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感谢干罗佳打赏1000起点币~~(未完待续。。)

964 各展奇谋(上)

    计议已定,众人散去,李世民早在府中备下茶水。

    他习惯于煮茶之时加入一点牛奶,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也能强健体魄。

    空气中水汽蒸腾,有着淡淡的奶香。

    刘文静、长孙无忌两人却是留了下来。除了他两人,还多了一人,就是李世民的妹夫柴绍。

    这也是一个没有退路的家伙,平日里对李世民忠心耿耿……

    虽然商讨好了用兵大略,但具体细节却得仔细考量。

    如何派心腹出马,隐秘操作?决不能露了风声。

    更要他们出去做好麾下众将的思想工作,不能暗中使绊子,这一点倒是好办。

    李世民平日里的威望足够,值此重要关头,没要各将领主动行事,只是间接配合,想必也不是问题。

    北边胡骑会不会入关的事情,李世民并不怎么忧心,他知道,只要自己的精锐兵马撤出各处要道,表明态度,刘黑闼等势力肯定会立刻发动,四十万狼骑顷刻南下。

    而且,有一点别人不知道的是,李家曾跟突厥互通有无,交易盐、铁、战马等物,在启民可汗之时就有着些许交情,关系算是不错。

    只要这边暗示一声,颉利可汗入关骑兵自然不会蠢到攻击己方,而是会径直攻城掠地,奔向江南膏腴之地,正好跟吴王势力生死拼杀。

    到得他们拼个你死我活、死伤惨重的时候,天策府二十万大军径直插入,有望一网打尽……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极为精妙的计谋,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怎么就想不到呢?”

    “不对,他们不是想不明白,而是不想背上千古骂名……“

    ”其心可诛啊,其心可诛,竟然陷主于不义,这些臣子……想得倒是挺美!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卖给谁不是卖,就算我李家败亡,他们也仍然可以凭借才学武艺投靠新朝……可是,他们能降,我不能降啊。”

    李世民暗暗咬牙,把这口气又吞了下去,天下未定,还得需要这些人才。

    他当然不会考虑杜如晦他们的意见,一个胸怀大志、有望天下的王者,无论怎么降都是一种耻辱,那会生不如死。

    至于突厥胡骑入侵会不会伤害到黎民百姓?会不会有许多人家破人亡?李世民只是在心里稍一转念就已放开,要谋得千秋功业,万事太平,怎么可能不流血就做到的,以后再加以补偿就是了。

    想明白了计略得失,李世民放下心来。

    他更担心的其实还是那夜袭宫廷的苏慕秋,还有他手中庞大的武力。

    这人不除,总如利刀悬于头顶,让人不得心安。

    “无双剑的事情,要怎么做才能确保功成?”

    战略既定,当然要步步为营,此时准备得充分一点,到时候成功的希望也就更大一点。

    “相传无双剑其人行事,最喜剑走偏锋……如果突厥南侵,他迫于形势,或者为了减少麾下势力损失,肯定会大肆派人刺杀敌方主将,甚至依仗武力,亲身领军攻袭颉利可汗金帐。”

    柴绍插言道。

    这人心思细腻,惯会揣摸人心,此时说来倒是很有道理。

    “他会如此大胆?”

    李世民想着要伏击对方,心中却是一动。

    他想起当日在洛阳城,苏辰一剑出手,威压四方的情景,不由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事情,他果然是做得出来……他行事从不迂回曲折,总喜欢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最复杂的事情……既然可以亲身夜袭长安城,当然也会突袭颉利,他此时已坐稳天下第一,自忖武功了得,应该不会畏惧于风险。”

    想到这里,李世民面色松缓,眼中闪过几丝笑意,似乎是想到了那位大敌兵败身死的场景。

    突然,他的脑海里又闪过一道剑光,想起李元霸和李靖毫无还手之力,被对方杀死在洛阳的情景,心脏又是一阵抽痛,问道:“武尊毕玄和高句丽奕剑大师傅采林两人联手的话,能否敌得过他呢?”

