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赏;以下为军令:一、冬天来临前剿灭契丹老巢,契丹和奚男子一律杀绝,不留后患,妇孺待河北战事结束,可送至河东安置,李怀节人头务必送至京城;二、冬天将至,大军可在渤海休整一冬,明年春天进攻安禄山……’

李抱真心中十分感慨,李庆安行事非同凡人,战果尚未报去,封赏便至,可见李庆安对他们的信任,对大军北征的坚定信心。

他立刻令道:“让赵将军速来见我!”

片刻,赵崇节跑来过来,笑道:“将军找我何事?”

李抱真将信递给他,“这是上将军的信,你看看吧!”

赵崇节一怔,他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眼中顿时激动万分,他立刻道:“末将愿领兵进剿松漠、饶乐。”

李抱真笑道:“我也是这个意思,现在初降雪,时间紧迫,你可率一万骑兵火速西去,进剿契丹和奚的老巢。”

“遵令!”

赵崇节立刻去领兵了,这时,李抱真将李庆安的封赏遍告驻军,顿时三军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

显德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敦化,九月中旬相当于后世的十月底和十一月初了,北方开始降温,冷空气入侵,今年的第一场雪要比前几年提前,一夜北风来,山川尽裹素。

上京城依山而建,要比中京城建得坚固高大,再加上全城军民拼死防守,使契丹军在短时间内难以攻下,而涑沫江战役的失利和粮草断绝,更让契丹军士气遭到重挫,进攻上京的烈度也大大降低了。

唐军突至,使战局发生了逆转,李怀节也意识到他们的危机将至,现在只能在最短的时间撤回松漠,他们才能得以幸存,既然唐朝大军已到,他们攻克渤海的梦想便破灭了。

此时李怀节的手中还有六万余大军,其中契丹军四万余和燕军两万,这也是他最后的一支力量了,他无论如何,要保住这支军队。

契丹大军撤出上京,进入忽汗海中的湖州城整顿军马,忽汗海也就是今天的镜泊湖,湖州城是一座雄堡,建造在忽汗海中部的西岸山顶,周长约四里,这里主要是驻军和一些渔民,但契丹人的到来使这些驻军和渔民早已撤进了上京城,整个湖州城就是一座空城。

尽管契丹军粮草断绝,形势十分危机,但李怀节依然要驻留湖州城一两天,名义上是整顿军马,实际上他要趁机吞并燕军。

如果能把燕军吞没,那他的损失并不大,而只是奚军和燕军全军覆没了。

燕军的主将是安禄山的三子安庆和,副将是张忠志,但张忠志已经在涑沫江一战中阵亡,安庆和便失去了一个依靠者,安庆和今年只有二十五六岁,是安禄山的小儿子,最得安禄山疼爱,再加上他从小体质偏弱,因此没有学武,而走上了从文之路,这也是安禄山的想法,他的二儿子安庆绪已经武能安邦,他就需要一个文能定国的小儿子,因此给他起名为‘庆和’也是有让他从文的意思,从请河北大儒教他学问。

安庆和经纶满腹,却无带兵之才,这次他为主将北征,其实安禄山也只想让他为监军,实际上的军队调动指挥都在张忠志手中,但张忠志的阵亡却一下子将安庆和推到了束手无策的境地,基本上他对李怀节的命令是言听计从。

安庆和此时正在房间内不安地来回踱步,撤军是好事,但他怎么样才能把军队平安带回营州,令他忧心忡忡。

“少帅,好像下雪了!”一名亲兵在门口道。

安庆和一惊,连忙走出房门,只见天空飘飘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今年下雪好像偏早啊!”

安庆和十分惊讶,心中顿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如果大雪封路,他们还能走得出去吗?

这时一名骑士奔来,马蹄急促,在安庆和门前停住了战马,“少将军,大帅请你去商议紧急军情!”

“有什么事吗?”

