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奋斗在红楼-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琏拿起酒杯赔笑道:“环兄弟,你嫂子有错的地方,我代她向你赔罪。你有什么吩咐、要求,她做不到的,我帮她做到。”说着将酒喝了。

    贾环嗤之以鼻,笑了一声。贾琏这个人呢,好色但确实很有可取之处。也能说几句公道话。总体上算是个不错的人。

    但,一遇到大事。贾琏就指望不上。一则是因为能力问题,二则是,他自身的问题。

    比如,在贾珍侵夺他的砖窑事情上,贾琏只是帮他谈了下价格,并不阻止贾珍。而冯紫英这个外人当时都打算帮他分辨几句的。

    第二件事,林黛玉的家产问题。林如海在扬州是干什么的?巡盐御史。扬州的盐商有多么富,举世皆知。林如海留了多少遗产给林黛玉?为何林黛玉没有拿到手呢?

    原书第七十二回,贾琏向王熙凤感叹: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红学观点基本认为,这就是林如海留给林黛玉的遗产,被贾府私吞。银子都拿去修了大观园。贾府上下人等都发了财。

    林黛玉要是有两三百万两银子的家产,她的故事绝不会是悲剧的结局。你看贾府里还有几个人会阻止她和宝玉在一起?两三百万两银子啊!能把反对的人砸趴下。

    所以,贾琏在大事上根本靠不住。他本质上还是个富家公子哥。

    贾环对贾琏现在的说法、承诺,一点都不感冒,完全就是屁话。神情淡淡的吃着菜。将王熙凤、贾琏晾着。

    贾琏脸色微变,讪讪的放下酒杯。他拿贾环没什么办法。

    贾环现在是举人,见官不跪。上头有座师:天下闻名的文学宗师方望,身边有乡试的同年,后面还有书院同学以及老师:顺天巡抚张安博。

    他现在就算拿着贾府的帖子去县衙、去都察院,想要找贾环的麻烦都难。贾环已经不是今年二月份时,珍大哥可以任意揉捏的时候了。

    更关键的问题,他没胆子找贾环的麻烦。珍大哥的死,内幕他一清二楚。惹恼了眼前这个十多岁的少年,结果会很不妙。

    王熙凤见贾环这个态度,一咬牙,心一横,推开椅子,跪在地上,“环兄弟,嫂子往日对你多有得罪,要打要骂,都随你。要责罚,请你说出来,嫂子自己领。只求给嫂子一条活路。”

    平儿一看,也跪在地上,哀求道:“三爷…”

    王熙凤的另外一名丫鬟丰儿那里见过这样的场面,连“给条活路的话”都说出来,偷看贾环一眼,没觉得三爷有这么可怕啊。当即,跟着跪下来。

    这样的场面,贾琏看得心里发苦。但他无计可施。他作为一个男人,他的娇妻、美妾都跪在贾环面前求饶。这成什么了?

    漂亮、妩媚的王熙凤跪在地上求饶,贾环心中很有些快意。这很能满足一个男人的虚荣心啊。就差再唱一首征服。

    但他并无以此来羞辱王熙凤的意图。算账归算账,用体罚来羞辱人则没有必要。太没格调。

    贾环视线从菜肴挪到跪在他面前的王熙凤的妩媚俏脸上,“凤嫂子,你们起来说话。你说的是真话?”

    平儿扶着王熙凤站起来。丰儿跟着站起来。王熙凤肯定的道:“恩。”

    贾环就点点头,“好。赔偿无过于道歉、赔款、刑罚几种。凤嫂子管家这么些年,想必积攒了些体己。分我2万两银子作为赔罪,这事就算揭过去。”

    王熙凤瞬间目瞪口呆。这条件开的怎么让她现在想和贾环拼命呢?好一会,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

    贾环哂笑,看着王熙凤。他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王熙凤是有着奥斯卡影后的实力的,演技一流。她说的话要是能信,母猪都会上树。尤二姐就是信了王熙凤的鬼话,结局惨淡。

