。“
“是,雪女挥了挥手,就有一人领军出列,带着中年汉子离开。
接下来,陆陆续续有数百人前来哭诉……
苏辰断案极快,揭露了几个混水摸鱼胡乱指认的混赖汉子,押上高台。
大多数人,还是真实指认的,指出了许多罪大恶极的家伙。
执法队行动也很快捷,一个上午时间,就抓了五百多人,全都是被指认为满手血腥的军官和士卒。
这种办案效率,让众位大臣暗暗称奇,心里也不无怀疑是不是有着错漏。
苏辰也不解释,只是自顾自的继续。
看看快到午时,又有百姓喧哗,远远的听到争论声。
“昭姬,别去,别惹祸上身。“两人焦切劝说,声音很大还带着惊恐。
一个清脆女声绝决道:“伯儒、仲道,你们别拦我,父亲立身清正,一心钻研学问,你们跟着求学三年了,还不知道吗。他不可能残民逢迎,李御行事失了公道,不兴有人指出吗?就算粉身碎骨,我也不怕。“
一个身着白色士子衣衫的瘦削身影,气呼呼的挤出人群,三步两步走到大账之前,眼睛满是倔强的望着苏辰。
苏辰抬眼望去,见来人年纪不大,约摸十三四岁,面容白净清丽,竟是女扮男装。
………………………………
卡文了,这两章使劲憋出来的~
1845 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吗(上)
白衣士子衫女扮男装的女孩一出现,四周就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叹息,有无奈,也有幸灾乐祸。
叹息,当然是听到了这女孩的说话,心想这一次恐怕会惹祸上身,把自己也搭上,可惜了蔡伯喈一个如此出色的女儿。
无奈,自然是想着自己这些平日里在朝堂上很有发言权的文臣武将,此时已经完全说不上话。
短短三日时间,长安修建王宫,整顿兵马,完善治安,竟是井井有条。
其中各项制度的设定以及强大的执行力,环环相扣,细致周详,比起当初的洛阳王朝,还要高明无数倍。
最重要的是,数百万百姓每天能够吃饱肚子,面上渐渐有了希望和生机。
这是兴龙之象……
长此以往,甚至很可能让汉室再次中兴。
换在平日里,大汉朝能出现这等情况,自然是很好。
但是,如果这些事情全都出自一人之手,对方还是一员武将,那就不怎么好了,把满朝诸公又放到哪里去。
他们无奈的是,自己竟然没有任何可以值得依仗的,也没有任何权力。
此时只能当个傀儡菩萨一般坐在这里,看着公审诉苦大会的召开,看着这位李牧海民望越来越高……
长安有着成为一言堂的趋势。
董胖子专权之时,他头脑简单,还能蒙混过去,阳奉阴违也不是不可以。因为那家伙不懂得治国,总有一些事情要求着文官集团。
不说别的,民生和内政方面,军队粮草用度方面,总得需要文臣帮忙操持吧。
要是让手下军将饿肚子,他那十五万精锐,都不用敌人攻打,直接就会溃散崩乱。
因此,虽然董卓倒行逆施,许多人都恨不得把他斩杀掉。衮衮朝堂诸公,还是能够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当官,也当得津津有味,毕竟是为了天下百姓活下去嘛,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董卓再狠,也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对文臣下手,真要动手还需足够理由。
但现在就不同了啊。
苏辰强势登场之后,他们这些世家出声的文臣武将,基本上成了摆设。
想要受到重用,就不得不上赶着表现自己,投奔人家,这就有些难过了。
至于见到蔡文姬将要触怒苏辰,心怀幸灾乐祸的,当然也有那么一批人。
这里就不得不提起蔡邕其人了。
蔡伯喈才学自然是好的,名声传遍天下,是当代鼎鼎有名的大儒。
论及经史学问,天下少有人及,但他的脑子却不怎么样。
说得好听是君子,说得不好听可以称得上一声迂腐。
这要怎么说呢?