“天降大雪,大帅说计划有变,请少将军赶快过去。”

安庆和不敢迟疑,他连忙带着几名亲兵骑马向李怀节的大营而去,李怀节的大营位于湖州城中间,周围被百十顶小帐包围,由于城池不大,军队都驻扎在城外,只有李怀节、李延宠和安庆和住在城内。

安庆和骑马奔至大营前,翻身下了马,正好遇到前来开会的李延宠,“少将军,天气反常啊!怎么提前下雪了?”李延宠呵呵笑道。

“是啊!真是奇怪,提前下雪了。”

安庆和迎合两句,心中却冷笑,“你们杀人如麻,能不天怨人怒吗?这就叫天谴!”

心中暗骂,但脸上却带着笑容,两人一起走进了大帐,一进大帐,两人都愣住了,李怀节并不在帐中,这时,忽然听见一声摔碎瓷碗的声音,‘当啷!’,安庆和没有反应过来,但李延宠却脸色大变,“不好!”他大吼一声,拔剑向帐外冲去。

但已经晚了,数百契丹大汉手执利斧冲了进来,他们乱斧齐下,将李延宠和安庆和砍为肉泥,与此同时,他们两人的随从也一并被杀。

李怀节立刻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在这次会议上他得到了燕军军官和奚人军官的效忠,正式将两万燕军和四千余奚军吞并,编为契丹部落军,但就在这时,他忽然接到了消息,近十万唐军已经将他们的出路团团包围了。

黄昏时分,雪越下越大,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袭来了,一霎时,周围的一切完全消失于混沌和微黄的云雾中,云雾中穿来穿去飞舞着白色的雪片,昏暗的天空和雪海打成一片,天地渐渐融为一体……

契丹军在暴雪中开始突围了,漫天飞舞的雪片中夹杂着的密密麻麻的箭矢,契丹军的一次次突围都死伤惨重,一夜之间,契丹军六次突围,死伤一万余人,依然闯不过唐军的箭矢。

契丹军被迫无奈,只得暂时退回湖州城,等待下一次突围的机会。

第六百九十二章 渤海计划

北方突来的暴风雪席卷了整个东北地区,一直到三天后,暴风雪才渐渐平息了,太阳出来,天地间已是白雪皑皑的世界,大小河流也封冻了。

契丹松漠州境内的饶乐河其实就是辽河的上游,契丹的牙帐已经搬到了饶乐河畔,男人们已经进入渤海国打仗去了,牙帐周围只剩下二十余万老弱妇孺。

契丹实行部落联盟制度,由八部组成,被契丹三大氏族中的遥辇氏统治,李怀节便是联盟大酋长,他的契丹名叫迪辇俎里,自称为阻午可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是契丹人名义上的首领,而契丹大权实际上被契丹人的长老会头领涅里所控制,直到几年前涅里去世,李怀节才大权独揽。

这时是契丹的全盛时期,有人口六十余万人,带甲士兵近二十万,但契丹因连年对唐战争而元气大伤,尤其在天宝十一年,契丹被安禄山大败,契丹和奚人过半的子女都被安禄山所掳,使契丹人口锐减、实力大损,八部只剩下五部,若不是安禄山被史思明击败,那最后是契丹人被安禄山吞并,而不是契丹人吞并了安禄山军。

正是因为契丹实力遭遇了巨大的损失,李怀节才决定联合奚、燕进攻渤海,企图从渤海国获得人口和资源。

攻占渤海一直便是契丹人的战略大计,一直到百年后的耶律阿保机才最终灭亡了渤海国,实现了祖先的夙愿。

但历史却因一个李庆安的出现而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唐军利用海运方式将十万大军送到了渤海国,也成为契丹人的噩梦,当契丹的军队深陷渤海国时,一支由一万骑兵组成的唐军却开始横扫契丹和奚人各部,这是契丹在六年前遭遇安禄山大败后的又一次浩劫,但这一次却是灭顶之灾。

当然饶乐河畔的契丹人并不是所有契丹人,契丹人还有零零散散十几万人分布在各地,这里只是牙帐所在,这二十几万人是契丹最主要的几个部落,青壮男子都去渤海打仗了,只留下老弱妇孺和很多汉人奴隶。