    “哈哈……殿下多虑了,尝闻天下三大宗师尽在伯仲之间,各有拿手本领,宁道奇强在自然之道,深谙天人化生之理,续战力超强,攻击力却是稍稍差了一点;突厥武尊却不一样,这人从战乱中崛起,又扫平不臣,一生经千余战,炎阳**攻击无敌,短时间交锋,就算是宁道奇也要落在下风的。”

    这些消息不是什么隐秘,天下人尽能知晓,刘文静常常代表李阀出塞,走南闯北,更是一清二楚。

    他捻着颔下黑须得意又道:“还有奕剑大师傅采林。此人不常出手,在三大宗师之中或许名声最小,但如果换个场合,却是最为难缠……“

    ”他的奕剑之术、九玄**,玄之又玄,莫可名状,能让人如坠天罗,不得解脱。有他跟毕玄二人联手,一人攻击,一人束缚计算,就算是无双剑再怎么厉害?也难有丁点胜算。”

    长孙无忌也是笑了起来:“就是如此!而且,当苏慕秋领兵深入突厥王帐,直闯金狼骑军阵之时,那时万军齐动,反扑之时又碰到两位大宗师,其下场可想而知。”

    “他即算是天下第一,也不过是大宗师而已,同一境界之下,双拳难敌四手,人力难以回天。”

    柴绍也补了一句。

    听了几人分析,李世民大喜道:“有诸位在,何愁大事不成。如今当务之急是派兵围住洛阳,牵绊住吴军主力,徐子陵一人绝对撑不下来。如果不出意外,姓苏的仍会派出宁道奇协助防守,这就去了一个大宗师。”

    “江南后方势力,也得派大兵前去袭扰,务必把石之轩引回江都。场面铺大了,可是得守住,没有大宗师坐镇,苏慕秋不会放心的;而宋缺嘛,他世居岭南,最是重视汉统仇视胡人,当突厥来袭,当会亲领大兵,挥军杀敌。有宋缺的岭南兵马,跟没宋缺的岭南兵马,战力完全不同,所以,他也不会留在苏慕秋的身边。”

    李世民寥寥数语,就把苏辰手下几位大宗师去向说了个清楚,对天下人心了若指掌,不愧为王霸之主。

    “去安排吧,此事得隐密进行,不可走漏了风声。”

    “是,殿下。”

    几人领命行事,一一离去。

    李世民面沉如铁,眼中闪过寒光。

    “制住了父皇等人,就想让我不战而降吗?也未免太天真了……只要事后我力挽狂澜,驱除胡骑,一统天下,到时候,谁敢说我半个不字?”

    ………………………………………………………………

    感谢强悍现在打赏500起点币~~(未完待续。。)

965 各展奇谋(下)

    长生殿,金龙椅上。

    苏辰单手支颐,神飞天外,对底下众位大臣的吵吵嚷嚷似乎听在耳中,又似乎听而不闻。

    殿内弥漫着一股不安气息。

    “陛下,此事不问可知,乃是李世民勾结突厥,侵犯江南,此诚不可饶恕,老臣建议立即发兵攻伐此贼,‘攘外必先安内’,先败伪唐大军,方可全心应对胡人……”

    一个面色清癯,颏下留着五柳长须的老臣走了出来,躬身为礼,激昂奏道。

    此人站在殿内两列臣子的右边第二位,看起来斯文清瘦、书香满腹,实际上却是一个武将。

    站在第一位的,当然就是寇仲了。

    他此时正很有兴趣的听着殿内群臣吵嚷,听着听着,就觉得谁都有道理,不由同情的看了王座上的苏辰一眼。

    “心疼师父三秒!”

    寇仲不为人注意的抿嘴偷笑。

    这些人各有私心啊,所持政治主张无不代表着自身利益,但是,看起来却很象是一心为公,让人看不清明。

    就如这位发言的老臣,就是隋室老将裴仁基。

    大业十三年,杨广赴江都时,他曾奉命镇压占领洛口的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被迫投降李密。

    李密攻伐洛阳之时,因一意孤行,败了一场,对隋室老将也不太看重,令其断后,结果致使裴仁基洛阳军俘虏,因他将才难得,王世充没有杀害,反而留在手下应用,假代王旨意封为礼部尚书。

    苏辰杀了王世充之后,这人却是第一批靠拢的臣子。

    他身份够高,势力不小,而苏辰手下正缺文臣武将,也不惧人反叛,就好言安抚,高官厚禄,在徐子陵麾下效命。

    洛阳守城时,裴仁基倒是跟李世民天策府军马狠狠打了几仗,却是不落下风。

    最重要的是,他的儿子裴行俨也是一员难得的勐将,如今已是洛阳徐子陵手下第一将领,声望很高。

    因此,裴仁基此次被苏辰调来长安,协助都城防御事,是为了彻底清除李渊在军中的影响力。

    裴仁基的想法很好理解,他在洛阳时,被李世民手下尉迟敬德军马突袭后军,很是死了一些裴家后辈,甚至自家小儿子也死在军中,因此对李世民深恨不已,哪里愿意见到那家伙躲在一旁隔岸观火?