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又迁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
因为董卓对他特别器重,所以,他的官是越当越大,名声也越来越臭了,自己却一点都未察觉。
等到董卓败亡之后,蔡邕竟然还流泪叹息。
颇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味道在里面……
怀念着董卓的知遇之恩嘛,这也算人之常情。
可是,那董胖子是什么人?
他可是掘了大汉皇陵,烧了洛阳,一竿子把大汉朝打灭的人物。
你一个天下闻名的士人代表,大儒师范,竟然对他如此忠心耿耿,这就有些不好了。
对董卓表忠心,那么,是不是就会对擒拿打败董卓的李御李将军心怀怨恨?
这种事情,都不用苏辰亲自交待,就有弟子动手,把蔡邕捉拿待斩。
事实上,也不算冤枉了他。
因为,大伙儿都知道,董卓败亡之时,这位蔡老先生却是混迹于董卓的亲信幕僚团里。
朝堂大臣和董卓亲信大臣,两者都是以小皇帝的名义封的官职,还是有些区别的。
如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等人是为大汉朝效力,对董卓其实颇有些爱搭不理。
所以,董卓看他们十分不顺眼。
而蔡邕则不同,他也是朝廷大官了,却是对董卓有问必答,尽心辅佐。
虽然不象贾诩、李儒那般深得董胖子信任,什么污浊事情都交待去办,但却是颇为享受对方的亲近和重视。
从这里可以看出,才学方面,朝堂诸公自问没人敢说自己比蔡伯喈要强。为人方面嘛,就会有许多人对他十分不齿了。
尤其是以王允为代表的这些人,更是恨不得弄死他。
“他可是天下士人大儒的代表之一,如此亲附董卓,岂不是让天下人觉得,读书人都是一些是非不分的腐儒吗?”
完全败坏了文官集团的名声。
所以,这些人见到蔡文姬出头救父,自然就会幸灾乐祸。
……
在苏辰看来,蔡邕这人其实不是什么坏人,就是读书读多,读得迂腐了,智商较高,情商太低。
他不管谁当权,谁得势,对方是不是好人?只知道谁对我好,谁重用我,我就帮谁……
这样的人其实只适合研究学问,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单纯得太过可怕。
让他当官,肯定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所以,苏辰也无可无不可,既然手下弟子把他归于董卓一伙……朝堂众位大臣,也有大部分人,恨不得让他去死,那就从善如流。
自己一个堂堂金仙,也没必要单独去护着某个人,顺应历史潮流也未尝不可。
斩与不斩,并没什么分别。
……
苏辰静静的看着眼前这英气勃勃,气质有如清净莲花的十四岁小娘,种种信息在脑海流淌而过,眼神里就闪过极为古怪神色。
无论是才学还是长相,蔡琰蔡昭姬在大汉朝都是一顶一的人才。
她在文学和诗歌音乐上的成就,胜过了万千须眉。记忆力就更可怕了,一个人就等于一座图书馆。
种种事迹,在史书上可是名传千古。
当然,她的名声一直传到后世,让苏辰都为之叹息,不仅仅是因为才华和美貌,最重要的是际遇极其悲惨。
没错,这位眉如柳叶,眼若辰星的清丽女子又叫蔡文姬。
以文为号,可想而知,她的才学如何了得。她是汉末英雄史诗之外,心脏深处的一抹隐痛。
…………………………………………
1846 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吗(下)
如果苏辰没记错的话,再过一两年,蔡琰就会嫁给河东卫家卫仲道。也就是外面人群之中,两位阻拦她出来讨个说法的年轻人中的一个。
那位卫仲道是一个早死的货色,新婚不久就挂了,两人自然也没有儿女。
本来,死了老公的女人,在这个年头也很常见,并不算难事,只不过生活孤寂了一些。
象乔家姐妹一般默默无闻直至老死,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比起那些在乱世之中挣扎求生的女人来说,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不算完美,倒也还过得去。
这个年代,并不太过要求精神和身体享受,能活下来就是胜利。
但蔡琰显然更加不幸。
她死了老公的同时,过不多久,父亲蔡邕也死了。
王允以连环计,设谋吕布杀死董卓,掌控了朝政大权。蔡邕被王允指责同情董卓,以对大汉朝不忠的名义下狱,整死在了大狱之中。
老父亲一死,名声还被败坏了,蔡琰日子就相当艰难了。
河东卫家也很是无情,就把她赶出了家门,让她自生自灭。
后面就是悲剧了。
蔡文姬除了满腹才学,却是手无缚鸡之力,她又能到哪里去?