    王熙凤叫苦道:“环兄弟,我纵然当家,可真没那么多银子。当年发印子钱的事情,你知道。我一年就赚1千多两。我如何拿的出来。”

    贾环笑着喝汤。他很清楚的记得,贾府抄家时王熙凤的体己钱都攒了六七万两。此时的话,两万两王熙凤拿的出来,不过肯定要把家底掏空。他没有打算将王熙凤逼的和他拼命。

    “凤嫂子说的有点道理。那这样吧。一万两现银,外加,安一个罪名,将你的陪房来旺一家赶到金陵的庄子里去种地。”

    王熙凤心里权衡了一会儿,肉疼的道:“我只有八千两现银。再多就拿不出来。”

    贾环微笑着点头。王凤姐是个很爱财的人。卖掉来旺是意料之中。他要的就是干掉来旺。这样,彩霞那姑娘未来就没有被来旺儿子强霸的可能。

    这年头,当农民种地是个苦差事。一年忙到头,基本都是食不果腹,还要欠债。相信来旺一家会爱上这个工作。

    贾琏一听这话,向贾环求饶道:“好兄弟,旺儿跟着我多年,不知道他怎么得罪你,你就饶他这一糟吧!我让他来给你磕头。”

    贾环摇摇头,拒绝道:“这没得通融。他儿子生的不好!就这样吧。凤嫂子,事情揭过去了。你以后要是还坑我,那就别怪我新账旧账一起算。”说完,贾环将杯中的酒喝完,站起身来。

    王熙凤讪笑一声,“不会。我再和环兄弟为敌,是自讨苦吃。”她是真不敢。八千两银子啊。她心里都快郁闷死。

    贾琏和王熙凤送走贾环出门。目送他带着丫鬟消失在冬日的甬道尽头。贾琏还是没明白贾环那句话:他儿子生的不好。这什么意思?

    而王熙凤则是心里苦的像吃了黄连一样。主动道歉,请他吃酒,最终还是个贾环砍了一刀。8千两银子啊!这一刻,她欲哭无泪。她再惹贾环,她是和银子过不去啊。

    平儿心里松了口气。这事总算是完了。三爷发怒,确实蛮恐怖的。这是他在贾府里斗争出来的威名。

    …

    冬日午后,贾环带着如意行走在贾府的园林、院落中。刚刚他吃饭时,如意带着小丫鬟在厢房里吃,有其他丫鬟招呼她。

    贾环和王熙凤算完帐,彩霞的事情也解决,心情不错。

    怎么要赔偿,他有分寸、经验。王熙凤这8千两银子,他拿的心安理得。嗯,要分些给赵姨娘。这些年赵姨娘给王熙凤欺负的惨了。算精神损失费!

    至于,王熙凤日后还敢不敢再来惹他?就他看来,王凤姐最多落井下石,绝对不敢再当前锋,和他正面对抗。而吩咐她办事,占她点便宜,她估计都得忍着。

    两个月前,他在百花山上对大师兄、罗君子他们说:踏遍青山人未老。贾府内,王熙凤这个山头,算是被他踏平了。

    其实,贾府猪队友的名单里面,王熙凤绝对是要算一个。王熙凤美则美矣,但是性格中的贪婪、毒辣、卖弄、权欲、虚荣都是问题。但只要她还是贾琏的妻子,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她还是会做。一个人的性格,是改不了的。

    就贾环的看法,真要是他来主持贾府的内务,一定是想办法要让贾琏休妻。这样王熙凤才没法继续为加贾府倒闭,做出巨大的贡献。(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五章 闲居贾府二三事(上)

    两天后的下午,申时一刻,王熙凤带着平儿亲自去贾府东北角的望月居给贾环送了3千两的银票。剩下的5千两银子尾款,她需要慢慢的筹措。

    贾环刚参加完同年在教坊司设下的酒宴回来,倚在软榻上,让晴雯将王熙凤带来的天青色软烟罗和银票给收下。王熙凤送软烟罗来自是掩人耳目。

    王熙凤略坐了一会儿就告辞。出了望月居,进贾府中路的角门。一名小丫鬟过来找,说是王夫人找凤姐。王熙凤带着平儿等人顺路往东跨院而来。

    东跨院正房的偏厅中,王夫人念完佛经,坐在塌椅中喝茶小憩,让凤姐坐了,将房中侍候的丫鬟们都打发出去。淡淡的神情微微沉下来,问道:“你最近怎么回事?”