    “突厥打不打暂时不重要,毕竟是马背上长大的野兽,并不会开府建制,牧养黎民,他们就象强盗一般,杀了抢了就会跑掉,终究不会对大吴天下有着什么威胁,反而是秦王李世民的天策府,潜力巨大,这是足以改朝换代的力量。

    一战夺取长安,破了李世民的根基,也斩断了锁住他的缰绳。

    毫无顾忌的李世民能发挥多大的破坏力?裴仁基最是理解。

    吴军一旦跟四十万胡骑苦战,必会迁延日久,让李家二子逐渐壮大,到时候事情很可能会再起变化。

    所以,无论从公还是从私,他都想要先行破了那股天策军,斩杀李世民。

    ……

    “陛下不可啊!”

    一个白胡须老头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满脸正气、声嘶力竭的喊道。

    “突厥狼骑破坏力量惊人,若是不加理会,只顾攻伐李世民的天策军,必会令江南江北生灵涂炭……百姓何辜,受此大难?老臣以为,如果无人拦阻那些胡骑,不但天下残破,生民泣血,恐将重演永嘉旧事,到时悔之晚矣……”

    所谓永嘉旧事,他指的是五胡乱华……

    苏辰芯片记录了许多史资料,虽然不求甚解,对这件事印象却是十分深刻,每当思及也是怒愤难平。

    当时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外族入侵,汉人十室九空,被胡贼随意残虐杀害,不如鸡犬,这是十分悲惨的一段往事,史称“中原陆沉”、又叫“中原沦陷”。

    这老头名叫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是隋朝老臣。任枞阳太守、辰州剌史、武威太守、金紫光禄大夫、民部尚书、东都留守等职,为官清廉谨慎,不纳贿赂,治军严格,因平叛有功,曾封爵建安侯。

    自天下大乱之后,樊子盖就对隋朝绝望,挂印归家后不问世事。

    苏辰在江南所行仁政被他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感叹着天下终逢明主。

    又加上石之轩的另一身份裴矩盛情相邀,他心动之下,不顾七十余岁高龄,毅然出仕吴朝。

    平日里,他尽心尽力为新朝谋划,做事手法圆熟老辣,对苏辰辖下内政帮助极大。

    樊子盖听得裴仁基上奏放任突厥兵马胡来,他哪里还能忍得住,差点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当即老泪纵横,苦劝不已。

    从隋室走过来的老人,总是看遍了这些年的生民疾苦,对君王的一意孤行那是深有顾忌,更何况这人生性耿直,心有所思立刻谏言,生恐苏辰一时煳涂,被裴仁基说动了。

    樊子盖一边说着还一边恶狠狠的死瞪着裴仁基,看对方的眼神如同要吃人。

    所有大臣都看明白了他心中所想:“百姓何辜,奸贼如此心狠,出此绝户计……”

    如果不是在金殿上,苏辰都怀疑这老头会冲上去厮打。

    这两人一发言,长生殿中登时乱成了一锅粥,各有数位十数位文臣武将随声附和。

    有赞同裴仁基的,也有附和樊子盖的。

    寇仲看得目瞪口呆,只觉得这些人出发点虽然不同,却也不是无理取闹。

    自投靠新兴的大吴朝以来,因为新朝尚未一统,有心的无心的总想混个从龙之功,行事也算是克己奉公,勤于王事。

    这时候若能表现出才干忠诚,简在帝心,以后必可福泽家族,富贵延绵。

    所以,此时争论国事,为君分忧,大多数人出自真心,故而情真意切,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算是寇仲,也完全听不出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理?