只得孤零零的回去老家原籍,想着随便找一个地方过日子。
却没想到,还没赶到老家,在路上碰上了匈奴胡兵。
那些胡兵见其美色惊人,就掳走献给了匈奴左贤王。
然后,蔡文姬悲惨的在草原上被腥膻胡人蹂躏十二载,还生了两个孩子。
……
十二年后,曹操偶尔回忆往昔,会想起曾经仰慕过的这位佳人,用金壁从匈奴那里换回了蔡文姬。
这一次的交易,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文姬归汉’的‘美好传说’。
大抵就是中原强大了,那些被胡人掠去受苦受难的女人,又会被救回来。
有点替曹操鼓吹的意思。
事情如果到这里,倒不能不说是一桩‘美谈’。
虽然蔡文姬有时会想起自家两个孩儿,毕竟是亲生的,但能回到故土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她这时候已经磨去了当年的棱角,习惯了逆来顺受。
但不知怎么想的,曹操竟然直接命令她嫁给了自家手下的一个董姓马官,不嫁还不行。
这是啥子意思?
苏辰开始是不明白的,但联系到这位董姓马官,因为养死了一匹马。曹操就下令斩杀对方……
他立刻就明白了。
“不愧是‘最爱人妻曹孟德’。”
蔡文姬闯入大宴之中,当着许多公卿名士叩头请罪,请求曹操饶过董姓马官一命,逼得曹操不得不收回成命。
回到家中,她悲愤之余写下两首《悲愤诗》,流传千古,后来就没有记载了。
苏辰看着眼前如同出水清莲一般的蔡琰蔡文姬,突然有些后悔,当日为何不顺手把曹操那百余人悉数斩杀掉。
那家伙实在太恶心了。
“堂下所跪何人,有何冤屈?”
苏辰元神一转,事情的来龙去脉早就了然于心,他心里其实也挺怜悯这小姑娘的,有心想要放过蔡邕。
不过,此时既然是公审诉苦,就得有一定规章,朝令而夕改,无原无故就变了章程,很是不好。
“民女蔡琰有冤。“
蔡文姬毫不怯场,深深的福了一福……比起卫仲道兄弟两人缩头不出,不敢为老师请命的举动,其风姿完全不同。
她语意铿锵的说道:“我家父亲深得董贼敬重,被除为重职高官,那也只是奉朝廷皇命而行……所谋诸策,大多都是教谕、民生范畴,并不涉及军事。既未贪腐,又未害民,何至于获罪斩首?民女以为,李将军此行不妥,有草菅人命之嫌!“
一听此言,众大臣全都暗暗抽了一口冷气。
如果是董卓坐在堂上的话,蔡琰此言大大犯上,很可能就会被乱乱棍打出,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就算是在场众位大员,以往办案之时,也不喜欢有人当面指责自己错误之处。
就算是错了,也会将错就错的。
所以说,此时的蔡琰行为虽然刚烈,实质上,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为救父亲她算是豁出去了。
卫伯儒、卫仲道更是在人群之中向后躲了躲,别说出言相帮,还生怕牵连到自己身上来。
围观百姓突然就静了下来。
大家来申冤诉苦,大多数是声讨董卓的。
没想到,还有大胆的家伙,矛头直指主审官,而且还为董卓派系官员张目。
没有开口大骂,还是看蔡琰颜值够高,形象够好。
否则,臭鸡蛋,土坷拦早就扔过去了,不砸她个满头包都算一件奇事。
“你们觉得呢?“
苏辰深深的看了蔡琰一眼,转头笑问道。
他很想弄明白,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对于从逆一事怎么看?