汉人奴隶主要以妇女为主,她们都是安禄山叛乱中被契丹人从河北各州县掳掠来的汉族女人,契丹人和奚人一样,他们对汉族女人有着强烈的欲望,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而是一种人口繁衍的急迫需求,这种人口繁衍需求一直延续数百年,当回纥衰败,而契丹占领土地日益扩大,但他们人口繁衍却跟不上时,这种需求就更加强烈,渐渐形成了一种兽性文化,也被后来的女真人继承,才会有两宋时期汉族女子的悲惨遭遇。

饶乐河畔的契丹营帐中便有五六万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她们是奴隶,并不被计算人口,白天承担着最繁重的劳动,夜里惨遭主人,过着非人的生活。

大雪初停,契丹老人和妇孺纷纷走出营帐,感受着第一场冬雪的快乐,一群群契丹孩童在雪地中打滚、摔跤、大雪仗,笑声传遍了雪原,而汉人女奴们则去牛羊帐篷中清扫羊粪牛屎,并要喂草挤奶,在雪原中看不见她们的身影。

就在这时,一条长长的黑线出现在了远方的丘陵之上,这是赵崇节率领的一万唐军杀到了,很快有契丹人发现了他们,他们开始惊慌失措,向大营奔逃,赵崇节冷冷地望着前方延绵十几里的契丹营帐,他毅然下达了命令,“只留妇孺,男子一概杀死!”

铺天盖地的唐军骑兵呼啸着冲下了山岗,俨如雪崩一般,向契丹营席卷而去,唐军士兵挥舞着战刀,他们眼中充满了杀戮和欲望和掠夺的兴奋,数百名奔跑缓慢的契丹老人被唐军追上杀死,瞬间,铺天盖地的唐军骑兵群便冲进了契丹营帐之中……

两个多时辰后,杀戮才渐渐停止了,战争的残酷便在一刻显示出来了,当契丹士兵在渤海国大肆屠杀平民和妇女时,他们的家人也同样难逃厄运,当唐军恢复军纪时,已有数以万计的留守男子被杀,很多已经能上马奔驰的契丹少年也难逃一死,只留下十几万妇女和儿童。

而沦为女奴的汉族女子也被解放了,她们的屈辱和愤怒在这一刻爆发,但契丹男人被杀,她们无以发泄心中的痛苦时,她们的怒火便转到一样欺凌她们的契丹老人和儿童身上。

当被欺凌的女人一旦被准许复仇时,她们所爆发出的仇恨和残酷让人难以置信,很多契丹老人和儿童被她们合力杀死,她们占据了主人的家产,剥去女主人的衣服,用一切可以想到的方式羞辱她们,把她们献给唐军士兵,让她们也饱偿被凌辱的滋味,契丹营帐内一片哭声。

最后赵崇节下令唐军恢复军纪,不再凌虐契丹人,开始掩埋尸体,士兵们在掩埋尸体集中归营,各自休整,五百宪兵队开始集中清点契丹妇孺人数,清点牛羊财物,一直到黄昏时分,清点才终于结束。

李怀节的金丝大帐中,赵崇节正在听取行军司马的汇报。

“禀报将军,我们俘获契丹妇孺一共十七万三千人,其中女人十三万两千,孩童四万一千人,牛羊大约有八十万头,马匹有近二十万匹,另外被掳掠来的河北各州县妇女共计二万五千人,她们大部分都很安静,但一部分人情绪颇不稳定,很多女人吵吵嚷嚷要回家,请问将军,我们该如何处置?”