    王熙凤心中一紧,低头不语。贾府里向来没什么新鲜事,要瞒住人很难。要是她与贾环和解的事情给太太知道,会有点麻烦。因为,太太不喜欢贾环。

    王夫人看王熙凤一眼,道:“我听说你两口子请环哥儿吃饭?今儿又巴巴的送了两匹上好的纱给他。”这么着急着换山头?

    王熙凤一听,心里立即松口气,知道她姑妈搞错了,叫苦道:“太太,环哥儿现在是举人,阖府上下谁不让着他。我往日里和他仇怨大着,不得不奉承着他。怕他给我捣乱。”

    王夫人冷哼一声,说道:“没点出息。你还姓王呢!你叔叔如今在京里当官,你怕什么?”

    王熙凤俏脸上浮起羞愧的神情,低着头。心里却是不以为然。她姑妈知道什么?贾环手黑着呢。

    不说珍大哥的事,就说她屋里的那个爷,自贾环给他个赚钱蜂窝煤生意,天天在外面鬼混,搞女人。她现在都快要头疼死。只这一条,她就吃不消贾环的手段。她叔叔官当得再大,还能管得了她的家事不成?

    王夫人见王熙凤并无改换山头的意思,心里舒畅了些,淡淡的道:“你去吧。”心里琢磨着过两天要去娘家见见她哥哥。她这个庶子是她的一块心病。

    …

    十月二日,中午时分,初冬的阳光洒落在明轩外,池塘中几尾锦鲤甩动着尾巴。对面的亭子中,几名美丽的歌姬弹琴吹箫,丝竹之声悦耳。

    明轩中,案几陈列,美酒飘香。冯唐、冯紫英、贾环三人相对而坐,说着闲话。

    冯唐约四十多岁,冯紫英的容貌和他肖似,只是脸上颇多风霜之色,有着军中高官的气度。微笑着举杯邀饮,“子玉将这里当家中,随意些就好。”

    贾环笑着点头,举杯抿了一口,“小子年幼,不能陪世叔尽兴,还请见谅。”他在观察着冯唐,相信冯唐也在观察着他。

    冯唐是京营参将,正四品。散阶:神武将军。

    周朝军队分京营、卫所、九边、团练四个部分。京营历经一百多年的变化,如今分为十二营,号:毅勇、奋武、振威等。各营设参将、游击、千总等职位。

    十二营上设京营节度使、监军、提督。京营节度使由勋贵担任,战时则罢,另设总兵官。监军由太监担任。提督由文官担任:以兵部尚书或都御史兼任。三个职位中,以文官担任的提督,权职最重。

    宁国府的第二代人物,贾蓉的曾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贾代化,就曾担任过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也担任过此职。

    冯唐担任的奋武营参将,手下有一营的人马,在京城中属于实权派。所以,冯紫英在京城中有资格和众多勋贵子弟来往。

    冯唐笑道:“哈哈,世侄客气。请!”

    冯紫英也是笑着劝酒,打量着少年模样的贾环。心里感叹:人和人的际遇不同啊。以贾环的年纪,只要金榜题名,进入仕途,日后至少是一个六部尚书的位置。

    一顿酒吃的宾主尽欢。日落时分,贾环沉醉的给一名貌美的侍女扶着去冯府客房休息。

    第二天上午,贾环才给冯府派马车送回来。马车中有冯家送的礼物:一把价值一千两银子的宝剑。

    …。

    贾环从冯紫英家里回来,一觉睡到中午才缓过劲来。在卧室里洗过澡,自己在镜子边整理着衣裳。

    如意穿着青色的掐牙背心,梳着丫鬟髻,身姿玲珑,容颜清秀。小姑娘收拾着残局,扁着嘴抱怨道:“三爷,你又喝醉了。对身体不好呢。”