    ”怎么选择,才能对大吴最是有利?“

    苏辰挠了挠鼻子,听两伙人争得面红耳赤,还有一伙人站在中间不停劝架,这是中间派,长生殿中如同菜市场一般,心知这才是朝堂真相。

    世人说及明君,总会谈到君王善于讷谏,从善于流,亲君子远小人等等。

    其根源自然是因为,无论是哪一件事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做法,就有着不同的结果。

    有些时候看起来是坏事,实际上得到的结果反而是好事,反之亦然。

    毕竟,谁都不知道后事发展,不知道如何做才能尽善尽美。

    这时候就需要多方考量,权衡利弊了。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能当上大臣的多是一些智谋高深、见识广博之辈,让这些人群策群力,得出最好的结论,君王再优中选优,自然就是明君。

    至于那些一意孤行,只顾自己下令,从不理会臣下所言的君主,当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因为他也只不过是一张嘴巴而已,能下令让人不敢反抗,却挡不住别人腹诽,甚至在背地里大肆谈论、诋毁。

    以一人之口去抵挡天下悠悠众口,下场可想而知,这就是昏君了。

    苏辰如今坐在这个位置,就渐渐的体会到了这种“君王的苦恼”,自己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昏君。

    他当然明白,以效率的方式来看待问题的话,此时最快鼎定中原的做法当不是先打突厥,而是先以孝义之辩,去斥责李世民,把他声望打压下来,再用雷霆之势把这位“未来的唐太宗”干掉,就如后世某人来一个‘攘外必先安内’。

    等到再无内患,就可集合中原所有实力,令行禁止,跟突厥来一场决定国运的会战。

    杀戳胡骑,追亡逐北,犁庭扫穴,报得生民血仇,到时自可获得万民称颂,是为明君。

    但人心可欺,天心难欺,苏辰竟然发现,这种事半功倍的做法,他此事已经不能选择。

    ”明明可以挡住突厥人,至少可以救得数千万黎民百姓免于苦海,却去为了所谓的王图霸业而装做不知,别人会怎么看?又怎么能过得了内心这一关?“

    得与失,有时候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

    ………………………………………………………………

    感谢书友20170223224543552打赏500起点币~~(未完待续。。)

966 无法无天(上)

    “还是因为实力不够啊,如果能朝夕之间就灭掉李世民,又哪来的左右为难……我终究没有枭雄之心,见不得胡骑肆虐的种种惨状。”

    苏辰暗暗叹息一声,已是有了决定,就算是给了李世民发展壮大机会,给吴朝平添许多波折,也必须先行应对胡骑,事关民心,事关气运,却是含煳不得。

    “我明明心里也是这样想,但为何还是如此不爽呢?这些臣子用道德的名义绑架君王行事,如此行径,着实令人难受。难怪史上忠臣一定命不长久,原来根源在这。”

    他敢肯定,只要自己认同裴仁基所言,不去理会突厥骑兵入侵,而是先行对付李世民,行【安内】之实,殿上虽然不会有着什么阻碍,但暗地里却会有着一股海潮般的力量,自发的把自己的名声搞得奇臭无比。

    正当他坐直身体,准备开口,突然心里一动。

    “不对,也不能一口应承樊子盖等人所请,答应得太快的话,就表露出了某些倾向,那些本就心存疑虑的文臣武将,都会觉得君王心善,尽做傻事,看不到多少胜利把握,从而平生事端……甚至有可能会暗地里跟李世民相通,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留中不决,既不让樊子盖这些心念黎民的忠贞之士寒心,也让那些为搏取功名想要从龙的投机分子以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样,就算明日我再做出决定,先行打击胡骑,如裴仁基等人心里仍会有着念想,认为这样的人才能真正走到最后……”

    “咳……”

    苏辰轻咳一声,待到长生殿内安静下来,才貌似为难的说道:“此事重大,朕得好好想想,今日暂且搁置,明日再议……”

    当下使了个眼色,就有太监高喊退朝。

    苏辰急急散朝,还有着一个原因,就是芯片突然动了一下,似乎有着异变发生。

    这事关系到他的根本,此时已没有心思玩朝堂奏对把戏了,得回去好好研究。

    ……

    回到寝宫,苏辰挥退左右,细细体味芯片的变化。

    那一道宛如长河浪涌的金色气运河流,此时已经慢慢变得细小,最后如潺潺溪水,注入叶片。

    因为分化气运分身而损耗掉的第四个叶片已经重新长了出来,第五个叶片只是长了小半片就没了动静。

    玉色花骨朵还是那么泛着莹光,没有开放的迹象。

    到了此时,气运基本不再怎么增长。

    每日收集的气运,甚至还比不上五岳世界传来的气运流,可以看做已经停止。

    “按道理说,打下长安,推翻唐皇李渊,立大吴皇朝,应该不止这么一点气运,这还比不上当时洛阳一战的收获呢?”