赵崇节沉思了片刻,便道:“把吵嚷得最凶的女人集中起来,我要给她们训话。”

一个时辰后,一千多名女人被集中在大帐前面,她们都已经穿上了羔羊皮大衣,穿着暖和的皮靴,头上戴着厚厚的羊皮尖帽。

虽然在营帐中她们闹得很凶,但此时却都安静下来,心中十分忐忑,不知道她们又将遭遇什么命运。

此时天已经黑了,千余名士兵举着火把,将她们团团围住,火光映红了雪地,赵崇节登上了临时搭建的木台,他看出了女人们眼中的害怕,知道她们已是草木皆兵。

他心中叹息一声,便高声道:“你们不用害怕,我们是安西军,奉上将军,奉赵王殿下的命令来解救你们。”

停了停,他又问道:“你们知道殿下是谁吗?”

有点女人点头表示知道,但大部份女人都是一脸茫然,她们在家中都是家庭主妇,不大过问国事,只知道是一个王爷,但具体是谁,却不知道,赵崇节见很多人不理解,他索性大声宣布道:“赵王殿下就是大唐皇帝陛下,我奉大唐皇帝陛下的命令来解救你们!”

士兵们爆发出一片欢呼声,“万岁!上将军万岁!大唐皇帝陛下万岁!”

很多女人都失声痛哭起来,她们所遭遇的耻辱在一刻使她们情难自禁,哭声感染了每一个人,几乎所有的女人都哭了起来,很多人都跪下哭着高喊,“将军,我们要回家,求求你,让我们回家吧!”

赵崇节的眼睛也有点红了,他摆摆手,又高声道:“你们请听我说完,等我说完,你们再做决定!”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又道:“你们或许还不知道你们家乡现在的情形,那我告诉你们,现在河北道已是一片废墟,大部分民众都撤离了,各个州县都是空城,安禄山还在和史思明混战,你们现在回去,只能再次沦为他们的俘虏,那时你们的命运更加悲惨,而且今年冬天来得格外早,大雪已经封路,你们根本就回不去,只能被冻死在半路,所以你们听我的安排,就在这里度过冬天,等明年春天,唐军平息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造反后,再送你们回去,那时朝廷会给你们安置,会让你们家人团聚。”

女人们都不再哭了,她们呆呆地听着赵崇节对她们的安排。

“我们会把一部分契丹人的财产分给你们,分给你们牛羊和帐篷,会有军队保护你们,你们就安心等待南归的一天,但从现在开始,你们必须服从军队的管理,不准在寻仇滋事,若再有不听命令者,就剥夺她的财产,你们听见没有?”

赵崇节最后的声音很严厉,他见女人们都不敢吭声,但眼中明显都有了惧意,知道这一番有效果了,便摆摆手道:“现在你们先回帐去吧!好好休息,明天自然会有士兵来给你们登记和分配财物,但不准再吵闹了。”

一千余女人都自己回去了,很多人是骑马回去,最远的人要走十几里,赵崇节沉思片刻,便吩咐手下郎将张众道:“你可率两千弟兄留驻这里,要注意约束士兵军纪,善待这些被掳来的可怜女子,若有情况,我自然会派人来和你联系。”

“将军是要去饶乐吗?”

赵崇节点了点头,“奚人那边也有十几万人,同样要将他们征服,这边我就交给你了,记住了,约束军纪,不准过于再放纵士兵,要不,我无法向上将军交代。”

“请将军放心,我一定会约束好弟兄们!”

赵崇节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回帐去了,次日一早,赵崇节又率领八千骑兵向南方的奚人驻地奔驰而去。

……

十月的长安也下了第一场小雪,相比渤海国的暴风雪,长安的小雪下得很温柔,细碎的雪花在天空飞舞,不时被寒风吹成长长的雪链,落在屋顶,便积起薄薄一层,它们落在地上,很快便融化了,变成一汪汪黑色的雪泥水,马车疾速驶过,溅起一片水花。

长安这些天很平静,已经快到年底,米价又进一步降低到了六十文每斗,随着漕运的全面恢复,江南各地官仓粮食和税钱都陆续押解进京,使长安官库充实,有力地平抑了市场上的粮价。

如果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过多,那就必须加大物资的供应,这样才能有效平抑物价。