    贾环看着镜子的自己,莞尔道:“我也不想啊。冯将军太客气了,我有什么办法。”和冯唐那种酒桌上的老油条喝酒,他不醉才怪。

    正说着话,晴雯推开门进来,故意双手捂着眼睛,笑嘻嘻的道:“三爷,你们洗完没有啊?三姑娘、史大姑娘她们来看你啦。在偏厅里等着的。”

    贾环好笑的道:“晴雯,把你手指的缝隙再张大点。”在贾府里,貌似洗澡洗长的点,就会有风声传主子和丫鬟有染的事情。他是喜欢泡澡,每次都让如意给他加热水。

    当然,无风不起浪。红楼原书中,就有描写贾宝玉和丫鬟们洗澡洗的满地水的事情,暗示什么不言而喻。

    晴雯咯咯的欢笑。她当然看清楚三爷已经洗完。

    如意道:“晴雯姐姐,帮我抬水呢。”她倒不怕传言。她早就当她是三爷的屋里人。

    晴雯笑着给如意搭把手。

    贾环笑着摇头,整理好头发,出门去见探春、史湘云等人。偏厅中来玩的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四人正在说话。丫鬟环绕。笑语阵阵。

    冬日午后,奢华、内敛的客厅中光线明亮,带着清寒。

    贾环笑着和四人打招呼,“三姐姐,云妹妹,二姐姐、四妹妹,你们怎么有空来我这儿玩?”

    探春今天穿着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身姿修长,明眸如月,神采飞扬,微笑道:“听说你喝醉了,正好我们在宝姐姐那里玩,顺路来看看你。”

    虽然贾环告诉她将来贾府要败亡,但想过之后,还是从心里放下来。她将信将疑。而贾环要去江南,她虽然不舍,但毕竟,男儿的功业在外面。

    此刻,她依然是沉浸在她的弟弟中举这件喜事中。

    贾环恍然,又微微有些奇怪,宝钗怎么不来呢?说笑着,将前些天去锦乡伯府上吃酒时,锦乡伯韩靖送给他的一副白玉围棋拿出来给姐妹们玩。

    将棋坪摆放在竹案上,探春和迎春两人坐下来准备下棋。大家围着说话。

    自贾珍死后,一贯少言寡语的贾惜春捻起棋盒中晶莹温润的棋子,禁不住开口问道:“环三哥,这副棋得值多少银子啊?”

    贾惜春年纪还小,七八岁小姑娘的模样。但继承着贾府的基因,穿着浅紫色的褂子,梳着一双小辫,容貌精致,明眸酷齿,很出众的小美人。

    贾环随意的笑道:“一千多两银子吧。四妹妹要是喜欢的话就送给你。”

    贾惜春有些惊讶的看着贾环,她虽然不大爱说话,但心里还是清楚、明白。她这位三哥并非“散尽千金”的做派、性子。对谁好,给多少报酬,心中都有着很准确的衡量。

    贾惜春拒绝道:“太贵重。我不要。”

    贾环就笑一笑,并不强劝。这些别人送的礼物,他又带不走,终究还是要送人的。所以很慷慨。

    惜春的大丫鬟入画在一旁笑说道:“三爷要送我们姑娘礼物,送一卷精美的佛经是极好的呢。”

    探春奇怪的道:“四妹妹好好的看什么佛经?”

    提起佛经,贾环脑海中瞬间闪过惜春的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出家,对她而言,实在是一种悲剧。只是躲避现实的方式且不成功。出家,不是那么好玩的事情。人,终究是要吃五谷杂粮。进寺庙,或者在江湖上飘,吃不饱饭都是常事。

    贾环道:“行。闻道书院那边正在和仁和书店谈木字印书的事情,届时让他们帮忙印一本佛经。回头四妹妹把想要的佛经名字给我。”

    贾惜春微微偏头,想了想,这次没有拒绝,脆声道:“谢环三哥。”