    苏辰仔细看来,就发现不对了……

    当初打下洛阳,收宁道奇,杀四大圣僧、折服慈航静斋,声望传播天下之后,他立刻增长了庞大气运,长出了三片叶子。而打下长安,推翻李唐,只长了区区一片叶子。

    “这是为什么呢?”

    “两次事件,还是有着一些不同的。”苏辰眉头展开,似乎想通了一些东西。

    占下洛阳,是走出了从南统北扎实根基极其重要的一步,从那之后,只要广积粮,缓称王,就可以洛阳为跳板,进可窥视中原,退可割据一方,所以能够称王,牧养一方。

    而此次占据长安,乃是兵行险着,虽然打下了唐皇朝的政治中心,但在天下人眼中,大唐根本还在。

    尤其是在天地意志眼中,李渊等人本就不是真命天子,长安朝庭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真正的实力全在李世民那里。

    只要李世民的势力犹在,大唐这份气运自己是得不到多少的。

    气运之所以停滞不前,也是因为突厥入侵,李世民虎视在侧,前途未卜。

    如果胜了,自然是气数大涨,有着质的突破。

    如果败了,那很可能就会气数削减,想维持先前的局面都不可行。

    说不定还会有着反噬,气运掉光……

    那时才是真的有很大。麻烦。

    这一点,也能看出,此时自己仍然有着失败可能。

    突厥入侵这一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打,或许还有着生命危险。

    以至于这方天地仍然认为李世民有着一统天下的很大可能,不再看好自己,气运也就没有多少进帐了。

    天心大部分时候代表着民心,既然天心如此,百姓看法可想而知。

    “这事,还真的需要慎重了,不知李世民和突厥人到底准备了什么样的阵仗来对付我?”

    苏辰心里警惕了一些。

    分析了眼前形势,他越发明白了,先前在大殿之中的争执,在自己这里其实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气运的增减也告诉他,这一仗,任何取巧的行为其实都不可行。

    必须堂堂正正把敌人全部摧毁,并尽最大可能保存中原大地的原气,如此方能获得最多气运。

    若是收获一个残破的江山,最后的结果或许会让自己很失望。

    ……

    当然,在长生殿中芯片的异动并不是气运的大小变化,而是差点被苏辰忘掉的左云天的灵魂烙印。

    在时空通道之中,曾经对苏辰进行夺舍的这片小小灵魂烙印,本就被苏辰用芯片直接保存镇压在最深处,作为穿越时空的坐标引子。

    这份烙印一直以来沉寂若死,苏辰也没想过要彻底清除,此时却不知为何动弹起来。

    “微微散着金光……并非他自主发动,这金光有着悲悯、慈祥、兼济众生的一种博大,气数竟然旺盛了起来,有了一丝生机……”

    “而且,这份烙印多了一种微弱的反抗力,想要脱离飞走,对了,这份气数并非此方世界的东西,难道在那个世界之中,左云天躺在床上,还能干出什么大涨气运大增功德的事情来?”

    苏辰有些疑惑,又加大了一些镇压力度。

    对于这个意图夺舍自己的左云天,苏辰可没有半分怜悯。

    无论是什么原因,这人重获生机,他都不可能放手。

    一个随随便便就能见到四阶高手的世界有多么难得,他此时无比清楚。

    这就代表着那个世界存世力量层次很高。

    不会象现代社会、五岳社会,或者是大唐世界一样,到了某一个境界就上升无路。

    只能无目的破碎虚空,去茫茫时空之中搏一个未知前程……

    那也太过凶险了。

    在那种能容纳更高境界的世界之中,自己才可以获得更大进步,也能知道五阶怎么突破,甚至知道其上的六阶七阶究竟是什么模样?