三百骑兵护卫着李庆安的马车驶入了春明大街,向大明宫方向疾驶而去,李庆安回到长安已经快半个月了,在江南,他利用市舶使杨迅武一案肃整了淮南及江南官场,七名刺史被警告,十七名县令被降职,县丞、县尉等一批官员遭到清洗,其中九人被抄家入狱,但除了杨迅武被腰斩并抄家外,其余官员都没有遭到死罪,李庆安始终把握住了一个度,他的目的是震慑江南官场,而不想在江南官场掀起血雨腥风,那样并不利于政局的稳定。

李庆安去大明宫,是要和政事堂开会商议契丹和奚之事,他刚刚接到了李抱真辗转送来的情报,李抱真在渤海的战役打得相当漂亮,两场战役便歼灭了契丹联军近十万人,现在李怀节的五万军队被围困在湖州城,他们粮食断绝,靠杀马为度日。

赵崇节率一万骑兵横扫松漠和饶乐,基本上已经扫平的契丹和奚的老巢,他需要向政事堂提出契丹人的安置问题。

马车驶进了大明宫,在中书省大门前停了下来,一名亲兵开了门,李庆安下了马车,快步向中书省走去,一直进入政事堂议事厅,七名相国已经等候在这里了,张镐、崔宁、王缙、颜真卿、裴旻、刘晏、郭子仪七个人全部聚齐。

见李庆安进来,七人都站了起来,拱手施礼道:“殿下来了!“

“真抱歉,来晚了一步。”

李庆安歉然拱拱手笑道:“路上车轮有点坏了,又换了一辆马车,故而来迟,让大家久等了。”

李庆安的目光落在了郭子仪的身上,他这是第三次和政事堂全体成员开会,但每次郭子仪都保持沉默,但没有他李庆安在场时,郭子仪发言却很踊跃,抨击时弊、直抒胸志,李庆安知道,这是郭子仪还有一点心结,他对郭子仪笑了笑,便坐了下来。

众人也纷纷落座。一名官员将议事厅的大门轻轻带上,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各位相国,上一次我向政事堂提交了渤海道的计划图,得到了政事堂的最终批准,我深感欣慰……”

目前政事堂是大唐的最高权力机关,李庆安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名义上的一切重大行动必须要得到政事堂的批准,这才具有合法化的地位,他所提出将渤海置于大唐直辖范围,改为渤海道,这个方案他也提交给了政事堂。

作为大唐的最高权力机构,不仅要维护大唐的切身利益,但同时也兼顾道义上必须站得住脚,渤海国不像河中地区和吐火罗地区,是从大食的手中夺回,可以直接进行直辖。

但渤海国情况不同,它本身就是大唐的属国,历经几代皇帝册封,已经承认它的自立,而且渤海国也连年进贡,并没有作出有违属国本分之事,因此李庆安提出直接吞掉渤海国的初方案,在道义上站不住脚,这个方案在政事内部也经历了激烈的争论,除了张镐和刘晏支持李庆安外,其余相国几乎一致反对,这违反了大唐帝国的基本道义底线。

朝廷的本意并非不想让东北地区回归,恰恰相反,这是大唐立国以来一直便想做的事情,隋、唐两个朝代先后出兵这一地区,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最后因为吐蕃崛起,大唐无暇东顾,才被迫接受了目前这种属国方式。

政事堂要的是一种合符道德的、可以向天下人交代的、光面堂皇的回归,而不是趁人之危的武力占领。

不得已,李庆安又进行了方案修改,将直接吞并改为渐进式的归属,实施驻兵、移民、保留王室但解散朝廷,州县官员由朝廷派遣的三步方案,待条件成熟后,再将渤海国改为渤海道,时间定为五年,这是一个温和性折中的方案,这个方案得到了政事堂的基本上接受,最终政事堂将期限从五年改为十年后,方案得以通过。