    贾环笑着点点头,问一旁微笑不语的迎春,“二姐姐,有什么想要的礼物吗?”他上次回礼,只是按照当前习俗固定的习惯回了礼物,并没有用心。不过,今天竟然提起来,对迎春和惜春自是一视同仁。

    其实,真要论关系,原书中,小贾环和迎春的关系比探春、惜春要近的多。他时常去迎春屋里玩。大概,被人鄙视、瞧不起、受了委屈的小贾环,也只有在二木头的屋里能找到些平等、尊重。

    这是个性子超级软弱、怕事,但温柔可亲的好姑娘。

    贾迎春年龄最长,身量长开,美丽无端。穿着菱白色的衣衫,肌肤微丰,。腮凝新荔,鼻腻鹅脂。

    迎春稍微犹豫了下,温声道:“环兄弟方便的话,我想看看你之前写的《射雕英雄传》。很精彩的故事哩。”

    贾环道:“这个容易。东庄镇那边应该有手抄本。我让人取一本来。”又想了想,对迎春身后的大丫鬟司棋道:“司棋,二姐姐屋里有什么事情,可以来给我说一声。”

    司棋是个个子高大的丫鬟,听到贾环这句话,当即就欢喜的蹲身给贾环行礼,大声道:“谢三爷!”以三爷如今在府里的地位,虽说不管事,但三爷说句话,府里的下人谁敢不听?

    贾环微微笑了笑,伸手虚扶,“起来吧。不用那么正式。”心中颇有些感慨。

    想当初,他初来贾府,见见十二钗都觉得是新奇事。十二钗在贾府小聚,他能去见识,还是因为王熙凤要找他的麻烦,贾母叫人把他给拎过去。

    后来,和三姐姐探春,史湘云、宝钗、黛玉、迎春、惜春见面也不多。他很快就出府了。两年多,他和宝钗说话的次数,除了前些天十五日回府当天的那一次,统共就两次。由此可见一般。

    现在,他中举回府,要去见十二钗,除了在皇宫里的贾元春,自是畅通无阻。说话,聊天都不会有问题。他已经获得超越她们的社会地位。比如现在,他就有资格,关心迎春和惜春。

    世事无常啊!

    …

    贾环内心里感叹着,探春和迎春两人已经开始下棋。惜春在一旁观棋。

    史湘云笑抿着嘴,拉着贾环的衣袖到窗边,笑着轻声道:“环哥儿,宝姐姐是不是在生你的气啊?她听着说我们要来看你,就没跟着来。我听宝二哥说你之前在太太面前说薛蟠大哥的不是?”(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闲居贾府二三事(下)

    贾环看着史湘云明丽的容颜,雪肤玉貌。史湘云年龄比他要小,身高却是和他平齐。

    贾环感觉有点晃眼睛,将视线从史湘云美丽的脸蛋上挪开,微微沉吟着。

    他知道在王夫人面前说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宝钗可能会对他有些隔阂,但以宝钗的性情,不大可能严重到不见他这种地步吧?因为,以宝钗的智商、情商,很容易明白他只是说说。属于恐吓和威胁的范畴。

    史湘云见贾环不说话,轻笑着建议道:“宝姐姐的病已经好了。你改天去看看她。把话说开不就好了。”

    贾环心里苦笑一声,史湘云还是天真烂漫啊!有些事情,错过了何时的时机,根本没法解释的。他当年对此深有体会。

    以宝钗说话必定有一番正确道理的套路、模式。他去说这事,没准就给宝钗拿话堵回来。

    贾环想了想,道:“行吧,我明天去见见宝姐姐,把事情说开。”又道:“云妹妹,我有几句话要说给你听。”

    史湘云噗嗤一笑,眨眨眼睛,“环哥儿什么事啊?这么正式。”

    贾环就笑,“不正式点,你未必会认真听啊。是这样的,我前两天和朋友吃酒,有位王孙公子叫卫若兰,我看他是个短命相。可惜啊。”