    练到哪一步方可长生久视,达到不朽。

    可怜苏辰如今只是冥冥中知道自己下一步的目标,让芯片中这七片叶子全都长出来,花朵盛开,就可能会五气归元,成就元神……

    具体修练进程,他已是一无所知。

    所见过的所有道家秘籍和神功秘典,最高也只描述到了破碎虚空这一步,也就是他现在的阳神阶段。

    甚至两个阴神阶段拼死搏杀也能极其巧合的破虚离开。

    这么说来,他已经走到了此世巅峰,已经没人能指导他的前路。

    “这就是另类的【无法无天】吧!”

    “没有法,就无从问鼎天道!”

    修行之道,法财侣地,连修的什么法都不明白,也没有对自己能起到帮助的道侣,此时再有财有地又能如何?

    无非跟某些前辈一样,躲在深山苦熬岁月,直至久远生命的尽头。

    或者说尽情享受这繁华盛世,活出一个精彩灿烂?

    …………………………………………

    感谢5555555565打赏1000起点币~~谢谢支持。

    每当一个世界要收尾开新剧情的时候,小鱼总会抓掉许多头发,嗯,主要是想要尽量精彩,不显得那般生硬,加油~~(未完待续。。)

967 无法无天(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就算是再有雄心壮志的豪杰勐士,也会慨叹生命人生苦短,有许多事来不及做,有许多生活来不及享受。

    尤其是那些经半生,打下锦绣一般的如画江山,临了却发现自己没多少年好活。

    这种苦,是一种恒久的痛,总是不得不慨叹一声:“我还想再活五百年!”

    所以,荣华富贵、权势金钱可以有,但却不是必须。

    有着当然能够活得更好,更精彩。

    没有,也不是活不下去。

    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看得更高一点。

    相对于在茫茫星河之上,静观星球变迁无上大能来说,这些繁华盛景,也只不过是总被雨打风吹去的一场昨日风流。

    …………

    自然界有一种昆虫名蜉蝣,它一生之中破卵成虫,长出翅膀到最后老化死去,只是短短一天时间,俗称朝生暮死……

    在那些恒久的生命眼中,凡人的生命何尝不是如这种蜉蝣一样,短暂得还没来得及回头看看,已经成了过往。

    苏辰虽然还没到这种感今念昔,叹年华逝水的年龄,但一颗想要求得长生永驻的心思,却是一般无二。

    这是刻在整个人类骨子里的渴望。

    普通人的一生,为了衣食,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等到衣食足,知荣辱,羡繁华,再然后,就是慕长生了。

    到了他这一步,面对任何一个有望进化长生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眼光已然悄无声息的看向云天高处,又怎么可能把王朝争霸当做毕生追求。

    这一点上他跟李世民有着本质不同。

    在李世民心中,争得天下,登上至高之位,打造盛世就是一生理想,但在苏辰眼里,这些只是他路途上的一处风景……

    成亦可喜,败亦欢欣。

    既是如此,那就求个痛痛快快,干脆利落。

    反正,能做的都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没必要让自己心里存在遗憾。

    突厥,必须打。

    而且,还应该在刚刚入关不久,就迎头痛击。

    不能让那些骑在马背上的强盗深入到江南腹地,造成中原莫大损失。

    ………………

    辰光二年冬。

    北风初起,未雪,初寒。

    突厥颉利可汗联合突利以及大小部落共二十八万余骑,号称四十万骑兵。

    悍然入关。

    李世民麾下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本来一直守御边城,却不知为何,弃关而去。

    从泾水到渭水,连一支大唐军队也见不到,全都拉到了渭水南岸。

    他美其名曰,是为父报仇,要攻伐洛阳。

    ………………

    “这也做得太不要脸了吧,如此心思,昭然若揭,他就不怕事后别人戳嵴梁骨吗?”

    苏辰站在小山坡顶峰,望着远处旌旗招展,冷笑一声道。

    对李世民的行为,他有些恼怒,又有些不齿,这类天下英雄的行事手法,不论在何等年代,总是会惊人的相似。

    那就是不择手段。

    再看看突厥骑兵的庞大阵容,苏辰就知道,突厥人这次可是动了老本了。

    很可能颉利也知道,这一次出兵,就是最好的时机,也是最后的时机。

    错过此次,等到中原一统,无论是苏辰胜,还是李世民笑到最后,都不会是容易对付。

    从如今就可看得出来,这两人文治武功俱皆不凡,经过一些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到时候突厥将要面对的就是浩如烟海的汉人。

    中原一定,草原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