这样一来,渤海道计划就不再是李庆安的个人思路,而是整个大唐王朝的国家战略,由朝廷来部署实施。

李庆安的野心很大,他所指的渤海道范围不仅仅是渤海国一地,还包括了新罗、契丹、室韦,也就是今天的库页岛以北一直到西伯利亚及阿拉斯加,在唐朝,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无人区,一旦渤海道正式设立,这将成为大唐继安西道及河中道以后的第三大行政区。

今天李庆安要汇报的,就是渤海战役的最新进展和契丹人的安置。

“……李抱真将军在渤海国大败契丹联军,契丹和奚所在地区也已经清肃完毕,现在一共有二十四万契丹妇孺需要内迁,另外还解救了近四万被掳去了河北各州妇孺,我建议要吸取从前胡人内附的教训,不再给他们土地单独聚居,而是将他们打散后安置到河东及河北各州县,由官府建立户籍,不知各位相国以为如何?”

有了安禄山造反的教训,大唐上下基本上都达成了共识,胡人不再给他们土地聚居,而是要实行内迁而汉胡混居的方案,逐渐将胡人同化,因此李庆安提出这个方案属于合情合理,大家都不反对。

但郭子仪却听出了一点端倪,他徐徐问道:“我听赵王殿下的意思,只有契丹和奚的妇孺,他们男子何在?”

李庆安微微一笑道:“郭尚书应该知道,契丹人是全民皆兵,男子都在渤海国打仗,所以他们的老巢就只有妇孺,当然,如果有战俘的话,那就有男子了。”

政事堂的其他相国对此都不太了解,李庆安说得似乎有道理,全民皆兵嘛!男子自然都去打仗了,但郭子仪心中却很清楚,再是全民皆兵,部落里一定还会有男子,不可能全部去打仗,他也猜到了,一定是李庆安下令在契丹和奚的老巢进行了大屠杀,所以只剩下妇孺。

这时,两人的目光相对,李庆安的微笑中带有一种强势的威压,确切说其实就是一种警告,警告郭子仪不要节外生枝,郭子仪的头慢慢低下了,他不再说话,

“各位相国,假如这个方案能通过,明天春天,军队就会将契丹民直接用大船运回到大唐,待河北战乱结束后,再慢慢进行安置,请各位相国表决吧!”

政事堂是七人制,一般情况下是多数占优便算通过,但一些重大事项,比如建渤海道、发动对方战争等等军国大政则必须要全体政事堂相国同意,这种事项便叫做一级政案。

所以一项提案首先必须由五名中书舍人来判定级别,叫做‘定案’,三级及其以下低级别的政案则不须要政事堂审批,直接由执政事笔的当值相国批准。

但就算低级别政案由一人决定,也要由门下省进行审核,如果门下省三次审核不通过,那就升格为二级,交由政事堂来表决。

由于执政事笔每旬轮换一次,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政事堂的七个相国权力其实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掌握执政事笔的十天。

这是李庆安设计的权力制约机制,将来就算他当了皇帝,他也只能过问一级和二级的政务,他可以提案,也可以否决,当他的意见和政事堂发生冲突而无法调和时,那他只有一条路,他有权解散政事堂,重新由五品以上朝廷职官公选新政事堂,当然是由皇帝来进行差额提名。

这其实就是三省六部制的精髓所在,那就是用相权来制约君权,但又保证君权不被架空。

李隆基利用翰林学士发内诏的手段架空了政事堂的权力,而唐代宗李豫则采用将全体官员提升一级的手段来扩大皇帝的人事任免范围。

而李庆安则将这种制度明确下来,并首度施行了百官公推的制度,这些方案无疑可以避免将来因为皇帝昏庸而导致王朝衰败的恶果。

当然,将来太子的选择,李庆安也考虑采用皇帝差额提名,而由政事堂来表决的方案,等等,这里就不多说了。

李庆安的契丹民安置方案已经拿出去了,由中书舍人进行审定,很快方案便定下来了,属于乙级政案,也就是说,只要多数人同意便可通过。

或许是相国没有留意‘妇孺’两个字的含义,或许是相国们心知肚明而故意装傻,这条政案顺利获得了表决通过,六比一,只有郭子仪一人反对,他保留了自己的原则,但给了李庆安面子,没有把李庆安屠杀契丹男子的事情抖出来。

李庆安见表决通过,他一口气松了,便起身道:“另外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关于回纥可能会入侵河北,这件事我想再和大家商议一下,及早进行备战。”

第六百九十三章 荔非选美

“他奶奶的,到底哪里是陆地?老子要晕死了!”