蔡邕生死事小,天下士人怎么想,才是最重要的。
王允若有所思的看了蔡琰一眼,首先开口道:“伯喈兄行差踏错,忠心以侍董贼,给天下士子做下错误榜样。如果他是无罪,那岂不是告诉天下士人,可以投奔反贼,反叛朝廷,不敬大汉。“
“果然不出所料,能用出连环计,把董卓阴死,王允十分阴险,大帽子扣得很好。“苏辰笑容未变,心中暗凛。
过些日子,他们应该知道了,自己其实跟董卓没有太大区别。
明面上尊奉大汉天子,实质上一人专权……
也不知这王老头会怎么来对付自己?
倒是期待得很。
王允话音刚刚落下,司徒杨彪就叹息一声道:“蔡中郎虽然德行有亏,迎奉豺狼,其人却未有大错,他强于经史,不谙人心,当有此祸。“
这一位倒是对蔡邕有些同情,拐弯抹角的说了一句好话,却也没有用力去求情,颇有些顺其自然的意思。
荀爽面无表情,起身一礼,轻言慢语道:“观其心,察其行,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我看伯喈兄虽然与董贼亲善,事实上并未犯下大错,也未出过害民毒计,与李儒等人大不相类,当可从轻发落。“
荀爽荀慈明,不愧有着“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颇有谦谦君子之风。
他平日里想必也不见得欣赏蔡邕,此时却是不肯落井下石,持中而论,并从中求了个情。
太尉黄琬本属三公之一,掌管兵事,在董卓掌权之时,他就是有名无实了。
后来因迁都事情触怒董卓,差点被斩。对于董氏集团文武官员,自然是深怀痛恨,此时出言道:“蔡伯喈心性鲁直,记小利忘大义,虽然未做恶事,影响却也大坏,依我看来,此事依李将军一言可决。“
好吧,这就是个和稀泥的,看不出苏辰心里所想,干脆中立。
众人侃侃而谈,总的来说,还是对蔡邕很不利的。
尤其是王允等一批人,说得正义凛然,令围观百姓阵阵喝彩。
蔡琰听得却是面色惨白,浑身无力。
如果是引经据典,辩论文章,她倒也不惧怕任何一人。但此时此刻,明显不是辩理,而是人心所向。
虽然也有大臣认为自家父亲情有可原,但总的来说,在董卓刚刚害死数十万百姓,火烧洛阳之后。跟他在一块的人,就算没干坏事,也洗不干净了。
她悲从中来,泪如雨下,再不强逞口舌,只是跪地叩首,泣道:“请将军念在老父年迈,保他一个全尸,以全士人脸面。“
“嘭嘭嘭……“
小姑娘死死咬着嘴唇,倔强叩头,四周喊打喊杀的声音渐渐就低弱了下去。
苏辰笑了起来。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先是以理服人,看看不行,立刻转向变成以情动人。不愧是才女,脑子转得就是快。“
试问天下,如此娇弱美艳的弱小女子,叩得额头流血,悲声泣告的情况下,又有几个男人会不动心,不网开一面?
“停,我几时曾说过,一定要处死蔡伯喈了?“
“啊?“
众人大惊。
蔡琰却是大喜,抬起头来泪眼朦胧的呆呆望着苏辰,不知他是什么意思。
“你弹个琴来听听吧……昭姬博闻强记,精擅音乐的名头,我在东海边远之地也是如雷贯耳。若是琴音尚能入心悦耳,就免你父亲识人不明之罪,让他继续为官也不是不可以。“
“啊!“
四周一片喧哗,众大臣默默无语,低头不再说话。
这意思太明白了,简直没眼看。
无非就是看中了人家女儿美色,爱屋及乌,然后饶恕其父亲。
果然是一言而决,完全不顾脸面了。
卫仲道在一旁张大嘴巴,啊啊连声,眼睛都红了,却还是不敢出头。
四周百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