    他推测:以史家侯府的地位,虽然没落,但是要嫁史湘云的话,应该会提供给她几个选择。而不是卫若兰一人。

    当然,如果仅此一个选择,那他这个提醒就是白搭。

    以他此时举人的身份,如果住在贾府里,要庇护迎春、探春、惜春,只是一句话的事情。所以,他刚才让迎春的大丫鬟司棋,有事来找他。但要解决史湘云的婚姻问题,凭借着举人的身份还远远不够的。他现在也只能是提醒史湘云。

    史湘云咯咯笑道:“环哥儿,你几时学会的看相啊!”她心里有点莫名其妙。

    贾环笑着将话题转移开。

    …

    望月居里一片闲居、说笑气氛之时,贾政从工部衙门散衙回来,刚在外书房里和清客相公们谈了几句,门生傅试来访。

    贾政和清客们交代一句,到小书房梦坡斋中接见傅试。

    梦坡斋陈列精雅。字画、笔墨、香炉等一件件的小物件都处处透着豪门贵族的气派,浸润着百年世族的底蕴。冬日余辉洒落在书房中。

    贾政笑着让傅试落座,“你今日怎么有空来找我。不是近日国子监监生要闹事吗?”

    傅试笑着解释道:“国子监监生们的事情,礼部和都察院于御史已经接手。顺天府府衙不用管。”

    贾政微笑着捻须,点点头,感叹道:“国子监往日还好。自去年便动荡,这不是好事。”

    傅试就笑,将话点透,“老师是不知道,主要闹事的就是东林党的韩秀才韩谨。他自去年参加京西闻道书院的救灾后,回来就像变了一个人,很能闹事。

    国子监的胡祭酒、王司业都对这人头疼的很。他的一些话说的也很古怪。像‘我们要为监生的利益出声,急监生之所急…’。这大白话说的那像个秀才。”

    贾政的脸色顿时就有点不好看。他一听闻道书院四个字,就想到他的庶子贾环。京城中流传的那首“恰同学少年”就是贾环所做,文采飞扬,流传甚广。顺带着,人人皆知,贾环是闻道书院救灾的实际负责人。

    换言之,韩秀才那一身搞事的本事,极有可能是跟着贾环学的。

    贾政在一瞬间就有想抽贾环的冲动。这传出去简直是有辱祖宗。但一转念想着如今和那个庶子也没什么话好说,何苦费力气去管他?

    傅试心里大概明白他的座师的想法,政老爹是忠臣,笑着道:“老师,说起闻道书院,我倒是想起件事来。环世兄如今已行冠礼,不知可曾婚配?”

    他有个妹妹,年逾二十,才貌俱全,一直还没有许人。原本是想许给宝玉的。但总是不得门道。而许给贾环则未必没有可能,毕竟他是贾府庶子。但凡知道贾环年纪的官场中人,都知道此子的潜力。

    但,傅试哪知道贾环行冠礼的事情是贾政异常恼火的事。贾政当即黑着脸,摆摆手,“此事改日再说。”

    傅试一阵愕然,连忙闭嘴。

    他是依附于贾府才有顺天府通判这个官职,如何敢触贾政的霉头?

    …

    晚间时分,薛姨妈在贾母处吃过晚饭,带着香菱,跟着姐姐王夫人到东跨院小坐。宝钗则是去探望偶感风寒的黛玉。

    正房中烧着炭盆,将寒风隔绝,温暖如春。

    王夫人换了身浅粉色的家居常服,带着白色抹额,坐在座几边和薛姨妈喝茶说话。

    薛姨妈笑吟吟的道:“姐姐,今儿听老太太的口气,京里许多人家想把女儿许配给环哥儿?”刚才吃饭时,听话风,老太太是不管这事,决定权在她姐姐手中。

    王夫人点点头,“金陵那边都有信来。”

    薛姨妈笑道:“哎哟,这能耐的。照我说,环哥儿得来好好的求姐姐做主啊…”

    这句话说到王夫人心坎中,禁不住微笑,道:“婚姻大事,自古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随即,又意味深长的问道:“妹妹怎么对这事上心?”