一场海上风暴刚刚结束,海面上便传来了荔非元礼痛苦的吼声,他们从扬州军港出发,三百艘大船满载两千士兵和大量瓷器,一路飘洋过海,一个半月后到达了麻六甲海峡附近,却遭遇到了海上暴风雨袭击

尽管船队熬过了暴风雨,但船上的士兵们却被折腾得筋疲力尽,荔非元礼更是痛苦不堪,他刚刚适应了一点海上航行,正意气风发,没想却遭遇了这场风暴。

海面上朝阳冉冉升起,两名船员架着他,正绝望地往茫茫的大海眺望,“你们不是说这里有陆地吗?陆地在哪里?”

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上岸,上岸好好休息几天,恢复过来,他这辈子还从未受过这种罪。

“陆地!”

桅杆上的眺望员忽然指着远方大喊起来,“你们快看,有陆地了!”

荔非元礼的眼睛瞪得如鸡蛋大,眼珠子都要凸出来了,拼命寻找他梦中的陆地,终于,他也看见了,只见海平面上出现了一条黑线,他‘哈!’地一声大叫,双脚跳起,船正好一个起伏,他一下子没有站稳,四脚朝天摔在甲板上,尽管如此,他还是激动得大喊大叫,破锣般的声音在海上回荡,“我的亲奶奶哟!终于有陆地了。”

船仓内的士兵和一些商人听说有陆地了,纷纷跑出来,欢呼声响彻了甲板。

一群商人围住了荔非元礼,其中一人给他介绍道:“这里是麻六甲海峡的入口,一个狭长的海峡,北面狼牙修国,而南面是室利佛逝国,是这一带最强大的国度,恳请荔非将军能不能去佛利城停一天,我们去换点货物。”

这群商人共有一百多人,都是大食、波斯和粟特人,船队在广州补给时,他们听说船要去信德,纷纷贿赂荔非元礼,恳求搭船,荔非元礼一下子便收了几千贯钱的好处,他也欣然同意了。

这些商人大多带的是丝绸、瓷器等货物,一般他们都会在南洋岛国上用高价卖掉,再采购香料等货物回波斯大食出售,牟取暴利,这样走一趟,他们其实做两次生意,室利佛逝是南洋大国,这个机会他们一般不会放过。

听说有国度,荔非元礼一咧嘴笑道:“那有美女没有?”

“有!有!这里的女人很有味道,很不错的,那个屁股、那个奶子,保证将军喜欢。”

“好!”荔非元礼一挥手,“那我们就上岸,选几个美人路上解闷。”

尽管安军军纪严明,但到了这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荔非元礼的好色本性便暴露出来了。

乘船这么久,弟兄们都闷坏了,当然也要休息休息、取乐取乐,可取乐没有女人可不行,荔非元礼体恤下属,己之所欲,也施于人,他收了几千贯贿赂,正好给士兵们享受一下岛国女人的滋味。

荔非元礼立刻下令,两千弟兄,每人三贯钱,可以上岸去找女人、买东西,悉听尊便,士兵们顿时欢呼起来,一些军官虽然觉得不妥,但又不敢惹恼了荔非元礼,只得放士兵们上岸,老持稳重者则留在船上。

室利佛逝就是今天的苏门答腊岛,是南洋第一大国,很多商人都去大唐进行贸易,这一带也生活着不少大唐人,都是从岭南一带而来。

唐军船队看到的陆地,就是邦加岛,这里离室利佛逝国的都城佛利港不远了,室利佛逝国占据了整个苏门答腊岛,东西千里,南北四千里远,都城佛利港就在今天印尼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