    薛姨妈精明的一笑,“姐姐厉害。我这里是有人托过来。原是一个世交。家里有个女儿,才十岁,生的如花似玉,人又聪明…”她得试探下她姐姐的口风。

    薛姨妈和王夫人说话,一个坑接着一个坑,一个套接着一个套。两人都聊得很有感觉时,窗外,夜色渐深。

    …

    十月初四,天晴微风。贾环吃过早饭,前往百米开外的梨香院去见宝钗。昨天史湘云提醒过他,他现在在贾府里闲居,确实也该去见见宝钗了。

    梨香院约有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贾环出了院门往东走过一条石板甬道就是梨香院的右厢房。台阶上的几名丫鬟看到贾环从半圆门进来,都是行礼,“给三爷请安。”

    贾环随和的点点头,问道:“宝姐姐可在?”

    一名小丫鬟道:“姑娘正准备出门去府里和三爷、姑娘们顽呢。”领着贾环穿过回廊到正房,穿过一间明厅,就到宝钗的闺房门口,正好遇着宝钗穿戴整齐要出门。

    香菱跟在宝钗身后,拿着件褐色的披风,眉心间点着一点红,别有韵味。

    薛宝钗穿着淡紫色的棉袄,梳着刘海,圆脸杏眼,端庄明雅,姿容绝美。她看到贾环,微怔了下。自十几天前她在贾环回府的酒宴上见过他,便再也没见过。

    贾环心里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升起来,问道:“宝姐姐这是要出门?我听云妹妹说宝姐姐病好了,特来探望。”

    宝钗娴雅的笑了笑,“谢环兄弟!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听闻珠大嫂病了,准备去看她。”说着话,引着贾环往偏厅里走,在偏厅里分宾主坐下。莺儿送茶上来。

    “哦。我还不知道。秋冬换季,确实容易得风寒。”贾环感叹一句,品着茶,并不将话题往薛蟠身上引,那件事解释不清楚的,沉吟几秒,“宝姐姐,我有几句话想单独和你说。”

    他和宝钗没说过几句话,但并非没有交往。宝钗曾经帮着探春为他谋划在府里的局面。而他拿薛蟠抢香菱的事情当过把柄。真要从人情上论起来,他要亏欠宝钗几分。

    姿容绝美的冷美人当面,贾环心里固然有些异样的情绪,但依旧是冷静的状态,并没有被她的容光所摄。他想把那份人情还上。他并非一个操蛋的人。当即,直接将话题带过去。

    薛宝钗白皙的脸蛋上闪过一丝轻红,心里微微有些羞恼,清声道:“环兄弟有话直说。事无不可对人言。”

    贾环尴尬的揉揉眉心。宝钗品格端方。她说话很令人头疼的。不是林黛玉那种犀利的嘲讽,而是占着道理的一些话。贾府上下没人敢轻易的讥讽、招惹她。

    原书第三十回,宝钗因宝玉将她比作杨贵妃,视作轻薄之语,很是恼怒,丫鬟靓儿和她笑闹,被她说了一回。林黛玉借机讥讽,被宝钗连消带打,说的宝玉、黛玉脸上发红。

    语言造诣相当有水平。

    贾环没搞明白他那句话惹着宝钗了,但这个局面明显不适合明着劝宝钗不要嫁给宝玉,免得日后是个悲剧结局。贾环斟酌了下用词,道:“宝姐姐,我并无恶意,是想和宝姐姐说说选秀女的事情。”

    宝钗脸色缓了几分。她来京城中备选才人、赞善之职,贾府上下皆知。她早几年前就落选了。倒是没想到贾环此时提起。

    贾环道:“我是想对宝姐姐说:不要以个人的婚姻幸福换取薛家的前途、富贵。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天命如此。天下之大,不要局限于当前,应寻求敬重、喜欢你的人白头偕老。”

    宝钗怀里带着金锁。以贾环看来,“金玉良缘”多半是薛姨妈造的谣言。宝钗嫁入贾府,薛家的富贵才有保证。

    至于,宝钗是不是喜欢宝玉,从原书看,应该是喜欢的。但宝钗从头到尾,大抵就见过宝玉这一个比四大家族其他人略显的出色的青年吧?

    贾环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